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剧里的歌都有哪些?

《花千骨》剧里的歌都有哪些?,第1张

音乐原声

歌曲 作曲 作词 演唱 备注

《不可说》 麦振鸿

钱丽婧、fresh果果、饶俊

霍建华、赵丽颖 片尾曲

《千古》 许嵩 许嵩 阿兰 片头曲

《心之火》 阿沁 陈建宁、谢宥慧 飞儿乐团、彭佳慧 插曲

《地老天荒》 汪颖 汪颖 张丹峰 插曲

《年轮》 汪苏泷 汪苏泷 张碧晨 插曲

《是夜》

  

毛方圆

  

毛方圆、甘世佳

  

毛方圆

  

插曲

张碧晨最近与华晨宇一起参加的综艺节目是《唱游天下》。

《唱游天下》是由北京木火通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音乐游学真人秀节目,共9期。

该节目由六位参与音乐游学的歌手阿兰、胡彦斌、华晨宇、周笔畅、方大同、张碧晨游走世界各国,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他们从首尔出发,途径伦敦、洛杉矶、纽约、波士顿等地决战最后的冠军。

该节目于2015年11月13日起每周五22:00在江苏卫视播出,第六期起改为每周四与周五22:00播出,于2015年12月25日完结。

节目评价:

《唱游天下》的几位艺人此次游学在完全没有经纪人、助理的情况下,在异国重新以普通人的身份,同一起点重新出发,独自挑战艰巨任务、完成生活琐细。

该节目将天才歌手拉下神坛,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几位歌手的拼搏与努力,同时用全方位的视角记录镜头外最真实的生活点滴与真实个性。

是从第三期开始,也就是英国伦敦那站。韩国站没有张碧晨。

第一期 2015年11月13日 阿兰,胡彦斌,华晨宇,周笔畅,方大同,周觅

第二期 2015年11月20日 阿兰,胡彦斌,华晨宇,周笔畅,方大同

第三期  2015年11月27日 阿兰,胡彦斌,华晨宇,周笔畅,方大同,张碧晨

本文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阿兰·巴迪欧晚年作品《爱的多重奏》的读后感

ps:结合《得到》app 解读

正文如下

在文中巴迪欧将当今主流的爱分为四大主义:浪漫主义、契约主义、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但在巴迪欧看来这都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觉得爱正在遭受威胁。

浪漫主义 :这类常常出现在影视、文学作品之中,也是少男少女们所憧憬的;当然,尤其在两个人相处的初期那种有情饮水饱的美妙感觉,在巴迪欧看来皆属于浪漫主义,也是一代一代人追求的极致的爱。

契约主义 :当我们考虑成家立业的时候,从古至今门当户对的思想可能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所需要正面相对的问题。这种思维就是认为爱情必须通过契约形成稳固的关系,承认爱情真实的基础是利益互换的,包括从古至今的相亲等等。

怀疑主义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论调:爱情十有八九不成“正果”,甚至带来伤痛。高比例的失败,让很多经历者怀疑爱情,觉得爱情很不靠谱,甚至觉得爱情是幻象,是深奥而虚幻的诡计,仅仅是为了保证物种的延续。对爱情的怀疑主义理解,背后的意思其实是,爱只能是性爱,因为性才是实在的、可捕捉的。

实用主义 :这种爱情观认为,浪漫主义所宣称的那种爱情,是一种没有用处的冒险。最实际有效的,是温情脉脉地建立配偶关系。在避免激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爱情中的各个方面。这种阐释并没有走到任何一个极端,比如强调性爱或利益,而是把各种因素都包含在里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这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爱情,也就是爱情没那么浪漫,也没那么势利,或是色欲熏心。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块,甚至只是一小块,能够比较经济有效地处理它就可以了。

那么,巴迪欧眼中对于爱的第五种解释是什么呢?

第五种爱:是对真理的探寻

先讲一个来自柏拉图《会饮篇》关于爱情的寓言故事,寓言里说,人的身体本来是一个圆,有两个脑袋、四只手、四只脚,但是人惹怒了神,所以神把这个圆一分为二,成为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被分开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在巴迪欧看来,这个寓言说的是一种我们熟悉的真理,就是“一”的真理。“一”本身,要构成一个整体的单元,两个人想要合拢在一起,合拢才是目的。

而“二”的真理,强调的是两个人在合拢之后,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个新的圆不再是原来的那种统一体,它包括两个彼此不同,各自独立的部分。

