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花轿是春秋时期才有?那么春秋以前怎么结婚的?背回家?

坐花轿是春秋时期才有?那么春秋以前怎么结婚的?背回家?,第1张

1春秋时期属于周代,按照社会习俗,结婚时新娘不坐花轿。根据《礼记·士昏礼》,周代结婚仪式隆重而繁杂,多在晚上迎亲。迎娶前,父亲向儿子新郎敬酒,新娘穿礼服,乘墨车,从车随往,使者持炬火居前照道,女家父母在宗庙设酒席,并在门外迎接。新郎捧雁揖让升堂,行扣拜礼,下堂驾新妇坐的车。新妇随出,父母训诫毕,施衿结悦,新郎援引新娘上车,驾车让轮子转了三圈后,就交与车夫驾驭,新郎先行,在家门口等候。新妇到后,新郎作揖,然后共同进食,饮合卺([jǐn])酒成婚。

2周代以后,历代结婚的具体仪式则因地区而异。迎娶一般用车,马或轿,南方有用船者。北朝亲迎中有催妆之俗,有夫家百余人挟车,俱呼“新妇催出来”,其声不绝,登车乃止,并结青庐行交拜礼之载。唐代迎新妇,要以粟三升填臼,用席一张盖井,果三斤塞窗,箭三支置户上。新娘上车,新郎骑马绕车三匝。新妇入门,舅姑以下皆从便门出,再从正门入,新妇入门,先拜猪栏,灶头,再夫妇并拜或共同结镜钮。宋代其仪式更加繁复,有挂帐,催妆,起担子,撒谷豆,踏席,跨鞍,牵红,坐富贵,撒帐,饮交杯酒等俗,大都含驱恶祛邪,祈求吉祥之意。见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明清沿袭此俗。至民国时虽有亲迎之礼,但大多具名帖,媒妁代迎,也有以小叔代迎者。新娘冠帔登轿,或由尊长,或有兄弟抱上轿,母亲姐妹及亲姻哭而送之,有亲兄弟伴送至婿家者,亦有男女双方以亲友迎送至中途者。

3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史记·夏本纪》) 这个 “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它倒底是什么样子,有的古文献说:“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这是由于欙是过山之用,负在一前一后两个人肩上,远望过去“状如桥中空离地也”(《癸已类稿·轿释名》),所以,在上古时,轿、桥二字相通。而它的具体形状目前还无从可考。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其中一件经复原后还可以看出原来面貌:它是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几部分组成。底座呈长方形,顶盖如同四面起坡的房顶形式,轿身原应围以帷幔 ; 轿前开有小门,供乘者出入; 轿杆捆绑在底部边框上,和以后轿杆固定于轿身中部的制式不同。这是目前己发现存世最早的轿子的实物。从它比较完备的结构来看当时制造轿子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它之前,必然还应有一段发展完善的过程。由此可以推断,轿子起源于夏朝初期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但从人力使用、通行速度和费用开支角度来说,轿子赶不上马车方便,费用更高,舒适性和场面也赶不上马车。所以,轿子发明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根本不是社会主流交通工具。

“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出现并正式在典籍中留下记载,已经是晚唐五代的事。在此以前,无论官民结婚,用马拉车辇迎娶新娘,才是社会主流。与此同时,唐宋两朝政府都颁布过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轿子的禁令,而只许皇帝和经他特许的高官老臣使用。从《东京梦华录》、《五杂俎》等宋明人士所写的著作可以看出,大约自北宋中期起,开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妇的风气流行于汴京,到宋廷迁都江南后,花轿迎亲才蔚为社会性的时髦,其后一直传承下来。

