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中假字的用法
jiǎ
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
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大兵权。”
⑤<;形>;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上将军。”
⑥<;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
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 请采纳!)
2 假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作为动词
(1)借:是以人多以书~余。
(2)凭借: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3)给予:汉人未可~大兵权。
(4)假装:乃悟前狼~寐。
作为形容词
非正式的,代理的:乃以吴书为~王。
连词:假如、如果:~令伏法受诛。
“假”是一个多音字,读音分别是[jiǎ]和[jià]。
释义及组词
作[ jiǎ ]
(1)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
(2)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3)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4)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作[ jià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日。~条。病~。
词语及例句
假女[jiǎ nǚ]:夫的前妻之女或妻的前夫之女。
例句:二义者, 珠崖 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傍人,可谓直耳。——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
假宁[jiǎ níng]:休假回家省亲。
例句: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行李之命。——《旧唐书·职官志二》
假揑[jiǎ niē]:假造,揑造。
例句:元来那厮假揑流言,夺 女。——元 石君宝 《秋胡戏妻》第四折
假年[jiǎ nián]: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
例句:方当召用,竟不假年。——清 钱谦益 《原任南京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安希范赠光禄寺少卿制》
假拟[jiǎ nǐ]:虚构。
例句:关于谗害 段功 的人在各种地方史志上均无可考,因此我所假拟的 车力特穆尔 还不至于发生问题。——郭沫若 《故事补遗》
3 假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假 #jiǎ
释义 ①不真实的,跟“真” 相反:~话;~钞;弄虚作~。②设想;推断:~设;~定;~想。③如果:~如;~使。④凭借;利用:狐~虎威;~公济私。⑤见jià。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例句〗他们名为开会,实则假公济私,借开会的名义去游山玩水。
假如 #jiǎrú 如果。
〖例句〗假如你看到小偷正在偷别人的东西,你该怎么办?
假设 #jiǎshè 姑且认定。
〖例句〗假设我们每个同学每年能栽活三棵树,那么我校一年就可栽活六千棵树。
假意 #jiǎyì ①虚假的心意。②故意。
〖例句〗你别被他的虚情假意所迷惑,那只是因为他有求于你。
假装 #jiǎzhuāng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例句〗老远看见他走过来,我连忙把头转过去,假装没看见。
假jià
①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暑~;放~三天;请事~;休病~。
②见jiǎ。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假 <;形>
(形声。从人。“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 #jiǎ
释义 ①不真实的,跟“真” 相反:~话;~钞;弄虚作~。②设想;推断:~设;~定;~想。③如果:~如;~使。④凭借;利用:狐~虎威;~公济私。⑤见jià。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例句〗他们名为开会,实则假公济私,借开会的名义去游山玩水。
假如 #jiǎrú 如果。
〖例句〗假如你看到小偷正在偷别人的东西,你该怎么办?
假设 #jiǎshè 姑且认定。
〖例句〗假设我们每个同学每年能栽活三棵树,那么我校一年就可栽活六千棵树。
假意 #jiǎyì ①虚假的心意。②故意。
〖例句〗你别被他的虚情假意所迷惑,那只是因为他有求于你。
假装 #jiǎzhuāng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例句〗老远看见他走过来,我连忙把头转过去,假装没看见。
假jià
①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暑~;放~三天;请事~;休病~。
②见jiǎ。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假 <;形>
(形声。从人。“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 );假局(假局子。诱人的
假jià
⒈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耍暑~。放~三天。请事~。休病~。
⒉见jiǎ。
假xià 1嘉,美。
假gé 1至;到。
假xiá 1远。 2通"瑕"。缺点。
假jie 1助词。
4 在文言文中假的意思1 休假、假期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假装、与真相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借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4 租赁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5 授予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以时日
6 宽恕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7 假设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5 假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假 #jiǎ 释义 ①不真实的,跟“真” 相反:~话;~钞;弄虚作~。
②设想;推断:~设;~定;~想。③如果:~如;~使。
④凭借;利用:狐~虎威;~公济私。⑤见jià。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例句〗他们名为开会,实则假公济私,借开会的名义去游山玩水。
假如 #jiǎrú 如果。 〖例句〗假如你看到小偷正在偷别人的东西,你该怎么办? 假设 #jiǎshè 姑且认定。
〖例句〗假设我们每个同学每年能栽活三棵树,那么我校一年就可栽活六千棵树。 假意 #jiǎyì ①虚假的心意。
②故意。 〖例句〗你别被他的虚情假意所迷惑,那只是因为他有求于你。
假装 #jiǎzhuāng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例句〗老远看见他走过来,我连忙把头转过去,假装没看见。
假jià ①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暑~;放~三天;请事~;休病~。 ②见jiǎ。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假 (形声。从人。
“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
――《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
――《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
――《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 );假局(假局子。
诱人的 假jià ⒈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耍暑~。
放~三天。请事~。
休病~。 ⒉见jiǎ。
假xià 1嘉,美。 假gé 1至;到。
假xiá 1远。 2通"瑕"。
缺点。 假jie 1助词。
6 假 在文言文中的不同义项形 (1) 形声。
字从人,从叚( jiǎ ),叚亦声。“叚”意为“非原本的”、“借的”。
“人”与“叚”联合起来表示“借用的人员”。本义:代理人。
引申义:代理。借用。
再引申义:非真。不实。
说明:“假上将军”即“代理上将军”。“假为天子”即“代理天子”。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 假,非真也。
——《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
——《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
——《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 );假局(假局子。
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动 (1) 通“叚”。借。
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
——《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
——《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
——《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假舆马者。
——《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假大兵权。——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
——英 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
