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1张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语文教学实施需从“乐”、“ 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关键词:乐 情 美 智 教学机智

一、“活”字教学的时代意义

首先从时代目标要求看:“活”字教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诚如《语文教学大纲》所说:“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活”字教学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四化”大业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言。

其次从教改科研成果看:“活”字教学又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所以我认为“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

最后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活”字教学更具有紧迫性。至今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师生疲于奔命,捉襟见肘;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研讨的“难点”和“热点” 。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师”活”字教学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

二、“活”字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原理

1“乐”是活的教学前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雍也篇》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又红又专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2“情”是活的教学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丁伦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把课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甘苦;少做“严父慈母”,多做兄长学友,使学生可亲近、可信赖、可仿效,没有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这样教师就能得心应手,最佳发挥;学生则如坐春风,其情浓浓。

3“美”是活的教学完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对教者 而言,教态大方自然潇洒,板书简明美观巧妙,语言纯洁幽默诙谐,韵味无穷是美;对学生而言,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作文可体验美、创造美,要努力使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美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施展自己 的聪明才智,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4“智”是活的教学保证

“活”字教学就得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而应把学生推上主人公的宝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而不是“主角”,而且还得根据“主体”发挥情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就对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非凡的应变能力。首先要熟悉大纲,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其次要钻研教材,对知识点胸有成竹;且要了解学生,对施教对象了如指掌;再就是要讲究教艺,设法占“制高点”,找“诱发点”,抓“发散点”。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具体讲:一是引导,主要是激发“情感场”;二是指导,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三是启导,主要是启开思路;四是疏导,主要是疏导难点。看上去如行云流水,实际上匠心独运。

三、“活”字教学实施的探究

1“多功能”合作法

课堂45分钟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语文教师在授课程序设计方面要兼顾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学法思路。充分考虑“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及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相机穿插。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真正在主战场上打好提高学习效率的攻坚战。

2 “现场办公”作文法

作文课堪称“众学所归”,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常常为作文犯难,教师每每为批改发愁,真可谓谈“文”色变。每周一作固然重要,但一周后 (甚至更长时间)的讲评却已时过境迁,激情冷却,效果欠佳。所谓“现场办公”是指当堂出题、当堂指导、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当堂讲评的口头作文训练方法。其好处是:容量大,一般一次可训练几道题;周期短,体现了“短、平、快”的节奏特色;兴致浓,人人参与,气氛热烈,引进竞争机制;费力少,教学双方一般都可当堂清,不留后遗症。方法上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开始选题难度可低些,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有得说,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激发说的欲望,强调重在参与。亦可采用“示范下水”说、启发鼓励说、树典型模仿说、因材施教指导说、集思广益帮助说等办法,并相机传授说话技艺,逐步养成“出口成章”的说话习惯和能力。“入门”后可开展说话竞赛,如即兴说、论辩、演讲、求异说等,还可以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拟提纲,再扬长去短,取长补短修改成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践证明此法效果颇佳。

3 问题情境创设法

书是靠学生自己去读懂的,教会学生读书可受用一辈子,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个例子而已。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以启发式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仍止步于“我问你答,我启你发”的浅层次上,结果学生的主动性、求异性都受到伤害。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师们不妨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先想、多想。教师给学生引路架桥,学生学会自己走路过桥。方法上,可让学生互问互答,取长补短,或改由学生问老师,共同切磋。教师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到学生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便于拨动学生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扫除障碍,解开症结,指点柳暗花明处;矫治思维“盲点”,拨正思维歧途,师生都进入“积极思维的王国”,教学相长。

