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不理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青春期孩子不理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第1张

“孩子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怎么跟我们说话。”“每次跟孩子谈心,他都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这两天家长微信群里接到爸爸妈妈对于孩子们摆着一张“冷漠脸”,不愿和自己说话的吐槽达到了一个峰值。掐指一算,距孩子们开学的日子过去一个月了。课业压力带来的焦虑,叛逆的想法,成长的迷茫慢慢累积,形成一个爆发的小高潮。

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与孩子很好的沟通、交流,已成了令家长头痛的一个难题。

冷漠是一种流行病,不仅仅局限在个别孩子身上,为何如此?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变化。区别于传统的家庭亲情、伦理和道德典范,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家庭中,正出现亲情荒芜、礼仪缺失、代沟加深等不和谐现象,值得人们思索。

吐槽 “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烦我?”

“孩子越大,越难沟通,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日前,记者接到家长李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孩子变得不好沟通甚至无法沟通。

家住高新区的李女士说她伤透了心。她16岁的女儿在本市一所重点高中就读。开学以来,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还把房门反锁。每次李女士拿水果和点心进去,女儿都是一脸不高兴。最近,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白色纸板,用黑色的白板笔写上“闲人免入”,制成一块牌子挂在门把手上。

“我是‘闲人’吗?我是她妈啊!”李女士说着说着就有些生气,既气自己的女儿不懂事,也气自己怎么就不能跟女儿融洽相处。

李女士说,前两年女儿跟自己还是很亲的,什么事都会和她说。每次去学校门口接女儿回家,远远的,女儿就像小燕子似地蹦跳着跑过来,有时还会给她一个甜甜的吻。但随着女儿长大,她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和父母的交流也少了。最近一个月,不仅笑容消失了,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李女士不解:自己的“乖乖女”怎么就变了,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前不久,李女士“不请自来”,进入女儿的房间,一向乖巧的女儿对妈妈说出了句“滚出去”。成绩优秀的女生对妈妈说出这样的话,让李女士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烦我?”

调查 孩子和父母同屋檐下没话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李女士的困惑,有不少家长感同身受。日前,记者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对本市百余户家庭进行调查,发现71%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父母疏远的现象。

家住昌邑区新天地公寓的肖先生最近发现上初二的儿子有点反常,不愿和大人说话了,一回家不是闷头吃饭,就是回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做作业。而在以前,父子俩关系不错,偶尔还互相开开玩笑。

家住解放大路的莫女士有个读高一的女儿。她说:“我女儿以前很听话,现在脾气却越来越大。有次我翻她抽屉,发现里面有个带锁的笔记本,不知道记了些什么。后来,随口问了她一句,她有两天没和我说话。”莫女士抱怨,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难懂了。

调查中,记者发现,对父母“冷漠”的孩子年龄多处于13岁至17岁间,上初中的孩子疏远父母程度远比上高中的孩子大,男孩疏远父母的比例要高于女孩。

孩子对父母的疏远,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两方面。言语上,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无话不谈,随着年岁增大,慢慢变得不愿意和父母说话,表情冷淡或神色沉默。行为上,家长逐渐发现孩子没有以往听话:放学回家不愿意与父母交谈,而是躲进自己房间;顶撞父母的次数多起来,为一件小事有意戗火,对着干;不愿在家学习,沉湎游戏厅、喜欢泡吧等;有时突发无名火,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者长时间愣神,若有所思;经常打电话、上网,与同学或网友聊得火热,却不愿对自己父母送上一个笑脸。

声音 父母不是那个懂我的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不缺,他们却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那么,孩子们为何对父母越来越冷漠,甚至失去交流的愿望呢?

记者走入3所初中、2所高中学校,随机采访部分中学生,希望了解到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有的孩子说,和父母说话很累,因为无论什么话题最终都能绕到学习上。15岁的小林说,自己有一回和同学出去玩,拍了一些照片兴冲冲地拿给父母看。父母看完了说,出去玩可以,但大部分的心思还是要放到学习上,“别提多扫兴了。”

有的孩子说,父母想方设法加自己的微信,评论的内容不外是“你怎么不跟妈妈说”“下次和妈妈一起啊”之类的。“我一定要每件事情都向父母汇报吗?”14岁的小宇说,自己真是吃不消这种“关爱”,直接在微信上把妈妈屏蔽了。

