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上任伊始,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顾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下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贾雨村,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因为贾雨村有几点特别突出,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地琢磨。像贾珍、贾赦这些人,一出场就不是好东西,薛蟠,是吧?贾雨村可不是。我们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曹雪芹在介绍贾雨村的时候,是罕见地介绍了他的姓、名,“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贾雨村是他的号,后来就是以号行了,籍贯,然后他的家庭出身,他是官宦世家,但是到他的时候,早就没落了,现在的处境,现在处境怎么样呢?穷困潦倒,寄居于葫芦庙内,卖文写字为生,就是给人写个对联,代写个书信,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点什么东西,就靠这个糊口,介绍得非常详细。然后我们再看,这是作者介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曹雪芹通过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的目光来写出贾雨村这个人他的容貌和服饰,哎呀!贾雨村这个人长得非常漂亮,我们看--“敝巾旧服”,戴着头巾是破的,也可能有窟窿,也可能是补过的,衣服是旧的,“虽是贫窘”,就是一看那生活很贫困窘迫,“然”,但是,“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再加上,“剑眉星眼”,眼睛发亮,非常有神,“直鼻权腮”,鼻梁很挺,腮帮着鼓鼓的,你看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大丈夫的形象。曹雪芹是很少写人容貌的,不信咱们就查查,写那么仔细。贾雨村一上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亮相,京剧里面有亮相,这个亮相还没完。因为只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这是档案上的情况和娇杏眼中的贾雨村的形象。然后通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一副对联,还有一首七言绝句,连着三首诗,写出了他的不凡抱负与过人才华,诗是张嘴就来呀!而且这两首诗,一副对联,都表现出他有不凡的抱负,虽然是个穷书生,但是志向高远,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气概。
接着,他不是跟甄士隐谈起,甄士隐讲像您这么有才的应该是去考试,完了将来做官,为社会做点事嘛。这个时候贾雨村就说起,因为路途很远了,囊中羞涩,路费、行李这些都没钱,结果甄士隐就当场赠送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我们知道,五十两银子是个很大的数啊,我刚才已经讲了是不是?五六百两银子可以买一个院了。甄士隐给他这么厚重的礼物,我们注意一下,曹雪芹怎么写的?贾雨村接受了这个礼物,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哎哟,乍一看这贾雨村太没良心了,等于现在别人当场给你十万,“略谢一语”,谢谢啊,接着还是吃酒谈笑,要是咱们想的话,怎么也应该感激涕零啊,下跪啊。不,为什么?这反映了贾雨村身上有那种中国文人的骨气,中国文人是重义轻利,不是很看重钱财,所以贾雨村他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而且还有--娇杏,她不是乍一看这个贾雨村,印象挺好,然后她又回头了两次,一共看了三次,贾雨村误会了,贾雨村因为自己很落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种寂寞感、孤独感,他特别需要同情,你别看他很傲气,实际上他有脆弱的一面。一个年轻书生,他也需要爱情啊!他在这儿已经落魄得,已经一两年走不了了,卖文为生,居然现在有那么一个长得挺不错的姑娘连着看了我三次,所以他认为是“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是不是?另外呢,他不是接受这个礼物吗,甄士隐当时跟他提出来说,说再过几天,大概四天吧,十九那天是黄道吉日,那天你走比较合适,结果第二天早晨一早他就走了,而且交代小和尚跟甄士隐打个招呼,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你看他不迷信,不容易。在那个社会的时候的读书人不迷信可不容易,是不是,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和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个事理为要,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事业为重,事业为重。结果呢,当然考试中了进士了。结果没经过几年,贾雨村已经升为知府了,知府是从四品,司局级,现在咱们省里头是地区、地级市的市长,这说明他升得相当快,仕途比较顺利。他当了知府以后,他正好在道上见到娇杏,在轿子里面闪过一眼,他马上派人去找,正式求婚,先接来当妾,后来他夫人死了以后扶正。你看一直到这儿为止,贾雨村是读书人当中响当当的正面形象,是不是?长得很帅,有抱负,有才学,而且果然一考就中,重事业、重感情。你说这样的男人,女的肯定喜欢,男的值得学习,是不是?所以贾雨村,曹雪芹一开始给了他一个非常出色的上场和一个相当不错的中场。
我们看曹雪芹怎么写。他说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非常有才干。“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怎么就“未免贪酷”?“贪”就是贪污,“酷”就是对老百姓残暴、不仁。“且”,而且。注意这个“而且”有意思,因为前面是主要的。而且,“又侍才侮上”,他仗着自己有才,张嘴就来,就是诗,就是对联,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对上级不尊敬,有时候言语冒犯。“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不上一年”,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找了个茬,找了个什么茬呢?是不是告他贪污?不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做官都贪,他不做了官了嘛,他做了官就不免贪酷,你也贪我也贪,我告你什么呀?总算被他上级找了个茬,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什么呢?“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这个东西是空的。他乱改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那个礼仪就表现了严格的等级,因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等。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八个字,把这个皇帝给骂了。曹雪芹真了不起,在这儿总共只用了一百个字,就把当时的官场从贾雨村到他上司,到他的同级,一直到皇上,都给骂了。也就是说当时那个社会,当时那个社会就是我们一直到现在还是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曹雪芹早说了,那是什么盛世?那是末世。是不是?腐败透了,只要做官就贪污,所以他做了官他就不免贪污,“未免贪酷”,就欺压老百姓,你看看《红楼梦》里头有几个好官?所以,就是像贾雨村这么优秀的读书人,在当时那样腐败的土壤中,他也免不了受到腐蚀而变质。他之所以被革职,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他把那个最重要的秘诀他没学到手。