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由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三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对态度对象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的相互关联的比较持续的、某一个人内部的系统。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情感性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的或情感性体验。行为倾向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向外显示的准备状态和持续状态。以上三种成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其他两种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判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性成分对态度起着调节和支持作用;行为倾向成分则制约着行为的方向性。
精神分裂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特征表现为丧失现实联系(精神错乱),幻觉(虚假知觉),妄想(虚假信念),思维异常,情感平淡(情感范围受限),意志减退以及工作和社会功能紊乱
在全世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1%,但各地区的发病率高低不等在美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到全部住院人数的1/4,在社会保险伤残人数中占20%精神分裂症比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更加多见
精神分裂症的分布之所以更多地集中于城市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中,也许是正因为残障导致了失业和贫穷与此类似,单身人士的高发病率也反映了疾病的影响或者说是疾病损害了正常的社会功能男女两性的发病率大致相仿起病高峰年龄男性为18~25岁,女性为26~45岁但是,儿童期,青春期早期或晚年起病也并不鲜见
病因学
尽管具体病因不明,但精神分裂症有其生物学基础最得人心的解释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神经病学意义上的易患性,即易患应激模式症状的发作,消退和反复似乎正是这种易患性和环境应激源之间的互动产物
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可包括遗传易患性;胚胎,分娩或产后并发症;或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母体在怀孕4~6个月时经历饥荒,流感,此期或以后的孕期中母儿Rh不相合都可能使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上升
尽管就易患性人们提出了许多临床和实验指征,但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指征在心理生理上,信息处理,注意和知觉抑制的缺陷可以作为易患指征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易患性可表现为社会能力受损,认知混乱或知觉扭曲,快感体验能力减退以及其他一般应对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症状显露之前,这些性状即可损害易患个体的社会,学习和工作功能,特别是当这些性状发展到重度时一旦精神分裂症发病后,这些病前残疾往往还会限制各项功能的恢复
尽管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家族史,但不能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本人患病的风险为15%,而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只有1%单卵双生子中的一个人发病,则另一个患病的风险>50%敏感的神经病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常常发现,眼跟踪平滑性异常,
认知和注意测验中表现受损,感觉途径缺陷这些情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出现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这些心理生理指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嫡亲人群中也有出现,提示他们在明显发病之前即已存在易患性
很多环境应激源可导致易患个体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起病与复发例如,结束一段关系,离家服兵役,工作或求学,这些生活中的应激就是例子家庭关系紧张可使得病情频频恶化,反之亦然可以减轻应激因素对症状形成或恶化的影响的保护性因素将在下文论及
症状和体征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因类型和严重度而各有不同一般可分为阳性和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的特点是正常功能的过度发挥或扭曲;阴性症状则为正常功能的缩减或丧失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兼有两种症状表现
阳性症状可以进一步分成:(1)妄想和幻觉与(2)思维障碍和行为怪异妄想和幻觉有时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表现妄想即不正确的信念,常涉及曲解体验被害妄想中,患者相信自己正被折磨,跟踪,戏弄或监视关系妄想的患者认为书报,歌词的内容以及其他环境信号都是针对他本人的思维抽取或思维插入妄想中,患者相信别人可以读取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可以转移给他人或者他的思想和冲动都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任何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都可出现幻觉,但最常见的还是幻听,成为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特征患者可听到有语声评头论足,交谈声或者指责和谩骂声
思维障碍和行为怪异属于紊乱症候群思维障碍主要是言语散漫,主题漂移,没有目的性语言可由轻微混乱到条理不清以至彻底无法理解行为怪异包括孩童样痴傻,激越以及外表,卫生,行为不适切紧张性运动行为是怪异行为的极端形式,包括保持某种僵硬姿态或拒绝移动,还有进行无目的的非刺激性的运动行为
阴性(缺损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语言贫乏,快感缺乏以及不合群情感迟钝(情感平淡)的患者面无表情,眼神呆滞,欠缺表现力语言贫乏是思维缩减的反映,表现为言语减少,回答简短生硬给人空洞感快感缺乏(体验快感的能力减退),即对活动缺乏兴趣,将大量时间花在无目的的活动上不合群指缺乏建立人际关系的兴趣阴性症状常伴有积极性的全面丧失以及目的感的减退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抽象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受损严重认知缺损是认定患者全面残疾的主要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各项症状一般损害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常严重扰乱工作,社会关系和自我照料的能力往往导致失业,社会隔离,家庭关系恶化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在情感方面,男女认知存在以下几个异同:
不同点
1 表达情感的方式: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而男性则更多地采用行动表述。
2 认知和处理情感的方式:女性通常更加注重情感细节和情感经验的共鸣,而男性则更加关注问题的解决、实际行动及工具的应用。
3 情感和记忆的联系:女性在与情感相关的事件中,往往能够更加清楚地记忆和回忆起自己的情感反应,而男性则相对较少。
4 处理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方式:女性通常更容易对社会期望和性别角色表现产生关注,而男性则更容易通过与其他男性的交往来进行性别认同。
相同点
1 情感表达的需求:男女都有表达自己情感和得到理解、共鸣的需求,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基础。
2 重视情感体验: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也都通过这些体验建立了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框架。
3 真实感:男女都渴望在情感交往中获得真实感和共鸣,能够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4 识别情绪:男女都需要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式应对和处理情感。
总之,男女在情感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不能沟通或者理解对方。当我们尊重差异,欣赏多样性时,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
