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分制管理制度

煤矿工分制管理制度,第1张

法律分析:全方位量化是指对每一个员工行为表现都要用积分进行360度量化考核。除了表现好的要给予奖分外,表现差的员工的各种违规行为、不良表现都要给予扣分。例如员工迟到、早退要给予相应的扣分,员工不戴胸牌、不穿工作服要给予扣分,员工下班未关电脑,员工卫生包干区不干净,员工不服从分工,员工旷工以及员工吵架、骂人、打架等都要给予相应的扣分。就连员工的思想也要进行量化,例如员工提出一个建议可得到20分积分奖分,骨干说公司坏话,可得到20分扣分。因为只有做到了全方位量化考核,其积分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表现,才能被公司的全体员工和管理者认可,才能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

法律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二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及其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忆苦思甜是我们的本性。

很多人都是忘不了过去的生活的,特别是现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生活,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要按照生产队干活进行记分然后领取一家人的口粮。

但是,他们往往不是生产队的主干,都是干一些累人的活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那时他们有一个同意的名称就是杂工。

一、生产小队管理村子

那个时代正是社会变化比较不稳定的时候,天灾人祸,往往就是喜欢在这个时候降临,河南山西等中部地区因为干旱,导致粮食产量大大减少,很多地方都开始闹饥荒。

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非常困难,那个时候还是农村集体制度,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管理制度,县城就是人民公社,乡村就是生产大队,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村子,每一个村子会按照分的组或者街道分为几个生产小队,这样就会方便管理。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计算机之类的东西,人们只能靠着书信或者手写才能记录到每一个信息,所以只能将每一个农民的家庭以及劳作详细记录,分为小队进行计算。

二、劳动力决定工分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不同的生产线小队有着不同劳动成果。

有的小队因为一家有个牛,有只鸡那个情况就会变得大不一样。

这样这个小队的总体积分就会很高,到了年底的时候就会分到更多的粮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队都是这样,有的小队就是没有很多的劳动力,然后人员劳动的积极性也不强,所以小队的情况就会非常糟糕。

例如,不同的人员的身份所干活的劳动成果也是不同的,社员身份的劳动一天那就是整份工,但是一旦社员的年纪到达一定的规定那就不算是整份工了,根据情况而定。

学生劳动一般是最少工分的。

三、政策不断变化

这个计分政策在那几年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由于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例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这个比例分配也是在不断的变化。

但是一般都是按照人口或者一家里面有几个劳动力或者工分进行分配。

这个分配制度总体还是要看粮食的总体数量有多少。

最让人羡慕的不是这些凭借这些自己劳动挣粮食的人,而是那些有着特殊身份的加持的人,他们的待遇可比这些农民的条件好的很多。

比如,村子里面的村长,村支书和一些大队长还有就是妇女主任,他们的身份就和普通村民不一样,而且他们也是最先接触到不同政策的人。

四、不同身份不同待遇

比如,村子里面的老师,那个时代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铁饭碗,而且像一些偏远地区很多老师的待遇也是非常超好的,不仅有工资拿,而且分的粮食也是非常多的。

粮票布票的东西更是作为教师的福利,当时有很多人都羡慕教师的工作。

但是,那个时代的老师也是非常辛苦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给家里挣工分所以就选择不让孩子读书,但是那时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和老师差不多的及时一些技术人员了,那个时代人人基本上都是以种地为主的,怎么把产量提高上去成为了很多人的目标,所以很多人非常尊重那些技术人员,不论实际技术上的还是农业上的,都是非常受人民的欢迎的。

这些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也是比较勤奋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很多小队都希望自己的队伍中能有一个这样的青年才干。

因为这样小队的整体工分效率就会提升的很快,这样一来,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能分到很多的粮食,也就能够过一个好年。