所以在巴迪欧看来,两个独立的人,找到彼此,遭遇了爱。在这之后,爱带给你们的,是两个人共同的场景,也就是那个新的圆。这个场景,在你遭遇爱之前无法进入。所以说,爱带来的是生存的剧变。在遭遇爱之前,你只是你自己,相对于“二”来说就是一个“一”。是爱,打开了从“一”通向“二”的通道。在爱中,你和他人是共同存在的。爱开创的是一个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成为一个爱者,就意味着,你必须去思考,思考成为“二”而不是“一”意味着什么。陷入了爱情,就意味着,你要摆脱自己本来的生存状态,你对世界的体验彻底改变了。怎么改变了呢?巴迪欧说,遭遇了爱,你才能意识到,你对世界的体验是有限的。我们本来对世界的体验是自我的、有限的,但是爱,让我们冲破自己的有限,转到对于“二”这个共同体的体验。所以说,“二”就是个人的有限性第一次打开了、以最小但是最激进的方式打开了。爱者,是在两个人意识到彼此的差异后,再去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就产生了关于差异的真理,这也就是“二”的真理。所以,巴迪欧才说,爱是一个通向真理的程序,是构建真理的一种独特体验。

这种独特体验,就是你开始通过你们两个人共同的场景,来重新审视一切事物。你需要特别注意,这种重新审视意味着你们不是各看各的,也不只是看对方,对于巴迪欧来说,恰恰不是爱,因为那还是各看各的。如果没有转换成“二”的视角,那现在“你的眼里只有她”,之后你的眼里还会出现别的对象,你永远只是一个人看得目不转睛。就算你爱你眼中的“她”,爱到耗尽生命,这仍然不意味着你在爱中。很多艺术作品都在讴歌那种耗尽自己生命的爱情,称之为真爱。在巴迪欧眼里,这仍然只是“一的场景”。当真正通过“二”的视角来看时,你的眼里不会只有她,而是有整个世界。所以巴迪欧强调:爱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是真理的一个程序,是生命的重新创造,是让世界重新诞生的实践。

作为真理程序的爱,恰恰必须包含驯服偶然性的努力,你可以这么理解,它就是你为爱所做的所有具体的事情,包括约会、求婚、生儿育女等等。否则,最初的一个纯粹的机遇,怎么可能成为人生真理的支点?把爱从纯粹偶然性那儿拔离出来的力量,就来自这种实践。而最根本的实践,就是做出爱的宣言。对于巴迪欧来说,爱的宣言很简单,就是那三个字:“我爱你。”

有意思的是,在今天,我们对说“我爱你”这句话,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第一种,有人会觉得说“我爱你”很简单。他们觉得“我爱你”这句话毫无意义,只是陈词滥调。第二种,有人会觉得说“我爱你”很难。他们觉得,如果说出“我爱你”,就是让对方知道我会投入一切,这太难了。所以,我们看影视剧中会看到,很多人会想尽办法避免说“我爱你”,用各种方式替代,就是不让自己说那三个字。而在巴迪欧眼里,这都是没有必要的,爱的宣言其实就是那么简单,说出“我爱你”。

这句话为什么能有这么重的分量?在巴迪欧看来,这是因为爱的语言和诗的语言是相似的。哪怕最简单的词语,爱的宣言总是意味着,你要从只靠运气的相遇里,提取出某些将会持续存在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承担,一份忠诚。换句话说,要从事件过渡到真理,就一定要在某一时刻抑制住偶然性,把事件转化成可以延续的过程。这就是爱这个真理程序的第二个关键词:时间。巴迪欧把时间也叫做绵延的时间,强调的就是爱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尤其是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实践。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爱的实践,包括前面说的宣言等等,贯穿起了相遇的事件和绵延的时间。今天关于爱的话语,尤其是浪漫主义的爱的话语,很少有关于时间持续的。比如**里的爱情故事,都是结束在两个人“在一起”,似乎爱自动就会延续下去。有意思的是,**里那些直接就从“在一起”之后讲起的故事,也是完全不谈爱的持续,而是转到婆媳、出轨、宫斗,这些和爱无关的事。所以说,尽管今天大家都在谈论爱,但是,最多只有上半场没有下半场,只是奇迹没有延续,只有瞬间的灿烂没有永恒的光明。在这些故事里,爱情还只是事件而不是真理。

在巴迪欧看来,重要的恰恰是下半场:上半场的相遇不可控,而下半场的延续才真正和我们的实践相关,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部分。巴迪欧本人最反感“瞬间即永恒”这种说法:似乎只要瞬间发生过火花,你就体会过爱了。他还针锋相对地提议:谈论爱的时候不妨少讲奇迹,更多聚焦在那些艰苦的部分,聚焦在那些在绵延时间里的不懈实践。正是在这里,巴迪欧引入了“忠诚”的概念。忠诚不只是两个人彼此承诺不和他人上床,而是对作为事件的爱的忠诚,让事件不是白白地发生,然后消失殆尽。换句话说,忠诚,就是让事件延续的实践,让爱的事件拥有永恒的属性。

