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找一个故事?!!!!拜托了,急用!!

谁能给我找一个故事?!!!!拜托了,急用!!,第1张

  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生存之道1: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

  2、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2: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

  3、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冬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冬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生存之道3: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

  4、海底里有一个瓶子,这瓶子里困着一个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个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巨魔十分气恼。他诅咒说 : “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有一个青年的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侯,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 ! 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哈哈哈哈 ! ”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他说 :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 ! ”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 : “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

  “哈哈哈哈 ,我不会上当的 ! 天方夜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 ”“什么 你有看过天方夜潭么 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 ! 你还有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 ”“哈哈 ! 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 墨子的著作有涉猎么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 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侯,那青年渔夫不再迟疑,连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

  5、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

  6、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 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到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启示:推销生意是一种组织性质的生意,因为人多,人事问题也多。我们不时听到是非难辨的话,如某公司攻击另一间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响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

  --------------------------------------------------------------------------------

  7、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

  8、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

  9、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的!!!

  --------------------------------------------------------------------------------

  10、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

  11、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叙述到这里,你希望下面有一个数学的继续,还是愿意得到一个文学的结局?但不管怎样,数学和文学都将在这里分手了。

  数学的故事是这样发展的:这个好心的侍者开始动手为这对老人解决房间问题:他叫醒旅馆里已经睡下的房客,请他们换一换地方:1号房的客人换到2号房间,2号房的客人换到3号房间……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位房客都从自己的房间搬到下一个房间。这时奇迹出现了:1号房间竟然空了出来。侍者高兴地将这对老年夫妇安排了进去。没有增加房间,没有减少客人,两位老人来到时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客人——但是仅仅通过让每一位客人挪到下一个房间,结果第一个房间就空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位老人进的是数学上著名的希尔伯特旅馆——它被认为是一个有着无数房间的旅馆。这个故事是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所讲述,他借此引出了数学上的“无穷大”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这门学科来说之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很难想像数学将如何存在。只要会数数的人都知道,每一整数都有一个后继者直至无穷(所以在希尔伯特旅馆里,每间房子后面都会有一间直至无穷)……数学就是一门关于无穷大的科学。

  好了,我们回到侍者说“让我来想想办法”的地方。 文学的故事是这样继续的。这个文学的侍者理应更富人性和爱心,他当然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会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事情都是从一个富有同情心、满怀仁爱的侍者的智慧头脑开始:“让我来想想办法……”进入数学的领域,需要的一定是严密的逻辑,合理的推论及精确的求证;来到文学的天地,凭借的却是美好的人性,动人的情节和意外而圆满的结局。但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

  12、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

  13、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

  14、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秘诀: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

  15、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秘诀: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

  16、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

  17、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秘诀: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

  18、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诀:成功者自救。

  --------------------------------------------------------------------------------

  19、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成功者善于放弃

  --------------------------------------------------------------------------------

  20、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

  21、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

  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

  22、江南才子唐伯虎在江南一庙宇偶遇前来进香的秋香,一见钟情,遂生共结连理之意。为此,他一路跟踪秋香到太师府,又想方设法以伴读书僮的身份混进府,谋得了接触秋香的机会,后在府中多次接触秋香并表心意,均被秋香拒绝。有一次竟被秋香锁进柴房,但唐伯虎并不气馁,又请来好友祝枝山帮忙,在好友的指点下博得点秋香成婚的好机会,至此,江南才子好梦成真。唯一不太好的是唐伯虎在成婚后从太师府偷偷溜走不辞而别,显得不太有面子,不过,这也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

  启示:1、目标要明确;2、为实现目标措施要有效;3、要屡败屡战并适当时候请高人帮助,毕竟有时是旁观者清;4、完成目标美梦成真后可以适时跳槽,该走就走。

  --------------------------------------------------------------------------------

  23、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启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

  24、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热忱」就是一种热情,一种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人的热忱如果被浇熄了,真是很可惜的事。

  有时候我想去听音乐会,想邀朋友一起去,他们常常泼我冷水:「算了吧,搞这套!」我说要去看芭蕾舞,他们更不屑:「你真的有这个兴致?那你自己去吧!」

  谈到热忱,我真心觉得不该泼别人冷水,最好也不要跟爱泼冷水的人在一起,因为,拥有热忱,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

  有次卡耐基在美国开年会,有位讲员提醒大家,旅馆房间的门上都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勿打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天天从家里到办公室,脖子上彷佛也挂了这么一个牌子。由于你对一切事物缺乏热忱,同事不喜欢跟你合作,顾客也觉得最好离你远一点。你也把这块牌子带回家,小孩不敢跟你玩,太太也小心避开你。你一定想把脖子上的牌子拿掉吧?

  请给世界一个微笑!因为,"笑容"是热忱表现在外的一个象征。

  --------------------------------------------------------------------------------

  25、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

1921年6月,年近70岁的张謇为一个47岁的女人举行了大葬,期间,他还亲自主持了该女子的大殓、过七、百日、生忌、公祭等各个环节的活动,之后,他还一口气为她写下48首悼亡诗。

该女子墓碑上的字,是张謇亲自题写,上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

这位沈女士的墓碑上,为何没有冠夫姓?原来,“不冠夫姓”也是张謇的意思,他不仅不允许她的墓碑冠夫姓,还不允许她的丈夫插手其葬礼。谁都知道,他这是“霸葬”,势必为他和她引来争议。

可张謇不仅丝毫不在意所谓的“非议”,还在她葬礼后,公然与其夫余觉进行了一场笔墨战。能让声名显赫的“状元巨商”如此“不管不顾”的沈女士不是一般女子,她正是中国“绣圣”沈寿——

