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桑干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度桑干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渡桑干》是唐德宗贞元时期诗人刘皂作品。

渡桑干/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渡桑干》是指渡过桑干河——这个桑干河,我们听得多的应该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我在并州客居十年了,日夜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现在我要回家了,再次渡过桑干河,回头望向并州,却产生了一种这里才是故乡的感觉。

刘皂想法,是来源于在并州十年间的奋斗、失败、成功(可能有)的经历。

大部分人搞不清楚这种情感从何而起,所以才会有“莫名的伤感”和刘皂的“无端”之语言。

你不过是怀念自己在这块土地上拼搏的青春岁月罢了。

《南亭偶题》是晚唐诗人许浑的作品: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

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

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灰”部的五律,平仄严合,仅有第七句“南轩自流涕”使用了“锦鲤翻波”,中二联对仗工巧,格律精当。

首联“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城下的水萦绕迂回,潮水袭来,带着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船。

颔联“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山果落下,惊飞野鸟,乌龟游动,挤开绿色的浮萍露出水面。

颈联“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饱读诗书,奈何红颜老去,对酒当歌,朱颜碧树,恍如昨日。  

尾联“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一般认为许浑在最后一句是加重自己得不到当朝者重用的伤感,因而苦闷地流泪。

个人理解的是,许浑是因为颈联中反映出来的时空困顿,对光阴飞逝,生命短促的高一层次的生命哲学感动而流泪,因此才会在尾句中特意加重、注明“不是望燕台”——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这里感叹仕途混沌啊,我是真正地在伤春悲秋啊。

唐诗《忆远》是一首近体诗: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首句平起平收,所以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争取,格律严谨。

张籍和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所以他的诗,其实诗风和白居易也有些类似,是不难读懂的。

前两句写远行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日落的时候才开始万里征程。

后两句写留守的人看着门前两棵并排的柳树成双成对,枝叶不相离,由衷地觉得羡慕。

所以你说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那不就是思念远行的人,或者思念家里留守的人,通过这种推己及人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家人或者爱人的思念。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周庄,地名,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水韵。水的韵味,这里指水的情趣。水韵应是周庄给作者留下的最深感受,周庄的水有哪些情趣呢?这是作者在题目中留给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周庄吧!

作者给我们展示的第一个画面,是从一支木橹写起的。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如同一支画笔在画布上尽情的挥洒,周庄的水美就在这一桨一桨中展现了出来。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本身不就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吗?而这些都被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作者巧妙的将被船桨打碎的河面与空中漾动的彩绸联系起来,不着痕迹地勾画出了周庄的水的清澈以及那美丽无比的景色。同时将作者醉心于周庄的水美表达的淋漓尽致。你看船桨打碎的映在水中的倒影,使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如同一匹长长的彩绸在空中飘荡,显得极其柔美,水面也因而幻化成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再加上随着木橹一来一回悠然的搅动,我们可以猜想作者耳边听到船橹打水的哗哗声,木橹与船发出的的吱吱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向作者倾诉周庄的过去与现在。这些都使作者仿佛进入一个神奇的,遐想的水世界,如痴如醉。

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拨动似绸,在这么美的河上泛舟又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作者用了一个反问句,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在周庄小河上泛舟的感受——最富诗意。这种诗意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乘船一起去体会一下吧,坐在小小的木船上,随温和的河水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那形状各异的一座座古桥尽收眼里。每一座桥都是一道不同风景,而每一道风景里,无论你站在哪,都会成为这风景的一部分。桥上的人成了船中人的风景,船中人成了桥上人的风景,人和桥伴着周庄的水,也构成了水墨画的独特之景。这不就是卞之琳的《断章》中的意境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周庄的小河上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诗意的风景。

周庄水美,周庄小河上处处是诗一样的风景,那么水在周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作者先写河道的布局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不难看出周庄的水成全了这河道,河道成全了周庄的生命,而古石桥勾连着街道和楼道,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试想周庄如果没有了这水,河道和桥等不就是一个死物的它吗?而有了河水,河道和桥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灵气,所以水是周庄的血液。周庄因水而久远,周庄因水而闻名,因此作者说,前来古镇的人印象最深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起来的事物。

以上是作者对周庄的的总体感受,他写出了周庄的水美,在周庄水上泛舟富有诗意,以及水在周庄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那么作者这种感受如何而来的呢?