因此,巴迪欧的关键论点是:爱的宣言不是一次性的,不是当时海誓山盟,最后只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爱的宣言是长期的、分散的,甚至困惑的、纠缠的,需要不断地重复叙述,并注定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表达我们的爱,让彼此确证我们的爱,不管是不是用“我爱你”这三个字。在两个人的生活过程中,将会有很多个“点”,让我们以不同的形态重新回到事件的点。在这样的点上,我们必须重新做出爱的宣言,甚至是以紧急的形态。换句话说,爱的宣言把事件变成真理之后,仍然会有新的事件涌出,比如说,怀孕、孩子出生等等,让你重新回到那个点,再次重新做出宣言。

爱,就是持之以恒的建构,坚持到底的冒险。爱者,必须充满韧性,一吵架就放弃,一言不合就分手,是对爱的羞辱。真正的爱,是超越了障碍的、持续的、甚至痛苦的胜利。爱也不只是两个人过日子,而是不断地重新创造,不断让遭遇爱,这个偶然事件在时间中绵延,让两个人偶然的相遇,最后变成了命运。所以说,发生在我们个体生命中的爱的事件,以及随后那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坚持和延续中,承担着普遍的意义。尽管开始的相遇总是偶然的,但是一旦爱长时间延续,并且带来对世界的全新体验,那么回顾来看,它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爱者关于爱的实践,就是从随机事件当中,构建出充满韧性、似乎就是必然的事物,也就是真理。

所以巴迪欧说,爱不需要其它任何特殊献祭仪式,只需要对爱的宣言不断重述,一个词一个词地把概率打败,一天一天地把概率打败。通过创造某种持续存在的东西,一个世界才真正诞生。也就是说,爱者在“二”的体验中,一个点接一个点地建构爱的真理,在时间中建构永恒。巴迪欧是在强调,你为爱做的事情,比爱情这个奇迹更关键,不断地思考、行动、改变、创造,尽管繁重、尽管看不到头,但“幸福,会是所有工作的内在奖励”。

总的来看,爱的程序分为两个部分:作为一个事件的爱和在时间中持续存在的爱。爱者不断重述爱的宣言,就是一种实践,当然还包括担当和忠诚等等。事件在时间中指向永恒,偶然性也就在绵延性中指向了真理。爱的根本关键——也是最大难题——就是在时间中刻写这份永恒。

巴迪欧坦言,对于个体而言,那种从概率到命运的转变,是非常强烈的感受,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负担。你甚至会怯场,你不“知道”永远意味着什么,它会延续多久。然而任何一个时刻一旦放弃,爱便消逝。巴迪欧说,终止爱情,尤其是单方面终止爱情,永远是一个灾难,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爱的实践,就是消灭“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与其感叹,不如行动。“我爱你”,就是“我永远爱你”。时间的绵延,本身就预设在爱的宣言中,有效地将概率锁定在永恒的框架之中。

最后,巴迪欧谈到了自己的故事:他的人生中,只有一次抛弃了爱,那就是他的初恋。当年岁渐长,巴迪欧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他带着内心的强烈感受想去补救这份爱,但那时候那位姑娘却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在后来的人生当中,巴迪欧说,他再也没有放弃爱。曾经充满犹豫、心碎、各种冲突,但再没放弃过爱。爱上她,就是永远爱上她。

    或许像作者所述那样,爱,从来不是什么沉重的话题,很简单很普通的存在。它的出现是天意,但是它的延续却是两个人由“一”到“二”,不断不断地没有尽头的冒险;我其实挺喜欢作者的一个看法,那就是爱不是两个人过日子,在一起就好了,而是不断地重新创造,不断让遭遇爱这个偶然事件在实践中去延续;就像简单的“我爱你”,爱的宣言不断地被重复叙述,不断地彼此表达我们的爱,让彼此确证我们的爱,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回到事件起点,不断地去遭遇问题,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仍坚持着重复着爱的宣言,可能“忠诚”背后还有不轻易放弃地坚持。

    简单说说“安全感”,除了基本的衣食保证之外,我理解的安全感就是陪伴,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在我的身边,甚至不联系,但我始终坚信他们一直都在,就像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都在,这也是我微信名“在”的由来;陪伴,从来都不是肉体的碰撞,而是心灵间的花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98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