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所以“未免”这两个字真是春秋笔法,力重千钧,我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像这样的,就是用词用得非常准确、非常有分量、非常用讲究的地方,《红楼梦》里边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再说贾雨村。贾雨村这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他被革职了,之后他就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黛玉家,当老师,成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一个偶然机会,后来谈起,听说这个消息,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同时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四品官,司局级,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工部是管建筑管水利的,员外郎是副司长,也都是四品官,结果他们俩保举。你看这个地方写的,曹雪芹写得真好,“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很容易。按说他过去由知府革职为平民,也不重新审查审查,这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官复原职。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用“轻轻”二字,把当时那个社会朝廷任命官员那个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从贾雨村的描写,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点透彻心,和一点悲叹心。
《红楼梦》里男主人公怡红公子贾宝玉作为贾府玉字辈嫡孙,因衔通灵宝玉而生,兼之其外貌酷似乃先祖国公爷,所以一生下来就得到贾府大家长、老祖宗史氏太君的格外宠爱。
另外贾宝玉也是贾府唯一的实职官员贾政的独子(贾珠没了之后),所以说他是“千顷地一棵苗”也不为过!合府都把家族中兴的希望放在了宝玉身上,真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中怕化了。
随着宝玉渐渐长大,他的婚配问题就逐步提上议事日程了。依照当时的态势,至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即佩戴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金锁的薛宝钗和佩戴镶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的贾宝玉仿佛是天生一对。
特别是宝钗之母薛姨妈进贾府后大张旗鼓地宣讲:这金锁是和尚给的,说是日后有玉的才可正配!算是要把段这前世注定的姻缘套牢坐实。
另一种选择就是所谓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木石姻缘”。相传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花草属木本),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时遗弃于青埂峰下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顽石中最后用剩的一块,此石经煅炼自通灵性,幻化人形,被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命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因而具备石性。
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两人相携投胎人世后,绛珠仙草因无以回报神瑛侍者昔日的“甘露之惠”,只能“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也是日后林妹妹动辄哭哭啼啼、以泪洗面的先天宿缘。
综观整个贾府,在贾宝玉婚事上说得上话的无非三个半人,即贾母、贾政、王夫人,还有王熙凤算得上“半个”。
对于贾宝玉的婚事,王夫人的想法地球人都知道: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贾宝玉娶自己的亲妹妹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为妻。问题是王夫人个人的想法说出来能算数吗?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说算数还是不算数!
首先,我们看看王夫人为什么中意让薛宝钗做儿媳?薛宝钗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家资百万,巨富无比,且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这家世没得说。
薛宝钗自小读书识字,且“杂学旁收”,知识渊博,有着良好的文化熏陶。她本着“人谓藏愚,自云守拙”的一套行事准则,在具备高贵、淡雅、娇艳、坚贞等美质的同时,为人低调谦和,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大方得体,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深得贾府从奴才到主子的普遍喜欢、赞誉。
最让王夫人欣赏的是,她推崇当时封建社会仕途经济的通行社会道德,常常劝宝玉努力学习上进,少看闲书,好早日考取功名,上报天恩祖德,下慰父母之心。
在贾府,王夫人因长子贾珠早逝,女儿贾元春早早入宫,去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后,他与丈夫贾政夫妻感情渐次淡薄,书中几次描写贾政与王夫人说完话,便晚上到赵姨娘处歇下。王夫人性情也日渐改变,除了俸诵经文,一心向佛之外,宝玉的功名和仕途可以说是她的全部寄托和希望,宝玉就是她的命根子。
所以当贾政痛打宝玉那一次,王夫人哭着叫起贾珠来:“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宝玉)我也不管了。”虽说这是一种气话,但也反映出宝玉如今是她的全部牵挂和将来的唯一靠山这个实情。自然地,一心规劝宝玉走传统仕途经济之路的薛宝钗岂不是完全契合王夫人的心意?
所有这些,加上薛宝钗比林黛玉身体健康,自然生养潜能更可靠、更旺盛。这在很注重的子嗣传承的古人看来,她条件优越得多;更不用说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姨侄女儿,给自己做儿媳是铁定“一条心”的自家人,亲上加亲,多好的事情啊!
王夫人作为贾宝玉的母亲,古人讲究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见她这个母亲的发言权还是很大的。 父亲贾政呢?依照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加之贾政在外案牍劳顿,在家生性潇洒,不喜俗务,基本上只做宏观原则的把握,比如家世、才识、人品等,操作层面的问题王夫人完全可以独自当家。
这有一个例证,王夫人曾对贾政说: 先挑个女孩儿放在宝玉屋里(即纳妾) 。贾政答到: 总以课业为重,先放放,不急,以后再议。 但是王夫人仍然在知会了贾母后,悄悄地把花袭人赏给贾宝玉做了 “通房大丫头” ,让人大心大的贾宝玉有个“初试云雨情”乃至“N试云雨情”的对象,免得惹出乱性、有损名誉的风流案子。
直到赵姨娘告诉贾政: “宝玉已有了(妾)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 贾政听了忙问道: “谁给的?” ,也就是说王夫人把袭人提拔为宝玉侍妾这件事低调地干了。
王夫人只是每月从自己的月份银子里批出二两来给袭人,这个举措只有贾母等有限的几个人知悉,而没有大肆声张和操办,甚至连宝玉自己都没告诉!这样即便没有经过贾政的同意,但基本符合他的原则, 不影响宝玉的“课业”又解决宝玉的“燃眉之急” 。贾政的态度则是既未再过问,也未反对。
还有,考虑到荣国府实际上是二房的贾政夫妇在当家(王熙凤在台前做CEO),而承袭了贾府世职的长房贾赦实际上大权旁落,这个总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好在让贾赦的儿子、儿媳——贾琏、王熙凤夫妇在人前人后咋咋呼呼,具体执事,算是维持了家族权力分配的大体平衡。
鉴于王熙凤虽是贾赦的儿媳,但是同时也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终归跟王夫人是一条心的历史经验,贾政无疑也是赞成把王夫人的姨侄女薛宝钗再娶过来做儿媳,将来当掌家主妇就放心了!
