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中的人们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

浅谈群体中的人们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第1张

浅谈群体中的人们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盲目自信、保守主义、厌恶损失倾向等和心理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投资行为。过度自信源于人们的乐观精神。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心理学发现,处于群体中的人们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而往往保持和群体相一致的行为,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他们的喜好和习惯,忽略了他们的可用的信息。个人的这些行为往往是难以置信的。一些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包括认知系统偏差、信息流、从众行为等。

 关键字:群体中,群体情绪,影响

 认知系统偏差,是指社会制度因素对人的信仰和独特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如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和收入差异等,可能会形成一些有不同的信仰的群体,他们存在显著的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系统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同时自身所在群体的因素也也一样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信息流,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参考别人的选择,而忽略你现有的信息或可用的信息。信息流理论描绘了大量的沟通和评估信息丢失现象。通过心理学实验证实,人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最多的是共享认知,而私人信息很少得到交换。Shiller认为,这是因为限制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热点信息,形成相似的思维活动,人们的通信交往和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加强这些信念。Kuran和Sunstein描绘了这种集体信念的形成过程,可以获得流媒体叠加效应。Bikhc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结构形成信息流的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很少信息可以导致社会潮流或时尚。

 从众行为,是群体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信息流从认知的角度认知偏见,而从众行为则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的。在群体中人们相互模仿和影响,此时群体中相互循环的刺激反应,会逐渐带动人们的情绪体验,使人们逐渐失去理智判断。这种行为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并能对社会潜在的巨大的破坏性。这种效应的作用机制通常存在两种范式:第一,情绪感染。当人们的认知、态度呈现高度的一致性时,情绪感染的可能性和速度更大;第二,行为蔓延。当人们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之后,随着情绪的不断膨胀,行为表现也会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情绪。

 在现实中,许多难以解释的金融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的理论得到解释,许多金融热点问题和金融危机等也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是投资者投资偏好选择的过程,与这个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人的认知心理。行为金融学使用认知心理学的方式,进行认知偏差和认知目标的研究,对有关金融问题进行解释,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在认知方式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决定。事实上,投资者不能得到所有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分析所有的信息,而不能处理复杂的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决策过程中经常采用启发式(启发式)的推理方法,它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简化复杂的问题,形成一个单一的决策过程,主要有代表法则、可用法则、调整法则等。代表法则,是指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抓住问题的'一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不管这个功能的真正概率的出现,以及其他相关原因和特点。在许多情况下,法则的表示是,可以帮助人们把握迅速推断出结果了问题的本质,但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偏差,特别是事件的基本元素将被忽略,即无条件概率和样本大小。拉宾称此为小数定理。可用法则,指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根据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信息,包括信息记忆的多少和难度,以确定这一事件的可能性,而不是寻求其他相关信息。Kahnemann和Tversky研究了思维关联的一个例子,速度评估可能性问题,发现该方法存在严重的回忆偏倚和搜索偏好,因为人们在头脑中寻求相关信息时,并不是所有的没有偏差是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调整法则,指的是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使用参考点和锚减少歧义,然后通过一定的调整最终的结论。Slovic和Lichtenstein认为,无论初始值来源于隐含问题或是粗略计算的结果,后面的调整通常是不足的,不同的初始值将产生不同的结果。Kahnemann和Tversky描述了命运之轮实验,清楚地展示了这种倾向性,人受到太多没有意义的初始值约束。

