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廊
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6]
东区火政会
在廊棚一条街的东首,城隍庙桥南堍,生产街124号,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
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景区的东区火政会就是当时其中一个。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旧设备。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消防设备全面更新,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归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救火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火政会虽为民间所办,但当时管理也相当有序。上有总会会长,下有各区负责人,对消防人员定期训练。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队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商绅民众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金山区文物。[6]
丁聪漫画馆
丁聪,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报刊上发表讽刺漫画作品。
丁聪出生于一个漫画世家。父亲丁悚(字慕琴),1881年出生于枫泾镇南栅,是解放前上海有名的漫画家。上世纪上半叶,丁悚在上海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大量讽刺社会现象的漫画,影响很大。刘海粟在创办上海美专时,专门请了丁悚担任第一任教务长。之后,丁悚在法租界桓庆里3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漫画会。他后期创作的月份牌上的时装妇女《百美图》,曾广为流行,被后人竞相收藏。文化大革命中,丁悚遭受迫害,于1969年病故。根据丁悚生前叶落归根的遗愿,1994年3月,丁悚夫妇骨灰被送回故乡枫泾安葬。
陈列馆坐落在古镇北大街421号。由北大街到陈列馆,要走过一段幽静的石板小弄。进入大门,古银杏和紫薇、芭蕉、桂花、腊梅等花木把庭院装点得十分清新雅致。陈列馆主楼是五开间二层的民国时期建筑,上下都有走廊。整个陈列馆设有1个前言厅、7个展室(其中一个展室展出丁悚作品),一处贵宾休息室。总面积360平方米,展出作品100余幅。前言厅有丁聪的半身雕像和他的生平介绍。随后,各展室分别展出了丁聪的讽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图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丁聪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他对旧社会的反动统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生活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欣欣向荣景象和人民热火朝天的工作生活予以真情歌颂,同时对一些落后的现象也给予了无情鞭挞,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他的正义和良知。
在《人物肖像》作品展室,沈从文、秦怡、萧乾、巴金、冰心、方成、冯骥才、新凤霞、老舍、鲁迅、茅盾、黄苗子、钱钟书、聂绀弩、夏衍、王蒙等等,一个个名人以漫画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丁聪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结交的广泛。他与中国文艺界好多知名人士都有深厚的友情。《名著插图》展室里你可看到,他为鲁迅、老舍、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作品绘过插图。茅盾在1980年6月与丁聪重新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了一首《五绝》:
“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
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评价。此诗手迹也展示在陈列馆内。陈列馆还有一间录像室,展出了他创作和生活用过的一些物品,丁聪把它们取名为‘小丁实物”。墙上还有他在十三陵水库劳动期间,为京剧界知名人物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盖叫天、周信芳、侯喜瑞、李少春、萧长华等画的人物画像。丁聪自画像,他的儿子、孙子等漫画像也在这里展出。
丁聪曾任全国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但他处处以‘小丁”自称。据他介绍,其中有两个意思。其一,在父亲面前,他永远是小丁;其二,“丁”的中文别解是“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他的一生经历证明,他尽管成名很早,但始终没有忘却自己是“小人物”,常以小人物的平常心态对待自己,常以小人物的视角看待时事、社会,世态炎凉,因而他的笔下常常流露出真诚浓厚的百姓情怀。这才是他的艺术源泉源源不断,作品几十年来始终受到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6]
枫泾牌坊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故去的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风土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枫泾长廊小吃一条街
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自元代开始枫泾镇就是商业重镇,来往商贾云集界河两岸,客商临水成街。当时,全镇临河而建的商业长廊达到800多米。如今,修复的枫溪长廊南起致和桥北至竹行桥,全长300米,连接生产街长廊。以前这里曾经是吴越两界最繁荣的商业街。
出了枫泾历史文化陈列馆,沿着300多米长的枫溪长廊漫步,一路映入眼帘的是以古旧民居和古桥、古街为特色的南镇景区。各类小吃名点汇集枫溪长廊小吃一条街。沿着枫溪长廊一路北走,就进入了人文历史丰富的北镇旅游区。[6]
古戏台
枫泾因为南镇北镇分治,明代开始,镇上竟建有两座城隍庙,位于南镇的叫南城隍庙,位于北镇的啊乐城隍庙,因为地处东栅(今和平街浪管所)。这种一镇有两城隍庙的现象,恐怕在国内都不多见。
东城隍庙现已毁坏殆尽,而横跨市河的城隍庙桥和河边的古戏台已经恢复重建。
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唐朝中期,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的记载;宋朝演变为勾阑、邀棚,最初戏台多建于寺观等宗教建筑前的广场上,用于演戏酬神,后来民间也开始大量兴建戏台。巨富人家在宅院内或祠堂内建戏台,普通农村,则在晒场或近村开阔地搭戏台。后者因为简单而不固定,故清代时称之为“草台”。在农村串村走户演出的艺人班子也因此称作“草台班子”。
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
古代穷人看戏,都在庙会时节。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据记载,南城隍庙赛会,始于清乾隆癸巳(1773年),开始三、四年一次,后来演变为一年一次,会期为农历四月初四,时间前后三天。《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可见其盛况。当时,庙前戏台就上演徽班(京剧前身)等大戏,往往也要连演三天。北镇东城隍庙赛会,开始时间稍迟于南镇,会期却比南镇早,在每年清明节,时间两天,而清代中叶开始的施王庙赛会,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初二,一般前后三天,热闹的年份要从农历七月三十开始,一直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一定十分热闹。
枫泾旧志中有一则看戏民从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发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古戏台上将常年为游客演出各档传统经典的戏剧节目。
吕吉人画馆
