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古人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进行。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而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考虑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一)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由于师生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二)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功底上的。语文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科的全套专业知识,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写作、书法等知识;应扎扎实实打好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不断补充学科发展中提供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这说明教师道德品质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得好:“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语文教师为了能给学生的道德以良好的影响,应当加强道德修养,力求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优秀品质,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能使学生振作起来,不断的努力进取;教师的真诚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鼓励和肯定,能激发学生不断的进步,鼓励他们“你能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四)以爱为本,对学生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度。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二、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学。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段,给学生以多样化的语文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可以这样去营造。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的,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呢?如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一试。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作为教师,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好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的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用眼睛、用动作等传送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2、营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动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之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慢慢地进入课文佳境。在教鲁迅先生的《社戏》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外婆家的澎湖湾》,然后我就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童年故事,受到我的感染,学生在笑声中也都争先恐后的讲起自己的童年故事,我就让他们一个一个的上讲台讲,结果有讲捉虾的、讲捞鱼的、讲偷别人的东西吃被抓最后又是怎样逃跑的等等,气氛很活跃,直到下课有些学生还意犹未尽。最后我用一首诗作结:“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充满着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接着我又说:“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童年,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与大家的非常相似。”就这样,在这宽松、祥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已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又似讲自己的故事,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营造这样能开启学生感情闸门的课堂,学生就会感到语文课“其乐无穷”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教师先板书一个“塔”字,问:你知道塔吗?你见过哪些塔?之后教师拿出自制的金字塔模型问:你们见过这种样子的塔吗?面对这种奇异的塔型,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然后教师比划着让学生看它的一个侧面,问:这个形状像一个什么字?学生说像一个“金”字后,教师在“塔”字前再板书“金字”二字说:“对,这种塔就叫做金字塔,你们知道这金字塔在哪里吗?”教师告诉学生:这种金字塔在埃及。同时在“金字”前再板书“埃及的”,然后问:“你们想知道金字塔的大小吗?想知道它的用途吗?想了解它是如何建造的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切。”这样,在逐步揭题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揭题后的一连窜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布置学生分组排演,在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比赛表演这出小话剧,看哪一组演得最好,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望月》时,让学生把文章开头写景部分的内容画出来,学生画好后教师适当作一些点评,这样教学,语文和艺术相结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二)给学生一个“舞台式的课堂”
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参与,来体会其中的教育内涵,从中受到教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让他们有一定的空间去身体力行的感悟。我在教学《摆渡》这一课文时,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舞台式的课堂”,让五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五个人物:四个渡客和一个摆渡人,他们都扮演得很认真、很投入,把课文中五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特别是扮演“大力士”的那位同学还举拳头在全班面前晃了晃,这一动作与课文描述的一模一样。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上得非常有趣,课文内容也很容易记住。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妨适当的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式的课堂”。
(三)给学生一个“发展智力的课堂”
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识判断、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学校教育中各学科都要以学生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在语文教学上,则主要表现为学生思维的调动,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启发、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例如,教学《七根火柴》这样的课文,就要善于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源,创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心中的情感之树“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因此,可以设计如下导语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伊始就进入恰当的起点和轨道,“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小小的火柴发出过多少光?放射出多少热?它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习此篇,作者就是紧扣住了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同学们将看到在这一曲悲壮的赞歌中,火柴起着怎样的作用。”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奠定下悲壮的基调,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从感情方面去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这里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着力凝聚炽热的情感,率先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并根据自己的体验,生活和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满足感和为学习语文进行力所能及的紧张思维活动后的有益的疲劳感。这一问题的讨论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内蕴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充当文中的角色,去体验和感受,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从而还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发展智力的课堂”很有必要。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通过感悟,可以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通过感悟,可以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感悟,可以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此外,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五)“语”“文”结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传统教学中,“语”(口语)“文”(书面语、作文)脱节,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为任何语言的学习,如果不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语相结合,都将是事倍而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结合,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讲授完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这课时,我要求学生就当今青少年最热门的“超女”现象来篇即兴演讲:我看超女现象。学生勇跃发言,畅所欲言,有理有据。 如:一同学说,超女的成功是中间路线的成功。纵观娱坛,明星们唯男是男,唯女是女。她李宇春却来个“不男不女”的中性妆,颇有新意,因此成功。又另一同学说,超女遗害无穷。成名前一文不值,一夜成名后,身价倍增。达7位数。助长了青少年的浮躁风气,使他们梦想着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滋长投机取巧的心理,而缺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给青少年带来片面追求个人私欲的利己主义心态、崇尚感观享受的享乐主义心态,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义成份大大减少。论辩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而学生已在论辩中明白正确的人生观。
