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父亲是谁?

张学良的父亲是谁?,第1张

张学良的父亲是谁?

他的父亲生于1875年3月19日,卒于1928年6月4日,享年53岁。张字玉亭,汉族,奉天海城县贾张寺乡村西小瓦屯人,现属辽宁省海城市。张的小名叫老疙瘩,别人都叫他“张大帅”。他也很喜欢这个称号。

张剧照

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曾为俄军和日军效力。但总结其一生,张既是土匪,又是军阀,还是民族英雄。他早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曾参加过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后来为绿林工作。在青林期间,他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后来的清政府把他招了进来。张统治后,协助清政府剿灭杜等强大土匪,为清政府效力,为清政府出力,维护国家统一。之后不断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接连身居要职,被誉为“东北王”,成为北洋军的****。第一次直战失利,第二次直战获胜后,张成为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力,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同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一样,张也有爱国主义精神。张在担任大元帅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示好,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然而,1928年6月4日,张在乘坐火车时被日本关东军伏击的炸药炸成重伤。被称为皇姑屯事件,却在当天被送回沈阳住处后不幸身亡。

张学良少帅喜欢谁?

少帅张学良喜欢谁?张学良一生有过很多女人,女朋友也很优秀,但是女人多不代表他喜欢的多,那么张学良喜欢过谁呢?其实张学良喜欢谁少帅很明显。据他老回忆,他有三个老婆,十一个情妇,他真的很喜欢他们。

张少帅雪亮剧照

都说张学良很迷人,但浪漫就是浪漫。他不下流。和女人打交道时,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他深爱着身边的每一个女人,喜欢每一个女人,对每一个女人都有感情,所以他用得起“情人”这个词。他的女人基本都知道对方的存在。特别是她在张学良结婚很久的时候认识了他,即使知道张学良除了她还有很多情妇,她还是迷恋他。甚至在张学良连想都没想就收她为妾,给她名分的时候,毅然陪着张学良度过了半生的软禁生活。

张学良可能不喜欢他原来的婚姻,因为两个人都是包办婚姻,但是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却是被家人指定结婚的。他们没有感情是正常的,但张学良对于凤至仍然很好。张学良虽然在感情上不忠,但在其他方面已经做了作为丈夫应该做的一切。

一般来说,一提到张学良,人们都会认为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会是赵四的赵一荻**,因为赵四**陪伴张学良72年,他们爱恨交织的执念历经几个世纪仍能成为美谈,所以张学良一定也很喜欢他。软禁后,她嫁给了赵一荻,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

张学良后悔了什么?

张学良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一位。他最大的贡献是发动了Xi事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从此,中国进入全面抗日阶段。但1956年和1964年,张学良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反思西安事件,称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件,被中共利用。张学良后悔吗?

张学良照片

张学良在囚禁期间写的表示悔过的文章,是在蒋介石授意下写的,所以不完全可信。于凤至在1989年临终时说,Xi事变后,张学良后悔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如果他没有把蒋介石送回南京,他就不会被禁闭,他就可以驰骋在战场上报效国家。

张学良

1990年,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张学良说:“为了停止内战,在全国范围内抗日,我发动了Xi事件,这并没有错。可能方法不合适。"

1992年,张学良对唐德刚说:“你问为什么会发生Xi事件,我只能这样说。我认为中国一定要统一,炮口要对外,不要再打内战了。从东北易帜到Xi事件,这是我一贯的信念。我谈不上有什么遗憾。”》P1194)

1995年,张学良九十五岁生日,他说:“回首近百年的人生,对于1936年发动的事变,我并不后悔。如果我再经历一次人生,我还是会做Xi事件。“》P1142)

张学良后悔发动Xi事件吗?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张学良是无怨无悔的。虽然被关了这么多年,但张学良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张学良的选择符合历史进步的规律,是正义的选择。

因为这门亲事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定下的,张学良畏惧父亲的威严不敢违抗,而婚后于凤至的贤惠大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张学良想休妻也没有借口。张学良出身将门,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为了增长学识出国留学了很长时间,这让张学良成为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他不仅穿着打扮十分新潮,而且非常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

就在张学良准备追求自己的爱情时,父亲张作霖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就是于凤至,她不仅是中规中矩的闺阁女子而且年龄比张学良要大三岁,张作霖之所以选择于凤至,也是为了报恩,当年于凤至的父亲救张作霖于危难之中,所以在得知于家有位待嫁的姑娘之后便上门求亲,当时张作霖是东北的大军阀,对于这门亲事于家是非常愿意的。

但是张学良却强烈的反对,他理想中的婚姻生活不是这样的,更何况他无法接受父亲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为此张学良狠狠闹了一场,可是在父亲张作霖的强势权威面前张学良只能妥协。毕竟当时整个张家都是父亲做主,没有人敢反驳他的话和决定,就这样张学良万分无奈的迎娶了于凤至