但是有利就有弊,很多的粮食和其他的福利,也都是被他们拿走了。

这让很多的人的心里面都很羡慕他们。

总结: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虽然没有了以前那样艰苦的日子,但是那个时代的日子却是一代人的青春。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虽然不是按劳分配的时代,但是我们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应有的报酬和福利。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未分田到户之前,村民每天都要在生产队出集体工,而每个人每天做了什么事,应该给多少报酬,全靠记工员记工分。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我们生产队每年年初会评一次工分,相当于现在单位里调整工资,但工分是封顶的,到了最高分就不能再加了。整个生产队有两部分人的基本工分是固定的,不分能力强弱,贡献大小,平时出工的工分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计件计量时才按贡献大小记工分。

其中,一个成年男性全劳力做满一天全的是12分,早晨出工约1个半小时,可记2分;上午一般要劳动5个小时左右,记55分;下午劳动时间4个小时左右,记45分。

另外,成年女性劳力做满1天的工分是72分,早晨出工是12分,上午33分,下午27分。这也是那个时代,农村生产队在评工分方面出现的男女不平等,同工不同酬。不过,由于农家的特殊性,家庭妇女早上一般都要在家里做饭、做家务,出早工的家庭妇女几乎没有。

每年一次的评工分,实际上就是对尚未成年的儿童或青年学生(俗称半劳力)出工进行评定工分。年初评定的基本工分,这一年的每天出工就按基本工分和出工时长计算工分。

我大约七八岁开始在农忙时出集体工,最开始的基本工分是2分,上午1分,下午1分,早上出工记02分。也就是说,从早做到晚也只有22分。按当时生产队年终决算的最好单价计算,出工一天所得报酬也就1角多钱,相当于当时两个鸡蛋的钱。

我的工分大约是每两年左右加1分,拿过3分、4分、5分,在七九年高考之后户口迁出农村前,我的工分是6分,那年我十七岁,相当于拿到一个妇女劳力的工分。

那个年代,工分是计算报酬的依据,也是纯农户分得口粮的重要依据。一年挣的工分多,口粮自然也就会高一些。

那时,除了出集体工,能挣到工分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途径也可挣得工分。比如放鱼塘,会根据鱼塘大小和产鱼的多少给放塘者(一般是一个家庭)记工分,一年下来,可以挣个数百分不等。还有小孩或老人放牛也可能五六百分。

也有一些农活是计件或计量的,如送公粮、挑河砂、插田、扮禾等,生产队会按劳动强度等统一的标准按工作量记工分。还有一些兼职人员,如队长、会计、出纳等按职责和工作量,每年给予一定的工分。另外就是拾牛粪、生产队借用农户家的农具等也会以记工分的形式给予报酬。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割早稻和晚稻时,生产队借用我们家的 竹 垫子(大约有5-6平米)晒稻谷,每天可以记3分,而我出一天工也才3、4分,当时我天真地跟母亲讲,不如家里再添置两床竹垫子,挣的工分比我不多,还没有我辛苦。母亲倒回我话说,你不出工,哪来钱买垫子呢?

另外,还有一些匠人或手艺人,如木匠、砌匠、油漆工或其他在外面做工的人(长期在外做工的人那时叫外流人员),每做一天,要给生产队缴纳部分工钱,长期外流人员则按月缴费,生产队再给记工分,以获得口粮。

生产队设有专门的记工员,购有由印刷厂印刷的记工簿,每两到三天集中记一次工分,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到月底或下月初还会统工分。

统工分时,通常是一个人报工分,一个人在旁边监督,两个人同时打算盘统分。那时,我的珠算在本生产队是算很好的,所以只要我在家,统工分打算盘都会有我参与,不过那全是义务劳动。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工分虽不值钱,也很不好挣。我在生产队出工的那些年,因为还在上学,工分又低,尽量想办法多出工,多挣工分。

读初中期间,每天下午放学后,不管回到家多晚,都会去出工,由于出工晚了要按时间扣减工分,有时一个下午只能拿到1分多,也义无反顾。

读高中是住校,周六回家,周日下午又得返校,但周日上午也会出半天工。为了多拿工分,送公粮、挑河砂、挑化肥时总是挑着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担子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一年得过500分,而且主要所得工分都是在暑假期间,也是一年最辛苦的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82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