  尊一品:皇后 居:坤宁宫

  正一品:怜皇贵妃 居:清韵宫 又名 : 怜妃

  从一品:贤妃 良妃 淑妃 德妃 居:自拟宫

  正二品:妃居:自拟宫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 居:梦倾宫

  正三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 居:芯裕宫

  从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 居:雨忻宫

  正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 居:烟玉宫

  从四品:充仪、充媛、充容、充华 居:芸纳宫

  正五品:贵嫔 居:惠琳宫

  从五品:婕妤 居:叶心宫

  正六品:容华、婉容 居:皖媛宫

  从六品:舞娟 居:舞倾宫

  正七品:嫔 居:芳羽宫

  从七品:小仪 小媛 居:风裕宫

  正八品:贵人 居:丽芳宫

  从八品:淑女 居:寒月宫

  正九品:常在 娘子 居:冰雨宫

  从九品:美人 良人 佳人 居:若慧宫

  正十品:顺常、顺成 居:悦颜宫

  从十品::常在、选侍 居:芳帒宫

  正十一品:女御、缓女 居:紫若宫

  从十一品:泾娥、夫人, 居:钰颜宫

  正十二品:无涓、良使、夜者 居:星辰宫

  从十二品:承衣、表衣 充 居:裳芸宫

  衣

  正十三品:良媛 良娣 居: 如意宫

  从十三品:答应 更衣 居:如烩宫

  正十四品:御女 选侍 居:砜飞宫

  从十四品:宝林、 居:仪叶宫

  正十五品:才人 居:钟碎宫

  从十五品:采女 居:兰莞宫

  正十六品:秀女 居:储秀宫

  正一品:禁军都督

  从一品:锦衣卫万户\禁军副都督

  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挥使

  从二品:御前带刀侍卫长、副留守都督指挥使

  正三品:锦衣卫五千户、正留守指挥同知卫

  从三品:副留守指挥同知卫

  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

  四品:锦衣卫千户

  正五品:仪卫正

  从五品:仪卫副

  正六品:锦衣卫五百户

  从六品:锦衣卫百户

  正七品:锦衣卫队长提举正

  从七品:提举副

  正八品:锦衣卫

  从八品:宫廷侍卫

  正九品:禁军侍卫

  从九品:侍卫

  正一品:太医

  从一品:饮膳太医

  正二品:正奉上太医

  从二品:院使

  正三品:副院使

  从三品:左院判

  正四品:右院判

  从四品:内医正

  正五品:御医

  从五品:主簿

  正六品:医官

  从六品:吏目

  正七品:医师

  从七品:医员

  正八品:医女

  从八品:医生

  正九品:实习医女

  从九品:使唤医女

  正一品:总管公公

  从一品:御前公公

  正二品:殿前公公

  从二品:首领公公

  正三品:掌事公公

  从三品:带班公公

  正四品:内侍公公

  从四品:大公公

  正五品:公公

  从五品:总管太监

  正六品:御前太监

  从六品:殿前太监

  正七品:首领太监

  从七品:掌事太监

  正八品:带班太监

  从八品:内侍太监

  正九品:大太监

  从九品:太监

  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太和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如在宫外,则依皇帝的行踪而定。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6岁的独子载淳嗣位,临终前咸丰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鉴于康熙初年曾出现辅政大臣鳌拜专权的先例,咸丰帝使用对辅政大臣牵制之策,即把他的“同道堂”、“御赏”玺,分别赐予载淳及皇太后钮祜禄氏,以二玺代替朱笔。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

  当时载淳年幼,“同道堂”印就落在生母慈禧皇太后手中,这为素有政治权欲的慈禧临朝预政提供了契机。她拉拢慈安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于咸丰帝死后不久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辅政大臣斩首抄家,解职戍边,彻底肃清了她的政敌集团。

  载淳举行了象征式的登极典礼,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并美其名为《治平宝鉴》,作为一本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们携载淳到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在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载淳成年后,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

  至1881年(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成年亲政后,支持戊戌变法,尝试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次改良运动,目标为改变清朝祖制成法,因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忌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人发动戊戌政变,企图乘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以废黜光绪帝。光绪帝得知后,曾拉拢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救护光绪帝,结果却被袁世凯出卖。光绪帝被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随即杀害策划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并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罢免维新官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后,慈禧再次临朝10年,称为“慈恩训政”,直至去世为止。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朝朝政达48年之久。

  (最后清朝垂帘听政在养心殿)

  大喜之日 结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清朝晚期: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从故纸堆中读出文化味,这具体到阿强收藏的500多张结婚证最贴切不过了。 阿强收藏最早的“结婚证”是清朝宣统元年的 “童养婚帖”。该“婚帖”是一张红色的,字迹由毛笔书写。整个婚帖没有任何图案修饰。 在该“婚帖”的右侧有四句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前世姻缘,上苍注定”。 中间注有乾造与坤造,即男女的生辰八字,该“婚帖”上还写有“聘礼白银两百二十两”。 最后用农历落款日期: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初三,在左侧写有“和合百年”作祝福话语。从收集地来看,这张结婚证应该是当时佛山地区的。 是否相配全凭 媒人一张利嘴 据了解,童养媳在民间多出身于贫寒之家,女方为了免除抚养负担,便把女儿送往男方,有的男方家长为免去儿子成年后花聘金,也找童养媳。 年龄上,童养媳一般要比其“丈夫”要大。人们往往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概括传统婚姻。所有婚事都是由媒人往来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权力。 在古人认为,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礼,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竟成一时之风 “姐弟恋” 竟成一时之风 阿强的前辈曾经告诉他,古人很讲究生辰八字,八字相匹配则天地结合,阴阳相配。 男方出白银两百二十两的高额聘礼说明男方在当时是相对比较富有的。从该“婚帖”的日期可以看出,童养媳当时只有12岁,其“丈夫”应该在12岁以下。 买来的童养媳主要是照看“丈夫”,陪“丈夫”玩耍、读书等,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小保姆。等其“丈夫”长到15岁左右,两人才正式完婚。

