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半夜不睡觉

孩子叛逆期半夜不睡觉,第1张

1、明白叛逆期的意义,每个叛逆期的孩子都必然在这段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把自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叛逆期意味着自我探索与成长,只有经历了这段时期,孩子才能真正走向独立。

2、要多跟孩子交流,不要摆家长的架子,要做平等、推心置腹的交流,更不要不好意思,该谈的问题一定要深入的去谈,包括生理上的问题。让孩子能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有个清楚的认识,顺而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

3、在要求孩子方面要放缓,并不是说不对孩子提要求,而是提出要求后给孩子足够的耐心。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否定自己,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渐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而且对孩子细微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建立自信心对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

4、让孩子形成生物钟,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睡觉时间可以固定在某一个时间点,如果孩子平时的睡觉时间不固定,那么也别指望孩子会突然乖乖睡觉。作为家长,我们要主动定一个规矩,比如说每天按时九点钟睡觉,一段时间过去后,孩子自然会到点就睡了。

5、家长以身作则,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到什么样,孩子也就能做到什么样,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早睡,自己却捧着手机熬夜,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公平,到时间点后,家长还是老老实实的睡觉吧。

一、不守信用

很多家长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经常会给孩子许诺,以激励孩子努力,但等孩子达到了目标,家长却用各种理由推脱,反复几次以后,导致孩子不再信任父母,而孩子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常见的场景:1、孩子不肯睡觉,就许诺孩子睡觉,明天就给孩子买糖,但第二天却说自己没说过这句话;2、许诺孩子考试进前十,就给某种奖励,等考进前十了,却又说进前三,等进前三了,又说考第一。

二、吵架、打架

我们多数人都认可原生家庭是保证孩子健康生长的根本,但很多人不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吵架、打架,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巨大的阴影,让孩子变得孤僻、忧郁、自卑、没有自信,甚至会患上自闭症。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

三、打骂孩子

中国有一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因此很多家长心安理得的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打骂,认为棍棒之下,孩子才会更有出息,事实上打骂孩子,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巨大,同样也是父母无能的表现,爱孩子,就停止对孩子的伤害吧。

四、限制孩子的自由

这是国内大多数家长都会做的,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样也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会跟不良青年学坏,会把孩子关闭在家中,不允许孩子出门。孩子的天性是自由,虽然我们不能放任孩子无底线的自由,但也不应该把孩子关闭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这会给孩子增加很多的痛苦,伤害孩子的心理。

五、经常斥责孩子

老话讲“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开口严厉的斥责,所谓人前训子,认为这样才会让孩子长记性,未来才会有出息,但事实上,这样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会导致孩子做事自卑,甚至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翻孩子的旧账

中国妈妈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就会针对孩子以前犯过的一个错误,翻来覆去的拿出来讲,也就是所谓的唠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甚至讨厌妈妈,不愿意和妈妈在一起,甚至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为了孩子,请减少唠叨、翻旧账。

七、包办一切

很多家长因为宠溺孩子,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包括穿衣吃饭,洗脸刷牙,学习等等,基本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会愤怒,因为孩子没有一点自主的能力,连决定自己的事情的权力都没有,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我,一切都依靠父母。常见的啃老族,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包办一切养成的。

八、和别的孩子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词在网络上很火,现实中,多数家长也总是拿别的优秀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对比,本意是激励孩子努力提高自己,但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感,同样也会打击孩子自信,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能相信自己?压抑的久了,孩子甚至会反问父母自己不好,为什么还要养自己。

九、挤压孩子课后时间

孩子的课后,本来应该是轻松的,而且孩子的天性是爱玩,但现在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不管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就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兴趣班,不留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这是孩子非常反感的,甚至以拖拉、敷衍等方式来应付,久而久之,养成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十、缺少陪伴

多少家长都忙于工作,把孩子丢在家中或者丢给爷爷奶奶后就不管,即便是回家,多数时间也是在打电话、玩手机?对于孩子来说,最欠缺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父母充满关心的陪伴,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会懦弱、自卑,甚至孤僻、自闭,因此常回家陪陪孩子,少玩一点手机。

一、重建个体的勇气

咨询心理学研究表明,重建个体的勇气,个体可以通过选做一些略带冒险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周末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区做短途旅行; 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绝不依赖他人。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逐渐增加个体的勇气,改变个体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惯。

二、 克服依赖习惯

对于依赖者来说,如果没有他人大量的建议和保证,对日常事情不能作出决策,总是希望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

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时,对人心理的影响就会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应当依靠他人,哪些应由自己决定和把握,从而自觉减少习惯性依赖心理,增强自己作出正确主张的能力。想要摆脱对他的依赖,在做任何事,遇到任何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再让别人帮忙,他主动帮你,也告诉他:不用了,我可以。时间长了也就逐渐减少了对他的依赖心理。

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依赖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容易失去自我,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

四、离开让你依赖的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离开那个让你依赖的人,让你依赖的环境。你就会被迫成长起来了,虽然你不喜欢依赖,但是当你的很多行为都因为依赖,而变得简单,变得容易,你有因为依赖得到好处的时候,你是很难摆脱依赖的。

五、自我认同

很多人由于自己从小不敢表现自己,不善于与人交流,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知识缺乏,能力不足,笨嘴笨舌,会自主地将自己放在一个比别人低的一个位置,总觉得在别人的光环下遮着自己才安全。因此,总是过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选择,导致从心理到生理上对别人的依赖。

六、消除童年的不良印记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依赖性较强的个体通常缺乏自信,自我意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99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