 典型的投资者的认知特性可以用来解释股价的过度波动。典型的认知让投资者相信,现金股利的平均增长率的波动大于实际,看到现金股利增长(下降)后,他们很快就会相信的平均增长率现金股利增加(减少),以相应的购买(出售)行为来推动股票价格高(低),使之与现金股利水平不适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产生一个确认偏误,即人们一旦形成先验信念,它们可以帮助确认之前的信念,有意识地寻找各种证据。后见之明偏见正试图找到各种各样的真正证据以表明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这个确认偏误会让投资者更容易坚持错误的交易策略,导致金融产品定价偏差持续下去,直到非常强大的证据似乎迫使它改变最初的信念。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们会产生一种行为诱导态度改变。如果行动失败,人们将向下修正自己的信仰,人为地降低损失造成的遗憾,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如果操作成功,人们将向上修正自己的信念,展示他明智的决策。Arkes和Blumer认为这种认知偏差可以用来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投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对行为金融学的影响是行为金融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景理论理论的提出。理论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境下进行问题决策的三个关键性的心理特征:第一,除了关注最后的财富水平外,人们还关心损益的多少;第二,人们厌恶收益中可能的风险,但却普遍愿意接受损失的风险;第三,人们的厌恶情绪是模糊的,他们会按照发生概率的大小赋予相应的权重,已产生确定性效应的结果。前景理论对于行为偏好问题的描述的意义是显著的。

 基于前景理论、Thaler和Johnson提出了心理账户的问题,即对决策问题的考虑,是从完全理性的人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结果并综合计算各自的得失的角度出发的。但事实上,人们通常将问题分解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习惯和单元,并相对独立的保持和跟进头脑里的损益情况,而人们更多地会收到其心理感受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是心理账户。

 Barberis,Huang和Santos把对前景理论的研究分析推广到一般均衡的股利定价模型中,该模型表明:现金流方面的利好消息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使投资者前期的收益率提高,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可能更小,因此会以较低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进行贴现,从而促使股票价格更高水平;另一方面,一个利空的消息会使得股票价格下跌,使投资者产生最初的损失,投资者对损失的厌恶程度变大,所以采用更高的折现率贴现未来现金流,推动股票价格导向更低的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盲目自信、保守主义、厌恶损失倾向等和心理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投资行为。过度自信源于人们的乐观精神。研究发现,在许多方面,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前景过于乐观。如驾驶水平、与人相处的幽默感等。根据一项调查,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高于平均的能力水平。同时,因为自我强化的归因偏差,人们常常将好的结果由于他们的能力,而把坏的结果归咎于糟糕的外部环境。所以人们很难通过理性的不断学习来改变他们的想法,以致使人们过度自信。保守主义,是指大多数人的思维是一种惯性,改变原来的信念是非常困难的,个人新信息的修正力度往往不足以改变原始思想。厌恶损失倾向,即对主观或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远胜于对客观的不确定性的排斥。Heath和Tversky研究表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和其主观估计不确定性概率的能力负相关,此外,Fox和Tversky研究认为,决策失误的经历体验或能力更强的决策参与者的影响,会使人们会更加厌恶不确定感。

 心理学发现,人们在犯错误后会产生强烈的后悔感,这种悔恨对人们造成的痛苦可能比原先的错误对人们造成的痛苦更大。因此,在人们的金融行为决策中,也往往极力地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悔感,即可以把决策的目标看作是获得最小的后悔值。这个理论阐释了忽略后悔偏见的问题,人们习惯于在决策之前充分地估计将来可能出现的境况感受,而采取行动的后悔程度会远远高于没有采取行动的后悔程。比如在人们的面前存在两种选择,一个是亏损7500美元,另一个是八成会损失10000美元,也可能没有损失,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这便是厌恶损失。

 这些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投资决策实质上已经偏离了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这有助于说明原本不易解释的金融问题。例如,投资中存在所谓的过度交易现象,投资者交易频繁,可收益却远不足以补偿交易成本。Barber与Odean的一项研究表明,交易次数最多的投资者的平均获利通常也最少。显然,理性经济人不应该过度交易。然而,由于人们倾向于盲目自信,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足以使他们在销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信息并没有投资获利的意义,从而导致交易泛滥的产生。

 人们的这种模糊和损失厌恶能够用以解释股权溢价的金融问题。由于投资者无法准确地掌握股票收益率的分布状况,当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时,他们宁愿做最坏的估计和选择。Maenhout认为,如果投资者担心他们所基于的是错误的股票收益估计模型,他们会要求更高的股权溢价以补偿现实的认知模糊的概率分布。Barberis,Huang和Santos的模型研究演示了损失厌恶的程度的变化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而损失厌恶使投资者不想看到股市下跌,所以他们会要求更多的溢价以抵消高风险的证券。

