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第一个来探望的是薛宝钗。她一进来,就“手里托着一丸药”,并且吩咐袭人晚上怎样为宝玉敷治。她给人的感觉是那样镇静,那样安详;我们所熟悉的薛宝钗式的言谈举止风貌,立刻在眼前凸现出来了。当薛宝钗看到宝玉身上的伤痕时,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从薛宝钗的头两句话听来,她对贾宝玉带有一点责备的意思。这说明她对贾政的暴虐是没有什么反感的,似乎连奴性十足的袭人都不如;袭人第一次看见宝玉的伤痕,还有过这样的埋怨:“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其实,薛宝钗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和贾政本来是站在同一封建主义的立场上。再看她紧接着说出的几句话,不禁又透露了她对被打得伤痕累累的贾宝玉也感到有点“心疼”。可是她的这个意思还没有完全说出来,却已经感到越过“非礼勿言”的界限了。她终于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对贾宝玉怀着爱情。这样明显的爱情流露,在全书里还是仅有的一次,但也只是这么淡漠而已。当然,在两种思想对立的基础上,是不会产生强烈真挚的爱情的。在探伤的过程中,薛宝钗表现得比较热心的倒是为自己的哥哥辩护。当她问起被打的缘由时,一向谨慎小心的袭人竟不慎地提到她哥哥的“挑唆”,这自然损害了她的尊严,于是她就一面笑着,一面说出这么一段弄得袭人“羞愧无言”的话:
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过宝兄弟这样细心的人,何曾见过我哥哥那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的人呢?
如果在这以前,我们没有在书里看到过她的哥哥,单从薛宝钗现在所说的这一段话来看,也许还以为她的哥哥是一位诚实不欺、豪爽洒脱的人物呢,决不至于会想到原来是那么一个恶俗不堪、打死人“便如没事人一般”的“金陵一霸”。从这里,我们看到薛宝钗所受的封建阶级的“教养”是多么深厚!她在为哥哥的丑恶行为辩护时,言谈举止既显得那么雍容闲雅而又落落大方。
薛宝钗家里的心事:薛蟠明明知道香菱已经要和冯渊结婚了,但是他看到香菱后,仍然动用私刑,把冯渊打死了。后来薛姨妈利用自己的朝中的关系,硬是把这个案子给压了下去。
薛蟠,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文龙(一作"文起"),外号"呆霸王",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薛蟠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柳湘莲,《红楼梦》中人物,又称冷面二郎,原系世家子弟。他父母早丧,读书不成。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他生得又美,是一个业余的戏剧演员,最喜串戏,擅演生旦风月戏文。
有一次在赖大家赴宴,薛蟠酒后向他调情,被他骗至北门外苇子坑打了个半死,事后,柳湘莲远走他乡。 薛蟠当时都傻了,从小到大都没有人敢打他,他是捧在手心长大的人。薛蟠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能打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薛蟠整整因为这件事,一直在思考人生,他觉得他的人生不应该就这样过下去了。不能整天无所事事,吃喝玩乐,就决定奋发图强,帮助家族去管理生意。所以说是柳湘莲治住了薛蟠这个呆霸王。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著名事件之一,大家可知道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为何要诬赖自己的哥哥?小编觉得是这样的:
贾宝玉挨打的时候,薛宝钗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其实心里尤为难过。碰巧遇到薛蟠,于是想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薛宝钗便和母亲开始对薛蟠进行轮番轰炸:“不知好歹的东西,都是你闹的,你还有脸来问!"薛蟠见说,便怔了,忙问道:“我何尝闹什么?"薛姨妈道:“你还装憨呢!人人都知道是你说的,还赖呢。”薛蟠道:“人人说我杀了人,也就信了罢?"薛姨妈道:“连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说的,难道他也赖你不成?"
宝钗忙劝道:“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因向薛蟠道:“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一处大家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儿没事就罢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
当然这件事不是薛蟠所为,薛宝钗却为何要诬赖他呢:
其一,薛蟠此人品行不良,又因为年幼丧父,从小得到寡母纵容溺爱,五岁时就开始性情奢侈,傲慢自大。虽然有读过书,但也就识几个字而已。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前还因为喜欢一个丫鬟,还将来争抢的人打死。在家族中,一直口碑不好。
其二,薛宝钗很在乎贾宝玉,在探病的那段表现就能看出,能让端庄沉稳的薛宝钗失口说出心疼。由此可见,这是有多关心,多在乎。但与当时黛玉的表现就是天差地别了。毕竟薛宝钗是很会做人和处世的女人,可见薜蟠告发之罪才是宝钗最关心的严重之事。
其三,袭人的误会。袭人是宝玉的大丫头,因为听了茗烟的话,误以为是薛蟠所为。这让宝钗很恼火,毕竟宝玉和自己有特殊的感情,前有元春指婚(暗示),后有金玉良缘的说法。如此看到薛蟠的做派,自然让宝钗很生气。
其四,去和贾家联姻。所有的打算都在宝钗身上,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哥哥居然不理解,还去招惹贾宝玉,怎能不生气难过?
可见,做人不能太失败,否则,只能自讨苦吃。弄不好,连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会误解,你说失败不?