 从爱情走向婚姻,对有些人而言是修成正果,亲友们会兴高采烈地祝福他们早生贵子,白头偕老;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可能意味着浪漫快乐的终结,“婚姻是爱情坟墓”的名言,妇孺皆知。无论是何种情形,从爱情通往婚姻的关隘——结婚仪式——都格外引人注目。

  当今普通百姓的结婚仪式,即使您不曾身披婚纱,充当主角,大约也有过耳闻目睹他人婚礼情形的经历,无需我多说。但是,古代皇帝的女儿是怎样出嫁的,您大约无缘亲临现场,见识一番,或许,就有必要听我来介绍一下。

  我当然也不曾亲临古代皇帝女儿出嫁的盛典,因此不可能给大家做现场直播,我只是通过古代文献的记载,给大家做一次书面的转述。

  今天,我转述的是南宋时期一位公主的婚礼情形。

  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跑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不知道是偏安小朝廷医药卫生事业不够发达,还是赵家遗传因子存在什么缺陷,孝宗、光宗、宁宗,也许还有度宗等,几任皇帝的女儿——公主——都等不到出嫁就夭折了。只有理宗赵昀的公主周汉国公主,结了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一眼看出,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寻常:封了周、汉两国。宋代公主,只有特别受皇帝宠爱的公主,才会有此待遇。原来,她是理宗的独生女儿,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嫁给谁前朝皇帝宁宗的皇后、当朝太后(慈明太后)的侄孙杨镇是也。其实,起初理宗给宝贝女儿选择的夫婿不是赵镇,而是状元周震炎。公主嫌弃周震炎相貌不佳,这才改为杨镇的。由此可见,古代,即使是皇帝家,女子也可能是有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的,并非传说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可怕。

不用说,这样一位公主的婚礼,一定是格外地隆重了。

  确定好人选之后,首先是选择一个适宜结婚的吉日。皇帝派出使者宣召准驸马到东华门,在便殿予以接见,并赏赐玉制的腰带、靴子、尘笏、马鞍,还有红罗一百匹、银器一百对、衣料一百身、聘礼银子一万两。(皇帝老儿出手真是阔绰,娶公主实乃脱贫致富之绝佳途径!)赏赐过后,皇帝还要设宴款待,宴席是九盏(九大碗)规格。席间,皇家乐队在一旁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准驸马向皇帝岳丈谢恩完毕,乘坐披挂着绘有涂金荔枝花图案的鞍辔和金丝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骏马,手执丝线编织成的鞭子,头上打着三檐伞,五十人组成的皇家乐队在前边奏乐开路——这叫“宣系”——回到自己的家。与此同时,公主的陪嫁物品,也照本朝《会要》的规定,由太常寺行文有关部门,进行采买置办。

  在婚礼举行前一个月,皇帝下令执政的宰相穿着便服和有带子的鞋,去后殿西廊,察看公主的陪嫁物品:有装饰着珍珠、九只五彩锦鸡、四只凤凰的凤冠一顶,绣着雉鸡的华美衣服一件,珍珠玉佩一副,金革带一条,有玉龙冠、绶玉环、北珠冠花梳子环、七宝冠花梳子环、珍珠大衣、半袖上衣、珍珠翠领四时衣服、累珠嵌宝金器、涂金器、贴金器、出行时乘坐的贴金轿子等物品,还有锦绣绡金帐幔、摆设、席子坐褥、地毯、屏风等等物件。

  婚礼当天,驸马爷着便服,佩玉带,骑马到和宁门。在那里换上官服,到东华门,用大雁、币帛等作为聘礼(大雁,古人认为是忠贞之鸟。后来金元之际著名诗人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说的就是大雁),亲自到公主的住处迎娶新娘。这时,公主是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绣长尾山鸡、浅红色袖子的嫁衣,坐上没有屏障的轿子,在驸马的引导下,向着驸马府出发。

