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第1张

窗外流林 童生 一级(4)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4)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首页 编辑词条 墨竹图题诗

[编辑本段]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编辑本段]简析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编辑本段]郑板桥介绍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202

参考资料:

1原文

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开放分类:

诗句,课文,名句

合作编辑者:

HALI13542、827190489、hudingyan、KUCW4545、可爱的迪奥西斯、九个太阳2008、zh_yun1996、红梅蜡雪、xwx19951026、乐乐贝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2449 次

编辑次数:14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8-11-25

创建者:九个太阳2008

最新动态

小桔灯:

关于小桔灯:

小桔灯活动简介

爱心传递,邀您参加

小桔灯活动官方空间

©2008 Baidu 权利声明

(长沙市宁乡县老粮仓镇望江村72岁的贫困户周春桃家,在众人帮助下贴对联。)

(“洪水无情毁家园心生惆怅,人间有爱建新居脸露欢颜。”这副对联的话语朴实无华,但却道出了周春桃内心的真挚感激之情。)

(周春桃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村上不但帮自己建起了新房,还帮忙添置了家具和家电。)

(老粮仓镇老粮社区的村民张克智家门上醒目的横批“粮仓有福”,道出了他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张克智也是村上的贫困户,已近80高龄的他有一个常年多病的老伴和一个智障的儿子。)

(“我是1968年入党的老党员了,家里一直比较贫困,做梦都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张克智说。)

(在老粮仓灾民集居点建设工地现场,房屋重建正热火朝天进行中。)

(大伙共同努力只有一个心愿:年底住进美丽新家园。)

(老粮仓镇党委书记孙勇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今年全镇将全力推进双藕、星石、望江3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和1196人脱贫。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摄)

星辰在线10月16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位于长沙市宁乡县老粮仓镇的望江村,72岁的贫困户周春桃在家放起了爆竹。这一不过年二不过节,噼里啪啦声吸引了邻居们纷纷聚集在周春桃家门口,只见周春桃和他的弟弟在众人的帮助下正往自己新居的大门上张贴对联。

“洪水无情毁家园心生惆怅,人间有爱建新居脸露欢颜。”这副对联的话语朴实无华,但却道出了村民内心的真挚感激之情。周春桃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自己是村上的贫困户,没有妻儿,以前就住在原址上的一处危房中。“今年洪灾期间,我家的危房倒了,当时我很捉急,怕自己没地方住。”

周春桃说自己没想到,村上和镇上的干部闻讯立即赶到了他家,迅速将他安置到邻居家中,并积极着手开始了他家房屋的重建工作。“约两个月,政府就帮我建好了这座房子,两间半房(客厅、卧室及洗漱间),总共40多平米,简单装修好还给我添置齐了家电。” 周春桃说,自己一个孤寡老人,不是村上积极帮扶根本不可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老粮仓镇老粮社区的村民张克智已近80高龄,有一个常年多病的老伴和一个智障的儿子,也是村上的贫困户。身体不大好的他请街坊邻居们帮他的新家大门上也张贴了一副对联,醒目的横批“粮仓有福”道出了他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我是1968年入党的老党员了,家里一直比较贫困,做梦都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

老粮仓镇党委书记孙勇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全镇有68万人口,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27户、3764人,截至目前全镇脱贫761户1792人。“通过加强责任到人、对照检查、落实政策、压实责任、严格考核等举措,今年以来,老粮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巨大进步和成效,1427户贫困户档案资料已基本完善,贫困户‘一书一卡一手册一保单一画册’等资料全部发放到户。” 孙勇介绍,今年全镇还将全力推进双藕、星石、望江3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和1196人脱贫。

1、古天乐和李若彤

港版《神雕侠侣》捧红了古天乐和李若彤。

从长相上来说,古天乐和李若彤都不是香港常见的相貌,二人的长相都更接近于两岸三地观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帅哥美女,注定是要火遍两岸三地的。但如果没有一部经典的影视剧,他们也很未必会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李若彤,在出演了《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之后,基本就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更让人觉得,小龙女这一角色,就是为李若彤量身定做的,如果没有《神雕侠侣》,李若彤未必能火起来。

