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美女的资料和图片。还有故事

古代十大美女的资料和图片。还有故事,第1张

十大美女,包括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另外六位分别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冯小怜、一代妖姬苏妲己、命运凄惨的赵飞燕、与西施比美的郑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氏(甄宓)。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被灭后,越王勾践班师回归,携西施以归。越王勾践的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用?”后人不知其事,讹传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遂有“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复迷其色,乃以计沉于江中,此是错误的说法。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因此她排第一毫无疑问。

貂蝉

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而貂蝉也跟随了吕布。吕布死后貂蝉不知所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只有两个人物没有记载去向,其中就有貂蝉。而根据我对三国的研究,我认为貂蝉最终是跟随了曹操,而关羽之所以后来又反叛曹操投奔刘备,就和貂蝉有关。

  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貂蝉的传说,而我看过的就不下十余种版本,其中更是有传说曹操、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见其美。位居第二,实至名归。

王昭君

王嫱,号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红颜薄命,昭君年仅33岁就香消玉损,离开人世。

  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以其美貌与贡献,探花一位非她莫属。

杨贵妃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当年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历史记载杨贵妃体态丰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个胖女人怎能成为帝王崇爱?我猜想因为当初没有一个词,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写,那个词就是“性感”。能与前三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说明她有足够的资本,排名第四没有问题。

冯小怜

冯小怜可说是北齐王妃中最著名的女性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儿,名字紧紧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冯小怜是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是后来才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的娇媚与荒唐,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

  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是一位聪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

  据有的野史笔记记载,冯小怜是一个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达到了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冬天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怀抱就是叫人欲死欲仙的温柔乡;而夏天则润滑如玉,凉若冰块。内挟*技,宛若处子。与之交接承欢,无不曲尽其妙。使高纬这个久历风月的人,也感到了一种新鲜无比的奇趣与快乐。

苏妲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赵飞燕

赵飞燕,原名宜主,江都人(今扬州),赵临的女儿,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完全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在中国,她与晋代绿珠、唐代杨贵妃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杰出女舞蹈家”。

郑旦

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据说郑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时很少见面。郑旦平时听老人们讲西施长得如何如何美,心里就暗自琢磨:自己已经长得很美了,这西施如此受人夸奖,说不定长得比自己还美,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谁美。之后郑旦和西施比美的结果人们无从知道,只是传说中,那天,姐妹两个手拉手来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台上一边说话,一边照影。只见水中两对明眸,4只凤眼,含笑顾盼,相映生辉,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旦的美貌与西施不相上下。

褒姒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回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甄氏

甄宓,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曹植为了纪念她,写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赋》。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她创造发明的“拧旋式”发型很美丽。据载:她初入魏宫,宫中有一绿蛇,她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她仿效而梳成发型,每天皆同蛇形变化而梳发不同,取名为“灵蛇髻”。

  曹植《洛神赋》中认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赞赏,可见其美艳程度必然要进前十。

   导读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 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 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如果说施妹喜和苏妲己是迫不得已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施夷光则是中国历史上, 早的一位 机构培养的「美人计」人物,她是越王勾践专门培养出来奉献给敌国的礼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边,就成了权术的中介,那么在中国男人的历史社会中,这样的女人必定不会被淹没,必定会被书写,被载入史籍,甚至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人物。>  「水光潋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诗中的「西子」就是 , 本是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 终不辱使命,为越国战胜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村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西施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这事让东村的一丑女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于是别人把这个丑女叫作东施,「东施效颦」就出自于此。>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王 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奸臣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吴王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西施和郑旦,并让人教她们习歌舞和宫廷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吴王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吴王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过了3年,范蠡将熟知宫中礼仪的西施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据说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儿子说话的地方。>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西施聪明、伶俐,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吴王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吴王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巖山为西施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吴王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吴王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巖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吴王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  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已不顾朝政社稷,一门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西施也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西施还用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夫差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常常与西施两个一道向吴王说越国的好话。>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挠。>  不久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吴王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嚭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结果吴王夫差侥幸胜利,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机挑拨吴王夫差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吴王夫差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嚭为相国。>  伍子胥一死,越王认为可以攻打吴国了,公元前482年夏,越国伐吴,吴国溃败,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负责。」>  吴国败后,西施也不知去向,对于西施的结局,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吴王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吴王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吴王夫差,她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吴王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二是范蠡找到了西施,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的说法。>  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古代有四大美女,我们一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出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最后是杨贵妃。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她是在演义中出现的人物。西施这个人有两说,一是西施真的很漂亮确有其人,可并未被勾践送给吴王;二是勾践送给吴王的美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于是就被人们说成了西施。

