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薛宝钗是真厚道
因黛玉咳嗽卧病,宝钗来探视。
前日酒筵之上,林黛玉玩得忘形,行酒令时竟脱口而出《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自己还不知觉,宝钗听到了,当时默不作声,之后私下教育她要谨慎,坦言相告,种种杂书,自己小时候也都看过,但还是不看为好,“‘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宝钗说的在理,已令黛玉心服;更私下提醒,保全她的颜面,更见爱护之情,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有拥林派刻意贬低薛宝钗说,这正是她使奸,这个短本来就是无法去告发的,因为说明自己也看过了。其实如果薛宝钗有心使坏,哪里需要去告发,只要当时装个傻,问一句:你刚才念的两句啥?什么意思呀?就能把林黛玉扔坑里去。而她没有这样做,而是背过人,私下劝诫,可知薛宝钗是真厚道,不是藏奸。
所以这一次探病,一开始就是温暖和煦的。宝钗诚心诚意,黛玉心怀感激。
(二)林黛玉是真感动
首先是谈病情。宝钗没有那些泛泛的客套话,开口就体现出对黛玉的健康一直很关注,“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并出主意,建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再谈到平日,说黛玉主食吃得太少,不能“添养精神气血”;更难得的,宝钗还认真研究过黛玉的药方,认为“人参肉桂”太多,“太热”,应该“先以平肝健胃为要”,应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冰糖熬粥吃,“最是滋阴补气”。

真诚的关心,令黛玉感动,所以主动提起前日之事,既感激又愧疚,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又深入剖析自己,“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而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真是掏心窝的话了。黛玉虽然小性,但是真诚直率,人家对她好,她必是以真心报之的。
接着,黛玉感叹自己无依无靠,“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要熬燕窝冰糖粥的话,担心丫环老婆们“嫌我太多事”。真是凄凉啊,虽然是自己舅舅家,虽然老太太宠爱,但到底还是寄人篱下,敏感自尊的林妹妹岂不自知?以黛玉之孤高,轻易不会向别人袒露心扉,但是此时却向宝钗倾诉,可见黛玉的的确确为宝钗的真情所动,把她当作贴心人了。

这时,宝钗不是简单地宽慰黛玉,而是感叹“我也是和你一样”,因为“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在心理学上,这叫“同理心”,即描述自己与对方相同或相似的境遇,来表达双方的共同感受,从而让对方感知到自己被理解,得以分卸一些苦痛。宝钗未必知道这个原理,但她不是站在岸上干巴巴地劝慰,而是和黛玉站在一起,诉说孤苦,使两颗心靠得更近了。
同时,她又开起玩笑,化解黛玉的愁绪。黛玉说自己不能和宝钗比,宝钗花费的都是自家的,而“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一句玩笑,逗得黛玉又脸红,又笑。

最后,宝钗又能理解黛玉怕人嫌烦的顾虑,主动为她分忧解难,说,燕窝什么的,自己家有,不如送点来,给丫环自己熬,就“不惊师动众”了。你看,宝钗不是口头上关心人,她是以实际行动帮黛玉的。
黛玉病中,本来情绪不稳,又想人来说话,“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但是这一番和宝钗不知不觉聊了好大一会,黛玉从一开始哀戚,到后来展颜,心渐渐舒展开了。最后宝钗走时,真诚地承诺“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黛玉竟依依不舍,叮嘱她,“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可知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了,从猜嫌,到信任、感激,甚至依赖。

(三)冰释前嫌,日益亲密
到第六十二回,宝钗拿起茶杯递给黛玉,黛玉接过,把剩下半杯一饮而尽。两人已经好到同饮一杯茶的程度,真就和亲姐妹是一样的。难怪贾宝玉都有醋意了。可知这世上,唯有真心,可以唤起真心,一点不假的。
话说回去,起先的隔阂,根子还不就在于“金玉良缘”引起的猜嫌。其实,“金玉良缘”只是薛姨妈的强烈愿望,宝钗倒未必这么想。看她口口声声称黛玉“颦儿”,就很清楚了:“颦儿”这个称谓,是起于宝黛初会时,贾宝玉给黛玉起了字“颦颦”;如果宝钗心里对宝玉有想法,又岂会使用?和旁人一样,称她林姑娘有什么不好呢?大大方方地称她“颦儿”,正体现薛宝钗襟怀坦荡,毫无芥蒂。
林黛玉孤苦伶仃,难免敏感,有所猜嫌是可以理解的。而宝钗终以自己的真心,暖了黛玉的心,两人真正成为相互信赖相互温暖的好姐妹。