总之,男女在情感方面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但这并不代表着男人或女人的情感认知本身有优劣之分。相反,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其情感认知也会根据他们的独特经验和形成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来的,如果孩子有表现的话,爸爸妈妈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是可以痊愈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1从狭义上讲,情绪是指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与社会文化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总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由刺激引发的,是主观的和可变的。由于人的情绪要通过表情和言语举止流露出来,因此,情绪和行为是分不开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是指其情绪情感活动产生变态与失常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同年龄儿童所应有的行为有明显的偏离。
分类
情绪与行为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从教育角度,
有的学者将学龄儿童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分为:人际关系问题、行为规范问题、抑郁情绪问题、焦虑情绪问题和偏畸习癖五类。
如按严重程度分类,美国学者克拉里森把情绪与行为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轻度:对个人及他人不致造成太大困扰,能与别人维持相当程度的和谐关系,对生活、学习有轻度影响。
中度:在情绪上感受极大痛苦,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深受其行为问题的影响。
重度: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很难从事学习与处理日常事务,往往需要在隔离的环境中,由专门人员长期加以辅导。
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划分,则可分为超控型和低控型。
超控型儿童由于过分控制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出害羞、焦虑、孤独、胆怯、不合群等行为特征。
低控型儿童主要特征是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受到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男生比率较高。
学习特点及其特殊教育需要
大部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正常的,但是在学业方面,他们是学习困难学生。出现这样的反差,主要是由于情绪行为障碍造成的。解决他们的学业问题首先要解决情绪和行为障碍问题。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学习存在以下特点。
1、 注意力涣散。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难以把注意力高度聚焦在学习内容上。
2、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当他们学习跟不上时,
情绪波动大,常常高度怀疑自己,主导情绪悲观,容易自暴自弃。
3、对合作学习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反应淡漠,不会协
作,主观意识强烈,常常歪曲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4、对外部事件和与学习本身无关的事情反应过度敏
感,常常因小事造成情绪、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适。
5、部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患有学校恐惧症,害怕
上学,总是设法逃学、撒谎;有的害怕回答问题,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不敢与人对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因而也有其特殊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施以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教师应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必要时求助心理治疗师),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心理冲突,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和焦虑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
创造良好氛围,增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避免孤独感;
组织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帮助他们融入学生群体;
引导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通过建立伙伴间的友谊发展他们的社会性情感;
调整授课内容和教育方式,使教育更富于活力和感染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生活积极性,提升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多用鼓励、奖励等正强化方法以及拥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方式矫正他们的行为。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2任何一个社会都会选择对自身有价值的行为规范来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一般而言,适应社会行为规范者被视为正常,不适应行为规范者被视为异常。不同社会的社会文化标准会有所不同。较复杂的社会还存在亚文化的问题,在亚文化群中属于正常和适度的行为可能被主文化群认为是异常或不适当的。
即使是在同一文化群体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可能有各自的标准与期望。因此,要鉴定评估一个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是否正常,取决于用什么标准。很可能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正常的儿童,在另一个社会看来有严重的偏差行为。当然,社会文化标准对评估标准的制定有直接的影响。正因如此,在一个社会中适用的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标准测验,在用于另一社会时需要对测验的内容、测验标准进行本土化的修订后才能有效。
此外,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还伴有其他障碍,例如智力障碍、学习障碍等等。这种并存的状况,增加了界定的难度。以上的复杂状况,给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表现3一、智力和成就方面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中等(90左右),只有少数智商在中等以上;
(2)缺乏理性和灵活的思维、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3)自我认识能力差,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能正确评估自己;
(4)有能力,但学业成绩差。
二、人际关系方面
(1)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互动能力欠佳、经常发脾气、攻击他人,所以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较妥善的互动关系;
(2)独来独往,不加入同伴的游戏;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不受同伴的欢迎;
(4)在家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到外面却闭嘴不说话;
(5)只对特定的人开口说话。
三、言语表达方面
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表达能力欠缺,经常说些与情境无关事情,常会用显著尖锐或特别低沉的音调讲话。
四、日常生活方面
部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自理能力不足,无法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也不能够清楚地表达及要求。
五、生理机能方面
(1)知觉反应薄弱。对外界光线、声音的刺激反应较迟钝,或出现过当的反应;
(2)饮食或睡眠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的不适反应比较迟钝。
六、社会适应方面
(1)控制能力较弱、常发脾气,对外在事物漠不关心、经常喜怒无常,且不合情境及时宜,以自伤、攻击、破坏为最直接的表现。
(2)常会重复做一些不自觉而可能有象征意义的举动,如:摇头、抓发、摆身、扭衣角等,这些自我刺激的举动,渐渐会成为习惯性的动作很难加以控制。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出现攻击和退缩行为。
(4)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常出现异常行为,诸如打架、戏弄、碰撞、大叫、不顺从、哭泣、破坏及野蛮作风等。
(5)表现出退缩行为的儿童基本上行为幼稚或不愿意与他人互动;表现出社会性孤立,很少与同伴玩耍,缺乏玩乐的能力,有些会有幻想和白日梦。
(6)有些表现出退缩行为的儿童会产生害怕的感觉,有些会退化到先前的发展阶段,同时要求不断的协助和注意,有些则会产生莫名的沮丧,而造成自杀。
七、兴趣与注意力方面
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无法静坐,被所有事物分心,白日梦过度,不做劳动,记忆力差,注意力短暂,好像没听见,昏昏欲睡,缺乏兴趣。
并非所有的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上述全部特征,往往有一种或兼有两种以上上述的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