沈寿(字云芝)出生在“苏绣之乡”江苏吴县,年仅十六七岁时,她就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才”和“貌”往往难两全,可偏偏沈寿却才貌双全。她面容清秀,嗓音甜美,是个标准的江南美人。

上天对沈寿似乎总是格外眷顾,在多数女子都只能接受“包办婚姻”的年代,她却以自由恋爱的方式成婚了。她的丈夫是常来自己家中做客的青年才俊余觉。余觉擅长书画,他和她,一个能画,一个能绣,堪称双绝。

婚后,余觉悉心将自己掌握的书画艺术融入妻子的刺绣之中,使沈寿的绣艺脱颖而出,名扬苏沪。

面对这个一直成就自己的男人,沈寿心里充满了感激。很长一段时日里,他们的婚恋都是当地“典范”一般的存在。只要提及沈余恋,年轻男女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然而,世间从来没有“圆满”。婚后的两人虽一直恩爱有加,却始终没有爱情结晶。婚后整整十年,沈寿的肚子一直没见动静。余觉也已30岁,眼见其他同龄男子都已儿女成群,可自己膝下却什么也没有,他难免心里有想法。

1904年,两人结婚11年后,沈寿居然怀孕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余觉不凑巧地得到了一个机会:给慈禧七十寿辰献礼。

原来,当年春节后,在清廷商部供职的单束笙为敬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筹办寿礼,登门拜访沈寿和余觉,恳请他们赶制一堂进贡绣屏。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是你的绣品能得老佛爷青睐,那你可就真要声名大噪了。”送走单束笙后,余觉激动地对妻子说道。沈寿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她顾及肚里的孩子,她犹豫地道:“话是如此,可我刚刚怀上我们的孩子,我的年纪又不小了,万一有个闪失。”

余觉听了却不以为然地道:“我听我娘说过,这女人怀胎,就是要多动,只要不过度操劳,应无大碍。”

为了绣制令慈禧满意的绣屏,余觉从岳父家收藏的名画中选定了11件,亲自描摹,让云芝绣制。要在短时间内绣出11个绣屏,对于任何绣娘而言,这都是大工程。为了赶制绣屏,沈寿一不留神便因操劳过度导致早产了。

“头胎小产”是大忌,沈寿的身体受到了损伤,她也因此被诊断为“终生不育”。

所幸,其中的8幅绣屏被进呈慈禧后,慈禧欣喜不已,她还盛赞绣屏为绝世神品。高兴之余,她还亲笔写了“福”、“寿”两个大字,分赐余觉夫妇,并颁农工商部双龙宝星四等商勋。其妻沈云芝为此更名“沈寿”,绣名也随即传扬天下。

敏锐的余觉觉得“打铁需趁热”,他见太后高兴,直接上书朝廷“建议创办女子刺绣学校”。慈禧首肯并批准后,中国第一所公立刺绣学校也就此诞生了。

更让夫妻俩高兴的是,慈禧还令他们赴日考察工艺教育。考察回国后,他们率苏州刺绣教师等一干人马到京报到,余觉任绣工科总办,沈寿任总教习。他们的“夫妻搭档”,进入鼎盛时期。

赴日期间,天赋异禀且学习能力极强的沈寿,还开始尝试将西洋画用光线表现物体明暗的手法,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仿真绣”。也从此时起,沈寿的绣艺在国内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沈寿对余觉的感激又加了几分,她觉得:自己这一路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全靠丈夫在关键节点上搭手。

1909年,沈寿第一件运用仿真绣法完成的绣品《意大利皇后像》,在1909年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如果得慈禧赏识让她名噪京城,那么这次获奖,就真真让她名噪世界了。

眼见妻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余觉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妻子的绣品“变现”。可无奈,到京城多年,他依旧未能找到合适的模式。

1910年,余觉经人介绍认识了进京的状元郎张謇,此时的张謇,正担任江苏咨议局议长,他在南通创办的实业也卓有成效。在余觉眼里,他自然是个极其“吃得开”的人物。

余觉没有费多少气力,就给张謇留下了好印象,张謇甚至曾对人夸赞他说:“余冰臣,人才也”。

余觉与张謇认识没多久,清帝退位,绣工科也匆匆解散。无奈的余觉只好带着沈寿及家人借住天津,并自立女工传习所。此时,他们走的模式是:一边制作绣品,一边卖绣品。

因为生意较少,绣品销路也一般,余觉不得不写信给张謇寻求发展。余觉之所以求助张謇,是因为此时的他,已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熊希龄内阁实业总长。

张謇收到信后,力邀他南下,共商刺绣发展事宜。张謇还透露说:自己本就有发展刺绣事业的想法。余觉南下后不久,沈寿也在丈夫的邀请下南下。这样一来,夫妻俩就都到了张謇当时所在的南通。

张謇很快发现:他们夫妻俩完全不是一路人。余觉重利,而沈寿却看重刺绣技艺的传承。到了南通后,余觉两只眼睛一直紧盯着“变现”,而沈寿却将注意力放在了绣品、培养刺绣人才等等上。

沈寿被委任为南通女子师范附设女工传习所任所长兼绣科主任期间,张謇因见她工作出色,几次主动要求给她加薪,但“每加每辞”。

张謇爱惜人才,尤其像沈寿这种“天才”级别的人才,他更是格外看重。为了让她更好地刺绣、教授学生,他为她安排了一个佣人照顾她的生活,沈寿为此感激不尽。

按理,有了张蹇的帮衬,夫妻俩的生活将更加如意。可出人意料的是:前往南通,竟成了他们夫妻感情生活的大转折。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想法本就不一样的夫妻俩频繁因为刺绣事宜发生矛盾;另一方面,余觉对自己无子嗣一事越来越纠结,他甚至因此萌生了纳妾的想法。

