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出嫁对联一副,急,急。。。。

急求出嫁对联一副,急,急。。。。,第1张

情如鸾凤同林宿

意似鸳鸯飞比翼

红叶题诗欣赠嫁

青梅煮酒庆于归

红花并蒂相映美

娇燕双飞试比高

鸾凤和鸣昌百世

鸳鸯好合庆三春

和睦门庭风光好

恩爱夫妻幸福长

玉镜人间传合璧

银河天上渡双星

黄花酿酒三杯醉

绣阁增辉两烛燃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春暖花茂彩鸾对舞

风和日丽红杏添妆

槐荫连枝百年瑞

荷开并蒂五世祥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横 披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严父开怀观凤舞/慧儿合卺学梅妆

拴马不教宾客返/碰杯漫听凤凰鸣

头上青霄鸾比翼/门中珠履客谈心

酒肴味淡惭无理/主客情浓幸有缘

厨无美酒殊惭主/席乏佳肴强宴宾

自愧厨中无盛馔/却欣堂上有嘉宾

客有隆情来庆贺/厨无美味实怀惭

门外移来皆玉步/厨中捧出尽金瓜

厨内精心调五味/堂前聚首会三亲

绿蚁浮杯邀客醉/蓝田得玉喜婚成

愧乏茅台酬上客/喜烧花烛映重门

喜溢重门迎凤侣/光增陋室迓宾车

父喜子喜重重喜/友欢戚欢个个欢

六礼周全迎凤侣/双亲欢笑看儿婚

宜把欢情联左右/愧将薄席款西东

鞠躬致迓嘉宾至/侧耳遥闻彩凤鸣

左右逢源君赐驾/东南溢美我倾樽

文鸾对舞珍珠树/海燕双栖玳瑁梁

金风过情夜/明月闹洞房

喜鹊喜期传喜讯/新燕新春闹新房

红莲开并蒂/彩凤乐双飞

红莺鸣绿树/对燕舞繁花

万里长征欣比翼/百年好合喜同心

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

映日红莲开并蒂/同心伴侣喜双飞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三千珠履光门户/一对青年结风俦

大驾光临门第耀/良辰聚会主宾欢

蓬门且喜来珠履 /侣伴从今到白头

连理枝喜结大地/比翼鸟欢翔长天

碰杯邀客开宏量/举箸筵宾表至诚

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扫净庭阶迎客驾/携来笙管接鸳舆

昔日同窗/竹马青

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子媳早相知 同德同心密室

岳翁原旧友 有情有意明堂

合欢偕伴侣/新喜结亲家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渴望解吾心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相聚叙衷情

三杯淡酒酬宾客/一席粗肴宴懿亲

客溢篷门家有幸/席陈淡酒主怀惭

几杯淡酒难称宴/一意留宾莫说归

陋室摆筵酬厚意/嘉宾上座叙欢情

节值仲冬迎淑女/时逢吉日款良朋

青梅酒熟凭君醉/红烛春浓任客谈

后话慢谈留客住/复邀相聚叙亲情

后槽关马留佳客/门第惭蜗宴上宾

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灯下同攻百科书

春风堂上初来燕/细雨庭前乍开花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

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结婚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不衰。 婚事对联的书写、悬挂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字体:以楷收、隶书或行书为宜,便于雅俗共赏。 用纸:红纸写金字或黑字。 悬挂:无论门窗,一律联首(上联)挂(贴)右边,对尾(下联)挂左边,上方正中挂横披。 对联一般应由撰写者根据结婚者双方的姓名、职业、身份、地位、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脏结婚的时间、地点、气氛等临时拟写。拟写对联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至少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分句要对称。如: 昔日同窗/竹马青梅谈理想 今宵合卺/高山流水话知音 2、上下联结构要相同。如: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3、上下联平仄要协调,尤其要注意仄起平落——即上联最末一字用仄声,下联最末一字用平声。如: 文鸾对舞珍珠树(平平仄仄平平仄) 海燕双栖玳瑁梁(仄仄平平仄仄平) 4、对仗要工整。不能以大对小,以小对大;也不能对错了词性;一般用正对或流水对。如: 1)金风过情夜 明月闹洞房 2)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横披也叫“横批”,是对联上方居中的一条短幅,一般为四个字组成,要求和联语内容相配合。如: 喜鹊喜期传喜讯 新燕新春闹新房 良辰美景 婚联要根据张贴场所撰制或选用。下面是不同场所和时令的常用婚联。

二、大门用联

红莲开并蒂/彩凤乐双飞

红莺鸣绿树/对燕舞繁花

万里长征欣比翼/百年好合喜同心

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

映日红莲开并蒂/同心伴侣喜双飞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三千珠履光门户/一对青年结风俦