还有的孩子说,父母始终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什么都要包办。小宇的同桌说,自己剪了个短发,结果父母气坏了,一个劲数落她不应该自作主张。

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父母管太多,经常摆出长辈的架子。

探源 孩子的冷漠是谁的错

为什么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十位市民,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都把矛头对准了孩子,称对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感到不解和痛心,也有很多市民认为不是孩子的错,错在多数家长过于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那么,中学的一线教师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有‘领地意识’。”市十二中学高二(3)班班主任付冰冰告诉记者,比如没有独立房间的,会要求有独立房间,有独立房间的,会要求父母不能随意进出。付冰冰说,被家长认为“不乖”“不亲”的孩子一般年龄集中在12岁至18岁,其中,十二三岁被称为青春期前期,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多种亲子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男孩和女孩在表达情绪方面有很大不同。男孩喜欢采取冲突的方式,比如经常跟父母吵架,而女孩喜欢采取隔离的方式,比如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具有多年班主任经验、市二十三中教导处副主任苗在华告诉记者,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日渐疏远,一是青春期期间孩子产生成人意识,不愿意让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二是家长不会民主管理孩子,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生活与情感的需求;三是在当今传媒时代,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焦点话题等显得茫然,每天仍絮絮叨叨,让孩子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导致两代之间渐行渐远,常常是无话可谈。随着成人体征的日益明显,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又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变化,沉默、冲动、敌对甚至放纵的情绪,在青春期中悄悄滋长。“孩子的心理断乳期也是家长们学习放手的时期。”付冰冰说,“不懂放手、不愿放手的家长往往会激发、加重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言行。”

吉化一中教师沙鸥则认为,孩子的秘密越多,孩子成长得越好。沙鸥表示,不论是多大年纪的孩子,都必须有自己的隐私,所谓“秘密越多,孩子成长得越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隐私的孩子,才有成长空间,才能自主发展,而没有隐私的孩子,成长受到遏制,发展是畸形的。

反思 孩子冷漠,父母能做些什么?

采访中,教师们纷纷表示,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市第十二中学教师付冰冰:日常生活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

从日常为孩子做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应该的,你要心存感激。父母首先带头,妈妈为全家人做饭,爸爸带头说“辛苦了”;电视机出故障,爸爸修理好了,妈妈要带头说“谢谢”;父亲节、母亲节,父母首先要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祝福感谢,给自己的孩子带个好头。

多为孩子提供“爱”的机会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表现得过于强势,让孩子感觉没有爸妈不能做的。下班回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出门游玩,假装记不清路线了,让孩子帮帮忙;回爷爷奶奶家,让孩子帮忙选礼物;家里来客人,让孩子帮忙迎送客人,端茶倒水;身体不舒服时告诉孩子,让孩子帮忙拿药;回爷爷家,让孩子帮爷爷捶捶后背,揉揉肩。时时为孩子提供表达爱的机会,学会关心爱护他人,逐步培养孩子的爱心。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 汉武帝时三员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

几千年来,古圣先贤一直就像指路明灯,指引我华人子弟蹒跚前行。历朝历代的智慧高人都说,跟着《易经》学八卦,跟着《鬼谷子》学兵法,跟着《论语》学做人。

每个人事业的成功都源于做人,品行的厚道,品德的高尚,拥有千金财富必是千金人物,厚德载物嘛。

诸多的贤人先祖早就给我辈,立下了规矩,只要我们遵守和履行这些规矩那我们必将飞黄腾达。

今天,萃取六句至理名言,以求共勉

从小就听老人们常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那些年,懵懵懂懂的,现在才好像有点明白了什么意思。君子常常要求自己,小人却常常要求别人,遇到问题,君子是从自身找原因,小人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的事业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法。

从前有两户人家,村东头的王家经常吵架,村西头的李家却能一团和气。有一天王家的人去李家请教,为什么他们家总是和和美美。

李家的人回答:“因为我们常常做错事”

王家人不解,这时候,李家的媳妇从外面回来,走到大厅滑倒了。

正在在拖地的婆婆赶紧过来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弄得太湿了。”

院里的儿子看到跑过来说:“都怪我,没来得及告诉你正在拖地,害你摔跤。”

被扶起的媳妇一脸不好意思说:“是我不好,没注意才滑倒的。”

