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主要成就

刘墉主要成就,第1张

刘墉主要成就: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字号:字崇如号石庵。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诸城。出生时间:1720年。去世时间:1805年1月24日(另说25日)。别称:刘罗锅。主要作品:《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关于刘墉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刘墉的诗词

《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二、民间传说

“刘罗锅”赋诗称赞古祝阿绣球灯舞与纪昀、和_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的刘墉,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聪明绝顶,家喻户晓。事实上,清朝并无宰相一职,刘墉官位最高至体仁阁大学士。而他是否真的是个罗锅,也无确凿的史据可考,但他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却在民间深入人心。在齐河县,人们至今仍能准确地说出,刘墉的姥姥家位于齐河县城(老城)马家大院,就在距绣球灯舞的发源地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不到十里的地方。传说有一年春节过后,刘墉来到马家大院姥姥家省亲,正月十五晚上,马家人邀请与马家有表亲关系的绣球灯舞队会首宋武烈,来到家中做表演。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大清官来到乡里,观看绣球灯舞的演出,宋武烈感到非常荣耀。乡人的表演中,当摆出“天下一品”、“天下太平”的字样时,刘墉十分喜悦,即兴赋诗一首:“故里乡人稠,烛灯似龙游。祝阿独一秀,官册村史留。”这段老艺人口口相传的乡间佳话是否真实,如今已无据可考。据史料记载,刘墉生于1719年,卒于1804年,而宋武烈用绣球灯队形摆字应发生在1793年之后,也就是说,刘墉看到绣球灯阵时,至少已经74岁了。年迈的刘墉还有体力千里迢迢来到齐河省亲吗?据史料的准确记载,1797年时,78岁的刘墉确实来过山东,当年他刚刚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奉嘉庆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是刘墉暮年体察民情的又一政绩。传说有一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带着一帮子人到居庸关一带去行围射猎。随行人员除了亲王、驸马外,还有大学士刘墉。早晨路过清河的时候,但见河水缓缓地流着,水清见底,河底里的小石头子一粒一粒的看得清清楚楚。刘墉一边看着河水,一边想着主意。到沙河的时候,天快晌午,大队人马就在沙河岸上扎营休息。这沙河是清河与榆河会合后的河流,水势比清河湍急多了。就在御膳房的太监在河旁摆上琼浆玉液、熊掌、燕窝,准备用膳的时候,刘墉连忙上前跪奏道:“臣有一事不明,特向万岁求教。”乾隆正要用膳,随口说道:“有话请讲,何必行此君臣大礼?”刘墉站起来,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河里。噗嗵,石头掉进了河底,只溅起一点小小的水花儿。“陛下,您看这水有多深?”刘墉问。乾隆摸了摸胡子,心里说:你个刘罗锅,这么点事你还想难我呀!就说:“一丈五,差不离。”“那清河呢?”刘墉又问。“清河吗?”乾隆又摸了摸胡子,“丈把深吧!”“这么说,是清河深呢还是沙河深?”“当然沙河深。”“真的?”“当然是真的!”乾隆想:你刘罗锅鬼主意多,想糊弄我?我不上你的当。他捻着胡须,洋洋得意地靠在御椅上。刘墉看了看正在兴头上的乾隆,转身叫过一个太监说:“你快回城传圣旨:杀和_!”“这这”太监吓了一跳,“这陛下让杀吗?”“你刚才没听陛下说‘杀和_’吗?你只管去好了,有事我担当。”那太监平日里也看不惯和_对乾隆吹牛拍马,对下边的人奸诈刁恶那一套。反正万岁爷有话,这是大家都听见了的,管它是真是假?再说,真要有事,还有刘墉顶着呢!便说了声:“遵旨!”便跨马奔了京城。那天,乾隆玩得还挺痛快,獐子、野鸡什么的,打得也不老少。第二天,高高兴兴地回到城里,刚进宫就有太监来禀报说:“和_已伏法。”乾隆一听,立刻拍桌子瞪眼地大叫:“这,这是谁叫杀的?”“是,是刘墉传——”太监一句话还没说完,刘墉就大模大样地走了进来。“你,你为什么叫杀和_?”乾隆怒冲冲地奔到刘墉面前。“陛下息怒。您怎么那么健忘?杀和_是您昨儿个去打猎时说的呀!我还钉问了一句:‘是真的吗?’你说:‘是真的!’”刘墉不慌不忙。“我,我——”乾隆气得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心里狠狠地骂着:“好你个刘罗锅呀,原来你装傻充愣是在这儿等着我。我算上了你的大当了!”但他也不敢对刘墉怎么着。一是不管怎么说,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二是他还真离不开刘罗锅,没有刘罗锅他就玩不转了。刘墉呢,心里暗自高兴,因为他到底替朝廷、替百姓除了这一大害。(此为民间轶事小段。和_于嘉庆四年被嘉庆皇帝赐死)