赞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管子·小问》 连 (1) 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
——《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 (1) 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 假 jiǎ 介 (1)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
——《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假今之世。——《荀子》[1]。
明代王圻著《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商代成汤王的后代有初氏。商汤是黄帝第十八代。未见到后人资料。3出自祁姓,传说,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4、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姓初。未见到后人资料。注:度支:宋朝中管理全国财政预算部门,相当于财政部,属于户部的一个司;员外郎:官名,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迁徙路线: 初慧安一脉迁徙路线: 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记载:根据五音属羽,考证初姓传宗,初姓祖先为荆楚一脉,居住在荆楚(相当于长江中游地区),袭受国封,四到八世,老祖为了追求清净,长寿,抛弃富贵,平安隐居湖南衡阳,从东周楚国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经历30世,晋朝(265-420)时迁往湖北江陵(现在的荆州市),经历21世,唐(618)初再迁辽宁锦州杏山,历15世,五代后梁时期(907-923),因北方战乱,唯有山东东部安宁,初慧安于五代后唐时期(约924年),自辽西锦州杏山迁到山东烟台芝罘,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矶岛,到金朝时分社各宗,时十七世茔,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有二十一世茔,开始立新茔于宅后。到了明代万历壬子(1612)年,共三十一世茔。明代中期,由于倭寇侵扰,初姓又陆续迁离芝罘,矶岛无人留居,古碑被土痞推入海中。清朝1796年(乾隆五十七年),放宽了出关禁令;初姓先辈陆续从山东前往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初姓全国、国外都有分布。从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到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共计66世茔。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初慧安第一代到明代万历壬子(1612)年河西初化为三十四代,到现在约50代左右。
郡望堂号: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宗族特点:1、忠孝;2、正直;3、守法;4、勤劳朴实。
初姓历史名人: 烟台芝罘西陀古莹碑文提到的名人有: 宋代:开封初虞昌,德清县令; 初暐,淳化三年(992)进士;密州(诸城县)初燮(xie),熙宁(1068)间举人;初西美任郓州;初汝为(十世)元丰(1078)登科。元代:初才(二十四世),元贞(1295)初任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督事;尚书入中书省;明代:黑石社九代初得,奉直大夫,任直隶隆庆州知州;潜江县初灏(hao),洪武(1368)年中举,授知县;潜江县初珍,成化(1465)年间人;务本社初浩,成化四年(1468)任陕西郏鄜州州判;潜江县初杲(gao),字启昭,正德(1506)进士,授监察御史、云南布政参政;黑石社初贤(三十四世)成化(1465)举人,直隶隆庆州知州,大明府知府,山西庆阳府知府,广西庆远府知府;青州博兴县初珏(jue),嘉靖(1522)中任六合县县丞;初旦,万历(1573)年间,山西太谷县知县。初抃(bian),省除江东道宣慰司奉差;河西初化(三十四世),明万历壬子年(1612)人。注:江南东道—唐初置江南道,后分东西二道,东道治苏州,辖今苏南及浙、闽之地。 <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 63 卷 ,初姓部列传: 宋:初虞世 按《姓氏急就篇》:宋有初虞世。初虞昌 按《万姓统谱》:虞昌,开封人,任清县令。初房 按《郑樵‧通志》:房,举贤良方正。初燮 按《郑樵通志》:燮,密州人,熙宁登科。初西美 按《郑樵‧通志》:西美,郓州人,元丰登科。初汝为 按《万姓统谱》:汝为,登州人,元丰登科。初去花 按《宁海州志》:去花,乡贡三礼。初有成 按《宁海州志》:有成,乡贡五经。 元:初才 按《福山县志》:才,本县人。由孝廉,元贞初举任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右都司事。 明:初进忠 按《潜江县志》:进忠,少持刚正,里人多就之折是非。洪武中,以怀材抱德,举授卫辉府推官,公直能断,嫉恶无容,数规守不法事,守中伤之,调沙县令。卒於任。初灏 按《潜江县志》:灏,进忠子,宣德中,以贤良方正举。授清河县主簿。冰蘖之操,初终不渝人,称孤松傲雪。初凯 按《莱阳县志》:凯,天顺壬午贡,温县主簿。初浩 按《福山县志》:浩,务本社人。成化四年贡,任陕西鄜州州判。初得 按《福山县志》:得,贤之父,以子赠奉议大夫、直隶隆庆州知州。初珍 按《潜江县志》:珍,灏子。博学强记,成化癸卯领解,养母以孝闻。时有不愧孝廉之誉,以子赠监察御史。初贤按《福山县志》:贤,黑石社人。成化癸卯科举人,任直隶隆庆州知州,升大名府同知、庆阳府知府,调庆远府知府。初贞按《滨州志》:贞,正德六年流贼入城,父雄八十三岁,被执,贼欲伤其父,贞大呼奋前,以身当之。贼怒,砍贞右手二指,贞抱护如故,贼释之,曰:孝子也。戏濡其血,书孝子於垣而去,至九年旌。 初芳 按《潜江县志》:芳,正德己卯举人,官知县。初杲 按《潜江县志》:杲字启昭,正德辛巳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会议大礼,引经抗说。同百官赴文华门,哭声彻内廷,世宗震怒,廷杖几毙。后巡视山西、河东等处盐法,浚河渠,筑堤堰,商民便之。寻转河南佥事,分巡睢陈,擒灭流贼数万人,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抚绥怀宁,民戴其德。转云南参政,上疏乞休归。初升 按《潜江县志》:升,正德年贡士。初芸 按《潜江县志》:芸,御史杲子,嘉靖年贡士。初珏 按《万姓统谱》:珏,博兴人,嘉靖中六合县县丞。初旦按《博兴县志》:旦,令太谷,有贤声。升户部主事,分署通州粮储,平易公廉,民情国计均有攸赖。初骐 按《济南府志》:骐,利津人。嘉靖戊子科举人,官知县。 初学诗 按《福山县志》:学诗,黑石社人。嘉靖十八年,恩贡。初学书 按《福山县志》:学书,嘉靖间贡士。初渤 按《福山县志》:渤,嘉靖间贡士。初言 按《潜江县志》:言,知县芳子。生而能言,故名言,字幼嘉。廉吏之后,负薪自给。一日忘归,觅之,则手持《论语》一本卧於儒学之东庑下,始知言之行藏在朱会稽间。嗣补诸生,嘉靖戊午乡隽,未仕卒。 初学易 按《潜江县志》:学易,言子。嘉靖甲子举人。邠州知州。 初章 按《潜江县志》:章,嘉靖年例贡。 初亨 按《潜江县志》:亨,嘉靖年例贡。初华 按《潜江县志》:华,御史杲次子,万历年贡士。初良 按《博兴县志》:良,淑县训导。初署 按《博兴县志》:暑,平山知县。初光业 按《博兴县志》:光业,内黄县丞。初开荫 按《博兴县志》:开荫,旦之子,例贡。初开甲 按《博兴县志》:开甲,暑之子,耀州吏目。初璧 按《博兴县志》:璧,万历辛酉科武举。初汝贤 按《济阳县志》:汝贤,万历间岁贡。初旭 按《宁海州志》:旭,大兴主簿。初麟 按《宁海州志》:麟,台州经历。 初拱宸 按《宁海州志》:拱宸,例监。初永清 按《宁海州志》:永清,麟之子,献县县丞。 初琛 按《莱州府志》:琛,任吴桥县主簿。 清代有初尚龄,号渭园,嘉庆二十四年(1819)著《吉金所见录》;初鹗龄(初之楣长子),字陟(ZHI)云,著有《历代统系》四卷;初之椿,字荫恒,号鹤庭,乾隆三十五年举人,著有《游蜀草》、《南枝杲》;进士初彭龄,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初彭龄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号紫裳,系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江西南昌知府,晋增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号峨村,雍正甲辰科举人,乾隆已末科进士,历任堂邑县教谕、河南泌阳、灵宝、登封、夏邑、四川琪县、内江、宜宾等知县及河南乡试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晋增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父亲初之朴(1727-1807)字怀素,号懋堂,曾任北城、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后升户部贵州司主事,太平仓大通桥监督、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补放徐州知府、颖州知府、南昌知府、并兼署盐篆,后升江西通省督粮道监管水利,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 现代名人: 初大告(1898-1987),原名初铭音,山东莱阳人,1923年北京师范大英语系毕业,19 25年毕业于师大英语研究科。1919年参加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为防止迫害,有老师为其改名为初大告,他是40年代九三学社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从解放初期直至50年代,初大告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理事及中央委员。� 一九四九年九月,经周恩来同志、王炳南同志介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一九三四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谐很深,对英国文学、戏剧和英语语音有较深的研究,精通世界语,并为我国推行世界语的先行者之一。他的著作很多。著作有(《中华隽词》,1937),译文为自由体。