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密的丛林里,有一头犀牛,它的身体是那么的强壮,它的战斗力是那么的勇猛,而它的内心呢,又是那么的有情有义,于是它总认为自己才配得上“百兽之王”的尊位,老虎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犀牛整天整天都在思索:什么时候该死的老虎才退了位,让自己继承“百兽之王”的尊位,好威风威风呢?
一次,老虎生了一场大病,连日来咳嗽个不止,嘴里都咳出血来,说不定哪天四条腿一伸直,就过去了。幸好的是呢,老山羊大夫告诉老虎,它的病,不是什么绝症,只要吃了犀牛的肉,喝了犀牛的血,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的。
老虎生了一场大病的事儿,很快传到犀牛的耳朵里去了。想到只要老虎一死,自己就可以言正名顺地继承它“百兽之王”的尊位,可把又笨又重的犀牛都乐得能飘到高高的天上去了。然而,老山羊大夫告诉老虎的话儿,犀牛也是知道的了,于是呢,要从老虎那继承“百兽之王”的尊位,可得小心小心为好。不然弄不好,老虎身边的一只狡猾得很的狐狸欺骗了自己,自己最后不仅继承不了“百兽之王”的尊位,还得落得个被老虎活活地吃了肉、喝了血的悲烈的下场呢。
老虎身边的狐狸,一直对老虎忠心耿耿,老虎特别信任它,于是气咻咻地对它说:“兄弟呀,老山羊大夫的话你也听到了,要是在平日,我自己出个马,捉住一只犀牛完全算不上什么话儿,可现在……”
老虎说到那儿,喉咙顿时噎住了,眼眶里还挤出了几滴热泪。狐狸见状,连忙说:“捉犀牛的事儿就交给我好了,你放一百个心,好好待在家里等我好消息就是了。”
“嗯——嗯”,老虎欣慰地点了点头。
狐狸是那么的小,犀牛是那么的大,狐狸哪有捉住它的本事呢?但也不可以小看狐狸了,它脑子里的点子,多得像盛夏的夜晚天空中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呢。
狐狸走啊走,走了半天,终于走到了犀牛的家门前了。
“咚咚……”狐狸连敲了几下犀牛的家门,“犀牛大哥,是我,狐狸啊。”
犀牛知道,狐狸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坏家伙,它来找自己,多半是因为老虎的病的事儿了,于是马上树起了警惕,提防提防起狐狸来。
“你这家伙,找我有什么事儿呢?”犀牛开了门,明知故问。
“瞧你说的,难道没事儿就不能找你了吗?”狐狸装作很不愉快地说。
“当然不了,'百兽之王’的老虎现在还好吗?”犀牛故意问。
“唉,它生一场大病,连日来咳嗽个不止,嘴里都咳出血来,说不定哪天四条腿一伸直,就过去了。”狐狸假装难过地说。
犀牛听到那儿,心里暗自高兴,一是因为它相信一向狡猾的狐狸多半没有骗它,二是因为老虎只要一死,自己就可以言正名顺地继承它“百兽之王”的尊位了。
“说得难听,老虎就快死了,'百兽之王’该由谁来继承呢?你总是在老虎身边,它该不会最信任的就是你,让你来继承?”犀牛故意试探试探狐狸。
“犀牛大哥,瞧你说到那儿去了。”狐狸故意装作很难为情地说,“侍奉侍奉老虎我还很在行,但要从它那儿继承'百兽之王’的尊位,我还没那个资格呢。”
“那谁有那个资格呢?”犀牛有点激动,连忙问了狐狸。
“犀牛大哥,还用得着问吗?当然是你了。”狐狸嘴角带笑地说。
犀牛听狐狸那么一说,一点儿也不惊讶,因为它深深地相信:它的身体是那么的强壮,它的战斗力是那么的勇猛,而它的内心呢,又是那么的有情有义,它要是没资格当'百兽之王’,谁有资格呢?想是那么想,但狐狸毕竟是和老虎一伙的,还是得提防提防狐狸为好。
“我从来不怀疑过我的资格,但要是我当了'百兽之王',野猪、黑熊、豹子、狮子它们能心服口服地让我吗?”犀牛心里头自大得很,虽然知道野猪、黑熊、豹子、狮子它们没有自己够资格当'百兽之王’,但为了试探试探狐狸,还是故意那样问了它。
“老虎说了,野猪太过愚蠢无知,黑熊太过懒惰无能,豹子太过暴躁凶恶,狮子呢,太过骄傲自大,统统不合适当'百兽之王’,”狐狸说,“只有犀牛大哥你最适合不过了。”
