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结合五种基本句型来理解。
基本句型,也就是简单句,有五种,其逻辑如上图所示。
所以问题很好回答,
状语
状语主要是用来修饰动词的,也修饰形容词和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目的等。可以充当状语成分的有副词、介词短语、非谓语(不定式,分词)和从句。
翻译:
翻译:
可见, 常见的状语就是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方式等的任何成分 。
表语
有人把表语叫做主语补足语,这种叫法是有道理的。表语就是对主语的补充说明。
能做表语的成分很多,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等等。
名词作表语
形容词作表语
不定式作表语
从句作表语
补语
补语在此取狭义,就是宾语补足语。
用主谓宾结构有言犹未尽之意,便需要补语,这样句意才能完整。能充当宾语的也是多种成分,如名词,形容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短语等。
The name of his daughter is Lucy
He is interesting
补语的一大特点是补语和宾语之间加系动词be 能成为一个合理的句子。
这也是怎么区分双宾语和补足语的标准。
例如,She gives me a kiss a kiss是双宾语之一,不是补语,因为 I am a kiss逻辑上不合理。
回答问题之前,我猜你可能是初中生,刚刚接触英语语法,所以我从一个初中生视角解释一下你的疑问。
1纵观各种语法解释,语法资料,我认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概念太多,一个概念没有弄清楚,反而出行好几个新概念,知识学生们对英语语法越学越乏味,越学越糊涂。这也是我认为教师最大的使命,把艰涩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所谓深入浅出。
2越是复杂的道理一定蕴含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所谓大道至简吧。语法书为了理论的完整性,以及阅读对象的广泛性,不得不这么讲解。作为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讲解语言。
表语,中的“表”字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表述,表现的意思。那么表语的使命就是表现,表述了吧!我问你?表语使命是表现,表述谁呢?一句话说清楚:表语就是表现,表述主语的。反过来说,表语就只会和主语有关系。举个栗子,he's a teacher这句话中,he 是主语,a teacher 是不是表述主语he 的身份的?所以,a teacher 就是表语。继续,I'm happy happy是不是表述,表现 I 的。在顺便介绍一下,主语非要和表语发生关系,怎么办,需要一个介绍人啊,这个人就是系动词。(系,联系主语和表语之间的词)
是不是很容易就懂了
再讲解状语。状,就是状态。记住,但凡表现状态意思的成分都是状语。这里暗示你,能够担当状语的很多东西,就如一个车厢可以装形形色色的人一样,但是只要起到表现状态意思的都是状语。举例说明。
He goes to work 这句话就没有状语,所以平淡无奇,为了让这句话表示更多的意思,可以加上各种各样他上班(goes to work )的状态啊!
He goes to work every day
继续加,he goes to work every day by bus
这两句话中,every day, every day by bus 是不是说他上班的状态啊!(这里状态就怎么上班,什么时间上班)所以,他们都是状语。
记住,只要是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结果,让步,目的,条件等意思的就是状语。你遇到一个句子,只要里面出现这样作用的成分,它就是状语。现在不用管他具体哪些家伙可以当状语,渐渐就会懂了,别怕。
He goes to work every day by bus to make money
这里的to make money, 就是前面上班的 目的 是不是,所以to make money 也是状语。这样这句话里面就有三个状语,
even day 是时间,就叫时间状语
By bus 是上班的方式,就叫方式状语
To make money 是目的,就是目的状语。
补语更简单,只要是做补充说明作用的就是补语。
He made me 这句话是不是没有说完,他让我怎么样呢,是不是需要加上补充才完整。好了,加
He made me laugh 他让我笑laugh 就是补语
He made me happy 他让我高兴,happy也是补语
记住,能够担当补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就和刚才车厢子例子一样,只要是补充的就是补语。不同的动词对他后面的补语的有不同要求,以后渐渐也会懂,不急。
不多举例子了,以上讲解要反复看,5遍以上。对你理解很有帮助。
我后期会有专门的语法讲解免费课程,为广大学生服务。
如果需要,欢迎关注,转发。
1。首先你了解什么叫词性,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2明白什么叫句子成分,就是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修饰成分定状补
3把be也看成一个特殊动词,表语也是宾语了。
4状语,是修饰成分,修饰动词的。走得快,快就是状语。
5补语,就是补充说明的词语,成分,要不要没有关系,有了更完整。
小升初、中考、高考、雅思托福,这些考试考这些吗?如果不考,瞎折腾什么呀?