2、李亚鹏

央视版《笑傲江湖》捧红了李亚鹏。

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亚鹏并没有港版令狐冲的扮演者吕颂贤帅气,李亚鹏甚至都不是《笑傲江湖》剧组的第一人选,这大概也说明,在主创看来,李亚鹏的外形和令狐冲并不搭,但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李亚鹏被以救火的名义叫来,和许晴搭档演出令狐冲、任盈盈,反倒成就了一代经典,李亚鹏前妻王菲和好声音导师刘欢合唱的主题歌《笑傲江湖》和李亚鹏的表演放到一起来看,反而显得很搭调。

3、刘涛

央视版《天龙八部》成就了刘涛。

央视版《天龙八部》可谓美女如云,但像出演阿紫的陈好在参演前已以“万人迷”的形象走红,《天龙八部》之于陈好这样的女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但对于刘涛这样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女星来说,阿朱这一角色却是雪中送炭,也正是因为出演了阿朱,刘涛才迎来自己演艺事业的第一春,也因为阿朱的角色才顺利“嫁入豪门”,刘涛后来复出成功,也和曾出演阿朱的角色分不开。

   导读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 。身为 重臣的 ,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世称道。> 科举之途屡屡不顺 >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时从江西迁来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教书20多年,生活清贫。左宗棠3岁时,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没有吃独食,而是回家与兄长平分。祖父夸他:「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还知道谦让,以后有出息。」>  少年时,左宗棠以优异成绩考上秀才。可他的科举之路很不顺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试卷没能被阅卷的考官看中。眼看与举人资格失之交臂,幸好这是为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开的恩科,主考官从5000余考卷中又选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补的6人之首。>  此后,左宗棠考进士三次落榜。有一次落榜,竟是因为湖南人多中了一个进士,而湖北人少了一个,硬把左宗棠撤下,换上了一个湖北人。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开始寻找新的报国途径。他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大为赞赏,提出要见作者。这个作者,正是左宗棠。陶澍和20多岁的左宗棠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左宗棠拜陶澍为师,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幕僚。谁知好景不长,两年后陶澍病死于南京,左宗棠失去靠山。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在老家置了几亩薄田,回家务农。> 军功成就旷世奇才 >  左宗棠虽在家隐居,却已然声名在外。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回原籍养病,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左宗棠。左宗棠振奋不已,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上林则徐的官船时过于激动,一脚踏进水里。林则徐见到衣裳湿透的左宗棠,笑着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二人一直谈到天亮,林则徐告诉左宗棠新疆的危局,将耗费数年心血整理的新疆资料和绘制的地图交给左宗棠。这为左宗棠后来新疆平乱埋下伏笔。>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知道左宗棠的军事才能,派专使请出40岁的左宗棠守长沙。左宗棠与太平军初战长沙城下,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战死;再战湘潭,太平军主力被击破。声名大振的左宗棠,率部从江西打到浙江,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升为浙江巡抚,次年攻下了汤溪、龙游、兰溪,占领金华,攻克了义乌、诸暨。左宗棠一路胜利一路升官,10多年中,当上了闽浙总督。>  左宗棠军功赫赫,不断升迁,开始自负起来。传闻他常说自己是牵牛星下凡,爱在饭后摸著大肚子说:「我不负此腹也!」有一次,他又手摸肚子,问身边一个差官:「你知道我这肚内是什么吗?」差官说:「是燕窝海参?」左斥责道:「这是什么话!我腹中都是绝大经纶!」差官出来后咂舌道:「左大人说他肚里有绝大金轮,能吞下去真不简单啊!」>  左宗棠喜欢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有时在写给别人的信中甚至署名「老亮」。他的一个下属林寿图喜欢开玩笑,当左宗棠自吹自擂时,林笑说:「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左宗棠很高兴。两人后来又说起,当时有很多人自诩为诸葛亮,林寿图说:「此葛亮之所以为诸也。」左宗棠把脸一沉,因为「诸」和「猪」是谐音,左宗棠觉得丢了面子,后来找了个借口把林赶走了。> 西征路插满左公柳 >  曾国藩对左宗棠提携颇多,但左宗棠并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但曾国藩统领湘军时,左宗棠只是个幕僚。左宗棠在给曾国藩的信里却不肯自称「晚生」,只署「愚弟」,他的傲气,让两人关系逐渐恶化。传说有一次两人见面,曾国藩表面平静,内心怨气难消,出了个上联:「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嵌入左季高三字)。」左宗棠也不示弱,对道:「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嵌入曾国藩三字)?」>  后来,曾国藩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对洋人态度软弱。