在红楼梦大观园少女的国度里,发生的不只是一场青春的盛宴,不只是美丽、欢笑和浪漫,也上演着嫉妒、矛盾和排挤,甚至是无情的阴谋,只不过,这些争斗裹着青春靓丽的外衣,以阳光男孩女孩斗气的方式挥洒出来。 因此,这些争斗虽然有些酸,却不尖酸,虽然薄,却不刻薄,再怎么样也是一场青春的争斗。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薛宝钗林黛玉之争。 薛林首次交锋:引来薛宝钗屡次主动出击 虽然贾宝玉是将少女当成神来膜拜的,然而在封建男权社会,他才是大观园女儿国里的神,几个美少女的命运都是由他来决定,具体而言就是薛宝钗、林黛玉和袭人。薛宝钗对贾宝玉,从感性而言,她真的爱宝玉,但更多的是现实的考量;袭人退而求其次,求的是一个有利于她的妻妾组合,她发现薛袭组合对她比较有利,于是自然而然与宝钗站队。 只有黛玉,真的是很纯地很纯地,不作任何功利打算地爱着宝玉。一对男女,如果只有爱,而且是很纯的爱,十有八九注定得不到好下场。因为命运,最喜欢欺负纯洁的爱情。 薛林第一次交锋,是在《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在梨香院薛宝钗家,正拿宝钗的项圈研究着,宝玉的项圈上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十六个字很对仗,如一副对联,也似乎预示着宝玉宝钗是天成佳偶。爱情婚姻的天平正开始往这对男女倾斜时— 黛玉出现了。 两场“奇袭战” 这是一场奇袭战,而且恰到好处,就在感情似乎要发生质的变化时及时现身,黛玉一开口,就有浓浓的火药味:“哎哟,我来得不巧了。”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干的好事,让我碰上了。一轮炮火过后,又来第二轮:“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矛头表面上是指着宝玉,说自己不该和宝玉一块到梨香院来,其实是指着宝钗,说宝钗不该和宝玉在一起。尴尬的宝钗在这次交锋中落败,她只能以玩笑给自己解围:“真真是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不过,这场青春爱情的争斗并没有完,薛宝钗自第一次被动受挫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接下来便频频主动出击。 下一场战斗发生在第十九回。贾宝玉和黛玉嬉闹,两个并不邪恶的男女以一种看似邪恶的方式进行交流:二人都面对着躺在床上,既不是坐而论道谈人生,也不是颠倒衣裳乱两性,只是一对纯洁无瑕的少男少女在嬉笑而已,宝玉编了一笑话,将黛玉说成是耗子精,黛玉坐在宝玉身上要拧他,很纯洁的一幕,但看上去似乎有点邪恶。 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其实也可能是量变发生质变的危险时刻,宝钗出现了。和上一场一样,算是一场奇袭战。 具体场景还是看原文吧: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宝钗的姿态表明:就你林妹妹可以突然出现,难道我宝钗就不许这样?宝钗不放心啊,这次的男女耳鬓厮磨场景比上次她与宝玉过分多了,不及时出现,恐怕……… 当然,以宝玉黛玉的纯洁,应该不会发生龌龊的事情,然而,恋爱中的男女,谁不会多操一点心呢。 下手狠辣:屡次将黛玉推向风口浪尖 在梨香院战役中吃过一次教训的薛宝钗,将自己的反击能力发挥到极致,她经常将猝不及防的黛玉推到风口浪尖。 且看《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宝玉和王熙凤都中了邪,搅得荣国府鸡犬不宁,好不容易来了一僧一道,请出贾宝玉自身的宝贝—通灵宝玉,才让二人安静下来,到晚上,二人才渐渐醒来,喝了米汤。这时,林黛玉情不自禁,同时也不晓得遮掩,别人还未开口,她就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就这么一句真情流露,被薛宝钗逮住战机,狠狠进行打击:“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原,赐福消灾;今日才好些,又要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得可笑不可笑?” 滴翠亭事件 本来宝钗和黛玉都是在暗暗较劲,一句“又要管林姑娘的姻缘”,却将黛玉的感情推向了公开一面,宝钗自己却仍待在阴地里歇凉。而其他人结合黛玉的这一声感叹,自然也觉得宝钗的话是可信的。黛玉此番很被动,红了脸,摔帘子出去了。 宝钗这一次真的很不地道,更不地道的是第二十七回。宝钗本欲往宝玉住所去,却见黛玉先去,醋意上涌,于是抽身离开去捉蝴蝶,在滴翠亭,阴差阳错地听到了丫鬟坠儿与红玉的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关于红玉和贾芸私下相好的事。 宝钗悄悄地听了也罢,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很自然地将黛玉推向风口浪尖,对红玉和坠儿说:瞧见林姑娘往你们这边来了。 这简直是拿着林姑娘的性命和名誉开玩笑,在两个丫鬟吓得脸色铁青之后,宝钗还得意地说上一句:“(黛玉)一定又钻进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 宝钗当时的心情可能真的恨不得黛玉被蛇咬一口,不错,滴翠亭事件,就是宝钗放的一条“蛇”。 而可怜的黛玉,就这么躺着中枪了。 狠下重手:借机会恶心和敲打黛玉 宝钗虽然在日常事务上保持八面玲珑的姿态,一问三不知,不得罪人,然而,她对黛玉的一切信息却是多方搜罗,巨细不漏的。在第四十回中,贾母和儿孙们行酒令,大家用的都是《千家诗》里的名句,刘姥姥用的是村俗大白话,独独黛玉用了言情戏剧《牡丹亭》和《西厢记》的台词:“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大家闺秀尤其是封建贵族**看《牡丹亭》和《西厢记》这样的“*词艳曲”,这在当时是件很丢人的事。大家都没留意,宝钗却留意了。 