邵老师还是那句话,语言中,只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是声音,一个是含义。声音和含义是语言的根本属性。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那么语法呢?语法不过是一些有闲有钱的人无事生非搞出来的所谓的语言的规律。不是说一点用处没有,但是请记住它不是语言的根本属性。
小孩子在七岁上学的时候母语都听说非常自如运用,说出来的话都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他们学过语法吗?他们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吗?他们知道什么是定语状语补语吗?一说到语法又引出来一大堆语法专业用语术语,岂不是令人头疼?
问你不知道什么是状语,表语和补语,会影响你说话吗?孩子们学说话是从声音和表达意思出发的,而不是从造句出发的。用声音和表达意思学语言,其实先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模仿,然后就把那个意思声音都掌握了,然后又成了语言的自由运用者。
如果你去百度表语状语和补语,上面都有清楚的解释,可是你知道了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仅仅是知道而已。语言不是知识,知道了没有用。语言是工具,要靠它去和别人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是有意思的,用声音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语言的任务就完成了。就是这么简单。而用不着你去给它摆弄表语,状语和补语。都是何方神圣?
状语 表语 补语要说不好区分的话,那就是因为他们都可以是副词和介词短语,看到一个副词或者介词短语就不知道是谁了?其实只要掌握好简单句的五种句型,这真不是问题。
不好区分的是 在一个结构已经完整的句型后面出现的介词短语,是做状语?还是做定语?有时候真的不好区分!它甚至会 既可以做定语 也可以做状语,这时只能根据语境来判断。例如:I saw him on the street ‘ on the street’在这里就是既可以是状语,也可以是定语。"我在街上看到了他"和"我看到在街上的他"。
首先,首先你应该分析清在句子中的状语是充当什么成分?目的状语,原因状语,让步状语还是结果状语等。
除了常见的主谓宾结构还有主系表结构。系动词后一般跟着表语形容词。
补语在句子中常见的是宾语补足语。需要识记经常引导宾语补足语的动词词组。宾语补足语和宾语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吵架是一种能力
有同学谈到自己不会吵架。每次吵架都被气得不行,什么都说不出来。
一想到吵架,脑子里就没词了,憋得很难受。回头复盘的时候又觉得后悔,觉得当时应该这样吵、应该那样吵。但其实下一次,还是该怎么不会吵,就怎么不会吵。
然后就安慰自己说:我不喜欢吵架。
我想说的是, 喜不喜欢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不喜欢吵架,可以选择不吵架,但你得有吵架的能力。因为,人在江湖,你不喜欢吵架,不代表别人不会跟你吵架啊。
当你拥有吵架的能力后,别人在跟你吵架的时,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如果你想掌握吵架这项能力。你可以看看你目前处于在哪个层次上,然后往更高级的一层尝试训练 。
吵不出来怎么办
最低级的吵架,就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口。觉得很委屈,可就是被堵得说不出话来,跟一个榆木疙瘩一样,根本吵不出来。 只能闷着不说话,不回应对方。甚至有的人会委屈求全,讨好对方。
有些人会安慰自己说:“是我不想跟你吵架”,这样就能获得一点“其实是我不想跟你一般见识”的主动感,以及“我是不愿意努力,我只要努力,肯定能考上北大”的自信感。其实 是对自己没有吵架能力的一种防御。
这个层次的人之所以不敢吵架,是因为潜意识里给了自己一个设限:
· 不能跟人有冲突的
冲突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禁忌,是不能触碰的领域。所以为了忠诚于和谐,他们宁愿委屈自己。有两个原因:
1在他们的想象里,冲突可能会伤害别人,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两个人在过招打架。对方出招,招招狠准,想置你于死地。而你却大义凛然,慈悲为怀,出招的时候先想着保护好对方,不能伤害到对方。
你在吵架的时候都想保护对方,是有多么伟大啊。
2其次在他们的想象里,冲突也可能会伤害到自己。
但你仔细想一想,跟别人冲突能伤害到自己吗?其实未必的,但这种惯性的恐惧很自然的就上来了,你吵架就怂了。
我会建议你下次想吵架前,先判断一下想吵架的对象: 你们有冲突后,会伤害到他吗?如果能伤害到,他能自己恢复过来吗?如果他不能,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然后再判断一下:他有能力伤害到你吗?如果能伤害到,你自己能恢复过来吗?这对你来说,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吗?
