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击鼓一声二声三声代表什么?

结婚击鼓一声二声三声代表什么?,第1张

结婚击鼓一声二声三声代表着“送子娘娘”。这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一个环节,婚礼上由击鼓手敲击三下鼓声,表示送子娘娘降临新娘家,这样新娘就能够安心地生养子女。在一些地方,婚礼上也会加入其它风俗和习俗,例如喜饼、敬茶、拜堂、送嫁妆等等,以表示祝福和庆祝新人的婚姻。

大鼓的基础打法主要有击鼓心、打鼓边、磕鼓面、蹭鼓面、击鼓槌、按鼓等。用适中的力度握槌,手腕放松,将大臂的力量挥动传送至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终敲击到鼓面,一般是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

持鼓槌的手法和方法是右手呈直握东西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后三分之一处(槌棒圈槽处),左手呈持笔写字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后三分之一处。其优点是左、右手击奏时强弱变化表达良好,也有一定的演奏持久力。敲击时要充分利用手指,手腕动作灵活,富有弹性。

注意事项

在敲击大鼓的过程中,手腕一定要放松,通过臂力来挥动手腕。双手拿鼓槌的力度不能过紧,也不能太松。过紧会使手使不上力,过松会在击打过程中将鼓槌甩出去。

想要实现强劲、饱满、音色雄浑的效果,那么敲击时不仅需要手指、手腕、手臂、腰的结合运用,而且还要包括腰部、双膝和双脚等部位乃至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才能演奏出好的曲子。

在日常的练习中,一定要放松,感受力度的变化,多练习,做到身心合一,才能打出既有力量又有精神的鼓声。

以上内容参考  -大鼓

1、第一段:OOXX OOXX OX OX OX OX OOXX OXX 。

2、第二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XX。

3、第三段:OOOX OOOX OX OX OX OX OOOX OXX 。

4、第四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

注:O是大鼓敲的,X不用敲

扩展资料:

简介

大鼓是藏、壮、瑶、苗、侗、彝、水、土家、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额阿。壮语称种劳。苗语称嗯铎。侗语称工。彝族称额格子嫫。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古往今来,大鼓一直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区别。多用于报时、祭祀、宫廷仪仗、军事、宗教、器乐、舞蹈、戏曲、婚丧、节日和民间娱乐等场合中。

戒晨鼓

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置放于城池的鼓楼之上。北京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使用的,为使北京居民都能听到报时,鼓做得特别大,鼓面直径150厘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

直到1915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在北京天坛,也收藏有一面清代制造的大鼓,鼓面直径150厘米、鼓高200厘米,是旧时皇帝祭天时才使用的。大鼓用于报警的称警鼓,用于告状的称登闻鼓。

在全国各大佛教寺院,建寺时已在山门之后建有钟、鼓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互相对应。大鼓悬于鼓楼之上,鼓的大小往往随寺院规模和等级而定,鼓面直径小者60厘米以上,大者可达150厘米以上。

河南白马寺的大鼓,鼓面直径128厘米、鼓高130厘米,横置在120厘米高的木架上,僧人要站在梯子上击鼓。有的寺院在大雄宝殿西南侧的木架上也置有大鼓。寺院的大鼓,用于僧人早晚上殿作功课、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盛典仪式做法事时敲击,晚上还作为报时用。

藏族的额阿

藏族的额阿,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

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铁钉 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寺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经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经活动,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表演时,也用于乐队合奏中。

壮族的种劳

壮族的种劳,呈圆墩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大农村。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紧。鼓面直径和鼓高均为60厘米,上口单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钉固定。鼓腰稍粗,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底敞口并向内收束。将鼓置地,双棰击奏,发音洪亮。常用于节日锣鼓合奏或为舞狮、舞龙伴奏。

瑶族大鼓

瑶族大鼓,呈圆柱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县里湖、瑶寨一带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单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牛 皮,用竹钉固定,鼓面直径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

田林县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两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径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瑶族大鼓是瑶族铜鼓乐队的指挥和领奏乐器。演奏时置于乐队中央,用双棰敲击,声音洪大。奏法有跨腿击、弯腰击、反击擂、交叉棰等,并交替击奏鼓心、鼓边或鼓框等。奏者 边击边舞,奏法千变万化,舞姿优美动人。多用于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场合。

苗族的嗯铎,汉称苗族皮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南丹等地。鼓框用整段原木掏空制成,两端蒙以牛皮,用竹钉固定,鼓腰置鼓环。各地尺寸有别。那坡县的鼓面直径60厘米、鼓高80厘米;南丹县的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演奏时,双手执棰,边击边舞。常与铜鼓、锣、钹等乐器一起合奏,用于婚娶丧事等场合中。

侗族的工

侗族的工,呈圆筒状。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鼓框用整段“梅香雪” 原木挖空制成,两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两端蒙牛皮, 边缘 用竹钉固定,鼓两侧置鼓环。系绳横吊于侗寨鼓楼中。以两棰击奏,发音洪亮、浑厚,远闻数里。平时不用,仅在盛大节日、传达上级公文和聚众议事时方可击奏。