一向主张对外强硬的左宗棠拍案大骂,二人断交。>  但左宗棠本人在民族大义上确实不含糊。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噶尔等城,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让护卫抬着一口棺材,亲率6万湖南子弟入疆平乱。他的大军翻天山,穿沙漠,历时两年,收复新疆全境,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来侵略的光彩一页。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种杨柳,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犹存。>  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进犯台湾基隆,又偷袭福州马尾港,福建水师覆灭。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在福建整顿防务,援助台湾清军,使法国侵台阴谋没有得逞。正当捷报频传时,慈禧太后一意求和,下令停战。左宗棠眼睁睁看着军事胜利换来的是不平等条约,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一年后,弥留之际的左宗棠口授遗折:「臣督师南下,逾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次年归葬于湖南长沙。>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左骡子」的清白家风 >  左宗棠一生刚直不阿,绰号「左骡子」。早在长沙幕府期间,永州总兵樊燮贪赃枉法,自恃身为满人,又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亲戚,拒不服罪。左宗棠坚决把他绳之以法。面对咆哮公堂的皇亲国戚,左宗棠大义凛然地喝斥:「纨裤子弟,国之硕鼠,有何面目见尔列祖列宗?」官文向咸丰皇帝诬告左宗棠,把他的话篡改为「八旗子弟,国之硕鼠」,说他「头上有反骨」。咸丰帝下旨「就地正法」。幸而大臣中有人力保,左宗棠才躲过横祸。>  手握大权,左宗棠要发财易如反掌,但他一生清廉。他与晚清巨富胡雪巖交往颇深,胡雪巖为左宗棠筹措粮饷,左宗棠任命胡为军中总理粮台,还保荐他为候补道,后来更奏请皇帝,给胡加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胡雪巖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左宗棠在东南用兵顺利,又在西北连战连捷,在财政上得益于胡雪巖支持。两人可谓典型的官商合作。说这样的合作不谋私利,当然有人不信,就向朝廷告发。但朝廷调查的结果是,胡雪巖的财力支持,为左宗棠的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左宗棠一身清白。慈禧太后非常高兴,随即对满朝文武下了一道口谕:30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共有4个儿子,名为孝威、孝宽、孝勋、孝同。他得子较晚,大儿子孝威出生时,左宗棠已经35岁。儿子7岁时,他离家到长沙当幕僚,此后戎马生涯,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一连6年都不能与家人见面。他对子女的教诲主要是靠书信。他写信教导儿子:「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四子均已长大成人。左宗棠为左氏家塾写下一联:「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他本人的表率作用,对子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人们称赞说:「公(指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严。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虽盛暑,男女无袒褐者。烟赌诸具,不使入门,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  左宗棠的儿子中,只有老四孝同在军中当过较大的官,甲午战争时,曾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澄在辽宁边关统帅大军,左孝同总办营务。战后,左孝同就退出了军队。> 后代名医不少 >  左宗棠的墓地,在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杨梅河白竹塘。据当地农民回忆,左墓在1975年毁过一次,当时村里要修桥,有人说左墓有很好的石料,就挖开了墓。左宗棠当时「看起来与活着时一样」,大概16米高,辫子有尺把长,一见风,皮肤就慢慢变黑,后来腐烂了。他墓里面「没什么东西」。当地农民在山上另挖了个坑,把左宗棠的尸骨藏起来。后来重修,才把遗骨葬到原地。左宗棠的祠堂「左文襄公祠」,上世纪50年代被改成工人文化宫。>  左宗棠 当官的不多,孙子左念恒做过余杭太守,是个诗人。到了第四代以后,多学者,多名医。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是著名外科专家,毛泽东早年在湖南搞农民运动的时候,左景鉴也搞过农运。上世纪50年代,他奉命入渝筹建重庆医学院,在上世纪60年代与黄家驷、裘法祖、吴阶平并称为中国外科的「四把刀」。据左宗棠曾孙女婿梁赐龙回忆,「文革」时,左景鉴被打成牛鬼蛇神,被迫去打扫厕所。有好几次,他扫著扫著,来人通知让他赶快换衣服,北京的首长要做手术,「飞机在那里等著」。>  左景鉴的儿子左焕琮是外科专家,1994年,蒋经国之子章孝慈到北京求医,为他做手术的就是左焕琮。左景鉴的大女左焕琛也是学医的,是影像医学及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左氏 中,还有一位旅法华裔汉学家左景权,在敦煌学方面颇有成就。>  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腐蚀与防护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所创造的左氏定律,至今是化工防腐处理的一个重要定律。他曾撰文回忆王震将军对左宗棠的评价。1983年8月,王震将左景伊邀至自己家中,谈了3个小时,还将个人珍藏的《左宗棠年谱》送给左景伊。王震说:「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这个评价,对左宗棠还是蛮高的。>

