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自古以来也流传下许多传统习俗。就拿结婚来说,男女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许多礼节,而典礼当天更是有许多禁忌和讲究。
就拿出嫁来说,很多新娘子在结婚的那一天都拿着一个铜镜。一般来说这些铜镜都是有些年头的,普通人的家里没有,到了那一天往往要去借或者去租用,婚礼结束以后再还回去。这些铜镜的分量都很重,
现在看起来很有时代感,铜镜上通常都穿着一根红绳代表着喜庆,新娘会挂在胸口或者别在腰间,还有“六礼”,虽说现在被简化了不少,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保持着从前的做法。
他们没有现在的好用的镜子,因此铜镜一直都是新娘出嫁时必须陪嫁的一样东西。这枚镜子会陪伴在出嫁女子身边一辈子,夫妻两公用寓意着和谐美好。
若是自己的另一半去世了呢,人们就会把铜镜分成两半,一半伴随夫妻两中的一个入土,另外一半则要等到另一边去世的时候一起安葬,意喻“破镜重圆”。所以说铜镜从人们结婚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伴随,一直在坚持这个传统的呢。
但是在古代也是有一些迷信的说法的呢,风暴过后新娘子就变得心神不定,嫁到夫家之后一直不清醒。好像是一个和尚送给他一个铜镜的呢,让新娘子戴在身上,没多久就好了。因此铜镜一直也有辟邪的说法,后来的女孩们在出嫁的时候就一定要置办上一对,用来驱邪防身。
因为农村地方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桥下有神灵,将喜蛋和喜钱扔下去以后神灵便会保佑新婚夫妻,让他们婚后感情和睦不要发生别扭。
戴了铜镜不需要戴符了,纽扣上还系了根红头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爷爷去世时留下来的。
铜镜是古代工业不发达,在玻璃没有出现前,富贵人家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实用器,从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一直流行至民国初,一般人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贫民百姓家的女孩子,没有镜子,只能“端一盆清水照容颜”(戏剧王宝钏里的唱词)。
姑娘出嫁戴铜镜
我对此没有研究,估计是晚清或民国时期的产物。看着上面“长命富贵”的文字、牡丹图案和系在纽上的红头绳,就略略知道一点它的用途。
自古以来,我国流传下来许多传统习俗。就拿我们老家农村结婚娶媳妇来说,还是有许多讲究。一般人家在女孩子出嫁那天身上都要揣一个铜镜,听说能够辟邪。
文革时期这东西属于“四旧”,公家发现了要没收的,幸亏爷爷把它保存了下来。
普通人家里没有,记得小时候全村就一两户人家有。没有铜镜的人家,在女孩子出嫁时,要借我们家的这面铜镜,这面铜镜几乎在我们村子用了好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后,农村女孩子出嫁都去商店买两块玻璃小圆镜,到现在这种风俗不少人家还在沿袭。
当然,佩戴镜子可以辟邪只是迷信的说法,但也有美好的寓意,如破镜重圆、前途光明、心静(镜)如水等,希望出嫁的女儿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扩展资料
铜镜鉴赏四标准
1、保存状况好,由于铜镜埋藏时间较长,锈蚀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银光灿灿的“水银镜”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
2、品种稀少,最好能见证一段历史事件,如唐代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国;
3、艺术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银壳、金壳、透腿等特种工艺镜;
4、纹饰的清晰度是关键,铜镜收藏中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
-铜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