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第1张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视频]农历二十三祭灶王 [视频]灶也是家的象征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视频]农历二十四为什么要扫房子?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春联的变迁 [视频]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是怎么来的 民俗专家话春联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民俗专家:春节贴“福”字是为祈祥求吉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压岁钱”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春节团拜(《俊杰在位》)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拜年中国民间大体有四种形式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拜年一般都是在年后,也就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这个时间段拜年是比较合适的。初一至初五拜年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到十五之间拜年为拜晚年。

拜年说明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礼仪

选择时间

拜年一般要先预约,给主人家有个心理准备,也不会让自己跑空一趟。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需要赶在午饭前到达;也可以在下午拜年,吃完晚饭再回家。

礼品选择

拜年是不可以空手的(除非双方约定都不带礼品),在给长辈、老师等拜年的时候,礼物应选择“拿得出手”但不会过于昂贵的,比如鲜花加礼卡、老人用的保健品、适合老人的保健食物等,也可以投其所好。

如果实在不知道选择什么,鲜花、水果、牛奶都是不会出错的。如果主人家有小孩,也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除夕习俗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女生拜年怎么拜

女生拜年怎么拜,如今,过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辛苦了一年,春节的时候,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不过春节的时候是需要拜年的,下面分享女生拜年怎么拜及相关资料。

女生拜年怎么拜1

1、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2、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3、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4、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5、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女生拜年怎么拜2

1、拜年的方式有上门拜年,这种方式适合于左邻右舍、亲戚、特别要好的朋友等,乡村地区尤为合适,对于城市中互不认识的小区邻居可以增进交流、促进邻里情感,春节期间大家相互走动、拜年、聚一聚是很惬意的事。

2、拜年的方式有电话拜年,这种方式适合于老者、长辈、领导等,用电话拜年,不仅表示尊重,能够听见声音,显得亲切,对于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用电话拜年显得尤为合适、亲切。

3、拜年的方式有短信拜年,这种方式适合于与自己年龄、经历相仿的朋友、同事、同学等,很多朋友的拜年短信几乎是一致,这样就显得乏味,简短质朴真诚的自己原创拜年祝福显得更具有意义。

4、拜年的方式有网上拜年,这种方式适合于经常上网的朋友,和网友、同事、同学,可利用网络和微博等、留言、评论表达祝福,给好友发个邮件、留言等即快捷简便又温馨。

5、拜年的方式有电视拜年,国家领导、地方政府、名人明星等通过电视拜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向全国人民传达新年的祝福。

女生拜年怎么拜3

首先,我们应该可以用微信朋友圈进行拜年,表达自己的心意。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平时人数比较多的微信或者qq大群进行拜年。

第三,拜年尽量减少群发,特别要好的`朋友亲人以及领导,要亲自表达。

第四,可以利用微信电脑版,操作比较快,而且复制内容也方便。

第五,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干脆可以忽略,毕竟面面俱到会很累。

女生拜年怎么拜4

拜年要怎么拜

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过年时互相拜年,送上新春的祝福,这是一种非常有仪式感的风俗。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群发拜年信息,这种方式就令人反感了。……之所以群发拜年信息会令人反感,是因为这种拜年方式体现不出对人的尊重、态度上并不真诚,以及这种拜年方式缺乏情感这三方面原因。

1,群发拜年信息体现不出对人的尊重,因此令人反感。

过年时拜年,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充满尊重的表现。具体来说,过年时给对方拜年,体现出的是彼此之间感情的和谐亲密,以及对对方的充分尊重。这样的情感是非常令人温暖的。……但是,群发拜年信息的情况则体现不出这种尊重。由于内容千篇一律,所以用这种群发的拜年信息给人一种应付差事的感觉,收到信息的人感受不到对方的尊重,于是也就会产生反感。

2,采取群发拜年信息的人,态度并不真诚,因此令人反感。

在新春佳节到来的时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这是一种充满真诚的表现。……这其中包含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人生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拜年时,彼此都会感到非常感动和开心。……但是,群发拜年信息的情况则缺少了这种真诚。……同样的信息发给很多很多人,这本身就是缺乏诚意的表现,收到信息的人根本感受不到来自对方的真情实感,心中也不会有感动,而只有反感。