一、春联的来历(40字)

最早应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谓桃符,其实就是两块桃木板。当时的桃符并不是过年时候才悬挂,是平时就一直悬挂在大门的,大体就像现在屋前的“泰山石敢当”;那时的桃木板上也写有名字,即神荼、郁垒,桃木辟邪也正是来自二人的相关传说。

二、扩展内容

到汉朝,有相关记载,就直接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悬挂的,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这样一来,桃符就和过年有了直接关系。在接下来,随着骈体文的体裁盛行,到了隋唐时代诗歌的盛行,就有了对仗、平仄的讲究;而真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在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后蜀最后一代皇帝孟昶(chǎng),好学能文,就标新立意的命令一个叫辛寅逊的文臣,在悬挂的桃符上书写文字,这样就有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联的产生,即第一副春联。

以上虽然第一副“春联”出现了,可它的载体仍然是“桃符”;在这之后,就是宋朝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的使用变得普遍,才有了纸张书写楹联,并在春节张贴。但在宋朝,这种虽然在载体和内容上都有了变化的“桃符”,仍以“桃符”为名。春节最著名的一首诗《元日》,出自宋朝王安石,里面有一句诗就写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就从明朝盛行了起来,到了清朝就增加了纸张颜色、字数等许多讲究,并流传了下来,所谓“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流芳百世-臭名昭著---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洗心革面-脱胎换骨销声匿迹-隐姓埋名 空中楼阁-世外桃源 石沉大海-日薄西山 地大物博-源远流长 前途无量-后患无穷 贤妻良母-孝子贤孙 平分秋色-独占鳌头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兴师动众-调兵遣将 草菅人命-荼毒生灵  名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兴师动众-调兵遣将

明正言顺-理直气壮  假公济私-损人利己 海枯石烂-日久天长---翻山越岭-赴汤蹈火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腾云驾雾-乘风破浪赫赫有名-默默无闻 咬文嚼字-舞文弄墨有法可依-无权过问 呱呱落地-呀呀学语 雨过天晴-水落石出 风起云涌-水涨船高 暴风骤雨-和颜悦色 生机勃勃-死气沉沉翩翩起舞-侃侃而谈 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目不识丁-口无遮拦 面不改色-目不转睛 眉开眼笑-心旷神怡 面面俱到-口口相传 神采奕奕-大腹便便

手急眼快-耳聪目明 面面相觑-头头是道 手足无措-唇齿相依 少见多怪-小题大作 小恩小惠-大是大非 神通广大-人才辈出 载歌载舞-再接再厉 雷打不动-水泄不通忧心忡忡-喜气洋洋 沾沾自喜-郁郁寡欢 蒸蒸日上-遥遥领先 摇摇欲坠-亭亭玉立 兴致勃勃-来去匆匆 源源不断-喋喋不休

