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第1张

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情感的教育活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交给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石。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让语文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1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判者,在学生面前具有权威性,学生是在这种权威面前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按照老师的期望改变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成长过程中,被改变的是学生的兴趣,个性。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不可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必须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11 真心关爱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这些话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必须用一颗真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自己实施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关心孩子,不仅关心孩子学习,还要关心孩子身体,天凉了,提醒孩子加衣服,跑热了,提醒孩子减衣服。孩子是藏不住情绪的,开心,生气都写在脸上,因此要留心孩子的表情,看见孩子不开心,要主动询问。特别是对待“问题”孩子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12 蹲下来,与孩子融为一起。

要走进学生心里,还要求教师必须蹲下来,跟学生象朋友一样平等相处。这种师生间的朋友不应该只是课堂上的朋友,也应该是生活上的朋友,特别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与老师亲近地谈谈话,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多与他们闲谈,多与他们游戏。在与学生“闲谈”时,教师要对谈话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促使孩子自由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在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教师更要兴趣盎然,主动向孩子请教游戏规则,并全身心的投入游戏,这看似毫无意义的做法,不仅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让孩子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伙伴,是可亲可近的,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从而促进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2教师要着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都是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宽松和谐,友爱祥和,让人无拘无束令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氛围,无疑会让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形成宽检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恰当运用表情,拉近师生距离。

心理学家莫勒比恩曾经得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感情表露等于百分之七的言词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加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由这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由这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走进课堂,教师首先要带着真诚的微笑,微笑是融化剂,她能把教师和学生由不同的个体融化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而冰冷的表情则是一堵墙,生硬的立在师生之间,让彼此无法顺畅的交流。课堂中教师还要恰当运用眼神,吸引学生的注意。“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表达心灵情感,传达心灵意思的窗口,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窗口的作用。提出问题,老师用期盼的眼神环视大家,学生会马上投入思考,积极发言,回应教师的期盼,给发言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用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给紧张学生一个鼓励眼神,让他多一分信心,缓解紧张情绪,给走神学生一个关注的眼神,使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从而自觉的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给生病的学生一个关切的眼神,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总之,表情是心灵交流的工具,手段,一声赞许,一声责备,一次会心的示意,一个及时的提醒都要表现出教师课堂行为的艺术魅力。�

22 用生动亲切的语言,融洽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更应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很高的语调课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容易疲倦;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语速,一种语气讲课,这种没有变化的语言会让学生昏昏欲睡。语调,语速适当而又倾注感情的语言,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课堂变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气。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生动,富于变化。”“亲切”也是教师语言应该具备的特点,学生举了手,却不能回答问题,老师轻轻的摸摸他的脑袋,亲切地说:“敢举手,很勇敢!但有点紧张,对吧?没关系,我们先听听别人怎么说。”让学生很自然的下了台阶,保护了自尊。学生回答了问题,但是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一边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边满怀期望的对大家说:“他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了,真了不起!我们能不能在他的基础上,把问题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呢?”既让回答问题的同学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又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问题。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时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学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调适情感的方式如下:

1、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如情绪冥想、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能够有效帮助调节情绪。

2、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改善心情。

3、规划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

4、学习放松技巧。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训练、深度睡眠等,来帮助调节情绪。

5、寻求帮助。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可以向朋友、家人、同事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善,看待事物不全面,犯错误再所难免,正是因为犯错误后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学生才能从错误当中学到经验,启迪成长,所以老师是很伟大的。

向学生发火之前自己先冷静一下,在冲动的情况下惩罚学生,容易用力过猛,产生过激的行为,导致学生受伤。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冷静,只有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减轻工作压力,不要被过重的教学负担压垮。如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教师之间组织的活动,甚至跟学生玩玩游戏,都是很好的选择。

多看书,多学习,多跟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向他们请教。老师要有空杯心态,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坚持学习,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不将生活中的不开心带到课堂,把气撒在学生身上。要正确分开工作和生活,老师应该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感情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情感,“率先垂范”用在这里是恰到好处。所谓“言为心声”,即美好的语言就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闪光。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对教学艺术的强烈追求都会激发出教师的语言灵感,使语调委婉动听,使长期储存积累的美好词语演化成激动人心的美妙华章。

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物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创立主体的情感倾向,通过准确丰富的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渗透。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世界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精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使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欣然入耳,愉悦入心,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

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致运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并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逼真的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中,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偏重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忽视学生情感的开发,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和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商”,效果也不会理想。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幽默风趣、充满创意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气氛搞得有声有色。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有热闹感,学生有笑声”。笔者在讲授《胡同文化》时,结合课文中“北京人方位意识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在同学们风趣的笑声中提问:“假若在我们永州,这种情况会怎样说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创意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其次,巧妙地运用形体语言,做到形声兼备。在课堂教学中,动作、表情、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有声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前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过:“如果我们脱离沟通过程的非口头手段,沟通过程将是不完美的。”教师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具有光彩和富有成效。

如:在讲授《春》时,教师那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动感形象的手势,配合情真意切、婉转柔和的有声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为春天无穷的魅力所感染、陶醉,产生强烈的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悦情感。