大驾光临门第耀/良辰聚会主宾欢

蓬门且喜来珠履/侣伴从今到白头

连理枝喜结大地/比翼鸟欢翔长天

碰杯邀客开宏量/举箸筵宾表至诚

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三、头门用联 扫净庭阶迎客驾/携来笙管接鸳舆 严父开怀观凤舞/慧儿合卺学梅妆 拴马不教宾客返/碰杯漫听凤凰鸣 头上青霄鸾比翼/门中珠履客谈心

四、厨房门用联 酒肴味淡惭无理/主客情浓幸有缘 厨无美酒殊惭主/席乏佳肴强宴宾 自愧厨中无盛馔/却欣堂上有嘉宾 客有隆情来庆贺/厨无美味实怀惭 门外移来皆玉步/厨中捧出尽金瓜 厨内精心调五味/堂前聚首会三亲

五、重门用联 绿蚁浮杯邀客醉/蓝田得玉喜婚成 愧乏茅台酬上客/喜烧花烛映重门 喜溢重门迎凤侣/光增陋室迓宾车 父喜子喜重重喜/友欢戚欢个个欢 六礼周全迎凤侣/双亲欢笑看儿婚

六、侧门用联 宜把欢情联左右/愧将薄席款西东 鞠躬致迓嘉宾至/侧耳遥闻彩凤鸣 左右逢源君赐驾/东南溢美我倾樽 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七、中堂用联 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合欢偕伴侣/新喜结亲家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渴望解吾心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相聚叙衷情

八、宴厅用联

三杯淡酒酬宾客/一席粗肴宴懿亲 客溢篷门家有幸/席陈淡酒主怀惭 几杯淡酒难称宴/一意留宾莫说归 陋室摆筵酬厚意/嘉宾上座叙欢情 节值仲冬迎淑女/时逢吉日款良朋 青梅酒熟凭君醉/红烛春浓任客谈

九、后门用联 后话慢谈留客住/复邀相聚叙亲情 后槽关马留佳客/门第惭蜗宴上宾

十、祖台用联 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故事

------以下是应网友要求而整理。20040331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 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重负,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期公日日忧。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傅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入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路。  生不认魂,不认尸。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后。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无。  他人睍々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富。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急,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  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贫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义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头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万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1 文言文 高昂传翻译

译文高昂(491-538),字敖曹,渤海修县(今河北景县)人。

出身豪族家庭。幼时胆力过人,爱骑马。

北魏末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与兄高乾起兵反,后降孝庄帝,尔朱荣认为此两人不宜在朝中,于是归乡里。孝庄帝杀尔朱荣后又被孝庄帝重用,在洛阳击退尔朱世隆军队。

尔朱兆杀孝庄帝后,在信都起兵反尔朱氏势力。后以信都投靠高欢,与高欢一起在韩陵之战中大破尔朱氏集团,成为高欢建立东魏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另有六镇鲜卑和李元忠等)当时鲜卑人轻视汉人,但高欢对高昂这支汉人军队很尊重。高昂在东魏官至侍中、司徒公、大都督。

最后在与西魏的河桥之战中战死。高昂,字敖曹,高乾的三弟。

幼年时,便有胆量。长大后,才能卓著,胆识力气都超过常人龙眉豹颈,容貌堂堂、体格强壮。

他的父亲高翼为他请了严厉的老师,嘱咐要严加管教,但高昂不遵守老师的教导,专门骑马到处跑。他常说男子汉应当横行天下,靠自己去争取富贵,谁能够老是端坐读书,做个老博士!高昂与兄高乾多次外出抢劫,州县的官吏对他们不敢过分追究。

他们为了招聚会武艺的宾客,几乎把家财也花光了。乡里的人们见他们都害怕,没有人敢违背他们意旨。

他父亲高翼常对人说:“这个儿不是灭我家族,就是光宗耀祖,不单是做个州豪。”孝庄帝建义初年,高乾高昂兄弟一起起兵反尔朱荣,后来奉孝庄帝旨意解散了部众,高昂仍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食邑五百户。

高乾被解除官职回到家乡,他与高昂都在乡里,暗中收买聚集壮士。尔朱荣得知消息后很厌恶,秘密命令刺史元仲宗诱捕了高昂,送到了晋阳自己身边。

永安末年,尔朱荣到洛阳时,也带着高昂,把他监禁在驼牛署。后来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孝庄帝引见高昂,慰劳勉励他。