如果大家经常看上海的新闻,肯定记得在上海兴国宾馆8号楼的市府接待大厅里的一张大型的背景国画《飞瀑图》,每次市政府领导会见贵宾时电视里都将拍到这个画面,这幅巨画就是《吕吉人画馆》的主人吕吉人所画。在2005年他应邀为上海兴国宾馆8号楼会议中心制作巨画,韩正市长亲自选中了他这幅作品。
吕吉人,旅美华裔画家,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在美国获得国画金奖的华人,著名画家陈逸飞的同班同学。他是一位新工笔真彩画的国画家,他幼时就酷爱画画,青少年时拜国画大师贺子健为师,打下了良好的国画功底,后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接受全面的美术教育。1981年赴美国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接受西方现代绘画陶冶。经过深造,他开始探索自己画画的风格。虽定居美国,但他最终选择了继续在中国画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立志用毛笔、宣纸作画,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造型和色彩,闯出一条新路来。应该说他兼有中西绘画的造型基础,对传统国画的西洋绘画都有很深的了解。他用取长补短的方法把西洋画的一些观念和技巧融入到中国画中,在色彩、用光、质感、构图上打破传统国画的束缚,来增加中国画的“高度”。他还充分利用美国艺术环境的宽松,着力把自己创造的传统工笔重彩打入西方画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取得了成功。
由陈香梅女士(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题字的“吕吉人画馆”,里面3间展厅展出了吕吉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二十几幅作品,每幅作品处处洋溢着质朴,动人的情感。他用细腻的、充满感情的笔触刻画一草一木,刻画每个细节,他大胆地用油画的色彩和光来加强语画面的表现力。吕吉人作画的原则是不动情决不动笔,他是用感情画异国他乡的景色的。他又带着真挚的情感来到枫泾,画致和桥、画桥湾里,把我们江南小桥流水的浓情融入画中,听作者介绍他将在枫泾完成12幅作品,内容全是枫泾小镇的素材。
其中高220米,长1056米,画面达210多平方尺。描写新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夜景的《浦江灿烂图》这幅作品就是作者在惊叹上海发展如此迅速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在画这幅作品的二十多年前他去美国,当时他就在黄浦江旁边的一幢大楼里上班,隔着窗户能看见对岸的景象,那时的浦江两岸反差强烈,一边是万国建筑和人潮涌动的街巷,一边则是成片的工厂,低矮的农舍和宽阔的农田,但浦江两岸天翻地覆的巨变着实令人震撼,1999年他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创作了这幅作品。
自新世纪开始十月起,历时三年零二个月创作的巨幅《中华锦绣全图》集中描绘了中华大地的风景名胜,包括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共五十六处,画高2米,长34米,包罗万象,实为罕见。大家可以一一欣赏他的其他作品。
吕吉人虽然定居美国,但他是一位受过传统教育和有现代思维的中国艺术家,因为他有一颗中国心,所以他始终用一双中国人的眼睛看世界,他用中国人的审美目光,用特有的艺术手段画纽约的街景,画威尼斯的风光。他的作品曾9次在国外画坛上获得大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获奖作品是1996年在湖南湘西画的《凤凰早春》在美国获得大奖。吕吉人由此成为国内唯一的在美国获得国画金奖的华人。他曾在国内、国外举办了66次个人画展,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赞赏。美国原纽约市市长,现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朱利安尼看过他的画展后,亲切握手留影,赞叹不已。[6]
毛泽东像章珍藏馆
毛泽东像章珍藏馆内收藏了由金山区私人收藏家缪时方先生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珍藏馆不仅集中展出了各地以及各大军区、军分区、警备区发行的像章,还陈列了香港、澳门、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发行的像章。其中1枚是1969年日本东方轮船公司发行的毛泽东像章,目前国内仅发现两枚。[8]
施王庙
施王庙,俗称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号,是枫泾重要的道教胜地,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
施王其名叫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另有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
施王庙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两侧立有石马,中殿左右放置两条木船,后殿为主殿,楼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楼上设精雕木床,是施王卧室。边上还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余间。施王庙前还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桥,称王桥(现已重建)。
整个施王庙占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带规模较大的道教官观。从清朝中叶开始,为纪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开始举行施王老爷神诞赛会。赛会时节远近数十里乡民都赶来枫泾看庙会,十分热闹。赛会有施老爷“开光”、出巡、摇梢船、放焰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一要延续两到三天。到清朝末年,由于城隍庙赛会的衰落,施王庙赛会成为枫泾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
一些老人回忆起来,还津津有味,说当时施老爷出巡时队伍长达数千米,场面十分壮观。施王庙庙会一直到1966年才停止下来。之后,施王庙大殿被改为枫泾小学教工食堂,前殿成了枫泾中学的三产小商店。[6]
天命堂
枫泾古镇南丰桥南堍往西,友好街268号,有一座琉璃砖墙的三角尖顶房子,上面竖写着三个字:天命堂。民国初年,开始有一部分枫泾镇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在南栅利用旧房子改建成耶稣堂进行教务活动。
抗战胜利后,教徒开始多起来,老地方狭窄不够,于是,1947年,由当地人吴静人、徐志光、费德荣、胡文忠等募集白米200石,作为创办新教堂的本钿。用其中的80石白米买下了原陈子达的一幢旧房子,其余120石白米用作内外修缮费用。堂内桌椅板凳等均由信徒踊跃捐募得来。堂建成后,取名叫天命堂。
天命堂占地 平方米,有房屋多间。建成后,松江、平湖、嘉善、青浦、金山等县的邻近乡镇信众纷纷来天命堂做礼拜,人数不少。当时天命堂下设3个组,分别称伦敦会、信心会、司徒信心会。伦敦会组受杭州、嘉兴总堂领导;信心会组受上海、苏州总堂领导;司徒信心会组受苏州、西塘总堂领导。至1951年,这三个组分别有信徒91户176人、80户128人、73户126人。一个教堂内信徒教务受不同总堂管,这种组织体系比较特殊。1966年后,天命堂被迫停止教务活动。1979年起恢复教务活动,但房子仍被外单位占着。1985年5月,镇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归还了天命堂财产,并由教会进行整修,于10月6日正式复堂,举行了隆重的复堂仪式。[6]
三百园