“动心起念”,有了纳妾想法的余觉鬼使神差地将妻子安顿在了女师范学校宿舍里,自己则在外头单独居住,并接连纳妾。

1915年,沈寿赴旧金山参加第20届世博会,以创新的仿真绣法绣制的《耶稣像》荣获第一金质大奖期间,余觉就娶了两房姨太太。

沈寿心高气傲,她对丈夫在外头娶小妾的事极为不满,可碍于往日夫妻情分,她未曾为此吵闹过。

事实证明,越是不表现出情绪的人,往往情绪更大,而他们未能释放的情绪,终将以糟糕的方式被呈现出来。随着郁结越来越大,沈寿的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与此同时,她将更多的心力放到了刺绣事业上。因为过度操劳,她得了肝病,且一直不见好转。

只有沈寿自己知道,她的病是心病,所以,再名贵的药材也医不好她。身染重病后,她仍旧不忘教学,她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感动了张謇。

张謇极其同情沈寿,他和她一样,在感情上也相当坎坷。而他们坎坷的方式,还颇有些相似。

张謇本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名叫徐端,他们夫妻感情甚好。可徐端一直未生下儿子,张謇本不在乎也没有续娶的意思,可徐端却逼着他纳妾。为了能让张謇纳妾生子,徐端“祷神卜筮,博访良家,尝单车晨出,风雪,夜逾半而返”,后来她索性一下子为张謇纳了几位妾室。可即便如此,张謇也直到46岁,才有了 独子张孝若。

相比余觉,他俩的结果虽相似,可却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被动纳妾的张謇对妻子满是愧疚,妻子死后,他的感情之门也彻底关上了。而他与几房妾室也渐渐冷淡,并一直独居。

沈寿的遭遇,不得不让他想到自己的妻子,他将自己对妻子的歉疚和各种复杂 情感 ,不自主地转移到了沈寿身上。而对余觉,他则充满了怨恨。他和余觉终究是完全相反的人,他对余觉的做法很是不解。他实在想不明白:传宗接代真的如此重要吗?难道感情,不才是婚姻里最重要的吗?

更让张謇不解的是:沈寿病后,作为丈夫的余觉,竟一直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他甚至还为一些与钱有关的事情,和她争执不休。

沈寿耗时八个月绣成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被展出时,有富商愿以一万三千美金求购收藏。沈寿坚决不卖,而余觉却为此愤怒不已。张謇和沈寿都认为:这件作品是中华艺术精品是无价之宝,不可以金钱交易而流失海外。为此,他还派专人去美国取回绣像,珍藏于传习所内。

沈寿再次见到耶稣像后感动不已,深感“先生知我心”。相比为了钱财和她争吵的丈夫,张謇和她的灵魂契合度,明显更高。

余觉在外头养小妾时,张謇一直在悉心照顾病中的沈寿。他不仅嘱咐家人给沈寿送这送那,还经常为她“延医诊治,亲自煎药。”

为了让沈寿好好养病,张謇还将风景优美的谦亭一处“腾出”,给她居住。谦亭周围的风景极美,这里波光潋滟,垂柳依依,石雕回廊。住进谦亭的沈寿十分高兴,病中的她常常脱发,她将这些发丝收集起来,并“以秀发代线”绣成一方白绢横幅,献给张謇作为报答。

收到大礼后的张謇,欣喜若狂地赋诗答谢,其中一首写道:

无论是“鸳鸯”,还是“鹣鲽”,它们所指代的都是情人,这点,写诗的张謇清楚,“得诗”的沈寿也心知肚明。

人说“女人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爱谁”,这话,放在旷世才女沈寿身上,依旧合适。她在应该得到爱的丈夫那里受了伤,重伤之下,她近乎本能地将感情转移到了张謇身上。

可沈寿心有顾忌,她顾忌的并非他们之间“二十年”的年龄差,而是她有夫之妇的身份。每次张謇进她房间时,她都特意让侄女粹缜在身边陪着,以防“人言可畏”。

张謇虽深爱沈寿,却也极其尊重她,她一直在等她,等她冲破一切和自己在一起。作为男人,他比谁都清楚:一旦她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自己,若她将来后悔,那结果将是三败俱伤。

沈寿的卧室搬到濠阳小筑后,张謇才略微有了进一步的动作:他不顾世人的看法,也在此居住办公。只是,两人分居前后,更在中间开一个小门,方便进出。

正是在此间,关于张謇和沈寿的风言风语四起。得知消息的余觉竟醋意大发,跑来大闹,他看了两人的诗作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时的男女关系就是这般奇怪,男人在外头纳妾、花天酒地,却不容许女子有任何“不检点”。

余觉在吵闹一番后,发觉自己也抓不到实际的证据,他于是逼迫妻子离开南通,回到苏州去。沈寿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她在南通的传习所也正办得兴旺红火,学生已越来越多,她怎肯放弃。

余觉见妻子死活不肯离开,一口咬定他们已有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死乞白赖地和张謇借了一笔钱,去上海办自负盈亏“福寿绣品公司”。在上海,他更是沉缅酒色,不能自拔,将苏州的房产全卖掉,拿去上海挥霍光了,再来找沈寿要钱,吵架……

余觉胡搅蛮缠的结果是:沈寿本已好转的身体,越来越坏了。又一次,因为被他气得太惨,她竟吐了血。

张謇懊丧不已,他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醋意,他深知: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情绪大,往往意味着“她对他尚有感情”。但他明白,自己除了等待,别无他法。

沈寿的病情恶化后,她每天都离不开药罐子了。张謇十分心痛,他一面不断请名医为她诊治,一面亲自为她料理餐饮:“为劝衰年日进餐,朝朝亲手检厨单,宁抛蔬笋甘鱼肉,总辨清浓与苦酸。”