王家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心领神会。

这事要是在他们家里,婆婆一定会指责媳妇走路不长眼,媳妇肯定怒火中烧反驳,而其他人则会在一旁哄堂大笑。

演员李雪健有句格言: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

我不敬人,是我无德。

人不容我,是我无能;

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

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抛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眼睛只看到别人的毛病,却看不到自己缺点。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到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就是,不要纠缠,更不要纠结。

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这句话制成牌匾,悬挂在厅堂,以激励鞭策自己。

孔子说,君子心胸广阔,为人宽容,处事泰然;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局促不安。

自古以来,向来君子容人纳物,做事坦荡,不迷恋荣辱得失,所以不忧不惑,不惧不扰。

小人役于物,为名利欲望牵行,患得患失,所以才会戚戚不安。

话说有一老和尚带小和尚游历化缘。途遇一条河,见有一女子腿受伤无法过河,老和尚便主动背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继续赶路。

看在眼里的小和尚,一路上不停的内心嘀咕:和尚怎么能背女子过河呢,近女色可是佛门的大忌啊。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傅,你犯戒了?怎么能背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背了吗?我早已放下了,你却放在心里就是放不下!

小和尚听完羞愧不语。

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一个人只要自己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便可以处事泰然。大部分的人往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事以恶意揣测别人,事实多半自己就是恶人。很多时候很多人自己心里有鬼,看别人自然也是鬼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世间都是感召,非礼勿视,诸恶不做才是正道。

君子往往对事物各有见解,观点不同但彼此尊重,小人表面上附和,背后却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值不值得深交,只要看生死之际,贫富之间的境遇,便一目了然。

司马迁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武帝时期,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面对三万敌军却是连战连捷。

匈奴调集八万铁骑围剿,最终李陵寡不敌众被俘。

汉武帝听信谗言,认为李陵投叛国投敌,龙颜大怒。

朝堂之上李陵往日结交,纷纷哑然,唯独司马迁坦言进谏。现实中李陵属激进派,与司马迁政治观点不同,行为方式各有不同。

可司马迁深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守护的国家,这是最大的和。虽立场不同,但司马迁欣赏李陵的军事才能,情愿以命担保。

结果汉武帝一气之下将司马迁以“诬枉”之罪下狱。

身陷囹圄的司马迁,本以为有朋友拔刀相助,没想到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为他发声。

世代太史令,往来交无数,危难之际才发现,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同而不和”。

有人说,时间才识人,落难方知心。

说你好的不一定是你的兄弟,骂你的也不一定是你的仇人。

平日里称兄道弟,事事附和的人,未必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明面一套背后一刀,我们无法处处提防小人暗算,却可以提早察觉敬而远之。

子说,君子容易相处共事,但是难讨之欢喜,小人容易讨其欢喜,但是难与之共事。

君子结交见人之善,小人相处见人之恶。

曾参曾和弟子说:“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孔子见到别人的一个善行就会忘却他曾经不好的地方,肯定对方好的一面所以容易相处。

小人见人之一恶而忘其百善,几年交情,仅仅因为一件事不满意,就恶语相加,忘恩负义。

孔子说,君子易事,但是不按正道去讨好,他是不会喜欢的。小人难事,但是可以被花言巧语讨好。

宋真宗年间有个人叫丁渭,喜欢溜须拍马,自己也靠着阿谀奉承做了副相。

一次与宰相寇准吃饭,丁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饭粒,赶紧上前为寇准梳理胡子,还对其胡须大加赞扬。

寇准深知丁渭心术不正,不屑与之为伍,讥笑道:“难道天下还有溜须的宰相吗?”自此,溜须拍马也成了形容小人的代名词。

巴尔扎克说:“阿谀奉承绝不会源于伟大的心灵,这只能是那些卑鄙小人的特产。”

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只听得了吹捧和夸赞,经不起一点真话,那他也一定不会对别人说真话。因此,但凡碰到此等人,还是远远的躲开为好。

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勾结,小人为私欲相互勾结而不团结。

古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君子为人,以德艺为先,以大是大非为己任,不偏袒,不徇私。

小人处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党同伐异,图谋私利。

国学大师熊十力曾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不堪与世谐和。”