1、出现的先后顺序

先后顺序应该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最后是杨贵妃。西施被列为四大美女之首,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后世又尊称为“西子”。古诗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就是指的西施。而“沉鱼落雁”中的“沉鱼”,就是说的西施浣纱的故事。之后出场的是王昭君,是汉朝的人物。貂蝉随时捏造的人物,按照历史来说是东汉末年,而杨贵妃则是唐朝的人物。所以从顺序来说,西施是最早出现的,而杨贵妃是最后出现的。

2、貂蝉

貂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也是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有人说她原名任红昌,也有人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前妻杜秀娘。不过也有人表示,貂蝉的原型就是董卓的婢女,具体是什么,已无法考究。在小说里她帮助义父王允,让董卓和吕布反间,而后嫁给了吕布。关于貂蝉的死因,在小说里介绍的并不多,而罗贯中对她是赞美之情较多,应该是善终。

3、王昭君和杨贵妃

王昭君年轻的时候被送入后宫,而皇帝在选妃的时候,从画上看她一般,索性没选她。于是在和亲的时候,王昭君就被送出去了。据说皇帝看到样貌之后,还曾十分后悔。杨贵妃则是唐朝寿王李瑁的妻子,后来被唐玄宗看上,地位从儿媳变成了媳妇。

如果评选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古代四大美人必能名列前茅。不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者大有人在,不知四大美女的却为数不多。这四个美人之所以名扬四海,第一靠过人的姿色与容颜,得以辉映千年,第二则是因为她们大都卷入与历史名人的瓜葛,或直接影响甚至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走向。

不过,四大美女依靠美貌得以周旋于帝王将相之间,但结局却天差地远,有的安享富贵,得以善终,有的却年纪轻轻遭遇惨祸,甚至有的下场极为凄惨。四大美女中,结局较好的当属貂蝉。貂蝉虽然芳名远播,但是仅见于小说《三国演义》中,正史中却查无此人,到底是本来就没有,还是有此人但被正史忽略,目前尚有争议。因此只能从她的原型说起。

貂蝉的原型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她是董卓的婢女,《三国志》记载,吕布在董卓手下时,曾与董卓的一个婢女有了私情,为此还激怒董卓,二人为此翻脸。但此婢女姓甚名谁,结局如何,《三国志》都未交待,一笔带过。第二种说法,貂蝉原型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因为绝色,引得关羽和曹操都想得到她。最后被曹操抢到手,爱如珍宝,并且后来给曹操生了二子一女,晋升为沛王太妃,富贵终老。

第二个结局一般,王昭君。王昭君原是汉朝南郡的一名农家女,因为长相秀美,在汉元帝建昭元年,被选入皇宫成为一名宫女。竟宁元年,北方匈奴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亲。汉元帝指定王昭君远嫁匈奴,成为匈奴单于的王后。虽然贵为王后养尊处优,但她却遭遇一件大不顺心之事。

王昭君所嫁的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当地婚俗,身为后母的王昭君,竟然必须下嫁老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王昭君身为中原女子岂会容忍这种不可思议的陋俗,坚决不同意,甚至上书汉朝皇帝要求返回,担却被汉朝皇帝无情拒绝。王昭君万般无奈,只得屈从,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度过余生。

第三个结局就比较惨了,杨贵妃。杨贵妃进宫后,凭借无与伦比的美色,迷惑的唐玄宗忘乎所以,从此不理朝政,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中不能自拔。本来蒸蒸日上的大唐盛世,从此日渐衰朽,并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朝臣和将士们,把责任全部归罪于弱女子杨贵妃,在马嵬坡逼迫唐玄宗杀死她,杨贵妃无奈自缢,死时才30多岁,成为了安史之乱的殉葬品。

四个人中结局最为凄凉的莫过于西施。西施虽然美艳动人,风华绝代,但四大美人数她的经历悲惨。她是越国的平民之女,因为美貌,被越王勾践选中,成为对吴王夫差实施美人计的工具。自此之后,她的生命就在阴谋与欺骗中度过。她的美色果然起到作用,让吴王夫差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最终被越国所灭。

然而,越国复仇成功后,身为头号功臣的西施,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墨子》中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首次记述了西施的死因,是被沉江而死。《墨子》成书时间,距离西施时代不足百年,可信度极高。《吴越春秋》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越国人居然嫌弃西施是个亡国之女,把她捆起来扔到江水里淹死了。