三、注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既然语文学科是“大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也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育心理观察表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它能创造各种情景和条件,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因而,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使它与课内常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组织竞赛活动,像拼音比赛、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或开展一些其他的语文活动,如课前3分钟演讲、晚上10分钟读报、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会等等。事实上,语文知识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明智的语文教师会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的途径是:
(一)观察
或学生自己留心;或组织参观学习;或是日常生活;或优秀影视,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思考点,学会观察。
(二)阅读
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有价值的读物,以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去欣赏,从中得到乐趣。
(三)记忆
也就是积累。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语句或片断用笔记本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学习辞典》,经常浏览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思考
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管遇到任何现象,任何事物都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分析,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然后写成日记。
(五)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凡事都要试一试,让学生学习作家,写一写诗歌、散文等。在班里组织一个小小的刊物,定期发表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首先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搞好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直观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像”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表、幻灯片、教学**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作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初中课文中有两篇文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作者博大的胸怀和气概,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但这里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全篇都是以雪作为背景的,雪对于增强对于诗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贵港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下雪,只是从电视画面上得到过一点模糊的认识。如果此时不加深学生对雪景的形象感知,即使学生对课文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诗歌内在美的品味,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为了在上课之前加深学生对雪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雪景,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注重信息技术教学
科学技术高速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异军突起,步入了快车道,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大力发展校通工程,为现代化的教育服务,因而语文教师应该适合社会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走出狭隘的教学空间,走向网络,走向社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一要熟悉技术教学,二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解释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五、操作实验悟出道理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实验,动手做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儿。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讲授《死海不死》一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这么一个实验:在一杯清水中和一杯含有一定盐分的水中,放入同样的一个鸡蛋,看看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完毕,同学们得出同一结果:放在清水中的鸡蛋很快就会沉下去,而放入含有一定的盐分的水中的鸡蛋,却奇怪地浮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老师就可顺势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很快地就能在课文中找到死海不海的原因,也能很快找到鸡蛋不沉的秘密。这堂课,学生们肯定会个个情绪高涨,人人眉飞色舞。
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结合实际,敢于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就一定能为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生之间需要有沟通沟通是交流内心的一种好的方法,作为学生应主动沟通古人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亲近老师,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如何亲近,当然是用沟通的方法,好的沟通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此时此刻,师生之间,已超越时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亲人;师生之间已架起沟通的桥梁
师生之间不管发生什么矛盾,并没有多大的矛盾,老师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际,回想昔日之师,你就会感慨良多!
我愿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和谐、融洽,建立“既尊师重教又尊生爱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考生以师生关系为线索,写出师生之间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沟通,师生关系只有
建立在这些基础上才会变得和谐文章脉络清晰,事理相融;思路开阔,引用得当,感情真挚每段以“师生之间需要有……”开头,写出了对师生之间关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语和名人名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沟通——师生交往的桥梁
--与老师交流有感
作为学生,我们总是以为老师很严厉,除了学习问题,不愿和老师多说一句。但人与人,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有了沟通,才会有相互的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促进自身发展。
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老师口若悬河、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边却是学生或表情木然、无动于衷;或表情淡然、眼神游离;甚或表情愤然、面露不屑。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育,学生也会嫌烦,难以理解老师的苦心。有些情绪化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把心中的小疙瘩郁积成大误会,小则影响师生感情,大则影响一生。所以有些老师不敢轻易与学生发上冲突,但又苦于无法沟通。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主动与老师交流,也可以更加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这次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
现在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懒,有家庭因素也有自身因素,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很聪明的一个人,因为不喜欢老师的学习方法而不愿意学习,上课不听讲 ,做小动作,学习不努力。自以为小聪明打击了老师,却不曾想其实是害了自己,老师尽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后又会教下一届,而学生只得了个坏成绩。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法,我想,只有笨人才会做的吧!在老师心中,自己的学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要有前提,那就是每天怀着愉悦的心情上课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其实说到“努力”,这并不难,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一般老师讲的都会听懂,下了课不要一味的学习,而是要讲究方法,有目的的学,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沟通也是相互的,就像一个是信息发送者,一个是信息接受者,两人互相交换信息,使得思路扩宽,认识统一,隔阂也就减少了。和老师沟通时,首先要尊重老师,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还要有同理心,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老师的批评虽然有些过火,但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有些恨铁不成钢,理解老师的做法,减轻或避免自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关系。我们还要明白,其实老师不一定都做得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这不仅可以让老师有更多了解你的机会,也是爱护和帮助老师的做法,相信老师也一定喜欢这样的学生。
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还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主动与老师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