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印象”说起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几个才到工厂的学徒工刚到车间上了半天班,人们就会有议论:“这小伙很精神,一举一动都有板有眼的,也许是块好材料。”“这个姑娘落落大方,端庄持重,看上去是见过世面的。”“那个小伙子邋邋遢遢,也许连自己都管不好。”于是,仅仅半天,人们就靠这“第一印象”产生了或喜爱、或讨厌、或敬佩的情感。
这种“第一印象”,不一定很准,却往往有“几分象”。这“几分象”的认识是怎么得来的呢?是人们通过观察那几个徒工的“仪表”后得出的印象。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一般说来,它包括人的仪容、姿态、举止和风度。如果说,我们把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作为内在美的因素的话,那么仪容、姿态、举止和风度就可以称为外在的仪表美的因素。青年朋友,请不要小看“仪表美”,它不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的青春更美好。
当你在镜子跟前打量着自己经过修饰的仪容及称心合体的新式服装时,你是不是感到精神上的一种欣慰?当周围的人们对你潇洒、文雅的举止投来敬佩的目光时,你是否觉察到这也是一种美?是的,人们都有美的爱好和对美的追求。仪表美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讲究仪表美是“虚伪”的一套,“只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虚伪,是不真实、不实在,做假。一个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师,应当有端庄持重的仪表,一个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售货员,应当在举止上对顾客彬彬有礼、热情耐心……这种“讲究”怎么是虚伪呢?那种接待客人或访友时穿着污秽、衣服揉皱,见了长者也不请坐、也不让茶的人,其内心难道会是对他人很尊重吗?美是形象的。美的生命在于它外形的显现,抽象的内在本质只有借助外在的美的形象才能表现出来。正如青松的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内在品格必然要表现在那枝干挺拔、绿郁葱葱的外在形象一样,个人的仪表也好似一面镜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心灵之光映照出来。仪表美不仅是物质躯体的外壳,也反映人们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内心美和仪表美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隔的,只有它们互为里表、相得益彰,才是完善的美。
自然美与修饰美
仪表美有自然的美和修饰的美之分。
四肢匀称、五官端正、色泽鲜明是构成人体自然美的三个基本因素。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健康在人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失去它的价值”,“红润的脸色和饱满的精神”,对任何人都“是有魅力的。”相反,肌肉松弛,面色苍白,佝偻驼背,弱不禁风,或者肥胖臃肿,或者枯瘦如柴,都是不美的。青年人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浑身奔放着的青春的活力会增进肤色的红润,健壮的肌肉能赋予你线条的优美。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就曾歌颂过:“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应当说,青春活力的美,健壮的美乃是青年人所“得天独厚”的自然的美。这种自然美有先天的因素,也有靠后天锻炼发展而得到的。如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坚持做健美体操,哑铃操等,经过训练使青年具有挺胸、收腹、梗颈、两臂自然下垂的形体,不仅可以促进心肺器官发育,也能发展脊柱的曲线美。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又说人的漂亮“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可见一个人的修饰(主要指打扮、服装、发型等)能丰富形象美或弥补某些缺陷。穿衣戴帽,除了保暖、护肤、遮羞外,还要美观。一身整齐、合体、漂亮的服装,一种大方、美丽的发型,不仅能使自己产生美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对象,还是为反映生活和美化社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我们所说的修饰美,并不是为打扮而打扮,只有掌握了修饰美的“修饰即人”的指导思想及“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才能使美的修饰映照出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映照出我们社会、我们时代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修饰即人”,是说修饰美能反映一个人的追求及情趣。人们可记得《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吧,她醉心于“老来俏”。可遗憾的是:“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样的打扮如果说是跟她的年龄、身分不符的话,那么这和她这个人物的那种虚荣、轻浮和愚昧的人格倒是挺相称的。美的修饰要考虑被修饰者的年龄、身分、职业等,教师、医生就不宜打扮得冶艳,学生应当讲究整洁。