孤冷,是愤愤之徒对他的称呼,对于志同道合的人,他便“与世谐和”。

有一年,有人组织了一个“八不会”盛邀他加入,想仰仗其学界威望好办事。

熊十力当面斥责:“你们‘八不’还要弄个组织,这是结党营私,应该加个‘九不’,“就不”搞小团体。”众人闻之皆汗颜。

熊十力大师为学之余,广交贤人,与梁漱溟、钱穆、冯友兰等相交甚密,时常以文会友,很多名人志士,皆慕名而来。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以德艺结交天下,小人为利益蝇营狗苟。

君子坚守大义合群,小人追逐欲望聚散。

一个被私欲牵行的人,必定摇摆不定,总有一天也会因为私欲背信弃义。

君子的行为首先考虑不逾法度,小人却只考虑是否有利可图。

君子克己以奉公,不以其道得之,不取;小人行险以侥幸,贪图眼前恩惠,虽蹈刑辟而不顾。

汉安帝时期有个太守叫杨振。

杨振出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长王密是他做刺史时举荐的茂才。

听闻杨振途经,特意赶赴迎接,晚上二人在驿馆畅聊至深夜。

临走时,王密取出十斤黄金,见四下无人悄悄说道:“此刻无人知晓,您就收下吧。”

杨振厉声呵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晓。”

后来人们以“四知太守”赞颂杨振清廉,不以权谋私的君子风范。

马致远曾言:“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一个人不懂得循规克己,毫无原则,任由贪婪打破底线,迟早也会被利益毁灭。

时至今日湖南的杨氏祠堂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无欺。

下联:顶天、立地、爱人、律已,光明正大。

早在2500年前的《论语》智慧,今天读来依然有无穷的价值。

北宋政治家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我们的人生,也能从这部巨著中汲取营养。

读《论语》,修君子之行,去小人之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新简单。

萃取几句经典语录,愿我等都能汲取精华,余生不走弯路,一路辉煌,前程鲜花锦簇!

六句话,不多,却能助你飞黄腾达!

时时谨记飞龙在天,马上就是亢龙有悔!

                      ~未济~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

,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

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

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

、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

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

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

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

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

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

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

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

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

,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

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

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

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

、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

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

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

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

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

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

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

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

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

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

,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

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

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

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

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

,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

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

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

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

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

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

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

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

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

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

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

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

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

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

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

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

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

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

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

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三月,田蚡便病

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

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

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

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

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

河决口。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

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

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

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有俗话说,没

消息就是好消息。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当时弘

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

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

。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

吧。”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

欣赏,把他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

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

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

、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

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

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

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

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

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

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董仲舒为

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

,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

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

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好皇帝对汲黯

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

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

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

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

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

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

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

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

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

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长史朱买

臣、 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

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武帝

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

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便自杀了。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

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

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

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

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庙

,列侯都要奉献黄金。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

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爵位。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

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便也自杀身亡。

  

  十、牧丘侯石庆:丞相赵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

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武

帝巡狩海内,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

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儿宽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

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在丞相位九年,也没能有什么匡济的言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有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

流民去谪边。武帝认为丞相老谨,没与石庆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让

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庆感到很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上书请辞道:“庆幸得待

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

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道:“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

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说的石庆甚是羞愧,便又开始处理事务。

  

  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太初二年中,庆

卒于任上,谥为恬侯。

  

  十一、葛绎侯公孙贺:本是武将,有过几次军功。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

因为他的夫人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

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病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

。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还是没有战功。太初二年,又太仆迁为丞相,封

葛绎侯。

  

  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连着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

因为恭谨而得以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

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

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也感动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来

。武帝起身而去,就这样,公孙贺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从此

我就面临危险拉。”

  

  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

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

觉而下狱。当时,武帝下诏追捕阳陵人朱安世,一直没有捉到,武帝很急切。于是公孙

贺请求自己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罪。武帝答应了。后来他果然捉到朱安世。这朱

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拉。南山

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

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诅咒皇帝

,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诅咒的恶劣语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

遭灭族。

  

  十二、彭城侯刘屈氂:是刘备祖先——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又封其为彭城侯。

  

  同年,发生了戾太子刘据巫蛊事件。其时,方士巫师充斥京城,混乱宫闱。武帝又

因为年老,总怀疑别人用巫术诅咒他。江充便四处挖掘木人,在挖到皇后和太子宫中的

时候,挖的皇后和太子连放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江充说:“太子宫里挖到很多木偶人