三百园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后面还有一座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后花园。原主人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是枫泾人,当时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员外郎,相当于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虽官居高位,但他一生两袖清风,廉政正直,因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几次罢官,隐居故里。他平时喜欢吟诗作画,学识渊博,与诗人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交往甚厚,称为莫逆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谈笑人生。死后,司马光还为他写了凭吊诗:“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他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几百里,能找出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贤良的人呢?百里之内才求得这样一个人才,他是经过三起三落才得以声誉四方。他为百姓所做的事,是天下苍生有目共睹的,并没有因为大起大落而荒度一生。苏东坡也曾“哭祭其殡”,到他的棺材前哭着为他写了祭文,后来陆游为这篇祭文作跋道:“东坡前后集祭文凡40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这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记录了陈舜俞丰功业绩与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当官的艰辛历史,因旅游开放我们赋予他新的含义,里面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灯、百篮、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称三百园。
陈舜俞(原枫围乡北庙港人)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京赶考,考中乙科进士,任明州的观察推官,浙江的天台从事等职位,在浙江当官只有一年父亲就病故了,他只好带着父亲的棺材回到了枫泾,当时家中条件并不宽裕,只有一间庭院,回到家后,葬了父亲就闭门发奋读书。宋嘉祐四年(1059年)考取制科第一,任职光禄丞,后又提升为秘书省著作任郎等官职;在任职中,他廉洁秉公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经常把家里的钱接济于穷苦老百姓。在过去朝廷中为官,俸禄足可以建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可由于平时的廉洁,竟拿不出银两造房,一直到宋熙宁三年(1070年)提升为屯田员外郎,他才建了第二幢房子,即百篮馆。当时,宰相就是王安石,他主持变革推行“青苗法”,可陈舜俞受封建老思想的影响,竟上书反对,认为此举“有逆朝廷,非王道之举”。故受到朝廷大部分人反对,并被贬为谪监南康军盐酒税官,他心中大为不快,无心做官。任职期间,经常与太傅刘凝文游玩江西庐山,骑着白牛,故称“白牛居士”,宋熙宁五年,终究弃官隐居枫泾老家,终日邀友吟诗,牵着白牛往来于白牛荡上,还为枫泾的海慧寺撰写了《海慧院藏经记》,松江《超果天台教院记》及青浦《布金院经藏记》等。由于他的清风亮节,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枫泾的别称叫“白牛村”、“白牛镇”,还在镇西为他修了一座桥叫清风桥及清风阁茶楼。
宋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皇上即招他入宫为官,并得知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连第三座庭院都无钱建造,就下旨地方官为他修建,还得知他爱好吟诗,就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可以吟诗作画的后花园。可好景不长,他做官只做了一年,王安石再次做宰相,他又再次罢官,回来后立书发誓,绝意仕进,永不做官。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写了大量的诗作,如《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记略》,在后花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留下来的墨宝。
后花园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是一处吟诗作画的江南园林,园虽不大,只有1亩之内,但它却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全浓缩在此,东、南、西、北四角分别栽种了四季不同的鲜花野果。东南角是春,栽种了桃花、柳树、铁杆海棠、紫藤枸骨刺等植物,每到春雷打响之后,桃红柳绿,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西南角是夏,栽种了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杨梅,盛夏时节,如白玉般的白玉兰香气袭人的绽放着,满树红红紫紫的杨梅,使人一看就垂涎欲滴;西北角是秋,红红的枫叶、果实累累的芭蕉代表着收获的季节已到了;东北角是冬,有代表长寿的松柏,和不怕严寒的冬青腊梅,置身于此,真的有点象陶渊明所说,仿佛进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了。
园内最高处有一小亭,名留春亭,亭名是根据宋代高僧法号德葵大师所写的一首诗而提名的,“闻谈茅亭著意浓,留连美景一壶中。歌声不放莺声老,酒面常陪花面红,倚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线系东风。时人尽道春归去,疑是桃源路忽通。”陈舜俞由于对朝廷的不满,弃官还乡,立书发誓,永不做官,每日邀友在此园中喝酒对诗,当时的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都到此来过。正如诗中所写:在亭子里,面对美景,喝酒对诗,说说笑笑,意境很浓,心情特别舒畅。尽管亭旁没有美妙的歌声陪伴,老去的黄莺也不在鸣叫,只有鲜红的花儿陪着醉红的面孔,但却能用头上的玉簪穿住落日,用金线般的杨柳揽住东风,大家都说春天已去了,但在这里却怀疑到桃花源的路刚刚才通。诗中道出了陈舜俞隐居后的心境和对园子的迷恋,此景、此情,取名留春亭,真的是相得益彰的。
走下假山,又有一亭,名醉眠亭,小亭一面临墙,一面临水,坐在亭中,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池中荷花香远益清。有一小岛,犹如蓬莱仙岛,岛上有一太湖石,上写“醒魂”。意思是醒悟的意思,把事情看的很透彻。陈舜俞弃官后,每次喝醉就在这间小亭里小睡一会儿,感觉如在仙境,官场上的一些烦恼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把心中的不快全抛之脑后,留下来只有醒悟后的痛快,故他写道“酒胆长轻六印腰,醉中一枕敌千朝。兴亡藐比荣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酐法本应尘外有,醒魂徒向水边招。已闻佳士过从约,不似江东返去挠。”意思是说:系在腰中的酒壶一直是喝空的,醉后小睡一会儿醒来就觉得好几个朝代都过去了,成功与失败好比是杨柳发芽与落叶一样。当官与罢官,聚聚散散就好比白天的日出、日落退去的潮水,青苗法不应该在尘世间推行开来,喝醉了忽然醒悟想想一切都是一场空,知道在朝廷中有很多大臣们也赞同“青苗法”,我的失败就让他如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吧。
走出醉眠亭,穿过长廊便来到了当时陈舜俞的书房“一枕堂”了,“醉中一枕敌千朝”,当年的陈舜俞在这间书房里写下了很多有名的杰作。堂前一副对联写到:“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这是陈舜俞的好友,著名诗人司马光凭吊陈舜俞时所写的,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万里,能找到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的人呢?百里挑一的人就是他了,他是经过三翻四复的考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一名贤良。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司马光与陈舜俞交往甚密,了解颇深,一片敬佩赞扬之心。
出一枕堂旁边又有一太湖石,上写“聚散”二字,“聚散看同旦暮潮”。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此拍照做个纪念,它告诫世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官与罢官,聚聚散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应该想得开些,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6]
农民画村景区