彝族的额格子嫫

彝族的额格子嫫,圆筒状。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和泸西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椿木或核桃木掏空制成,两端蒙以羊皮,鼓面直径60厘米、鼓高95厘米。演奏时置于架上, 用双棰击奏,棰头一端包以绒布。也可前面一人背鼓,后面一人边走边击。每逢节日、喜庆或赶集场合,用于伴奏民间歌舞《大三弦舞》(又名《跳月》)。

水族大鼓

水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贵州省各地。鼓框用整段椿木、樟木或桑木挖空制成, 中间略粗,两端蒙牛皮。鼓面直径45厘米、鼓高100厘米,置于鼓架上,以短木棰敲击。用于六月六、过端(水族过年,八、九月间)、过捻(正月)等传统民族节日,常与铜鼓、芦笙等乐器合奏,众人围鼓歌舞。

土家族大鼓

土家族大鼓,又称堂鼓,圆筒形,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两端蒙牛皮,鼓皮边缘用两排铁钉或竹钉固定。鼓面直径44厘米、鼓高465厘米。鼓置于地,双棰敲击。

也可鼓绑长杆,前后两 人抬鼓,中间一人击奏,发音粗犷洪亮,常与唢呐、锣、镲等乐器用于花锣鼓或丝弦锣鼓合奏。喜庆或节日也用于民间舞狮、舞龙伴奏。

:大鼓

左手可以将乐曲多为2/4拍,右手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左手的节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有时出现在小节中间(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后一拍。 右手的节奏要富有变化,鼓点要时高时底,变化不断。

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

敲鼓:

演奏时,将同鼓悬空挂于木制三脚架上,以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的双棰敲击。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戏曲伴奏和喜庆节日里群众性的锣鼓队。在锣鼓队行进时可系带悬挂在身上演奏。奏法有单打、双打、滚击、闷击等技巧。敲击鼓心、鼓边、鼓框,由鼓心逐渐向鼓边去奏,或由鼓边逐渐向鼓心敲击,均可取得不同的音色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 -鼓

敲鼓时的鼓点的打法如下:

第一段是OOXX OOXX OX OX OX OX OOXX OXX;第二段是OXX OXX OXX OXX OOXX OXX;第三段是OOOX OOOX OX OX OX OX OOOX OXX;第四段是OXX OXX OXX OXX OOXX O。在这份鼓谱当中,O的时候就表示大鼓需要击打,X的时候是空拍。

在敲鼓的时候要注意左手都是击打弱拍,右手都是击打强拍的。除了比较基本的敲鼓之外,还有敲鼓帮、敲鼓边、嗑鼓棒、按鼓、闷击等一些花式动作。敲鼓帮就是用左右鼓槌击打鼓帮的部分,发出比较清脆的响声。

敲鼓边是利用鼓皮被敲击之后对鼓槌有一个反弹的效果,这个时候握鼓槌要虚握,手心朝上,在鼓皮的边缘位置,用鼓槌在鼓皮上轻轻弹动,敲的时候要注意轻巧、清脆。按鼓就是在一个八分之后用于休止,减少余音。

关于鼓的名曲

《图腾》、《敬畏》、《珠穆朗玛》、《映像》、《尘鼓》、《饕餮》、《象王行》、《龙魂大鼓》、《华夏的大气》、《兰陵王入阵曲》、《千江月》、《大武》、《春秋战国》、《秦王点兵》、《牛斗虎》、《老鼠娶亲》、《花敲鼓》、《喜鹊闹梅》、《龙腾虎跃》、《秦王破阵乐》、《渔舟凯歌》等。

打大鼓的基本打法如下:

1、单打基本打法:单打是指用一个手或一个鼓槌敲打鼓面,产生一次音响。单打击鼓有三个关键点:落点位置、发力及退手。当鼓面震动达到最高峰时即为“点响”,这是单打击鼓的最佳状态。通常情况下,大鼓单打应该靠近鼓边,或两头中间的一半位置处。

2、连打基本打法:连打是指两只手不断地交替敲打鼓面,产生多次音响。连打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手心要贴近鼓面、节奏要稳定、力度要相同、手要尽可能交替运动等。在连打中应保持双手均匀的分配敲鼓次数,不要让一只手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

打大鼓的技巧:

1、大鼓的基础打法主要有击鼓心、打鼓边、磕鼓面、蹭鼓面、击鼓槌、按鼓等。用适中的力度握槌,手腕放松,将大臂的力量挥动传送至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终敲击到鼓面,一般是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

2、持鼓槌的手法和方法是右手呈直握东西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后三分之一处槌棒圈槽处,左手呈持笔写字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后三分之一处。其优点是左、右手击奏时强弱变化表达良好,也有一定的演奏持久力。敲击时要充分利用手指,手腕动作灵活,富有弹性。

3、打鼓时,手腕的灵活运动非常重要。手腕要放松,手腕现趋于放松后可以才能更好地发力,出招经过撤手搓手的一系列动作,将手部肌肉放松下来,方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的动作弹奏出所需的音乐或节奏。

4、大鼓打击的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与鼓面的材质、厚度、松紧程度等因素有关。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先调节鼓面的松紧程度和调音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打击技巧。一般来说,鼓面松弛度适宜为10-20mm左右。同时注意保持鼓槌的打击部位对准鼓面的中心位置,避免敲击过量导致鼓扣损失过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55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