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北大女化学家涉嫌投铊毒杀清华老公(组图)

旅美北大女化学家涉嫌投铊毒杀清华老公(组图),第1张

李天乐戴着手铐出庭受审

王晓业(右)

据美国媒体9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日前惊曝家庭惨剧:现年40岁的旅美华裔女化学家李天乐(音译)涉嫌利用放射性金属铊毒死丈夫王晓业(音译)。据悉,李天乐和王晓业分别毕业于北大和清华,后赴美留学并且定居于新泽西州。王晓业1月26日因病去世,尸检报告显示死于铊中毒。警方调查发现,李天乐案发前曾多次向公司申领过不同剂量的剧毒金属铊。

北大才女情定清华才子

据报道,李天乐目前供职于美国施贵宝制药公司,担任化学研究员迄今已有10年。其39岁的丈夫王晓业则是一名电脑工程师。据知情人称,李天乐当年在北大曾有一位男友,后来王晓业“横刀夺爱”,随后两人双双赴美留学。据悉,李天乐和王晓业在美国结婚后,于2008年生了一个儿子,并搬到现在的住址位于新泽西州孟洛市史坦利街的一处高档社区。然而两人的婚姻在一年之后便出现问题。据邻居反映,他们经常听到这对夫妻吵架的声音,妻子的声音比丈夫大,警察几乎每周都要上门调查。

丈夫身亡疑似妻子“铊杀”

2009年4月后,李天乐和王晓业多次发生家庭纠纷,案发时这对夫妇正在办理离婚手续。1月14日,王晓业因疑似流感症状自己开车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医疗中心检查,经过两个星期治疗,情况未见好转并趋于严重。25日,医院检验报告证实王晓业铊中毒,联邦调查局(FBI)及警方接到院方举报后,随即介入调查。26日,王晓业被院方宣布不治身亡。尸检报告显示,王晓业死于金属铊中毒。

两天后,李天乐因涉嫌投毒谋杀丈夫遭逮捕。调查人员发现,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期间,身为施贵宝制药公司研究员的李天乐先后数次向公司申请领取铊,且剂量一次比一次大。

律师坚称她“没杀人动机”

李天乐目前已经被收押在米德尔塞克斯县监狱。2月9日,新泽西州新布朗士维克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李天乐戴着手铐首次出现在被告席上。但其代理律师斯蒂文·阿尔特曼坚称,李天乐没有任何犯罪动机,因为夫妇两人已就离婚后房产分割达成协议,而男方承诺将为两岁的儿子提供抚养费。

据了解,李天乐被捕后,2岁的儿子即被当局带走,由新泽西州青年与家庭服务处监护,并安置到寄养家庭。

北大才女特爱较真

据知情者透露,李天乐原本是个活泼聪明又能干的女孩,可是性格很强势,特爱较真。有网友曝料称,李天乐曾经做过很多出格的事。比如,她曾骚扰昔日男友的老婆,工作上的矛盾不闹到公司领导那里不甘心,生活中的琐事不闹到法院和警察局不罢休。而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受害者,觉得这世道对她不公正。

而死者王晓业则善于为人处事,人缘不错。他认识的女孩很多。朋友们回忆,王性格开朗活泼,爱玩爱热闹,爱说爱笑。从1998年起,王晓业曾不断传出绯闻,但是朋友们大都认为他性格活泼、酷爱交际,并没人觉得稀奇。朗天

朱令铊中毒事件

王晓业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清华才女朱令铊中毒事件。1973年出生的北京女孩朱令多才多艺,于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

1994年冬和1995年春,朱令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如今已经37岁的她生活不能自理,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全靠年迈的父母照顾。然而究竟谁是“肇事凶手”,迄今仍是不解之谜。

铊(thallium,Tl)是一种剧毒的放射性金属,一般呈粉末状或结晶状,一公克即足以致命。铊会阻断人体对钾的吸收,影响细胞生存,还会攻击神经系统、胃与肾脏。其毒性不会立即显现,中毒者通常要几个星期后才会出现呕吐、腹泻、头发脱落、四肢末端有灼热感等症状。

可能他也是自己衡量了自己实力后做的选择,你还是适当地尊重一下他的决定吧。

另一方面,学校好并不见得将来的前途就好,这个不用说也能理解吧。应该根据自己实力,要不容易得不偿失。清华北大除了分数高外,而且对于其他社会背景要求也比较高,你想想,全国上万的高端人士往里面挤,如果没有点特殊关系。。。