能被记忆,是与思维的‘评价系统’联系在一起的。

四种主要评价,产生四种基本情绪:

1 满足了自我需要——人会快乐,

2 追求满足的过程被阻挡——会愤怒;

3 害怕失去时——人会恐惧,

4 失去后——人会悲伤。

复杂情绪一般是由基本情绪混合而成。

爱就是最复杂的情绪之一,可以说混合了以上四种情绪。

因为情绪跟潜意识的本能相联系,并且主要记录于躯体上而非意识中,所以你说的莫名哀伤就是由回忆和评价唤醒的躯体情绪记忆。也可以说:你的思想已经遗忘,但灵魂却还记得。

家庭并非一个封闭、孤立的社会群体,但它又不会消解于其他各类社会群体中。家庭的记忆与它的这种性质密切相关。哈布瓦赫从宗教和物质两方面来探讨家庭之于社会的独特性质,并由此论证家庭记忆与社会记忆的区别和联系。在宗教方面,家庭皈依于更普遍留存于社会上的宗教信仰,甚至原始的家庭宗教是从这些更普遍的宗教观念中脱胎而来。例如,对于祖先、死者的崇拜,使所有家庭大概在每年的同一时候,按照一定仪式,唤起死者或者邀请他们与活人分享食物。家庭中死者的灵魂仅仅是由超自然力量构成的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当人们把目光投向亡灵这种存在形式的时候,他们其实参与到一个超越家庭范围的总体信仰中,比如村落、地域等共有的信仰,甚至在此共同体之外的外人也持和家庭同样的宗教信仰。

超越于家庭范畴的普遍宗教信仰本该打破家庭的边界,却反而增强和神圣化了“家庭”的观念。哈布瓦赫引述了一段库郎热在《古代城邦》中的叙述:“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仪式、特别的节日。仪式、祷词、颂歌全都是这个家庭宗教的基本组成,它们是一份祖传遗产,这个家庭不会与任何人分享。”此外,各家的家祠、坟墓彼此也必须清楚分开。所以,家庭内部存在两种宗教态度,它们虽然在时空中合成一体,却指向两方,一是使家庭超越自身,融入更广阔的共同体中,一是让家庭自身成为一个凝聚其成员、有宗教神圣感的群体。

情绪记忆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可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例如,当某人回想起以前一次战斗胜利的情景时,当时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再现,他好像再一次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和欢快。比较强烈的、对人有重大意义的情绪和情感保持较久并容易再现。

群体的一般特征

从智慧层面看,群体总是要比被孤立的个人水平低,不过从感受,以及被这些感受驱使的行动来看,群体的表现要比个人的表现得更好或者糟糕,这都要看具体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特点

1 冲动、易变和暴躁

2 轻信切易受暗示

3 情绪夸张和单纯

成因

1 群体都是匿名的,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那些总是控制个人的责任感会消失殆尽。

2 传染的现象,对群体特点起着决定性作用。

3 组成一个心理群体的个人处在被催眠的状态之下。他不再具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能力。我们有意识的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得势。

02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

1 冲动、易变和暴躁

孤立的个人拥有掌控自身反射作用的能力,而一个群体则缺少这种能力。群体缺少能力做长远的思考。

2 易受暗示和轻信

只要少数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群体,即使他们都是非常有学识的人,在他们的特长之外一样会呈现出群体的特征。在每个人独立存在的时候才有的观察的能力和批判精神很快就会消失。

3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心生憎恶或是不赞许,若是发生在孤立的个人身上,将不会获得力量,如果对象是一个群体里的个人,则会成为狂怒的仇恨。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能被过度的情感所打动。一个演说家想要靠话语打动一个群体,必须大量运用狂暴的主张。要夸大、肯定、不断重复,绝不用说理的方法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做公共讲演的演说家众所周知的论说方法。

4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认识到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关于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将其看作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

如果不充分考虑群体的保守本能,就难以理解历史,特别是民众的革命。它们也许希望改朝换代,为了实现这种变革,它们有时甚至会发动暴力革命,但是这些制度的实质表达了种族对于等级制的要求,因此它们不可能得不到种族的服从