问题是大家族的最高权威老祖宗贾母是最心疼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的,同时也深悉他们情投意合、两小无猜, 史老太君从心底是想撮合宝黛的木石姻缘,而不是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
一次,凤姐儿当着宝钗等众人的面和黛玉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是何许人?她机灵透顶,八面玲珑,实际是贾母肚子里的蛔蛔虫,极善于揣摩贾母心意而又熟悉礼数。王熙凤敢于当众挑明宝黛关系(尤其有宝钗在场),肯定得到了贾母的授意, 实际是贾母借凤姐之口,给王夫人、薛姨妈等传播的“金玉良缘”一个委婉的否定。
不仅如此,贾母还借着张道士为宝玉提亲的当儿,为宝玉择婚定调: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老祖宗这一招也是绵里藏针,就像她不便为贾迎春的婚事代替其父母强出头一般,在宝玉婚事上她也不好直接否定王夫人的主张。 但是,贾母这翻话的奥妙是个拖字诀。
宝钗比宝玉大2-3岁,黛玉比宝玉小1-2岁,薛宝钗宫选落榜后,就一直呆在贾府指着做 宝二爷的“宝二奶奶”! 贾母的策略就是拖,本来待嫁的宝钗再拖1-2年,就成老姑娘了,不嫁不行,看不拖黄你!
有趣的是, 一边是“金玉良缘”闹得满城风雨,一边却要为“尚无人选”而“打听着”;一边“和尚”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一边也有“和尚”说“命里不该早娶”。
还有第五十回,贾母当着宝钗、宝玉、黛玉的面却公开为宝玉向薛宝琴求配。 一边是渲染已久的金玉良缘,她视若无物,一边是对已许了人家的薛家小妹又当众向其求婚,贾母这一“明知故问”、看似糊涂的做法的其实是明确的暗示薛姨妈,我不考虑宝钗了,你们别枉费心机!
针对贾母的当众说婚,一向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在现场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倒是薛宝钗有点半真半假的吃醋,说道:“ ……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薛宝琴)? ”。可见贾母此举多半是针对金玉良缘的!
另外,小说第五十七回, 贾母和王夫人的“代言人”薛姨妈也曾为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姻缘进行了一番短暂的、打哑谜式的“隔空交火”。 当时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为试探宝玉故意唬他说林姑娘不久要回苏州老家,心系林妹妹的宝玉一下子如同塌了天,五雷轰顶、急痛攻心之际患上 痰迷之症, 变成呆傻样的木头人。
当贾母从紫鹃口中得知这仅仅源于她一句“玩笑话”所致时,老祖宗明白宝黛的爱情已经 发展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贾母流泪劝慰宝玉道: “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 ,又数落紫鹃:“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贾母安抚的态度分明是认可了宝黛两人的关系,这还了得?此时依照大家规矩晚辈本不宜插嘴,更何况薛姨妈身处客中,但她不得不赶紧接过话茬(为了姐姐王夫人,也为了自家女儿):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薛姨妈这番话本意是要赶忙把宝黛急需明确的婚姻问题拽回到普通的兄妹亲情层面 。贾母并不接薛姨妈的话茬,反而安慰为黛玉而疯癫的宝玉 “你只放心罢” ,此时最能让宝玉放心的莫过于 “木石姻缘”得到权威和正式的确认 。对照薛姨妈试图 “拨乱反正” 的暧昧之语,贾母的话则是很明确的“宣示”了。
无奈王夫人除了占据“父母之命”的封建道德高地之外,还动用了自己女儿——元妃娘娘这柄尚方宝剑,采取了以君制臣的办法来曲线推动自己的战略。 第二十八回,贾妃以“赏礼”的“规格”表明了“娘娘的旨意”:即宝玉与宝钗一等,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这三姐妹一等。
深居皇宫的贾妃显然难以在一次短暂的归省后作出就断定宝钗比黛玉更适合给弟弟做媳妇 (要知道归省当晚的赐物钗黛诸姐妹及宝玉均一样),毫无疑问,这是王夫人的授意,即王夫人已劳动娘娘来推动“金玉良缘”。
这样一来,在贾宝玉婚事上有相当决定权的王夫人和贾母在这个事情上一直在迂回斗争,僵持不下。当然,随着元妃薨世,贾府被抄,贾政外调,宝玉又疯疯癫癫,贾家每况愈下,风雨飘摇。 或许老太太越来越力不从心,或许高鹗续书背离了曹翁原意,王熙凤最终经贾母首肯后使用了“掉包计”,使得金玉良缘落地。
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之《红楼梦》系列:
1、 《红楼梦》里,“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具体是指谁呢?
2、 《红楼梦》中林之孝家的与柳嫂有何过节?
3、 袭人心目中理想的“宝二奶奶”为什么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4、 身为荣国府长房贾赦的长子,贾琏为什么一直有“琏二爷”之称?
5、 贾母真的想把薛宝琴与贾宝玉配成一对吗?
7、 秦可卿的葬礼为什么格外隆重?
8、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9、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卧房陈设描写有什么深意?
10、 《红楼梦》中偷“香玉”的“小耗子”是谁?
11、 晴雯临死前与宝玉换衣服的深意
12、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到底是什么转世?
13、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浅析
14、 袭人为什么在毒打事件中让心上人贾宝玉替贾环担责?
15、 掰扯清楚贾宝玉和秦钟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
16、 《红楼梦》里为何史湘云一直没有住进贾府?
17、 贾母为什么“揣着明白装糊涂”说贾宝玉不知道男女之事?
18、 《红楼梦》开篇叙述甄士隐一家衰落史的指征意义
19、 从宁国府家奴用马粪堵住焦大嘴说起
20、 妙玉为什么有家难回?
21、 《红楼梦》里一条汗巾引出的“血案”
22、 贾母为什么宠溺贾兰不如宝玉?
23、 林黛玉之弟生世探秘
24、 王熙凤是从怎样一种存在的王家嫁给贾琏的?
25、 贾宝玉的婚事究竟谁说了算?
26、 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何两个舅舅都避而不见?
27、 贾宝玉遭毒打,袭人为什么还为贾环撇清?
28、 重要的次要角色——妙玉的前世今生
29、 《红楼梦》里薛姨妈为何长住贾府不走?
30、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喜欢小儿子贾政不喜欢大儿子贾赦?
31、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王夫人为何慷慨赠银?
32、 皇帝老儿为什么一定要干掉贾家?