这种感受是和作者三次到周庄是分不开的,三次的周庄之行,说明作者对周庄的喜爱不同一般。而且每一次都乘舟游镇,足见作者对周庄水的偏爱,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那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第一次作者到周庄的情景,时间是仲春,而且天上下着蒙蒙的细雨,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这不就是一幅江南仲春烟雨图吗?打着伞坐船游览,行进在画中,一切朦朦胧胧,如在云里雾里,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那该是怎样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呀。所以说,周庄的水韵是一种柔美。

周庄水是这么恬美,能不吸引作者第二次到周庄来吗?作者第二次到周庄又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雪后的周庄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呢?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一个比喻道出了不同的季节周庄那异样的美景,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在小街的屋檐下,在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里,再小河的石岩上,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天籁之音,极洪大,又极细腻,极真切,又极虚幻,极悠远的,又是极现代的,既是极单调的,又是极丰富的……。所以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作者以细腻的笔法,从听觉上捕捉到了雪化成水后,那精彩的一瞬,雪水与河水汇在一起,重重叠叠的水声,共同演绎着这不可拷贝的江南小调,那水韵是销魂蚀骨的,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非有沉潜之心不可捕获,水声“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这水韵变活了,一旦有了人的情感,周庄变得更加有魅力。

第三次去周庄,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从举办旅游节这个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当地政府要以旅游促经济发展,这是几千年来的一次观念上的更新。也预示着当地人们从此将走上幸福之路,因此古镇人们对此非常重视,把他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节日里的周庄之夜又该会有怎样特别之处呢?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似进入梦境。这个梦境,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古镇的悠久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作者把目光集中到为自己划船的船娘身上,她娴熟而轻快的动作,表达出是她内心的愉悦。当作者的船在经过一个桥洞时,听到了一阵音乐声,由远及近,看到的是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和船上摆弄丝弦的当地农民,作者还没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的余音。我们不去推测这条花船到底干什么的,单从这喜气的氛围中,就让我们感觉到古镇人们幸福的味道。在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恢复了本来面目,显得格外的安静,和前边的热闹形成了对比,作者再看周庄,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正当作者细心品味这江南夜景的时候,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又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它们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这礼花不正是古镇人们的幸福的笑脸吗?接着作者看到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作者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作者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作者把楼房倒映在水中拟人化,认为它有表情,而且还能变化表情,这当然不是楼房的表情,而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作者在这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作者前两次的周庄之旅的感受,我们隐约感到,作者为周庄人们能有今天而发自内心的高兴,但在这高兴之余,一种忧虑又悄然而生,古镇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后,它该如何发展,是否会丢失古镇人们的纯朴,是否会丢失古镇所独有的特色,是否周庄的水还能依然荡人心肠。这种担心虽只是一刹,但足见作者对周庄是真的依恋,是真的热爱。此时,节日的古镇的欢乐气氛已达到高潮,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映着天上的美景,和地上的惊喜,似乎淹没了作者的忧虑。

和前两次到周庄之旅相比,第三次作者更关注周庄未来发展的复杂心情,作者一方面为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而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为古镇在经济浪潮中是否会丢失所特有的东西,(也就是作者前两次周庄之旅的感受)而深深忧虑。周庄的水韵承载的是周庄古典情韵。