个人认为还是和你老公好好谈谈,不要伤了感情。毕竟比起你们的关系来说,学历那算什么。

我有个同学在北师大读MBA,这个学校不错,学费在9万左右。清华北大在10多万,而且你要考他的国际班才有意思。

希望你们俩能找到好出路。

亲妈级《鉴渣指南》

1渣男善于说越界的话,但不急于和你确定关系。举个例子,你们还只是朋友,他就会说:“以后我们一起旅游轲以”“你老了肯定也很可爱”之类让你开始幻想你们两个人的未来的话,但绝对不会问你要不要做他的女朋友。等你开始对他上头,他就会说:“之前都是你情我愿,你又不是我女朋友。”

2渣男,喜欢卖惨,永远有一个伤害他的前女友,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或原生家庭。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这样他的坏、他的自私、他的冷血才会看起来合理,才会情有可原。还能激发起小白莲的圣母心一面对他的渣,不仅不知道立马打车跑,还会想飞蛾扑火地拯救他、改造他,令他浪子回头。

“从前这么多女孩没做到的事,如果我做到了,那他一定是最爱我的,我一定是最特别最有魅力的!”玛亚心里这么想。不好意思亲爱的,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只是比那些知道要跑的女孩更傻更天真?

3渣男,有一把子的红颜知己。他们谈天说地,他们无乐不作,他们不清不楚,你埋怨一句,他还会装无辜:“我们真是什么都没有,是你自己想多了。”“你怎么会这么想啊,我们都多少年的好朋友了,要有什么早有了。”“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他会否定否定再否定你的判断,否定到你都开始自我怀疑。乖男,知道男女有别,有了对象就会自动保持界限,不需要教。

4渣男。说一套做一套。

渣男说的永远比做的好听,而且经常前后不一致,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挑当下你最爱听的话来说,管他事实是什么。乖男,行胜于言。也许会语出惊人,说一些让你头顶冒烟的话,但关键时刻、重大决策,他会比你更坚定地维护你的实际利益。

5渣男,打太极老师傅,5A级厚脸皮。

没在一起的时候,喜欢说似是而非的话。Always be alone,永远孤独寂寞冷,问就是身边没人陪(X里五百个好妹妹)。在一起之后,吵架可以把你绕晕,你说东他说西,明明是他不对,最后都能绕回到你身上。让你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作了?

是不是我逼他逼太紧了?是不是我要求太高了?是不是我太物质了?有些渣男,真是什么优点都没有,凭的就是颠倒黑白的嘴和厚颜无耻的心。

吸烟刻肺恋爱,选择大于改造。一开始挑了个臭鸡蛋,任凭你是什么段位的中华小当家,做出来也还是臭鸡蛋。琴瑟和谐、甜甜蜜蜜的感情,永远是从选一个对的人开始。就像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所说:“要谈容易谈的恋爱,做难做的工作”!

是以为真理。放下觉得自己特别的执念,放下胜负欲,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年轻的时候遇到渣男不丢脸,丢脸的是玩弄别人感情的渣男。选择离开的那天,你都该当成人生的第二个生日来放烟花庆祝。

吸烟刻肺

恋爱,选择大于改造,一开始挑了个臭鸡蛋,任凭你是什么段位的中华小当家,做出来也还是臭鸡蛋,琴瑟和谐、甜甜蜜蜜的感情,永远是从选一个对的人开始,就像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所说:“要谈容易谈的恋爱,做难做的工作”是以为真理。

放下觉得自己特别的执念,放下胜负欲,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年轻的时候遇到渣男不丢脸,丢脸的是玩弄别人感情的渣男,选择离开的那天,你都该当成人生的第二个生日来放烟花庆祝。

北宋年间,两位我们熟知的大臣,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一位是砸光的司马光,一位是醉酒的欧阳修。

他们吵架的话题,是关于高考名额分配的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司马光是北方人,来自山西。欧阳修是南方人,来自江西。

自从唐代恢复科举这个高考制度之后,一直是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而来自京城的本地考生,更是占了大大的光——长安分配的名额远超其他地区。