画村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靠临朱(家角)枫(泾)公路。 画村距枫泾镇区约四公里,沪杭高速公路(A8)新浜出口和枫泾出口皆可在十分钟之内到达该村。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确实如此,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流中,诗词歌赋,绘画艺术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油画作为绘画的一种,深受不少人的喜欢,我国也涌现出了不少的油画大师,其作品栩栩如生,并包含情感。陈逸飞就是一位油画家,现在其作品已经成功进入我国油画一级军团,有着较高的地位。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幅陈逸飞的油画作品的价格。
这里得说明的是,在陈逸飞生前,其油画作品价格,并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自陈逸飞猝然离世之后,其油画作品的价格一直呈现走高的趋势,这种情况也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1、浔阳遗韵
浔阳遗韵这幅作品是陈逸飞所有的油画作品中,价格最高的一副了,也是陈逸飞最出名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最精妙之处在于与白居易的琵笆行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画中的女子不论从神态还是姿态都给人一种意蕴无穷的感觉,早在1994年,这幅作品就被拍出了将近300万元的高价,这也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的价值确实很高。
2、上海滩
上海滩这幅作品是陈逸飞的近作,这幅画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当时上海滩舞女舞扇的情景,仪态,风韵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幅画后来拍卖的价格是170多万,虽然不是他的作品中价格最高的,但170万的拍卖价格,也不低了。
还有他的一些其他油画的价格,如山地风拍卖价格286万,丽人行拍卖价格231万,恋歌拍卖价格191万,红影拍卖价格132万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拍卖价格一般都在100万到300万之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
相信大吉看到这里,对于陈逸飞先生油画的价格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油画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多有的人来说确实有着较高的价值,对有的人来说,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人而异,在够买大师油画的时候,一定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需要。上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陈逸飞先生油画的价格,对他的油画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姜文**风格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姜文**风格
解析姜文**路线图 风格从狂傲到妥协
姜文是中国最具个性的导演,不用加“之一”,狂傲得令人有些难以接受。他执导的**中总是有“我”,充满浓烈的雄性荷尔蒙色彩和自我。他对自己的**有着近乎固执的挑剔,冯小刚一年拍两部**,姜文十几年才拍四部**。当《非诚勿扰2》遇上了《让子弹飞》,你选择谁?和曾经的文艺范儿有所不同,《让子弹飞》号称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的喜剧**,而姜文也一改狂傲,谦和地面对媒体。可以肯定的是,这部**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姜文。从文艺片到商业片的转变,令人想起了几个中国导演曾经走过的路:拍文艺片赚名,拍商业片赚钱。那么姜文也是如此吗?让我们循着姜文的从影之路,读读这个理想主义的汉子。但愿,这不是最后的赞扬。
演员姜文,从“皇帝”开始
冯小刚曾经说,如果姜文拍商业片,将会是他最大的对手。这估计是冯小刚当初的谦虚之语,没想却在今年的**贺岁档中应验了。当《非诚勿扰2》遭遇《让子弹飞》,观众选择谁?这确实是一个有点意思的看点。而我宁愿选择《让子弹飞》,别的不说,光是姜文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就值得尊重。
熟悉姜文**的人都知道,火车是他非常喜欢的道具之一,或许这和他从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的经历有关。他的童年记忆中,一定奔跑着一列火车。
人的一生充满了未知性,如果没有遇上英达,姜文又会怎么样呢?英达是他中学时代的好朋友,在交往中受英达之父英若城的影响,姜文喜欢上了表演。而如果没有当时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张仁礼,中国也许就会少掉一个**大腕。1979年,姜文报考北京**学院,没被录取;1980年他又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最终被张仁礼破格录取。在中戏表演80班中,姜文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导演姜文,首先是个演员。他的演艺生涯从1985年开始:在陈家林的影片《末代皇后》中出演溥仪。为了这个角色,他全身心投入,找资料、看纪录片,专门去找溥仪的弟弟溥杰,甚至晚上躺在床上也要跟弟弟说溥仪,最终塑造出了一个可恨可悲、可笑可怜的“末代皇帝”形象。如果说很多人对姜文塑造的溥仪形象没有多大印象的话,那他接下来在谢晋的**《芙蓉镇》里,他可谓是给太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年23岁的姜文,要得到当时最有号召力的“第三代”导演谢晋的青睐,谈何容易。也是在这部**中,姜文与刘晓庆相识,当时刘晓庆是名闻全国的大明星,而姜文则是初出茅庐的影坛新秀。合作之初,刘晓庆不相信一个二十几岁的愣头青能把一个四十几岁的角色演好,谢晋就说姜文是中央戏剧学院“5分中的5分”。
应该说,姜文的演艺道路是比较顺畅的。作为当时的新秀,他出道没几年便先后与刘晓庆、潘虹等大腕有过合作,并且自己也在逐渐成为“腕儿”。到了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请进了《红高粱》剧组。这是张艺谋第一次拍戏,两人每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侃戏”。在今天看来,《红高粱》的阵容实在豪华,顾长卫、杨钢等人都是合作者,还有日后大名鼎鼎的巩俐。而在当时,那个世界还不属于他们。只是,姜文的野心已经体现出来。拍《红高粱》时,面对记者提问,姜文回答“他们将会是中国**的栋梁”,几年后,这话得到了印证。
此后的1988年,姜文和刘晓庆在《春桃》中第二次携手,与《红高粱》里的自由狂放截然相反,姜文含蓄地表现着主人公的苦闷,导演凌子风评价“姜文的戏路子很宽,创造性很强”。这一年,姜文又和“第四代”导演谢飞合作,出演了《本命年》里的都市底层青年李慧泉,谢飞认为这是姜文在表演方面最接近他真实年龄和心态的一部戏;1989年夏天,姜文和田壮壮开始写《大太监李莲英》的剧本,他们把自己关在一家宾馆里商量,四处搜集资料,并走访了当时活在人世的最后一位清朝太监。
除了出演**,姜文还涉足电视剧。“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段经典而熟悉的旁白正是出自姜文之口,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成为当年最热播的电视剧集,姜文的表演才华再次得到肯定。
导演姜文,阳光依旧灿烂
姜文的野心不容许他只做一个好演员,他还要去尝试做一个导演。1990年左右,姜文的兴趣从表演转向了导演,刘晓庆亦给了他积极的鼓励。有了做导演的想法,他开始四处寻求好小说。在当时,像池莉的《你是一条河》,苏童的《红粉》等的小说都曾进入了姜文的视线,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成功合作。