刘罗锅逸事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_和纪晓岚)。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_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_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儿也让人不惟不觉其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选官标准。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可见,从形象言之,历史上的刘墉与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刘墉并不一致。那么,从为官行事的角度看,历史上的刘墉并不是像剧作家描写的那样清廉干练,不畏权势,并不是真的能将大贪官和_戏弄于股掌之中,并不是在乾隆皇帝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事实上,真正与和_斗争的是钱沣。

三、主要成就

政治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书法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收藏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族谱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1783年)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刘氏家谱集注》,审定源明公至广传公的客家世系共147世。

四、文化成就

书法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_、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流传书迹较多。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小楷册》,书于嘉庆元年(1796)。纸本墨迹。凡24行,共360字。各页均纵118厘米,横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藏书乾隆四十一年(1776)迁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四十三年疏奏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集》有悖逆句,铸成文字狱。曾任湖南巡抚,有政绩。乾隆四十七年(1782)仍值南书房,充三通馆总裁。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擢体仁阁大学士。后卒于京,谥文清。从政之余,长于书法和绘画,乾嘉时期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四大家。嗜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均称名一时。孙刘喜海亦为清末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著有《石庵诗集》、《刘文清公遗集》等。

《宰相刘罗锅》结尾,刘墉辞官太上皇说灯歪是用这句话来点醒嘉庆,让嘉庆知道在这个朝中,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乾隆的这句“宫灯歪了”就是为了抛砖引玉。意思是等刘墉告老还乡了,这朝廷之上,哪还有敢说真话的人。乾隆就是想让嘉庆看看,满朝文武大臣有没有一个敢说实话的。

嘉庆即位时,刘墉已经年岁已高了。一天,他向嘉庆和乾隆提出要告老还乡的请求,说他想回家安度晚年。嘉庆听后十分不解,仍执意想要留住他。当时,朝中的和珅仍然还是乾隆面前的宠臣。所以,当时朝中是奸臣多忠臣少。虽然乾隆还活着,但嘉庆还是需要培养自己的人,巩固政治局面。

当时刘墉已经决定要告老还乡,所以没有回答。如果他回答,他就会说没歪,当然不会像我这样简单的两个字,他会委婉的说出来,既不让乾隆生气,又能把实情说出来,阐明没歪。满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看懂乾隆的意思,嘉庆有没有看懂是个未知数,主角刘墉肯定是懂的。

《宰相刘罗锅》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vk29    

乾隆年间,清代出现诸多著名的文臣,其中汉臣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纪晓岚和刘墉。纪晓岚自然不必多说,刘墉在民间有个绰号“刘罗锅”,甚至还有一些影视剧把刘墉塑造为和珅的死对头,其实真正的刘墉,并不是如此。虽然他不是和珅的政敌,但是他对和珅的行为一贯看不惯。

和珅在乾隆四十七年任军机大臣,而刘统勋在乾隆三十八年病逝,而这个时候,刘墉刚刚入京任御史,此后他任直隶总督。可以得出结论是:刘统勋大权在握的时候,和珅还是一般的官吏,而当和珅炙手可热时,刘统勋已经去世、刘墉还达不到和珅那个级别。即使后来刘墉担任吏部尚书,他的地位也不如和珅,他即使对和珅的一些作为极其看不惯,但是二人没有正面冲突过,甚至在表面上,刘墉对和珅还有奉承之意。

嘉庆登基时,乾隆84岁,和珅46岁,刘墉77岁。当时和珅仍旧大权独揽,而刘墉此时任大学士,并无实权。3年后,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以迅雷之势让和珅落马,从和珅被捕,到抄家,再到议罪刺死,仅仅用了5天时间,可见嘉庆是早有预谋。和珅被赐死当天,主审和珅的大臣,列出了近3000人的名单,都是长期和和珅有信件来往,或者有受贿证据的,包括各地的地方官,基本上覆盖了半个朝廷。嘉庆对和珅恨之入骨,想把这些人一网打尽。而此时,80岁的刘墉却要求面见嘉庆,他洋洋洒洒的上了一个千言的奏折,大意是说:和珅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是他的3000同党遍布朝野,如今各地白莲教起义,百姓疾苦。如果再大范围的诛杀各地官员,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既然和珅已死,建议对这些人既往不咎。

刘墉虽然不是和珅的政敌,但他确实看不惯和珅,他之所以为很深的同党求情,无非是为了国家稳定。5年后,刘墉去世,嘉庆皇帝非常心痛,赐他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