沈寿病入膏肓后,才彻底放下了与丈夫的恩怨纠葛,并看到一直陪伴左右的张謇。她对他已不再如以前那般“防备”,他每日到她病榻前,喂她吃药时,她开始用深情而留恋的眼神回望他。有时,她还会和他讲起自己少年时期的事。

这期间,张謇的日记里,常留下对沈寿病情的记载,“复病”“复不适”“又病”“渐愈”“忽晕厥,甚重”等字眼常常出现。

沈寿去世前后的5个月内,张謇日记中与沈寿有关的内容占到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她的病情、去世和善后等,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为了沈寿的病,张謇几乎操碎了心,夜半,一听说她的病痛加重,他马上会披衣起床去看视。为了请如皋名医,张謇特派专用轮船去接,心急如焚。

所幸,沈寿在自知时日无多时,提出和张謇一起编成《雪宦绣谱》。这本谱子,由沈寿口述,张謇整理成文。这本传世之作,当可看作两人的爱情结晶。

沈寿离世前,肝腹水肿胀,从脚肿到脸直到眉间,肚子鼓胀极大,抽出腹水达十六斤,别人看了只觉得恶心,张謇的眼里却只有怜惜。

1921年6月8日,农历五月初三,沈寿终于病逝了。她走时,曾留下遗言:愿葬于南通,永不与夫同葬。张謇闻言,含泪应允。

沈寿去世时,张謇已负债累累,可即便如此,他也将她的葬礼办得风光无比。他将她的陵园修得规格极高,他还在她的墓碑上,缀上了他的名字。

余觉看了墓碑后大骂张謇“过分”:墓碑不缀夫姓,还刻自己大名。可张謇听了,却只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哼”。余觉并不知道,若非顾及沈寿,他绝不会“仅仅在她墓碑上刻名字”而已。

1926年,张謇于南通辞世,他的墓地正对着狼山,与沈寿遥遥相对……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6、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7、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8、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

9、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

10、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11、婚后,鲁**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

12、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

13、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14、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15、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16、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17、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18、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胡三先生)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子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19、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大户人家的丫头荷花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

潘三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

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三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20、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21、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

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22、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诚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

后来在半路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映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台面。

23、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

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找到他暴打了一顿。牛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24、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25、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26、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27、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廷玺夫妇赶出了家门。

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苏州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萧,就去扬州找季公子。

28、季苇萧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萧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佑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29、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30、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歌。

31、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

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32、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

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33、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34、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公孙、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35、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36、常熟有个虞博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博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博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博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博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博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37、虞博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

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博士的善举。一个是虞博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博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过。

一个是虞博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博士给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

38、虞博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请于协助,资助他继续寻找父亲。郭孝子找到尤知县,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资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

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39、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

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40、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

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盐商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41、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42、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老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没考中。

43、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

44、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由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母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45、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46、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博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表弟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

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剥削小民,府里派季苇萧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萧,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萧,显出唐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47、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

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48、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训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青史留名。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

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49、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

50、凤四老爹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四老爹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四老爹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四老爹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托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51、凤四老爹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四老爹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叫丝客人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四老爹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照办。

大堂给凤四老爹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四老爹接连崩断了三副夹棍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四老爹。

52、凤四老爹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四老爹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怂恿胡八乱子踢凤四老爹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

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

这时,凤四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家当铺,凤四老爹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53、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比戏子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邹泰来下了十几盘棋。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54、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

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

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55、万历二十三年,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56、万历四十三年,水旱偏灾,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主战便是主战,求和便是求和。然而,崇祯十七年(1644年),就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之际,南明政权居然派遣一支由主战派主导的使团前往北京议和,性格刚直的大明官员,面对满清朝廷的骄横,大义凌然,虽然保住了“天朝上邦”的尊严,但议和却一事无成,甚至沦为了清廷的笑柄,身首异处,令人惋惜。

清军入关之初,确实具有迷惑性,击败了李自成后,当时的清军仅仅控制了北京周边地区,河北、山东、山西仍处于权力真空期。为了能够消减汉人的抵抗意愿,满清不仅按礼数埋葬了崇祯皇帝,多尔衮甚至布告天下,宣称清军入关只是为了给崇祯帝报仇,大清并没有占据天下的想法,只是因为大明的皇帝死了,太子也死了,大清只好勉为其难,暂时接管北京的土地,大明的官员可以继续向各地的大明藩王效忠,多尔衮甚至一度取消了“剃发令”。

面对清廷抛来的橄榄枝,退守江南的南明政权,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此时的南明,仍然把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军看作最主要的危险和敌人。收到李自成被清军击败的消息后,满朝文武天真地以为清军是来帮助大明光复江山社稷的,而卖主求荣的吴三桂则被视为拯救大明的英雄,实行 “联虏击寇” 成了南明一项国策。

崇祯十七年七月,弘光政权决定派遣使团北上,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吴三桂“蓟国公”的诰敕,以及慰问清兵的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漕米十万石,赴北京与清军议和,商议“联虏平寇”。殊不知却是与虎谋皮,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久就被冷酷的现实打碎。

这支使团由10名官员,20名随从,50名骑兵,200名马夫和3000名卫兵组成,领队分别是正使左懋第,副使陈洪范、马绍愉。

左懋第,时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是南明政权为数不多的头脑清醒之士,从一开始,左懋第就反对北上议和,主张趁山东、河北满清尚未稳定之机,发兵北上,收拾河山。然而,南明朝廷不仅驳回驳回所请,反而派左懋第领头出使满清。

副使陈洪范,此时为太子太傅,南明派他出使清廷, 本意是考虑到他久历戎行,同吴三桂等人素有交情,便于联络,却没有料到陈洪范却包藏祸心。早着使团出发之前, 清廷就派出已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时之子唐起龙(陈洪范的女婿)勾连陈洪范,很快陈洪范就成了弘光北使团中的清方奸细。