4社会课堂渗透法

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变封闭式开放式,使小课堂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扩大信息量,创造机会,增加实践,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知识技能,弥补小课堂之不足。方法上,可搞些诸如“一日一名言接力”、“语文早餐大家说”等活动及组织“周末读书俱乐部”、“文学社”、“书画社”、“新闻社”、“文娱社”等团体,使人人都有“风光”的时候,个个都有理想的去处。甚至可以走向社会“观光记游”,“采风调查”,“做小记者”,“当业余编辑、节目主持人”等等。总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力求自己达到变教为学、会教会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的理想境界。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拥有一颗爱心,以情唤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热爱学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因喜爱老师而热爱语文学习。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三年级时他语文学得很不好。究其原因,原语文老师说他缺乏兴趣,上课常睡觉,所以学不好;我把该学生找来询问情况,他告诉我说原语文老师瞧不起他,看他的目光中充满嘲讽,所以他干脆自暴自弃。经了解,真正的起因是一次课堂提问,由于他回答错误,该老师反问了一句,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事过境迁,老师早已忘记,而他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可能会影响一个敏感的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甚至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真诚地激励学生,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二)展示语文之美,以美融情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语文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语文美在于它的内容美。诗歌散文给人以节律美,文学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内容各异的写景文给人以静态美,语言描写给人以动态美,讨论演讲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语文美还在于语言之美。

 同样,美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纲要和精华,所以,板书要做到精练、明确、形象,既要概括教学内容又要体现美感,让学生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之美,体验语文之美,那么他的教学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当学生对语文之美感受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就进入了最佳时期,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优化课堂提问,以疑导情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学习的情感产生于克服了由学习困难所造成的苦恼,愉悦之情表现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的惊喜,是释疑、解疑后的成功体验。要使设疑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

 好的设疑应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设下埋伏、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进入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好的设疑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语文知识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巧设疑问,承上启下,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设疑的难度要适当。问题过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会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简单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积极探索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设疑的难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下精心设疑,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准确而有分寸的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贴近社会生活,以用激情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服务。因此,在授课时有意识地介绍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建筑等诸学科所用到的语文知识,使语文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学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挖掘语文史,以史渗情

 语文给人以知识,更给人以智慧。语文史对语文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揭示了语文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语文史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们的祖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为我们流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语文史实,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语文的过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结合当前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热忱。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进行交际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旧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角色转换,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在盛行。在课堂上,英语教师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苦恼的是:学生并不积极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不是在真实的语境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紧张心理。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Never mind,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既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体现“导”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一)质疑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倘若教师仍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主动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 导入新课前质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

   课堂 教学反思 归纳总结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脱稿)。课堂关注点和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顺利讲下来,就无睱顾及课堂秩序。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课堂教学反思归纳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总结一

 1、重塑课前备课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更要按课标要求教;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变重设计目标为重达成目标;单元统整落实学科素养目标。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从重视高行为活动设计,关注高行为活动水平,到重在高认知行为水平达成设计。课堂设计急需植入四种新思维一一设计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互联网思维。

 2、提倡课前“背课”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脱稿)。课堂关注点和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顺利讲下来,就无睱顾及课堂秩序。故建议把课前技能训练纳入备课范畴。比如提前把实验做一做;把课文练得能读出感情;生字、单词练写得规范美观,有示范作用;授课内容烂熟于心,达到脱稿上课的要求。

 3、倡导提前候课

 起立与坐下是尊师爱生的礼仪体现,是营造氛围、安顿秩序、组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收心、从课间兴奋状态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的调节环节,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检验的特定环节,是师生情感交流、构建课堂“情感场”的起始环节。

 具体要求是:提前三分钟走入教室候课。候课四件事:布置预习任务;打开电子白板;提示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4、规范组织教学

 一边目光巡视学生,一边大方走上讲台,大声喊上课,用眼光直视说话、没起来的学生,只要还有人没站好、没达到标准,就不要还礼、坐下。

 5、积极创设容“错”文化

 课堂上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亳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更高一层境界是教师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的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瓶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总之,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

 6、让同学真正成为一同学习的“同学”

 小组学习要从“互相说”走向“互相问”,从互相教走向互相学;从关注学会说到关注学会问;从外在、短暂想学走向懂得为什么而学,让学生产生内在、持久想学的想法。

 7、关注合作学习关系有效发生影响因子

 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面对面互动;明确个人责任和小组责任;有意培养人际和小组交流技巧;小组自动化运作、及时总结反思;直击学科本质、难度适宜的任务。

 8、让倾听润泽表达

 没有倾听,表达则无意义;教师应引领学生听的层级提升一一听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连接、感悟,从习惯评价性、选择性倾听走向解释性、全身心投入的积极倾听。尝试建立、使用课堂倾听条约。引导学生说的层级提升:有主题地说,说明白,说清楚(有理有据说)。养成良好的发言姿态:抬头,面对倾听者;可以用手势来辅助表述;可以使用提示卡。

