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七天习俗

过年七天习俗,第1张

1、大年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2、大年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3、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4、大年初四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5、大年初五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6、大年初六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

7、大年初七

大年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莫言:我怀念那时候的过年》看后确实把我心底深处埋得很深的东西钩了出来。

 我敢说现今的过年无论你怎样搞都无法与儿时相比较。是的,现今人们的生活较我的儿时无法相比,儿时过年时的期盼(应该是望眼欲穿的期盼)在现今已可以天天都可以实现(只要是你想要)。由于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心境已完全没有了我儿时的痕迹!

 我的儿时,由于父亲多病、母亲常年又把她微薄不多的工资拿出来帮助姥姥家的那一大家口,因此我家的生活很拮据。学校有时组织学生看**,可这对我来说真是奢望。记得一年快接近年三十了姐姐拿了一张夜场的**票递到我手里。当时我激动得小手都微微在颤抖,两眼热热的看着姐姐不知说啥好了,捧着那张电票一个高蹦了起来。因为还有几天,我就细心地将**票揣进贴身的兜子里,每到睡觉脱衣时我都会拿出那张**票细细的端详着端详着。尽管只有两三天时间了,我却觉的时间过得太慢,我盼着年三十的夜晚,盼望着那场年三十的**!

 我还记得每到年三十,家家户户一顿鞭炮过后我都会与我的小伙伴们提着小灯笼一边嬉耍,一边细心地将还没燃放的小鞭捡了出来,第二天我和小伙伴们会将捡来的小鞭,有线的一个一个点起高高的扔向天空,没有线的,我们就给一个个的掰开,然后摆一个大大地龙门阵,看着被点燃后相互喷射的龙门阵,我们这些孩子们开心极了!

 至今不能忘怀,有一年临过年,我看到别的小伙伴都买了小鞭,心里那个折腾!鼓了鼓勇气用平时攒的一角钱买了一挂100足的小鞭,拿回家后用纸细心地裹好然后放到热火的炕席底下,没想到被打扫除的妈妈发现了,好一顿的将我数落,当时的我满心的委屈,强忍住快要蹦出的眼泪!是的,当时的家境真是一个子掰着花。

 现在的孩子幸福极了。大年初一,大人们以及年长的亲戚们都会将烫金的红包塞到他们手中。我的小孙女在她奶奶问要多少压岁钱时,张开刚刚会说话的小嘴:一千。一千的压腰钱对现今的中国普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可在我的儿时真是不可想象!至今我仍清晰的记着,儿时过年我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添一身新衣服、过瘾的吃上一顿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像样的年饭。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包肉饺子,而我每到这时都会热切关注我能吃到几个带硬币(那时的硬币就是一分钱二分钱五分钱)的饺子!为了那几分硬币我常常会撑得肚子疼。可真的吃到了硬币,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迅疾将钢镚从嘴里吐了出来连洗都没洗带着肉丝韭菜末及嘴里的余温装进了纸叠的钱夹里。

 

 是的,这就是我经历过的过年。

 儿时的过往永远成为记忆,永远成为过往。现今我已步入老年,生活无忧。

 然而,幼时的生活经历常常使我感慨:时代发展了,时代变化,时代前行了!

关于过年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恐怕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变得陌生也很遥远了。我们的长辈们还是记忆犹新的,提及这些过年的讲究,他们还是津津乐道、夸夸其谈的。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将他看做是新的一年好坏的预兆期。因此很多地方的人对于大年初一的风俗习惯都很注意,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呢?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相关文章: 春节的传说,春节“年兽”的来历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农历一月为何又称之为正月 春节吃年夜饭都有哪些讲究?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8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