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班婕妤有孩子吗?她是在入住长信宫后有的孩子吗?是被成帝所害吗?

历史上,班婕妤有孩子吗?她是在入住长信宫后有的孩子吗?是被成帝所害吗?,第1张

有孩子,在入住长信宫之前,成帝没有害她。

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使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不过,庄重自持、拘泥于礼法,时间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对她渐渐失去热情的隐患。

汉朝制度很严格,皇帝乘坐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而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决不能与皇帝相同。一次,成帝想要去后廷游逛,欲与班婕妤同辇,她推让说:“妾观古时的图画,圣帝贤王,出行都有名臣在侧,没听说与妇女同游,传至三代末主,方有嬖妾。今陛下欲与妾同车,几与三代末主相似,妾不敢奉命!”成帝听后很高兴,认为班婕妤颇为贤慧。王太后听到班婕妤的话,十分高兴,她极口称赞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庄王喜狩猎,樊姬担心他疏于政事,便不食禽兽之肉,庄王有感而止。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数月后夭折。从此,她虽然承宠很长时间,却再也没有生育。

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唐李益《宫怨》诗:“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皆描绘了班婕妤当时的苦闷心境。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汉朝好像没有采女:在清代的话大概。。。采女(正八品)。

依照唐朝体制,最完整规范 1、皇后。 2、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3、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4、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5、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妃嫔等级

开放分类: 女性、皇后、后妃、古代皇后、古代后妃

一、 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⑷莼�⒚廊恕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又卸���海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a)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史料不详。

在民间传说中,谈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时,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总之,皇帝是妻妾众多。这些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

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异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这种权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皇帝无止境的私欲,

同时也为了子嗣众多,便于挑选皇位的继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渐确立和健全起来。

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

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周朝时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妻妾的数量相当惊人,为后代帝王开创了恶

例。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相继称王,他们都以天子自居,在后妃制度上自然也要仿效天子。事实上,他们拥有异性的数量早已超过了周天子。孟子说,当时大人

“侍妾数百”,管子说“齐襄公陈妾数千”。秦汉以后,除皇后仅一人外(某个朝代的并后现象除外),总的趋势是妃嫔的级别增多,宫女的数量增大。秦统一六国

以后,改天子为皇帝,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后宫,正妻称为皇后。除皇后以外,秦始皇把他的妃嫔分为七个级别,即: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此外还有上千的宫女。

汉初因刘邦起自民间,对于皇家的礼仪体制,并不十分重视,后宫也没有一定的制度。至武帝时,他好大喜功,追求声色之乐,

除皇后一人外,妃嫔增至十四级。依次为:昭仪、婕妤、蛾子、容华、充衣、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五官、顺常,第十四级名号较多,如舞渭、娱

灵、保林等。另外还有所谓“家人子”、“待诏掖庭”之类的侍妾宫人,数量几千人。她们地位低下,要随时为皇帝*乐纵欲,献出自己的身体。如生有子女,地位

可以上升,如有幸而受到皇帝宠爱,还可以升为正式妃嫔。她们很有些像“红楼梦”中的平儿。说她是丫头吧,她又有妾的名分,说她是正式的妾吧,她又不同于赵

姨娘之类的人。王莽改制,规定贵妾之类为一百二十人。其后历代即以此为妃嫔的常数。光武中兴,后宫称号只有皇后、贵人、美人三等。简化了前代后宫品级太多

之弊。后汉的后妃比较知礼遵法,很少失德败行。

三国时魏国在皇后之下,分妃嫔为五级,到太和元年(公元二七七年一,增至十二级。晋武帝灭吴以后,把孙皓后宫数千人,掖庭数万人,全部纳为已有。

北魏道武帝开始设立中官,其余妃嫔称夫人,没有定数。孝文改革,恢复古代一百二十人编制。以后直至隋唐都无大变化。当然,无论北魏还是隋唐,这只是名义

上的规定,其实际数字则远不止此。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他统一全国以后,因为惧怕其妻独孤皇后,不敢招纳新欢,成为封建帝王中唯一保持一夫一妻而没有妃嫔