就这样,一个性格刚毅的主战派成了使团正使,一个卑躬屈膝的投降派成了议和副使,思想上的不统一,从一开始就为使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九月十八日,南明使团抵德州,清山东巡抚方大猷大张告示云:“奉摄政王令旨:明使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止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俱留置静海。”方大猷本是大明臣子,此时却六亲不认,实在是让人痛心。

九月二十九日,南明使团终于到达第四站天津静海,眼看北京近在咫尺,清廷却派人通知使团,大清顺治皇帝定于十月一日在北京即位,要求使团暂停前进。

在天津逗留期间,原明朝锦衣卫都督骆养性时任清朝天津总督,与左懋第等人相见时笑脸多了一点,态度谦恭了一些,多尔衮闻之大怒,立刻派人把骆养性革职拿问,罪名是不忘故国,心存贰心。从此之后,许多投降大清的明朝旧臣噤若寒蝉,见到南明使团如遇瘟疫般避之唯恐不及,使团很难再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

十月五日,使团到达京郊的张家湾,清廷差礼部官员来迎接。 性格刚直的左懋第拿出天朝上邦的架势, 不肯继续前行,而是派手下王言去北京,直接给多尔滚一个下马威,责问多尔滚为何不派官员隆重欢迎天朝使臣。还召开紧急会议,对陈洪范等人三令百申,“不屈膝不辱命”, 要求使团成员见到清人时保持大明的尊严、华夏民族的尊严。

十月十三日,南明使团抵达北京。递交国书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明朝认为自己降到和清朝平等的地位已经是对清朝最大的恩赐了,而清朝则认为明朝不过是流贼的手下败将,而且清朝拥有强大的武力,所以也不愿意与其平起平坐,而是将其作为进贡的附属国看待。于是,多尔衮命令礼部前来接受南明的国书,而左懋第则坚持国书应该当面递交给大清国的顺治皇帝。但是清朝不愿意给南明这个机会,而左懋第也坚持不允许让清朝的礼部接受国书,最终递交国书失败,而和谈也就无所谈起。

十四日,清朝内国史院大学士瓜尔佳·刚林来到南明使团下榻处。刚林一进门就斥责南明的弘光皇帝不具备合法性,左懋第争辩说弘光皇帝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孙子,继承皇位完全符合法统。刚林见左懋第不好对付,于是干脆威胁道:“毋多言,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左懋第毫无惧色地回应:“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结果,这第二轮交涉自然也是不欢而散。此后十余日,使团一直被软禁在下榻处,谈判陷入僵局。

二十六日,刚林再次来到使团下榻处并用命令的口吻对使团说道:“你们明早即行。我已遣兵至济宁,就去报江南,我要发兵南来。”使团看出清廷根本不想谈判,于是就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去祭拜崇祯皇帝的陵寝。按理说使团远道而来,去祭拜一下先帝并没什么问题。可是连这么小小的一个要求,竟然也被刚林一口回绝了,他还嘲讽地说道: “我们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先帝活时,贼来你们不发兵;先帝死后,你们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刚林的这一番话虽然傲慢至极,令人非常愤怒,但也让左懋第等人感到无奈,因为他说的句句都是实情。

而关于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圣旨则更加尴尬,此时吴三桂已经被清朝册封为“平西王”了,试想一下,一个清朝的王爷,怎么可能去接受一个正处于下风的南明的公爵呢?而且吴三桂为了避免被多尔衮等人猜疑,连使者都没见,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接受册封了。

十月二十七日,使团被遣送出了北京,南明的第一次外交行动以彻底失败告终。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保障的前提下,任何外交活动只能是苍白无力地抗争。

十一月四日,为了让 陈洪范能够顺利返回南明,瓦解汉人的抵抗意志, 清军派兵追上了正在返回南方的南明使团,将左懋第、马绍愉押回北京,只放陈洪范一人回南明去充当内奸。马绍愉后来选择了投降,而左懋第宁死不降,于次年六月二十日从容就义。

后记:南明使团肩负着南明君臣的“和平重托”,结果却一事无成,这不难理解,在任何时代,国家之间的交往都是以实力作为后盾的,而南明使臣在面对清廷时虽保住了气节,却于事无补,毕竟朝廷派使团不是去吵架的,不懂得委曲求全、暂避锋芒的道理,一味硬刚,结果事与愿违,空成敌国笑柄。

往期介绍,点击可查看:

喜马拉雅山下,为何埋葬着来自中国东北的清军士兵

站在欧亚大陆视角下,看待清统一准噶尔之战

六十万准噶尔人屠戮殆尽,乾隆下令:永绝根株

准噶尔的火器水平有多高?清朝名将岳钟琪:远胜清军

—题记

窗外又下大雨了,银币似的雨点,吧嗒吧嗒地抽打在滚热的土地上,冒起一阵水气原本平静的河水被雨点打得像个马蜂窝,溅起一个个小玻璃罩似的水泡刹那间,闪电划破长空,在云中乱舞,巨雷隆隆做响,震耳欲聋

和窗外一样,我的内心也正下着一场铺天盖地的滂沱大雨,老师的批评声在我耳边不停地回响:"你这次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一下子从第一名退步到了第十二名,哎,你回去好好地想想吧!"顿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疲惫和无助,似乎同学们,老师们的目光都变得异样了,考试的失利彻彻底底地击垮了我……

银练似的暴雨依旧下着,我茫然地望着窗外,悲伤,绝望也许书籍原本就是治疗沮丧的良药,在这样的巧合下,我认识了《童年》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生活总是美好而多彩的每天有爸爸妈妈亲切的关怀,问候,有朋友们快乐的陪伴,玩耍,还有那一大堆数不清的玩具,零食,故事书……

可主人公阿辽沙呢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地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外祖父变得野蛮残暴,惟利是图;两个舅舅也被金钱改造成了自私自利的人,经常为家产而吵架斗殴……幸好,阿辽沙的生活中还有善良的外祖母的存在,她和蔼可亲,教会了阿辽沙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面对逆境阿辽沙没有灰心丧气,相反的,他一直保持着与生俱来的正直,勤劳和对生活的信心,勇气正是因为这样,我对他的印象更深刻了,也更加佩服他

1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 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 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 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 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 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 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 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 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2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 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 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 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 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 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 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 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 “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 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 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 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 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的!!!

