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怀旧情绪有哪些?

老年人的怀旧情绪有哪些?,第1张

一般来说是因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境遇不如从前好,感觉到自己的愿望实现受阻。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的人是很少有时间去留恋往事的。他们的目光盯在未来,偶尔对比一下今天与明天,激起的也是更强的斗志,以及对更宏伟的目标的联想。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现在已辉煌不再的人,十分容易产生失落感,为取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将自己陶醉在往日的辉煌之中。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

1、老年人有不少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近来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份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回忆战争年代龙腾虎跃的场面,或打了胜仗凯旋时的欢快情景;你可以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两句话,这样可以冲淡你的愁绪,感到幸福的存在。

2、如果怀旧过了度,终日沉湎于此,老在回忆中叹息伤感,势必增加寂寞、孤独、忧郁的情绪。情绪性质起了变化,正常就会变成不正常。轻者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重者还可导致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焦虑、忧郁、自卑等,以致丧失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此外,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患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哮喘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的机会。

3、中老年人之间缺乏信息传递,内心必然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的衰老。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要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和年轻人谈谈心,这样能够加强对中老年人脑细胞的刺激,增强记忆力,让中老年人也记住近期的眼下的事情,做事之前做些计划,加强对现实生活的乐趣。而不要仅仅依靠过去的回忆过生活。

4、有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调,心境较灰黯,经常是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这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个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乐章才会奏出强音,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5、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老年入会更有信心。老年入可以认真的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另外,上网可以帮助老年人接触一种全新的世界,创建了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提高起新鲜感,增加对生活的乐趣。中老年人也很有必要和同年龄段的人去交流想法,学习别人的处世态度,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生活,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

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而言,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整个生活而言,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遐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类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成熟、能正视新的生活;②防御型:表现为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活到老、干到老,并乐在其中;③被动依赖型:表现为强烈依赖和盼望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和体恤,或对外界缺乏兴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在家庭照料和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病增多,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而且,老年人的职业状况、家庭结构、婚姻形态、经济境遇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兴趣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都将产生影响

一、生理因素:(一)感官的老化、(二)疾病的增加、(三)死亡的威胁

二、社会因素:

(一)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二)老年人的家庭状况

、(三)老年人的婚姻状况、

(四)社会环境因素

心理学上认为,衰老感(Senility),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身心状态的变化、各方面能力的变化、社会环境和家庭地位的变化。

从表面来看,人到七十,心态会发生巨变,从曾经的热血澎湃到安然度日,从满腔愤懑到力不从心,可以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大转折点。在感知力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身体影响着心理,“越老越不中用”的心理暗示油然而生。

同时,身边的人对自己称谓也在发生改变,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再加上家庭地位的陡变,朋友长辈的相继离世,逐渐放慢的生活节奏,种种因素给老人带来的是沉重的衰老感。

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然而,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衰老也跟着衰老,相反,新事物会不断涌现,所谓的“代沟”就在此刻出现了。老人们会感觉自己仿佛被时代抛弃了,心中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空虚、无聊的感觉。而这种恶劣的心境则会加快衰老,比如,长期的心理负担会造成血压升高,增加患上心脏类疾病的概率。

现代社会,老人们普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现实生活亦常有这样的例子发生,当恩爱的老夫妻有一人去世后,另一半不久后便也随之与世长辞。

家庭地位的变化

深入分析,70岁老人骤然离世,与家庭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现代社会,60岁以前,一个人占据家庭主心骨的位置,属于主要劳动力和领导者,是被依赖的对象。

而在60岁之后,人的家庭关系出现变化,从主心骨到边缘人物,从被依赖到依赖家人,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老人们难以接受,毕竟,我们都不希望成为别人的“包袱”。

心理学上讲,被需要的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在付出中获得幸福感。而此时老人只能麻烦别人,除了得到相应帮助,或许只剩下劳烦别人之后的愧疚与自责。

 老年人生活互相陪伴,共度余生。但有些老年人却中老年丧偶,剩下的路只剩下自己走下去,那么丧偶老人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为你介绍。

丧偶老人心理变化

 1、丧偶老人心理变化

 11、常责怪自己,当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老伴: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她)发脾气好一点有的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就会精神恍惚,心理负担过重,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12、怀念老伴,老伴逝世,生者在历经剧烈的情感波涛之后,精神状态会慢慢平息,随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13、恢复精神状态,在家人、朋友的关怀和帮助下,生者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2、丧偶老人的常见心态

 21、过度悲伤型,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22、怀念恋旧型,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