再次,要重视朗读教学。新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文质兼美、名篇荟萃。无论是意境优美的诗歌,还是构思新颖的散文,往往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的抑扬顿挫、声调的高低强弱外,还要倾注强烈饱满的情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这种朗读为“美读”,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是如孟子所说的‘以意呢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感通了”。通过“美读”,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作品所涵盖的情感意境、哲理等。

如:在讲授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针对课文语言清丽优美、音律和谐的特点,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激发学生仔细品味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与生活环境中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郁闷和渗透到荷塘月色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再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两大段的排比句式时,通过高亢热烈、酣畅淋漓的颂读,烘托出演讲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让学生们“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充分、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悲愤强烈的情感,继而产生强烈的同情和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感。

可见,生动、洗练、优美、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担负起情感教育的重任,努力成为高超的语言大师。

一、形成情感氛围

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通过师生情感渗透,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审美、创造等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1.教师倾注全部爱心是形成情感氛围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是学生品质形成、兴趣养成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全身心投入到学生身上,认真鼓励他们,用爱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获得回流,建立师生友好的桥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更好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2.在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支配情感是形成情感氛围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有爱学生的情感,还要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根据一定目的、具体环境和情况来决定情感方式、分寸,以便更有效地感染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氛围。

比如,有学生在语文课进行说话训练中,说了一些使老师生气的话,如果老师不控制情绪而不理智地把学生逐出课堂,这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压力而害怕出错不敢再发言,这样的教育怎能要?这样的课怎会有好效果?所以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更要好好地注意形象,调整好身心的情感,减少师生之间矛盾,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育人是形成情感氛围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各种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必须注意身教胜于言教。自己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公平处理各种事件问题,不偏心,不歧视学生,理解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形成更好的情感氛围。

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在交往中,大都是在心理上给自己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由此便产生了心理距离。教师和学生之间当然也不例外。但教师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尽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为只有学生同教师之间在感情上亲近了,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1.树立威信,做学生的朋友。

教师怎样树立威信?有些教师习惯用行政权力和传统方式的管束方法来树立权威形象。其结果,学生表面上可能老老实实,唯师是听,在心理上却同教师疏远。

人,都有让人理解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和稳定,尤其需要教师的理解、尊重、体贴和爱护。他们希望老师首先是朋友,其次才是老师,所以教师要想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重要之点是放下权威心理把自己融于学生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隐秘,适时、恰当地予以解决,这样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信任和尊敬。

2.宽容对待学生,少惩罚。

由于小学生比较幼稚,常常犯错误,有的自己还意识不到。针对这样情形,就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开导,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情感的机会。教师这时帮助学生认识危害,记取教训,学生就能够在心理上向教师靠近,容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强烈。”惩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这样,反倒给语文教学带来难度。

3.克服偏心、面向全体。

在现实生活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思想意识,智力水平,健康状况,处理方法都不可能一样,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意接近老师;有的学生怕做错事挨老师批评,偏偏总是出错;有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会讨老师喜欢,做错事能变通……但无论哪种学生,都愿成功,都希望得到表扬,无论教师偏向了谁,学生们都会反对。

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视每一份情感,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无论哪一个学生获得了成功,都应从心底表示高兴,不偏不倚,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情感教育目的,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三、正确分析学生心理,对症下药

教师的主要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他们有思想,有创造力。要想缩短师生心灵距离,更好地促进教学,就必须从分析他们的心里所思、所想、所念下手,才能师生心灵相通。获得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1.捕捉闪光点,表扬鼓励。

捕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瞬即逝的也要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会使他们增加信心和勇气,认为自己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好学生。

2.尊重他人,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这种尊重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放之任之,是持之有度。要采用适当方法,如暗示、肯定、榜样等方法,处处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家长、同伴,养成融洽与人相处的良好氛围,不是处处以“我”为中心的独立世界,他们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更利于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处理个人情绪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理性」是教育过程中对个人情绪最好的掩蔽方式。但是,这真的是完美无瑕的解决方案吗?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一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是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教师的积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相反的是,消极情绪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这样一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个人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师本人的形象。因此,表现良好的教师总是试图保持冷静,以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

然而,这种做法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问题。首先,表现出冷静并不一定代表着教师内心的真实情感。在长时间的扮演冷静的角色后,教师可能会出现情绪偏差,这可能会对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教师试图掩盖自己的情绪可能会使学生误解教师的意图,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敬意。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应对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个人情绪呢?答案是肯定的。个人情绪的表达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如果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合理、适度的情感状态,那么这种情感表达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而不是完全压抑自己的情感,或不顾自己的情感。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个人情绪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需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个人情绪。对于一些情感冲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情感出口,避免在课堂上爆发。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冥想、运动、阅读等方式来平衡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情感。如果出现了消极情绪,教师可以暂停教学,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出现了过度激动的情绪,教师可以使用微笑、轻松的语言来缓解气氛,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最后,教师应该学会在表达情感时讲求适度。一方面,教师需要展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保持表达情感的适度,以确保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处理好个人情绪,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应该完全压抑自己的情感,也不应该让自己的情感失控。正确地表达情感,可能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也可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8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