1992年偶然的一天,同样是大院子弟的王朔送给姜文一本《收获》杂志,上面发表有他的一篇小说《动物凶猛》。据说姜文当晚一口气读了这部6万字的小说,激动得彻夜难眠,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部小说拍成**。姜文邀请王朔做编剧,王朔拒绝了,关于拒绝的原因,王朔后来曾说:“谈起《动物凶猛》这篇小说,姜文东问西问,打听这小说的背景、原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处理某些事件。我拒绝做编剧,刚刚写完大量小说和电视剧本,写作能力陷于瘫痪,尤其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做编剧。我无法帮助姜文完成把小说变为一个**的思路,那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他的头脑。”抹不开面子,王朔答应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没有了王朔做编剧,姜文只得自己操刀,将《动物凶猛》写成了9万多字的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部**中,姜文通过少年马小军在青春期的生活、回忆与幻想,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姜文的导演才华迅速得到肯定,用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1995年中国最高票房记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除了票房的成功,这部**更是一路连获嘉奖,先后参加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节、第8届新加坡国际**节等,均有所斩获。这部**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姜文的“成人仪式”,在这个仪式过后,彻底确立了姜文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的独特地位。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可以书写进**史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不在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没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当年的《时代》周刊曾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19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姜文的第二部**《鬼子来了》就成了只叫好不叫座的**。众所周知,这部片子因为被禁而没有得以公映,但它仍然产生了广泛影响。该片取材于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但这部片子获得了戛纳国际**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节Netpac奖、日本每日**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2001年法国《新观察家》周刊如此评价:“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同年法国《观点》周刊以《霸气与绝技》为题评价姜文:“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人横空出世。”《鬼子来了》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时至2007年,姜文执导的第三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珊珊来迟。这部名字和海明威小说同名的**,看得人真的是头疼。在这部**上映的时候,因为难以看懂,有**院甚至推出了120元看三遍的营销手段。跳跃的节奏、跳跃的故事、绚烂的色彩,但很多段落却看不懂。这的确是个事实,因为《太阳照常升起》本身就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娱乐大餐,姜文把过多的信息、饱和的情感、漫溢的空间统统放入这部结构和节奏都非常西化的作品中,从而让这部**形成一种分层的理解之法,你能看到哪一层都是你自己的理解。对此,姜文自嘲道:“**只有好看或者不好看,没有看得懂和看不懂,我的**是酒不是三顿饭,吃惯了饭的人未必喜欢喝酒。”
在中国,姜文的地位和名声就像西方的马龙·白兰度一样。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指他的脾气和他的强硬,简单地讲,姜文是个“爷们儿”。其次,还有一部分是指他在**上的才华,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春躁动,到《鬼子来了》的民族热情,姜文的**总让观众肃然起敬,在沉默了7年之后的《太阳照常升起》却在威尼斯失意而归,而且在票房上也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面临窘境,即使到了现在《让子弹飞》即将上映之时,关于《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问题仍然是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
丈夫姜文,敢于担当
如果刘晓庆仅仅是姜文的绯闻女友,那么法国女子桑德琳则是他的合法妻子。桑德琳和姜文相识于1997年的一个文化艺术界名流聚会。所有的感情都这样开场,一见如故。同年秋天,两人结婚,不久,姜文的女儿江一郎出生。亦如同所有俗滥的情感故事一样,由于不同文化、个性上的差异,常常传出不和谐之音。终于在2001年,桑德琳带女儿回巴黎大学教书,之后桑德琳表示暂不想回中国。有传闻称,2005年桑德琳与姜文已协议离婚,女儿跟着桑德琳去了法国。桑德琳和姜文不在公开场合共同露面,2003年的戛纳**节是个例外。彼时担任评委的姜文挽着为他做翻译的桑德琳走过红地毯,一路光彩照人。
众所周知,姜文的现任妻子是周韵。1999年的姜文,无疑已经是“大腕”了,而像周韵这样的女孩,在当时最多能算是他的“粉丝”。两人的结合,让人不得不惊叹缘分的神秘。两人最初的交往是在《天地英雄》中,周韵在戏中扮演光头的小僧人,而姜文则在该片中扮演被困的将军。然后是在**《理发师》中,姜文曾给周韵很多帮助,甚至有媒体爆出姜文为了周韵和陈逸飞闹不和的传闻。2005年7月,有记者拍到姜文亲密地搂着周韵的腰。2005年10月,《太阳照常升起》在云南开机,周韵到机场迎接姜文,两人在机场亲密相拥;2006年5月下旬,媒体又拍到了周韵怀孕、姜文照顾有加的照片;同年9月下旬,媒体报道周韵生下了一个男婴;10月上旬,姜文在参加一次活动时,亲口向记者承认自己有了一个儿子,从而彻底解开了周韵儿子的身份。这就是姜文,面对感情时,永远是诚恳而敢于承担的。
姜文关键词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吹牛逼”
《让子弹飞》未映先红,铺天盖地的新闻,砸得人头晕眼花。确实是这样,姜文、发哥、葛优,这些人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新闻。只是这一次跟以往所不同的是,姜文不再文艺范儿,拍了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很商业。张艺谋当年也拍过《红高梁》,陈凯歌也拍过《霸王别姬》,而文艺过后的商业片,却受到了观众的质疑。那么姜文呢?关于《让子弹飞》里的商业气息,自然有人认为这是姜文向市场低头的表现,又联想起《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也难怪别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部片子呈现的是一片交口称赞,简直就成了“讴歌大赛”。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借《让子弹飞》即将上映之机,来观察姜文,以关键词的形式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导演,让全国媒体围绕着他转。
狂傲 姜文的狂傲,那是出了名的。姜文曾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词的上半阕并无新意:无论世界变幻,不管才子佳人还是帝王将相,都随雨打风吹去。而下阕首句以“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接着的“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则透露出他对**节上竞争对手的不屑一顾。
戏霸 有媒体曾经列出过十大“戏霸”,姜文名列榜首。在艺术上,没有人敢对姜文说半个“不”字。但是在戏外,他的人缘却不怎么好。媒体都知道,采访姜文不容易,而一旦话锋不对,他还会立刻暴怒。为了让《寻枪》围绕自己的意识转,姜文几乎剥夺了陆川的一切权力。
奖项 姜文一路走来,伴随着的都是鲜花和掌声。在演技上,他从《芙蓉镇》开始就频频获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男演员奖获了好些回;在导演才华上,除了《太阳照常升起》没有斩获外,《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都倍受**节青睐。
挑剔姜文对自己**的挑剔在中国导演中也是少见的,十几年才拍出四部**,像“业余”导演一样。不过,这是好事,相对来说,人们更愿意看精雕细琢的作品。只是据说《让子弹飞》已经商业化了,看在钱的份上,姜导拍片的速度会不会快起来?