33、 贾蓉与秦可卿这对貌合神离的奇怪鸳鸯怎么炼成的
34、 “通房大丫头”是怎么炼成的?
说起贾乃亮和李小璐离婚的原因,大家对李小璐是一片唾弃,李小璐曾经出轨俩人离婚,对于李小璐本人来说事业也是一种打击,如今演艺圈并不欢迎她,她开始了直播卖货,而贾乃亮曾经在综艺上谈起了自己的现状,一切都过去了也算是人生中的一种阅历,同时看清了婚姻,找对一个对的人是多么重要。
在我眼里出轨的婚姻也确实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这样两个人都是一种折磨,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贾乃亮和李小璐的婚姻故事,看你对此有何感叹。
其实李小璐一直是个“富婆”李小璐的家庭本身就不差,从她父亲和爷爷来说都是“八一制片厂”的演员,对于她来说她属于星三代了,而她当然在家被宠成一个小公主了。
而李小璐的母亲也是一名演员,还是混血儿,李小璐也继承了父母的颜值。
李小璐刚出道时,她的母亲当了她的经纪人,如今的李小璐虽然在娱乐圈混不下去了,但是她还有着经商的头脑直播卖货也能让她享受富态生活。
曾经李小璐还青涩时期,在美国开过店,当时虽然投资仅仅投了五万美元但是李小璐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美国申请“便利店经营许可证”,而且仅投资五万美元通过她的反复改造店铺又扩大卖服装类,曾经在她出道大火时据说那时店铺收益过亿了。
贾乃亮的“一见钟情”贾乃亮和李小璐是经过朋友介绍相识的,当时的贾乃亮见到李小璐被李小璐的颜值迷住,一见钟情。
俩人相识后,贾乃亮开始想各种浪漫办法追求李小璐,而当时李小璐当时并不领情,直到有一次贾乃亮见到了李小璐的家长,当然家长眼光大都是喜欢沉着稳重顾家的大男孩,当时李小璐的父母帮贾乃亮说了很多好话,并且之后很快就结婚在一起了。
而当时的李小璐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小璐和李晨分手是因为李小璐遇见贾乃亮后移情别恋。
李小璐出轨事件曾经网络上流露出了李小璐和PGONE的亲密视频,两个人身穿情侣衣服拍的互动视频,有亲有抱,然而网友们又纷纷扒出了两个人很早之前就亲密联系,曾经的“夜宿门”又被扒出。
由此,视频的实锤对于两个人的辩解以及马苏的解释,大家以及吃瓜群众根本都不放在眼里。
直至之后,两个人和平离婚,孩子归李小璐看养。
贾乃亮的状态和看法曾经的贾乃亮为了李小璐换风格爱上了PG兄的嘻哈风,经历了婚姻破灭后,他好像在群众面前消失了一年,直至他换了寸头参加了综艺接受了采访自己说到感谢她放我一条生路,找对人有多么的重要,看得出贾乃亮对这份关系已经释然。
李小璐出轨被曝后,贾乃亮曾经发文也说过,自己也有一定责任,结婚后一心想事业忽略了老婆和孩子有一定的责任。
从他俩感情中,可以看出想要长久的感情还是需要两个人付出同样的爱来均衡,而在他俩之间李小璐对贾乃亮也许只是父母对贾乃亮的一丝认可。
贾乃亮当时年轻的一见钟情的痴情,也尝到了滋味,可见喜欢一个人要去了解她,互相合适才能长久。
而谈起门当户对,当时的贾乃亮事业上和家境也许和李小璐之间也会有一定差距,这也许也是感情出现破裂原因的一道隔阂。
还是终究没有遇见对的她,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一段失败的婚姻没有多耻辱,反而也是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才懂得对于爱情如何去爱,对于家庭如何去爱。
如果仅仅为了孩子来纠缠这份婚姻,也许这辈子会埋在婚姻的坟墓里。
在我看来,只有互相喜欢,能够互相忠守的情侣才会走到一起幸福,而对于出轨有的人也许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俩人的近期动态贾乃亮离婚后也没有过和任何女明星的绯闻,坚持自我,独自生活,也会经常探望甜馨去。
很多人都希望两个人能够为了孩子而复婚,但是我不支持,对于出轨即使释然也很难再破镜重圆。
在4月3日,贾乃亮晒出了自己的冲浪小视频,而之间不久李小璐曾经晒出领着孩子在海边游玩的视频,但是有马赛克,有人去贾乃亮动态下互动问马赛克是他吗,贾乃亮回复道马赛克是啥呀。
这个回复也许对于对他俩有着复婚憧憬的粉丝们打击很大。
2月1日也是纪念贾的好日子。他成功向比自己小9岁的女友梁杰求婚,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幸福:“阿切拉嘎(藏语:我爱你),再加上爱情,幸福甜蜜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照片中,两人都穿着黑色皮衣,蒲巴甲深情地为梁杰戴上戒指,嘴角轻轻勾起,充满了无限的虔诚和爱意。梁杰是一个害羞而可爱的小女孩。和她亲戚结婚应该是最幸福的事。
2006年,蒲巴甲参加选秀节目《加油,好人》,获得冠军,正式进入娱乐圈。进入娱乐圈十几年,蒲巴甲也出演过电视剧和**,比如《爱情将是三条命》,《隋唐英雄》”,但是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或者很大的反响。
1994年,梁杰在青春励志剧《旋风十一》中饰演啦啦队队长俞越。第一部电视剧可以和休、江疏影等前辈合作。起点真的不低。
《旋风十一人》让她进入了五光十色的“娱乐圈”,而《两代宠儿》这部搞笑的喜剧,让梁杰被更多人认识。
梁杰饰演的曲探儿在《两代爱妃》中有一个“双重性格”。在古代,她很安静,在现代,她时而放荡不羁。谭儿按照皇帝的意愿嫁给了八皇子莫连城,开始了有趣的婚姻生活。
2017年7月,两人被拍到在餐厅吃饭。普佳戴着情侣帽,用手机自拍。梁杰高兴地亲吻了普巴加的脸颊,这正是她恋爱时的样子。普佳也很宠爱自己的小女朋友,让她咬手指头。虽然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但她还是任由小女友在晚饭后“胡作非为”,两人驾车离开了餐厅。
没想到半年后,两个人会有好消息。当然这是福气~
试论贾宝玉性格与他的恋爱婚姻悲剧
由于贾宝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他一定爱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样作者写得很简单扼要。林黛玉出身于没落贵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袭三代,传到黛玉的祖父时皇上加恩增袭一代,到林如海就没有世袭,是真正的科举出身,书香门第。作者写林如海就是为了写林黛玉。写林如海是个正派的读书人,夫人亡故后也不再续娶,膝下只有一个独养女儿。子孙不盛,这在封建时代是个严重问题。林家没落,子孙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可是个国公府,公爵在贵族中仅次于王,门第显赫。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个小姑娘全身的每个神经细胞都竖在那里,紧张得要命,唯恐被人家耻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说一句话。谁叫她出身门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这时的林黛玉就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女,同丫头们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个身世和经历的姑娘到了贾家,就自然地形成子一个同贾家环境相对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气很大,说话很尖锐,动不动流眼泪,随时随地警惕着,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脚下。假如林黛玉没有外婆,就会同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一样。脾气大也好,流眼泪也好,都是她的斗争形式,表现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环境的矛盾对立。
作者安排了一个很突出的情节——葬花,来描写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从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花象自己一样的纯洁美丽,而自己所处的环境象污泥一样的肮脏,花谢了终究要落到污泥里去,所以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葬,写葬花就是写林黛玉的性格要点,经过场面的烘托和情节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写出来了。薛宝钗不会去葬花,史湘云也不会去葬花,她们没有这样的感触。只有林黛玉这样身世、处境和性格的人才会去葬花。