3,从内容上看,群发的拜年信息缺乏情感,内容空洞,十分令人反感。

当我们拜年的时候,要用发自内心的最吉祥的祝福的话语给对方拜年,这样才能收获最完美的结果,彼此都会感动。……但是,那些群发的拜年信息则缺少了这种真情实感。……群发的拜年信息内容空洞,其中根本没有什么感情,而只是一些文字的堆砌,这样的拜年信息根本不能令收到信息的人产生幸福的感觉,而只能在心里产生反感,认为对方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因此,拜年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群发的方式,而应该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发送有针对性的新春祝福,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意,让彼此之间关系更亲密。

                                                                  前言

春节作为一年之岁首,人们也格外重视,五花八门的节目和各具特色的习俗,让这个春节变得丰富多彩。除夕开始,春节正式打响,从点鞭炮,到守年夜,我们让整个夜晚响彻云霄,从走亲戚到隔空拜年,我们让感情不被距离所淡化,从抢红包到打麻将,娱乐的氛围让春节变得不再无聊。接下来,一起来听听春节期间我喜欢做的事情。

                                                     《小时候的特别喜欢》

一、放烟花炮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基本介绍:

一飞冲天,又是一番五彩绚烂;噼里啪啦,喜庆红色映入眼帘。一到过年,天上除了太阳白云,星星月亮,还有绚丽的烟花绽放。无论是鞭炮还是烟花,都是小时候的心头爱。我们会约上三两好友,有压岁钱买一堆的烟花鞭炮,找一块空地,玩出自己的新天地。

 我们会怎么玩:

小时候过年前就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点便宜点的鞭炮,像五毛一盒的美猴王和沙泡,稍微奢侈一点就会买五块钱一盒的冲天炮。

初阶玩法,就是丢在空地,或者丢入水潭中。进阶玩法,就开始炸东西了,炸瓶子,或者用盒子盖起来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炸牛粪。早上玩完鞭炮,晚上就会玩烟花了,烟花也有各种类型,有会旋转的,有会飞天的,有连续的也有断断续续的。如果说鞭炮是为了娱乐,那么烟花就是用来欣赏吧。

 喜爱原因:

放烟花和鞭炮算是小时候对过年的一个盼望吧,每次都盼着,楼下的小卖部什么时候进货烟花炮竹,然后在门外贴一个“里面有烟花爆竹卖”。盼着,过年的时候一扎一扎的从小卖部“进货”。享受着大家放完鞭炮就跑的那种活泼和热闹,和烟花在空中绽放的一番景象。

二、守年夜——“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基本介绍:

守年夜,也叫做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不睡觉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在除夕晚上,来到十二点晚上,会听到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放完鞭炮,你仍然会发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就是在守年夜,守年夜的晚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老人们唠嗑,小孩们打闹,等到天渐渐放明时,就会放第二轮鞭炮,开始迎接大年初一。

如何守年夜:

1、除夕夜早期:在除夕那天晚上,我们会先吃年夜饭,也就是团圆饭,庆祝团团圆圆。吃完之后,我们就会开始看春晚,春晚一般也会拨到十二点,到了十二点,除夕夜早期就结束了。

 2、除夕夜中期:跟随春来来到了十二点,我们就会开始放烟花和鞭炮了,用鞭炮声和烟花声来代替倒数声,十二点整,也是天空最热闹的时候,你会发现东南西北,都有着升起来的烟花。放完烟花之后,我们一般小孩会自己玩玩小的烟花和鞭炮,而大人们则是唠嗑的唠嗑,打牌的打牌,打麻将的打麻将,个个都是倍精神,就这样除夕夜中期就结束了。

 3、除夕夜晚期:四点多的时候,除夕夜晚期就开始了,这时候,各种各样的娱乐也会停止下来,小孩们会去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讨红包。讨完红包之后,一家人也会开始收拾,准备好拜神的东西,迎接大年初一。天放亮的时候,也就是第二波鞭炮的到来了,各家各户也会比谁家的鞭炮放的大声,来撑撑自己家的场面。除夕夜的晚期也就结束了,守年夜就就此落幕。

 

守年夜有何寓意:

守年夜,可以看作是对旧年的挽留,送它离去,也可以看作是对新年的迎接,待它到来。除夕夜作为旧年与新年的交界处,留恋与惋惜之情与期待希望之意,恰恰撞个满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消退,新一轮的朝阳渐渐升起。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取也可以在守年夜中体现出来。

喜爱原因:

小时候的我们,有的都是精神劲,熬起夜来也是一个比一个兴奋。平时被家长催着早点睡的我们,终于有了一次熬夜自由,达旦不眠,那必然是喜上眉梢。不仅如此,我们各家各户的小孩会一起玩耍,也会一起约好天亮时,相聚于某处,共放鞭炮。当期待和约定共有,谁又能不喜欢呢。