本来想找话儿让狐狸回答不上来的,犀牛却怎么也想不到,狐狸还回答得头头是道呢。犀牛知道,老虎让狐狸来,让自己继承它的'百兽之王’的尊位是假,吃了自己的肉,喝了自己的血,把它的病治好了才是真的。但犀牛又想了,老虎病得那么严重了,肯定没有什么力气捉拿自己了,只要离它远一些,自己不就安全了吗?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自己现在呢,是“不入虎穴,焉得'百兽之王’的尊位”!再说了,成大事者,哪个不是敢于冒险的呢?
“犀牛大哥,你还犹豫什么,快跟我去老虎那继承'百兽之王’的尊位吧。”狐狸催促犀牛说。
“去可以去,但我有个条件。”犀牛谨慎地说。
“犀牛大哥,你有什么条件呢?”狐狸奇怪地问。
“去到老虎那,我必须得和它保持十米左右的距离。”犀牛说。
“这……这……”狐狸支支吾吾了起来。
“你这家伙,支支吾吾的,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犀牛有点儿火了,对着狐狸喝道。
“不……不,犀牛大哥,瞧你想到那儿去了。”狐狸顿时吓了一跳,不由地后退了几步,说“你有所担心,和老虎保持十米左右的距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要知道,一开始我在老虎的身边侍奉它的时候,也是提心吊胆的呢。”
狐狸那么一说,犀牛放了心,跟着狐狸,大摇大摆地往老虎的洞里走去了。
到了老虎那,犀牛站在了和老虎保持十米左右的距离的地方,把老虎一下给懵了。老虎可想扑过去把犀牛擒住,好吃了它的肉,喝了它的血。然而,自己病得那么严重,又怎么有那个能力呢?那个时候,老虎心里头,不知道多不舒服了。
“犀牛大哥是有所担心,大王。”狐狸对老虎说。
“有所担心也是情有可原,谁让我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灵呢。”老虎自责地对犀牛说。
犀牛心里想:别看老虎平日里凶狠无比,到了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都是那么的真那!
“你真的要让我继承你的'百兽之王'的尊位吗?”犀牛问老虎。
“君无虚言,当然是真的了,你最有资格了。”老虎吃着力,一字一顿地对犀牛说。
“我从来不怀疑过我的资格,但要是我当了'百兽之王',野猪、黑熊、豹子、狮子它们能心服口服地让我吗?”犀牛心里头自大得很,虽然知道野猪、黑熊、豹子、狮子它们没有自己够资格当'百兽之王’,但为了试探试探老虎,还是故意那样问了它,好看看它的回答和狐狸的是不是一个样的。
谁知道呢,狐狸一听,慌起了张,担心老虎回答的和自己回答的不是一个样,脖子一梗,连忙向老虎边眨了眨眼睛,边点了点头。老虎一看,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对犀牛说,“野猪太过愚蠢无知,黑熊太过懒惰无能,豹子太过暴躁凶恶,狮子呢,太过骄傲自大,统统不合适当'百兽之王’,只有你,要强壮有强壮,要勇猛有勇猛,要情义有情义,最适合不过了。”
说到那儿,狐狸对着老虎咧了咧嘴,得意地笑了。而犀牛呢,被老虎甜言蜜语给陶醉住,几乎完全把老虎要吃了它的肉、喝了它的血,好治好自己的病的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你赶紧把'百兽之王’的尊位让给我吧。”犀牛急切地对老虎说。
“你说什么?”老虎故意装作听不清楚,“我快死了,耳朵不那么灵敏了,你再靠近点儿说。”
老虎说完,犀牛便向老虎走近了四米左右的距离,对它说,“我说,那你赶紧把'百兽之王’的尊位让给我吧。”
“你说什么?”老虎又故意装作听不清楚,“我快死了,耳朵不那么灵敏了,你再靠近点儿说。”
老虎说完,犀牛又便向老虎走近了四米左右的距离,对它说,“我说,那你赶紧把'百兽之王’的尊位让给我吧。”
就在犀牛离老虎只有两米左右的距离的时候,老虎认准了时机,使出浑身的力气,“嗖”的一声迅速地向犀牛扑了过去,擒住了它,并狠狠地往它的脖子上咬了下去……
“哈哈……”狐狸见状,得意了起来,“爱慕虚荣、自不量力,是这头犀牛'百兽之王'的尊位没继承到,反而送了自己的命的源头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答: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作品出处