5 群体的道德

03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1 群体的观念

无论给群体提供什么观念,它们都只在具有非常绝对、坚定、简单的形式时,才能施展有效的影响力。因此,它们出现在形象的假象之下,只有以这种形式,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观念只有在被转变为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

从观念来看,群体总是走在几代有学识的人和哲学家的后面。这应该是精英主义比较认同的。

2 群体的推理

群体推理的方式同爱斯基摩人非常相似,他们从亲身体验中得知,冰这种透明物质放在嘴里就会融化,于是认为同样是透明物质的玻璃,放在嘴里也会融化;他们又如同野蛮人一样,以为自己吃掉一个勇敢的敌人的心脏,便会获得他的胆量;或是像一些被雇主剥削的工人,立刻认为所有的雇主都会剥削他们。

群体推理的特点,就是把彼此不同、表面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且迅速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在它们身上的判断,而从来都不是经过争论之后做出的判断。在这方面,也有数不尽的人无法达到群体的水平。一些意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普遍被公众所接受,更多的是因为大多数人感到,他们不可能依照自身的推理形成自己特有的意见。

3 群体的想象力

就像推理能力匮乏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非常强大、活跃,而且非常敏感,由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场事故在他们的脑海里引发的形象都十分逼真。

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在它们身上的判断,而从来都不是经过争论之后做出的判断。在这方面,也有数不尽的人无法达到群体的水平。一些意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普遍被公众所接受,更多的是因为大多数人感到,他们不可能依照自身的推理形成自己特有的意见。

一个著名剧院的经理只不过因为上演了一个让人心情低落的戏剧,就不得不在饰演叛国者的演员离开剧院的时候保护他,以防止他受到那些对罪行愤愤不平的观众的恶意袭击,尽管叛国者所犯下的罪行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04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崇拜某个具有至高威信的人,对于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讨论其信条的能力,散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所有它们不能接受的人看作敌人。

偏执和幻想是宗教感情必不可少的伴侣。

群体的信念拥有盲目的服从、猛烈的偏执以及对大肆宣传的需要等这些宗教情感所固有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它们所有的信仰都有一个宗教的形式。受到群体赞扬的英雄就是群体当中名副其实的神。

在创作过程中,突然性、突发性总是具有新颖的特点,能带给创作者以最大刺激。第一次这个习作就具有这样的突然性、突发性。你们听说门外可能有个疯子,而且也不知道那是假设的,因此你们惊慌、害怕。但今天,这种突然性、突发性不复存在,你们很清楚这都是基于一种假设,甚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但差别也就在这里,这时候你们是重复一遍上次的情景,还是像第一次那样分析、思考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现实中会有的感觉?通常情况下,已有的外部形式对演员表演的诱惑力很大,因为这样最容易,且最不会出错。但情感呢,情感的记忆就不容易复活了。

除了演员自己体验过的情绪,还能是什么?难道你认为演员扮演每一个角色时,都要去创造一种情感和情绪,创造出一个新的灵魂?一个人能容纳下这么多灵魂吗?演员不可能不断地把自己变成不同的角色,不能每次都要换一个灵魂。那该怎么做好了。可以通过对角色的了解并产生同情,设身处地,尽量按照角色该有的方式去行为,在演员身心上产生出角色类似的东西来。但这些情感、情绪不属于他人,既不是属于剧作者,也不是角色,只能是属于演员自己。

幻想也好,想象、体验也好,演员始终都是他自己。这个自己在舞台上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掉的。丢掉自己,就等于丢掉了你立足动物基础,这非常可怕!一旦在舞台上演员丢失了自己,所有体验都将会停止,做作就会出现。记住,无论你演过多少戏,也无论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任何时候都要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情感!否则就是在杀掉你所塑造的形象,是在剥夺形象活的灵魂。