,又有帛书,都写的大逆不道的话。应当禀告皇帝。”刘据生性宽厚仁慈、温良恭谨,

很害怕,少傅石德请太子发圣旨逮捕江充等人,而太子还是希望先去禀告在甘泉宫避暑

的武帝,但此时江充逼迫的很紧,于是刘据被迫调集门客数千人杀了江充和按道侯韩说

。此时整个长安都一片混乱,皆传言说太子造反了。太子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匆忙的

逃跑了,连印绶都丢弃不管。武帝生气的说他没有周公的风范,又赐他玺书让他平乱。

太子兵与丞相兵作战几日,死了数万,终于败北,太子逃跑后自杀,几个皇太孙也都被

杀了。

  

  当时太子逃到覆盎门的时候,司直田仁把守该处,他认为太子与皇帝是父子,便没

有逼的太急,让太子得以逃出,刘屈氂本想将田仁斩杀,可御史大夫暴胜之对他说道:

“司直,吏二千石,应当先请示皇帝,怎么能擅自斩杀呢?”他便放了田仁。武帝听说

后大怒,责问御史大夫道:“司直放走了造反的人,丞相斩他,那是符合法度的,大夫

为何擅自阻止?”暴胜之惶恐自杀。

  

  过了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刘屈氂亲自为他送行到渭桥。李广利告

辞时道:“希望君侯您能早日请皇帝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继承皇位,您还有

什么好担忧的呢?”刘屈氂许诺。昌邑王,是贰师将军妹妹李夫人的儿子。而广利的女

儿是刘屈氂的儿媳,所以他们都想立昌邑王。当时,武帝严令追捕与巫蛊之罪,内者令

郭穰向武帝告发说丞相夫人被丞相几次派谴去巫祠社,祈祷诅咒皇帝,有很多恶言,还

与贰师将军共同祷祠,想立昌邑王为帝。武帝使有司调查属实,判为大逆不道之罪。下

诏书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行示众,然后腰斩于东市,其妻子则在华阳街被砍头。他和李广

利也都遭灭族之灾。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他上书武帝替

太子鸣怨道:“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

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

的。”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

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

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

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我的辅政大臣

。”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因罪被斩,他便成为了丞相,封

为富民侯。

  

  其实,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

为一封上书合了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不久,汉朝使者去匈奴,单于就问:

“听说汉新拜了个丞相,他为什么被拜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为他上书言事合

了皇帝心意的缘故。”单于道:“哦!原来你们汉选丞相并非要用什么贤能的人,随便

一个男人上书说几句话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来后把单于的话上报,武帝认为使者

有辱使命,差点便杀了使者。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的多

了。他见武帝一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特别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

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

也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并感谢丞

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辅佐幼帝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

中。因为他因为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

丞相”,连名字都被人称做是“车千秋”了。

  

  在汉朝初期,都是由开国功臣任丞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他们位高权

重,在与皇帝商量国事的时候,皇帝总要以他们的意见为基本,而丞相所推荐的官员,

可以直接任命到九卿的位置,而对于那些有过失的大臣,丞相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田蚡以太后弟弟的

身份任意行使权利,更让刘彻决心把皇权巩固在自己手中。

  

  于是武帝把朝廷机构改为“中朝”和“外朝”,“中朝”由原少府属下主管文书档

案的“尚书”与侍中、中书组成。中朝聚集了武帝赏识的那些文学贤者们,在他们的帮

助下,武帝审阅公文、谋划国事、起草诏书,可以说中朝成为了国事决策机构。而丞相

负责的“外朝”是公布执行中朝所推出的政令的执行机构。

  

  就这样,丞相失去了汉初的大部分权利。此后,九卿有事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把丞

相这个中间环节的二道贩子给PASS了,丞相这个位置变的形同虚设。

  

  通过一系列变革,武帝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丞相的权限越来越小,而且也越来

越不为其他大臣所尊敬。通过上面关于那些丞相的简介可以看出,也是由于一些丞相在

为人处事的过错导致了丞相这个位置被架空。这又怎么能单反面的去责怪武帝呢?

  

  汉武帝很重视招揽文人贤士,时常担心人才不够用。但是他个性严厉苛刻,群臣中

即使是那些平素特别为他所宠爱的,一旦被抓到犯了小过错或者有欺瞒行为的,往往被

依法诛杀,少有宽恕。这虽然是他本身的过失,但如汲黯,虽然无数次直言于朝堂之上

,却仍然得以终老,而且还很为武帝尊敬,虽然也被免职过,却一直没什么生命上的危

害。而且至少对于这些丞相来说,被免职的、诛杀的或者自杀的,都是自己为人不谨慎

,将把柄交到了武帝手中,用武帝的话说就是,“不杀何施?”