当时尔朱世隆来到洛阳,逼近宫阙,孝庄帝亲自到洛阳城北大夏门安排布置对付他。高昂既然已不再受监禁,就披甲执戈,气势盖敌,与他的侄子高长命一起出击,所向披靡。

孝庄帝和其他人看了都认为他们十分英勇。随即任命高昂为直阁将军,赏帛一千匹。

高昂认为敌寇的威胁还很大,不是一个人所能解决的,于是请求回本乡,招募士兵。即授官为通直常侍,加号平北将军。

所在地区忠义勇武之士,争先恐后前来应征。不久京师洛阳被尔朱兆攻破,高昂就与父兄在信都起兵。

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领军队来袭击,突然到了城下,高昂顾不上穿甲,就率领十余骑兵冲出作战,尔朱羽生退走,人情才稍安定。后废帝即位,授官为使持节、冀州刺史以终其身。

他仍任为大都督,率领部众随从高欢在广阿打败尔朱兆。平定邺城后,另率部众镇守黎阳,又随高欢在韩陵讨伐尔朱兆,高昂自领本乡人的部队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

高欢说:“高都督统率纯是汉人的部队,恐怕不济事,现在想分配鲜卑兵千余人来掺杂,不知意下如何?”高昂答道:“敖曹所统率的部队,练习已很久,前后战斗并不比鲜卑兵差,现在如果掺杂在一起,感情上很难融合,胜利了则争功,败退时则推卸罪责,我愿意自领汉人的军队,不烦来相掺杂。”高欢同意。

当战争发生后,高欢的军队失利,稍稍后退,尔朱兆趁机进攻。高岳、韩匈奴等带五万骑兵冲在前面,斛律敦收散兵追踪在后面,高昂与蔡亻隽带领千骑兵从粟园冲出,横击尔朱兆军,因此尔朱兆大败。

这天如果没有高昂等出击,高欢几乎丧命。孝武帝太昌初年,开始设置冀州。

不久,高昂被加官侍中、开府、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他的哥哥高乾被孝武帝杀死后,高昂带领十余人骑马逃奔晋阳,投归高欢。

后斛斯椿劝孝武帝反高欢事发生,高欢向南讨伐,命令高昂为前锋。孝武帝向西逃跑,高昂率五百骑兵用加倍速度追赶,到了崤、陕,没有赶上而回来了。

不久代行豫州刺史,仍讨伐三荆地区不肯归附的各州,都平定了它们。孝静帝天平初年,授高昂侍中、司空公。

高昂因其兄高乾死时任此位,坚辞不受,于是转官司徒公。当时高欢正好在关陇地区有事,就任命高昂为西南道大都督,直接到商洛地区。

山路峻险狭隘,敌寇已经占据险要地形而守卫,高昂边战斗边前进,敌人无法抵挡他。于是攻下了上洛擒获西魏洛州刺史泉企以及将帅数十人。

刚好窦泰战斗失利,高欢就召高昂回师。当时高昂被流矢射中,创伤严重,他回头对左右说:“我以身许国,死无所恨,所可叹息的是没看到弟弟高季式当刺史呀。”

高欢听说后,就立即派人骑马去启奏和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高昂回来后,重新任军司大都督,统领七十六都督,与行台侯景在虎牢训练士兵。

御史中尉刘贵当时也率领部众在北豫州,与高昂有些矛盾,高昂怒,鸣鼓聚召士兵进攻他。侯景与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干调解后总算平息了这件事。

高昂侠义倔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当时,鲜卑人都轻视汉族人士,只是对高昂害怕和服贴。

高欢每次对三军发布命令,常讲鲜卑语,如果高昂在队伍中,就用汉语。高昂曾到相府中去,门房卫士不肯通报,高昂大怒,引弓射门卫。

高欢知道后也不责备他。孝静帝元象元年,进封高昂为京兆郡公,食邑一千户。

与侯景等一同进攻被西魏独孤如愿占领的洛阳金墉城,宇文泰率领部众来救,在邙山。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A(查究 B回来;女子出嫁 C在;被 D表并列;表转折) 2B(②品行纯洁④说明元世祖对他的信任⑥) 3D(“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符文意,原文是说,他书画的名气很大,以至把其它方面的才能掩盖了) 4翻译: (1)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2)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3)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文言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赵孟頫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到了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

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

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

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他强行买下别人不少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

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怀恨在心。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

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

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到大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

元世祖还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书法和绘画超过同辈人,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元世祖面前说挑拨离间的话,元世祖只装没听见。

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

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用户 2017-05-24 举报。

3 杨奂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4 含“龙”字的成语、俗语及解释(语文作业,拜托啦,要全一点的),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睛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征兆,多用于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所以有“女”字旁。

婚,汉语常用字,读作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男子娶妻,黄昏举行喜宴,又引申为合法的配偶关系。

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是远古抢婚的遗风。因昏夜光线不明,要靠耳听动静。故甲骨文借“闻”作“婚”字,写作(甲骨文)。像一人侧耳细听的形状。金文字形变化较大。除保留了“耳”形外,增加了“爵”和“女”的字符。后期金文写作(金文5)。