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都是读的孔夫子的教材,都是去京城考的全国统一卷。但是,如果你出生在江苏这类地方,那么不好意思,每次去京城考试的江苏考生,只能有2-3个名额。而如果你出生在长安,那么恭喜你,每次你们的名额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过百人。

当时这种情况,连柳宗元都看不下去了:“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全国的考生加起来,还没长安一个地方的多。

但长安学生的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结束了。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北方就没消停过。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北方人,更加尚武。

而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搬迁,日子更安稳的南方人,读书的风气却越来越好,学霸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时代,崇文的南方学生,在高考中已经形成了对北方学生碾压性的绝对优势。

这种碾压,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简单来说,省略到考秀才的步骤,首先你要在乡试中,也就是在自己的省里考中举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汴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省试。

那么,如果你有幸出生在南方,恭喜你,你不用打仗,但是跟你一起参加乡试的有两三千人,而成为举人获得省试名额的,只有二、三十人,录取率为1%。

如果你出生在北方,比如说跟西夏打仗的陕西,不幸的是,你们省只有10个进京名额,只能产生十个举人。但是跟你一起参加乡试的,只有一百个人,录取率为10%!

而如果参加乡试的都不足十个人,录取率就是100%甚至超过100%!这种情况,在一些北方省份,不是没有……

这种考试制度,在北宋叫做“解额制”。

北方地区的录取率是南方地区的十倍,但是北方学生的代表司马光,还是不满意!

因为,南方学霸对北方学渣的碾压,已经到了解额制都搞不定的程度。

这种碾压很简单。

江苏三千学子参加乡试,只有30人能够去汴京,但可以想见,这杀出重重围困,从独木桥上走过来的30个举人,到了省试,那个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750分的高考卷子,都能考到740分以上,堪称学神。

而陕西的那10个举人,虽然也获得了进京考试的资格,但是,同样750分的高考卷子,只能考400多分,还是当不了进士

这就是司马光不满意的地方。

他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逐路取人法。

“路”,在北宋就相当于现代的“省”。

司马光指出,在全国统一考试中,像陕西这样的北方省份,那么不管他们那10个举人考的怎么样,都必须要有一个人录取为进士。

司马光强调,如果有些北方省份,连10个举人都招不满,比如说只有6个举人,那么,这六个人之中,也必须有一个被录取为进士。除非,这个省,连5个举人都没有……

简单来说,当时北宋全国一共23个省。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省,都能产生一名进士,除非你那个省连五个举人都没有。

但是,这对南方的学霸们来说,无疑是很不公平的。30个江苏学生,人人都能考740分以上,结果你跟我说,只能录取3个人做进士?北方那家伙才考500分,就能当进士,不公平啊!

欧阳修就是南方学霸们的代言人。

他说出了南方学子和家长们的心声:南方孩子们要从乡试中杀出重围,已经如此艰难,正所谓人艰不拆,如若省试再实行配额制,必将“使有艺者屈落,无艺者滥得……”

好文艺的说。

这次吵架非常有名,在中国历史上,以第一次关于考生名额配置的争论,被载入史册。

你一定觉得欧阳修做的很对,考试嘛,就是要公平,国家取士,就是要取最优秀的人才。

但我觉得,司马光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严格来说,两个人都没错。

实际上,两个人都是在提倡一种公平。

欧阳修提倡的“以才取人法”,叫做“考试公平”。

司马光提倡的“逐路取人法”,叫做“区域公平”。

欧阳修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而司马光是为了鼓励落后地区的学习积极性,区域公平也很重要啊。你想一想,凭什么北方人要在北边跟金人辽人西夏人打的马革裹尸,杨家将呼家将打得家里都摆满了牌位,一百来岁的老太太佘太君还得挂帅出征,而南方人却可以安安稳稳的读书、考试、做官,没事了喝醉酒写写“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一定要问吵架的结果?

在当时,还是欧阳修赢了,江苏地区的考生家长们热泪盈眶。

但最终结果呢?

不说北宋和南宋的命运。这次争论,只是没有实现司马光提出的逐路取人法,但乡试中的解额制,依然存在。江苏考生,在乡试中的录取率,依然只有1%。三千考生,依然只能产生30个举人。

而如果以考试公平论,江苏的三千考生,至少300个人可以当进士吧?