司马相如 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 并未做过丞相!

汉武帝先后任命了13位丞相: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氂、富民侯田千秋,不过这13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鲜有善终。

1、后元元年(前143)—建元元年(前140年):建陵侯卫绾

后元元年(前143)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前131年),谥号哀侯。

2、建元元年(前140年)—建元二年(前139年):魏其侯窦婴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免职后,汉武帝汉武帝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建元二年(前139年),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伪造圣旨罪”被处死。

3、建元二年(前139年)—建元六年(前135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二年(前139年),柏至侯许昌接替窦婴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建元六年(前135年)—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安侯田蚡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登上丞相之位。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蚡病倒,不久便恐惧而死。

5、元光五年(前131年)—元朔五年(前124年):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不过韩安国很不幸运,从车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武帝只好将他病免,让薛泽做了丞相,担任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元朔五年被免职。

6、元朔五年(前124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平津侯公孙弘

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但是根据汉朝的制度,丞相都是在列候中选任的,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7、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五年(前118年):乐安侯李蔡

西汉飞将军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公孙弘死后,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8、元狩五年(前118年)—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强侯庄青翟

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李蔡死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为相。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与权臣张汤的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9、元鼎二年(前115年)—元鼎五年(前112年):高陵侯赵周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元鼎五年,因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

10、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初二年(前103年):牧丘侯石庆

赵周被免职后,汉武帝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11、太初二年(前103年)—征和元年(前92年):葛绎侯公孙贺

石庆死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不过,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蔡、庄青翟、赵周连续三任丞相皆因罪自杀。所以他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见了汉武帝生气后才不得已拜受。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12、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三年(前90年):彭城侯刘屈氂

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被任命为丞相。征和三年(前90年),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之后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13、征和四年(前89年)—元凤四年(前77年):富民侯田千秋

战国时田齐后裔。车千秋接替刘屈牦担任丞相,封为富民侯。元凤四年(前77年),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

扩展资料

全文是这样的:“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邱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廐、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

这段话分三个层次,前面两个分别为罗列公孙弘之后的丞相名单,和交待相府客馆命运,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有意思的是第三个层次。班固笔锋一转,第三个层次又重新回到那六位丞相身上,交待他们的命运,说其中唯有石庆因忠厚谨慎终老相位,其余五位都未得善终。

班固的这个叙述结构,至少有两点疑问。先说第一点。这段文字第一层和第三层都在讲几位丞相,却在中间插入关于相府客馆的描写。班固为什么不顺着丞相名单,把他们的命运交待了呢?如果我们尝试着把讲述客馆变迁的文字全部删去,会发现不仅不影响词句的完整性,反而使得文理更通顺。

删去客馆命运后的文字就变成这样:“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文意相扣,严丝合缝。班固为什么非要在中间插入相府客馆的命运?

我想,班固正是要让相府客馆惨淡的结局,和六位丞相黯然的命运交相呼应,烘托出观察汉武帝时代的一个特殊窗口。在汉武帝的皇权威严下,丞相们不仅留不住相府客馆,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第二个疑问和丞相们的命运有关。接替公孙弘的李蔡,在相位仅三年左右时间,因非法侵盗“国有”土地罪,自杀了。又是三年不到,后任丞相严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讧斗,最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继而为相的赵周,同样在相位上呆了三年左右,最终成为汉武帝打击诸侯王、列侯势力的牺牲品,在狱中自杀。有这三位丞相的先例,就无怪乎当石庆因未能妥善处理流民问题而遭汉武帝痛斥时,就有人劝他自杀以谢罪。

也无怪乎当汉武帝任命公孙贺为相时,公孙贺呜咽哽涕,长跪不起,不愿接受这个职位了。石庆因木知木觉、反应迟钝,最终没有自杀,侥幸躲过一劫。而在他之后的公孙贺和刘屈氂,却都因卷入巫蛊案,被汉武帝无情地斩杀了。