1959年伦敦出版的初大告《道德经》译本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 人物传记: 北宋初暐,即祁暐wei,字坦之,莱州胶水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历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天禧(1017)中,出知潍州,母卒。葬于州城之南。暐既解官,就坟侧构小室,号泣守护,蔬食,经六冬,堕足二指。有白乌白兔驯扰坟侧,州人异之,以状闻。有诏旌美,赐帛三十匹、粟三十石,令长吏每月存问。(《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宋记三十四>也有相同记载 北宋皇帝真宗朝谒毫州太清宫,参与修《东驾所过图经》,参与编纂《道藏经》,见《麟台故事》中。程俱《麟台故事》记载:“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加王钦若检校太师,又加兵部郎,直史馆。张复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祁暐阶勲赐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钦易太常博士、秘阁校理。慎镛鱼袋、皆预校《道藏》故也。是日典宴赏花于后苑,上作五言诗,从臣咸赋,因射于太清楼下。” 可见,祁暐因参与编纂《道藏经》,被皇帝真宗在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赐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注:直集贤院:官名,意思是在集贤院任直学士,负责在皇宫编辑书籍,搜集隐逸等;出知潍州:出任潍州当知州,知州,为官名,宋代,由朝廷派文臣到一州任代理官,相当代理市长。 北宋医学家初虞世(1037-)字和甫,居于灵泉山(今河南襄城),后为僧人。深研《素问》、《难经》,每有卓识。著有私人刊刻医书《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简称《养生必用方》、《初虞世方》、《史载之方》。另有《尊生要诀》,二书均佚。唯前书有若干佚文为《证类本草》所引用。于绍圣丁丑(1097年)撰《养生必用书》3卷,另撰有《续必用方》,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有元符(1098—1100)中初虞世为皇子诊病事。 他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为好朋友,黄庭坚爱好医学,常与初虞世交往,讨论医学,故精通医理,著《食时五观》一卷。<萍洲可谈卷一>[宋] 朱彧撰,记载:黄鲁直再谪黔中,泊舟武昌,初和甫追钱之.相与处舟中,岸巾危坐,鲁直侧席,意甚恭.犹子无咎与黄士潘观来,不知其为初和甫,忽畧之.潘,黄正论『本草』,反覆良久.鲁直曰,「吾侄前,识初和甫否.」二人缩舌汗背. 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亦分男女,女魃窃其家物以出,儿魃窃外物以归.初虞世和甫,名士善医,公卿争邀致,而性不可驯狎,往往尤急於权贵.毎贵人求治病,则重诛求之,至於不可堪,所得赂旋以旋贫者.最爱山谷黄庭坚,尝言,「山谷孝於亲,吾爱重之.」毎得佳墨精楮奇玩,必归山谷.山谷尝语朝士,「初和甫於余,正是一儿旱魃.」时坐中有素厌苦和甫者,率尔对曰,「到吾家便是女旱魃」。 他跟王俊民有着特殊的关系与深厚的情谊王俊民(1036—1063),字康候,招远城里村人。自幼随任郓州司理、开封军巡判官、舒州太湖县知县等职的父亲王弁辗转任所,勤奋好学。1061年(北宋嘉礻右六年)中状元。授徐州节度判官,充任应天府发解官。因其英年早逝,所留诗文不多,清道光年间所修《招远县续志》载其《赠初虞世》五言诗一首。 赠初虞世� 王俊民 寒窗一夜雪,纷纷来朔风。 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问子何所之,家在济水东。 问子何所学,上庠教化宫。 行将携老母,寓寄学其中。 列传一百四十二(清史稿) 初彭龄 初彭龄,字颐园,山东莱阳人。乾隆三十六年,巡幸山东,召试,赐举人。四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十四年,迁江南道御史。劾协办大学士彭元瑞徇私为婿侄营事,元瑞被黜;又江西巡抚陈淮以贪著,劾罢之,风采振一时。累迁兵部侍郎。 嘉庆四年,出为云南巡抚。时总督富纲请罢官盐,改归民运民销,诏下彭龄议。疏上,略曰:“滇盐向例官督灶煎,分井定额,按月完纳省仓。行销之法,按州县户口多寡定额,地方官备价运销交课。其始灶户所领官给薪本敷裕,交足额盐之外,尚有馀盐;官售额盐,扣还脚价之外,尚有馀课。行之日久,不肖州县勾通井官,私买额外馀盐,行销肥己。灶户利於卖私,益滋偷漏。前巡抚刘秉恬遂令州县额销十万斤者加销一二万,以资办公。灶户薪本不敷,无力加煎,毚和灰土,州县滞销,因有派累之事。乾隆五十六年,盐道蒋继勋以官银尽买安宁等井私煎之盐,并发州县销售,欲以弥缝亏空。额盐积压愈多,於是州县又有计口授盐、短秤加课之弊。烟户无论男女老幼,皆应交课,穷困已极。迤西一带,遂至聚众抗官,毙差焚屋。前年威远倮夷滋扰,即有此等奸民。禄丰一案,亦由盐务起衅,江兰并匿情不奏。富纲到滇,实见有不得不改章以苏民困者。窃思滇盐官运官销,积弊难返,应如督臣所奏,改为就井收课,听民自便。”於是损益原奏,令灶户自煎自卖,商贩领照,听其所之,试行二三年,再定各井岁额,下部议行。又筹置堡田,免徭役加派,滇民感之。劾前抚江兰匿抱母、恩耕二井水灾不奏,兰因黜罢。 六年,自陈亲老,乞改京职,允之。以贵州巡抚伊桑阿代。途次劾伊桑阿骄奢乖戾,苛派属员,剿石岘苗饰词冒功。遣使勘实,置伊桑阿於法。回京,授刑部侍郎。七年,偕副都统富尼善往贵州按事,劾巡抚常明铅厂之弊,褫职治罪,即代署巡抚。寻调署云南巡抚,劾布政使陈孝升、迤西道萨荣安以维西军务冒帑,治如律。 八年,偕侍郎额勒布清查陕西军需,自巡抚秦承恩以下,黜罚有差。调工部侍郎,又调户部。 九年,误听湖北巡抚高杞言,劾湖广总督吴熊光受贿,不得实,后复以独对时密谕私告杞,事觉,下廷臣议罪,以大辟上。仁宗知彭龄无他,不欲因言事加重谴,诏斥诸臣所拟过当,有意杜言事者之口;又念彭龄亲老,免远谪,罢职家居。逾年,起授右庶子,骤迁内阁学士。 十一年,偕侍郎英和往陕西谳狱,途经山西,命察议河东盐务。寻授安徽巡抚。寿州武举张大有因妒奸毒毙族侄张伦及雇工人,总督铁保徇苏州知府周锷以自中蛇毒定谳,彭龄推鞫得实,诏嘉之,特予议叙,铁保等降黜有差。父忧归。 十四年,夺情授贵州巡抚,固辞不起。服阕,署山西巡抚,遂实授。劾前巡抚成龄需索供应,又劾布政使刘清、署按察使张曾献及府州县多人,寻调陕西。河东道刘大观揭劾初彭龄任性乖张,命回山西听勘,以怒斥前抚金应琦及瞻徇知府朱锡庚,部议革职,诏宽之,降补鸿胪寺卿。迁顺天府尹。 十六年,偕尚书托津清查南河工帑,劾罢�营四十八员,复偕尚书崇禄往福建谳狱。迁工部侍郎,署浙江巡抚。寻命往两湖按讯湖北按察使周季堂及湖南学政徐松,季堂无贪迹,惟袒庇属员,褫职,免治罪;松需索陋规,出题割裂圣经,褫职遣戍。 十七年,调户部侍郎。时两江总督百龄劾南河总督陈凤翔误启智、礼两坝,凤翔已被谴,自诉辩,又讦百龄信任盐巡道朱尔赓额督办苇荡失当,命彭龄、松筠往按。百龄於启坝时实同画诺,遂请薄惩百龄,而朱尔赓额被重谴,语详百龄等传。署南河总督,寻调仓场侍郎。 十九年,命往广西按讯巡抚成林,以恣意声色,用度侈靡,褫成林职,籍其家。擢兵部尚书,特命署江苏巡抚,清查亏空,疏言:“亏空应立时惩办,而各省督抚往往密奏,仅使分限完缴。始则属官玩法,任意侵欺;继则上司市恩,设法掩盖。是以清查为续亏出路,密奏为缓办良图,请饬禁。”帝韪之。劾江宁布政使陈桂生、江苏布政使常格催徵不力,并褫职。寻巡抚张师诚回任,仍命彭龄会同清查。彭龄与百龄、师诚意不合,各拟章程,上诏斥其不能和衷。既而疏劾百龄、师诚受关道盐员馈银,又劾陈桂生弊混,命大学士托津、尚书景安往按,至则百龄、师诚嗾属员多方沮格,所劾并不得实。上以彭龄性褊急,嫉恶过严,斥其轻躁,降内阁学士,召回京。茅豫者,以部员随赴广西,因留江苏佐理,改知府。至是彭龄疏陈豫两耳重听,代为乞假。诏斥越职专擅,再降,以翰林院侍读、侍讲候补。百龄复劾彭龄沉湎於酒,事一委茅豫,文致陈桂生之罪,私拆批摺,挟怨诬参;且豫实非耳聋,亦徇欺。上怒,褫彭龄职,停其母九旬恩赉,令闭门思过。 二十一年,起为工部主事。丁母忧,未归,请改注籍顺天,服阕,以员外郎用。道光元年,授礼部侍郎,寻擢兵部尚书。三年,万寿节,与十五老臣宴,绘图於万寿山玉澜堂,御制诗称其耿介,优赉珍物。四年,以年老休致,食半俸。五年,卒,诏优恤。 论曰:甚矣直臣之不易为也!赤心为国,犯颜批鳞,而人主谅之。苟有排异己市盛名之心,借径梯荣,众矢集焉;况身罹负乘,或加之贪婪乎?魁伦、广兴之所以不得其死也。初彭龄虽亦褊躁,然实政清操,蹶而复起,克保令名,宜哉 初姓名人诗作: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 初暐 间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龙汉度无涯。 暂来演道明光殿,归去乘跷太上家。 帝简赐歌旌火枣,世人何处访桃花。 到山若赴昆仑会,还控青鸾白凤车。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 初暐 紫皇宫阙罗高清,花虬玉凤围墉城。 长生曲奏升天行,神仙缥缈喧相迎。 栖真何必抛尘纲,飙轮万里时来往。 张公结庐天台山,赤城霞起三千丈。 天子好道思崆峒,欲使亿兆归庞鸿。 凤台峨峨十二重,先生忽造明光宫。 无为清净化可守,能助义轩致仕寿。 共羡乘跷归洞宫,他日骑龙却来否。 注:张无梦是北宋著名道士。字灵隐,号“鸿蒙子”。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永嘉开元观道士。生卒年不详。据记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王钦若为宰相之后不久,宋真宗曾召见他并给官俸以养老,则此时已有六七十岁。真宗遂召至京,一日,复召讲《还元篇》,张无梦先称:“国犹身也。心无为则气和,和则万神结矣;心有为则气乱,乱则英华散矣。此还元之大旨也。”继又略说十余篇而退。真宗大悦,赐饮酒,并遣使赠金帛,皆不受,乞还山。复赐“处士、畅饮先生”号,亦不受。真宗即以歌赐行:“混元为教含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沉冥。浮云舒卷绝常势,流水方圆靡定形。乘兴偶然辞涧户,谈真俄尔谒王庭。顺风已得闻宗旨,枕石还期适性情。玉帛簪缨非所重,长歌聊复宠归程。”次日,有旨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根据记载和初暐的诗可以推断,此诗写于1012年后,受皇帝真宗之命初暐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重渴武安王庙 明.初杲 崇宁门外庙祠深, 跃仰遗忠得再临。 曲径回廓余古碣, 夕阳寒木下幽禽。 炎刘祚去空孤愤, 天日书留见此心。 成败不殊丞相恨, 英雄还为泪沾襟。 注:大观六年(1108年)宋朝大观六年(1108年)加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 解州关帝庙,位于距山西运城市西南20公里的解州镇。 老 子 故 宅 [清]初元方 周遭青岫列烟鬟,闻说元元此闭关, 至竟仙踪谁觅得,空留遗迹在人间。 