  新娘轿子的前方是:天文官,按照公主身份所应配备的陪嫁物品与仆人,蜡烛灯笼二十副,相应使臣,头插钗子的童子八人,方形扇子四把,圆形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灯二十个,行障,坐障。皇后亲自送行,乘坐九龙轿子,皇太子骑马。公主两边是两重围子。公主后边,是宗正寺(专门掌管皇族事务的官署)长官荣王赵与芮,理宗的弟弟,公主的叔叔,荣王夫人以及其他达官贵人的夫人。

  迎送新娘的队伍到了驸马府,举行皇帝赏赐的九盏宴会。宴会结束,皇后、太子先回宫。公主回到自己的位置,行新婚夫妇同食之礼,礼毕,公主行侍奉公婆盥洗进膳之礼,拜见公公婆婆的时候,要递上名片一张,衣服一套,手帕一盒,梳妆用的小匣子,澡豆袋(装洗澡用品——类似今天香皂——的袋子),银器三百对,衣料五百身,其他亲戚都有不等的礼物。

  洞房花烛夜,自然是新郎新娘一生最难忘的时刻。详细情形,我也不得而知。因此,无可奉告。

  婚后第三天,公主、驸马一同进宫谢恩。皇帝这边,又是赏赐礼物,又是在内廷安排宴会。外廷,大臣们按照官职的大小高低,依次上表祝贺。执政的宰相、亲王、侍从、内职管军副都指挥使以上的官员人等,都能得到数量不等的金银钱钞的奖赏,当然,驸马家的亲戚,也按照亲疏的不同,都能得到赏赐的礼物。

  不难想象,拜舞谢恩、山呼“万岁”的场面,十分热闹,朝廷内外,定是一派灯红酒绿、喜气洋洋的景象,君臣们完全忘记了山河破碎、金瓯残缺的遗恨!

公主身份的高贵,必然要求配偶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一般平民百姓,中低层官僚恐怕都无望高攀!宋朝以前,想娶公主的人,必须是名门望族之子,至少也要出自于当世勋贵名臣之家。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森严,婚配只讲门第、世族,不论真才实学。唐朝入选的驸马,不是将门之后,就是重臣之子1据统计,唐高宗、中宗、睿宗三代公主共有驸马25人,其中19人的家庭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由此可见公主之难娶!唐高宗要把女儿太平公主嫁给薛绍,皇后武则天以薛绍的嫂子萧氏不是贵族身份,坚决不同意,说:“我女岂可与田舍女为妯娌也”?直到后来有人出来作证说萧氏是唐初宰相萧禹的侄孙,又是“国家旧姻”,武则天才作罢,勉强同意。从宋朝开始,公主择婚重门第的习惯才逐渐被重学识所代替!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以状元身份被招为驸马,有的皇帝还当场考试择婿,宋英宗赵曙就喜欢考试选女婿,王师约就是经宋英宗面试后录为得国公主驸马的!

明朝和其他朝代不同,明文规定选婿不选文武大臣子弟,要在低级别或普通百姓家中选取!其实这是一种严密的防范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臣与内廷勾结!从民间选驸马采取推荐择优的方法,候选的驸马首先要有人推荐,从众多的被推荐者中,先选出三人,然后再由太后或皇后、皇帝及太监、妃嫔等人加以鉴定,最后选出一人。既然是推荐,就少不了开后门、行贿,因此只有是有权的或是富户大族的子弟,才有实力找路子,送大礼,所以推荐上来的候选人中,不乏酒囊饭袋之徒,甚至还有重病在身,朝不保夕者!万历十年,永宁公主选婿时,太监头子冯保收了数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的贿赂,把一个肺痨病鬼选为驸马。此人名叫梁邦瑞,是北京巨富之子,到举行大礼时,驸马口吐鲜血,礼服染红一大片,冯保见了连忙说是“挂红吉兆”,婚后不到一个月,这位驸马便一命归西,永宁公主寡居数年后,便抑郁而死!

清代公主婚姻中,有一条历代都没有过的制度----试婚制度1公主在锄奸爱前,由皇太后或皇后亲自选一名机敏的宫女,作为“试婚格格”,随同嫁妆一起到驸马家,当晚就由这位格格与驸马“同床试婚”。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将驸马有没有生理缺陷/性格是否温柔等有关情况向太后或皇后“详细”汇报。待公主结婚后,这位格格就留在驸马身边,或为妾或为佣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36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