的帝王。独孤皇后逝去以后,他才敢稍事增华,纳其所爱。其子炀帝则一反乃父之风,追求*乐,扩充后宫,生活糜烂,其荒*纵欲,绝不逊于普武帝。唐初两次遣

散隋后宫美女六千人,即可想像炀帝荒*到何等程度。

唐朝,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下面还有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名号,共一百○八人。总计一二一人。玄宗时宫女增至三千。白居易诗句“后宫佳

丽三千人”并非虚夸。肃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放宫人三千,也足证确属事实。

宋与唐相仿,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外,又加一宸妃。辽代妃号更多,金代妃号达十二种。

到了明朝,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

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宫人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到了明朝末年,政治更加腐败,宫廷中的宫女竟多至九千。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

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

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规定尽管十分严格,但各皇帝妃嫔数目

的多少出入较大。康熙、乾隆的妃嫔都大大超过规定,而同治、光绪等又远没有那么多的妃嫔。清朝宫女人数比明朝减少,按定制在三百人以下,实际上也不止此

数。

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封建帝王的这种多妻制是一种极端罪恶腐败的制度。首先,它是对妇女的摧残压迫。“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

泪痕”白居易对这些被压迫少女的命运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她们或始而得幸,旋即被弃;或终生望幸,却永宿空房,不得见皇帝一面;或小有不慎,触怒帝尊,则刀

斧加身。高墙深宫,月园月缺,不知有几多怨叹,几多血泪。黄宗义曾愤怒地斥责封建皇帝,“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乐”,造成民间

多怨夫,宫中多怨女。其实这还只是后妃制度罪恶之一端。

其次,这种多妻制也腐蚀皇帝本身。他们有的春宵苦短,懒于国政,倾复邦国;有的因纵欲过度,而伤身害命。中国皇帝长寿者少,后妃如云,纵欲无度,*乐自状实为原因之一。

第三,官闱内部,争宠嫉妒,倾轧残杀,以及种种秽闻丑行,更对整个官僚机器隐寓着潜在的危险。众所周知,如汉之吕后残杀戚夫人,何其残忍。三国魏文帝

时,郭后谗死甄后,而下令装殓时,要以发复面,以糠塞其口,使她在地下不能辱骂泄愤。后甄后之子曹睿即魏明帝查知真相,为生母报仇,还以其人之道,逼死郭

后,装殓时,同样以发复面,以糠塞口。这种嫉妒残害,仇杀报复的惨剧,在历代宫廷中屡见不鲜,其罪恶之源,即在皇帝的一夫多妻制。汉成帝时,赵飞燕姐妹切

盼生子,以巩固其受宠的地位。但她两人又偏偏不孕,于是赵飞燕即专选一些多子的侍郎宫属和宫奴等与他们私通。其妹则在成帝面前为她巧加掩饰,即使如此,她

仍不孕。对宫中其他美人,已怀孕者令其堕胎,已生子者加以杀害,赵氏姐妹绝不让其他宫人生子破坏她们的地位,因此死于她们手中的生命不知有多少。封建帝王

都高唱伦理道德,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知礼守法的典范。殊不知宫闱以内,失德败行,秽乱官掖的丑闻屡见于史。臭名昭著者如贾南风即是伤风败俗的典型,她是晋惠

帝皇后,她不只狠毒悍嫉,而且*丑外张。她连生四女,偏不生男。她比赵飞燕姐妹更凶悍,竞用卫士所执的大戟,当胸将一怀孕官妾刺死。晋武帝自矜“朕本诸生

家,传礼来久”,是最尊崇“礼法”的。贾南风的秽行丑闻,则无异于给了晋武帝一个响亮的耳光,打下了司马氏家族虚伪惑人的“礼法”面具,彻底暴露了辉煌宠

丽的宫廷中的腐朽污秽。凡此种种,必将影响庞大约封建官僚机器的运转,削弱历代帝王的统治地位。

小说里面提到过的妃嫔详略不计有五十多个,电视剧里面简化了,只有二十个左右。

小说里面:

排名顺序按照人物入宫大致时间。

1 齐月宾-端贵嫔-端 妃-端贵妃

2 朱宜修-娴 妃-娴贵妃-皇 后-谥号温裕(纯元皇后同父异母妹)

3 朱柔则-皇 后-谥号纯元(温裕皇后同父异母姐)

4 苗 氏-贤 妃

5 甘 氏-德 妃

6 汤 氏-汤良娣-汤顺仪-汤容华-悫贵嫔-汤昭仪-悫 妃-追封为恭悫贤妃

7 冯若昭-冯淑仪-敬 妃-德 妃

8 吕盈风-欣贵嫔-吕昭容-欣 妃

9 慕容世兰-华嫔-华贵嫔-华 妃-皙华夫人-慕容妃-华妃-慕容选侍-追封为顺选侍-顺成贵嫔

10 曹琴默-曹容华-曹婕妤-襄贵嫔-追封为襄穆妃

11 -丽贵嫔

12 陆 氏-陆昭仪-陆顺仪(秦芳仪表姐)

13 李 氏-李修容

14 秦 氏-秦芳仪(陆昭仪表妹)

15 史移芸-史美人-康贵人-史良娣-康 嫔

16 芳才人-芳贵人-良 娣-芳 嫔

17 甄 嬛-莞贵人-莞 嫔-甄婉仪-甄婕妤-莞贵嫔-出家法号莫愁-甄昭仪-莞妃-莞淑妃破例保留封号-皇贵妃

18 沈眉庄-惠贵人-惠 嫔-沈容华-沈婕妤-惠贵嫔-沈淑媛-惠 妃-追封为德妃-惠仪贵妃

19 安陵容-安选侍-安美人-安小媛-安 嫔-安芬仪-安容华-安贵嫔-安昭媛-鹂 妃(避皇帝名讳被更名为安鹂容)

20 方淳意-淳常在-方良媛-追封为淳嫔-淳悯妃

21 梁 氏-梁才人

22 杜佩筠-恬贵人-杜良媛-恬 嫔-追封为恬妃

23 刘令娴-刘良媛-慎 嫔-刘德仪-刘容华-慎贵嫔

24 汪轩媖-汪睦嫔-汪芬仪

25 赵仙蕙-赵韵嫔-赵容华-赵婕妤-韵贵嫔

26 余 氏-余更衣-余采女-余选侍-妙音娘子-余娘子-余更衣

27 乔 氏-乔更衣-乔采女-乔选侍

28 黎 萦-福贵人-福 嫔-福贵嫔

29 管文鸳-祺贵人-祺 嫔-管顺仪-管婕妤-祺贵嫔-祺 嫔-管更衣

30 倪 氏-祥贵人-祥 嫔-倪更衣

31 洛临真-瑞贵人-瑞 嫔-追封为昭节妃

32 徐燕宜-徐采女-徐才人-徐贵人-徐婉仪-徐容华-徐婕妤-徐淑容-贞贵嫔-贞 妃-贞一夫人

33 杨梦笙-杨良娣-杨芳仪-庶 人-追封为恭静贵嫔

34 周 佩-庆贵人-庆 嫔-周容华-周婕妤-庆贵嫔

35 金 氏-金良媛

36 韦 氏-韦才人

37 季 氏-季常在

38 胡蕴蓉-昌 嫔-胡德仪-昌贵嫔-胡昭仪-昌 妃-胡良娣-昌 妃-敏 妃-庄敏夫人-贤 妃-胡才人(皇帝皇后表妹)