到了唐朝,多愁善感的诗人们,还在为西施鸣不平。如李商隐写道: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皮日休写道:不知水葬归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表达了对这位身世凄凉的美女的深深同情。

古代皇帝大婚,美人在床却“碰不得”,是因为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

1皇帝与皇后举行大婚仪式时,皇帝穿明**龙袍,皇后穿龙凤同和袍,入坤宁宫洞房(顺治是在位育宫)。皇后用子孙饽饽后,换穿八团龙凤褂,帝后行合卺礼,进合卺宴。

2具体过程:

(1)正月二十七日,是慈禧懿旨规定皇帝大婚典礼的正日子。子初三刻十分皇后升凤舆由邸第正殿檐下启行,子正一刻至东长安街,丑初二刻十分至东长安牌楼,寅初二刻五分至乾清门,寅正三刻五分至乾清宫檐下,皇后降舆。福晋接苹果,递宝瓶,皇后接宝瓶,四福晋搀扶,内务府营造司预设火盆于乾清宫殿内,武备院预设马鞍于坤宁宫门槛上。

(2)皇后在乾清宫须跨越火盆,出乾清宫后到达洞房坤宁宫时,还要从门槛上压有两个苹果的马鞍跨过,才可进入洞房。跨马鞍之俗,以其音与“安”相同,人们用它作为祈祷平安的代表物。进入洞房伊始,皇后要先与皇帝行“坐帐礼”,之后行合卺礼合卺礼是历代以来各民族通行的传统礼仪,该礼在洞房内举行,清代皇帝大婚在坤宁宫举行。此时皇后要重新梳洗打扮,换下在娘家奉迎时穿的龙凤同和袍,把长发姑娘打扮成“两把头”媳妇,再穿上朝袍朝褂。

(3)清代帝后在合卺时,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沿下,相向坐,恭进皇上、皇后交杯用合卺宴。皇后居左,皇帝居右,对饮对食。在帝后饮食之时,还要有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的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当晚,帝后要吃长寿面,皇帝还要在太和殿举行大朝,接受宗室王公等祝贺,并发布诏书,举行盛大宴会。至此,整个婚庆大典才宣告结束。