太初宫:为春秋末期老子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拜留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后人又称老子故宅。 函谷鸡鸣 [清]初元方 函谷行旅日纷纷,膈膊荒鸡破晓云; 忽忆效忠非幸舍,一钩钱月吊田文。 注: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3公里处。 关龙逄墓 初元方 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 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注:关龙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于直谏,被暴君“炮烙”残害。“关龙”乃复姓,逄是名,关龙逄墓:位于灵宝市北18公里,函谷关镇孟村西200米处。 《送人》 初之朴 君胡为者昨日来青灯绿酒欢无涯。 君胡为者今日去挽断征鞭留不住。 君来君去总伤神,不如悠悠陌路人。 注:初之朴当太守时为高凤翰作。—(清)袁枚《随园诗话》 1823年,道光帝庆寿,道光帝亲赐初彭龄御制诗:宣猷昔日知耿介,善善恶恶刻无遑。初彭龄在宴席间也作诗一首:天高气爽届白藏,飒飒西风八月凉。湖光山色秋正好,玉澜堂上放筵帐。 清朝嘉庆年间初维清在修谱时曾写到“意欲修谱传万年,直到今日尚未全;并非书字懒润笔,可笑后人忘祖先。” 初姓祠堂: 在烟台芝罘岛和蓬莱初旺村原来有祠堂。初姓有一认宗祠堂对联:“裸将堂上长春酒 祝到辽西古杏山” 轶事: 初彭龄轶事 官宦之家,聪颖学子初彭龄(1749-1825),字绍祖,号颐园,原籍系莱阳北黄村,1753年(乾隆十八年)迁居即墨市金口镇海堤村。初彭龄,世代簪缨,官位显赫,是清代中叶即墨境内继郭琇之后的又一名闻遐迩的清廷大员。至今,初彭龄及其宗族的佚文轶事,仍在即墨、莱阳一带广为流传。据初氏族谱载:初彭龄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号紫裳,系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江西南昌知府,晋增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号峨村,雍正甲辰科举人,乾隆已末科进士,历任堂邑县教谕、河南泌阳、灵宝、登封、夏邑、四川琪县、内江、宜宾等知县及河南乡试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晋增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父亲初之朴(1727-1807)字怀素,号懋堂,曾任北城、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后升户部贵州司主事,太平仓大通桥监督、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补放徐州知府、颖州知府、南昌知府、并兼署盐篆,后升江西通省督粮道监管水利,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可见当年的初始宗族堪称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家资巨富更可想而知。当年,初彭龄之祖父初元方回原籍莱阳省亲,前往即墨访友,路经海堤村时,见此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遂动迁居之念。恰在这时,海堤村一著名的大富豪华二员外华寿期,因一子华时俊打输官司,遂将全部房产及600余亩良田卖与初家。1753年(乾隆十八年),初氏阖家由莱邑北黄村迁居即墨金口镇海堤村。搬迁时,搬家队伍肩挑人抬,马拉驴驮,车水马龙,绵延数里,好不气派!此时,初彭龄只有五岁。 对句免罚 相传,初彭龄在家念私塾的时候,有一天夏天,老先生正在屋里讲课,门外一群孩子在追打一群吃食的鸡,吵得老先生讲不下课。老先生就腆着脸撵跑了那群孩子。等转回身,一眼瞥见满屋子的学生都把头转到窗外,这可气坏了老先生,狠狠训斥了一顿,还没出够气,就以刚才孩子打鸡的事做了一句:“鸡饥拾食童痛击”。让学生对出下句,对不出的,打三戒尺。这一下可把满屋子的学生难坏了,把肠子理吧净了也对不上这古怪的句子,一个个都憋红了脸。老先生拿着戒尺挨个叫,叫一个,对不上打三戒尺,叫一个对不上,打三戒尺,最后只剩下初彭龄了,还没一个对上的。老先生又把初彭龄叫起来,叫他对,吓得初彭龄心里直打鼓,一害怕,刚想起来的那半句也忘了。初彭龄不住的偷眼看老先生,老先生的脸绷得紧巴巴的,他忽然抬头瞥见两头上趴着一只老鼠,事又凑巧,老先生又大声咳嗽了两声,吓得那老鼠哧溜一声跑没了影儿,扑弄了一层灰,正巧落了老先生一头,老先生见是一只老鼠,脱口骂了句:“孽畜!”初彭龄心里一动,一下子想成了一句,不觉笑起来。老先生正窝火,扭头见初彭龄站在那儿笑,气得胡子都撅起来,大声训起来,举着戒尺,叫初彭龄伸出手来,初彭龄那敢伸手,仰起脸望着老先生,说:“师父,我……能对上来了。”老先生一听,又把戒尺放下,瞪了他一眼,“那好,你对,对不上双倍罚你!”初彭龄又瞥了老先生一眼,这才一字一顿的念道:“鼠暑梁凉叟嗽惊”。老先生一听,心里又好气又满意,气的是这句子里有点讥讽他的意思,满意的是这孩子聪明伶俐,会观察,对的又工整,不觉气消了大半,点点头,道了声:“对得不错,免罚!” 初彭龄后到即墨城再请名师深造,他严于律己,发奋读书,及至弱冠,便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经纶满腹的超众之材。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东巡山东来到泰安,初彭龄被昭试,因其文章出类拔萃,遂被钦赐一等一名举人。中举后,他并不自满,仍竭力攻读,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会试,荣中第五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翰林院修编。自此,初彭龄步入仕途。 西瓜案 有一年深秋,初彭龄出差路过一个小村庄,天黑了,就在一家小客店里住下。不知怎的,这几天,初彭龄什么东西也不爱吃,就连他平常最爱吃的连看也不看,就想吃西瓜。可这时节往哪儿弄西瓜?急的几个随从乱转转。在小店里一直住了两天,也没弄到一个西瓜。第三天,几个随从又出去弄西瓜。好半天,一个随从回来说,附近有一条河,河边住着一个种瓜的,地里就剩下一个西瓜,因为太大,没人要的起。初彭龄一听,忙派了四个人去弄来,没多大工夫,四个随从就抬回来一个西瓜放在地上,有半拉人高。众随从又犯了难,这么大的瓜拿什么刀来切?后来找来一口大铡刀,把西瓜放在铡刀下,两个人按铡刀,“咔嚓”一声切成了两半,就在同时,“唿哧”一声,一股子红血窜出来,喷了众
1 李穆 字显庆的文言文翻译
李穆字显庆,陇西成纪人,是汉李陵之后。
李陵以兵败而降匈奴,故其子孙代居漠北,但亦渐有南徙者,拓跋魏由北而南,这个李家就跟着向南,家于泷之间,他的祖父名斌,曾任都督,镇守高平,遂居于此。父名文保,早卒。
穆自幼风神俊逸,倜傥有奇节。宇文泰为西魏将,穆遂归之,任释褐统军。
曾随宇文泰征齐,战于芒山,兵败,泰临阵堕于马下,穆以鞭击宇文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而出。齐师见其轻侮,认为宇文泰非贵人,其军上下失礼,无须加以歼灭,遂缓其兵,不加穷追,泰等因得脱险,与穆相对而泣,颇有德意,谓其左右曰:“成我事者,必此人乎!”李穆之以策击宇文泰而詈之,以下犯上,固示轻侮,以懈敌人之心,这是一个紧急处分的妙计,其机智大率类此。
宇文泰不以被侮而反深德之,宇文泰确有其雍容的雅量和知人的高见。因此,令其安抚关中,所至克捷,擢任武卫将军,仪同三司,封安武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户,并以铁券为赐,免其十死,未几加开府,领侍中,尽以廐内骢马赠之,并封其姊妹各为郡县君,宗从及舅氏等都有赏赐,其见重如此。
未几,转任太仆,从于谨南征江陵而破之,增食邑千户,进位大将军,又破曲沔襄,乃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但李穆是深有知足、知止的有修养人,他的兄李贤和李远,均为佐命功臣,子弟又多布列 ,位皆清显,深以盈满为惧,故辞不拜命,宇文泰不许,始接受之。
未几迁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增食邑至三千户,另封一子为升迁伯。穆请让其兄子孝轨,获准。
其不独享富贵,此为一例。 穆兄远,有子名植,是一个不成材的子弟。
李穆常对其兄说:植不是保家之子,劝兄疏而除之,其兄不从。李植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父子俱被处死。
远临刑,泣谓穆曰:“我不能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时周的行政大权已落入宇文护之手,护专权擅行,曾弑三帝,诛戮大臣甚多。李远父子之受戮,或出于宇文护之猜嫌,亦未可知,然李植无行,李穆固早已言之。
照例,李穆是要受到牵连的,但以其早有对兄的谏言在先,故得免罪,削职为民,诸子亦同时除名。李植有弟名基,时任淅州刺史,当坐戮,李穆请以二子代之,宇文护对此,倒还有其人性,认为这是一件极高的义行,因两释之。
李穆的清誉,反以罢官而益高,所谓实至名归也。 宇文护终于被周武帝所除,周武帝即宇文邕,是周明帝之弟。
孝愍帝冲龄继位,被其从兄中山公护玩弄于股掌之上,帝深恶而谋诛之,事泄被弑,护立宁都公毓,是即明帝。明敏而有识量,宇文护亦惮之,因进毒谋害,帝觉之,口授遗诏,立鲁公邕为帝,时陈宣帝天嘉元年,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
武帝性深沉,平日不多言,优礼宇文护,相见时行家人礼,故宇文护未尝疑之。陈宣帝太建四年(公元572年),帝与弟卫公直密谋诛之,并及其党羽,人心称快。
武帝具有雄才大略,首以统一黄河流域为职志,延揽人才,不遗余力。若李穆等久著勋名的大臣,首被起用,拜开府仪同三司,复安武郡公爵位,以直州刺史任之。
武成中,其子弟免官爵者,悉被开复,并除少保,进位大将军。岁余转小司徒,进柱国,转大司空,奉诏筑通乐城。
天和中,晋爵申国公,持节绥集东境,筑武申、旦郛、慈涧、崇德、安民、交城、鹿庐等镇,东境守御,因此益固。建德初拜太保,出为原州总管,又进上柱国。
韩任并州总管,加食邑至九千户,并拜大辅佐,仍任并州总管如故。其在国家的地位已列三公,武帝见信之深,由此可见。
武帝在位十八年,攻灭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内政方面,建树亦多。但武帝之后,又出庸主,残暴不仁,如宣帝赟在位仅一年,作恶多端,史所罕见。
禅位于子阐,是即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为恶更甚,卒在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静帝大象三年(公元581年)。杨坚之人为丞相,即在天元皇帝弥留时。
从北周和隋文帝初期的历史来看,周武帝是重视杨坚,也很重视李穆的。但他们二人之间,年龄差距很大,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故尉迟回举兵抗杨坚时,李穆首采中立政策,但终于倾向杨坚,不但会师攻邺,而且还向杨坚密表劝进。