虽然成婚之后张学良对于凤至非常冷淡,但于凤至丝毫不恼怒,她性格敦厚善良,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将张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家里的下人都对于凤至非常敬佩。对于丈夫张学良,于凤至更是温柔体贴,将张学良的衣食住行安排的非常妥帖,让张学良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错处,时间久了,张学良便断了休妻的念头,况且父亲张作霖非常支持于凤至,这让张学良不敢造次。

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随着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代清末帝盖下宝印而彻底宣告结束。但清朝的灭亡并不代表人们能够结束水深火热的生活,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各路军阀开启了混战之路。

在当时国内诸多军阀势力中,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是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奉系军阀因首领东张作霖出生在奉天而得名。

说起张作霖,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夹在沙俄跟日本之间,在刀尖舞蹈却能寸土不让的''东北王''英姿;但说起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他跟赵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实际上赵四**并非张学良的原配,张学良的原配于凤至乃是张作霖亲自为他求娶的妻子,论尽心尽力上一点都不比赵一荻差。赵一荻的50年至少能够相伴在张学良身侧,于凤至身为原配,却用50年的时光在替张学良奔走,结果连去世都没等到自己的丈夫。

要说于凤至的故事,还是得从东北王张作霖说起。

当年张作霖发家之前,曾和东北富商于文斗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好几次张作霖身陷囹圄都是靠于文斗帮忙才得以侥幸活命。于凤至是于文斗的女儿,从小就接受过十分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英语,性格也非常温婉,俗语道''娶妻当娶贤'',于凤至就是贤妻的性格。

于是在于凤至十一岁那年,已经发迹了的张作霖亲自做主,为长子张学良定下了娃娃亲。娶于凤至一方面是因为于凤至的确合适,一方面是为了报答于文斗曾经的雪中送炭之举。

除此之外就是私心,于家非常有钱,而军阀发展势力烧钱,他需要通过联姻进一步稳固跟于文斗的关系。但不管这中间是否牵扯利益,张作霖本人的确对于凤至这个媳妇儿很满意,认为她是能够撑得起家庭的女性。

张学良却对这么一房娇妻不怎么满意,要说他真有多反感包办婚姻倒也不至于,他是单纯对于凤至没有男女间的喜欢。

老张是什么人?自然也看出了张学良的心思,于是私底下也找过小张谈心:''我知道你不满意父母做主的旧式婚姻。这样吧我们各让一步,你正室把于家的小丫头娶了,回头要是不喜欢她,就让她回头跟着你妈生活。回头你再在外面找女人也随便你,我不管。''

由于父亲的态度十分强硬,张学良这才勉强同意娶了于凤至。1915年张学良与于凤至正式结婚,当时张学良十五岁,于凤至要大张学良三岁。

嫁到了张家之后,于凤至谦逊有礼的待人处事原则为她赢得了整个张家上下的一致称赞,同时她对张学良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果然在外面莺莺燕燕没断过,可人心都是肉长的,于凤至对他的照顾他也看在眼里,他亲切地称呼于凤至为''大姐'',虽没有男女之情,他却已经将于凤至当成是自己最亲密的家人。

于凤至也不是不知道张学良在外面花天酒地,不过她受到的教育让她明白,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上婚姻肯定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而来,同时她的个人修养也让她不可能做出歇斯底里大吵大闹之事,最后她选择了包容。

结婚多年,于凤至一直任劳任怨且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张学良,哪怕面对丈夫的情人赵一荻她也彬彬有礼,待之有如亲生姐妹一般。这些事情张学良也一直看在眼里,他对自己这位原配夫人可以说是又敬佩又尊重还怜惜,但唯独没有爱情。

1936年之后,张学良被老蒋软禁。于凤至听说了这件事后,第一时间电报联系了宋美龄,希望能够前去陪伴被关在溪口的张学良。一开始老蒋并不同意,于凤至就动用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关系,终于求得蒋勉强松口。

张学良并不是一直被关在溪口,1938年之后,张学良被押往贵州,并在贵州、重庆等地辗转。而一直陪伴张学良身边的于凤至在反复奔波中耗尽了心力,不幸罹患了乳腺癌,不得不离开张学良前往美国治病。

于凤至是不愿意离去的,可宋美龄在劝她,所有人都在劝她,连张学良自己都在劝她,她心里也明白,自己患了这个病,陪在张学良身边也只是拖累,才无奈离去。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一辈子,于凤至再也没能再见她深爱的丈夫一面。

在美国的于凤至可没闲着,她虽然是来治病的,但是治病要钱,儿女读书要钱,张学良被关押也需要钱去打点周转,同时如果不多攒些钱,张学良跟赵一荻出来后要怎么生活?可以说此时一家人的压力全部压在了这个身患癌症的女子身上。

