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不结婚都后悔,那为何还要选择结婚?

结不结婚都后悔,那为何还要选择结婚?,第1张

实际上,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结婚,婚姻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答案,如果我们将生活与试卷进行比较,那么毫无疑问,婚姻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做对了,你将获得加分,当你恋爱了,你会和她在一起度过一段时光,时而快乐,时而悲伤,当你不恋爱时,你可以将时间花在你认为有趣和快乐的事情上,不论恋爱与否,本质都是一样的,闻到榴莲夹心蛋糕时皱着眉头的人已经有提拉米苏在等着她。

爱情是美好的

同样,一生中从未结过婚的人也可能拥有可以与婚姻相提并论的东西,去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乐,我们不需要爱情,看到周围的人忙着相亲结婚,我们会变得焦躁不安。我们在忙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或者你不打算结婚,那就学习一些技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不担心老年的孤独,所以你怕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爱是尘世间的花朵

也许你会害怕独自一人,所以你急于寻找婚姻来安抚自己,但是你是否从未想到过你真的需要这种安慰,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并想与她结婚,而她充满喜悦并希望与你在一起,那么就结婚。但是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生活,请不要惊慌并开始无法抓住的爱,这样你就会处在一个不适合你的人中,认为爱不再存在。

真爱是如此美丽,这是一个默默无言的默契,就像一大碗热牛肉汤倒在米粉上,就像热辣油倒在切成薄片的肉上,一切都很好,爱一个人是让你更加眼花的,而不是让你在尘土中绽放。你会知道婚姻和爱情是一种美好的伴侣,而不是陷入自我满足的漩涡中,爱永远是美丽的,我认为这是当你认为两个人比一个人更有趣的时候。

常听旁人说,结婚不管嫁给谁都会后悔,因为嫁给爱情没有面包,嫁给面包没有陪伴,嫁给浪漫又没有忠心,想要十全十美的爱人又不太可能。

但结婚这事是自由的,没人强迫你,所以每个女孩,肯定都在结婚前筛选出了一个自认为能幸福的爱人,那么结婚后,在后悔啥?

后悔婚姻和幻想的不一样吧,期望太多了,你以为的婚姻不是你以为的样子,所以后悔了。

其实后悔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对婚姻期望过高,把婚姻当成了自己人生的救赎。

克里斯多福·孟说: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动机来自于需求。当需求被满足时,会觉得幸福。但当需求不被满足,我们就会期待改变对方,但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

02

有人希望在婚姻里可以得到“长期饭票”,有人希望在婚姻里享受高大上的人生,有人希望有个人能对自己俯首称臣,这样希望的背后肯定是失望。

因为婚姻不能带给你任何东西,凡事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婚姻是现实不是幻想,围城里所有的美好都要靠自己去创造。

婚姻是找个爱的人搭伙过日子,不是颐养天年,更不是天堂乐园,正如《婚姻的两极化》一书中提到,我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对于婚姻中另一半的期待,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这种“复杂”的期待就是欲望的实现,想要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依靠婚姻依靠爱人去得到,甚至去享受。

任何事,过分期待肯定会有失望,有失望就有后悔,那些结婚之后马上后悔又叫苦连天的女人,大概都没能在婚姻里得到想要的欲望吧。

嫁得好不能成为永远幸福的保障,婚姻只是一个起点,接受现实才能认真生活。

婚姻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个爱你的人很幸运,比起婚姻里的琐碎,知心人最难得,而孩子到来之后,人生又有了新动力,从女人升级成妈妈,又是一个成长的起点。

哲思之辩

欧洲历史上的哲学家有很多终身当光棍,例如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芝诺、阿奎那、奥古斯丁、帕斯卡尔、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叔本华、斯宾塞、克尔凯戈尔、尼采、维特根斯坦、柏格森、萨特、福柯……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西方哲学史还能写下去吗? 当然哲学家也有不选择单身的,例如黑格尔、费希特、费尔巴哈、谢林、马克思、詹姆斯、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杜威、罗素……

各行各业都有选择终生不婚的。但有人统计过,在哲学界从帕斯卡以后算起,超过一半的哲学家没有结婚,虽然不是严谨的统计数据,也能看出哲学家不婚率高于其他行业。

哲学家不结婚是选择还是无奈?是性格乖戾还是天生的冷淡?或者莫名地恐惧婚姻将带来的后果?是珍视自己的自由,享受孤独?或者找不到理想的伴侣?还是受到他们的前辈哲学鼻祖苏格拉底婚姻的影响?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婚姻作为反面案例如此深入人心。苏格拉底说过:“无论如何人都应该结婚,娶到一个好妻子,你可以得到幸福;娶到一个坏妻子,你会成为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老婆泼一身冷水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苏格拉底是因为他的老婆而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吗?其实苏格拉底的老婆很爱这位智者,只是脾气有些暴躁而已。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只有哲学家能从婚姻中得到幸福,但哲学家是不结婚的。罗素认为爱情和婚姻的意义仅在于幸福,而幸福必须建立在自由与自愿的基础上,如果爱情最终只剩下责任,则它将让剩下的时光都沦为徒劳。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有责任和义务。爱情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体谅对方,迎合对方,要包容,妥协。爱情虽然甜美,也会带来苦涩和眼泪。爱情如此,婚姻更不用说了。从理想层面说,因怕对方变心,婚姻把相爱的两个人绑在一起,形成道德约束。一旦生儿育女,有了爱情的结晶,双方要共同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爱情会更加牢固。