3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 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 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

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 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 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 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 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 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 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 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 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 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 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 、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 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 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 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4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 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 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 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 来! 秘诀: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5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 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 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 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 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 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 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6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 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 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 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 ?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 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秘诀: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7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 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 “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 还能穿呢!” 秘诀:成功者善于放弃

8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 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 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9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 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 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 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启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 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苏是苏轼,王是王安石,北宋另一位文学大家,同时也是北宋变法改革的主导者。

这一篇,必须要聊聊苏轼二十几岁的一篇文章,从这篇文章里你会发现,在北宋党争中针锋相对的苏轼,在青年时代竟然跟王安石心心相印。

前面我们说过,苏轼终于从凤翔回到了京城。这时候宋仁宗已经去世,宋英宗继位,改元治平。

苏轼又通过了一次内部考试,授职直史馆。这个岗位是个美差,今后很容易被破格提拔。但不幸的是,苏轼的家里接连发生变故,先是妻子王弗病故,很快父亲苏洵也去世了。

苏轼和苏辙护送父亲的灵柩还乡,开始了三年守丧的岁月。等到丧期结束,苏轼在家乡续弦,娶了前妻的堂妹王闰之。

古人续弦常常会在妻子家族里选择,因为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联合。

续弦之后,苏轼和苏辙一同回京报到。这一年苏轼33岁,这次进京,是他和家乡的永别。

少年成名、顺风顺水的苏轼,给父亲母亲服了六年丧,再回到朝廷,不但欣赏他的天子换了,还赶上了王安石主持变法。

于是苏轼面临新的人生抉择。

《思治论》

从思想上来说,苏轼其实是很有机会加入改革派阵营的。我这么说,是有苏轼二十几岁的一篇长文《思治论》做支撑的。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并不是在宋神宗继位之后才有的。早在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他就给皇帝上过万言书,系统性地勾勒出变法蓝图。

而苏轼在陕西凤翔做官的时候,在嘉祐八年(1063年)写过一篇长文《思治论》,如果隐去作者的名字,你简直会以为这是王安石写的。

当我们发现作者竟然是苏轼,就会由衷地感叹:他和王安石真是心心相印啊。

要想最快速地理解北宋社会的核心难题,读这篇《思治论》就可以了。

文章开篇,列举出三大社会问题:(1)宫殿、道观的建设和祭祀活动过于铺张浪费,(2)钱币、茶叶、食盐管理失控,(3)国防问题严峻。

然后指出,这三大问题已经发酵五六十年了,愈演愈烈,导致的结果就是财政永远吃紧。政府虽然用过很多办法,想要富国强兵,知人善任,但国始终不富,兵始终不强,官员也始终不够称职。

为什么会这样呢?

苏轼认为,首先要怪计划不周。正因为缺乏周详的改革规划,所以每次改革不但都是小打小闹,而且改革的意志也不够坚定,遇到一点阻力就罢手了。

结果呢,有些良药味道苦,因为怕苦就停了药,还有些为了拿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遗祸万年。

再有,用人不能一用到底,这就导致责任归属不明;一项政策还没看到效果,新政策又来把它替换掉了。

苏轼还讲,改革的阻力从来都是巨大的。就算是一件小事,通常来说,想把它做成的人不多,想把它搞垮的人不少。

商鞅变法就是典范,想变法的不过是秦孝公和商鞅寥寥几个人,阻挠变法的是整个秦国,但商鞅不但成功了,成功得还很轻松。

我们宋朝的局面比商鞅时代的秦国好得多,富国强兵的愿望也有民意支持,但搞了五六十年越搞越糟,这就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苏轼继续分析:如果我们发动改革,反对的声音太多,我们是应该从众呢,还是应该力排众议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反对的声音很可能只代表皇帝身边一小部分人的意见,并不代表广泛的民意。用今天统计学的话说,就是在调查取样的时候,样本的同质化程度太高。

苏轼说,眼前就有很好的例子:以前的改革内容里,最受诟病的一项就是减少官宦子弟的特权,大家都说这种改革太招人恨,肯定行不通,但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五六年,效果很好,怨言很少。

文章最后总结:所以,只要“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也就是以大无畏的决心,大刀阔斧地深化改革,那么不要说内政可以改观,就算把辽国灭掉都不在话下。

显然,苏轼想做的,是一场全面、深入,并且一往无前的变法。

我们回顾一下文章题目:《思治论》,“治”的意思是社会安定,反义词是“乱”,但“治”也可以用作动词,意思是“管理”。

在儒家的思路里,社会安定一定是管理得当的结果,道家相反,认为社会安定是没人管的结果。

如果用西方概念来看:在政治学上,前者是大陆理性主义,后者是英国经验主义;在经济学上,前者是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后者是亚当·斯密和哈耶克。

《思治论》的观念,完全站在老子、庄子和亚当·斯密的对立面上,认为国家的发展是可以被计划出来的,只要计划足够周详,执行足够有力,那么千百年后的发展局面完全可以预知。