39 傅如吟-傅小仪-傅婉仪-傅婕妤

40 穆景秋-穆贵人-穆良媛

41 严致秀-严才人-璘贵人

42 仰 氏-仰顺仪-庶 人

43 叶澜依-叶更衣-叶选侍-滟常在-滟贵人-叶小仪-滟 嫔

44 荣赤芍(慕容世芍,慕容世兰胞妹)-荣更衣-荣选侍-余容娘子-余容贵人-荣 嫔

45 罗惜惜-瑃常在-瑃(美人、贵人)-瑃 嫔

46 祝采芷(被更名为祝含芷)-珝常在-珝(美人、贵人)-珝 嫔-珝贵嫔

47 江沁水-瑛常在-瑛(美人、贵人)-瑛 嫔-江婉仪-江容华-江婕妤-瑛贵嫔

48 鸢 羽-安鹂容侍女,被皇上宠幸后无名分

49 卫 筠-琼贵人

50 姜 氏-姜美人-姜贵人-姜小媛

51 李 氏-李才人-玥贵人-李婕妤

52 孙 氏-孙才人

53 汪 氏-汪选侍-汪娘子-汪美人-汪贵人

54 任 氏-任娘子

55 李 氏-李选侍

56 刘 氏-大刘美人

57 刘 氏-小刘美人

电视剧里面:

皇后,华妃,端妃,齐妃,敬妃,丽嫔,曹贵人曹琴默,欣常在,甄嬛,沈眉庄,安陵容,富察贵人,夏冬春,祺贵人瓜尔佳文鸢,宁贵人叶澜依,淳常在方淳意,瑛常在江采萍,乔颂芝,余莺儿,贞嫔,康常在

如果满意,请采纳!

一直以来,由于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所以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不过历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里,徐惠又是怎样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实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去。

若是徐惠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是唐太宗召她前来觐见时等得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徐惠为了解围而作。

而说到这首《进太宗》,则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同样以文采出名的嫔妃大有其人,比如晋武帝的左贵嫔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虽然才华横溢但长相丑陋,而晋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记载了左芬因为“姿陋无宠”。

但就是这样一个“姿陋无宠”的左芬,光凭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宠妃胡芳的正一品贵嫔之位。而晋武帝纵然不过是个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经常亲自前去拜访左芬,主动到左芬的住处去,再反观唐太宗这里,不过是难得召见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过是稍微来得迟了点,唐太宗都要忍不住发火,以至于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当场做了《进太宗》这首解围诗以化解这种难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惠的列传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录了这份谏表,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惠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上谏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惠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惠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惠的长篇大论。徐惠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表的,那么徐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甚至徐惠在上书里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惠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上书劝谏。如果徐惠只是为了劝说皇帝节省民力轻徭薄赋,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华宫时就上谏劝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开始反省了,这才跟风上书?

所以徐惠此举一出,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她是意在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借机搏取唐太宗的注意与赏赐,而徐惠精心挑选在这样时机向给皇帝上书,颇有刻意做作之感。

至于唐太宗对徐充容这篇奏疏的反应,则是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唐太宗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而徐惠通过这样生硬刻意的上书方式进行劝谏,更加让人察觉到一种拘束与拘谨。这也恰恰说明了,徐惠到底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

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倘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惠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将徐惠此举视为殉葬,并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惠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因为出众的文采而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惠自然算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惠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

毕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惠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惠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在两个月后就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惠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山西朔宁县有一个班家,班家出了一系列历史名人。比如著有《汉书》的班固,他的妹妹班昭,他的弟弟班超。再上溯两代,班家有一个青史留名的才女---班婕妤。

班婕妤的父亲班况为汉武帝出击匈奴立过不少功勋,他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个个都是人才,女儿班婕妤更是出类拔萃,诗赋音律样样精通,被皇帝看上了,入宫,封为婕妤。其实班婕妤真名叫什么,没有人知道。

虽然只是婕妤,可皇上喜欢班婕妤,她不仅多才多艺,还十分贤淑,不张扬,不招摇,不讨人嫌,就连太后也十分喜欢她。因此,某种意义上,她不仅是皇上的女人,更是皇上的知音和朋友。