极端 姜文是摩羯座,极端是这个星座的性格之一。姜文的极端体现于性格之中,他是中国**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最大的异数,他的名字总出现在新闻的头条位置,也时常成为争议事件的中心,这种极端也体现在作品之中。但无可否认,姜文的能力与才华是无须注释的一道标准。
担当 多年以后,刘晓庆坦言她和姜文现在已是朋友。能够从恋人到朋友,这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做到的。而第一任妻子桑德琳对媒体谈及姜文时,也难掩心中爱意。当周韵怀了孩子以后,姜文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周韵肚里的孩子是我的。”面对感情,他显示出了作为男人的担当。
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华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地方”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的荣誉。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交通路线:来自上海:
1、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天钥桥路666号八万人体育场)7:00、8:30、9:05、12:10、14:00,旅游专线车,包往返车费、门票110元,行程一个半小时,节假日适当增加班次,最晚返程时间16:30。
2、虹口足球场2号门(东江湾路444号)8:00、9:00、10:00(双休日8:30、包往返车费、门票98元)。
3、在人民广场有三个直达青浦的车:嵩山路金陵东路路口、马当路延安路、老成都路路口,这三个出发点的车比较快。到青浦汽车站候车室下车,转到周庄的车,半小时一部,从市区到青浦差约一小时多一点,票价65元,从青浦到周庄大概一个半小时,票价8元。回青浦的车最后一班是16:00左右,青浦回上海的末班车是18:30(到人民广场)和19:15(到吴中路西区车站)。
来自苏州:
1、汽车北站:首班车7:05,末班车17:05,每半小时一班,伊维科车,行程一小时左右,最晚返程时间17:00。旅游专线车票价15元。
2、吴县汽车站7:15、9:40、13:15、14:20,票价17元,车程1个半小时。
2000年9月,曾黎在重庆拍摄电视剧《本家兄弟》担纲女一号,这是曾黎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2001年,曾黎出演刘德凯导演的**《停车暂借问》。 2003年曾黎和林心如、陆毅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男才女貌》以及与李若彤、汤镇宗主演的战争剧《归途如虹》 正式播出,曾黎 分别饰演颜如玉和苏晴。
2004年9月,曾黎 出演陈逸飞导演的**《理发师》,担任女一号宋嘉仪并凭借该角色曾黎 入围上海国际**节最佳女演员奖;同年曾黎出演霍思燕、林志颖、李冰冰等主演的古装神话剧《新聊斋志异之画皮》,饰演梅三娘并出演古装历史剧《传奇皇帝朱元璋》 。
2005年曾黎 和颜丹晨、李勤勤主演的家庭伦理剧《别问我是谁》 播出,曾黎饰演女一号赵灵;2006年与吴军主演的都市伦理剧《罪之缘》 播出。
2007年曾黎登上《男人装》三月份的封面并出演与刘小峰、陈紫函等主演的悬疑情感剧《蓝色档案》,饰演女主角沈亚奇。2010年出演霍思燕、霍建华主演的民国侦探剧《唐琅探案》 。
2012年11月曾黎参演《妯娌的三国时代》,片中饰演电台主持人冯雪;2014年参演电视剧《妻子不设防》。
2014年7月15日,曾黎出演青春励志剧《旋风十一人》,剧中饰演花痴校长钟艳 。
2015年9月9日,曾黎在都市情感励志剧《真心想让你幸福》中饰演刘露 。
2016年1月,曾黎出演小说《诛仙》改编的仙侠玄幻剧《青云志》,饰演金铃夫人。 同年4月1日,曾黎主演的足球题材青春校园励志剧《旋风十一人》首播 。
黄河颂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还有在他身边的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互换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黄河颂》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扩展资料:
黄河颂(光未然创作现代诗)
《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此诗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等教材中的课文。
光未然
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黄河颂
-光未然
杨飞云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1982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0年6月4日,杨飞云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1,102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49位。
中文名:杨飞云
出生地:内蒙古
出生日期:1954年
职业:艺术画家政治人大代表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纯洁》、《洞窟》、《小姚》、《侧面》、《思古》等
简介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1984年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4-2006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9年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考察、学习、参展。1995年赴瑞典、荷兰、比利时参展、考察。2004年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飞云个展”。2004年10月,和艾轩、王沂东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写实画派”。2004年作品《纯洁》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5年与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2011年作为杰出艺术家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被国内外多种重要艺术刊物、学术杂志、画册、电视等新闻传媒广泛介绍。许多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的重要美术展览,部分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学术团体、大公司及收藏家收藏。收藏作品:作品《洞窟》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名作展)h后被日本福山博物馆收藏。作品《侧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小姚》参加在孟加拉举行的(第三届亚洲艺术展)后被中央美院陈列馆收藏。
出版的专著有《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杨飞云》画集(澳门)、《杨飞云素描画集》(台湾)、《名家名画·杨飞云油画作品》、《杨飞云油画艺术》等。
从艺经历
很小就喜欢画画,4,5岁左右就开始“乱画”,杨飞云的父亲既是美术、音乐老师又是别的课目的老师,他有很多的书,业余时间也画画,小的时候杨飞云在那儿玩他就在旁边画速写、或是给祖上画肖像、还会给学校画宣传画,所以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那么小的杨飞云就开始“乱画”了。
真正的学习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小学毕业初中刚开始,学校里面所有宣传美术方面的事就派给我做,那么杨飞云在学校里就有了一些长处。慢慢的开始接触的比较多了,在这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鼓励。
正式的学习是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完全接受学院式的训练,比较正规、全面、科学的进入了一个专业绘画的领域,也有了做画家做艺术家的想法,为了这个想法我开始全方位的投入学习,所以这一阶段是极其重要的。杨飞云上学其实被耽误了,入学时是22岁,应该是毕业的年龄,但在那时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了。文革后恢复高考,其实在前面已经有非常大、非常长时间的一个积累了,高考是一个全国性质的,而且只招8个油画系的学生,全国设置考场,但是也不是为了考学而去考的,只是觉得开始招生了就去考考,也没有准备,那个时候就可以检验出你之前的积累和基础了。
学画的要求
第一,学画最基本的应该有天赋,对这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小孩的时候什么兴趣都会去试一试,比如:唱歌、打球、画画和下棋等等。可能在哪方面受到的鼓励多,孩子自己越开心越会表现得好,可是最关键的是有了兴趣之后还能不能继续获得乐趣。这个和性情有关系,说的简单一点他画画的时候是否坐得住,好多小孩画两下就觉得别的东西更具吸引力。我感觉在绘画上不但是需要鼓励,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钻进去。有天赋,我个人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天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是一个主导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你后天的努力,再加上命运、机遇和机缘。可天赋是无法把握的,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勤奋和不断按着自己的兴趣点去研究、去努力做的事情。如今很多学生就是这样的,并不喜欢画画,因为文化课不太好,为了考大学,父母让他们学画画,经过考前的培训也能够考上大学。考学要是使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说集训,玩命按照一个固定的死模式去画,短时间内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说可训练的那部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绘画方面的一个特别的才能和天赋。
第二,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总抱着兴趣和爱好靠自己去摸索绘画是很困难的。一个好老师、好学校可以帮他进入专业领域,因为学校传承的东西并不是个人的东西,而是一个体系、是一代一代的积累过来的。
第三,能不能受到比较好的专业训练是很关键的,自学也是可以自成体系,有的人去拜师,有的人自己去研究,都有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入展与获奖
2011年作为杰出艺术家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
2004年作品《纯洁》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1989年作品《唤起记忆的歌》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87年作品《北方姑娘》获得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优秀奖
1985年中国美术馆“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小演员》获铜牌奖。
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获二等奖。
收藏记录
作品《洞窟》赴日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名作展)后被日本福山博物馆收藏。
作品《侧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小姚》参加在孟加拉举行(第三届亚洲艺术展)后被中央美院陈列馆收藏。
荣誉历程
2010年12月油画家杨飞云参加2010中国写实画派小幅绘画作品展。
2008年油画家杨飞云发起举办“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油画家杨飞云《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油画家杨飞云《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举办“寻源问道—杨飞云师生作品展”,长流美术馆,台北。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7年油画家杨飞云《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参加“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油画家杨飞云参加“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展”,保利艺术馆,北京。