三、走亲戚——“走亲访友急归乡, 寻访洞庭社橘树。” 

基本介绍:

走亲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拜访亲戚,在过年期间,我们都会买一些水果年货什么的,去拜访亲朋好友,一家老小都会出门。一是为了联络一下感情,寒暄一下,二是为了给他们拜年,很多小孩子也会在走亲戚的期间收到更多的红包。

走亲戚一般会怎么做:

首先,我们肯定是会提前通知好对方,在大年初一或者除夕的时候,就会打个电话,口头拜一下年,说一句新年快乐呀,什么时候到你家来玩。跟对方商量好时间,免得遇上对方与自己的时间对不上的尴尬情况。

其次,我们会备好一些拜年礼物,表达一下心意,虽然很多时候你会很经典的一句话,“来就来嘛,带什么礼物”,但是比较注重礼节的中国人,肯定还是不会空手来的。这些礼物可以是年货,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特产,适当表达一下心意即可。

最后,上门之后,先表达一下祝福,在进到家门来。然后就会看见两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聊天,津津乐道。如果,亲戚下了饭的话,就一起吃了饭再走,不必太客气而拒绝。

走亲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1、顺序要弄清:走亲戚时,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戚,先后顺序我们要弄清。一般大年初一,一般不走亲戚,我们是只会拜访直系亲属的,比如爸爸一家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什么的。大年初二,就是女婿拜访岳父岳母,一年到头了,自己的女儿回娘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般会在大年初二。在大年初三之后,就可以开始可以拜访其他亲戚了。

2、礼节要够:这里的礼节不单单指走亲戚要送礼,还有就是衣装方面言行举止也要有所注意。我们毕竟是去做客,所以礼数礼节要到位。衣装方面要大方得体,穿的稍微喜庆点。聊天的时候也稍微注意一下话题,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讲晦气的话,让人有不适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3、始终把自己当客人:虽然对方肯定会说,随和一点,把这当自己家一样。但是,我们仍然要记得我们自己是客人,主次要分明。做的事情也不要超出客人的范围。比如东西我们不能乱碰,房间不能乱进,话也不能乱说,始终把自己当客人。          

喜爱原因:

我只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跟在爸妈屁股后面拜访各种亲戚,我不想去的时候,也有一个强大的信念让我坚持下去,就是可以“收红包”,虽然有点势利,但是确实如此。收了红包之后,如果对方家里面没有玩的来的小孩的话,就会变得如坐针毡。如果有玩得来的小孩,也会变得难舍难分。

四、看春晚——“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基本介绍:

除夕晚上,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团圆饭,除了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声,还有电视播放春晚的声音。电视放完新闻联播,就转向了春晚的舞台,家家户户电视上基本放的都是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节目的形式没有变化,但是其内容总是丰富多彩。春晚也会跟我们一起从除夕倒数,走向新的一年。

春晚经典回顾:

春晚名场面,总有那么几个节目,成为我们心中的白月光。

1、1998-《相约一九九八》:1998年的春晚我虽然没有看过,但是我特意搜过当年的春晚节目,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年王菲和那英合唱的《相约1998》。1998年,是王菲第一次上春晚,头上戴着两个丸子,穿着粉红长裙,俏皮可爱。而那英则是一席长裙,大方得体。两人的声线与歌词的融合,就像时代的烙印,让人梦回1998。

2、2005-《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第一次看的时候,嘴里面不由自主得就是一句国粹。千手观音,出手干净有力,任何一个动作不会显得多余,**的衣裳配上亮晶晶的首饰,随着歌曲的舞动,它所带给人的冲击力可以说是震撼人心的。在得知表演者是为聋哑演员的时候,心里除了震撼之外,也有由衷的敬佩。

3、2009-《魔手神彩》:09年的时候,是刘谦第一次上春晚,所有人都被这个新颖的节目给征服了。魔术师刘谦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可以将董卿的戒指变到鸡蛋里,让人难以置信。虽然放在现在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好值得惊讶的,只不过是个简简单单的障眼法而已,但是在当时魔术在中国的科普也不是很多,在春晚也是第一次见到有关魔术的节目,所以不免令人记忆犹新。