贼心不死-真相大白 山呼海啸-石破天惊

枪林弹雨-刀光剑影

循循善诱-栩栩如生 咄咄逼人-耿耿于怀 滔滔不绝-泛泛而谈

忠心耿耿-温情脉脉 气势汹汹-文质彬彬 天天向上-人人有责

节节败退-茕茕孑立 彬彬有礼-碌碌无为 多多益善-寥寥无几

沸沸扬扬-平平安安 躲躲闪闪-战战兢兢 浑浑噩噩-清清白白

袅袅婷婷-影影绰绰 磕磕碰碰-服服帖帖 骂骂咧咧-嘻嘻哈哈

层层迭迭-熙熙攘攘 鬼鬼祟祟-婆婆妈妈 郁郁葱葱-纷纷扬扬

断断续续-拖拖拉拉 匆匆忙忙-勤勤恳恳 地地道道-原原本本

唯唯诺诺-恭恭敬敬 星星点点-密密麻麻 跃跃欲试-娓娓动听

大风大浪-多姿多彩 松松散散-踏踏实实 随随便便-松松垮垮

丝丝入扣-息息相关 语重心长-言简意赅 烟消云散-薪尽火传

资深望重-心灰意懒 兴衰成败-纵横捭阖 罪魁祸首-凶神恶煞

自觉自愿-亦步亦趋 知己知彼-献计献策 徇情枉法-招降纳叛

寻根问底-想方设法 寻章摘句-著书立说 条分缕析-藕断丝连

真才实学-虚情假意 异端邪说-污言秽语 乌烟瘴气-血雨腥风

雪泥鸿爪-星罗棋布 讨价还价-听之任之 兴风作浪-投鞭断流

扬长避短-温故知新 循规蹈矩-随波逐流 心狠手辣-色厉内荏

声嘶力竭-心满意足 搜肠刮肚-推心置腹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走南闯北-声东击西 克己复礼-听天由命 能上能下-难舍难分

谈天说地-品头论足 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挑肥拣瘦-耀武扬威

舍本逐末-煮豆燃萁 情真意切-心安理得 身败名裂-土崩瓦解

心平气和-兴高采烈 取巧图便-删繁就简 敲诈勒索-招摇撞骗

奇谈怪论-闲言碎语 奇装异服-趣闻轶事 齐心协力-同甘共苦

欺软怕硬-弃暗投明 铜墙铁壁-金城汤池 抛头露面-捉襟见肘

披金执锐-斩钉截铁 喜新厌旧-送往迎来 夙兴夜寐-早出晚归

痛定思痛-精益求精 话里有话-神乎其神 出尔反尔-买空卖空

就事论事-靠山吃山 防不胜防-闻所未闻 绘声绘色-倾国倾城

不屈不挠-可歌可泣 大红大紫-可亲可敬 人山人海-民脂民膏

我行我素-自给自足 互利互惠-相辅相成 能文能武-同心同德

满打满算-将信将疑 旅进旅退-能屈能伸 见仁见智-尽忠尽职

戒骄戒躁-克勤克俭 平起平坐-善始善终 冷言冷语-熟门熟路

无穷无尽-彻头彻尾 含辛茹苦-担惊受怕 豪言壮语-真知灼见

狂风暴雨-光天化日 惊涛骇浪-和风细雨 零敲碎打-胡搅蛮缠

横眉怒目-苦口婆心 光风霁月-污泥浊水 慈眉善目-焦头烂额

披沙拣金-探骊得珠 巧取豪夺-倒行逆施 片言只语-金科玉律

断编残简-嘉言懿行 惩前毖后-颂古非今 浑金璞玉-奇珍异宝

旁敲侧击-歪打正着 沉思默想-深谋远虑 老奸巨猾-残兵败将

旁征博引-真凭实据 横征暴敛-穷奢极侈 轻描淡写-平铺直叙

瓜田李下-字里行间 崇山峻岭-荒时暴月 横冲直撞-远走高飞

深思熟虑-善罢甘休 胡言乱语-陈词滥调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谨小慎微-肤皮潦草 优柔寡断-雷厉风行 人杰地灵-国泰民安

山清水秀-花好月圆 心明眼亮-貌合神离 龙腾虎跃-鬼哭狼嚎

膘肥体壮-年富力强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兵强马壮-财大气粗

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短斤少两-得寸进尺 称王称霸-成名成家

鼎新革故-弄巧成拙 奖勤罚懒-激浊扬清 传经送宝-含英咀华

断章取义-抱残守缺 呼朋引类-结党营私 焚膏继晷-废寝忘食

曲突徙薪-居安思危 闭关锁国-背井离乡 承上启下-博古通今

铺张浪费-勤俭节约 玲珑剔透-扑朔迷离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伤风败俗-丧权辱国 开天辟地-跋山涉水 沽名钓誉-歌功颂德