在舞台上,演员永远都要是在表演自己,但是那是你为角色而在内心培育出,经过自己情绪回忆的熔炉熔炼过,把各种规定情境与任务需要结合起来的那个自己。在创作中,自己的情绪记忆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材料来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因此,舞台所展现的形象的灵魂,是由演员自己从生活中得来,属于他自己的情绪记忆等元素融合出来的。

首先你们要掌握好自己心灵里取得这种材料的方法,然后是要掌握用这种情绪材料去构成角色的心灵、性格、情感与激情的各种手法手段。

你们已经感觉到了环境对人的情感有多大影响力。舞台也一样。舞台上有我们生活里的东西,大自然的森林、山峦、河流、海洋,也有城市、乡村、宫殿甚至地窖,尽管是以布景和道具的形式出现的。剧场所有的演出手段和效果,要是在一名优秀的导演手中,就会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产物。环境在舞台上的意义,有时会超过对现实的影响,因为剧中人物的精神生活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环境引起的情绪变化,如果能符合剧情,是可以更进一步帮助演员集中注意力到角色内心活动里去的,影响到演员的情绪与体验。

大多数人会认为,舞台上的各种装置,照明、布景、音响还有导演,都是诱饵,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好奇、惊奇。但实际上目的更多是为了演员。这是在努力帮助演员尽可能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上,不要过多收到舞台外事物的影响。一般来说,舞台上的情绪要是符合了剧本的要求,通常是来自有利于演员创作需要的氛围,而很好地激发起情绪记忆与体验。

从刺激物走向情感,但我们经常也会需要反过来从情感走向刺激物。这种需要会出现在当我们想要固定下内心获得的体验时。

那该怎样做?忘记获得过的情感,只专注那些培育出这种情感的东西,那些激发了体验的条件。我想那些东西正像花朵生长的土壤,情感由此产生。只要这些前提条件存在,没有遭到破坏,你的天性既然为你创造出来第一次,就一定能创造出下一次。

从活跃起来的情感到这种情感的刺激物的道路,懂得找到这条道路,演员就能随时随地去激发自己所需的重复体验。就是这样,从偶然产生的情感到刺激物,再从刺激物到情感。

当演员拥有这类情绪记忆材料,那在舞台上出现相似情节时,他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情绪和情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体验完全不需要任何技术手段的帮助,会自动开始。这时候,天性就会出来引导演员完成表演。这样的情绪记忆是最具力度、最显著,也最清晰的富有生命力的回忆和情感的重复。

不同于以往,时代发展到今天,个人与全体人类的发展让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越来越复杂,演员必须去接触,并投身其中,才能有所了解。

扩大自己生活的范围,扩大眼界,在这样一个时代,尽量把自己的眼界扩展到极限。

但仅仅扩展眼界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总是作为观察者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还要去了解,去理解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领会到的那些事物留在我们情绪记忆中的情感加以改造。想要创造出艺术并在舞台上展现‘人的精神生活’,除了研究生活外,还需要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地点,利用一切机会、任何方式去进入到生活里去。否则,艺术创作的源泉就会枯竭,会蜕变为程式化的刻板一个演员,仅仅作为旁观者去看周围的生活,仅仅只是感受周围出现的现象带来的快乐与痛苦,而不去反思、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会带来的影响,也不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富于戏剧性、英雄性的生活事件,这样的演员根本无法创作。一个演员如果决心为艺术而生活,就该努力融入时代,深入到周围生活里,熟悉、了解生活的意义,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充实自己,不断重新检验自己。一个演员如果不想断送自己的艺术创作生命,就要远离庸俗,不用庸人的目光看待生活。一个平庸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可悲的是,大多数演员恰恰是在舞台上干着博取名利这样庸俗的事。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需要过充实、有趣、美好、多样性的生活,还要知道在外省,在边远乡村,在工厂,以及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作为演员,就应该去观察、关注这世上所发生的一切。

演员从实际生活,从想象生活里汲取生活所能给予人的那些东西。但还需要做的是,把获得的所有印象、热情、愉快以及他人的体验,都改造为自己创作的材料。

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处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中。

1、个体情感:单个的人,具有人的普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能以单独的形式活动而有个性的实体。

2、群体情感: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1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