  中国的春秋时期,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女人,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凡是见到她的男人,都被她的容颜所折服。她的一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却都以受守寡告终,因为她,一个国家覆灭了,连英雄盖世的一代霸主楚庄王,也差点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她的存在,甚至影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古代极品寡妇夏姬死了十个丈夫还有人争着要!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 在她手中,先后导致两个男人死亡(同父异母的公子般和第一任丈夫夏御说),一任丈夫死因不明(第二任丈夫襄老,极有可能中了巫臣的暗箭),一个国君因她被杀(陈灵公),一个国家因她而亡(陈国),两个大夫因她出奔(孔宁,仪行父),一个霸主为她出兵(楚庄王),一代情圣为她抛家弃国(巫臣),楚国两大重臣间接因她奔亡而死(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吴国因她崛起,楚国因她差点亡国,她的女儿也很牛,嫁给的著名贤臣叔向,但羊舌家族却也因他们的儿子站错队而灭族。这个女人的能量有多大,你可知道了么。春秋第一尤物,造就了一代情圣巫臣。夏姬是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夏姬由于貌美非常,并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夏姬一生,与三个国君有不正当关系,故称“三代王后”;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有九个大夫死于她手,所以称“九为寡妇”。夏姬天生丽质,若幻若仙,绝对的极品美人。《列女传》上说她:“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夏姬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内敛的气质和征服男人的本领,是春秋时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夏姬比较完整的故事记载于先秦的典籍《左传》、《列女传》、《谷梁》中。在《诗经》和《国语》中都有所补充或印证,《史记》、《资治通鉴》更是言之凿凿,记叙犹详。她的姿容仪态,绝对是美艳不可方物。大凡物极而必反,美极而近妖,因此,“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难怪历代文人要把红颜比作祸水了,而朴素的民间则有另类说法:“英雄难过美人关”。万法归宗,其意一也:就是美丽的容颜,绝对有超强的倾城倾国的杀伐威力。夏姬的丈夫妫御,又称御叔、夏御叔,他是陈宣公之孙,而陈灵公是陈宣公的曾孙,所以他与陈灵公是堂叔侄关系。夏姬的情人公子蛮、孔宁、仪行父、陈灵公、连尹襄老、黑要、屈巫。夏姬:春秋时代的大美女。她是郑穆公姬兰的女儿、陈国大夫妫御(史称御叔或夏御叔)的妻子、陈国第二十任国君夏徵舒的母亲。东周时期,陈国有个大夫叫夏御叔,食采邑于株林(今河南柘城县),娶了郑国郑穆公的女儿为妻,名叫夏姬。 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她未出嫁时,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蛮死去,她就嫁给夏御叔,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了一个儿子,虽然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是惑于夏姬的美貌,也无暇深究。这个孩子取名夏南(即夏徵舒,字子南)。在夏南十二岁时夏御叔病亡,夏姬隐居株林。夏姬成了一个寡妇,花开花落,独守空闺。通奸君臣夏姬年华已过三十,仍是云鬟雾鬓、剪水秋眸、肌肤胜雪。没过多久,经常进出株林的孔宁与仪行父,先后都成了夏姬的床幕之宾。孔宁和仪行父,曾窥见过夏姬的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孔宁从夏姬那里出来,里面穿着夏姬赠的锦裆,向仪行父夸耀。仪行父心中羡慕,也私交夏姬。一天仪行父对夏姬抱怨:“你赐给孔大夫锦裆,今天也请你给我一件东西以作纪念。”夏姬嘻嘻笑着解下她穿的碧罗襦赠给仪行父。仪行父自此往来更密,孔宁不觉受到冷落。孔宁知道夏姬与仪行父过往甚密,心怀妒忌,于是心生一计。一天孔宁独自去见陈灵公,言谈之间,向陈灵公盛赞夏姬的美艳。陈国的国君陈灵公是个没有威仪的君主,他为人轻佻傲慢,耽于酒色,逐于游戏,对国家的政务不闻不问。陈灵公说:“寡人久闻她的大名,但她年龄已及四旬,恐怕是三月的桃花,未免改色了吧!”孔宁忙说:“夏姬容颜不老,常如十七八岁女子模样。”灵公一听, 中烧,面孔发赤,恨不得立刻见到夏姬。第二天陈灵公微服出游株林,孔宁在后边相随,游到了夏家。