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最经典的台词,于诸君共赏玩之。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3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4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份花。
5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6天台有路难逢俺,地狱无情却恨谁?
7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
8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分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马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沉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9斯文吃尽斯文痛,无情棒打多情种。
10凭阑仍是玉阑干,四面墙垣不忍看。想得当时好风月,万条烟罩一时乾。
传承和创新是艺术永恒的两大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多重而繁复的内涵和意义。艺术的发展总离不开创新,继承与创新并不矛盾,而应该是统一的。
戏曲不能拘泥于所谓的原汁原味,不能只满足老观众而失去青年观众,因为失掉了青年就是失掉了京剧的未来。创新并非意味只演现代题材,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关键要看赋予何种精神内涵。戏曲最能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剧目濒临失传等困境。
在观众心目中,这类戏剧与出土文物如同一色,很难引人共鸣。而许多新编的现代戏剧,没有写出新的时代梢神,多是罗列事实,用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来耗费观众的时间,自然受到观众的抵制。戏剧的孤芳自赏,戏剧的低头向暗壁,都应该从戏剧精神这一角度来作些反思。
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为剧作家提供着新的题材。寻找题材并非难事,驾驭题材才是真正的难事。只有从纷杂的事件中提炼出鲜明的时代精神的旋律,让它随情节的展开而展开,随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创造出杰出的戏剧作品。
扩展资料
戏剧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显现,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政府应当对其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不是为其建立特殊的“温室”,而是为其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代继续保持生命力,最直接的途径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经典改编,是戏曲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文艺样式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戏曲改编必须充分发挥剧种自身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
在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史上,由河南省豫剧三团打造的《朝阳沟》一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演出剧目。该剧历经53年而盛演不衰,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思考,以对今日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带来一些启迪和借鉴。
一、豫剧剧作家杨兰春创作的《朝阳沟》,是一部主题积极向上、人物鲜活生动、故事平中见曲、讴歌时代精神的文学剧本。
《朝阳沟》一剧共分八场,主要写的是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栓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在栓保的鼓励下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醒悟之后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与栓保一家共同为农业生产出力劳动。全剧表现出了新旧观念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初期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历史足迹。不仅语言富有个性特点,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
1958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热潮激发了杨兰春先生的创作激情与灵感,他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始的剧本草稿和舞台呈现,创造了中国戏剧创作史上的神话。《朝阳沟》一剧所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背景,在当时一经推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被拍成了戏曲**故事片后更是风靡全国。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那个时代的人民喜欢《朝阳沟》,是因为这部戏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所处时代的面貌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它让人感到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那么的可爱、可亲。时过境迁,现在的观众还是那么喜欢看这部戏,那就值得深思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观众已经被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冲淡了旧时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观众更是对该剧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落伍与荒唐可笑的上山下乡热潮难以理解,然而,他们却也很愿意拿出时间去欣赏这部经典之作。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是杨兰春先生写出了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特定的一系列人物如银环、栓保、栓保娘、银环妈、二大娘、老支书、栓保爹、巧真、老小孩等,这些人物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形象,而编织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还是那么有意思,所产生的情感撞击还是那么感人至深,所生发出来的主题思想对当今时代的人们仍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故而,虽然这部戏所反映的时代内容远离了当今人们的生活,却能够深深地镌刻在各个时代的观众心中。
其实,这部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这一点我们从《朝阳沟》的多个演出版本中都可以看到。但总的来讲,杨兰春先生能以政治为背景,从人物出发,写出人间真情,其中既有银环和栓保的爱情,也反映了婆媳、姑嫂、邻里等之间的感情,还有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与愿望,它表现了中原大地淳朴热诚的民情、民风、民俗,这也使得这部戏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而经久不衰。