但是,无论苏轼的见解是否高明,重要的是,看上去他完全可以和王安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成为变法阵营里的一员大将。

事实上,宋神宗全力支持的王安石变法,简直就是这篇《思治论》的完美实现。

王安石为什么不喜欢苏轼

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当朝红人王安石不喜欢苏轼。为了帮你弄清楚苏轼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挑战,我先来交待一下背景。

生活里有很多格言,乍听起来很在理,其实很荒唐,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北宋绵延多年的党争就是被一个巴掌拍响的。这个巴掌,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宋代的富裕程度前所未有,富裕的原因就是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在政府收入里,商业税竟然能和农业税平分秋色。

这件事的意义是:宋代的社会经济格局前所未有,但是,除了像王安石这样的极少数人,大家的思维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只有社会的危机才是人所共见的: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很高,但开销更大。

今天我们谈到政府开支,首先想到的都是基础建设,比如修桥铺路,建大坝,做高铁,另外就是国防。北宋的基础建设和今天很不一样,一项很主要的内容竟然是营建道观。

在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里,宗教行为是最烧钱的。哪怕再珍稀的奢侈品,号称无价之宝,价格总也有个上限,但烧一炷香到底该花多少钱,这是没有上限的。

自从宋真宗弘扬道教以来,道观的营建费用和祭祀费用都是天文数字,而这种开支,花多少钱都不算够,有多少钱都能花掉。

北宋的行政开支和国防开支也很惊人。行政开支大,是因为科举的录取率高,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待遇还特别优厚。

国防开支大,是因为中央要供养一支庞大的禁军,还要应付辽国和西夏对边疆的威胁。

种种开销叠加起来,结果就是:钱不够用。

这个问题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能看到的,也是他们都想找出办法去解决的。但是,到底怎么解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大体来讲,要想把钱不够用变成够用,无非开源和节流两条路。

激进派主张开源,以王安石为代表;保守派主张节流,以司马光为代表。

节流的途径也是显而易见的,无非是精兵简政,原有的政治格局不会受到多大的触动,但开源就不同了,必须实行一整套的改革方案,从制度上做改变,也就是变法改制。

宋神宗是个胸怀大志的年轻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从此开启了北宋著名的新旧党争。支持新法的属于新党,反对新法的属于旧党,两党斗得你死我活,一直斗到北宋灭亡,余波还要震荡到南宋。

王安石变法的开局很像商鞅变法的重演:秦孝公任用商鞅,对百官的反对和百姓的怨气一概不理,不惜得罪所有人,不惜压制所有的反对意见,以孤胆英雄的精神打造一个富强的秦国。

孤胆英雄当然并不真的享受孤独,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伙伴,于是,名利场上最敏感的站队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了:到底是站在新法一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换取火箭般的升迁,还是继续站在多数人的一边,宁愿被职场新贵排挤到权力的边缘?

站在宋神宗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很棘手的管理问题。

最优解是让王安石说服反对派,但可想而知,说服变成了吵架。

次优解是让权力中心至少维持行政上的团结,搁置争议——无论是谁,就算心里有再大的不满,也要服从决议,坚定执行既定国策。

今天的管理学很容易支持这样的方案,而在儒家风格里,讲究的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自己想行的“道”行不通,正确的做法不是妥协,而是辞职。

这是儒家意识形态的一大特点,妥协性特别差。也正因为妥协性差,所以技术层面的争议往往会升级为道德层面的争议,对与错变成正与邪,一旦斗争起来就特别敢下死手。

明明年轻的时候支持变革的苏轼,为什么后来却选择了保守的,反对变法的立场,成为旧党阵营里仅次于司马光的一面旗帜了呢?

下一篇,苏王恶斗序幕正式为你拉开。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感受: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感受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与父亲洒泪拜别时,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荣国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错!得到贾政优待,入情入理,并得到贾政力举终于谋了职位,出而复入,书里写得轻巧,其实中间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这倒奇了。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响。记得现代育儿学里说到,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聪明。

对贾府姑娘的描写:迎春“观之可亲”——性情温顺,探春“见之忘俗”——气宇不凡。

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妙笔!(真不明白,男人们眼里的女人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这么写?体格风骚?)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足见谨慎。

至此,又以凤姐之口形容黛玉标致,此外“竟不象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难道嫡亲孙就该比外孙长得标致?凤姐从“妹妹几岁”开始,一连串的询问,还真象个管家领导。吃茶果时,王熙凤与王夫人简洁对话,可看出二人领导与被领导的配合默契,王夫人对凤姐的办事能力较满意。

黛玉见了外婆,接着到母舅家拜访,是礼规。在去宁国府途中,黛玉还留意所经过的地方“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这孩子真是处处留心,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礼数周全。刑夫人留饭出于礼数,黛玉婉言谢绝,也是“人情”二字。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宝玉未出场,就先由王夫人口述,黛玉说话再小心,一提到宝玉话就多了。后王夫人与黛玉过贾母处吃晚饭时,路过贾链家,王夫人指给黛玉看。贾链与黛玉同辈,不用专程拜访,是这个意思吧。在贾母处吃饭,饭桌上的布菜让位,又显“人情”,寂然饭毕!