4、2009-《不差钱》:只记得当时在2009年,小沈阳这个名字,和红色七分短裙红遍了大江南北,我也是那时候才认识的小沈阳。《不差钱》作为最后一个出场的小品,仍然收获了非常多的笑声,还被评为09年的“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一等奖。那一年“不差钱”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口头禅。

 喜爱原因:

看春晚与平时看电视不同,你会发现有一种归属感,感觉所有人都在陪着你看,不单单是坐你旁边的家人,还有全国各地的观众。看完之后,春晚的各个节目也成了朋友之间唠嗑的话题,似乎没看过春晚就成了一种“落后”。全家人坐在电视前面,嗑着瓜子,对着电视开怀大笑,或许这就是春晚的样子。

                                                     《长大后的特别喜欢》

五、打麻将——“胸中藏着气与神,运气有根在人心。”

基本介绍:

小时候我们守年也在放鞭炮,大人们就在那打牌打麻将。那会没事也会看着他们打,看他们怎么摸牌,慢慢也懂了碰是什么,杠又是什么,耳濡目染,自然也就轻松上手了。过年就会跟亲戚们一起打,也当做春节期间的一个娱乐活动,动动脑子,还可以热闹热闹气氛,轻松又愉快。

 我们会怎么玩?

1、麻将规则:我们打麻将一般是按照广东麻将的打法,与其他地方打麻将有一定的区别。我们不吃,能碰能杠。大胡也有不同的区别,有碰碰胡,清一色,也有缺一门,抢杠胡。对应的奖惩也不一样。还有一大玩法,叫做“抓鸟”。当有人胡了之后,会在按照顺序摸一张牌,根据摸出来的牌来定惩罚的大小,如果是一五九组合,惩罚翻倍,按照不同的组合,也有分全场惩罚,对家惩罚等等。

2、奖罚分明:我们的惩罚一般都是,先建一个群,然后输的人在群里面发红包,最先胡的人不用发,其余三个,根据情况来发红包的大小。所以赢的人只有抢红包的份,不用发红包。但是与普通的发红包又不同,最先胡的人可以定发多少包,如果只发一包,就只能赢的抢,但是金额会小,如果发三包,金额就会大一点,凭手气抢。

3、娱乐至上:打麻将,一般也是跟同龄人打,比我们年长的人也有自己的玩法。我们打麻将也是为了娱乐,所以秉承娱乐至上的原则,一般都是玩的很小,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也不会因此伤和气,也不会有让一个人输的不想玩的情况。

喜爱原因:

小时候看他们打就觉得自己摸一块方方正正的麻将,然后时不时就碰就杠,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觉得越发好奇,便一直都想着上手试试。从慢慢不知道怎么自摸,到了解一眼就能看出各种各样的胡。打麻将自带一种刺激感,无论是摸牌的时候还是胡的时候,这种刺激感都让人越打越得劲。

六、抢红包——“接纳喜悦情义重,钱财多少乐开怀。”

基本介绍:

抢红包就是在网上抢红包了,现在基本每个人都有几个家族微信群了,逢年过节,除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表情包,还有许多红包轰炸,一般在群里面活跃的,基本都是负责抢红包的,而不怎么活跃的,总能在发红包上看到他的身影。一人发多人抢,有人得有人无,有人多有人少,这就是抢红包的乐趣所在。

抢红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1、找准时机:我们抢红包的时候要找准时机,别红包雨都下完了,才发现点进去都是“红包被抢完了”。家族群抢红包往往都是一波一波来的,逢年过节,我们就要时不时看看家族群的动静,看看有没有挑起来发红包这个头,如果有的话就要格外留心了。如果没有,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红包的字眼和话语,找准时机,不错过一场红包。

2、切换网络:抢红包不单单对手速有一定的考验,对网速的挑战也非常大,快的话,一两秒就没了,有时候别人已经抢完了,你的红包才刚弹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在网速上慢人一步。我们要懂得随时切换网络,比如在家里面用的wifi慢了,我们就要切换我们的4g5g。又或者去的地方没信号,就看看有没有wifi可以连上。

3、学会感谢:我们在抢红包的同时,也别清一色的就是别人发的红包,还要学会感谢,无论红包大小,心意到位就好,我们的感谢也要到位。感谢可以是打字感谢,也可以是发个小表情包,都是非常不错的。

4、拒绝只抢不发:抢红包虽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光抢不发,发红包的人发多了人累钱包也累,并且只抢不发会让人觉得你有点抠门,抢了那么多钱也不愿意发一个。还可以运气王接力什么的,这样子就不会造成一直一个人发,或者一直没人发的局面。发红包也不一定要多大,适当发几个意思意思就可以的。