然后你就可以去冲突了。
既然有吵架的冲动了,就不要去怕双方受伤。人哪有那么脆弱呢,吵架一次,就伤得恢复不了了?不会的。再说,经历点受伤就是坏事吗?
当你开始卸下“和谐”的这个枷锁,接受“人是可以有冲突”的这个理念的时候,你的吵架技能就被解锁一个层次了。
然后你就来到了第二个层次——智慧型吵架。
在这个层次里,吵架讲究的是“以理服人”。真正能讲出让人信服道理那不叫吵架,那叫沟通。 讲了别人不认同的道理,才有了吵架。
在这个层次中吵架的人,会沉醉于自己的道理不可自拔,觉得别人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自己觉得无比正确,而且委屈,别人却觉得你咄咄逼人、无理取闹。
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让东吴一堆文臣哑口无言。比如,妈妈口中的“年纪大了就应该找对象”、“你应该常给我们打电话”,让你无力反驳。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口才不行,智慧不够,所以不会吵架。实际上他对吵架的认知,只停留在这一层里。智慧不够,就吵不出来。
这个层次的人已经敢于与人冲突了,但潜意识里还给了自己一个设限:
·人必须要讲理
这个设限就一下子拔高了吵架的难度,好像需要先懂很多道理才能配吵架一样。在你吵架之前,要先自捆手脚,带上枷锁,你不输谁输呢?先给自己设个限,不允许自己不讲理,但是你又没那么多理可讲,你就吵不过人家、吵不起来了,你就只能把气憋回去,气着自己了。
人为什么要在吵架的时候考虑讲不讲理呢?
因为你得保持好自己“讲理”的好形象。
你在吵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是个讲理的人,那你的形象包袱是有多重啊。
可你的对手很可能没有这个规则,就像秀才遇到兵一样,某些男人在跟某些女人讲道理一样。
如果你想吵架,然后你又来不及想词,或者没词可吵,或者理亏吵不起来,你就可以卸下“讲理”这个枷锁了。当你开始学会不讲理的时候,你的吵架技能就又上了一个层次了。
谁说吵架一定要讲理呢?
如果你能放下讲理的形象包袱,恭喜你就解锁到第三层吵架的境界了。
我也没什么智慧,没什么逻辑,没什么道理,但我就只会说一句话:“你就是不能这样!你就是不能这样!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是不对的!”
这种人吵架的时候,别人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你有道理,又能怎样呢?
这种吵架,就像复读机一样,不需要有很多词,只需要不断的重复就好了。这是一种 无词胜有词 的境界。
比如骂街,一句脏话能重复几百遍。比如有的妈妈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你说说你怎么这么笨!”仅凭一句话,就能吵完一整个架。
在这个境界里,吵架已经放下了“和谐”的包袱和“讲理”的包袱。轻松上阵,赢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毕竟,吵架要的是赢,要的是爽,何必在意讲理不讲理呢?
我曾经和一位房产中介有过一次冲突,为的是在过户的时候有一个80元的工本费。因为前期合同的不清楚,并没有规定谁付,中介就希望我付。虽然没多少钱,但我就是不想付。然后中介就跟我讲道理。我自认为我讲不过他们,实际上2个回合我就感觉自己理亏了。于是我就调整了方针,我就说
“合同里没写,凭什么我付”。反复的只说这一句话,越说越激动,声音震荡到过户大厅里很多人都在看。然后中介就妥协了。
我知道,我赢在了气场上,而不是道理上。 我同时放下的,还有“面子”的包袱。
在这个层次里,经历几次你就会明白:
吵架很爽。没人不喜欢吵架。 那些之所以说不喜欢吵架的人,就像是学渣说不喜欢考试一样,挫败的经验太多了,就爱不起来。
吵架的至高境界,就是心中无架。只是静静地看着你不说话,看你波涛汹涌,而我内心充满平静。看你卖力表演,而我只是安静的做个观众。
偶尔,还可以给个掌声,说一句:“说得好!”