《朝阳沟》一剧的台词通俗易懂,这也是它能迅速普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例如,栓保的两句唱词:“早上不来等晌午,晌午不来等晚上。天天盼,夜夜等,哎!谁知道你的心比那冰棍还凉!”这些唱词,富有浓郁的河南口语的特点,听起来备觉亲近。杨兰春先生正是借助于这些朴实无华的词汇创造出了一个戏曲文学剧本的意境。例如,银环下山时的大段唱“人也留来地也留”,银环在下山的路上触景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她的犹豫不定、徘徊不前、悔恨羞愧、痛苦留恋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段平实朴素的唱词渲染了朝阳沟山清水秀、花红草绿、满山遍野丰收在望的景色。这真是天人相应、相互渗透、情景交融的一副和谐广阔的自然生活图景,是能够引发观众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二、豫剧音乐家王基笑、姜宏轩、梁思晖、鲁本修共同创作了风格统一、个性鲜明、优美动听、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的豫剧现代戏音乐旋律和声腔艺术。
《朝阳沟》每段唱腔都谱写得那么经典、那么迷人、那么雅致、那么细腻、那么优美。银环唱的“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妈妈呀消消气我求求你”“难忘我今日里初次上阵”“上午挑下午抬”“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栓保唱的“自从你写信要下乡”“那个前腿蹬”“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栓保娘唱的“看见了新被子实在难过”“银环儿你不要多操心”“银环你该怎样看待自己”,银环妈唱的“短命丫头你气死我”,二大娘唱的“我代表娘们家来欢迎”“俺外甥在部队给我来信”,老支书唱的“我到县里去开会”,银环和栓保对唱的“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翻过了一架山走过一道洼”“新一代要立壮志汗洒高山”,银环和妈妈对唱的“我把你养来把你生”“儿呀儿,你年轻没长心”等,都是千锤百炼、久唱不衰的经典名段。
正因这部戏拥有着一系列典型的、鲜明的豫剧现代戏唱段,树立了豫剧现代戏人物的音乐形象,所以才能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历经53年的风雨洗礼,很多唱段依旧是常听常新、百听不厌。音乐家们在继承豫剧传统板式和声腔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河北武安落子的音乐成分,吸收了山东琴书、河南曲剧和河南越调、河南道情的音乐元素,经过加工、提炼、创新、发展,创作出了豫剧现代戏的新唱腔,同时也真正奠定了河南省豫剧三团在中国豫剧界的地位,形成了豫剧古典戏表演艺术大师们所创立的流派之外的一个以河南省豫剧三团命名的新流派。
例如“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棉花白,白生生”“那个前腿弓”等唱段,唱词句式都是将武安落子所具有的排比、轻快、明朗特点的三字、六字句式音律引入了这部戏,取得了新颖别致的艺术效果。栓保教银环锄地时唱的“那个前腿弓,那个后退蹬,把脚步放稳劲使匀,那个草死苗好土发松。你前腿弓,你后退蹬,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好好,又叫你把它判了个死刑”。这段戏完全套用了河南道情的唱腔旋律,但转化为豫剧唱腔又是那么的准确。在这部戏刚刚被推上舞台的时候,熟悉与习惯传统豫剧唱腔的观众并不买账,但随着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演出推广,该戏渐渐被观众所接受和喜欢并且推崇备至。例如,著名作家段荃法在当年看这部戏时曾说,“猛一听,不像是豫剧,仔细听听应该是豫剧,慢慢品品是一个和豫剧已有流派不同的新豫剧。”《朝阳沟》的音乐唱腔现在已经成为了豫剧现代戏的经典传统,是当今豫剧现代戏唱腔创作的源泉和范本。
同时,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著名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王善朴正是通过这部戏开创了豫剧现代戏男声声腔艺术的先河。
三、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魏云、王善朴、高洁、马琳、柳兰芳、杨华瑞等联袂演出,塑造了一群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典型鲜活的艺术形象。
《朝阳沟》一剧由豫剧现代戏的奠基人杨兰春与许欣共同执导,由马琳、魏云、柳兰芳、王善朴、高洁、杨华瑞、韩登庆、高颂喜等联袂主演(《朝阳沟》一剧中的主要角色银环先后由马琳、魏云、柳兰芳饰演过,1963年拍**时最终确定了由魏云来饰演),在表、导演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下,该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剧中的几个主要角色银环、栓保、栓保娘、二大娘、银环妈被观众所喜爱、所熟知,就连戏份不多的几个次要角色如巧真、老支书、栓保爹、老小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魏云饰演的银环,从外形到神情都是那么的统一与和谐:两道浓密的眉毛、一双深邃明亮的眸子、两条黑黑长长的大辫子、高挑的个子、匀称健美的身材、端正俊雅的面庞,把一个在城市长大的高中毕业生王银环的外在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朴实无华、自然生发、生活真实与程式化相结合的豫剧现代戏表演风格,加上从内心深处有感而歌的宽厚圆润、优美流畅、富于动感、极具磁性的豫剧现代戏女声唱腔,把银环的思想、情绪、情感的变化刻印在了观众的心中。王善朴饰演的栓保性格坚定、性情纯厚、英俊潇洒;高洁饰演的栓保娘善良沉稳、可亲可敬;马琳饰演的二大娘风风火火、泼辣风趣;杨华瑞饰演的银环妈一蹦三尺高、火辣市侩;高颂喜饰演的巧真天真直爽……正是由于这一批杰出的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们的联袂主演,塑造出了一群典型的艺术形象,才使这出戏有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从而丰富了中国豫剧现代戏的人物画廊。
《朝阳沟》成就了河南省豫剧三团,成就了魏云、马琳、柳兰芳、王善朴、高洁、杨华瑞等一批杰出的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反过来,河南省豫剧三团以及那些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先驱也把《朝阳沟》这部戏推向了中国豫剧现代戏的一个高峰。戏与人交相辉映,人与戏难解难分。
作者单位:河南省豫剧三团
(责任编辑:鞠向玲)
念白是以一种介于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形成戏曲中最能表达人物 的内心独白,体现人物思想的一种手法。
下面以苏州评弹为例
官白:就是运用官话的一种念白(与京剧念白类似)
私白:就是运用地方话语的一种表述念白
咕白: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话嘟哝出来
表白:就是把事物表述出来的一种(如表述这个人的样子或者表述一条道路的样子)
衬白:就是为了烘托某样事物的一种
托白:就是在别人讲话时,在旁边搭话(如一个人说,一个人在旁边搭话、起哄)
对幼儿戏剧的台词要求是:上口、押韵、生动。
台词(part/dialog/line)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世界上早期戏剧剧本的台词都是诗体的。17世纪,散文体的台词开始在喜剧剧本中确立稳固的地位;18世纪,悲剧台词也逐渐使用散文体;19世纪中叶以后,散文体最终替代诗体成为剧本台词的基本形式。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
台词的重要性
台词是构成一个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台词,就没有剧本,没有人物的冲突,更没有剧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剧中的人物,或称之为角色,必须通过台词才能表达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由此可见台词在剧本中的重要性。
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性
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在现代的剧本创作中,台词可以单独成本,在业内也被称为“台本”。还有一些台词,演员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能够领悟得到它的含义,这就是“潜台词”。
潜台词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准确地传达出人物潜在的心理动机和真正说话目的,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如《陈毅市长》中齐仰之身上的“酸性”说法与陈毅口中的“碱性”说法就有着丰富的潜在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