但于凤至没有被吓倒,她明白自己必须要想办法搞到尽可能多的钱。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什么方式来钱安全又速度?当然是金融。就这样,一个从来都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传统女性,为了家庭的重任开始自学起了金融。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于凤至慢慢对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幸好于凤至出身自商人家庭,尽管于文斗没有刻意栽培,但耳濡目染注意下她自有几分经商的经验,再加上她那股聪明劲,倒也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

在股市中赚到钱的于凤至并没有被这种大起大落的赚钱方式所吸引,她选择拿着赚到的钱在美国购置房产,靠着租金过上了稳定且优渥的生活。于凤至始终深爱着张学良,她所购置的大部分房产都是加上了张学良的名字,她希望将来张学良出狱之后,也能凭借这些资产过上普通富家翁的生活。

自古情深留不住,苦苦等待张学良50年的于凤至,至死都没等到再见上丈夫一面。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前夕,于凤至在好莱坞山上的豪宅逝世,享年90岁。

如果你有空去瞻仰到于凤至女士的墓碑,你就能从墓碑上的那行字中读出她这一生的心酸,可谓是字字戳人心。她的墓碑上写着''张学良先生之发妻,于凤至女士之墓。''至死她都以张学良的妻子身份自居,先是张学良的妻,才是她自己。

可惜的是她特地墓穴旁专门留下了位置,希望能与张学良陪了赵一荻一生,至少去世后能选择与自己长相厮守,这也是旧社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丈夫一定要跟原配妻子葬在一处。但最终张学良还是选择了跟赵一荻合葬在夏威夷,空留于凤至一人徒凄凉。

白山黑水、辽海之滨,养育了这位关东骄子,戎马倥偬,战乱纷繁,锻造了青年将领护国佑民赤子心。“未足而立之年即负方面,独握大权”;救中国、图强盛,报效关东父老乡亲。

一、故乡与家庭

1.张作霖曾任东三省巡阅使、中华民国防海军大元帅等职。

2.文物:张氏帅府通行用的腰牌。

3.张作霖当兽医时用的箱子。

4.东三省巡问使张公召集奉天五十六县乡耆老会议纪念碑。

5.张学良将军于1901年6月3日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衬詹家窝堡,这是他出生地房后的大枣树。

6.张氏帅府鸟瞰图。

7.张学良(中)与三弟学曾(左)四弟学思(右)合影。

8.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合影。

9.张学良与兄弟八人合影[自右至左)学良、学铭、学曾、学思、学森、学浚、学英、学荃。张学良家内的花园。

l0.于凤至女土,吉林梨树县人,1916年与张学良结婚。

11.张学良六位姐妹的合影(自右至左)冠英(首芳)、怀英、怀瞳、怀卿、怀曦、怀敏。

12.1928年一1931年,张学良将军在此楼内办公和居住俗称“大青楼”。

13.于凤至与其子女。

14.张学良的全家照(自右至左:张学良、张闾琪、张闾玗、张闾珣、于凤至)。

15.张学良的两个儿子:闾琪、闾珣戎装合影。

16.出国前的张闾瑛、张闾玗、张闾珣。

17.张学良的子女在学画。

二、青少年时代

18.张学良在天津《大公报》上载文。

19.文物:张学良出生地的房上门楣。

20.张学良儿时玩的玉手球。

21.少年时期的张学良。

22.张学良于1919年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习讲武堂旧址。

23.郭松龄,张学良在讲武堂时期的战术教官

24.1919年时的张学良。

25.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

26。阎宝航,曾任奉天青年会总干事,创办贫儿学校,是张学良青年时代的挚友。

27.端纳,澳大利亚籍,在张学良青年时代时就是张的挚友。

28.东北三省陆军讲武堂军训生活之一。

29.1920年,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上校旅长。

30.东北三省陆军讲武堂军训生活之二。

31.文物:东北讲武堂附设宪兵教练处第十期补充班同学录。

32.张学良任中将军团长时的照片。

三、戎马倥偬

33.1920年底,张学良晋升为陆军少将。

34.1923年秋,张学良(中立者)指挥刘翼飞旅实弹演习。

35.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图为张学良(右)视察阵地。

36.张学良任军团长时与他的好友胡若愚的合影。

37.张学良(前排右一)任中将军团长时的照片。

38.1927年,张学良被授予陆军上将衔。

39.版文;1923年3月,张学良致北京学生的慰问信井捐助医疗赞。青年学生们手无寸铁,努力奋斗,是我最敬佩、最同情的。

40.1924年4月底,孙中山先生亲笔给张学良写的“天下为条幅,刊登在1927年《北洋画报》上。

41.版文:1922年,孙中山给张学良的信。

42.1927年,张学良(左二)在河南农村询问民间疾苦。

43.于凤至目睹战地修景,心情沉重。

44.张学良(左一)参加阵亡将士追悼会途中。

45.于凤至和其他军官眷属到医院慰问受伤军士。

46.张学良、于凤至在“护国佑民”影壁前合影。

47.张学良给二弟张学铭的信。

48.版文:张学良劝父“息争罢战”,退兵关外。

49.张学良与韩麟春在石家庄合影。

张学良的身世是许多人羡慕不过来的。出生就口含金钥匙、手携枪把子、模样英俊、性情风流,实在是让人嫉妒。然而,这还不是最气的。最气的是,“渣男”张学良竟然娶到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女友”。