杨坚既篡周而立,便下诏征李穆入京。诏书说得非常客气:“公既旧德,且又父党,敬惠来旨,义无有违。
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由这封诏书,可知李穆乃是杨坚父执辈,诏书中虽然只有告诉李穆:他已经“受禅”登上皇帝的宝座了,言外之意,希望李穆晋京朝贺,接受荣典。
李穆是最通世务的,他懂得文帝的意思,随即入京,文帝降坐,礼待之隆,一时无双。随即拜为太师,这是三公中最高的爵位,得此荣宠者,李穆实为第一人。
并且要他赞拜不名,真赐食邑三千户。穆之子孙虽在襁褓中,悉拜仪同,一门执象笏者达百余人之多,贵宠之盛,一时称最。
但是李穆对此,却敞屣尊荣,上表乞骸骨归家养老,文帝那里见他出于至诚,特别下诏褒奖。诏书说:朕初临宇内,方借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
七十致仕,本为常人;至若吕尚以期颐佐周,张苍以华皓相汉,高才命世,不拘恒礼。迟得此心,留情规训。
公年既耆旧,筋力难烦,今所司,敬蠲朝集,如有大事,须共谋谟,别遣侍臣,就。
2 隋朝的李浑为什么叫李成公成公,封号。
李浑曾经跟随杨坚南征北战,为打下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坚即位后,李浑被封为成公。
李浑,字季初,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巨鹿公。父遵,魏冀州征东府司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遇害。浑以父死王事,除给事中。时四方多难,乃谢病,求为青州征东府司马。与河间邢邵、北海王昕俱奉老母、携妻子同赴青、齐。未几而尔朱荣入洛,衣冠歼尽。论者以为知机。永安初,除散骑常侍。
普泰中,崔社客反于海岱,攻围青州。诏浑为征东将军、都官尚书,行台赴援。而社客宿将多谋,诸城各自保,固壁清野。时议有异同。浑曰:“社客贼之根本,围城复逾晦朔。乌合之众,易可崩离。若简练骁勇,衔枚夜袭,径趣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如社客就擒,则诸郡可传檄而定。何意冒热攻城,疲损军士。”诸将迟疑,浑乃决行。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生擒社客,斩首送洛。海隅清定。
后除光禄大夫,兼常侍,聘使至梁。梁武谓之曰:“伯阳之后,久而弥盛,赵李人物,今实居多。常侍曾经将领,今复充使,文武不坠,良属斯人。”使还,为东郡太守,以赃征还。世宗使武士提以入,浑抗言曰:“将军今日犹自礼贤耶?”世宗笑而舍之。天保初,除太子少保。时邢邵为少师,场愔为少傅,论者为荣。以参禅代仪注,赐爵泾阳县男。删定《麟趾格》。寻除海州刺史。土人反,共攻州城。城中多石,无井,常食海水。贼绝其路。城内先有一池,时旱久涸,一朝天雨,泉流涌溢。贼以为神,应时骇散。浑督励将士,捕斩渠帅。浑妾郭氏在州干政纳货,坐免官。卒。
3 李穆字显庆文言翻译工作量太大,吾还没有那么多功夫仔细查证研磨,所以只能旁征博引,肆意意译如下。
仅供参考。李穆字显庆,陇西成纪人,是汉李陵之后。
李陵以兵败而降匈奴,故其子孙代居漠北,但亦渐有南徙者,拓跋魏由北而南,这个李家就跟着向南,家于泷之间,他的祖父名斌,曾任都督,镇守高平,遂居于此。父名文保,早卒。
穆自幼风神俊逸,倜傥有奇节。宇文泰为西魏将,穆遂归之,任释褐统军。
曾随宇文泰征齐,战于芒山,兵败,泰临阵堕于马下,穆以鞭击宇文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而出。齐师见其轻侮,认为宇文泰非贵人,其军上下失礼,无须加以歼灭,遂缓其兵,不加穷追,泰等因得脱险,与穆相对而泣,颇有德意,谓其左右曰:“成我事者,必此人乎!”李穆之以策击宇文泰而詈之,以下犯上,固示轻侮,以懈敌人之心,这是一个紧急处分的妙计,其机智大率类此。
宇文泰不以被侮而反深德之,宇文泰确有其雍容的雅量和知人的高见。因此,令其安抚关中,所至克捷,擢任武卫将军,仪同三司,封安武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户,并以铁券为赐,免其十死,未几加开府,领侍中,尽以廐内骢马赠之,并封其姊妹各为郡县君,宗从及舅氏等都有赏赐,其见重如此。
未几,转任太仆,从于谨南征江陵而破之,增食邑千户,进位大将军,又破曲沔襄,乃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但李穆是深有知足、知止的有修养人,他的兄李贤和李远,均为佐命功臣,子弟又多布列 ,位皆清显,深以盈满为惧,故辞不拜命,宇文泰不许,始接受之。
未几迁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增食邑至三千户,另封一子为升迁伯。穆请让其兄子孝轨,获准。
其不独享富贵,此为一例。 穆兄远,有子名植,是一个不成材的子弟。
李穆常对其兄说:植不是保家之子,劝兄疏而除之,其兄不从。李植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父子俱被处死。
远临刑,泣谓穆曰:“我不能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时周的行政大权已落入宇文护之手,护专权擅行,曾弑三帝,诛戮大臣甚多。李远父子之受戮,或出于宇文护之猜嫌,亦未可知,然李植无行,李穆固早已言之。
照例,李穆是要受到牵连的,但以其早有对兄的谏言在先,故得免罪,削职为民,诸子亦同时除名。李植有弟名基,时任淅州刺史,当坐戮,李穆请以二子代之,宇文护对此,倒还有其人性,认为这是一件极高的义行,因两释之。
李穆的清誉,反以罢官而益高,所谓实至名归也。 宇文护终于被周武帝所除,周武帝即宇文邕,是周明帝之弟。
孝愍帝冲龄继位,被其从兄中山公护玩弄于股掌之上,帝深恶而谋诛之,事泄被弑,护立宁都公毓,是即明帝。明敏而有识量,宇文护亦惮之,因进毒谋害,帝觉之,口授遗诏,立鲁公邕为帝,时陈宣帝天嘉元年,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
武帝性深沉,平日不多言,优礼宇文护,相见时行家人礼,故宇文护未尝疑之。陈宣帝太建四年(公元572年),帝与弟卫公直密谋诛之,并及其党羽,人心称快。
武帝具有雄才大略,首以统一黄河流域为职志,延揽人才,不遗余力。若李穆等久著勋名的大臣,首被起用,拜开府仪同三司,复安武郡公爵位,以直州刺史任之。
武成中,其子弟免官爵者,悉被开复,并除少保,进位大将军。岁余转小司徒,进柱国,转大司空,奉诏筑通乐城。
天和中,晋爵申国公,持节绥集东境,筑武申、旦郛、慈涧、崇德、安民、交城、鹿庐等镇,东境守御,因此益固。建德初拜太保,出为原州总管,又进上柱国。
韩任并州总管,加食邑至九千户,并拜大辅佐,仍任并州总管如故。其在国家的地位已列三公,武帝见信之深,由此可见。
武帝在位十八年,攻灭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内政方面,建树亦多。但武帝之后,又出庸主,残暴不仁,如宣帝赟在位仅一年,作恶多端,史所罕见。
禅位于子阐,是即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为恶更甚,卒在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静帝大象三年(公元581年)。杨坚之人为丞相,即在天元皇帝弥留时。
从北周和隋文帝初期的历史来看,周武帝是重视杨坚,也很重视李穆的。但他们二人之间,年龄差距很大,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故尉迟回举兵抗杨坚时,李穆首采中立政策,但终于倾向杨坚,不但会师攻邺,而且还向杨坚密表劝进。
杨坚既篡周而立,便下诏征李穆入京。诏书说得非常客气:“公既旧德,且又父党,敬惠来旨,义无有违。
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由这封诏书,可知李穆乃是杨坚父执辈,诏书中虽然只有告诉李穆:他已经“受禅”登上皇帝的宝座了,言外之意,希望李穆晋京朝贺,接受荣典。
李穆是最通世务的,他懂得文帝的意思,随即入京,文帝降坐,礼待之隆,一时无双。随即拜为太师,这是三公中最高的爵位,得此荣宠者,李穆实为第一人。
并且要他赞拜不名,真赐食邑三千户。穆之子孙虽在襁褓中,悉拜仪同,一门执象笏者达百余人之多,贵宠之盛,一时称最。
但是李穆对此,却敞屣尊荣,上表乞骸骨归家养老,文帝那里见他出于至诚,特别下诏褒奖。诏书说:朕初临宇内,方借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
七十致仕,本为常人;至若吕尚以期颐佐周,张苍以华皓相汉,高才命世,不拘恒礼。迟得此。
4 古文翻译,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谢谢啊先是隋政荒暴,谣诼日繁,在此以前,隋朝的政治荒暴,谣言一天比一天多,开始是在集市上传播,后来竟然传入宫庭,连隋炀帝也时常能听到。
看书的人问,都是些什么谣言?一种说是"桃李子,有天下。"一种说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蒲山人李密,是李弼的曾孙。曾经因为祖宗是官而入朝当官,被授予官左亲侍,隋炀帝见李密额头前倾额角方正,眼珠黑白分明,于是说他看东西不寻常,就让官吏们罢免了他的官职。
杨玄感造反时,李密实际与他谋划,兵败以后逃到瓦岗寨,投向了翟让,也想根据谶语,秘书当起皇帝,称自己为孤、寡,他哪里知道真命天子,还有一个姓李的,并不是他的这个李姓。也是汉代的刘歆是同类。
隋炀帝逐去李密以后,又怀疑到郕公李浑的身上,诬陷他谋反,杀了他的身,夷了他九族。 真是冤枉。
一方面添造龙舟,向东巡视,向西宠幸。不久听说李渊深得将士的心,因此又疑忌起来,派遣使者到弘化,传召李渊。
李渊因为李浑被族,正怀着兔死狐悲的情怀,忽然皇上召他,料知隋炀帝不怀好意,还不如托词称病,装着一副病容接见来使,而且把许多的黄金白银作了礼物,请求他委婉地覆命,只说是待病好了,就到朝廷。 使者得了金银,愿意做个人情,就唯唯如命的告别而去。
钱可以通灵。到了朝廷,自然就把李渊病重的事回复给皇上算完事。
隋炀帝正随意地吃喝玩乐,也无心顾到李渊,就搁置了好几月。 正赶上李的渊外甥王氏,在皇宫当差役,被隋炀帝看见,不由的记起前事,他突然问王氏:"你舅因为什么事情,好几月不来见我?"王氏慌忙答道:"恐怕是病还没有痊愈,所以迟延。
"隋炀帝微笑道:"索性死了,倒也好了。"说完后离去。
王氏怀念自己的舅舅心切,免不得写了秘密书信,寄给李渊。李渊打开信后,不看还可以,看完了数行,顿时惹得惊魂不定,左思右想,无法脱祸,只好再仗着那些钱财,输送给隋炀帝宠幸的大臣,托他来周旋,自己就喝酒隐藏,免得别人发现。
1 初中文言文王守一的翻译及习题答案
王守一
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2 朱国良阅读答案 《脸色可读》1针砭时弊是议论文的重要功能。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些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地位,就会在脸上表露出市侩势利,给人不可一世之感,作者写此文就是对这种人提出批评。
2作者对“脸”的内涵又怎样的理解?