 9、安排挑战性任务,对学生表现要有高期待

 切忌课堂容量小,问题碎片化并提示过度,讨论展示低水平重复,掌声过多,个别学生游离课堂之外,对学困生彻底放弃。

 10、选择恰当教学模式

 若所学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可采取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等方式的先学后教,教后再学;若学习内容超出自学能理解范围,教师可先点拨,学生再合学、对学、最后自学。若问题、任务确定后,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

       总结二

 11、一次性完整发指令

 发出重要指令时,端庄严肃、语言清晰干脆,务必停下来正在做的事情。布置自学、合学任务时要一次把问题、要求、方法、完成时间说清楚,切忌在学生安静学习期间不停地补充解释。

 12、以问题统领教学

 问题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每节课要有主干问题,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能串成串,形成链状结构。具体要求是:少提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集体问、不群答“是不是、对不对”;减少事实性问题、封闭问题,增加思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

 13、边讲边板书边做动作

 学生听课风格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可见教师讲课要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效果好;教师讲课要边讲解(照顾听觉型)边板书(照顾视角形),同时边做动作或用肢体语言助讲(照顾动觉型)。

 14、示范性板书

 尽量手举过头顶板书,规范书写,字体适中,防止板书太靠黑板下方,因遮挡而后排学生看不到。

 15、适应学生讲解、释疑

 提醒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相当于教师在讲课时专注认真听;在同伴讲解、展示、质疑、补充时,对得出的重要结论、观点、方法不知道的地方快速记笔记。

 16、引导学生听课时科学记笔记

 边听边记;记不能影响听;听懂不记;书上有的不记;较长句子用关键词或符号去快速记;教师讲的重点要记笔记;学生说的重点也要记笔记;自己认为重要的不懂得也要记笔记;课堂上记粗略笔记,课后再转化为详细笔记。

 17、注重展示时同步的记忆、重复

 学生讲题时,讲到或用到重要知识点、定理时,教师感觉班上多数学生不知道或掌握不好时,要喊暂停或提示讲解者,用点时间让下面学生读、记这个知识点。

 18、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有追问、追思、追联、生新疑的后续问题设计

 当回答正确时,可以提出一个促进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回答不完整时,要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旨在借助追问,促其深层次思考;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类怎么做。

 19、与学生要有目光交流,有互动

 学生缺少与教师目光交流或缺少教师关注时影响听课接受效果,故教师在讲台上对例题讲解或板书时不要固定站在讲台一边,要交换站立侧身讲解。

 20、处理课堂违纪、偶发事件重在控制事态

 要用最短时间、最简语言处理,原则上不超30秒,切记你是学科教师,此时是学科课堂,不是班会课。课堂上要用最小代价、最短时间依层级处理课堂偶发违纪事件。

 明确教师权利清单,说一句能解决的就不说两句,微违纪,不处理;小违纪,小处理;大违纪,大处理。

       总结三

 21、有针对性下讲台走动

 学生讨论或练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在小组之间有目的巡视走动,关注薄弱小组、关注差生;关注答案的多样性;确定下一环节提问、展示对象;拿笔及时流动批改与反馈,并用一句话或手势给予评价。

 22、教师布置任务或安排活动时要求学生不准抢跑

 开始未经此技能训练学生,多表现在未听完合作讨论问题、要求,尤其是易忽视教师面部表情、手势等姿体语言就匆忙开始,称之为“没听完就开始,快半拍”,这样,导致某些学生要么不知讨论要求是什么,要么遗漏讨论问题,造成讨论偏题或效率低下。

 正确做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倾听,训练时教师要明确指出任务、方法、时间后,让学生复述,待全体学生明白后再开始。

 23、对教师教学指令要求不能慢半拍

 活动、讨论暂告一段落,转入教师讲解或小组分享时,要求学生不能慢半拍。未经此技能训练的学生,多表现在教师发出合作讨论结束时,放不下手中文具或材料,称之为“停不下来,慢半拍”。这样导致别人分享时给不上节奏,不能从头听起,严重影响倾听效果,故对教师教学指令应要求学生严格执行。

