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声音的雅称哪些?

古代对声音的雅称哪些?,第1张

燕语莺声、悠扬婉转、余音绕梁、吴侬软语等等。

燕语莺声,汉语成语,拼音是yàn yǔ yīng shēng,意思是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出自《金线池》。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女性。

示例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一五: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

——燕语莺声

古代对声音的雅称有:

淙淙、潺潺、涓涓、汩汩、咕咕、流水潺潺、滴滴答答、汩汩流淌、流水淙淙、潺潺湲湲、涓涓作声、淙淙细流等。

基本解释:

滴答滴答:[dīdīdādā]状声词。形容水声、马蹄声或钟摆左右晃荡的声音。

汩汩流淌 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流水淙淙[liú shuǐcóng cóng ]第一层意思是流水的声音,第二层意思是水很干净。

潺潺[chán chán ](拟)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流水。

涓涓[juān juān ](书)(形)细水慢流的样子:~流水。

淙淙[cóng cóng ]流水声。乐器声。

小女孩:小茶

苦瓜:半生瓜

天:碧落。

地:方仪。

山:翠微。

海:沧渊。

春:苍灵。

夏:朱律。

秋:素律。

冬:玄英。

水:清瑶。

甘露雅称:天酒。

霜也叫:青女。

古琴又名:鹤轸。

雪的雅称:琼芳、琼花、玉蝶、玉鸾、寒酥、凝雨。

牵牛花雅称:朝颜

太阳的别称:丹灵、皦日、乾曜、宝镜

夕阳的别称:落晖、西景、夕晖、夕暾

蟋蟀又叫:促织。

茶的雅称:不夜侯。

收信又可以叫:青鸟飞来。

夫妻的别称:嘉耦、伉俪、鸾凤、妃耦、淑俪、贤耦、燕侣、鸳侣。

虎的别称:於菟(wūtú)。

砚台又叫:寒泓。

萤火虫别名:照夜清。

才女雅称:柳絮才媛。

钱的别称:上清童子。

酒的雅称:般若汤、碧蚁、天禄、玉液。

书信雅称:鸿雁、尺素。

十二月份的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毛笔别称:管城子、中书君。

一年四季风的名字:春天为和风,夏天为熏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

云的雅称:玉叶、纤凝。

银河:星汉、绛河、银湾、银汉。

割席断交,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用来比喻多指指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古代各种雅称

古代各种雅称,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其实古代的雅称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以下是古代各种雅称。

古代各种雅称1

1、汤饼: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2、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说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3、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4、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7、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常以“豆寇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弱冠: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11、而立:指三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2、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3、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4、耳顺、花甲: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纪年,顺次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为六十年。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5、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17、喜寿:指77岁。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古代各种雅称2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古代各种雅称3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辞、言、语等。《左传》就经常使用辞一词来指代人们的言语表达和文辞风采,而《孟子》中则多用言来形容人们的言论和思想观点。此外,语也是一个常用的雅称,通常用来表示口头表达的意思,例如口吐真言、语重心长等。

古时对聊天的雅称是清谈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王敦,谢安,谢玄等人都善清谈。魏晋名士以清谈为主要方式,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

聊天雅称清谈的意义

清谈是适应当时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而发展起来的。王弼、何晏等玄学家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清谈既是从玄学发展而来,必尚虚无之论,后人对它的意义,一语道破: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耳而已。

清谈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所对应的政治现象是魏晋士族制度及封建等级特权;它所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汉末以来的豪强地主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随着士族制度的崩溃和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必然走向衰落。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98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