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的民族风俗有那些啊?

山西运城的民族风俗有那些啊?,第1张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2000年撤地设市,辖1区2市10县、14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173个行政村。总人口5336万,其中农村人口

2724万,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

运城特色小吃:

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的诞生,与著名的戏剧“二进宫”有关,“二进宫”是一部反映明代宫廷斗争的历史剧。明穆宗朱载厚死后,李良企图篡位,皇后密召徐、杨二人进宫,欲把太子交与二人带出宫。杨派人去

蒲州搬兵却走漏风声,李良派兵追到泓芝驿。北相镇的路老汉在泓芝驿卖炊饼,一位后生冲进他的席棚喊救命。后生一路上饱受风寒病倒了,高烧不退。路老汉心急无招,把炊饼用刀切碎,抓起一

块羊油放进锅中,趁热放进大料,再投入一把潞盐加水烧开,把炊饼加入烹好倒进碗中,趁热喂下。半个时辰后,后生高烧渐退,赶往蒲州搬兵救驾。事后,这位后生找见路老汉,见面就拜,唱

道:“你让我吃的真是护国良肴啊!”路老汉听不清后生的南方话,把“护国”听为“胡卜”了。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

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细丝花纹状。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

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 

甑糕

甑糕是由糯米和枣闷蒸而成,关键是适时加水掌握火候。虽不及八宝米,在晋南一带也久负盛名,因为它是用特殊的器皿蒸煮,一粘二甜,老少可口,如与涝糟合煮少许,饮之,更是别有风味。为

新绛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

特点:软、粘、甜、热,喜甜可多放白糖,宜热食。 

万荣凉粉

万荣凉粉用红薯粉制成,白晶透亮,调上鲜红的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等调味品,麻辣酸香,清凉爽口,是一道适合夏季食用的小吃,其色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夏季冷食有消暑解渴之

效。有热凉两种,浇羊肉臊子的为热凉粉,调以油辣子、芥茉、食盐、蒜泥、酱油、醋的为凉凉粉。凉粉筋道,调和麻辣适度,醋香诱人,入嘴即咽。据传始于清代,由陕西韩城传入,是一道万

荣名吃与文化兼融的美餐。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又有“国式糕点绝产”之美称。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在晋

南民间把“炸”就叫“煮”。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其外裹芝麻,滚圆状,内有栗色、绛白二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

腻,久不变质。主要原料为面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红白糖等。 

运城风俗:翟店抬阁、寺庄花鼓、十二生肖花鼓、马拉花车、坞堆火龙等。

扩展资料:

运城地方特产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

地方特色。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四项世界纪录

2012年2月3日,首届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在闻喜县城成功举办 

临猗苹果

临猗低处黄河之畔中条山之下,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无污染,是优质苹果基地,苹果个大,色鲜,红富士×新红星杂交育成的优良中晚熟品种,在临猗县9个中下旬成熟,果实极大,平

均单果重400—500g,果型指数高达13以上,属大型高桩中晚熟苹果,肉质硬脆,酸甜爽口,不发绵,贷架期长,着色鲜红。

垣曲猕猴桃

垣曲县的猕猴桃资源丰富,有紫果、软枣和元宝等3个品种,主蔓长达10多米,直径达10厘米以上,但处于野生状态。1979年,垣曲县有关部门选择优良单株,调查研究高产技术,将收集到的种子、

剪集的枝条,进行人工栽培繁殖,已经大批成活,长势良好。 

绛县山楂

绛县素有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美誉,自1987年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七大山楂基地县之一。如今,绛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山楂生产基地县,10万亩山楂遍布全县10个乡镇,形成大金星、敞口、大

五棱、大果等优良品种。从事山楂食品加工的企业有100余家,主要产品有山楂果脯、蜜饯、汁、果酱、糖、饼等8个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七五”星火

科技成果优秀奖,1998年通过了美国FDA质量检测,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维之王和金甲公司的九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成为消费者信赖的绿色食品。

运城市人民政府-市情概况

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稷山元宵节社火表演活动惊艳亮相

立春习俗

一、打春牛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三、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时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诗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和碗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现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是十分讲究了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肉丝、蛋丝,香菇等等高级佐料,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 ”或“探春 ”,元时称为“卷煎饼”。元·韩弈《易牙遗意》栽:“饼与薄饼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以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潮汕地区少羊”,故现在人们所吃到的多用猪肉作料,也有一种是甜的,用干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馅,香甜可口。

---------------------------------------------

立春习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中国食品科技网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9/msnyfiles/0305htm

山西运城荣河正月初二风俗,

正月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

华夏之根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华文化的宝库。诸多史料也充分证明“中华”、“华夏”的称谓,同样源于运城。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池,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在4000年以上。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这里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琴”就是指当年舜帝曾在盐湖之畔,抚五弦之琴,吟唱《南风歌》。“诗”就是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书”就是说中国书法最崇尚的是“书圣”王羲之,而“书圣”的老师卫夫人,就是运城夏县人。“画”就是说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首是绘画的发明人,运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许多遗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食”就是在尧舜时代,周氏始祖后稷出任农官,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住”就是在殷商时期,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

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西阴遗址、禹王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有以舜帝陵、晋文公墓、司马光墓、扁鹊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有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莺莺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有以东汉建宁残石、司马温国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乐宫壁画、稷益庙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有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有以历山、五老峰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国保文物4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保文物92处。这些名胜古迹、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线。这里的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以及剪纸、布艺、根调、云雕、面塑也都是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奇葩。