 喜爱原因:

1、营造热闹的氛围:虽然是在隔空抢红包,但是群里面热闹的氛围一点也不会减少。家族群里面的大人们会因为手不够快而调侃大家,小孩也会因为抢到了而得了便宜卖个乖,各种语音,各种俏皮的表情包,即使两人相隔万里,也能在同一个群,感受热闹的氛围。

2、突破了传统模式:小时候,我们都只有纸质红包,用一个红包封装好钱然后分发给小孩。如今,科技发展,网上发红包突破了传统发红包的模式,人们可以隔空发红包,抢红包了。隔空拜年,隔空发红包,不在局限于纸质红包,并且也变得更加方便了。

3、紧张又刺激:我最喜欢的还是抢红包时候,那种紧张又刺激的感觉。抢的时候,要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了一个,眼快了,还要手快。打开红包的时候,红包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刺激,红包的金额决定了抢到红包后的兴奋程度,也可以看看自己跟别人的手气谁好谁坏,这种紧张又刺激的感觉让人很上头。

 七、网上拜年——“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

基本介绍:

相较于小时候的走亲戚,我更喜欢现在的网上拜年。网上拜年不单单可以给长辈拜年,还可以给朋友同学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我这种社恐的人眼里,如果线下的话,难以启齿,现实我们唯唯诺诺,网络上我们重拳出击,我们在网上拜年,也不会面临尴尬,也不会语塞,拜完一个拜下一个,能拜一个是一个。

两种状态的网上拜年:

1、给长辈拜年:给长辈拜年,一般是给过年不在同一个地方的长辈拜年,那必须是规规矩矩的。一句新年快乐之后,还会接上许多长辈们喜欢听的四字成语,也可以特意搜一些他们平常会发的长句,总之,说的话正中他们下怀。说的话好听了,那红包也会给的很乐意。

2、给平辈拜年:给平辈拜年,一般是给同学朋友之类的,比较随心所欲,不用那么拘谨。表情包起手,就知有没有。称呼也是特别的随意,什么狗蛋,儿砸,怎么损怎么来。跟平辈拜年,通常也是为了讨个彩头,互相口嗨一下,并不是为了要红包而去,如果能有个意外收获,那肯定在好不过了。

 喜爱原因:

1、社恐福音:对于我们这种大社恐的人来说,网上拜年简直就是福音。曾几何时,面对不明称呼脚趾抓地,曾几何时,面对语塞无地自容。在网上拜年,不仅没有了现实中的压迫感,并且说话也可以缓冲一下,经过一下大脑在出口。

2、突破了地理限制:大过年的,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各有各的去处,那么地理上就形成了一个限制,而网上拜年就可以突破这种地理限制。无论何地,都可以传递我们的祝福,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收到不在身边的亲戚的红包。

八、过一人世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基本介绍:

越着年龄的增长,从小时候的期待过春节,开始变得有点害怕过春节。这种害怕不是来源于这个节日本身,而是各种亲戚行为让人不寒而栗。所以,长大后,喜欢在春节过一人世界,没有外界的打扰,想干嘛干嘛,这看似简单,但在春节期间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各种让人不寒而栗的亲戚行为:

1、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你有对象了吗”“工资多少啊”“准备啥时候结婚啊”是不是听到这些问题,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所共鸣,身体条件反射,让人很想逃避。在网上一发你被七大姑八大姨的追问经历,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感同身受,有才的网友们在过年还唱出了:“最怕亲戚突然关心”。还有网友将过年亲戚最爱提问的十大问题列了出来,可以想象多少人是有过被亲戚支配的恐惧了。所以,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让人不寒而栗。过年亲戚最爱问的十大问题

2、让你表演才艺:一到亲戚们聚餐吃 团圆饭的时候,这时候的你又面临着被亲爹亲妈支配的恐惧,那就是让你表演一段才艺,你会听到:“我家闺女/儿子学了一下xxx,让她/他给你们露一手。”而事实真相就是,其实你啥也不会,只是那时候看过几个视频。典型的葫芦没看到,让你照葫芦画瓢了。所以,被cue表演才艺让人不寒而栗。

 3、熊孩子的捣乱:亲戚一到你家来拜年,除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一道终极boss,就是它的孩子。熊孩子的威力就在于,他不懂事,但是你得懂事,你不能跟他较劲。熊孩子分为三种级别。