“和谐统一”,是说修饰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奇特变化或面面俱到,而应注意统一协调,统一装饰方法,否则会失去比例平衡,以至俗不可耐,弄美为丑。穿著色调就是一例。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如服装的颜色对比,就要讲究“和谐统一”的美学原理:肤色黑的人穿色泽较暗的衣裳会使肤色显得白些,反之肤色较白的人穿白衣裳,会使肤色显得黑。根据美学原理,一个人身上的颜色不宜过多,而要突出重点,如果好看的颜色配合得不和谐,也会有混浊繁杂的感觉。如有的女青年夏季头戴**草帽,身穿蓝色格子衬衫,下配黑色长筒裙,脚着红色凉鞋,让人看上去头部象农妇,上身象**,下身象老妇,脚部象女童,多样而不统一,破坏了统一的美。
姿态举止的行为美
如果说,修饰美是覆盖在心灵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姿态举止的行为美便是透过心灵辉映在外衣上的一集光束。一个人即使有了出众的姿色,漂亮的衣着,但如果没有与其相适应的行为美的表现方式,也不能算是完善的美,甚至还会破坏自己原有的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动作、毫无表情的人跟一具漂亮的尸体会有多大的区别,也不能想象一个动作拙劣、表情呆板的人的内心会蕴藏多少勃勃四溢的生机。难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中国人的气质素来较内向、含蓄。因此我们指的姿态、举止应是“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情都是表现给人看的,因此姿态、举止的表现方式首先应考虑到第三者,即是否有礼貌、是否对他人尊重。如有的人衣冠楚楚却出言不逊,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心,或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不够尊重他人、缺少文化教养的表现。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又和他的风度联系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一种豁然达是的政治家风度;苏东坡咏叹的“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是孔明、周瑜一类善施妙计的谋士风度;同样,一个青年人在公共场合敞胸露怀、歪戴帽子、嘴吹口哨,则给人“流里流气”的印象,那种不修边幅、穿着邋遢则可称为意志消沉者的“风度”了。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不是单纯为了某种场合硬装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的结果。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的青年人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汽车、剧院里)翘着二郎腿、东倒西歪的就很不雅观。革命老人徐特立同志就要求自己“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坐时如钟鼎一般端正,站立时象松柏一般挺拔,行走要如疾风一般抖擞、快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末节”也应注意,如有人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与人谈话时挖鼻孔、抠耳朵,不分对方年纪大小,见面就拍肩膀等等,都属于应克服之列。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应当大方、得体、自然。过分了就显得做作、虚假。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在工作时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交谈时谦虚而不迂腐,和外宾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等等。这都属于日常生活修养的范围,要予以注意。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剧情: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创作背景:
作者的创作灵感源自一起真实的案件,1943年4月,作者赵树理在同驻地房东的一个到县告状的亲戚拉家常时得知,那位亲戚的侄儿叫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小队长。
因为与从河北武安县搬进山里的一个叫智英祥的俊女子自由恋爱,结果被几个把持村政权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
县政府经过几番侦讯,案情大白,依法惩办了凶手,赵树理到发案的村子做调查时发现,受害者两家都不同情岳冬至和智英祥的“自由恋爱”,反而认为打死岳冬至固然不该,但教训教训他则是理所当然的,而村里其他人竟然也持同样的论调。
当时根据地刚刚颁布了《妨碍婚姻治罪法》,赵树理认为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应当得到支持和保护,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他决心以岳冬至为原型进行创作,来刺激人们被传统习惯愚弄得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神经,把他们从封建旧势力的束缚中拯救出来。赵树理经过精心构思,于5月份写出了《小二黑结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6、工笔细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二)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三)行为描写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日本女人的温顺有礼举世闻名,各国男人都以为娶妻当娶日本女。其实,根据我的了解,在日本,女人温顺有礼的背后,隐藏着男人无限的憋屈与无奈!