时间追溯至1908年。

当时张作霖身为清廷毅军统领,奉命驻扎在吉林省怀德县。期间,与县商会会长于文斗交了朋友,没过多久,两人交根知底,结拜为兄弟。

过了些年,清廷没了,张作霖一路高升,位居师长。虽已不住怀德,但他经常抽空去看望这位“老哥哥”。

有一年夏天,张作霖带着随从来到怀德县,骑着马径直奔向于家大院。只见他翻身下马,不经通报,走进于家大院。

进门就看到一位身穿月白短褂、玄色裙子、乌黑短发、身姿窈窕、面目清秀的姑娘伫立于一棵大树下,望着随风飘荡的树枝,似有无限的心思。

张作霖虽是胡子出身,但他心细,当时正在为儿子暗暗留心合适的姑娘做儿媳,这姑娘相貌气质出众、亭亭玉立、妩媚俊俏温存,他心中有数了。

“大哥”。于文斗闻声出来,正准备寒暄,张作霖劈头就问:“站在院子中那棵树下的姑娘,可是你的千金?”

“是。”于文斗得意地捋了下胡子,“那正是我的小女,名凤至。”

“我敢肯定,凤至姑娘是富贵相。”

于文斗素来喜爱这个女儿,听到张作霖一说,非常高兴道:“不瞒你说,我给凤至算过一卦,卦上有‘凤命’二字。”

张作霖顺着话就说:“我对卦象颇有了解。凤至姑娘是‘凤命千金’,我家学良是‘将门虎子’,这实在是天作之合啊。大哥,我正式向你提亲。”

对于这门亲事,于文斗当然高兴。说:“我可提前说好,我家凤至比学良大三岁啊。”

“女大三,抱金砖嘛。”张作霖笑嘻嘻回答。

不过令这兄弟俩没想到的是,张学良与于凤至都不答应这门亲事。

张学良少年得志,仅16岁就从奉天讲武堂炮科第一期毕业,官绶卫队旅第二团团长。他一身本领之外,还会开汽车、开飞机,会说英语,思想新潮,追求自由恋爱,厌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于凤至不同意的原因,一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张学良。她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姑娘。在她看来,张学良之所以少年得志是因为他老爹;二是她认为张学良一定是一个纨绔子弟,这样的人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有,张学良比她小三岁,这让她不乐意。

于凤至外表温柔贤淑,内心则刚烈异常。于文斗不敢逼女儿就范,无计可施,遂问计于张作霖。张作霖也没了主意,好在当时手下有个“智多星”吴俊升。

吴俊升说:“俗话说得好,郎才女貌即天作之合。他们的问题出在没有相互见面,相互不了解。试问哪个少男不思春,哪个少女不多情?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两个人见了面,两个优秀的人就像磁与铁,到时候,想拉都拉不开。”

张作霖一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笑呵呵的拍着吴俊升的肩膀:“好,不错。这件事就托给你了。”

吴俊升精心策划,两个不久后就在奉天天益堂书画店见了面。

那天,张学良扮作天益堂的少掌柜,早早立于堂中。当吴俊升带着于凤至进门时,张学良的眼睛都看直了。他当时的心情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张学良没想到,于凤至竟然如此出众。白衫黑裙、面容清丽、明眸樱唇、身段窈窕、气质高雅。

按照吴俊升的安排,张学良扮作的掌柜上前引客人浏览书画。

于凤至是何等聪明人物!这样的场合岂能瞒过她那双慧眼?她进门一眼看穿,这个眉清目秀,仪表堂堂的少掌柜不是别人,正是张学良。从他那不经意间显露出的挺拔身姿和步伐,可以肯定,他一定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于凤至看破不说破,静看张学良如何表演。

“这可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宋代大文豪、蜀人苏东坡的名作《竹兰图》。”冒充掌柜的张学良指着墙壁上的一幅画介绍着。

博学多识的于凤至细细看去,发现这墨竹表面上看起来虽潇洒有致,浓淡相宜,相映成趣。但笔墨中没有神韵。对书画有真知灼见的于凤至看出这是赝品,但闭口不言。

年芳十九的于凤至此时心跳加速,低眉信手,害羞地问道:“这幅画,你打算卖多少?”