刘墉被赐死的原因是乾隆想考验他的应对能力。乾隆并没有想杀刘墉,乾隆让刘墉跳河,本就是考验他的应对能力,并不是真的让他去死,如果乾隆皇帝想整死刘墉这样的大臣,可以用赐他白绫赐他毒药等各种方法。

乾隆让刘墉去跳河,只是因为那时候他很生气,因为刘墉屡屡顶撞他,于是他想考验一下刘墉,本就是考验他的应对能力,并不是真的让他去死。

历史上的刘墉

历史上乾隆非但没有杀害刘墉,反而和刘墉一家关系非常之好,刘墉父亲刘统陨本是雍正朝户部四品小吏,因缘结识乾隆,对乾隆是万般忠心,且家教极严。

一次在上朝路上逝世,乾隆得知竟然对着遗体鞠躬,这是满清入关以来有次殊荣的第一人,而刘墉继承父志,对乾隆更为忠心成为乾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乾隆没有杀刘墉。

刘墉和和

说起刘墉,可能有一些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说到宰相刘罗锅,恐怕没听说过的人就不多了。

刘墉人像图

刘墉出生于1719年,是清朝有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其中成员世代为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因着父亲的关系,他参加了乾隆十六年的会试和殿试,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不过,刘墉在官场上的经历并不平顺,几经起落,但他一直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成为了乾隆帝与嘉庆帝期间的朝廷重臣。

刘墉的清正廉洁注定了他与当时的大贪官和之间是对立关系。刘墉的年纪比和整整大了三十多岁,且两人的出身也是差距甚大。因此,刘墉的做官基础远高于和,但是他的官职在后来却一直没能超越和。这不但与他们一个是清官,一个是贪官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性格分不开。刘墉为人小心谨慎,尽管看不惯和,也不会去得罪他,而是不阿谀奉承,选择独善其身。所以,和也一直没能收服刘墉为其所用。

在嘉庆帝扳倒和的事件中,刘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畏权势,查明和利用职务贪污、搜刮民脂民膏等多项罪状,上奏朝廷。嘉庆帝随即对除去和采取了措施。不过后来,在嘉庆帝想将和凌迟处死时,刘墉等人又建议应赐其自尽,保留全尸。最终,和自尽于家中。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刘墉并没有因公务而发泄私愤,为人公正之处令人敬佩。

刘墉和纪晓岚

刘墉和纪晓岚同样是一个在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但不同的是,刘墉出生于官宦家庭,30岁参加科考中了进士。但也是因为有家族深厚的政治资本,刘墉的仕途一直很好。而纪晓岚却不同了。

宰相刘墉图

大多数人喜欢把刘墉和纪晓岚联系在一起,相互比较。但在不同人的眼里,观点也是尽不相同。如在毕东坡的眼中,他认为刘墉要比纪晓岚强得多。他曾经说:刘墉很是有才华,但他不会因为自己有才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和记恨,他是一个很圆滑的人,为人处事做的非常到位。在和和一起做事情时,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保全自己的位置,才能做成事。官场上的人际关系也处的非常得当,总的来说,刘墉是一个集大成者,是我认为的聪明人。

如果说刘墉和和是对立的关系,那么反之,刘墉和纪晓岚的关系就非常好。纪晓岚出自刘墉父亲的门下,所以说他们还是师兄师弟的关系。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纪晓岚和刘墉的关系极好,纪晓岚心思敏捷,刘墉书法很好,纪晓岚还经常让刘墉为自己写对联。

在收藏方面,这两人都非常喜欢收藏砚台,也曾相互赠送砚台。在乾隆年间,刘墉就赠了一方砚台给纪晓岚,还特意在上面题了字。在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晓岚送过一方砚台。除了互相写诗和赠送砚台,他俩还经常在一起谈论佛法,可见俩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乾隆五十八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等至少要罚俸10余年。乾隆皇帝虽然作了宽大处理,刘墉还是被“严行申饬。

嘉庆元年,因为大学士一职空缺多时,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谕中又一次批评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并举例说,皇帝曾向刘墉询问新选知府戴世仪可否胜任,结果刘墉对以“尚可”。而戴本来十分庸劣,断难胜任。可见刘墉平日里对于铨选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两可之词敷衍塞责。要他“扪心内省,益加愧励”。

嘉庆二年,授刘墉体仁阁大学士,但仍旧指责他“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并说“兹以无人,擢升此任”,可见其评价。当然,以上两条嘉庆初年的上谕,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见。

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清人笔记记载,一次在军机处吃饭,有同僚提起唐宋时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刘墉马上接口说:“但使下民无殿粪,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为之喷饭。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说他“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善于解脱之意。不管怎样,刘墉可算得上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61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