出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季氏将伐颛臾》,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作品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作品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 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创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作品赏析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
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任有一句话:'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职,不能胜任的便不要担任。'站不稳却不扶着,要跌倒了却不搀着,那么扶着瞎子走路的人还有什么用处呢况且,你的话不正确。老虎和独角犀从笼子里出来了,龟板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毁坏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臾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臾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一席话道尽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
孔子最后又将话锋转向两位弟子,此话意在提醒季氏不要贸然行动,否则将会引起鲁哀公的猜疑,进而引发内乱。联系鲁国当时的政治形势,可知孔子的一番驳斥和规诫具有现实意义。当年,季氏权倾朝野,是鲁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鲁国国君哀公心有不满,意欲收回季氏的封地以削弱他的权力季氏之所以想要攻占颛臾,是为了先下手为强,他担心哀公会联合颛臾一起讨伐自己。这样看来,孔子对鲁国的政治形势有着冷静的体察,对季氏的盘算也心知肚明。孔子反对季氏发兵,是为了不使季氏与哀公的矛盾公开化、激化,进而造成国家的内战。孔子批评两位弟子,也是希望他们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这篇文章记述了师生之间的一场辩论,篇幅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写出了孔子的义正词严和冉有等人的理屈词穷。对于如何通过对话塑造人物这一文学技巧,这篇文章具有示范意义,是后学者可以学习、模仿的典范之作。
名家点评
清·方存之《论文章本原》:"首段正意已足,下两段因由有两辩而发挥之。孔子之文极含蓄惟此篇极发扬,波澜汹涌,峰峦高大。韩文公《诤臣论》章法学此。"
清·牛运震《论语随笔》:"此章分三段。孔子曰,三求字,通章精神眼目。""夫颛臾节,先以大义责之,提出先王二字,把天下大名分所在压他。""末句为季氏指陈利害了切,俾其怵然而自止也。"
清·于光华《论语集益》:"均、安、和三字,正抹杀他欲字季氏病根全在欲,欲则安危利灾。…首问答明伐国之非,二问答见责不辞,三问答以不能辅季氏修内治,正辨其忧之不在颛臾,此欲不可肆。"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最厉害的是犀牛,其次是老虎,继而是狮子,大象排最后。首先,犀牛体型较大,有3~4吨重,奔跑速度也快,而且皮很硬,也很厚,再加上头上有一个大尖角,老虎很难对它构成致命伤害。老虎比狮子厉害,这个是得到公认的,老虎速度快,力量大,爪子和牙齿都要比狮子的尖。大象虽然体型比另外三者都大,但是大象的移动速度不够快,而且皮也相对较软,因此老虎是可以单杀大象的,狮子有的也可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