宝玉终于登场,之前又先是黛玉心中一阵疑惑。宝玉来了转一圈就出去,吊人胃口。

宝玉“外客未见,就脱了衣服”,可见其不拘礼节,或是不把林妹妹当外人。此时,又从宝玉的角度描述黛玉容貌。宝玉黛玉相见,都有眼熟面善之感,这就是前世缘吧?按宝玉说的傻话:“只作远别重逢”。贾母听了宝玉的傻话,还赞赏“更好,更好”,若王夫人听此说法,不知该如何表态。

宝玉得贾母纵容,竟走近黛玉身边细细打量,哈。宝玉送黛玉表字“颦颦”及摔玉,重笔。贾母:“你生气,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可见在贾母眼里,主人的一块玉儿比下人的尊严还宝贵。宝玉性情乖僻,自己独有玉,不是孤高自赏,反说“没趣”,摔了玉,贾母哄几句就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

宝玉睡后,袭人还进去看黛玉,很细心,是个不贪睡的勤快丫鬟。黛玉到贾府的头一晚,便开始还眼泪了。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本回一开始,引出了宝玉、黛玉、宝钗的交情。

黛玉寄人篱下,宝钗却是“带薪作客”,再说母亲健在,日子当然比黛玉好过多了。一个人不管长到哪个年龄段,母亲——母爱,都是精神粮食!黛玉虽有贾母疼爱,毕竟隔了一辈,再说了,贾母要管的事情不少,因此,与宝玉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宝玉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在意宝玉对自己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宝玉“在孩提之间……视姐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从上到下的人都当他是宝贝,他当然不觉有别啊!因与黛玉“既熟惯,更觉亲密;既亲密,则……”

联想我们现实中也一样,刚认识时,彼此客气,容易处些,后来惯熟了,却老是吵架,甚至有人发出“情到深处人孤独”之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荣、宁府女眷们赏花喝酒,是家常便饭,“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真是好日子!

刘心武在电视讲《红》时,特别点到“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之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以前看书时都没在意这句话,若不是听了课,实在是看不出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宝玉不喜读书,见了劝人勤学苦练的画《燃藜图》心中不快尚情有可原,小孩子大多不喜读书,怎么看了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转身就走?可见,此时的宝玉,未开化,对人情世故不感兴趣。

嬷嬷说叔叔(宝玉)不该往侄儿房睡觉,秦氏没正面反驳,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说这话的艺术,一是拿嬷嬷的主子压她,二是暗示,他还是个孩子,不懂那事,三,不用忌讳还是小事,他还是个孩子,惹小孩子生气了,闹到贾母处,可不好收场。话锋一转,说到兄弟秦忠,果然,封了嬷嬷的嘴,又引起了宝玉要找秦忠的兴趣。

宝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配上杨贵妃喝醉的画及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好文笔!会写诗写对,使文章增辉生色,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春色图及细细的甜香,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做铺垫。好象有报道,气味可以帮助记忆,还能激起情欲。书中注解说“作者用香艳故事……渲染秦氏房中陈设,暗示其生活*靡奢侈”,没能真正理解作者意图。

屋中摆设与挂《燃藜图》画的那间截然相反,作者平白无故写上一间干什么?就是用来对比,表示宝玉不爱读书,不管世事,来到“温柔乡”,就说“这里好。”秦氏笑:“这屋子神仙也可以住了”,暗指宝玉在这里与神仙会面了。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妙!最妙是一个“闲”字。不要闲着没事干,无故寻忧愁,无病呻吟!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了神仙姐姐,对话,情景全都是风月、香艳语句!仙境的描写,文笔华丽,仿佛自古以来形容女子容姿的典故、词汇都被用上了。在这里,文字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加入读者的想象,书上这么写着,你读的时候,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在这里再次看到“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想起第一回已经出现过了,回过头看,原来是甄士隐在第一回曾来到此门前,那是伏笔。

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凭空想象出幻境内的宫、门、司,“痴情、结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如何想象得出?“司人间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布散相思”,这么说来,凡间的爱恨情仇,均是由天上神仙操作?凡人无能为力了?(打住!不要看书看入魔——把邪魔招入膏盲了)

“薄命司”的门对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由此可知,不要无事寻愁,不然会短命!反之,快乐才能长寿。 警幻冷笑:“……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现在我们玩博客,象不象是自己给自己造册?

各人的判词,以前看时都是粗略大概,在电视听了刘心武讲课后,才知道原来判词寓意深刻。参不透,还是等老师讲课吧。

袭人图画里“一床破席”,“席”是谐音罢了,为什么是破的?(隐指婚前曾与宝玉……?)

宝玉看睛文、袭人、香菱的册子时,一看就郑,看到“林、薛”时,多了一句“待要问时……待要丢下,又不舍。”一字一句,都是精心安排。

书中注解说李纨“判诗”后二句意难定,对“如冰水好空相妒”,我的理解是:冰、水本质相同,只是由于温度相差致使冰坚水柔,“好”,喜欢,爱好。全句意思,冰与水本是一类,偏偏喜欢无端端的拿来对比,好象海水羡慕浪花,毫无来由。引伸义,人与人本同是血肉之躯,偏喜欢争名逐利,贪图虚荣,岂不笑话!结合后面判词《晚韶华》的“镜里恩情、梦里功名”,“古来将相……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所以,儿子有出息了,又有什么用?这些都是虚的,年轻守寡,槁木死灰,人生意义何在?“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

警纪叫仙子们出来迎接贵客(宝玉),仙子们以为是黛玉,兴冲冲的出来,见是宝玉,当着宝玉的面说他是浊物。宝玉在人间得宠,到了仙境却不怎么地。宁荣二公之灵云:“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情欲声色能警痴顽?

宝玉入了仙室,闻一缕幽香,问仙姑所焚何物,这是日有所思的结果,刚进秦氏房中先叹“好香”,闻着细细的香甜睡觉,睡着后潜意识在梦里胡思乱想。在梦境里,宝玉从刚入室,至喝茶,后设酒席,“不禁相问”三次香味来历。

据刘心武老师讲,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宝钗,度恨菩提——妙玉。

演员扮演人物,皆按“行当”,不能随意混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做人的道理亦应如此,明白自己是什么“行当”,摆正自己的位置!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遁入空门与枉送性命又有多大差别?人虽活,心已死。

就这5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24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