对处在被压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广泛同情和爱护,是贾宝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环节,他把对被压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来,倾注在林黛玉身上,结成生死不渝的爱情。可以这样说,贾宝玉对被压迫者的爱护和同情,是他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爱情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这说明他爱林黛玉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的,是以民主主义思想作基础的。就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贾宝玉要爱林黛玉,身体瘦弱,有肺病,脾气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宝钗。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即贾林二人的爱情是有思想作基础的。在《红楼梦》以前写爱情的小说很多,但从来没有写以思想为基础的爱情。贾宝玉同林黛玉爱情的成熟阶段,也是贾宝玉思想的成熟阶段。这可以拿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为标志。这一回开始写史湘云受了薛宝钗的影响,也来规劝宝玉,要他别老在女孩子队里鬼混,“也该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立刻说:“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闹得史湘云下不了台。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尊重和体贴女孩子,可是在这种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留情面。下面袭人接着说:“……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得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宝玉接着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就是贾宝玉的原则性,一点儿也不含胡。这些话正好被黛玉无意中在门外听着,心里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好意思进来。接着宝玉出门,赶上黛玉,倾诉肺腑,这时,他们的爱情达到了白热的地步。作者描写他们爱情的成熟,同贾宝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这种以思想为基础的爱情是古代文学中从来没有的。张生爱莺莺,梁山伯爱祝英台,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一见倾心;而贾宝玉是爱林黛玉的思想,身体差一点,脾气坏一点,这没有关系,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飘零,一无所有,这是她为贾宝玉所同情的客观处境,林黛玉心灵的纯洁,在贾宝玉看来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因素,作者写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贾宝玉感动、同情和爱护的女孩子们的客砚要点和主观要点。因此,他们的爱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义,另方面还是有局限性。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头发离开地面,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下,有些东西她是无法摆脱的。贾宝玉有感伤主义,他对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把封建思想的束缚仅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头脑中还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他们热烈地进行自由恋爱,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可是仍旧等待着家长给他们订婚。有人说怡红院、潇湘馆的财物不少,为什么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们说,他们思想中有落后的一面,受它紧紧的束缚,他们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存在决定意识嘛!如果问这是阶级的局限,还是时代的局限,我们说两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实际上在搞恋爱,可是口头决不承认,贾宝玉一说我们在相爱,她立刻生气,放下脸来斥责宝玉。尤三姐就不是这样,她公开声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对象要由自己选择。智能这个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缚外,还有一层宗教束缚,可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钟家里去。至于林、贾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连想也不会想的。所以我们说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虽然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女,可是还有一个外婆,过的还是**的生活,封建**自尊自贵的意识还是很浓厚的。自己束缚自己——这就是林贾两人爱情悲剧的思想原因。当然,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一爱情悲剧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它具有着深广的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
对于薛宝钗,作者同样写得简单扼要。她家是皇商,给皇帝当买办,在封建时代,商人没有社会地位,薛家虽然是皇商,但作为豪门,政治地位此不上贵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豪门,薛家排在最后,大概也因为政治势力差。作者写薛家,首先写薛蟠为争英莲(后来改名香菱)打死冯渊,出了人命。书中轻描淡写,好象化几个钱就可完事。其实也要看具体情况。封建社会的官府草菅人命,视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势力做靠山,不然还是要偿命,弄得你家破人亡。所以薛家母子三个——薛姨妈带着宝贝儿子加上薛宝钗,要进京去投奔贾家。不这样做,后来贾雨村就不会徇私断案。书中写薛蟠进京有四条原因:一来送妹候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都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四来游览上国风光。对薛蟠的性格我们是完全了解的,他不可能有这样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条送妹妹候选,他不会有这样高明的主意;第二条探望亲戚,他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第三条整理店务,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后一条“游览上国风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头三条都不是薛蟠的主意。所以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现状提出的要求。送薛宝钗候选就为争取政治势力。在封建时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儿往深宫里送,牺牲女儿的终生幸福来谋求富贵。《聊斋志异》中的《窦氏》、《刘夫人》以及川戏《拉郎配》都写了这方面的情形,为了逃避选入深宫,硬把十一二岁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却不是这样。作者写这一条就是贬薛家,同时也点出薛家的阶级本性——他们缺乏政治势力,现在闹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势力的支持和庇护。关于候选的事,以后撇开不提了。姨妈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宝钗才是薛家的灵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没有薛宝钗,很难想象将怎么办。