文章最后写出了作者对这次周庄之旅的感受,奇妙的夜晚,这宁静的周庄;梦幻的夜晚,这童话的水乡。这古镇带着历史的绵远悠长,走进了这缤纷的现代社会,被竹篙和木橹点缀出了历史的精彩画卷,这水韵能否依然荡人心肠?这似乎成了每个挚爱着周庄的人心中无法直面的水韵。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周庄水韵》这篇文章,作者紧紧抓住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周庄的热爱。文章一开始就写了作者对周庄的总体感受,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拨动丝绸,在水上行舟最富诗意,以及水在周庄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古镇的血液。作者的对古镇的这种感受是源于作者的三次周庄之旅。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周庄的水韵是一种柔美;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周庄的水韵诗一首江南小调;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作者也并没有被眼前的美丽景色冲昏了头脑,对周庄的未来又多了一份担忧,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作者对周庄那份不可割舍的热爱。他同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悠久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该怎样保护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呢?该怎样使之发扬光大呢?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必须面对的深深思考的问题。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809/36107html

应根据音韵特性有所取舍以 更好地表达诗情 。音韵步及声 、韵 、调三个部分 , 影响情感表达的主要 因素是韵和 调 、洪音与细音适宜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诗韵 关健字的对诗的情调影响很 深 、一韵到底与换韵对于全诗情感抒发有不同影响 、平声韵 、仄声韵各有其 适合的情感表达 。 关键词 」洪音 细音 一韵到底 音韵 诗缘情 引言 诗歌 广义 音韵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非常密切 。 “诗缘情 ” ,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 自 古皆然 。恰 当运用汉语音韵这种语言表现形式 , 能较好地表达诗歌的感情 。 总体而言 , 音韵涉及声 、韵 、调三个部分 , 影响情感表达的主要因素是韵 押韵 和调 平仄协调 。 押韵情况 非常复杂 。除了韵类的古今变化 , 分上古 、中古和近古音韵之外 , 各体韵文还 各有其韵部 , 如诗 、词 、赋 、颂依平水韵 , 词还可依十九部 , 曲依十九韵部 , 戏 曲的唱词依 十三辙等 。 平仄之说源 于中古音韵 , 分平 、上 、去 、人四声 , 其 中 , 平为平声 , 上 、去 、人为仄 声 。自周德清 《中原音韵 》 为北 曲度韵 问世 , 平 分阴阳 , 浊上归去 , 人派三声 平 、 上 、去 。 一 、关于洪音与细音 宋元等韵 学家根据发音时 口腔共鸣空隙的大小 , 将韵母分为开 口、合 口两类 , 每类又分 一至 四等 , 一 、二等都没有介音 , 发音时 口腔共鸣空隙较大 , 称为洪音 , 反之 , 则为细音 。 后 明清等韵学家再变为开 、齐 、合 、撮 四呼 , 或称 开 口呼为开 口洪音 , 齐齿呼为开 口细音 , 合 口呼为合 口洪音 , 撮 口呼为合 口细音 。总 其特点 , 洪音响亮 , 细音纤柔 。恰 当选用能表现 收稿 日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沈 国辉 , 男 , 湖南宜章人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卷 诗歌的不同情调 。 典型的例子是东晋陶渊明的 《饮酒 》 其五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 自偏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山 气 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 欲辩已忘言 。” 后有刻版将 “见 ”印成了 “望 ”字 。苏东坡认为 “因采菊而见山 , 境与意会 , 此句 最有妙处 , 近岁俗本改为 望‘南山 ’,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 ” 朱光潜先生评论 “后 人把 见‘ ’误印为 望‘ ’字 , 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 。” 他从美学角 度说明 “望 ”字蕴含 “有意识的注意 ”, 而 “见 ”字乃 “无意之见 , 无心而见 ”。因其无 心 , 人与 “南山 ”才有了 “相遇相得 ”的 “悠然 ”之情 。 当然还要从音韵的角度分析 。 “见 ”的韵母是 “。 ”, 韵头是高元音 “”, 属 “齐齿 呼 ”, 归人 “细音 ” 而 “望 ”字的韵母是 “。 ”, 属 “开 口呼 ”, 归入 “洪音 ”。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77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