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宰相明珠之子,受业于徐乾学。善诗文,尤工于词,清秀隽永,流播海内。有《通志堂集》。

这是一首颇具创新意境的思乡词。上片起着“山一程,水一程”,在“一程”又“一程”的重叠中,用空间的阻隔距离来展现离家愈来愈远的状态,心有千万个不愿,可偏偏“身向榆关那畔行”,行进方向与词人的心绪是逆反的,“夜深千帐灯”,晚上宿营有千盏灯亮着,多么壮观的景象,然而在词人眼中却不尽然,白日行军千辛万苦,可为何夜深了还是灯火通明,那是因为难以入睡,思念家乡和亲人。下片直接生发思乡之情。风雪“一更”又“一更”,词人用时间的推移来展现空间阻隔的无限乡情,“聒碎乡心梦不成”,是指乡心聒碎梦难成,难以入眠,那风声、雪声叩击入心窝,在乡园没有这样的声音,进一步点明了词意。这首《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允称即小见大之佳作。

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赏析

《长相思》一共两首,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大学士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1667)年进士,官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 为清初词坛巨擘。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风直抒胸怀,婉约清新,隽永超逸,但过多衰思,情调消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集》等。本文在此仅对纳兰性德的诗词《长相思》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分析。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通过多层对比,造成强烈的时空差异感。词中有榆关和故园空间的对比;榆关和故园景物的对比;塞外风雪和故园无此声景物对比;塞外风雪和故园无此声虚实的对比;榆关景物和梦中故园虚实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来表达作者羁途怀乡的感情。

《长相思》语言浅近,情感真挚。词的上片中从“山一程,水一程,”对比的循环句式的运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 的依恋 。词的下片中从“风一更,雪一更”气候环境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途中的风雪声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让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和详和。

《长相思》中作者选取极平常的景物,营造凄婉气氛,也不乏于清新衰婉之中,对雄奇风景的描述,让两者结合在一起,升华怀乡的主题。作者在《长相思》中描绘的景物有山水、山海关、风雪、长帐灯、故园。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身在羁途,心系故园的怀乡感情。

而且词中景物描写中的“夜深千帐灯”为千古壮观名句,写出了词人相思之深和寂寥寞落的悲苦心情。

作者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高超的艺术智慧。他的词《长相思》中的景物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通过对纳兰性德众多词作品中的一首词作品《长相思》的鉴赏分析,可以看出他的词《长相思》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散发的着永久的光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4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