所以薛宝钗是不能真的进宫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贾府,很快他们就发现国公府也挺不错,尤其是有贾宝玉这样一个有希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来,完全可以住到自己家里去,俗语说,“探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为什么非跑到贾家去住而且简直是赖着不走!作者先把他们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个时候,又把他们迁到东北角上另一个小院子去,让出梨香院给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住。作者写薛家住在贾家的前后情形,连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实际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没有意见;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让给唱戏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气。林黛玉起反感的东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东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势力压得慌,而薛家则时时刻刻在争取。
这里提个问题,贾宝玉那块玉,作者硬要写成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这是神话,我们没有办法。那么你写薛宝钗的金锁又是哪里来的他一会说是和尚给的,一会儿又说那锁上的八个字是和尚给的,又说什么命里注定必须有玉的才能配。我们知道,只有贾宝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写薛宝钗从小不爱花儿粉儿,平常穿半新不旧的衣服,连周瑞家的送去宫花她都不要,转送给了别人,可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锁,为什么老是挂在胸口薛宝钗自己也说冷冰冰的。第八回写宝玉宝钗二人互看玉锁,宝钗拿着那块宝玉,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边莺儿接着说:“……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原来不知道有金锁这回事,听莺儿这么说,才要求薛宝钗给他看看金锁。这一回在脂砚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锁姻缘微露”,实际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会,从没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况林黛玉来在薛宝钗之先,同宝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贾母的外孙女。因此,非得让自己姑娘有把金锁,扬言必须有玉才能配亲,并且还要找机会显露这把锁,这不是求婚是什么
有人说,薛宝钗一脑袋的封建思想,是个典范的封建淑女。我不同意这样的意见。且看《红楼梦》如何描写。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写薛宝钗老是跟着宝玉转,每当贾宝玉、林黛玉在一起时,紧跟着总是“宝姑娘来了”,用北京的土话说,叫做“夹萝卜干儿”。论理,象宝钗这样的人,应该成天跟着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才是,现在成天跟着宝玉转,这又算得个什么封建淑女!当然,我不是说薛宝钗就没有资格同贾宝玉恋爱,但你不要嘴上一套,心里又是一套,搞得贾宝玉很腻烦。此如有一次贾林两人正闹别扭,宝钗在旁不走,宝玉就撵她去陪贾母打牌。贾林两人有一阵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凶,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缘” 之说,许多吵闹都是从这引起的。
从二十二回起,情况有所变化。贾母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要给她做生日。这天王熙凤问贾琏按什么样子做生日。这里作者怕读者不注意,因为书中写过生日的事情很多,点明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贾母看中了宝钗,所以这个生日就有特殊意义。
到二十八回,薛宝钗开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着宝玉走,她有意识地讨贾母等人的喜爱,贾母要她点菜。她就点老太太爱吃的甜食;要她点戏,她就点吉利热闹的戏。元妃发出灯谜来让大家猜,明明很简单,她偏装猜不着,东猜西猜,最后才猜出来,这也是为了讨大家喜欢。二十二回前,她只讨贾宝玉喜欢,这时则左右开弓,要两面派,既讨贾宝玉喜欢,又想方设法讨家长喜欢。讨贾宝玉喜欢主要是显示自己的才学,让宝玉佩服她。
二十八回以后,薛宝钗又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她不可能两方面都讨好:家长喜欢她,贾宝玉就不喜欢她;讨好了家长,就不能讨好宝玉。这一回写元春送礼物,送来的东西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问:“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回没有错,“都是一分一分的写着签子的。”这里作者告诉读者,这份礼物有其特殊意义,就是通过给礼物订了婚,只是没有明白宣布而已。这个地方也要对薛宝钗怀疑怀疑。果真是一个封建淑女的话,拿到这份同宝玉一样的礼物就应该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挂红麝串,照说应该装进箱子里不拿出来,何况当时正逢炎夏,宜于戴翡翠、玛瑙之类的光溜溜的饰物,她却公然戴上一挂挺不舒服的红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这无异于当众炫耀自己的胜利,夺得了锦标。一上来跟着宝玉转,然后又两面讨好,最后就一边倒,再不怕你贾宝玉不喜欢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宝钗没有批评过贾宝玉,从这时起,她就政于进“忠言”了。葬宝钗是实利主义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就干,这时她已没有顾忌,开始批评贾宝玉,一边倒向封建主义的怀抱中去。
《红楼梦》前四十回,主要写贾宝玉和林、薛二人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贾宝玉同林黛玉的恋爱关系是一条路线,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婚姻关系是一条路线,前者是民主主义的道路,后者是封建主义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条道路,要求贾宝玉作出抉择,这里二面也反映了阶级斗争。
原先,林黛玉同贾宝玉的关系也是有斗争的。贾宝玉有进步思想,但是出身富贵之家,公子哥儿的习气很重,这两种东西在贾宝玉的身上是并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发展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公子哥儿的缺点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缘”的问题,因此产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们看到这两个人老是闹别扭,越闹越严重。作者写他们二人关系的发展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马发展到有意识的搞爱情,最后发展到成熟,“诉肺腑”之后矛盾解决,他们从此再也不吵架了,可是两个人又面对了环境的矛盾,象大山一样矗立在面前,无法逾越过去。
写薛宝钗同贾宝玉的关系也是一步步地发展的:最初跟着宝再转;然后左右开弓,两面讨好;最后一边倒。薛宝钗在环境方面取得完全的胜利,可是贾宝玉不喜欢她,她也一点没有办法。薛宝钗跟统治势力方面越处得好,越没有办法叫贾宝玉爱她。
以上两条线在书中是同时发展的,而作者的倾向性非常鲜明,常常通过具体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例如三十六回写宝钗正帮袭人绣花,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这意思是说,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宝钗。作者有意通过宝玉说梦话否定“金玉姻缘”,让薛宝钗亲耳听到。这说明作者对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满了同情。