薛宝钗唯一的一次和宝玉发脾气,就是宝玉拿她比杨妃,惹得一向稳重的宝姐姐红了脸,发了脾气。
宝玉没参加薛蟠的生日宴(和黛玉怄气,正没心情,所有的事自然都推了),这其实间接的伤了薛家的脸面,大家都住在贾府里,什么事都清楚,宝玉连敷衍都不敷衍,分明是不把薛家放在眼睛里。可是宝玉是个小孩子,大家自然不好说什么。
现在双玉和好,宝玉看见薛宝钗,马上婉转地表达了一下歉意,用的理由是身体不好。接下来问薛宝钗为何不看戏,薛宝钗说怕热,就推身上不舒服,其实是讽刺宝玉装病,宝玉脱口说了句,人家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怕热。他是随口一说,薛宝钗和杨妃唯一相像就是都胖,但估计薛宝钗没有那么胖,只是不似黛玉苗条,重点是说,薛宝钗的美丽可与杨妃相比。
薛宝钗回思了一下,不由得大怒,这里我们会想,薛宝钗回思什么呢,回思失败的选秀,她的青云之志落了空,可是叹息没个好兄长,而眼前的宝玉,却有个好姐姐,成了皇亲。对于贾宝玉来说,有个皇妃姐姐,的确是他的优势,只是他自己没感受,可是在外人眼里,元妃的亲兄弟,总是镀了光环。
看看过个端午节,元妃也会赐礼,还让家人去道观里打平安醮,那些远近亲友,一听说贾母在道观里,都跑来请安送礼,不就是这件事和娘娘有关联吗?
如果薛家不是刻意的放弃选秀,那选秀失败,就是薛薛宝钗最大的伤痛,薛家当年用心教养薛宝钗,也是希望她能飞上枝头做凤凰的,薛宝钗博学多才,样样精通,未尝不是为了青云之志。因为不是她的原因,而落选,才是她的无奈和伤痛。她还要故作不介意,从容地过下去。
遥思元妃省亲的风光与繁华,元春是落了泪,可是相对的是贾家的风光和得意,两相对比,还在母亲身边的薛宝钗,没有元春的伤感和无奈,她只看到了贾府的荣光,元妃的泪,没落在她心上。
那成了伤疤的落选,让宝玉无心中提及,虽然对方无心,可是她这一生,做不得杨妃了。
于是薛宝钗马上还击,可惜自己没个好哥哥做得杨国忠,这才是薛家的悲哀,薛蟠永远立不起来,不生事就好,做为薛家的女儿,这也是薛宝钗的无奈。
在小说《红楼梦》里,宝钗是随着母亲和大哥一起进贾府的。
他们进府的原因是因为宝钗的父亲已经去世,于是以“送宝钗待选秀女”为由暂住在贾府,兼有游览、探亲、销算自家旧帐再计新支等目的。
至于宝钗发火,是在书中第30回,宝玉调侃她:“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富胎些。”结果宝钗听说,登时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回思了一回,脸上越下不来。
宝钗发火是因为这话本身刻薄(与她是否胖关系倒不大),杨贵妃在那时是“女子祸水论”的典型代表,把她比杨妃,等于说她无德,祸害世间,需知宝钗一向是以温柔娴淑示于人前的,这使她怎么能忍受呢?
众所周知,红楼中有两条主线,一是宝玉黛玉的木石前盟,二是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二者掺杂在一起,让人分不清真假,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已经阐明了,这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因得顽石浇灌,为报答恩情所以下界应劫,那也证明这木石前盟是真,而金玉良缘呢?则是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金玉良缘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最早是出自薛姨妈和丫鬟莺儿的口中,她们都是薛家人,而且薛姨妈逢人就讲这个故事,可见这是经过预谋和策划的,一个人搞不出这么大的动静,但就要用压轴的人物参与,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王夫人,其次才是薛姨妈,再者便是薛宝钗了。
书中提及宝玉一出生嘴中就衔着玉,虽然这顽石是一僧一道幻化,但也不排除王夫人编排的可能,王夫人中年才生了这么个儿子,自然要搞出点动静来,以显得宝玉的不凡。毕竟长子贾珠去世,她中年丧子打击之大可想而知,策划出宝玉神仙转世的经历一是为了给宝玉镀层金,也是为了巩固自己掌家人的地位。
那王夫人有这种经历,再弄出金玉良缘也是没啥困难的,薛姨妈逢人就说这宝钗一出生就被和尚送了个金锁,还下了批语,说遇到戴玉的才能逢凶化吉,这一进贾府,金玉良缘的传言就开始蔓延了。
不得不说,从古代就开始了这种洗脑模式,一传十,十传百,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再者这薛宝钗天天戴个金锁,连宝玉都好奇了,非要她解开金锁看看上面的字,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更是到处鼓吹,让主子有靠了,自己也能当个姨娘陪房,真怕别人不知道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信这套,至少贾母和王熙凤是不信的,在公共场合凤姐多次与黛玉开玩笑,说她吃了贾府的酒,怎么还不做贾家的媳妇,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事人,要不是有贾府的暗示,她也不敢拿黛玉的终身大事开玩笑的。
还有一个也不信,他就是薛蟠,也是这薛蟠暴露了金玉良缘的骗局,在一次和薛姨妈宝钗的争吵中,薛蟠忍不住就道出了薛姨妈的用心,那次薛蟠喝的大醉,被母亲和妹妹逼得急了,他又是个急性子就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他说道:"妹妹,你也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用心,先从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啥意思呢?他的言语中透露了薛姨妈赖在贾府不走,宝钗动不动就去怡红院坐着的原因,就是为了金玉良缘的计划。被薛蟠毫无掩护的说出来,宝钗隐秘的心事暴露无遗,女儿家面子上过不去,只能羞耻大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