日本男人只是表面风光
闲谈界长久以来流传一种关于“最幸福生活”的说法:挣美国工资,开德国汽车,住俄国房子,吃中国菜,喝英国茶,娶日本老婆。人乃万物之灵长,这其中自然当以“娶日本老婆”为最重要。照此说来,日本男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一族了。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娶上了日本老婆。
但是,就我所接触、了解的情况看,似乎并非如此。我有一位中国话说得非常好的日本同事,曾经这样跟我描述他作为已婚男人的生活感受:“你们外国人看我们日本女人,一个个穿着古典的服装(和服),梳着古典的东方发型(发髻),觉得个个都很温柔贤淑。早上丈夫出门上班,妻子会抱着孩子送出家门,有的甚至会目送丈夫走出老远。丈夫下班回家,在门口一声‘我回来了’,妻子就立即迈着小碎步迎接皇上似的迎出来。接过丈夫的提包、外套,放到该放的地方。看起来,日本女人好象是世界上最温柔、最会体贴丈夫的。但是,你们不知道,这些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用你们中国话说,是花架子。你们哪里知道我们日本男人的痛苦!我们挣的钱通常是一分不剩全部上缴给太太的,也就是说,取工资的银行卡,都是掌握在妻子手里的。每月再由太太施舍一点零头,五万六万的,算是零用钱。其实那点钱够干什么的呢?跟几个同事朋友喝两次酒都不够。对,说得没错,就是这样的,买糖不甜,买盐不咸。每天早上送丈夫出门去上班,每天晚上迎接下班回家的丈夫,其实哪里是关心体贴丈夫,那些做法只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根本不是她们发自内心的行为。再说,她们那样与其说是关心一个人,不如说是关心她们的挣钱工具。是,就像一个江上的渔民关心他的鸬鹚。别看我们整天西装革履,穿得干净体面,提着公文包,人模狗样的。要是用一句你们国家的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一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的语言,那是‘驴粪蛋上下了霜’,表面光亮。我们自己都很清楚,腰包里没有几个小钱。早上我们是净身出户,下午或者晚上是拖着一副被老板淘空了的臭皮囊回家。在妻子面前很少言语,好像是不言则已,一言九鼎,很有权威,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说财大气粗吗,我们有时候是因为身无分文,没有底气,财权决定家庭地位,知道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有时候则是因为工作实在太累了,没有力气说话。”
同事的口才实在是太好,这一番描述,我感觉未免太言过其实。就向别的一些讷于言的日本男士咨询印证,他们听过我的转述之后都笑了。大多会若有所思,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差不多是那个样子的吧。”有些人甚至还给我提供了更多的佐证。有人告诉我,日本的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是老妻少夫婚姻。为什么呢?因为日本有个传统观点,妻子像姐姐母亲一样管着丈夫,丈夫才会更有出息。还有人跟我说,别看电视上那些大公司的社长很神气,其实他们的妻子对他们的零用钱卡得都很紧,有的人据说一个月就是五六万而已。也有人坦率地向我透露他们自己的情况,说他们的一生只知道埋头工作,拼命挣钱,却根本不知道自己一个月挣多少。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依此推测,日本男人真的不能说是很幸福的。日本男人不愿意一下班就早早回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中原因却很少有人了解,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能从那个家里得到快乐。一个不愿意回家的男人,会是一个幸福的男人吗?据说,目前日本男人就连那样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大有江河日下之势。
最近,我还听到一些日本男人在抱怨,说他们的女人在那里热火朝天地追星,一个韩国的电视俳优(日本人管演员叫“俳优”)裴勇俊就让她们神魂颠倒,韩国日本来回跑,买一大堆裴勇俊做广告的商品,花钱如流水,根本不体谅男人挣钱的辛苦。他们反问我,娶到这样一个妻子你会觉得幸福吗?问得我无言以对。看来,凡事都必须透过表面现象,方能看到其本质。(摘自拙著《北京东京随笔》,东方出版社2005年。原题《日本女人最宜家?》)
当初文章写出来之后,曾经给几位日本同事(都是中文系教授)看过。结婚多年的他们,大多显得相当激动,说我写出了他们的真实处境,纷纷要请我喝酒,以便倾诉心中的苦闷。
1,鲁迅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神话历史故事的新编)以及他的各个杂文集。2,郭沫若—《女神》(诗集)、《屈原》(历史剧)3,茅盾—《子夜》、《蚀》;《农村三部曲》(最著名的一篇是《春蚕》)4,巴金—《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组成的爱情三部曲、《寒夜》;5,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6,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剧本)7,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8,张爱玲—《十八春》(即半生缘);《金锁记》(短篇)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他很多产的,这个应该是最有名的)10,叶圣陶—《稻草人》(中国第一篇童话)、《倪焕之》(长篇)、《潘先生在难中》(短篇)
另外,楼上“摇太阳”所说的那个《华威先生》并非叶圣陶的作品,作者是张天翼吧。
小二黑结婚是什么剧种:豫剧。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