这两条路线写到这里,形成僵持的阶段,家长的倾向性很明确——选中薛宝钗,不要林黛玉。可是,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贾母,又犹豫不决,一直拖着,不肯公开宣布。贾母这个老太太不大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的享乐,是个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者。正因为如此,把个贾宝玉娇惯成这样,没有贾母的庇护,贾宝玉的思想是形成不起来的。当然,贾母不是民主主义者,她是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发展到最后产生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自己破坏自己,挖封建主义的墙脚。贾母在她的享乐生活中,不能不考虑自己钟爱的孙子宝玉的意志。贾母不是一个胡涂的老太太,脑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经验丰富,通过多年的观察,宝玉和黛玉的关系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通过紫鹃试宝玉一节,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去,立刻就发疯了,这使得贾母更加心中有数。宝玉不能没有林妹妹,他们的关系是有思想基础的,不可动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设想贾母唯一宠爱的宝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保持自己的享乐生活。她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再说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摆在次要地位,她也要考虑考虑。于是表现了举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订薛宝钗,考虑到孙子和外孙女的具体情况,又不敢马上决定。总之两方面她都要考虑。有人认为贾母不会去考虑两方面,我的看法不同。封建时代的老太太,为了宠爱自己的孙子,作出某些容让和迁就的情况是有的。因此,我们说写到这里形成了僵持局面:家长方面不放薛宝钗,贾宝玉不放林黛玉。本来贾宝玉不一定非要林黛玉不可,现在则形成了一种力量,坚持不下,要死一块儿死,要活一块儿活,达种现象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从这时起,作者就把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的线索摆到次要地位。因为家长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事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关系,写各个人的主观因素,都只能到此为止,因为婚姻问题的最后解决不决定于个人的爱憎。于是作者掉转笔头,用主要的笔墨来写环境。从书中可以看到,第四十回以后就不大写爱情,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好象没话好讲了,或者有一肚子话不敢讲,怕损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一样,见了面就含着眼泪,默默无言。
从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场面,来反映和刻划环境,这里不能一一地讲,总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写贾家经济上的枯竭。贾家的经济状况,原来就已经不宽裕了,奢侈挥霍,收入少,支出多,到这时更是急转直下,几乎无法维持下去。例如当家人通过鸳鸯把贾母的金银器皿偷出去典卖,用来偿付债务。又如王熙凤病了,要吃人参,东寻西找,拿出来的不是参须,就是年久失效的坏参。这个情节揭示了贾家经济上的困难情况。这方面,薛宝钗很在行,她说临时到外面买人参容易碰上假货,建议通过她家店铺的内部关系去买。这些方面,薛宝钗长袖善舞,深得贾家的欢心。你贾家枯竭,我薛家有钱;我看中你贾家的“贵”,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封建贵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单行本第七四页)这话说得深刻极了!薛宝钗追求贾宝玉就是一种政治行为,而贾家看中薛宝钗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解决经济困难,维持门面。
第二,写各方面矛盾的爆发。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到这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了。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应该是长子掌权,长媳管家,就贾家说,应该是贾赦掌权,邢夫人管家。可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不喜欢老大,偏爱老二,硬把贾赦摆在“那边屋子里”。因此,贾赦和贾母有矛盾,见了母亲有一肚子牢骚,中秋节说笑话还讽刺妈妈偏心眼,惹得贾母生气。由于贾母喜欢贾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务。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妇媳,本来也应该在“那边”的,可是由于贾母偏爱,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就到这边来当家。这些关系就非常复杂,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傻大姐拾了个绣春囊,胡里胡涂地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这个东西,觉得这可了不得,郑重其事地转送给王夫人。这是什么意思邢夫人有满腔不平:应该我管家的,却叫你管家,看,你把这个家管成什么样子!其实,在贵族之家发现一个绣春囊又有什么了不起,邢夫人无非借此机会打击王夫人。再说王夫人,如果心里没事的话,把绣春囊烧掉也就完了。她不是这样,而是立刻大张旗鼓地搜检大观园,并且特意让王善保家的参加,因为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检查,等于是请邢夫人自己去检查。这种钩心斗角就是搞政治的斗争。搜检大观园本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矛头却转向被压迫者,因为实际受害者还是那些当丫头的女孩子。司棋牺牲了,晴雯也牺牲了,四儿、芳官等人一个个地被撵出去了。封建主义的气焰大为猖狂。接着,作者写到当这些当家人不在家时,被压迫者起来挣扎反抗,大观园里到处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于反抗的芳官与养母吵架,紧接着又有芳官、葵官等人与赵姨娘打群架,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封建秩序已经无法维持了,王熙凤的权势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垮下来了,弄得王熙凤得了病,达个病主要是政治病——维持不住统治地位。于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会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这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由探春出来临时主持,搞个薛宝钗在旁边帮忙。这是王夫人的主意。让薛宝钗来帮忙,家长的意图是清清楚楚的。由于内部各种矛盾爆发,封建主义的统治地位不能维持了。试问谁能够继承王熙凤来维持统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宝钗行,所谓“薛宝钗小惠全大体”,她向来是有办法的,只有她能够代替王熙凤来维持摇摇欲堕的统治。选择谁的问题,最后不能不落在薛宝钗身上。