 23、后悔自责型,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3、丧偶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31、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32、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33、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丧偶老人如何消除孤独感

 1、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逢年过节组织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服务等。

 2、常与老人谈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

 3、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老人如何度过晚年

 1、健康的身体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因此建议老年人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坚持晒太阳15~20分钟,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每天喝水6~8杯(每杯200毫升),少量多次为宜;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种类多样化,并且控制油、盐摄入。

 2、潇洒一点。许多老人一辈子忙工作、忙儿女,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都放弃了,是时候关心一下自己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帮老人增寿75年。养花、遛狗、下棋、钓鱼都能让生活更有滋味。也可带上老伴,出去看看,畅游山水,不仅能开阔眼界,心态也会更年轻。

 3、忘记年龄。从心理学上来说,怕老和怕死紧密相连,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但我们缺少死亡教育,多数人无法正确面对死亡。儿女们应该多关心、多观察老人的情绪;社会也应建立一种支持体系,让老人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心理特点如下:

1、认识能力低下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

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

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老年期总要涉及老化和衰老的概念,老化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衰老是指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

研究个体心理老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个体出发,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

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有遗传学说、行为老化学说等。遗传学说认为,精神机能的老化,行为的变化以及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通过研究发现,双亲的寿命与子女的寿命有很高的相关度。行为老化学说认为,老年行为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行为老化就是最年龄增长,对刺激的反应时间会延长,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会减弱,记忆力逐渐衰退等。

强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学说主要有疏离学说和适应学说。疏离学说认为,老年人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你啊宁的增加, 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会变少,他们的人际交流渐次减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逐渐减弱, 这种个体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变化,是由内部的变化造成的个体与环境的疏远。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交往增多会减轻老年人的不安感,也可以从朋友的反馈中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老年丧失期观点。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丧失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并把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相继丧失认定为老年丧失期的基本特征。认为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到老年期,岁年龄增长而衰退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肯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应当予以应有的重视,但是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把人视为生物机体,过于重视生物机体的变化和年龄因素对心理变化的影响,而把心理发展看作是线性的上升和下降,这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

二、毕生发展观。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下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第一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发生, 也就是说从胚胎形成到衰老的整个一生都在发展。第二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如感知觉出现最早最先发展成熟也较早开始衰退。如抽象逻辑思维较晚开始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继续发展并继续增强。第三,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是增长和衰退的对立面的统一, 发展不是简单地朝功能增长的方向运动,而是由获得和丧失的相互租用构成的。第四,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 但各个子系统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强度有明显的区别。成熟因素对儿童期影响强度最大,社会文化因素对成熟期影响强度最大, 个人因素,智力,个性,命运,所遭遇的非规范性时间等,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强调人到成年以后,心理仍继续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进入老年期后,个体的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能力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但是,思维等复杂的认知活动较难以揭示出一致的变化模式。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1、老年期视觉减退。老年人出现的视力问题主要表现为: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

2、老年期听觉减退。老年人中听觉缺陷者为数众多,据调查研究发现,有近65%的老年人听力减退,醉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听觉敏锐度逐渐丧失,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50-60岁是中国人听力减退的转折期,60岁以后逐渐下降,80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

3、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1、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发展变化趋势是,儿童的记忆岁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少年期开始到成年期达到记忆最佳的高峰期,为个体记忆的黄金时期,40-50岁期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减退,其后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记忆老化并非记忆的各个方面或同时减退,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因记忆过程和影响因素等不同而呈现出老年人记忆减退的特殊性。

老年人机械记忆明显,意义记忆教机械记忆衰退的慢一些;

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要好;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20岁青年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

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减慢是老年人认知减退的主要原因,加工速度包括反应速度,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和认知速度。工作记忆理论,缺乏信息加工资源,缺少一种自我启动加工的能力。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老年记忆的变化具有可塑性,为了改善老年的记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干预并发掘记忆潜能。影响老年记忆的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健康、精神状态及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方面的因素。为了延缓记忆衰退应注意以下五点: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有意识地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增强记得住的信心。

三、老年期的智力衰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20岁以前智力迅速发展的上升期,20岁左右是智力的高峰期,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一、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

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变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三、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1、生物学的衰老,主要是大脑的衰老;

2、心理上的变化。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苍老,心理上表现为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

3、、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疏远老人、老人退出社会。

适应是以自我调整来适应环境或情境的状况,老化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对老年期的推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包括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离退休等社会角色与活动的变化等方面做好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安排好退休生活。

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9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