再说一个结果,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他为国事忙的昏天黑地,死后得到的谥号,是文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文正。

嗯,中国历史上得到这个谥号的官员,极少。一般能想的起来的,也就是魏征、范仲淹、曾国藩、刘统勋。

而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在谥号上,仅次于文正,苏东坡、张居正、林则徐、李鸿章,都是这个谥号。

南方学生对北方学生的碾压,仍在继续。而争议也一直在继续。

到了朱元璋的洪武三十年的一次会试中,居然出现了录取的51名学生,全是南方人的情况。这次考试,因此被称为“南榜”。

连身为南方人的朱元璋,自己都感到不公平了,大笔一挥再考一次,这次录取的61个学生,全是北方人,因此被称为“北榜”。

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南北考试正式成为定例,全国不再使用统一的高考卷子。北方人考北卷,南方人考南卷。

这下公平了吧?

但是马上又有人出来说,我们四川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于是又加了一个“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还有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都考“中卷”。

不过还是有个录取比例。南、北、中三个地区的录取比例为55%:35%:10%。

明朝三百年,一直用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康熙时代。但康熙爷是什么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比例是死的,人是活的!

玄烨指出,每年的招生录取比例,应该采取灵活对待的态度。

比如说,国家今年准备招收100个进士。按之前的比例,南方要录取55人,北方要录取35人。但是,如果南方是100个考生参加,北方是200个考生参加,这不就不公平了吗?

再细分一下,南方55人,江苏和浙江的考生,各占几人?广东省又该是几人?南方各省之间,也不公平啊。

玄烨强调,今后每一届的会试,采取灵活的招生制度,按照全国23个省每一届的生源比例,来确定进士的录取比例。

这显然比司马光的逐路取人法要科学一点。

司马光是不管你来自哪个省,不管你那个省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反正你这个省,每十个举人中只能有一个进士。

江苏的乡试考生是三千,江苏举人录取率是1%,有三十个人可以去参加全国考试,进士录取率是10%,最终三千江苏考生,能有三个人当进士。

陕西的乡试考生是300人,举人录取率是10%,同样有30个人参加全国考试,进士录取率也是10%,最终,三百个陕西考生,也能有三个人当进士。

而康熙爷的办法是:

比如,康熙30年,全国有一万人参加各个省的乡试,而江苏就有1000人参加乡试,那么等到康熙31年全国会试的时候,江苏的进士录取率是10%。虽然江苏的举人录取率只有2%,也就是只有20个人能当举人,但是到了全国考试的时候,如果当年录取100个进士,江苏就有十个名额,也就是说江苏这20个举人,就有10个能成为进士。

全国有一万人参加各个省的乡试,而奉天只有300个人参加乡试,那么奉天这一届的进士录取率,只有3%。他们的举人录取率即使有20%,是江苏省的十倍,也就是也能产生60个举人,但是到了全国考试的时候,如果当年录取100个进士,奉天只能有3个名额。60个奉天举人,只能有3个被录取为进士。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周秉昆和爸爸吵架是第20集

周家三个孩子,周秉义考上北大,前途一片天明,周蓉也是走上教学之路。只有周秉昆留在家里,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周秉昆没有下乡,而是进了木材厂开始自己的工人之路,周秉昆虽然没有哥哥姐姐优秀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父亲想让他有编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周秉昆也放弃了酱油厂稳定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由于与父亲想法不同,两人也是开始了冷战,在没有拿到编制之前不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在周秉昆心中,觉得自己给家里丢人了,没有哥哥姐姐那么优秀,过年父亲也是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儿子闺女,感觉自己被冷落了,自己就是家里多余的。  

“都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干啥呀,我这辈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妈满意我”。  

周秉昆内心多么的伤心是可以感觉到的,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是最难受的,这几年给家里付出这么多。周秉昆没有像哥哥姐姐那么的厉害,可是他对这个家庭有功劳。周秉义与周蓉对这个家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周秉昆想要得到父亲的安慰,得到父亲的夸奖,可是每次都是父亲冰冷的指责。作为一个父亲对周秉昆也是爱的,可能最为家长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玩意,早知道,还不如掐死你”。这句话应该是最为孩子的都听过吧,惹家里人生气了,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周秉昆与父亲把内心的话都说了出来,这么多年心中的积怨也是统统发泄可出来。两人经过争吵也是互相理解了彼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94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