“3000大洋。”张学良张口就来。

于凤至不禁噗嗤笑出声来:“若是真迹,3000不足为奇;可赝品,不值30。”

“姑娘的意思是这是赝品?”

“嗯”。于凤至接着指出了这幅图的毛病所在,令张学良暗暗吃惊。

吴俊升一看漏了陷,索性站出来说破,给双方做了介绍。一经戳破,身为女儿家的于凤至双颊通红,害羞地低下了头。

于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牵动着张学良的心,张学良已经完全爱上了于凤至。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慕和情意,旋即笔走龙蛇,写了一阕《临江仙》赠予于凤至。

于凤至见到词作,大为惊喜,芳心大动,对张学良有了全新的认识,爱由心生。

事后,张学良认定像于凤至这样有貌有才、有见识的佳人不可多得。遂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张作霖自然喜不自禁,同于文斗商定了儿女的婚期。

1916年的这一天,张家浩浩汤汤的迎亲大队敲锣打鼓来到怀德县于文斗家,一辆披红挂彩的汽车将于凤至接到奉天张家,成了张学良的正房夫人。

婚后于凤至在家相夫教子,张学良不断在事业上飞升,20岁成为将军,于凤至在家庭也承担了更多责任。

正是在于凤至的打理之下,张家上上下下井井有条。使出门远征的张家父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平了半个天下。

赵四**无怨无悔地陪伴了张学良72年,最后张学良只是表示赵四**是对自己最好的女人。而蒋士云是张学良心中的白月光,永远没有得到才因此念念不忘。

蒋士云出身名门世家是有名的大家闺秀,在当时颇受上层政界欢迎

蒋士云的父亲是北洋政府的一名外交员,富贵家里出来的女生,显赫的家族注定了将来不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女子。蒋士云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跟许多富家千金少爷一样被家人安排去国外留学。

当时蒋士云从法国巴黎回国之后,进出中国上层政界,姣好的容貌再加上精通英语,法语很快让蒋士云成为当时有名的名媛,而手握重兵的少帅张学良也是当时政界要员的座上宾。一个是容貌卓绝的交际名媛,另一个年少有为的少帅,缘分很快两人在一次宴会上相见。

张学良和蒋士云彼此相爱,因为张学良身边有赵四**,蒋士云潇洒离开

当时张学良一眼就看中了人群中那颗最亮的星蒋士云,两人用英语进行交谈并且谈得越来越惬意投机,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相遇让彼此都有了非常好的印象。分别之后,两人也经常互通书信,蒋士云还将自己的照片寄给张学良,书信之中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曾经蒋士云也想永远跟张学良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结婚,还有了痴心一片赵四**,并且两人还生育了一个孩子。蒋士云自然不甘心居于赵四**之下,于是远渡重洋去了欧洲。等到蒋士云再回到国的时候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专家贝祖贻的太太,与张学良的爱情已经成为往事。

张学良被软禁赵四**不离不弃陪伴在身边,蒋士云想要进行营救但无果

张学良和杨虎城曾经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共同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自古以来兵谏从来都是件危险的事情,虽然最后西安事变成功,但是蒋介石将张学良从此软禁了起来。当张学良落难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是原配于志凤和赵四**,同时蒋士云也积极的想办法营救张学良

因为蒋士云丈夫与戴笠的交情不错,于是得到看望张学良的机会,不过最后张学良还是没有被解救出来,直到张学良被带到台湾陪伴张学良身边的只有赵四**。赵四****从15岁就一直跟在张学良的身边默默守护了张学良72年,哪怕是没名没份都心甘情愿付出。蒋士云也跟张学良一直保持着联系,想方设法营救张学良。

张学良只当赵四**是对自己最好的人,但张学良心中最爱的女人是蒋士云

在张学良的一生当中身边出现过许多美女,流连花丛中的张学良一直将蒋士云当成自己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即使在被囚禁的时候也心心念念地想着蒋士云。而那个奋不顾身陪伴自己囚禁岁月的赵四**,恐怕是张学良已经习惯了这种陪伴,甚至认为这就是赵四**原本的生活。

赵四**得知张学良被软禁,依然奋不顾身地来到张学良的身边,还将两人的孩子交给朋友照顾,这样的爱是不计较任何得失和任何后果。从15岁那年赵四**就与父亲决裂,即使外界议论纷纷依然将自己的心放在张学良的身上。后来又陪伴张学良度过不自由岁月,哪怕到了台湾都过着与世隔绝的寂寞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张学良,值到赵四**52岁那年,张学良才跟自己的原配于至凤办理了离婚手续,经历过半生时光赵四**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张太太。

张学良恢复自由身之后,反而离开赵四**去自己最爱的女人身边

张学良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才恢复自由身,这时已经90岁的张学良离开台湾来到美国旧金山,但只在旧金山呆了四天之后就对自己的朋友说想去纽约见自己的女朋友。这个女人就是张学良一生都不能忘的蒋士云,张学良还亲口对赵四**说自己最爱的女人不是赵四**。换成任何一个女人听到这样的话会是什么反应?自己半生蹉跎岁月都放在这个男人身上值得吗?