有的夫妻关系中,你在这边歇斯底里,他能在那边呼呼大睡,波澜不惊。有的亲子关系中,你说你的,他干他的,毫不理会。有的上下级关系中,你这边批评着他,他那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着,熟视无睹。这样的人,已经达到了吵架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的修炼来自于:
自我坚定。
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我做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你的看法完全干扰不到我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不必反驳你。
我知道你不会离开我,或者你离开我也没关系,我知道你伤害不到我,所以此刻我不在乎你是否喜欢我。
我知道你比我需要你更需要我,所以我相信你会妥协。不需要跟你吵架,我只需要等待就好了。孩子尝试跟妈妈吵的时候,有的妈妈不搭理孩子,就是因为如此。
我就是个流氓,你也不能怎么着我。跟这种人吵架,你只能自己噎着。
吵架其实很简单。当你产生想吵架的冲动的时候,你一定要先端正吵架的目的, 你到底是想干嘛。
是为了说服别人吗?
如果你是为了说服别人,那你应该去帮助对方分析下,从他的视角出发去跟他沟通,而不是灌输。吵架就是吵架,吵架不是谈判,吵架不能沦为谈判。吵架的时候还想着谈判,就像是打游戏还想着做数学题一样,哪样都做不好。
是为了保护对方不伤害他吗?是为了表达爱吗? 那吵架只会离这个目标更远了。
吵架的有效目的,可以是: 为了赢,为了利益,为了爽,为了看他不爽,为了出一口气,等等,这些都可以。
当你知道自己此刻的目的的时候,你就可以衡量一下吵架值不值得,然后去做就可以了。思想包袱,别那么多。
你要学会解放思想,放下包袱。
有的人觉得很难,其实是因为他们不敢为了自己而活。不敢重视自己的利益,不敢重视自己的感受。潜意识里深深觉得自己不值得,也就不敢通过吵架去保护自己了。
主谓宾定状补例句。
1、他的话说得老战友和工人们心里开了花。
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树叶儿(主语)却绿(谓语)得发亮(补语)——树叶儿却绿。
5、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状)下落(谓)。
6、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7、峰峦(主)刚刚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8、他(主语)非常诚恳地(状语)征求(谓语)大家的(定语)意见(宾语)。
9、飞鸟伴着驼铃歌唱(连动词双谓语)。
10、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11、我拐到两个乞丐栖身的一米树阴下,拿出5元钱。 分析:连动词句子。
12、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3、孔乙已(主语)是(谓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定语)人(宾语)——孔乙己是人。
14、船长(主语)本已经(状语)不耐烦(谓语)我父亲的(定语)那番(定语)谈话(宾语)——船长不耐烦谈话。
15、有一天课间,我正在本子上无所事事地乱画,有个女孩忽然俏皮地向我走过来:我们玩个游戏吧,她大的眼睛里藏着淡淡的狡黠,让人无法拒绝 事实上,没有将有语言表达的句子来划分句子成分的,真是一个意外中的意外。
16、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7、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状)奔驰(谓)。
1、主谓短语“气都喘不过来”是形容词“热”的补语。
2、偏正短语“我的心坎里”是动词“说到”的宾语。
3、偏正短语“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动词“具有”的宾语。
4、偏正短语“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做“动词“道出”的宾语。
5、趋向动词“下”是动词“掉”的补语,偏正短语“一个苹果”是其宾语。
6、偏正短语“他的同学”是动词“找到”的宾语。
7、偏正短语“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是动词“走”的宾语。“进”是“走”的补语。
8、“下午三点多钟”是判断动词“是”的宾语。
9、“一下”是动词“张望”的补语。
10、数量词“五十人”是动词“坐”的宾语。
11、这是个连谓句。句中出现了两个动词,并且有各自的宾语。“医院”是动词“到”的宾语;“病”是动词“看”的宾语。
12、偏正短语“你的福气”是动词“是”的宾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