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几条哲理性的名言,时刻提醒并鼓励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况,保持好心情。
2、将愤怒情绪发泄出去,比如找个地方跑一圈,出出汗将那些不好的情绪都释放出去。
3、自我平衡,有人对得失看得很重,容易焦虑和恐惧,对这些情绪无法控制,轻松看开点,有得有失都很正常。
4、注意力调控,情绪愤怒激动的时候,不妨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改变情绪的目的。
5、理智的消除不良情绪,分析原因,弄清楚激动的根源,然后从根上解决问题,消除不良情绪。
6、把不好的情绪以往或者转移,找个朋友谈谈心,读本有益身心的书,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情感操控者并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手法,他们会混合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控制他人的目的。
情感操控者虽然大多比较聪明,但却几乎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简单的来说,他们表象自恋,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
内在却自卑,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人,在试图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操控别人。只有在他人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这其中的逻辑是:“我是个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人没有人会因为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才跟我在一起所以唯一能够让他们留在我身边的方法就是,我通过感情(或者金钱,或者其他方式)来控制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控制欲强的人,内心极端自卑的缘故。
由内心的自卑,对自我价值的否认导致不安全感,从而导致万事都要控制的需求。这是一种很悲惨的恶性循环。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认知思维发展和感知觉的关系密切。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阶段称为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出生后到2岁左右这段时间,他们通过自己不断发展的感官和运动能力来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婴儿从只会靠简单的反射和随机行为对外界做出反应,逐渐成长为有目标导向性的幼儿。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又细分为六个亚阶段:
1反射的应用(0~1月)
婴儿开始练习先天反射能力,并逐渐开始学习控制。他们并不能处理从自身感觉中获取的信息,比如他们不能抓握正在注视的物体。
2初级循环反应(1~4月)
婴儿不断地重复那些偶然发生并使他们感到快乐的行为。行为主要集中在婴儿自己身上,而不是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婴儿努力学到了第一种适应性行为,也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吮吸不同的物体。他们开始整理感觉信息并抓握物体。
3次级循环反应(4~8月)
婴儿变得对环境更加感兴趣,他们重复那些能带来有趣结果的行为,比如摇晃发声玩具,并且兴趣变得更长久。婴儿现在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但是还没有目标导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