汉朝的时候,皇上出行坐一种十分豪华的车子,车上只有一个座位。皇上为了能和班婕妤一起出行,想让人制作一辆两人乘坐的车子。班婕妤知道了,阻止了这种做法。

试想,那是一种怎样的荣耀和恩宠呢?可是,班婕妤拒绝了。

太后看出这个儿媳是个品德高尚、具有博大胸怀的人,因此想让她多影响一下皇上,让皇上成为一代明君。可是,此皇上是汉成帝,不是唐玄宗,也不是康熙帝乾隆帝。

在汉朝时,有一种绢做的团扇,是宫里的嫔妃们的饰品。夏天炎热,团扇可以扇出凉风,所以,人人手不离扇,可是,秋凉以后,团扇就被搁置起来,只能等到第二年才能再被亲近。

班婕妤和皇上生过一个孩子,可是,不久,这个孩子夭折了,从此她再没生育。

皇上后宫佳丽无数,再贤淑再美丽再有才华的女子,看时间长了,也总有看腻的时候。何况,有多少女子在千方百计想取得皇上的宠幸。而班婕妤又是一个不争宠的人。

一次,皇上微服出游,走到阳阿公主府,见到一个 ,叫赵飞燕,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眼神顾盼之间,若即若离。得,皇上的魂被勾走了。是啊,善歌舞之人的眼神,哪是整日写辞赋弄丝竹的班婕妤能比拟的,何况,班婕妤主攻的是贤德,而赵飞燕呢?天知道。

赵飞燕进宫后,恃宠骄横跋扈,把妹妹也引进宫里。皇上对她言听计从,把班婕妤忘到了脑后。

皇后一直没有子嗣,她在别人的撺掇下,设坛求子,以为有了儿子,皇上就会重新宠爱她了。可是,设坛求子这件事,被赵飞燕知道了,她立刻把这件事演化成一出皇后对她和皇帝的诅咒,而且把班婕妤也牵连进去了。皇上此时已经是鬼迷心窍了,立刻把皇后打入冷宫,班婕妤饱读史书,很有智慧,在皇上面前辩白: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一切都是天定的,天天修身养性都不能得到福报,动那些歪脑筋还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神灵有知,怎么会听信人的话?如果神灵无知,与他说什么又有什么用?我不仅不敢做那样的事,也不屑于做那样的事!

应该说,皇上对班婕妤的贤德还是了解的,班婕妤得以解脱,可是皇后就没那么幸运了。

看到如今的皇上如此这般,班婕妤明白,自己躲过一时,躲不过一世,赵氏两姐妹早晚还会把她除掉,而皇后的今天就是她的明天。皇宫哪里是最安全的地方?班婕妤请求皇上,让她去伺候太后。皇上批准了。

从此以后,班婕妤躲进深宫,在太后身边,烧香礼佛,写词作赋,把自己比作秋天的团扇,聊以打发寂寞的时光。

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自己要求到成帝陵墓守陵,过了五年,仅四十多岁,她孤独地离世。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团扇诗》也叫《怨歌行》,写尽了宫中女子的悲凉心境。而在那些孤寂的岁月中,班婕妤有暇写下了大量的辞赋,使她成为西汉著名的辞赋大家。

韩愈就班婕妤被冷落这件事,曾说,一得一失,两者相比,熟得熟失,谁又能说得清呢?

当时的人都说班婕妤侍君不逾礼法,可与周宣王的姜后鸡鸣戒旦,前后媲美,可惜汉成帝沉迷于酒色,远离了班婕妤的规劝及影响,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兴大业,汉成帝却落得个暴毙的结局。这里,我不对汉成帝抱婉惜的心情,只对班婕妤抱婉惜的心情,倘若她遇到了过去的周宣王、楚庄王,或她后来的唐太宗,甚或是明太祖,又当如何?

才女婕妤西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95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