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不是比喻和拟人。
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统称,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只要有一个体现人的情感行为的词即可判断拟人,比喻是本体喻体之间有某种联系。
1 比拟
比拟 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拟是什么解释
比 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 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拟故比拟亦可谓为比喻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笔"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辞格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比拟其实就是比喻,比喻中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把人当作物,把物当作人为什么要把,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把甲当作乙呢 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种因此,比拟和比喻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这是因为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时,甲乙两物往往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不能改为"青山欢笑河起舞"因为这里暗含着比喻
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比如本文中的例(6)中所描写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变成了荷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比拟是什么意思
比拟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也指对比,比较。
比拟,读音:[ bǐ nǐ ]
引证解释
1、比配;与之相类。
冰心 《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2、比方,譬喻。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3、比较,对照。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4、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
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
扩展资料
近义词:对比、 比较
1、 对比[ duì bǐ ]
解释: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
秦牧 《艺海拾贝·跋》:“任何譬喻都仅仅是对比其中的一点罢了,两种事物决不可能完全相提并论。”
2、比较[ bǐ jiào ]
解释: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比拟是什么,并举例哦
你好:
比拟转化,属修辞的一种,主要是将抽象或无生命的事物以具体事例代替。描述一件事物时,转变它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种与本质截然不同的事物。 转化可以将物拟人、将人拟物,或以此物拟彼物以及化抽象为具体──此一类别又称通感、移觉。 通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隐喻。指利用心理感受间的交叉联系使文学形象具有更为强烈、鲜明的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法。其所利用的感官联系,是一种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高级感知能力。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的手段,通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作品当中。
作用: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一、作用不同 比喻: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二、结构不同 比喻: 1、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 2、是另外的事物,喻意。
比拟: 1、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 2、动作,行为的转嫁。
三、修辞效果不同 比喻: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比拟: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扩展资料: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拟人,比喻的区别: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我补充总结一下,拟人从意义上看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比拟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对于事物的相似点已不着重突出;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多是名词性词语,比拟中的比拟成分多是动词性词语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比喻是指甲乙两事物具有相似之处,而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于人的情感动作,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拟人句最好不要出现比喻词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拟人化,使人格化;使带有或赋予人性的色彩。
拟人是指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拟人从意义上看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比拟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对于事物的相似点已不着重突出;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多是名词性词语,比拟中的比拟成分多是动词性词语。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童话是想象(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就不是一个拟人句 )。
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句话出现比喻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拟人句了。总之,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