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到底哪一个应该被遵守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到底哪一个应该被遵守,第1张

在大部分的时候,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才有冲突,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首先要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正义是底线正义,必须被遵守,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大义灭亲,在道德上似乎是被鼓励的,但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嗯,是呀。这个世界很难有感同身受的事。一味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一个人的行为,本身也不见得是一件道德的事。比如你认为一个人修养不够,怎么突然发那么大脾气,也许他已经隐忍很久,这个点只是像火药库里的一根火柴而已。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善良是默默地尝试去了解一个人,不轻易在一个人面前刷优越感,在给别人下结论的同时,先反省自己。

1正义不一定符合法律正义是人作为社会产物在一定历史时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比如:《水浒传》中武松杀潘金莲的手法现在看来是及其残忍的(踩住双臂,然后活着剖心挖肝然后剁掉脑袋),但在当时武松的行为完全是英雄所为

正义通常都是符合道德的

法律则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服务的工具,但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通常包含一些正义因为只有这样人民才会服从这样的法律,但法律又包含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统治阶级利益与正义相冲突时,法律力求二者的平衡但最大程度向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倾斜

你的 第二个问题我没看太明白,暂时无法与你探讨

(完全个人意见)

还记得几个月前,热带台风即将来临的那个下午。风势渐渐增强,却依然感觉整个城市被潮湿闷热所包围。

约莫下午四五点,路上早已挤满因台风而提早下班的人群,大家比以往更匆忙更急躁,都想在暴风雨来临前赶到家。

我办完事回家,搭上了平时就异常拥挤的3号线。虽然上车点靠近起点,但进去时地铁车厢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把人挤得迈不开腿。

刚好前面一妇女到站下车了空出了位置,我坐到位置上,心情稍稍舒畅一些。

这个位置是地铁门进去后右手边的第一个座位,座位旁边有一个扶手围成的栏杆,一个稍胖的中年男子侧着整个身子挨在栏杆上,挡住了我左边所有视线,让我觉得眼前更加昏暗了。

我当时用手机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地铁上怎么拥挤怎么吵我也就没那么关注了。此时一个声调略高的男声传来: “那个老人站都站不稳了你怎么不让座啊?” 我抬头环顾四周,视线中看不到有老人,更别说站都站不稳的老人,也不知道这个声音的出处,估计是对面座位的事吧。于是我继续埋头于手机上,继续思考刚刚的文案。

过了一分钟左右,那个男声又传来了,而且更严厉更大声。 “你这种人怎么这么冷漠自私啊,你看那个老奶奶多么可怜你怎么都在玩手机?可不可以请你让座给她!” 此时我终于看到是谁在说话了,是一个大概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眼神里充满责备直勾勾地看着我。也因为他这句话,半个车厢的人都朝我这边的方向注视,我立即潮红了脸,噗一下子站了起来。

站起来后才发现,靠近栏杆门口处有一个身材瘦小,佝偻着腰,拿着几大包行李颤颤巍巍的一个老人。刚刚看不到她是因为那个胖中年男把我左边视线挡着,坐着的我是完全看不到她的。

在好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小心翼翼地和老人说,奶奶,你坐这吧。奶奶说她不坐了,下个站就下车了。果然她在下个站就下车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座位,而我不知为啥也不敢再坐上去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刚上车打扮时髦的女性一屁股坐了上去。

而我依然默默站着,思绪混乱。 自问没有做错什么,却感觉像偷东西被抓包的感觉 ,若不是台风快来了要赶回家,我真的想直接下车。

其实搁到平时我也算是经常让座的人,不是我有多乐于助人,只是如果需要让座的人一直站在我附近我会很不好意思,虽然很多时候自己已经很累,又或者让座后调皮的小孩说了句谢谢阿姨(我才二十出头)而毁了一整天的心情,但总得来说我不算那个小伙子口中“冷漠自私”的人啊?但被这么当众一骂,心情真的不好受,第一我真的看不到那个老人,第二,退一万步来说让不让座是我的事,你没资格去命令我。

但那个小伙子偏偏用抓小偷的大义凛然感去责备我,命令我。 但是,你知道吗?这根本不是所谓的正义,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在网络世界已经很普遍,甚至上升为一种网络暴力!

范玮琪在阅兵当天没有发爱国的微博却在晒娃,你“正义”地责骂,这个不爱国的人!

乔任梁不幸去世的消息出来后,你去平时和他交往密切的明星微博看,如果没有发悼念的微博,你又会“正义”地骂,你这个人情淡薄的人!

如果某一大型灾难后,某名人没有捐款,你又会骂,平时圈钱圈这么爽,现在居然铁公鸡。

你为什么要凭一条微博去判断别人爱不爱国,交情如何?别人心情怎样别人有没有捐钱又关你什么事,为什么要和你说?你又是谁啊?为什么一定要按着你的标准来,不符合标准你就狗急跳墙了?

现实世界也一样。

三大姑八大婆们,人家考试怎样学校怎样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为什么要给你汇报呢?为什么不结婚不生娃要被你说得天地不容?

第一,这些事别人没必要告诉你;第二,这些都是别人个人的事,关你屁事?不需要你指指点点。

通常这些情况,被骂的人没做错什么事,但却要被贴上很多不好的标签,受到很多奇怪的注视,而骂人的人却觉得自己正义感爆棚,为民除害,为世界和谐和平作贡献。

但我想说的是,真正自私的正是这些“正义”的人吧。

道德之上是伦理,而正义是真正的道德,人可以不从道德出发做事情,但必须始终牢记正义。

人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心境,一种生活状态,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而是一种从心去与外在事物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心里状态,一切美好的事物,场合瞬间,艺术哲学音乐都能使我们去达到它。

超自然现象也许在理论上应该存在,因为有些事情不仅仅是宗教迷信或是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表面这么简单,应该有一种对于一切万物都适用的法规或是什么,人们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但又好像不存在于这个世上,它是微妙的复杂的但又是符合世上一切规律的,正义论理道德在它的环抱下作为人类的一种参考,人的追求又是在它无形的推动下前进的,它不是什么,也没有必要一定是要它是什么,做好你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如果你理解它,你将收益无穷。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方向,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治理方式的不同所引起。具体而言,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 社会方向的不同:德治重视道德、教化和文化的力量,认为通过人民的道德自觉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法治则注重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达到社会的管控和规范。

2 政治阶级的斗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政治斗争之间也非常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的政治阶级倾向不同的治国方向,因此也加剧了德治与法治之争的激烈程度。

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德治为代表的道德宣传逐渐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而以法治为代表的法律逐渐得到普及和强权。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时代是以法治为主要制度和理念的时代,而德治则成为了末世时代的道德宣传和精神支柱。虽然现在社会依然需要道德和文化的承传,但是在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仍是主流,且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43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