这里还留传着许多历史掌故和优美传说。比如黄帝大战蚩尤、嫘祖养蚕缫丝、舜耕躬耕历山、大禹斧凿龙门、后稷教民稼穑、介子推割股奉君、风后造指南车、鲤鱼跳龙门、司马光砸缸、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结草报恩、唇亡齿寒、假途灭虢、董狐之笔、伯乐相马、中流砥柱、巫咸造鼓、仪狄酿酒、董父豢龙、董永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美丽故事,都一直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诚信之邦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是运城的骄傲,关公“忠义仁勇”精神源远流长,穿越古今,影响中外。关公精神的核心就是“诚信”为本,与当今所倡导的诚信精神是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诚信精神,更需要建立信用社会。诚信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它已成为我们河东人道德品格中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大运之城

运城自古就是盐运之城、财运之城、幸运之城。而前进中的运城,更突显其位置优越,风光独俱,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经济腾飞,民风淳朴,人才济济,活力四射,前景广阔。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风景介绍

悠久历史的璀璨明珠——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位于运城市区南端,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4公里,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有着4000多年的开发历史,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在唐代,盐湖每年税收约占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税收的八分之一。伯乐相马的动人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目前,运城依托盐湖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已生产有“奇强牌洗衣粉”、“奇强牌洗涤剂”等国家名牌产品。依托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了以盐水漂浮、黑泥养生、医用矿泉水疗为特色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主题休闲养生度假胜地。运城盐湖为造福运城人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世界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西20公里处的解州镇,始建于隋朝,是国内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被称为“关庙之祖”。

寺庙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正庙是关帝庙的主体部分,又分为前、后两座院落。崇宁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殿前有26根盘龙石柱,造型巧妙、雕刻精湛,后院是寝宫,两侧分别是刀楼和印楼,登楼可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最后面就是庙内最高的建筑春秋楼,构筑精巧,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结义园,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关帝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为历代统治者追奉,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古往今来,深受人们的崇敬和向往。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

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鹳雀楼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繁荣,祖国的腾飞。

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运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86年新修复,《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壁画艺术瑰宝——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永乐镇西100米,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因殿内遍布元代壁画而驰名,是为纪念纯阳真人吕洞宾而建的道观。

永乐宫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在长达500米的中轴线上。永乐宫已经成为世界专家学者研究壁画艺术的殿堂,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

运城的风情丰富多彩,其中社火是当地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本区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时桐乡 (今闻喜县)、曲沃民间即有耍一类的社火流行;唐宋直至金元时期,本区各县民间社火已很盛行,社火种类由杂耍扩大到音(锣鼓、花鼓)、舞蹈(狮舞、龙舞)、体育(武术、高跷)、观赏(冰山、抬阁)等,内容更加丰富,场面亦更加壮观。旧时社火多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端阳节、重阳节)、迎神赛社、春祈秋报会和喜庆之时(祝寿、婚礼)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类社火在原有基础上普遍发展年提高,每逢传统节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人民群众亦用这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庆祝国庆节、建军节、劳动节等,或为各种重大工程开工典礼、竣工剪彩、商贸活动助兴。本区流行较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种类有:锣鼓、高跷、花鼓、龙灯、水故事、背高、背冰、冰山、转灯、走兽、焰火、河灯、血故事等等。

热孝期间是可以结婚的,不知道你们那里的规矩热孝是多久,有的地方是几个月有的地方是一年。

大概的规矩是,要是婚期什么的都订好了,突然长辈去世,一般来说还是继续办婚礼。要是没订好,而长辈有去世的,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为了尊重长辈就推迟婚礼了。所以可以问问家里长辈,要是大家都不介意的话,可以按计划结婚的。

我现在不是很清楚我们那个地方随份子要多少,因为这几年来,随份子的数额在不断的变大。在我小的时候,随爷爷去别人家吃酒,大概就一两百,后来涨到一人五百,前两年表姐结婚的时候,普通宾客好像是一千,但我们是亲戚,自然得多随几千的。我们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村,但随份子的额度却一点都不小。

因此看到题主中说的贵州村庄随份子只要三十的时候,我着实被这个村庄的民风淳朴震惊了。“两斤肉,五碗米”在古代或者近代也算比较过重的礼物了,但到了生产力高速发展的现代,真的是非常的便宜。虽然经济在发展,但他们的随礼却能和原来一样,真的让人很意外。

我对我们这个地方随礼越来越贵的原因,有一个比较糙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出于攀比和好面子。在我爸妈结婚的时候,随礼也就十块二十块的。当然他们那会挣得也少。后来物价和人工都上涨了,大家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哪怕叫上村里的熟人帮忙,一个人的饭菜成本都不只三十。而且大家的收入都高了,因此就心照不宣地太高了份子钱。

从一二十到一两百,那时还算好的。我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涨到五百的了,但我记得那一年的喜宴特别多。后面大家似乎适应了这种高额的份子钱,毕竟今天我随份子,改日我再婚或者我子女结婚,照样可以收回来的。我随的不是份子,是人情。

但个人感觉,如果是有来有往的还人情的话,还是像贵州这个村子这样比较好。这样不会给来随礼的宾客,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其实在前几年,我父母就觉得这样随份子不好。等把他们当年结婚时欠的人情还完,就好了。不打算让我陷入随份子,还人情的循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44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