给黛玉上人生指导课 在第四十二回,早有预谋的宝钗截住了黛玉,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正懵懂间,宝钗便说出前一晚酒席上黛玉说的行酒令,黛玉虽然内心认可《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价值观,然而毕竟和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悖,一旦被发现,自然觉得理亏。 宝钗就在这个时候俨然以黛玉的人生导师自居,语重心长地教育林妹妹:这些闲书,我虽然也看过,但没放在心上。我们女儿家本来做些针线活就行了,但现在认识了字,就要看看正经书,“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分明是在恐吓教训黛玉,言下之意是我宝钗出于负责任的态度,在挽救你,你要识趣。此时的黛玉如同哑巴吃黄连,不能回驳,也不好辩解,只得乖乖当了一回宝钗的学生。 把自己的情敌当成学生训导,想必心里一定很爽吧,我这样揣测宝钗的心理。 然而,宝钗再怎么打击黛玉,也改变不了爱情的天平,宝玉的心,无论怎样都是属于黛玉的。在第五十七回里,宝钗遭遇了严重的打击。当宝玉听紫鹃胡诌说黛玉迟早要回扬州时,忽然失去心智,要死要活地闹,当时在场的宝钗,心里该是怎样的痛呢。 心里滴血的宝钗,于是拿黛玉泄恨。怎么泄恨呢?恶心黛玉;用什么恶心黛玉呢?用自己的哥哥薛蟠。薛宝钗对母亲薛姨妈说:“妈明儿和老太太(贾母)说,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黛玉是何等高雅的神仙妹妹。薛蟠是何等龌龊的禽兽,把他们扯一块,这不是拿自己哥哥恶心黛玉吗?这话连薛姨妈都听不下去了,马上堵宝钗的嘴:“我还怕你哥哥糟蹋了她。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元春(元妃)出钱请客,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被皇帝封为"太幻仙人"的张道士跟贾母说:见一人家有个姑娘15岁,长得十再漂亮,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旁听了都不高兴。
贾宝玉心里说:天下姑娘都不如林黛玉好看。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林黛玉心里想:贾宝玉喜欢我,他自己又不说,难道要我一个女孩子说。我倒不如说话气气他。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越说越当真,最后吵起来。想到伤心的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第四十二回提到薛宝钗把林黛玉叫到蘅芜苑,说是要审问她。其实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林黛玉昨天在贾母的行酒令上说漏了嘴。因为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家,黛玉在那种场合公然说出《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话,肯定是有失检点的,难免落人口舌。我们且看看薛宝钗是如何劝告林黛玉的,原文是这样写道:
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可以看出薛宝钗从小也是爱读此类书的,不过她深知其中的利害,只是不肯轻易在人前显露罢了。因为这些杂书最能使人移情易性了,所以过来劝诫林黛玉不要深陷其中。倘若不是作为一个知心人也不会说出这些话,而且薛宝钗还特别担心林黛玉的病情。
第四十五回就特别提到宝钗过来看望林黛玉,看见她的病情不见好转,就说这几个太医虽好,但是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且看看宝钗的一段对话: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宝钗此可不谓观察甚微,想别人所不能想,对太医所开之药方也不甚满意,想必自己也对医理有深刻地见解。药方也要因人而异,况且黛玉的体质是这么的弱。薛宝钗一番推心置腹的对话,也让林黛玉开始懂得她的好。文中对黛玉这样描述道: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俗话说:“爱情能蒙蔽人的双眼”,更何况是别人口中经常念叨的“金玉良缘”,所以往日林黛玉对薛宝钗难免心生嫌隙,及至此才真心明白薛宝钗的为人。
红楼梦第十八回:宁府上下为贾敬贺寿。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
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扩展资料:
作品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元春(元妃)出钱请客,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被皇帝封为"太幻仙人"的张道士跟贾母说:见一人家有个姑娘15岁,长得十再漂亮,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旁听了都不高兴。
贾宝玉心里说:天下姑娘都不如林黛玉好看。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林黛玉心里想:贾宝玉喜欢我,他自己又不说,难道要我一个女孩子说。我倒不如说话气气他。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越说越当真,最后吵起来。想到伤心的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