答:脸是背景,脸是身份,脸是信号,脸是征兆,脸是自尊,脸是光彩和门面。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答:脸色总是心态的表露,读脸色可以读出人情。
4第六段中。作者说:要是有人阔了,问题也就来了。问题指的是什么?
答:有了嫉妒病的发作,上面写着市侩和势利,擦抹的显然是铜臭和浊粉
5文章结尾谈到鲁迅先生列的等式时说:这自然是别有深意在。阅读文章,你对这得“深意”怎样理解?
答:有些人像畜生一样,没有人性,脸色可以读出心态,读出人情、
6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人有一张善变的脸,他们的脸就是一张人性的名片,请说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位,并说出其变化。
答:《变色龙》的奥楚蔑洛夫,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3 黄琬巧对文言文答案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4 《答李翊书》的译文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白,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
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一定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
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
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
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
道德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道德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被人任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与否)吧?用或不用都属于别人。
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
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
韩愈语。
5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6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7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8 《善士于令仪》全文翻译曹州(今山东曹县一带)于令仪者,市井(做生意)人也。一夕,百盗(小偷)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度”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拿走)。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问善士。
译文
山东曹州(今荷泽)有个叫于令仪的人,是一般的老百姓。一天晚上,小偷进入他们家,众人把强盗抓了,原来就是邻人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从未犯错,何苦去偷盗呢?”小偷回答:“由于贫困所迫。”于令仪问他:“你平时没做过答坏事,何苦要做小偷呢?”小偷回答:“得到十千元钱解决衣食就可以了。”就按他的要求给他了。快要离开了,又叫他回来,小偷非常害怕。于令仪就跟他说回:“你很穷,夜晚拿十千元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由。”(小偷)就留了下来,到第二天天明才离去。小偷感到十答分愧疚,最后成为了善良的人。乡里的人称令仪为好人。
9 答繁钦书原文〈答繁钦书〉
披书欢笑,不能自胜,奇才妙伎,何其善也。顷守宫王孙世有女曰琐,年始九岁,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急切,涉历六载,于今十五。近者督将具以状闻。是日戊午,祖于北园,博延众贤,遂奏名倡。曲极数弹,欢情未逞,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帏徒祛,玄烛方微。乃令从官,引内世女,须臾而至,厥状甚美,素颜玄发,皓齿丹唇。详而问之,云善歌舞,于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芳声清激,逸足横集,众倡腾游,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曲变(席)〔度〕,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赴危节。于是商风振条,春鹰度吟,飞雾成霜,斯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濩,囊括郑卫者也。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善于宋?,岂能上乱灵只,下变庶物,漂悠风云,横厉无方,若斯也哉?固非车子喉转长吟所能逮也。吾练色知声,雅应此选,谨卜良日,纳之闲房。○《艺文类聚》四十三。《初学记》十九、二十五、三十。《御览》三百八十一、五百七十三、九百二十六。
1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10—12篇题目和文章
10《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2《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2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 文言文 第11、12篇翻译是这两篇吗?11崔景偁拜师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
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
(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 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 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 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 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3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10—12篇题目和文章10《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2《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4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
5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 文言文 第11、12篇翻译是这两篇吗?
11崔景偁拜师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 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 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 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 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6 求 12篇 文言文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篇太多了,呵呵,就写2个好了
7 急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5)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
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
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
8 求12篇短篇文言文1、材论 原文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①?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②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
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④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⑤,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寡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⑥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⑦,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⑧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注释 ①形:外貌。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②画策:出谋划策。 ③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④皋、夔、稷、契:皋,皋陶,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夔,舜时期的乐宫。
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⑤“犹锥之在囊”二句: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囊,口袋。
末,尖端。 ⑥顿:整顿,这里指拉。
⑦绝勒:断了马笼头。绝,断。
勒,带嚼口的马笼头。 ⑧骐骥与驽骀:好马和劣马。
⑨“试之之道”二句:意思是考查一个人的方法,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 译文 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表凭借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得到好处,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 一样的地方。
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够认真选拔,正确任用,即使他们胸怀如皋、夔、稷、契等人一样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啊!何况他们是处 于下位的人呢?世上目光短浅的人还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它的尖端立刻会钻到外面来,所以不存在有能力却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这 只是他看到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原本没有看到马在马厩中的情形。
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地方的人,那是很少的。 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
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 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
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 没有无才的人,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他们罢了。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
2、九方皋相马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①,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②?”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③。天下之马者④,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⑤,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⑥,此其于马 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⑦:“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⑧。”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穆 公不说⑩。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11)!子所使求马者,色(12)物(13)、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14):“一至于此 乎(15)!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16)。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 注释 (1)子——尊称,相当于“您”。 (2)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
(3)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形,指形体。
容,指状貌。“形容筋骨相”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
(4)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即千里马)。 (5)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
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很快。弭,mǐ,消除,停止。
弭辙,没有足迹。 (6)与共———起。
担纆(mò)薪菜——担柴挑菜。纆,绳索。
(7)反——同“返”。 (8)牝(pìn)——雌性的鸟、兽。
与“牡”相对。 (9)牡(mǔ)——雄性的鸟、兽。
骊(lí)——纯黑色的马。 (10)说——同“悦”。
(11)败矣——坏了、糟了。 (12)色——纯色。
(13)物——杂色。 (14)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太息——长叹。 (15)天机:天赋的悟性。
(16)一至于此乎——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17)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这就是千万个我加起来也不及他的原因。 1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2穆公见之——代词,九方皋 3已得之矣——代词,马 4召伯乐而谓之曰——代词,伯乐 5又何马之能知也——宾语前置 译文 (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有可以派遣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良马,可以从它的形体。
1 古文中览的意思是什么
详细字义〈动〉1 (会意。
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
“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2 同本义 [look at;see]览,观也。
——《说文》而数览。——《战国策·齐策》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离骚》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洞庭君览毕。
——唐· 李朝威《柳毅传》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3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4 观赏 [enjoy the sight of; view and admire]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5 又如:览历(游览);览瞩(极目远望);览胜;览古6 观察;考察 [inspect; examine; survey]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救天下贤士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7 又如:览省(视察);览揆(览观,揆度。后用以称生长);览观(观察);览镜(照镜);览察(审察);览试(审察考试)8 采纳 [accept]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
——《战国策》9 通“揽”。采取;采摘 [pick]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0 又如:览取(揽取)11 持,把握。古同“揽” [take]。
如:览总(执掌总理);览政(主持朝政)〈名〉1 景致 [landscape]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2 又如:奇览(奇妙的景色)3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县 [Lan prefecture]览州,贞观二十三年置。
——《新唐书》4 姓。
2 古文中览的意思是什么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2 同本义 [look at;see]
览,观也。——《说文》
而数览。——《战国策·齐策》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离骚》
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
洞庭君览毕。——唐· 李朝威《柳毅传》
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
4 观赏 [enjoy the sight of; view and admire]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览历(游览);览瞩(极目远望);览胜;览古
6 观察;考察 [inspect; examine; survey]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救天下贤士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7 又如:览省(视察);览揆(览观,揆度。后用以称生长);览观(观察);览镜(照镜);览察(审察);览试(审察考试)
8 采纳 [accept]
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战国策》
9 通“揽”。采取;采摘 [pick]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 又如:览取(揽取)
11 持,把握。古同“揽” [take]。如:览总(执掌总理);览政(主持朝政)
〈名〉
1 景致 [landscape]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奇览(奇妙的景色)
3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县 [Lan prefecture]
览州,贞观二十三年置。——《新唐书》
4 姓
3 初一文言文翻译、刘恕,字道原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刘恕,字道原刘恕治学,从历史典故、方圆地理、官职名称、家族名姓至前代的公案文书,都要单独取出来求证为求书数百里都不觉得远,拿到书就开始读并抄写,废寝忘食同司马光游万安山时,路旁边有碑记,读碑,原来是五代时的各位名将,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刘恕能说出此人的行事以及原委,回去查验旧史,果然是这样宋次道是毫州知州,家里有很多书,刘恕往他家借览次道每日备好饭菜尽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的目的,不要打扰我的事情”都撤去了独自闭门在阁内,日夜口诵手抄,住了十来天,看完书回去了刘恕家一向贫困,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一点也不从别人那里取从洛南回家时,正是冬天,没有御寒的东西司马光赠以衣服和旧褥子,刘恕推辞不要,司马光强给他,就走了,到达颍州的时候,都封好还给司马光自己翻译的 有的地方可能翻译的不对 凑合着看吧。
4 文言文解释<;黄州快哉亭记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鸟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用手指点得清楚: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
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从前,宋玉、景差陪伴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有一阵凉风呼呼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让风吹,说:“凉快呀这阵风!这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高级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享受它!”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味。风是没有低级、高级的分别的,而人却有走运和倒运的不同。楚襄王快乐的原因,和老百姓痛苦的原因,这是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和风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现在,张先生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办公以外的空闲时间,自己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这说明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种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象他这种人,即使处在最穷困的环境里,也没有什么不愉快,何况是在长江的清水里洗脚,和西山的白云交朋友,耳朵和眼睛充分欣赏长江的美好景物,从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呢!要不是这样,那么,长江上群山绵延,山谷深幽,森林高大,古树奇倔,清风吹着它们,明月照着它们,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触景伤情、痛苦难堪的,哪里看得到它是快乐的呢!
