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装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春种一粒粟,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一,另一首就是著名的锄禾日当午。这首诗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
悯农的春种一粒粟的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悯农》(其二)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什么意思?
用比喻的手法,比喻我是一个饥饿的人,把书比成面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书的渴求,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言。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
李绅的哪句诗是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
这句诗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或《锄禾》)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
农家望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
采薇的出处是哪里?
是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采薇》: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说
读了悯农知道什么道理 悯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悯农》这首诗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要节约食物,反对铺张浪费。《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著的组诗作品。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句
1 关于锄禾的诗句 关于锄禾的诗句 1锄禾的古诗和诗意悯 农李 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汗 滴 禾 下 土 。shuí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