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CP小说(主世民吉儿)

有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CP小说(主世民吉儿),第1张

只有电视剧的剧本版小说,跟电视剧的剧情一点不差。

另外有一本书名《唐太宗李世民》但主要讲述李世民,没有吉儿。事实上,历史原型吉儿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风光,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杨妃,李世民也并不宠爱她。

关于李世民的杨妃

由于对李恪的母亲感兴趣,特查了些,整理了一下:

新旧唐书后妃传中只提到李世民的两位后妃,备述长孙皇后之贤和徐惠妃之才,但是李世民的后宫中最有炒作价值的妃子,一个是武媚娘,还有就是3个杨妃:大杨妃、小杨妃、齐王妃。大杨妃,隋炀帝杨广之女,生第三子吴王恪和第六子蜀王_,考证说她的封号是淑妃,在皇后与惠妃之下,之下就称为杨淑妃,因为历史记载中四夫人封号只有淑妃空缺;小杨妃,生十三子赵王福;而另一个杨妃原为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可称为齐王妃,又称巢王妃,终生没有封号,史书上一直称杨氏,生十四子曹王明,后过继给元吉。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曾提出立齐王妃为后。

史书对这三位杨妃记载都不多,在李恪和李明的传中有些文字。

恪母,隋炀帝女也

旧唐书李恪传

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新唐书李恪传

齐王妃和杨淑妃都是隋杨王室的宗女公主,她们两个是堂姐妹,杨淑妃是炀帝杨广之女,她的父皇虽然以糜烂穷奢的作风闻名,但也有雨露均沾的好名声,所以她在童年的时候作为隋朝公主,不过不知她的母亲是不是萧后。李家和杨家有亲戚关系,作为贵族的李家适逢天运,起兵反叛,起兵夺了杨家的天下,她作为俘虏,作为一种战利品,不期然遇到了李世民。她年岁尚幼,容色清美,李世民把她派给了自己的发妻长孙氏,这个13岁就嫁给李世民的贤淑女人。

有很多人说,杨妃是李世民登基后第一个被封妃的,这个也许在起居注中有记载。李世民登基之后,论理应该有四个正一品的夫人贵、淑、德、贤四妃。其中贵妃韦氏,德妃燕氏,贤妃阴氏。而奇怪的是,所有的史书上都没有关于太宗淑妃的记录。根据当时的情况,李世民登基,一后四妃,这四个妃子的册封应该是一个不少的总之这位淑妃是被历史刻意或无意地抹去了。鉴于杨妃的身份尊贵,又生育了两个皇子,一般认为大杨妃是应该封为正一品夫人的,封号就是淑妃。

而又有些人说,从封位可以看出,韦妃比较受宠。韦妃是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得到的,年纪长于李世民,而杨妃应该比长孙皇后小几岁,因为韦妃年长,尊重她而让她居于四妃之首,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杨淑妃深受长孙皇后的教导,为人低调,她很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血统虽然可能比李世民后宫里任何一个女人都要高贵,但也会是她获罪的第一条件。她小心把握着自己的分寸,为李世民先后生下了两位王子,一个是行三的吴王恪,一个是行六的蜀王_。由于她有谦恭,有美貌,有公主天然的仪态,更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吴王恪。从大杨妃给他儿子们起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她实际上对自己和对她儿子们的处境很担忧,毕竟她的身世随时会招来别人的口舌,她儿子的名字可以说是李世民所有儿子名字中最低调最本分的:恪是谨慎的意思,_是安静的意思。她也许只是想她的儿子们在纷乱的皇族纠纷中明哲保身罢了,只不过她最后的这点心愿都不能达成。

李世民最偏爱的儿子就是这个像极了他的恪。长孙无忌等无法容忍隋杨政权以这样一种顺理成章的方式复辟,无法容忍一个流着前朝最尊贵血液的王子成为储君,哪怕他是最优秀的,是融合了两代伟大帝王的血统,众望所归的皇子在李治继位后,失去了太宗庇佑的淑妃母子,在处心积虑的长孙无忌面前无处可逃,最终李恪和高阳公主被以谋反的莫须有罪名赐死

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天下望,海内冤之

在恪死后,他的弟弟被黜为庶人,徙居巴州,死后的爵位才被起复,陪葬昭陵。而他们的母亲杨淑妃,从此在史官的笔下失去踪迹,想来以她的娇弱无争,无法想通自己的命运到底是不是受上天眷顾的。昭陵中传说葬了一位杨妃,据说是小杨妃。不过照蜀王、阴妃都能进昭陵,大杨妃没理由不进昭陵的。

新唐书里说她地高望亲,中外所向,但新唐书真实度不及旧唐书。比如关于立后这件事儿,新唐书说立杨氏,为魏征劝止,而旧唐书没提及。

首先吴王恪应该生于武德三年初,比他自承干小几个月,而李治生于贞观二年,是太宗第九子;蜀王_却是老六,初步推断应该是武德年间。而后杨妃再无任何子嗣出生,连个公主也没有

而且自此之后,再没有任何关于杨妃的记载。而贞观初年封四夫人,为何韦妃、阴妃、燕妃封的时候皆有记载,而惟独杨妃没有记载;当然这个不是否定杨妃

而李治登基的时候,韦妃、燕妃都封了太妃去了封地,杨妃却不在其列。李恪被降罪的时候应该是在永徽四年,再之前他无罪应该是好好地在自己的封地。而为什么杨妃不在里面呢?