5 古代的文言文以及解释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u应为二声)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
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míng)冥,虎啸(xiào)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勿写作“馋”)畏讥(勿写作“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勿写作“皆(jiē)”)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欤(yǔ)!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优美的景像,全都集中在洞庭湖。
(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没长江的流水,水势很大的样子,宽阔没有边际。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面到达巫峡,向南面到达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官员和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整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迫近的傍晚昏暗的样子,(耳边传来)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极了。
至于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波浪不起 ,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一望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面)游动;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一片碧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为什么呢?不因为环境(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而退处偏远的地方,就担忧他的君主。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吧!啊!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并非范文正,而实系滕子京)?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 这篇很有名的,你们老师肯定喜欢,说你有眼光。
如果太长了,就选这篇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 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了,他连忙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到岸停后,他从所做记号处下船到水里寻找他丢失的剑。
作者说:船已经行走了好久了,而剑没有动,像这样找 , / \ { } p ! ; : ; | : | | : | l ; l l ; l I ; I I ; I I ; I I ; I d | b H | H H | H H I H ,;, H I H ,;, ;H@H; ;_H_;, ;H@H; `\Y/d_,;|4H@HK|;,_b\Y/' '\;MMMMM$@@@$MMMMM;/' "~~~;!8@8!;~~~" ;888; ;888; ;888; ;888; d8@8b O8@8O T808T `~` 不是很愚蠢吗?。
6 有关语文的文言文解释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7 文言文的解释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徼:边界。
B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这里是“当作柴草”。 C或芟而去焉 芟:锄除。
D固有不能间也欤 间:间或。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禄志趣高雅的一组是( )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④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⑤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不可得。
B文章第2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C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治以竹”。
D文章由任光禄对竹的态度,揭示出他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这也属直接写竹。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D (间:间隔,阻止)2解析B。(①句写京师人把竹子当作宝;④句是写任光禄的凛然气节;⑥句写竹子)3解析D。
(是间接写竹)4(1)解析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亦”、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2)解析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啊。(“其”、“一”、句意各1分)(3)解析既然这样,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搜集,然后心里才高兴。
(“然则”、“虽”、“快”、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
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
8 关于 “与”的文言文解释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编辑本段]3、故事注释
文章出处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词语注解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重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什么
1 现代文品读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触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2 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所有 答案1胭脂 龇牙咧嘴 镶嵌 戳穿 偃旗息鼓憋闷2惨can第三声(悲惨) 愣leng第四声(愣住) gai第四声(大概)渗sheng第四声(渗水)楞leng第三声(瓦楞) 慨kai第三声(感慨3词语:凛然 咄咄逼人造句: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4特点:粗糙依据:鼻子和嘴巴的 地方不通气,仪戴上,好闷,还有股胶臭味和纸浆的味道;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粗,却有股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的很。5很特别,通面赤红,仪双墨眉,眼角雄俊的 吊起。
(书上的)到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气度: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直缩脖子。6(1)这个花脸威风十足。
(2)这个花脸十分大。(3)这个花脸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7A 8喜欢,因为花脸戴在脸上显得很神气,很威风,像作者一样十分的开心。9(1)单刀会(2)战长沙10略。
3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游珍珠泉记的答案游珍珠泉记(古文散文) ——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
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
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亢仓子》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
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注释 [1]珍珠泉:在今山东济南市。泉水上腾,散如珍珠错落,故名。
[2]济南府治:今济南市。 [3]济水:又称沇(yǎn)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分东、南两流。
东流注入黄河,再从黄河分出,流至今山东,经济南市北边泺口,再东流入海。其南流则从山东东阿旧治西到济南市这段略同今黄河河道;从济南市北泺口以下到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
[4]洑(fú)而流:水在地底下伏流。 [5]“抵巇(xī)”句:碰到缝隙,那么就喷涌而上,流出地面。
“抵”,遇到。“巇”,缝隙,“辄”,就。
[6]剡(yǎn)其首:把木头的一端削尖。 [7]杙(yì)诸土:把小木桩插入土中。
“杙”,一头尖的小木桩。 [8]莹(yíng)然至清:洁白明亮,极为清澈。
①至:非常。 ②盖:因为。
[9]“以故”句:因为这个缘故,泉水才没有被淤泥弄混浊。 “汩(gǔ)”,扰乱。
以上三句指一般泉水而言。 [10]巡抚署廨(xiè):巡抚官署。
“巡抚”,清代巡抚为省级地方 的行政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于总督。 [11]甃(zhòu):砖砌。
[12]玑(jī):不圆的珠子。 [13]瑟瑟(sè)然:形容泉珠冒出水面发出细碎的声音。
[14]累累然:形容泉珠接连不断地冒出水面。 [15]《亢(kàng)仓子》:书名,旧题庚桑楚作。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或以为唐代王士元(源)著或续补。下引文字见《亢仓子·全道篇》。
[16]“蜕(tuì)地”句:从地底下脱变出来的就叫做水。“蜕”,蜕变,指形、质的变化。
[17]虚:指空间。 [18]信:确实。
[19]是日雨新霁(jì):天刚刚放晴。①是:这。
②雨:下雨。 [20]门人:指门生、弟子。
[21]移晷(guǐ):等于说“过了一段时间”。 [22]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①有:同“又”。
[23]“兹泉”句:这珍珠泉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名的了。 作者及题解 王昶(1725--1806),字德浦,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他学识渊博,能诗词,善古文,通经学考证,好金石之学,时称“通儒”。曾参预编撰《大清一统志》、《续三通》等总志、类书。
编有《金石萃编》、《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著有《春融堂集》。
本篇选自《春融堂集》。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以作者先对济南多清泉的原因作了简要考释。
在结构上既点明珍珠泉所在,介绍了济南城的特点,同时又说明了珍珠泉清的原因,突出了珍珠泉的优越。然后转入描述珍珠泉,而集中表现其所以为“珍珠”的奇景,并引证以解释泉珠的聚散原因。
它文笔简洁生动,记叙集中明了,是一篇精短有趣的山水名胜小品佳作。 译文: 济南府城,是济水流经的地方。
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 地里,只要插下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
这泉水亮晶晶的,很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搅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奇妙。
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土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
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像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像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
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 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
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共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 补充:一; 至:非常,十分。
盖:因为 是:这。 雨:下雨。
有:加。 为:被。
然:但。二:1:时间关系,你去查译文好了。
2:如上 3:B三:1:从济南地下水位高。济南土地以沙为主两方面介绍。
2:留恋往返的是: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 评价很高的是: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4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答案 七年级下《苏武牧羊》译文: 苏武字少卿,年少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兄弟都做郎官。
逐渐升迁到移中廒监。 当时汉连年不断讨伐匈奴,屡次派使节去匈奴窥探观察动静。
匈奴羁留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