A、简单:熊孩子屁颠屁颠跑过来问你,哥哥/姐姐你的手机上有游戏吗,吵着要玩你的手机,这算简单难度的boss。

B、困难:熊孩子直接把你的乐高摔碎,把你的口红弄断,把你心爱的东西当做乐色一样糟蹋,这时候你就要警醒了,你遇到的是困难级别的boss。

C、终极:当上面两件事都涉及到了之后,简单难度和困难难度的boss会知道及时止损,而终极难度的boss不一样,他可以召唤,召唤谁呢,召唤大人,如何召唤呢,诶,他就哭,越哭越大声,这就是终极boss的威力,你无力抵抗,你百口莫辩,六月飞雪,你比窦娥还冤。

喜爱原因:

为什么喜欢过一人世界,这并不算是喜欢吧,这有点属于是被逼无奈了。一个人,自由又快乐,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避免那些没有必要的“麻烦”。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年轻人不会讲场面话,自然要避开点。面对熊孩子,年轻人要为自己着想,自然也要避开点。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喜欢的事物,小时候你喜欢坐摇摇车,小车模型是你爱不释手的玩具。长大之后,你爱玩悠悠球,对摇摇车出现了有点嫌弃的眼神。在长大一点,悠悠球早就被你丢在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面,你喜欢拿起相机到处拍,看到摇摇车,你不会嫌弃,但是会羡慕坐在上面的小朋友。

 面对春节,小时候与长大后,心情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有所变化了。

九、为什么小时候与长大后在春节喜欢的事情不一样了?

 主观:

1、心态的变化:一段时间一段心境,俗话说的好,人都是会变的,心态也是如此。面对小时候我们会很喜欢走亲戚,那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活泼,喜欢到处乱走,而长大后面对亲戚,只能联想到数不清的唠叨和拦不过来的熊孩子,于是长大后相较于走亲戚,我更喜欢过一人世界,图个清静。这种心态的变化,也是我们成长的体现,就像我们对摇摇车的情感,从喜爱到嫌弃到羡慕。

 2、有落差感:何为落差感,现实与你想象不符,这种差距造成的失望。面对春节,我们小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心没肺”就过完这个春节,每天都在盼着还有几天过春节。而长大后,我们依然会盼望着,盼望着跟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但是现实会“打脸”,我们并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无所事事,摆起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我们在慢慢加入大人的行列,压力也逐渐变大,无形之中,想象和现实的春节形成了一种落差感。

客观:

3、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也是原因之一。小时候喜欢的摇摇车,但它不可能永远在我心中都是top1,那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发了有比摇摇车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有了悠悠球,有了相机,那摇摇车也只会被抛之脑后。春节也是如此,我们小时候喜欢拿鞭炮炸牛粪炸各种东西,但是我们长大后,却更执着于吃碰杠的麻将。这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也是小时候与长大之后的差别。

 4、客观因素的结果:除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之外,还有许多客观因素导致这种变化。

A、政策的限制:现在的烟花没有小时候那么随处可见,就是因为许多地方都被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了,仍然部分地区可以自由燃放。这种政策的限制,使得我们也不能随手燃放了,那我也只有随遇而安,另寻其他途径来寻欢作乐。

B、社交软件的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交软件的普及也越来越广,可能以前的父母还不知道微信是什么,但如今他们现在玩的比我们还多,随处可见的扫码付款也是很好的佐证。正因为有了社交软件,我们不用山高水远的,跨越大江南北,跑到亲戚家里面,只为说一句新年快乐,社交软件也能让远在天边的两人,感受到近在咫尺般的温暖,天涯若比邻。有了社交软件,我们也可以隔空抢红包,即使是冷冰冰的聊天窗口,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结语》

不管是小时候的守年夜也好,长大的抢红包也罢,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特别喜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特别的时间,遇上特别的我们,给予了我们特别的心灵慰藉。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守年夜单独来看,他也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夜晚,正是由于我们的通宵达旦,彻夜未眠,使其变得有意义。抛开红包,冰冷的聊天室,也本就是一个人们互相聊天的场地,正是由于我们不断的发送红包和信息,让屏幕充斥着红包和文字,冰冷的聊天室也变得格外有余温。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我们特别喜欢什么,而是我们做什么会让我们变得特别舒服。就好像年味,其实并不是指的是“物质的丰盛”,而代表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物是人非,是因为我们会成长,所以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追随自己心之所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