2006年油画家杨飞云《古典写实语言——油画语言研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5年油画家杨飞云和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油画家杨飞云10月15日,参加在雅昌艺术馆举办的“中国艺术市场年度高峰论坛”,并与艾轩、王沂东等共同发表对中国写实油画的谈话。
2005年油画家杨飞云《当代名家素描经典——杨飞云素描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神州寻源——油画写生作品精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中国名家人物油画精品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2005年油画家杨飞云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4年油画家杨飞云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飞云个展”。出版的著作有《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杨飞云》画集(澳门)、《杨飞云素描画集》(台湾)、《名家名画·杨飞云油画作品》、《杨飞云油画艺术》等。2004年10月,油画家杨飞云和艾轩、王沂东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写实画派”。
2004年油画家杨飞云作品《纯洁》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油画家杨飞云《当代专家艺术观——杨飞云创作篇教学篇》上下册论文画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作品《牧歌》素描《仰视》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2003年油画家杨飞云大型个人展览在上海、四川、香港、南京、北京等地巡回展出。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飞云》画集。油画家杨飞云作品《纯洁》获全国第三届油画展优秀奖,《古垣远望》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2年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素描艺术(高校名家教学范画)》由天津杨柳青书画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永恒瞬间”美术教学新理念——油画肖像教学讲座》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飞云写生风景画集》。油画家杨飞云领学生赴俄罗斯进行文化考察、写生。油画家杨飞云《“永恒瞬间”美术教学新理念》、《油画肖像教学讲坐丛书杨飞云》,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大型展览,世纪坛展出,北京。油画家杨飞云作品《浴女》被香港“季普园”限量逼真印刷。
2001年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画集》由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写生风景画集》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赴埃及、南非进行古文化考察、参观。油画家杨飞云在台湾山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高雄、台北巡展。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杨飞云画集》。
2000年油画家杨飞云11副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纸上艺术作品全国巡展”。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素描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当代名家油画精品》由朝花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油画艺术》(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由天津杨柳青画室出版。
2000年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素描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当代名家油画精品》由朝华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油画艺术》(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由天津杨柳青书画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唤起记忆的歌》参加“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
1999年油画家杨飞云作品《杨飞云素描集》(中国素描经典画库)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飞云油画人物》(名家精品)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多梦时节》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参加青岛“国际美术邀请展”。油画家杨飞云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研究、学习。
1998年油画家杨飞云应列宾美术学院邀请赴俄罗斯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参观。油画家杨飞云作品《方式》、《同行》等6幅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1997年《杨飞云素描画集》年由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由台湾山美术馆出版《杨飞云素描画集》。油画家杨飞云《荷花屏风》、《孤独少女》等作品被台湾山美术馆收藏。
1996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北京“重复·开始”九六油画展。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杨飞云油画集》再版。澳门苏斋出版社出版《杨飞云》大型画集。
1995年油画家杨飞云赴瑞典、荷兰、比利时参展考察。油画家杨飞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1995年油画家杨飞云作品《思古》、《灰色的背影》参加了在瑞典歌德堡美术馆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大植物》、《孤独少女》、《红靠椅》、《影》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力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双年展”。
1994年油画家杨飞云作品《静静的时光》被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油画家杨飞云参加北京“94绘画研习作品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香港“线的力量——纽约、北京、香港中国艺术家现代素描展”。
1993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美术馆“具象油画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俄罗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作品联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作品集》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人年鉴。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杨飞云油画集》出版。
1992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香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1991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北京“三月画展”。香港《梳妆》太古佳士得油画拍卖。油画家杨飞云回国后继续任教。
1990年油画家杨飞云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学习参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美国芝加哥“世界画廊邀请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新加坡“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
1989年油画家杨飞云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考察、学习参展。“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唤起记忆的歌》获银奖;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彝女》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GHN公司收藏),被收入日本世界美术界名人大词典《美术年鉴》中;油画家杨飞云《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画册出版。油画家杨飞云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国油画”
1988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上海“全国第一届油画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北方姑娘》获优等奖;
1988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第二届油画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上海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巡展。
1987年油画家杨飞云参加桂林“当代著名中青年画家作品邀请展”;
1986年孟加拉“第三届亚洲艺术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小姚》被(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油画家杨飞云参加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现代油画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侧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家杨飞云参加日本“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展”。油画家杨飞云应邀赴非洲吉布提为总统画肖像。油画家杨飞云赴法国巴黎进
1985年油画家杨飞云《我与古典主义绘画》一文发表于《中国美术》第一期;中国美术馆“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小演员》获铜牌奖。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名作展”油画家杨飞云作品《洞窟》被(日本福山博物馆收藏)。
1984年油画家杨飞云调回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1982年油画家杨飞云毕业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
1981年油画家杨飞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获二等奖;油画家杨飞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杨飞云同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
1978年油画家杨飞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54年9月29日油画家杨飞云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