最后,赵四**还是放张学良离开,自己一个人留在旧金山,张学良带着孩子住进了蒋士云的家中,当时蒋士云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张学良可以名正言顺地住进家里,在蒋士云家住了三个月。为何张学良会放弃曾经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赵四**,将另一个女人深深记在心里,并且摆脱困局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去见对方?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蒋士云就是那个张学良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女人。

也许在张学良的心中非常地不甘心,最后这种不甘心化成了深情。试想一下,如果当年蒋士云像赵四**一样跟随在张学良的身边,也许就不会是张学良最爱的女人。

这个世间上的爱情也许就是这样,被辜负的人永远都是付出一切的人,而令人念念不忘的人却是花尽心思得不到的人。张学良一生与三个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在当时那个历史时代背景下,这些故事依旧被流传着,爱情没有对错,张学良的爱情也只是那个时代的浪漫和悲情。

2000年,美国夏威夷。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六月匆匆而过的海风,带来了夏日特有的气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蓬勃生长,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诞辰。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

只见张学良一身西服,戴着眼镜,步伐缓慢而又坚定,尽管上了年纪,却依旧挺直了腰板,依稀能够窥见当年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的英姿。 他向从大陆来的亲友一一问好,其中,一位名叫谢雪萍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位谢雪萍,是张学良四弟张学思的妻子,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

然而,见到这位有些陌生的弟媳后,张学良却难掩内心的激动,反反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正是这句话,令谢雪萍心生感慨,连叹张学良晚年凄惨。

张学良究竟说了什么?谢雪萍又为何有此感慨?他们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机缘?

这一切,还得从那场特殊的生日宴会说起。

对于今年八十岁的谢雪萍而言,2000年的6月10日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飞机缓缓降落在夏威夷的土地上,海风吹拂,热浪滚滚,老人虽顶着一头银发,却依然目光炯炯,步履坚定。她此番前来,为的是给那位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庆祝百岁生日。

世人或许有所不知,她那故去多年的丈夫张学思,既是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也是张学良最牵挂的四弟。

然而,在见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哥之前,谢雪萍的心中也充满了忐忑。

张学良的身体状况如何?是否欢迎她的到来?亲人相见,又会说些什么?怀着满满的紧张与期待,谢雪萍出发了。

谁料,此行最初,便不是那么顺利。

张学良的生日在6月1日,他的儿子特意提前联系了谢雪萍,希望她能够在父亲生日当天前来祝寿。

可临出行前,谢雪萍接到通知,她还不能立马动身,需要再等候一段时间。因此,当谢雪萍赶到夏威夷时,已经是6月10日。

初见张学良,两人都有些局促。

上了年纪后,张学良的眼睛不太好,再加上他先前从未见过谢雪萍,因此只能使劲地盯着看,在旁人的介绍下,这才认清了来者。先前,谢雪萍也只是在照片上见过张学良,这次见到真人,颇有些紧张。

好在不出片刻,众人便熟络了起来,因为他们谈到了一个共同深爱着的人:张学思。

谢雪萍的二女儿拿出了父亲生前的相片,交给张学良看。张学良凝视着相片上风华正茂的弟弟,久久说不出话,心中却有着千言万语。 良久,他才望着谢雪萍,告诉她,在这么多弟弟里,张学思是他最喜欢的那一个。

张学良说,张学思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佩服这个弟弟,因为张学思甚至比他还“凶”。

提到丈夫,谢雪萍的眼眶也渐渐湿润了。

张学思虽出身帅府,却心怀大志,加入了中国***,成为开国将领。他与妻子谢雪萍相识于延安,从此之后便成为了一对心意相通,灵魂相随的革命伴侣。

一个是军阀的儿子,一个是雇农的女儿,却毫无嫌隙地将生命相连,一同奔赴华北战场,抗日救国。

而在张家那么多的兄弟中,张学思也是最懂大哥的那个人。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正在中央军校念书的张学思受到牵连,当夜被军校扣押。但对于兄长的行为,张学思打从心眼里敬佩。一年后,张学良被囚于溪口,张学思几经辗转,前往雪窦山中探望。

他一共待了四天,除了陪张学良聊天散心之外,二人还借助纸条,秘密交谈了抗战的局势。长兄如父,临别前,张学良叮嘱张学思照顾好自己,他宽慰弟弟,倘若东北军能够团结,抗战范围扩大,自己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

那一年,张学良三十六岁,张学思二十一岁,兄弟二人都没有料到,这竟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音信再通之时,已物是人非,天人永隔。