不理想的婚姻是因方便而结婚,因身份而结婚,因物质而结婚,因一切爱情之外的原因而结婚。

大哲学家选择独身有很多原因,而最主要的是观念、性格和生活使然。有些哲学家本身对爱情婚姻的观念是扭曲的,有排斥心理,比如叔本华和尼采,他们回避亲密关系是因为心理有严重阴影,他们偏执、敏感而易受伤害。很多天才性格孤僻怪异,缺乏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缺少这样的能力甚至可以看作是天才的特质。

这些是自身原因,当然还有外在原因,比如教育,女性的教育程度低,特别是在20世纪以前,以及在知识和智力上的差距。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古来圣贤皆寂寞。哲学家终日枯坐而思,他们是孤独的。尼采说:“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尼采7岁时说道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时,他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尼采还说不是因为哲人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哲学家智力超群,和俗人很难有共同语言。他们不喜欢和普通人相处,觉得麻烦,无聊,浪费时间。估计他们把妻子当成另一个普通人。他们在生活中难以找到交谈的对象,在异性中找到与他们的头脑相匹配的同类就更难了。哲学家注重心灵,他们更看重灵魂的结合,在他们眼里没有精神交流的婚姻一定不算婚姻,他们是完美主义者。

哲学是超凡脱俗的,深奥难懂的。对哲学家而言,哲学思考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不看重财富、情感、地位等等。时间有限,他们花大量时间思考和钻研,进行创作,投入感情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思考不但令他们富足,而且快乐。

和所谓的两个人产生的高潮相比,思考宇宙和人生所得的快感即使不是更强烈至少会更长久。柏拉图说:“美好的观念较美人更为可爱。” 许多哲学家,都会觉得自己已经与真理结合。他们还可以和自己相结合,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他可以爱上自己的另一个她。深度的思考还会转移人的注意力,包括性欲。

哲学家们更在意自己的思想和著述,而非基因繁衍子孙

哲学家不好相处,不招世俗女性的喜欢,女人会觉得哲学家太乏味无聊。哲学家智商高,情商不见得也高。哲学家能读懂宇宙和世界,不一定能读懂女人。有的哲学家身体孱弱,样貌怪异,试问有哪位女士愿意与之交往?

爱情是一种感性的冲动,而哲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两者相冲突。爱情是现实的、感性的、经验的;哲学是冰冷的、理性的、超验的。哲学家把浪漫的爱情留给诗人。激情澎湃、在女人堆里打滚的是诗人。

爱情是一回事,婚姻是另一回事,婚姻意味着世俗的家庭生活,没有人能在婚姻中独善其身。家庭是吃喝拉撒、各种账单、吵闹喧嚣。都说维持婚姻的秘诀,就是当自己没有结婚。虽然这样可以缓解矛盾,但毕竟不是一个人生活,有了子女更是不同。抚养儿女是父母必须挑起的重担,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使人精力分散。婚后哲学家难免被家庭拖累,而且这是长期的事。家庭生活不但会挤兑思考写作的时间,也会影响情绪。思考需要安静,需要精神上的充分自由,假如老婆一天到晚在身边叨叨,这辈子跟你真是瞎了眼了,你怎么能专心思考。哲学家需要的是不被打扰、平和沉思的生活。

更有甚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连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哲学家应该更能看清。

有些哲学家不看重性,认为性欲是较低级而应被节制的,康德甚至认为性对身体有害。一般人脱离不了动物的属性,哲学家可以。再说现代社会不需要结婚也可以解决性需求,事实上有许多途径,还可以搞非异性恋。对社会来讲,婚姻是必要的,对个人,特别是哲学家而言,是可有可无的,繁衍后代这种任务交给俗人就好了,让我们哲学家偷回懒,好好享受智慧的美妙。哲学家不认为人的不朽是通过基因遗传繁衍子孙,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著述才是不朽的。

哲学家对世界有独特看法,对婚姻当然亦然。有的哲学家认为选择不婚,是对另一半最大的负责,克尔凯戈尔就是这么想的。像克尔凯戈尔和尼采终身和女人没有多少亲密接触的是少数,大部分不结婚的哲学家其实都有过爱情和性经历。虽然独身,有些还风流成性,像伏尔泰、叔本华、萨特就属于这种类型。萨特和波伏娃彼此都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精神伴侣,他们觉得结婚完全没有必要。不接受任何宫方荣誉的萨特有许多性伴侣,还勾引朋友的老婆。《中午的黑暗》的作者柯斯勒因为萨特和他的老婆调情,而把杯子砸向他的头,卡缪想劝架,也挨了柯斯勒一拳。波伏娃也是爱情里的一把好手。

历史上中国男人受无后为大的思想的影响,不能不走上婚姻之路,独身者简直如凤毛麟角:把僧人玄奘和苏曼殊,以及惠能排除在外,古代不婚的只能列出蔡伦、郑和一类的人,现代知名的只有陈岱孙和金岳霖。金岳霖这个近代哲学家因为爱上林徽因而终身不娶,大部分人是因为林徽因而知道他。其实中国近代很多哲学家只能算哲学教授,在西方哲学教授是进不了哲学史的。中国历史上有思想深度的哲学家屈指可数的。

人的内心越丰富,对外界的要求就会越简单,简单到极致应该就是独身,因为他是从内心的精神而非外界的物质获得满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79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