事前已经得到消息的夏姬,命令家人把里里外外打扫得纤尘不染,张灯结彩,预备了丰盛的酒馔,等到陈灵公的车驾一到,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夏姬穿着礼服出迎,她对灵公说:“不知主公驾临,有失迎接。”陈灵公一看她的容貌,顿觉六宫粉黛全无颜色,即刻命夏姬:“换掉礼服,引寡人园中一游。”夏姬卸下礼服,穿一身淡装,恰似月下梨花,雪中梅蕊,另有一番风姿。夏姬前面做向导,灵公、孔宁相随入园。园子不大,却有乔松秀柏,奇石名葩,池沼亭轩,朱栏绣幕。陈灵公观看了一番,见轩中筵席已经备好,就坐了下来,孔宁坐在左边,夏姬坐在右边,酒摆在中间,灵公目不转睛,方寸大乱。酒不醉人人自醉,又有孔宁在旁敲边鼓,灵公喝得大醉。这夜,陈灵公拥夏姬入帷,解衣共寝。灵公叹道:“寡人遇天上神仙也不过如此!”睡至鸡鸣方才起身。陈灵公说:“寡人得交爱卿,回视六宫有如粪土。但不知爱卿是否有心于寡人?”夏姬疑陈灵公已知孔、仪二大夫之事,于是回答说:“贱妾不敢相欺,自丧先夫,不能自制,未免失身他人。今日得以侍候君主,从此当永远谢绝外交,如敢再有二心,当以重罪!”陈灵公欣然说:“爱卿平日所交之人能告诉寡人吗?”夏姬说:“孔、仪二大夫,因抚遗孤,遂及于乱,再没有其他人了。”陈灵公大笑说:“难怪孔宁说卿交接之妙,大异寻常,若非亲试,怎么会知道?”灵公起身,夏姬把自己贴身穿的亵衣给灵公穿上说:“主公看见此衫,如看见贱妾。”次日早晨退朝,百官都散去了,陈灵公召孔宁感谢他荐举夏姬的事,又召仪行父说:“如此乐事,何不早让寡人知道?你二人占了先头,是什么道理?”孔、仪二大夫说:“臣等并无此事。”灵公说:“美人亲口所言,你们也不必避讳。”孔宁回答说:“这好比君有食物,臣先尝之,父有食物,子先尝之。倘若尝后觉得不美,不敢进君。”陈灵公笑着说:“不对。比如熊掌,让寡人先尝也不妨。”三个人嘻嘻哈哈,胡言乱语。灵公撩起衣服,扯着衬衣向二大夫显示,孔宁撩开衣服,露出锦裆,仪行父解开碧罗襦。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再加上孔、仪二人一味奉承帮衬,三人抱成团,弄出个一妇三夫同欢同乐的格局。其子弑君转眼间夏徵舒长到十八岁,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灵公让夏徵舒袭父亲的司马官职,执掌兵权。夏南因感激赐爵之恩,在家中设宴款待灵公。夏姬因儿子在座,没有出陪,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毫无人形。夏徵舒因心生厌恶,便退入屏后,偷听他们说话。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南躯干魁伟,有些像你,是不是你生的?”仪行父大笑:“夏南两目炯炯,极像主公,估计还是主公所生。”孔宁从旁插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生他不出,他的爹爹极多,是个杂种,就是夏夫人自己也记不起了!”三人拍掌大笑。夏徵舒听到这里,羞恶之心再也难遏,从便门溜出,吩咐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围住。夏徵舒戎装披挂,手执利刃,引着得力家丁 数人,从大门杀进去,口中叫道:“快拿*贼!”陈灵公口中还在不三不四、耍笑弄酒,孔宁却听到人声嘈杂,叫了声不好,三人起身就跑。陈灵公慌不择路,急向后园奔去。夏南紧追不舍。陈灵公跑到东边的马厩,想从矮墙上翻过去,夏徵舒扳弓“飕”的一箭,没有射中,陈灵公吓得钻进马厩,想躲藏起来,偏马群嘶鸣不止。他又撤身退出,刚好夏南赶到,一箭射中陈灵公胸口,陈灵公即刻死在马厩下。再说孔、仪二人,见陈灵公向东奔,知道夏徵舒必然追赶,就换路往西,从狗洞里钻出去,不敢回家,逃到楚国去了。夏徵舒带着家丁将陈灵公射杀,然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立妫午为君,在位三十年陈成公是陈国第二十任国君。再嫁丧夫夏徵舒弑君,陈国没计较,但楚国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决意讨伐,抓住夏子南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候陈成公到晋国去还没回来。大臣们一向害怕楚国,不敢对敌,只好把一切罪名全都推在夏南身上,便开了城门,迎接楚军。大夫辕颇带领楚军到株林去杀了夏子南,捉住夏姬,送到楚庄王跟前,请他处治。至于夏姬,楚庄王见她颜容妍丽,对答委婉,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这时巫臣却说:“不详人也。是夭子蛮,杀御书,弑灵候,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楚庄王听罢,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丧偶的贵族连尹襄老。终归巫臣连尹襄老也没几年就战死沙场,而他的儿子黑要,连父亲的遗体都不顾,便堂而皇之将庶母夏姬“烝”过来。然而这是奇怪的事发生了。这时巫臣也已位极人臣,他却对她说,“归,吾聘女。”一句话,四个字,平平淡淡。但,却是夏姬这半生,唯一听到的要娶她的话。她依照巫臣的计划,向楚王请求回郑国,借助郑、晋的良好关系,寻回亡夫襄老的遗体。接着,巫臣找到一个出使齐国的机会,取道郑国,把原本要带给齐国的国礼,作了聘礼,带上夏姬私奔到晋。晋王能得到名动天下诸侯的巫臣,大喜过望,封为邢大夫。