匈奴的使节来,汉也采取对等的行动羁留他们。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袭击自己,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们的长辈。”
把汉朝使节路充国等全都放回。汉武帝嘉赏他的友好行动,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拿着旌节把羁留在汉的匈奴使节送回去;同时也向单于送厚礼,回报他的友善心意。
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吏常惠等人,加上招募来的士卒、担任守卫侦察的士兵共一百余人一起出发。到达匈奴后,陈放礼物送交单于。
单于渐渐骄横,不是像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想派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去,恰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后来又随同浞野侯被匈奴俘获。
他们暗中联合卫律投降时带来的那批人,想要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逃归汉。苏武也正好这时候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要好,虞常暗中拜访张胜,对张胜说:“听说汉天子非常痛恨卫律,我能为汉暗中埋伏弓箭乎把卫律杀死。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
希望能为此而受到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且送了财物给虞常。
这以后一个多月,单于出外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留下来。虞常等七十余人想要发动叛乱,其中有一人晚上逃走,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发兵和虞常等人作战,缑王等人都战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
张胜听说了这件事,担心以前和虞常说的话会泄露,就把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这一定会牵连到我。
受到侮辱再死,就更对不起国家了。”苏武要自杀。
张胜、常惠共同阻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非常生气,召集诸匈奴贵族商议,想要杀了汉朝的使者。
左尹秩訾曰:“假如谋杀单于,还能对他们加上什么更重的处罚?最好使他们都归降。”单于派卫律召苏武来受审。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使汉节受屈,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说完拔出佩刀自刺。卫律吃了一惊,自己抱住苏武,派人骑快马召来医生。
在地上挖坑,放置没有火苗的火堆,把苏武面朝下放在坑穴上,轻轻敲打他的背,使淤血流出来。苏武断了气息,过了好半天才恢复呼吸。
常惠等人哭了,用车子送苏武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有气节十分勇壮,早晚派人问候苏武,但逮捕了张胜。
苏武的伤渐渐好了,单于派人告诉苏武,叫他来和卫律一起审判虞常,想趁这时使苏武归降。用剑杀死虞常后,卫律说:“汉朝的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的臣子,应当处死。
单于招求愿意投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过。”举起剑要杀张胜,张胜表示愿意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正使也应当连带治罪。”苏武说:“本来没有参加谋划,又不是亲属,怎能连带治罪?”卫律又举起剑做出要杀人的样子,苏武不动。
卫律说:“苏君!卫律以前背负汉朝归附匈奴,幸运的蒙受了大恩,被赐予封号封为王,拥有数万兵众,马牛之类的牲畜满山都是,享有如此的富贵! 苏君今天归降,明天也会这样。 白白地让自己的身体给野草作肥料,谁又知道!”苏武不答应。
卫律说:“你因为我而归降,我和你就是兄弟。现在你不听我的计策,以后即使想再见我,还可能吗?”苏武骂卫律说:“你作为国家的臣子,不顾及恩义,背叛国君和亲人向蛮夷之人投降。
作了他们的俘虏,干嘛要见你! 而且单于信任你。派你来决断人的生死,你不能居心平允、主持公正,反而想使两国君主相斗,在一旁观看祸乱胜败。
南越杀了汉朝的使者。遭平定之后,分为九郡;宛王杀汉朝的使者,宛王的头悬挂在汉朝宫殿北面的宫阙之下;朝鲜杀汉朝使者,朝鲜王立刻被诛灭;唯独匈奴尚未因为杀使者而被诛灭而已!你分明知道我不肯投降,想要使两国相攻。
匈奴败亡的祸患就从杀死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能胁迫,就把情况告诉单于。单于更加想使苏武归降,就把苏武幽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与外界隔绝,不供给饮食。
天下起了雪,苏武躺着把雪和旃毛放在嘴里咬嚼,一起咽下,过了数日都没有死掉。匈奴人把他当作是神,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上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育了才可以回来。
又把苏武的下属常惠等人与苏武分开,分别关在不同的地方。苏武已经到了北海,匈奴供给的实物却没有到。
苏武就掘取野鼠收藏的草实来吃。苏武拄着汉旌节牧羊,睡觉和起来卜卫都操持着汉旌节,汉旌节的旄都尽数脱落。
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朴轩王在海上用带丝绳的箭射猎禽鸟。苏武会编结渔网,纺织缴丝,校正弓弩。
於轩王很喜欢他,便供应他吃穿,过了三年多,朴轩王病得很厉害,赐给苏武马匹牲畜、盛酒器、圆形的毡帐。於轩王死后。
他乎下的众人都迁移离开了。那年冬天,丁零族的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
苏武又陷入贫穷困窘之中。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担任侍中官,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寻求苏武。
时间长了,单于派李陵到北。
5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下)《花的话》的全部答案楼主可怜可怜我吧 给我追加5分好吧?1(1)矜持 (2)凝重 (3)眼花缭乱 (4)万紫千红 (5)屈尊纡贵21(1)A清幽B清新c清雅D清丽同:都有清新的意思异:“清雅”还有高雅、文雅的意思,“清幽”还有幽静、,幽美的意思,“清丽”还有“美丽”的意思 (2)A美好B美丽同:都有美的意思异:“美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的事物,“美丽”则一般形容好看3花香4繁复新巧纤薄单弱 自写略5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一起,为下文写花儿们的对话做了铺垫暗示读者,文章内容并不是无知妄言,而是另有深意6花儿说话的顺序是用后者逐步衬托前者的过程从“骄傲”的程度看,榆叶梅可谓最骄傲,后面的花则次之;从‘‘吹嘘”的手段看,前面的花只会自我吹嘘,后面的白丁香和玉兰表面谦虚,实质吹嘘手段最高,她们相互吹捧抬高自己,达到了既夸AX夸己的目的因此,它们顺序不能调换7如:玫瑰“骄傲地昂起头” 表现了玫瑰自视甚高,对其余的花不屑一顾的神情8二月兰不受人注意,默默地却尽力地开放,犹如敬爱的老师无私的付出;紫色是神秘的,给人以幻想9如:(1)梅花香自苦寒来坚韧顽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端庄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10略[扩展迁移](一)一日的春光l—2略3尽情的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4(1)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 (2)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 (3)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行欲扬先抑,层层蓄势,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的可贵5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裱纤适中,充满生机6(1)“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2)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不再怨恨春天7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辛苦。
6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顶碗少年答案点击答案 第二课 顶碗少年
1、萦绕(yíng) 抚摩(fǔ) 歉疚(jiù)刹那(chà)
喧哗(xuān)屏气(bǐng)摇晃(huàng)相仿(fǎng)
2、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文中描写顶碗少年表演情态的有关句子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5、三次表演都写到观众的反应,这样写的作用:
表现观众的心情,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烘托了顶碗少年表演的难度之高和高超技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突出了少年敢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7、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区别和联系:
开头总起全文,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两段文字强调了这件事对“我”的印象之深,启示之大,区别在于结尾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7 《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答案《受宠的象》十 受宠的象
1、如:飞沙走石 飞扬跋扈 魂飞魄散 龙飞凤舞 眉飞色舞 笨鸟先飞 不翼而飞 远走高飞
2、这句话突出了森林社会中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3、“谦虚”是对公牛的嘲讽,突出了它的自以为是。
4、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5、讽刺那些眼中只有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的人。
6、表现略。同:动物们对大象受到恩宠都表示了嫉妒,并把自己与之进行了比较,借以自夸。 异:动物们用以比较的内容不同,对象的“赞美”也不一样。
7——8 略
三一 蚊子和狮子
1、(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2)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 (3)指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 (4)指有所感触而叹息
2、语言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 刻画出蚊子在战斗中的勇气和昂扬斗志 表现出蚊子在胜利之后忘乎所以,得意忘形的情态
3、(1)强大 小小 (2)让当事者现身说法,从而增强寓意的力度和深度
4、(1)毫不畏惧,勇于挑战强者 (2)在战斗中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5、蚊子打败了强大的狮子,最后却成来了小蜘蛛的盘中餐
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忘乎所以
6、短小 拟人 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把作者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7、拉·封丹 莱辛
三二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
1、(1)zhi (3) bei(1)奈 丧
(2)如:鼓励 激励 奖励 励精图治
2、引出城里人多次赶到乡间去采摘,并使其产生了白芷花长在山顶的错误认识
3、四 动作 心理 名贵的花一定是生长在山顶上的,不会生在卑下对的地方 鲜明对比
4、突出白芷花在草丛的掩蔽下难以发现,为最后导致被上山的脚步踩烂埋下伏笔
5、一个城里人一心要采白芷花却因坚持自己错误主张而忽视了近在咫尺的花儿,最终一无所得
6、见点击上的内容提示
7、失望 不甘心 又失望 自认失败 垂头丧气
起先是凭着自己主观臆想,断定白芷花在山顶。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心情颇受冲击,但又不甘心,自我勉励,依然固执地到山顶寻找。最终未找到,发现了自己的严重错误,但为时已晚。
8、略
三三 白兔和月亮
1、(1)皎 (2)嬉 (3)慨
2、月色皎洁 慧心未泯 乌云蔽日 各具风韵 得失之患
3、能以愉悦的心情欣赏月亮阴晴圆缺的不同风韵
4、前一个:是指智慧 后一个:表示对自然之美特别是月亮之美欣赏的纯粹之心
结构上:前后照应,使表述更紧凑 内容上:更突出白兔的质朴和纯粹主动舍弃功利
5、每天晚上,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她牢牢盯着月亮,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批判了因自私而起的“得失之心”,赞美无私无欲的“慧心”,从而暗示人们不要为私欲所惑,要以坦荡之心去对待一切,才能获得人生的欢乐与真趣。
6、面对名利,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患得患失,否则只会自寻烦恼。
7、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告诫人们如果面对功利欲望只是一味地患得患失,就必然成为功名利禄的奴隶。保持平常心是人生快乐的法宝。强调“和人类不同”就更突出这是人类易有的错误心态,也就是对人类更具警示作用。
8、人有悲欢离合 有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