因此很有可能杨妃死在长孙皇后之前,甚至是李世民登基以前。那么李世民对蜀王_的种种纵容,也可以解释为体谅他幼年丧母。对于杨妃,李世民对她是有感情基础的,我也相信李世民也是爱她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和她生两个儿子,也不会再体谅蜀王_,还是能对他比较容忍。

齐元妃杨氏,唐太李世民弟弟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在 历史 上有名是因为她与李世民扯上了关系。

杨氏出身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根据《旧唐书》记载,我们知道弘农杨氏有一个人叫杨恭仁,本名杨纶,弘农华阴人,隋司空、观王杨雄长子,在隋大业初年,担任吏部侍郎。

当时杨玄感叛乱,杨恭仁奉隋炀帝之命率兵镇压,大败杨玄感军,并与隋唐名将屈突通将杨玄感擒获。

这是滔天的军功,足以封侯拜相,但是隋朝官场腐败,想当大官光有功劳还不行,还要贿赂,杨恭仁讲操守,不屑于行贿,为权臣纳言苏威、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人所不容,虽然立下大功,但是没有升官。

唐朝建立后,杨恭仁在唐朝为官,唐高祖很器重杨恭仁,杨恭仁官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任凉州总管,后来又官拜吏部尚书,升任左卫大将军。

唐太宗李世民也很器重杨恭仁,在贞观初年,杨恭仁官拜雍州牧(州牧为一州最高军政首领),加授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五年,升为洛州都督。

行官职名,是唐代官名,受上官差遣,处理事务,代理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主持某事务的家臣。

杨恭仁有个弟弟叫杨师道,娶桂阳公主,有个堂侄女是巢剌王妃,有个侄子叫杨思敬,娶安平公主,杨家与皇室联姻,地位显赫。

巢剌王妃就是齐王妃杨氏,巢剌王就是齐王李元吉。

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被杀,死时年仅二十四,其五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受牵连一起被杀,李建成和他的所有儿子也全部被杀,这是李世民想要永绝后患。

后来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还是“剌”。

李元吉的妻妾和女儿们没有被杀,但都被软禁在宫中,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宫殿里,近二十年没有被放出来,生活过得很艰难。

齐王妃杨氏也许是为了保全自身,也许是为了保全李元吉的五个年幼的女儿,也许就是一个贪慕荣华富贵的人,她屈从了李世民,给李世民当情妇,真正的原因没有人知道,只有杨氏自己知道。

没错,就是情妃,不是妃嫔,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没有给杨氏任何名份,杨氏始终以不光彩的身份,卑微地活着,杨氏的封号始终与李元吉绑在一起,先后为齐王妃,海陵王妃,巢王妃。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弟,软禁父亲李渊,逼迫父亲退位,得位不正,所以史官对这场宫廷政变诲谟如深,要么不记载,要么一语带过。

杨氏有多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是否就喜欢杨氏,后世的野史,小说,影视剧有很多狗血剧情,甚至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从李元吉手中抢走杨氏,还有将隋炀帝之女杨妃与齐王妃杨氏混为一谈,这些都是假的,错的。

《旧唐书》没有明确说杨氏与李世民在一起生活过,只讲了李世民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的生母是杨氏,没有任何封号,谁也不知道杨氏是何人,还有就是深受李世民宠爱的高阳公主生母没有记载,怀疑就是杨氏。

《旧唐书》讲曹王李明被过继给李元吉,延续李元吉香火,由此看来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一儿子,就是曹王李明。

曹王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贞观二十一年受封,贞观二十三年,赐实封八百户,唐高宗李治登基后加满千户。

唐高宗显庆中,曹王李明授梁州都督,后来先后担任虢、蔡、苏三州刺史,被李治下诏过继给巢剌王李元吉。

永崇中,曹王李明与太子李贤商议谋反,被降封零陵王,发配到黔州。都督谢祐奉武则天旨意,逼曹王李明自杀。

李治悼念曹王李明,黔州官员都被免职。

曹王李明有三子,李俊、李杰、李备,齐王妃杨氏的子孙没有断绝。

《新唐书》有杨氏的记载: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贞观二十一年,始王曹,累为都督、刺史。高宗诏出后巢王。永隆中,坐太子贤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谢祐逼杀之,帝闻,悼甚,黔官吏皆坐免。景云中,陪葬昭陵。三子:俊、杰、备。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杨氏一度受到李世民的宠幸,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即杨氏为皇后。

大臣魏徵进谏说:“陛下不能被辰赢连累。”

李世民这才放弃立杨氏为皇后。

辰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姓赢,具体名字不清楚,她先后嫁给晋怀公和晋文公。

古代讲究好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侍二主,改嫁的女人被人瞧不起,再尊贵的女人都不例外。

不过《旧唐书》没有讲李世民有立齐王妃杨氏为皇后的想法,也没有讲魏徵反对立齐王妃杨氏为皇后。

唐朝以后三四百年的史书也没有有关这件事的记载,旧唐书》比《新唐书》成书早一百年,相对来讲更加可靠。

之所以在《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估计是《新唐书》的编撰者给宋朝皇后二婚提供一些正当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71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