而留在楚国的屈巫一族和黑要一族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子婴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容貌之美,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屈巫知道自己全家死后立下重誓,要让楚国“疲于奔命”,从此,他一手策划了晋国与吴国的结盟,掀开了春秋后期楚国衰落的序幕。相关新闻:夏姬之乱 影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夏姬就是中国古代嫁了十次的寡妇,来自郑国,早年嫁给了陈国的一位叫御叔的男人,生了儿子,叫夏征舒。御叔很早就死去了,可是夏姬的青春犹在,这时,陈国的君主看上她了,与此同时,仪行父和孔宁两个公卿级的人物也看上她了。如果是别的女人,同时有这么多男人喜欢,肯定是心理发愁得要死,可是对于夏季来说,反正丈夫也死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一个也是轰着,两个也是赶着,夏姬照单全收,一律来者不拒。他们三个就没日没夜地往夏姬家竞赛似的跑。晚上到夏姬家去,白天在朝中,每个人手里边都有夏姬私赠的内衣,还拿着相互显摆:你看你有,我也有。这按史书说法,就是“公卿宣*”,是不正经的。当时有个叫泄冶的大臣站出来指责他们,于是孔宁、仪行父就合起伙来把泄冶给杀掉了。(春秋战国 )这一下就没了拦挡了,他们就变本加厉成天地往夏姬家跑。有一次,三人又来到夏家喝酒。三杯酒下了肚子,就不说人话了。陈灵公指着夏征舒说:你瞧,他长得像你。他指的是仪行父和孔宁中的一个。那二人也不吃亏,反过来说:我们瞧他怎么长得又像你?他们在这儿合伙不说人话,就惹恼了夏征舒。夏征舒不是小孩子了,听到三人评说自己的相貌,就要有所行动了。这场宴会结束的时候,陈灵公、孔宁、仪行父歪歪斜斜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对着马棚,突然发现,夏征舒已经摆好强弓大弩正等着他们呢!三人还没反应过来,夏征舒就射了一箭,一下就把陈灵公射个正着,陈灵公当场就死了。孔宁和仪行父一看君主被射死了,酒都醒了,撒腿就跑。夏征舒再射第二箭时,已经连人影都没有了。夏征舒弑杀了风流君主后,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地继位称君!反正仪行父、孔宁不是说他长得像陈灵公吗,那夏征舒想,保不齐我就是陈灵公的私生子,虽说是龟儿子,可龟儿子也是儿子,我就干脆做了君主吧!消息传出去之后,楚庄王马上派兵进入陈国,不费吹灰之力就灭掉陈国。之后,楚庄王忽然想要见见这位夏姬,主要是好奇,这个女人能亡一个国家,到底怎么回事?这一瞧,不得了啊,他顿时没了魂了!那点儿君主的高傲自尊、男人那点儿不得了,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全都被打垮了。一时间他就像过了电一样,浑身都麻了!心里想,陈灵公死在这个人身上,也挺值的!于是楚庄王就提出来,这个女人真是从来没见过的、匪夷所思的美,我要娶她!楚庄王也魂不守舍,中了夏姬的邪了。但因为大臣申公巫臣极力反对,只好作罢。这时候,楚国大司马子反,也站出来说:君主不是不娶夏姬了吗?那就该轮到我了,我娶她!他也看上这女人了!申公巫臣又站出来劝阻说:这个女人可不祥,你看她搞死多少人了,最早那个叫子蛮,然后是御叔,然后是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哪个得了好了?子反一听这话,坚挺的欲望登时就缩了。楚庄王把夏姬赏赐给一个叫连尹襄老的人,这也是楚国的一个贵族。后来,襄老也在邲之战中被人射死了。连尹襄老有个儿子叫黑腰,黑腰看着这个后妈,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们俩之间,就又不清不楚了。这时又有一个人站出来要娶夏姬,就是申公巫臣本人!他说:娶夏姬这个女人不道义,不道义,我认了。娶她是要短命的,短命我也认了!总而言之,他是瞎子害眼——豁出去了!他让夏姬借着给连尹襄老收尸的理由从楚国来到了郑国,因为申公巫臣一时没有机会离开楚国,二人就在空中“结了婚。等到多年以后,楚庄王死了,他才有机会离开楚国跟夏姬团圆,成为她的新一任丈夫。消息传到楚国,一下子让一个人气炸了肺,这个人就是子反。好你个申公巫臣,你不让这个娶,不让那个娶,原来你给自己留着呢!于是,子反就联合了子重,杀了申公巫臣家族的人,还私分了申公巫臣家族的财产。申公巫臣心中愤恨不已,就向晋国建议联合正在崛起的吴国,对楚国形成夹击之势!自此以后,吴国的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军力迅速强大。他们开始伐楚、伐取巢、徐这些归顺了楚国的小邦,东南一带的蛮夷人群开始归依吴国,吴国不断在楚国的东南骚扰袭击楚国,子重在一次与吴打仗战败后,突发急病身亡!这就是一个女人带来的历史变化。其一,楚国从此有了严重的后顾之忧。不得不向晋国提出“弥兵”的要求。春秋的历史由此转入后期阶段。其二,从此以后,霸主的争夺多了角色,那就是吴国和越国。晋国可以在楚国身后培植力量,楚国人也可以有样学样,在吴国的身后培植越国!历史就这样一报还一报地向前滚动变化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71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