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及其父母、长辈和证婚人同坐在舞台前左侧的主桌,新人的贵宾安排在舞台前右侧的主桌。这就是:新人坐在主桌中央面向大家,新郎坐在新娘左边、新郎左边依次是他的母亲、父亲、父母的长辈;新娘右边依次是她的父亲、母亲、父母的长辈;新人双方家庭以新人为中心对面而坐,而证婚人、伴郎和伴娘则坐在长辈的旁边。新人邀请的贵宾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
当然也有新人双方父母不在同一桌的情况,我国有地方的婚俗是新人双方父母要分开坐,新郎的父母坐在婆家桌,新娘的父母坐在娘家桌,此时建议新郎家属团坐在左边或右边的嘉宾席;新娘家属团坐在右边或左边的嘉宾席,新人的上方父母分别坐在一侧主桌的中央,面对所有来宾。新人的贵宾安排在距离舞台和主桌最近的地方,以表示新人对贵宾的敬重。
同事、业务伙伴
这部分人新人应在长辈之后首先招呼,互相熟识的尽量安排在同一桌,不熟识的则需在每桌安插一位熟络的好友及时照顾,这样会礼貌一些,请把他们安排在整个宴会区的中段。发小、死党及同学
他们不会过多地在意自己的座位,在年龄上看朋友和同学应该偏向年轻人,而且也必然是婚礼上最能活跃气氛的群体,不妨把他们安排在宴会区最后几桌,既让他们自得其乐,同时也避免了闹酒影响整个婚礼的进程,这部分也包括帮忙的工作人员。
一般儿女结婚这种天大喜事,都是需要双方父母见个面的,见面除了要认识认识未来的亲家以外,还要讨论关于双方子女的婚姻大事问题,如果在这方面安排的不妥当,会影响双方子女的婚姻关系,而有些父母因为是第一次见对方家长,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在见面上有哪些讲究,那么,双方父母初次见面有哪些讲究呢 见面后该如何开场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双方父母初次见面有哪些讲究
1、确定见面时间
如果说双方父母比较传统,那么第一次见面时间可以特意去看一个吉日,或者选择一个不错的日期,这个日期尽可能是两边父母斗殴有时间参与的好,不要一方特意为了这次见面而拒绝某些饭局或者是请假等等。
2、确定见面地点
酒店:如果说双方的家庭距离较远,那么可以安排一个合适的酒店在两家的距离之中,这样方便双方的父母见面。只是新人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见面应该识大体有格局,预定一个专门的包厢来谈论儿女情长,家里,一般来说第一次见面很多时候是男方上门拜访,也就是正式的第一次见面,作为即将成为亲家的两家人来说,家这个环境更容易营造轻松氛围,比较放松,更利于建立感情。但是也要看女方方便不方便,视具体情况而定。
双方父母初次见面有哪些讲究 见面后该如何开场(来源:摄图网)
3、礼物准备
第一次见面礼貌性的接待是要有的,不管是在酒店见面还是在家里,礼物这点是必须要准备的,这关乎着双方父母对未来媳妇或者是女婿的一个基础印象,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看是否准备礼物了,如果对方父母喜欢喝酒的,可以送红酒,比较喜欢喝茶的,可以送茶具,至于妈妈们就可以送一些化妆品,包括衣服等等。
4、提前点菜
如果说预定在酒店见面,那么新人要留心了,注意一下酒店的菜单,尽可能点的菜肴都是父母可以吃的,比如说有些父母不吃海鲜,如果一桌的菜系都是海鲜那么到时候就会很尴尬了,菜量一定不能太少,太多的话又很浪费,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还要上菜时间也要掌控好!
吃饭时的讲究
1、吃中餐
双方父母见面吃饭,一般都是男方请客。让女方的父亲坐在正对门的位置,表示对女方的尊重。然后男方的父亲坐在女方父亲的方便。男女生的母亲挨着父亲坐下,然后男生和女生坐在最外面,也就是挨着门的位置。
2、吃西餐
吃西餐位置就没有太多的讲究了,一家人坐在一边。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的尊敬。可以让女方父母作为进门的右边,因为中国人讲究吃饭以右为尊。
见面后该如何开场
1、女方父母对男方父母说
亲家好!今后我们两家就是亲戚啦,孩子(女)在家独生子女,全家这也不让她干,哪也不让她戳,怕烧着、怕烫着,我们都把她惯坏啦,这不都出嫁啦,任性的脾气还没改掉。今后,到您家,还望你们多调教、多担待。临出门,我们还一个劲的嘱咐她,到了婆家,要听话、要孝敬、不要任性。女婿也是独生子,要和睦、要团结、要互敬互让。好啦亲家!我就把闺女托付给您了。
2、男方父母对女方父母说
我说亲家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现如今的孩子,别看都到了结婚生子份,可和从前大不一样了,都是独生子女,谁也别说谁,都惯得没个样。再说啦,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老的不为后辈着想,都盼着他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小两口和睦相处,出双成对。没说的,我也是出名的刀子嘴、豆腐心,今后深啊浅的,媳妇也别往心里去。我说亲家,你就把心放肚里吧!有事我们多交流,电话交通都很方便,我们也常来常往。
因为古代所谓的舅姑,其实是指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结婚当然是要拜见双方的父母的了。在很多的,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书籍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古人在结婚的时候,似乎要拜见舅姑。而舅姑在现代来解释,就是舅舅和姑姑。那么为什么结婚必须要拜见舅舅和姑姑呢,叔叔伯伯和姨妈为什么不能受到这种礼遇呢。但是其实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古时候的舅姑和现代的舅姑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最初,在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那是一本叫做《尔雅释亲》的书,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妇称夫之父日舅,称夫之母日姑。”。好了,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妇女要称呼自己的丈夫的父母为舅姑,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结婚要拜见舅姑的了。谁家结婚不拜见公公婆婆呢,而且,出嫁之前,女方的父母亲还需要教授女儿如何为人妻子,还要叮嘱女儿,要在“舅姑”面前恪守礼节。
那么,舅姑就单单是指男方的父母亲的吗,不见得。在《礼 记坊记》也有相关记载“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 舅姑承子以授婿。”。这段记载点明了,女方的父母对于男方来说,也是“舅姑”,所以,古时候的“舅姑”是指公公婆婆,也可以指岳父岳母的。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一下原始社会时期的婚姻制度了。很早之前,部族是群婚制度,并没有特定的伴侣。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相关的制度之后,但是因为早先的制度不同,所以会出现哪一个女孩子的公公,可能是自家母亲的兄弟,那一边的男孩的岳母,可能是父亲的姐姐之类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没有改口,依旧称呼其为姑姑或者舅舅之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