 24、回答问题,可借用统一手势

 比如选择题可让学生用1、2、3、4指头来分别代表A、B、C、D四个答案;判断题用手比划√、X来表示正确与错误。巧用手势判断学情。用大姆指向上、向下、放平表示我全部听懂、一点没听懂、不全懂;用举左、右手表示自身有特殊情况、与教学有关问题。

 25、不鼓励学生快速举手

 否则,学生的答案多是肤浅的、片面的,引导学生思考成熟后再举手。当学生急于举手回答时,教师可提醍学生,答案完整吗还有更好答案吗还有别的方法吗提问到你(们)能说明白吗怎么说

 26、用好课堂上的黄金学习期

 上课后到课堂前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学习期,在黄金学习期,必须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问题过长、处理班级事务过长,也不能一上去就批评学生,师生情绪不佳再讲新课。

 试想,若学生情绪不佳或心智疲劳后,讲新课、讲重难点,学生接受效率低,造成学不会或知识夹生,第二天不得不再讲再强调,走入恶性循环怪圈。

 27、关注课堂提问的两个3—5秒的黄金等待期

 第一个黄金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要留3—5秒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举手,这样会造成学生答案是浅层次的或是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黄金等待期指的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期,让回答问题学生修改、补充自己答案,让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教师也可思考怎么评价与追问。

 28、明确课堂声音刻度尺

 让每一个学生懂得什么场合必须静默、保持绝对安静,什么场合必须非常克制,压低音量细语,什么场合才能正常音量交流,什么场合可以敞开嗓门讲话。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声音大小比较直观的参考,可将课堂的声音分贝设定为1、2、3、4这几个刻度级别。

 具体界定如下:1度声音: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听到、旁边同学却听不到的声音。2度声音:是同桌二人能听到的、而邻近的同桌却不能听到的声音。3度声音:就是6人小组讨论时互相能听到、而另外小组却不能听到的声音分贝。4度声音:公开发言、展示分享的时候,你的讲话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有话好好说、有话轻轻说!

 29、例题、练习题选择、设计要统筹考虑“四例四维”

 四例指的是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四维指的是正向思维(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个题用到多个知识点、公式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

 30、明晰课型学习侧重点及特点

 新授课讲题时先讲明白公式推导,概念怎样理解,才讲怎么做(应用);习题课不再讲公式推导,只讲记和用;单元复习课只讲公式各种推论变式用;大复习课把小规律提升归纳到大规律(多题归一),课型不同,就是同一类型讲课侧重点不同。比如不能用上新课套路去上复习课。

       总结四

 31、让学生注意重难点提示语

 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同时借助升调变换、放慢语速突破重难点。对重点题,教师讲后先让部分学生再讲,最后让听不太懂的学生复述(或同桌对本题思路对说)。

 32、正确运用表扬

 对学生发言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超过要求时才给予表扬,不能降低表扬的标准,不能让课堂掌声廉价;表扬要具体,并且只表扬努力程度,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鼓掌。熟练运用:表扬公式=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33、让学得快的学生不陪学

 课堂练习时,可同时呈现2—3道同类题,学困生做得慢,学得快的学生生可再做一道,时间不白白在等待中浪费。同样读书,教师未喊暂停时,学得快的学生能读几遍就读几遍,组词时可要求多组几个,造句时可让用问句、感叹句或充当不同成分或词性造句。

 34、做到学困生与学得快的学生做题时间一样长

 基础题对学困生来说也有难度,多做几道才能掌握。因此课堂检测时,坚持学困生基础题做多道,学得快的学生不同类型做一道,做题时间同样多,不能因分层让部分学生没事干。

 35、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具体计算、写答案让学生完成,否则会出现“能听懂,但遇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试题材料,接着再圈出的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36、回应学生要讲究艺术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断时续时,教师不要打断,其他学生不要插嘴或要求发言,这对该生思维进阶、顿悟很关键;若学生卡壳时,要依症结釆取搭桥、引导帮助他突破;若学生实在不会,让别的学生发言后,一定要让不会的这个学生,把答案重复一遍;若学生回答完整,教师对该生还要拓展、追问;若学生板演,待学生做完后,一定要提示学生,请认真检查后再回到座位。把做完检查这个习惯渗透培养很重要。