而张学良接下来反复念叨的几句话,更是大大刺痛了谢雪萍的内心。

谢雪萍回忆,张学良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爱讲故事,爱给所有来看他的亲朋好友讲过去的故事。

从他小时候怎么淘气,再到长大之后有什么见闻,他的记忆力很好,说的话也有意思,总能娓娓道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谢雪萍说:“在恨谁,在爱谁,在喜欢谁,在想什么,他都跟你讲。”

而正是这样能言善道的张学良,也有着几句口头禅,他总是每讲三四句话就要重复一遍。他说,他想他的爸爸,想他的老爹,他想要回去,想要回家,想要回东北。

父亲,家,东北,这三个关键词在张学良的口中来来回回出现,寥寥数言,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每当张学良说起这些话时,总能让在场的人眼角湿润,千言万语凝在心头,不知如何回答。

望着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名将,谢雪萍心中酸楚。

在她自己的口述史中,她回忆起这一切时,提到了一个“惨”字。

谢雪萍感慨:“老人到这个年纪说这个话,哎呀,我听着都觉得很惨。有时候我一想这个,哎,有家回不得,英雄晚年就是这个样子。”

如此叹息,令人不忍细读。

那么,张学良为何有家不能回?他对阔别多年的大陆,又有着怎样的牵挂?

往事依依,还得从1946年说起。

实际上,张学良当年是被“骗”去台湾的。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便辗转各地,囚禁了意气风发的张学良。张学良被囚后,无论是他的部下亲友,还是中共的热心人士,都曾经多次尝试搭救他,无奈屡次失败,只能想方设法,暗中帮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有意发动内战,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一关键时刻,如何安置张学良,便成为了蒋介石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蒋介石于1946年秋天下令,将张学良秘密诱拐至重庆,然后转移到台湾。

就这样,张学良开启了在台湾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是,他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张学良始终心系大陆,没有半刻忘却过故土。

1980年,张学良去往金门参观,透过一架高倍望远镜凝望大陆,久久不愿离开。他还曾引用于右任的诗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念。

所谓“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多见兮,只有痛苦”,字字泣血,诉说着张学良对回到家乡的渴望。

张学良九十岁生日那年,邓颖超为其发来贺电,张学良收到后开心极了,特意将这封电文悬挂在了举办寿宴的宴会厅墙壁上。

直到1988年,蒋经国心脏病发,吐血而亡,蒋家王朝在台湾的势力逐渐衰落。两年后,张学良重获自由,他那颗渴望重回大陆的心,也随之而动。

也正是在那一年,张学良接受了著名史学家唐德刚教授的采访,进行口述史撰写。 他明确地告诉唐德刚,自己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东北老家去看看。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张学良也曾斩钉截铁地说,这件事与政治无关,他本人早已退出政坛,也早已脱离政治。

在这位叱咤传奇的老人心中,回家就是回家,只是为了看一看许久未见的亲友。他不希望人们把自己探亲扫墓的行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言辞之恳切,足以说明张学良真切的思念。

在得知张学良的心愿后,他的老友王冀曾于1991年替其向各方周旋。王冀积极联系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告诉他们,张学良已经九十岁高龄,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回到东北看望家乡父老。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能够将张作霖的墓地由锦州迁往老家海城。

中共方面十分支持张学良回乡,发出了一封邀请函。遗憾的是,张学良这次的大陆之行最终还是落了空。

然而,张学良始终不曾放弃。

台湾有他的家,但一个人总是会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心中时刻挂念,只期待有一日成行。

那一年的年末,张学良还为远道而来的原东北大学代校长宁恩承题写了“东北大学”的校名。

尽管身处海峡另一端,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却始终留在他的心里。就连中国京剧院首次访问台湾的时候,张学良也毫不避讳的告诉这些艺术家们,等身体好一些,自己非常想回去。

当他的老乡,著名笑星黄宏来到台湾访问时,张学良还向黄宏询问了沈阳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他托黄宏向东北的人民传达自己的问候,甚至深情的用家乡话隔空喊话,要黄宏告诉东北的老少爷们,自己也很想念他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学良的大陆之行,在1993年迎来了又一次转机。

当时,丁中江在北京提议,让蒋纬国与张学良结伴返回大陆扫墓省亲,途径溪口、沈阳与西安,最终在西安召开 历史 研讨会,再度唤起国人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这一次,海峡两岸达成了一致,可命运偏偏在此时,同张学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没有人能料到,此事敲定后不久,蒋纬国与赵四**,双双因病倒下了。

蒋纬国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不知何时能够康复。赵四**也因为老年性骨质疏松而入院,无法出行。独独只有张学良一人,此行无法展开,无奈之下,这一次返回大陆的计划,也最终取消。

但直到去世前,张学良都没有放弃过重返大陆的希望。

又过了两年,张学良身在美国,当新任东北大学校长询问他能否找机会回家乡探望时。张学良连声说:“我会回去看看,会回去的!”