第三,贾宝玉走什么路子的问题。一个人失足落水,他还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挽救自己,据说淹死的人常常两手紧紧抓着泥草,表明他临死前经过一番挣扎。没落了的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现在贾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贾宝玉,要他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才能维持贾家的门第。那么,什么人可以帮助贾宝玉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们说,只有薛宝钗可以扶持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的所谓正路。
关于《红楼梦》所写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多讲了,就凭以上三条,不难理解为什么非选择薛宝钗不可。作者没有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的根源,简单化地看成决定于家长个人的好恶。解放初期越剧舞台上演的《红楼梦》,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仿佛贾林二人的恋爱悲剧,完全是凤姐在中间出坏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归结到家长个人身上。家长个人有他的意图,但不能决定,最后决定的是具体形势。贾家经济枯竭了,统治不能维持,后继无人。薛家有钱,薛宝钗能接替王熙凤,又能帮助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道路。因此,贾林的恋爱悲剧根源,是由封建统治阶级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这样来认识,社会意义就大了。再看通过环境描写揭示出来的统治阶级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道德品质的败坏堕落,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长时期形成的,它不是普通的伤风成冒、头疼发烧,而是已经病入膏育。通过这些描写,把封建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衰朽的特点全部端出来了。这是封建主义末期的形势,表面强大,内里已经腐烂透顶。这是贾林二人恋爱悲剧的根源。
最终,赵晔真心向贾沫求婚,陈迅携手旧爱齐琦,远行,方慧乔燃终于复合。大家一起走向新的生活,青春永不说再见。
方慧邓荣分公司总经理,公司举办回校园活动,五人组回校园,回到高中。乔然站在方慧身边,他们两个突然有了当年在校园并行的感觉。
回想往事,方芬很震惊。乔然一直在她身后默默的帮助她,此刻她很感动。其间,得知大哥王因山体滑坡去世,大家从沈的叙述中体会到了对生命的陪伴的珍惜。
赵晔真诚地向贾沫求婚,承诺永远在一起,并在校园里举行婚礼。雨花餐厅,五个人聚在一起回忆往事,陈迅和他的老情人奇奇携手旅行,茴香终于团聚了。大家一起走向新的生活,青春永不说再见。
芳芬(莫莉饰)消失在大学校园里。她走了以后,经历了成长,又见到了大家。她与陈迅(金泽灏饰)和乔然(文饰)的感情漩涡再次被打开。
公司老板曾(隋饰)成了这场情感大战中的新角色。《实话实说》的(李川饰)和林嘉墨(尤静茹饰)的关系和事业一直在不断的剪不断理还乱,而沈(俞越饰)和王的故事则各奔东西。
乔然,一个成熟内敛痴情的霸道总裁。虽然他对对方的爱始终如一,但他总是顾全大局,努力维持五人之间的平衡。
茴香,高中的时候,她性格内向,害羞,没有经验。进入社会后,她有能力,心胸开阔,如释重负,面对感情也更加理性成熟。
陈迅,一个因为回忆而无法前进的人。失恋失业后,幻想有一段美好的校园爱情。他唯一的纪念品是篮球框。
林嘉默放弃了考研的机会,毅然决定和赵晔一起从零开始创业。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两人共同经营的网店终于获得了第一桶金。
沈,敢爱敢恨,遇到喜欢的人就勇敢追求的男人。由于与陈迅的意外相识,我陷入了感情纠葛。
如何评价电视剧《好久不见》?女主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我觉得《好久不见》真的是一部很合我口味的电视剧,也是一部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都市情感剧。不仅剧情构思很好,剧情逻辑也很严谨。
众所周知,能打动观众的作品,往往是取材于生活,展现在生活中的日常剧。观众只有经历过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情绪,才会对文化作品产生同理心和认同感。103010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夏天的北京,让观众一下子感同身受,以便尽快带入剧情环境。
杨子珊饰演的应届毕业生花团锦簇,向创业者的儿子(瑞安饰演)道贺。之后因为贺词和家族事业发展规划向左拐,精神上发生了意外,造成了身体上的创伤。打破了祝贺一个家伙的幻想后,华多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有主见、有上进心的人,所以他决定支持他,照顾他。后来,因为何晏的家庭发生了一系列意外,相爱的何晏和花儿,他们在80后的带动下,投身于房地产事业,并在其中度过了十几年,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103010的纵向时间跨度很长,横向人物的设定也是命运多舛。这部作品不仅见证了两个当代年轻人的变化,也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化,甚至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变化。所以剧情不仅丰富,而且很大。和2019年上映的《好久不见》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录了大时代的发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好久不见》也记录了中国一个行业的一段时期,也再现了一段时代的风风雨雨。所以这部剧所有的理念和设定都能吸引观众产生共鸣,产生共鸣。
在目前中国影视行业以导演为中心的体制下,一个导演的好坏完全可以决定一部作品的好坏。而这部《地久天长》是金叶导演的。导演金晔有许多公认的代表作,如、刘若英和宁主演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粉红女郎》和《摇摆女郎》。此外,导演金不仅执导,而且还是热门古装剧《新编辑部故事》的B组导演。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编辑,编辑过《芈月传》、《红高粱》、《甄_传》等优秀作品。所以一个既能导演又能剪辑的综合型导演,他的艺术感知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他把《金婚风雨情》的完成度和完整性作为最直接的保证。
而且《好久不见》的演员阵容还是挺受欢迎的。主演瑞安和杨子珊是青年演员中公认的演技派,所以在主流影视从业者中也是演技和颜值兼备的合格演员。男女二号张国立、姜山都是实力派演员,不仅表演作品多、表演经验足,还能提升合作青年演员的表演创作,有助于建构《好久不见》的精髓,精准传达给观众。因为演员是该剧思想的载体,而观众所有的直接体验都来自于演员的表演,所以《好久不见》的成功与优质的演员息息相关。
103010乔烧陈茴香。最后结局如何?你们在一起吗?
我看了大结局,告诉你,我大哥在西藏出车祸死了。陈迅和奇奇在寻找青春的路上一起离开了大家,他们彻底放下了茴香。茴香和乔一起跑了。赵晔和林嘉模结婚并怀孕了。
答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休夫后,全京城贵公子都求她再嫁的男主是顾廷烨。
解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热播的古装剧,讲述了智慧美丽的女主角明兰在家庭和宫廷中经历了各种挫折,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女强人的故事。在剧中,明兰的丈夫顾廷烨因病去世,让她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然而,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吸引了全京城的贵公子,纷纷求婚,希望得到她的芳心。而其中最为执着的就是顾廷烨的弟弟顾廷烨,他一直默默关注着明兰的生活并在关键时刻给予了她帮助。最终,明兰也意识到了自己对顾廷烨的感情,最终与他牵手步入婚姻殿堂。
拓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古装剧,不仅在剧情和人物刻画上做到了极致,而且在服装、道具等方面也进行了精细的打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清朝世界。同时,该剧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例如女性要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才能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