 37、一道题快速讲多遍,不如慢慢讲一遍;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

 38、巧妙应对、处置卡壳现象

 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一时卡壳进行不下去时,最忌讳的是:一是罚站;二是不耐烦,不给学生继续思考、突破思维瓶颈时间,急忙喊暂停,让学生坐下去;三是教师或让该生找优等生回答,先前学生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

 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卡壳的主要因素:一是因问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问的是什么;二是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时逻辑推理出现障碍;三是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四是也不排除学生走神不知教师问的问题是什么这种可能。

 最后当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问题卡壳时有针对性的提示非常重要。要明确提示而不是暗示。提示方式有6种:提示答案的位置,比如“谁能告诉他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下一步该做什么”“谁能告诉他接下来该做什么”

 教他所缺旧知识、方法,搭桥、分解问题,或某一术语的另一个名字或意思。识别错误,比如谁能告诉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说出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39、对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高标准要求

 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随意说出“对”“正确”,接着把完整答案或想让学生说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答案,不要说“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教师用专业术语向全体学生再翻译成标准答案。

 教师对中等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对就是满分”的高标准要求,切莫为照顾情绪,评价时含糊其辞或表扬过度,让学生出现把有瑕疵的答案误认为完全正确的错觉。

 40、从学生眼神、表情及提问时的学生回答情况,对需要重复还是往下进行作出判断

 比如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时,若遇到如下情况:第一个学生不会,第二个学生不完整,第三个学生虽完整,但思维条理混杂,第四个学生才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说出答案,教师千万不要如释重负一样,认为学生总算会了。这里要提醒的是,从上述学情看,至少有一半学生还没掌握,教师有必要重新梳理或换一种方法再讲一遍,否则会造成夹生现象。

       总结五

 41、课堂上要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味揣摩教师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多元思考,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教师要尽量避免潜意识心理举动暴露出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和对该答案重视的程度。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的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

 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又比如学生板书答案,若不正确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

 42、变固定教学案为动态生成案

 教案上要有学生回应问题的各种预设应对预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及相应应对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准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拓展策略。

 43、备份例题与练习题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掌握不好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可以增加有难度的例题、练习时,但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

 避免这种低效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由学情决定。

 44、做到展评合一

 将单边展示变成双向展评:一是提问式评学,二是补充式评学,三是质疑式评学,四是辩论式评学。展学结果要通过教师再教、一一点拔来进一步深化。对展学内容要梳理、总结归纳、提炼、拓展,上升到规律。点拨形式可以多元:同步点拨——总结点拨——提升点拨。

 45、课堂小结要迭代升级

 课堂小结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用思维导图、5R笔记法进行小结;让学生既要总结知识点、结论,更要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及元认知。课堂上说出来,课后写出来,晚上再冥想贮存变成永久记忆。

 46、每节课要有有效当堂达标检测环节

 课堂练习题要精选,靠记忆、死知识题要少,增加知识创新运用、需要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依据课堂实际现状,动态生成,即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

 课堂上逐一检查导致排长队,作业检查可改为错峰检查。比如教师同时出示三道同类题,一部分学生做完第一题,就接受检查,当看到检查人多时,可继续做第二题,做完后再接受检查,若人还较多,可继续做完第3题,再让检查,这种错峰检查避免了无所事事干等待,避免白白浪费时间。

 学生课堂作业还可实行免检、抽检、必检动态管理,提高学生的信任感、成就感。

 47、严禁拖堂

 靠拖堂讲完的内容基本是无效的;拖堂耽误学生喝水、去卫生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拖堂影响下节上课,易造成学科教师之间矛盾。

 48、课后要求学生先把课堂粗略笔记整理成详细笔记,借助5R笔记法复习强化

 做作业要遵循复习、做题、检查、限时的科学流程。错题让学生釆取找错因、规范订正、找同类题巩固、概括涉及知识点、还可怎么变、多次消化的六步纠错法。提倡写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日记,倡导填写单元学习成果单。一个“学习成果单”就像是一篇反思总结应用创新文章,是学习效果可视化的“产品”。教材上的任何一章、任何一节都可以作为成果的主题。可以是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是个人观点陈述,还可以是应用之后的新见解与创造,当然也可以是动手制作“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5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