一年后,校长再度飞往夏威夷拜会张学良,临走前,张学良还放心不下,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建设东北大学,多多为祖国培养人才。

然而,世事变化无常,随着年岁的增长,大陆之行一再蹉跎,而张学良的身体也逐渐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旅行。在他去世之前,他终究是未能回到大陆,无怪乎谢雪萍在听到他的声声呢喃时,痛从心起。

实际上,在2000年之后,谢雪萍还在美国见过张学良两次。然而,这两次之间,便是生与死的距离。

在参加完张学良的百年寿宴后,谢雪萍与张学良道别。

临走前,两人做了一个约定。谢雪萍向张学良承诺,第二年他过生日的时候,再来美国看他。

然而,在谢雪萍临行前,意外再起,这让她不得不推迟了行程,陪伴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天。原来,就在张学良过完百岁生日没几天,赵四**去世了。

谢雪萍和张学良一同围在病床前,眼睁睁看着赵四**离开。 所有人都在为赵四**的后事所忙碌着,只有谢雪萍推着张学良,孤独地行走在医院的走廊里。

眼见妻子离世,张学良痛苦万分。

世人眼中叱咤风云的少帅,此时却流露出了极为脆弱的一面。谢雪萍心中有着无限感慨,她告诉张学良: “大哥,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汉,你要挺得住。这没什么事,人都是这样的。”

听了谢雪萍的劝慰,张学良沉默着。

他没有落泪,也不曾开口说话,只静静的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谢雪萍有些担忧,不断安慰张学良,希望他能够挺住。尽管张学良缄默不语,但谢雪萍知道,他一定在思念赵四**。

赵四**一离开,将张学良的心也带走了大半。

后来,谢雪萍回忆起张学良曾对自己说,倘若赵四死了,自己也活不了,心中感慨更甚。

第二年,谢雪萍依照约定,再次来到夏威夷,为张学良庆祝101岁生日。

张学良见到她,依旧很开心。两位老人之间的会面,如同上一次那般愉快。张学良依旧有许多故事要讲,谢雪萍和亲友们也依然默默的坐在一旁,听张学良回忆往昔,无人打断。

这一次,张学良又说起了自己年轻时胡闹的往事。

而那消逝多年的童年记忆,似乎也逐渐回到了张学良的脑海中。

他给他们讲起了年少时在帅府包饺子的故事。张学良告诉他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沈阳都十分寒冷,因此他们一大家人总是包完饺子后将它们冻到房间里,一冻就是几大间房子。等到要煮饺子的时候,所有人都凑上来帮忙,热闹极了。

饺子,是中国人团圆时最好的图腾,也是张学良心中对家乡与亲人,最深刻的渴求。

他也依然会反复提起自己的父亲张作霖。

无论在谁面前,他都在夸奖父亲。他说,老爷子是第一有智慧,有战略眼光的。尽管此时的张学良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百岁老人,但在他心里,父亲永远都是光辉的,伟大的。他敬佩他的父亲,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而张学良也始终记得,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张作霖的棺材还在大帅府家里放着,都没落葬,连坟墓都没修成。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张作霖的棺材才移到了驿马坊。

自当年一别,张学良便再也没有机会为父亲扫一次墓,磕一个头。

这一次离开时,他们二人再次定下了一个约定。谢雪萍告诉张学良,自己明年十月再来看他。因为谢雪萍的孙女在外留学,十月的时候正好有空,她想要多带一个亲人来看望张学良,张学良欣然应允,却再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第二年深秋到来之前,张学良便离开了人世。

谢雪萍接到消息后,便匆匆赶往夏威夷。这是她与张学良的第三次会面,但这一次,已是生死相隔。她赶到的时候,张学良尚未下葬,直到谢雪萍带着亲人们前来,送了张学良最后一程。

2022年4月8日,谢雪萍也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往事如烟,种种风云际会,最终都会成为 历史 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然而,张学良晚年的声声呢喃,却如同烙印一般,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是一声叹息,抑或是感慨万千, 历史 最终都会给予公正的答案,铭刻于众人心间。

参考文献:

1、谢雪萍:从延安出发 ——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口述 历史 ,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20年。

2、刘永路张学良与张学思[J]东西南北,1986,(第6期)

3、谢雪萍,朱洪海张学思:从大帅府走出的开国少将[J]江淮文史,2016,(第4期)

4、仁旻张学良终生 隐情未回大陆的[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第5期)

5、赵东阜心系大陆的张学良[J]兰台世界,2000,(第1期)

6、史言张学良因何未圆“大陆梦”[J]文史月刊,2004,(第2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31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