这就是班固罗列的六位丞相的命运,三人自杀,二人被杀,一人差点自杀。如此悲情,汉武帝的丞相就没一个命好点的吗?其实公孙弘之后,汉武帝总共任命过七位丞相,刘屈氂之后还有一位田千秋。班固把名单列到刘屈氂,戛然而止,没把田千秋列进去。恰恰就是这位田千秋的命运,和前面六位大不相同。

田千秋出现在巫蛊之祸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栽赃陷害,被指利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刘据为求自保,仓促起兵,却在兵败后自杀。这场裹挟着腥风血雨的人伦巨变,让迟暮之年的汉武帝陷入了沉思。官卑职微的田千秋假托神灵意旨,替太子鸣冤抱屈。

田千秋的出现,正好给了汉武帝一个台阶,让他有了替太子平反的机会和借口。理顺了太子案,汉武帝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田千秋从极其低微的职位上,破格提拔为百僚之首的丞相,并封他为“富民侯”。

汉武帝去世以后,田千秋仍然是丞相。直到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薨逝,田千秋在相位上前后呆了十三个年头。在《汉书·公孙弘传》中,田千秋这位好命丞相,被班固选择性地遗忘了。班固为什么这么做?另外,又是什么造就了田千秋的命运,是他的才能、功绩远远胜过前几位丞相吗?

从李蔡到刘屈氂这六位丞相,司马迁曾评价李蔡“为人在下中”,也批评石庆“无他大略为百姓言”。至于其他几位丞相的才能和功绩,司马迁也有一个总体评估:“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史记·张丞相列传》)从司马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这些丞相都是些庸才;第二,他们只不过在朝廷上充当“备员”,对国家大事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那么田千秋和这六个人相比又如何?班固说田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汉书·车千秋传》)既无才学,又无功劳,只不过替太子鸣冤恰巧符合了汉武帝的需求,因而拜相封侯。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以大将军身份辅政,对这个阶段的丞相田千秋,《资治通鉴》评价道:“时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依然因循守默,无所作为。

看来论才能、功绩,田千秋并不比他的六位前任强。那为什么前六任命运如此不济,而田千秋却恰恰相反呢?看来关键原因不在这些丞相们身上,而在用这些丞相的汉武帝身上。自公孙弘之后,汉武帝为什么始终选择这些平庸之辈来担任丞相的要职?

关于公孙弘这个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他是汉代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出身的丞相,在他之前的汉代十八位丞相都是贵族出身。汉武帝打破成例任用公孙弘,未必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公孙弘的学问才气实在寒碜,如前所述,四十余岁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参加人才选拔的答卷,原先被考官置于下等,是汉武帝亲自把它擢拔到上等。汉武帝看中的是公孙弘的学问吗?不是,看中的是公孙弘这样的人物,容易驾驭。

此后公孙弘的“官场成长记”,证明汉武帝的估量是正确的。从后几任丞相人选可以看出,汉武帝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丞相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能为皇权所驾驭。

汉武帝可能从来没想过要让这些丞相主导大汉帝国的政策走向,主导政策走向的,始终是他自己。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汉武帝任用酷吏,造成国内政治的紧张,庄青翟、赵周的死与此有关。对外政策上,汉武帝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使得国库虚耗、百姓流离,石庆差点自杀,与此有关。

此外,汉武帝又迷惑于方士,为求神慕仙而广营宫室、巡行封禅,更加强了社会财富的消耗。而且正是汉武帝的这种迷信心态为人利用,酿成了巫蛊之祸。公孙贺、刘屈氂正是死于巫蛊。所以这几位丞相的命运,几乎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危机息息相关。

田千秋的命运不同,是因为他出现在汉武帝洗心革面之后。巫蛊之祸让汉武帝痛定思痛,开始彻底反省以往的所作所为,并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终止了以往四面拓张、大开大阖的政策,决定转向休养生息。因此汉武帝在任命田千秋为相的同时,封他为“富民侯”。

“富民”二字正透露着汉武帝改革国策的信息。所以,田千秋和李蔡等人,虽同为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却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的界限,即在于汉武帝的国策取向。李蔡等六人的命运是和穷兵黩武、骄奢*侈的汉武帝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田千秋却不是。

所以班固在《汉书·公孙弘传》中提到公孙弘的继任时,撇开了田千秋,而是让李蔡等六人和遭废弃的相府客馆一起,共同定格了汉武帝那个雄武拓张却民不聊生的特殊年代。

人民网-汉武帝和他的丞相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21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