孤芳自赏-敝帚自珍 处心积虑-荡气回肠 矫枉过正-化险为夷

丢三落四-惩一儆百 急功近利-登峰造极 鳞次栉比-车水马龙

鞠躬尽瘁-敷衍塞责 雍容华贵-倜傥风流 打家劫舍-祸国殃民

繁荣昌盛-分崩离析 豁达大度-尖酸刻薄 有的放矢-没精打采

求同存异-抚今追昔 比肩继踵-并驾齐驱 平心静气-排忧解难

勾心斗角-吹毛求疵 价廉物美-人微言轻 珠圆玉润-物美价廉

春暖花开-冰消瓦解 心直口快-舌敝唇焦 年轻力壮-身残志坚

身强体壮-劳苦功高 真心诚意-欢声笑语 巧言令色-奴颜媚骨

花言巧语-道听途说 新仇旧恨-异曲同工 蓬门荜户-孤家寡人

笨口拙舌-赤胆忠心 忍无可忍-为所欲为 百战百胜-多劳多得

或明或暗-不亢不卑 无边无际-不蔓不枝 百发百中-大起大落

火烧火燎-群策群力 假仁假义-动手动脚 不郎不秀-如火如荼

星移斗转-日新月异 阳光明媚-朝气蓬勃 胸无点墨-心有余悸

敢作敢为-速战速决 自高自大-从难从严 老骥伏枥-沐猴而冠

老态龙钟-声名狼藉 波澜壮阔-风雨飘摇 树碑立传-添砖加瓦

格物致知-教书育人 枯木逢春-铁树开花 添枝加叶-斩草除根

滴水不漏-寸步难行 不折不扣-大吹大擂 古为今用-恩将仇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淡泊明志-姑息养奸 身怀绝技-家徒四壁

文不加点-言不由衷 繁花似锦-群芳争妍 言不及义-文不对题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浩如烟海-坚如磐石 归根结底-正本清源

扶摇直上-沸反盈天 凹凸不平-参差不齐 一筹莫展-孤掌难鸣

群情振奋-众说纷纭 狼烟四起-孤注一掷 异军突起-短兵相接

目中无人-节外生枝 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身价百倍-干劲十足

每况愈下-来日方长 笑容可掬-怒发冲冠 旧地重游-妙趣横生

热血沸腾-容光焕发 胜券在握-险象环生 独一无二-成千上万

避重就轻-变废为宝 粉墨登场-锣鼓喧天 喜忧参半-爱憎分明

踵事增华-移风易俗 老少皆宜-妇孺皆知 赏罚分明-胜负难测

鸡犬不宁-鸦雀无声 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劳逸结合-旱涝保收

表里如一-内外有别 休戚与共-血肉相连 机会均等-旗鼓相当

内外交困-心口如一 梦寐以求-俯拾即是 心力交瘁-条理分明

软硬兼施-进退两难 走投无路-坐立不安 问寒问暖-作威作福

一语破的-两世为人 条条框框-形形色色 期期艾艾-马马虎虎

花花绿绿-蓬蓬勃勃 偷偷摸摸-忙忙碌碌 干干净净-清清楚楚

斤斤计较-步步为营

为了你的电脑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打开网址 取消 此链接转自手机浏览器,可能无法打开。打开网址 取消

春节在我的理解中,一般是到初七就已经结束了。初七过后,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流浪的流浪,漂泊的漂泊,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短短几天的狂欢,似乎不能改变什么。或许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偶遇,寒暄一番,小时候谈的山脉,变成了人脉。又或许多年前曾暗恋的女同学,在朋友的闲谈中知道了她嫁去了异乡,入了豪门。又或许以前彼此颇有成见的男同学,阔别多年再碰头,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些我们都习惯的归于成长,或许这真的是成长。我以前很不接受一些世俗的说法,但现在,自己却变成了世俗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27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