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人入仕的途径

    隋朝始兴科举,秀才、明经、进士等科初具规模。到了唐代,大大地发展起来,成为一项比较完善的选举人才的制度。(1)取士科目《新唐书?选举制上》概括唐代取士之法,分 岁举 、制举 两种情况。岁举, 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

    7月前
    1100
  • 推出   [tuī chū]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推出   [tuī chū][推出]基本解释1向人们介绍某人或某事物并希望接受,当前用于广告居多 2推举或推选[推出]百科解释解释[remend]∶向人们介绍某人或某事物并希望接受当前用于广告居多 例:我们为推出这部作品

    7月前
    1600
  • 晋升要由别人推举(打一成语)

    不能自拔。1、不能自拔(bù néng zì bá):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2、出处:《宋书·刘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3、近义词:自暴自弃 一落千丈。反义词:勇往直前 昂首阔步

    7月前
    2300
  • 举人的古文解释

    词语解释1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圳亩,不系阀阅。”2隋朝、唐朝、宋朝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 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

    7月前
    1300
  • 推举孝廉做官是从哪个朝代开始?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7月前
    1300
  • 开科举士是怎么发起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溯源于汉武帝时的“察举”。所谓“察举”,即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称为举孝廉。大约每20万人中举孝廉一人,被举之人试用一年,胜任者转为正式官员,不胜任者退回,推举之人要连带受罚。由于

    7月前
    1300
  • 古代除了科举还有哪些人才选拔制度?盘点自古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除了科举,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有什么?看看从古至今的人才选拔制度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边肖。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经历了汉代的科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的朝代,最终确定为科举制度。直接影

    7月前
    1000
  • 选举和推举有什么区别?

    选举和推举区别为:候选人范围不同、方式不同、参与不同。一、候选人范围不同1、选举:选举的候选人范围有限定,选举者是一批人,而非一个人。2、推举:推举的候选人范围没有限定,可以是一批人,也可以是一个人。二、方式方式不同1、选举:选举的方式为通

    7月前
    1500
  • 古代选拔人才制度有选举考用,都什么意思啊 ,分别对应什么制度啊?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汉代选拔人才制度称为察举制。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

    7月前
    4400
  • 明朝选拔人才制度有何精妙之处,使得明朝276年,没有外戚乱政?

    明朝的时候是专门设立了一个科举的制度的。说实话在很久之前,明朝就做了对科举的巨大改革了,当时它不仅是开创了这个制度。之后到了明朝后期的制度的时候,那些制度早就获得了巨大的改变了。这个制度就有很多考试,一旦通过了这个考试,那么考过的人就一定有

  • 推举的近义词

    推举近义词有:推选,举荐,选举,推荐。推举造句: 1这位大儒对西方洋人的奇技*巧相当鄙夷,更不说推举他们的政治主张。2 群龙无首,不好办事,一定要先推举一个人来领导。3 你是大家推举出来的组长,我们当然是以你马首是瞻,任凭调度差遣。4 水星

    7月前
    2500
  • 有见过哪些恩爱老夫妻令你觉得温暖感动?

    爱情是什么?对于年已上百的老人来说,爱情就是长久的陪伴、无言的凝望、紧握的双手和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几对老夫妻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用漫长的一生,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1、弯腰爷爷和拄拐奶奶,一起牵手散步最幸福她性格急

    7月前
    1700
  • 蓝姓的请进。蓝氏起源何地?宗师何人?

    蓝姓起源于秦朝,始祖子向。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寻根溯源 蓝姓来源有四: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

    7月前
    2200
  • 举例的举是什么意思

    举例的“举”是:提出。举jǔ: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动作行为:~止、轻而易~。发起,兴办:~义、~办、创~。提出:~要、~例。推选,推荐:推~、荐~。全:~国。~世、~家。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攻克:“

    7月前
    2200
  • 古代科举考试的级别是怎样的?

    进士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考试次序从小到大:秀才,举人,进士。1、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2、榜眼:“榜眼”,是指全国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所选拔出来的进

    7月前
    1000
  • 范进中举考中的不过是一个举人,为什么后来能够一夜暴富?

    范进是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中《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范进中举讲述了一个苦读的穷书生,到50多岁终于中了一个举人的故事,在狂喜之下他变得疯疯癫癫,在老丈人的痛打下他才清醒过来。而他也从一名普通的穷书生一夜暴富,他一夜暴富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地乡

    7月前
    1300
  • 古人常说中举是什么意思

    古人常说中举是指科举时代乡试考中。考中后成为了“举人”。虽然举人还不能直接获得官职,但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尊重和地位。因为“中举”表明了一个人在文化方面有一定水平,所以可以提高个人在当地文化人圈子里的价值。“中举”后

    7月前
    1700
  • 举人\进士\拔贡的区别及高低

    举人:1 隋 、 唐 、 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2 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进士: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

    7月前
    1900
  • 什么是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

    1、秀才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

    7月前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