用“昏”作声符,攴“(手持器械形)则准确地反映了抢婚的要素。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小篆)。隶书据此写作(隶书)。隶变后楷书写作“婚”。

扩展资料:

婚嫁 :泛指男女婚事。

婚配 :结婚(多就已婚未婚说)。子女两人,均未婚配 。

婚姻 : 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他们的婚姻 十分美满。

婚礼: 结婚仪式:举行婚礼。

婚约 :男女双方对婚姻的约定。

  1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例1:懵懂的金钗之年,留下的印迹斑斑驳驳。 

  例2: 已过金钗之年的我已不再无忧无虑,忧伤离我越来越近,欢乐离我越来越远。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 

  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误用例句:我们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3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未成年的小女孩是垂发的,到了十五岁左右,就要将头发盘起,用簪子插起来,即“加笄”,举行“加笄礼”,表示成年。后来逐渐发展为结婚的前一天举行,请一位多子多孙的老妇人,给女子修额,绞脸(用细丝线绞除面部汗毛),然后洗脸沐发,绾髻加簪。 

  4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二八年纪,破瓜之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例:碧玉年华里总是充斥着五彩缤纷的梦,我们手握着勇气,肩负着理想,向着自由前进。 

     5尚未出嫁的女子是:云英未嫁,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用唐代钟陵著名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罗隐的一首七绝:“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例:虽然郭大姐事业有成,可惜云英未嫁,到死时还是孑然一身。

       6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例:在她花信年华时,她就小有名气了 

  7罗敷有夫:已有丈夫的女性。(罗敷指代古代著名的美女,出自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后人沿用去掉了中间的“自”字) 

  例:鸳鸯梦好两欢娱,记否罗敷自有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8半老徐娘: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9风韵犹存:四十岁开外的女性风采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成语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存,老蚌固宜出此明珠。”)除此之外还有:风情犹在,余韵犹存。 

  10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的女性,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被轻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例:真正人老珠黄不值钱,走了这点点路,果然就吃力起来,我也要回去睡个觉呢。(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七回) 

  11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示例:琵琶别抱,掉首无情,非惟不及此妾,乃并不及此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比翼连理

合卺,是古代结婚仪式中的一项,《礼记》载“合卺而”,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注疏云:“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指用酒嗽口),故云合卺而”。人们也把结婚称为“合卺”。这是一件明朝某帝王结婚时用的珍贵贡品。

双杯合并

此杯的整体造型由两个圆筒形杯并连而成,杯底有六个兽面作足,杯的一面镂雕凤形杯柄,另一面凸雕作盘绕爬行状双螭。杯体上下各饰一圈绳索纹作捆扎状,结扎口上有一方形图章,刻隶书“万寿”二字。杯身两侧分别有剔地阳文隶书,一侧为“湿湿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其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诗上部有“合卺杯”三字。另一侧为“九陌祥烟合,千里瑞日月。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诗上部有“子刚制”三字,诗文表达了对君王大婚的美好祝愿。

千金不易

在器物上署作者姓名,在中国玉器上已为罕见,像陆子刚这样名闻朝野的玉雕大师更为难得,再加杯上还刻有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子”的着名诗人和书画家祝枝山的诗句,堪为罕见之宝,更何况它还是皇帝大婚的纪念物,实属千金不易的绝品。

玉合卺杯

artall__南一

  合卺(jǐn),是古代结婚仪式中的一项,《礼记》载“合卺而酳(yìn)”,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注疏云:“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指用酒嗽口),故云合卺而酳”。因此人们也把结婚称为“合卺”。顾名思义,图中的玉合卺杯是一件明朝帝王结婚时用的贡品。

  该杯的整体造型由两个圆筒形杯并连而成,杯底有六个兽面作足,杯的一面镂雕凤形杯柄,另一面凸雕作盘绕爬行状双螭。杯体上下各饰一圈绳索纹作捆扎状,结扎口上有一方形图章,刻隶书“万寿”二字。杯身两侧分别有剔地阳文隶书,一侧为“湿湿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其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诗上部有“合卺杯”三字。另一侧为“九陌祥烟合,千里瑞日月。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诗上部有“子刚制”三字,诗文表达了对君王大婚的美好祝愿。

  在器物上署作者姓名,在中国玉器上已为罕见,作者是陆子刚这样名闻朝野的玉雕大师更为难得。陆子刚,一作子冈,苏州人,是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著名艺人。《苏州府志》:“陆子冈,碾玉高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可见陆子冈的高超技艺。杯上还刻有当时“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和书画家祝枝山的诗句,堪为罕见之宝,何况该杯又是皇帝大婚的吉祥物,实属千金不易的绝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44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