大事年表
人物简介
1954年生于内蒙古。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2-1984年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84-2006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9年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考察、学习、参展。
1995年赴瑞典、荷兰、比利时参展、考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会
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履历
198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获二等奖。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
1985年参加中国美术馆“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1985年《小演员》获铜牌奖。
1985年《洞窟》参加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名画作品展”
1986年《小姚》参加孟加拉“第三届亚洲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参加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
1986年《侧面》参加中国美术馆“现代油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日本“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展”。应邀赴非洲吉布提为总统画肖像。赴法国巴黎进行艺术考察。
1987年参加桂林“当代著名中青年画家作品邀请展”。参加上海“全国第一届油画展”,《北方姑娘》获优等奖
1988年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参加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第二届油画展。参加中国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参加上海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巡展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唤起记忆的歌》获银奖。《彝女》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GHN公司收藏)。被收入日本世界美术界名人大词典《美术年鉴》中
1989《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画册出版。应“GHK”公司邀请赴美国纽约参展。参加美国芝加哥“世界画廊邀请展”。参加新加坡“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
1991年参加北京“三月画展”
1992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参加香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1993年参加中国美术馆“具象油画展”。参加俄罗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作品联展。
1994年作品《静静的时光》被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参加北京“94绘画研习作品展”。参加香港“线的力量——纽约、北京、香港中国艺术家现代素描展”
1995年作品《思古》、《灰色的背影》参加了在瑞典歌德堡美术馆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展”。作品《大植物》、《孤独少女》、《红靠椅》、《影》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力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双年展”
1996年澳门苏斋出版社出版《杨飞云》大型画集
1997年由台湾山美术馆出版《杨飞云素描画集》。《荷花屏风》、《孤独少女》等作品被台湾山美术馆收藏
1998年应列宾美术学院邀请赴俄罗斯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参观。《方式》、《同行》等6幅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1999年作品《多梦时节》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参加青岛“国际美术邀请展”。
1999年《杨飞云素描集》(中国素描经典画库)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杨飞云油画人物》(名家精品)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研究、学习
2000年作品《唤起记忆的歌》参加“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11副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纸上艺术作品全国巡展”
2000年《杨飞云素描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名家油画精品》由朝花出版社出版。
2000年《杨飞云油画艺术》(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由天津杨柳青画室出版
2001年赴埃及、南非进行古文化考察、参观。在台湾山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高雄、台北巡展。
2001年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杨飞云画集》。
2001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飞云写生风景画集》
2002年领学生赴俄罗斯进行文化考察、写生。
2001年《“永恒瞬间”美术教学新理念》、《油画肖像教学讲坐丛书杨飞云》,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年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大型展览,世纪坛展出,北京。油画《浴女》被香港“季普园”限量逼真印刷。油画《侧光》被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2003年杨飞云大型个人展览在上海、四川、香港、南京、北京等地巡回展出。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飞云》画集。作品《纯洁》获全国第三届油画展优秀奖,《古垣远望》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4年作品《纯洁》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4年《当代专家艺术观——杨飞云创作篇教学篇》上下册论文画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年油画《牧歌》素描《仰视》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2005年杨云飞和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
2005年10月15日,参加在雅昌艺术馆举办的“中国艺术市场年度高峰论坛”,并与艾轩、王沂东等共同发表对中国写实油画的谈话
2006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7年参加“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2007年参加“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展”,保利艺术馆,北京
2008年举办“寻源问道—杨飞云师生作品展”,长流美术馆,台北
2008年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发起举办“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策划并参与创作“热血·五月”抗震救灾捐赠作品。
2009年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并创作作品《宋庆龄》。
2009年策划并参与“寻源问道——中国油画艺术邀请展”
2009年组织策划第一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中国油画院,北京
2010年策划并参与“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面对原典——三代油画家临摹作品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
综合
杨飞云,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发起人之一,连续数次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展览。
出版个人油画专著二十余部,主编《寻源问道》等系列展览相关画册十余部。
作品赏析
姜文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导演,他导演作品极少,但是每部**却都能引起极大的争议。爱他的人说他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恨他的人说他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无论别人怎么看他,没有人能够否认姜文始终是国内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最有风格的导演之一、最有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的导演之一。
有的人从演员到导演的身份转变,只是因为他学会了如何导演,从而想去尝试。而姜文虽然也是从演员转行,但是他能够做导演是因为他天生就是做导演的料。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能够算得上“国宝级”的导演屈指可数,陈凯歌靠一部作品封神,张艺谋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高质产品也占得一席,再往后排的话,就应该到姜文了。冯小刚虽然有很多成功的喜剧片和商业片,但是离国宝级还有不小的差距。
真正的男人,都会喜欢姜文**中时刻都能喷薄而出的男性荷尔蒙。无论是干净利落的剪辑,还是字字铿锵的对白,深意无限的剧情,都足够让观众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姜文不爱红装爱武装,在他的**世界中,除了儿女情长,还有男人的成长和成熟。
除了在所有**中都在显露自己的男性荷尔蒙之外,姜文也特别喜欢在**中掺杂他儿时对女性的幻想,潮湿的空气、压抑的环境、小鹿乱撞的内心,已经成为了姜文**的标配。《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凭借对懵懂的男女之事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才能够得到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姜文把青春的懵懂、爱情的暧昧全部融入了**,成为他一鸣惊人的导演作品。
姜文也不是一个只懂得卿卿我我的文艺导演,他更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同时不失赤子之心的导演。《鬼子来了》是姜文导演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姜文用自己的拍摄手法,让观众近距离观看了这一场闹剧。姜文虽然因为这部**蛰伏了多年,但是也让他的名声更加神秘而广为人知。
姜文是一个用心做**的导演,也是有独特审美趣味的导演,他曾经说过“我希望观众看完我的**,能够觉得姜文真对得起我”。他的**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投机取巧,即使如《一步之遥》这部公认的“失败之作”,他也没有掺杂任何能够故意讨好观众的情节和台词,他只是在真诚的做**,他也是真的想把好**拍给懂得欣赏的观众。
他不是张艺谋那样的华丽派,也不是陈凯歌那样偏爱历史剧,更不像冯小刚搜肠刮肚只为了观众一时的感动和爽快,他用真心拍**,只是为了对得起观众。
姜文,永远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人,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导演,一个能够真诚拍**的导演。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