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他不仅能够从容淡定的处理江湖之事,而且对于自己的家事也掌管有度。杜月笙的七儿子到了成婚的年龄,他亲自挑的一个儿媳妇,最终为杜家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杜月笙挑的儿媳妇又会是谁?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杜月笙起于草莽,曾经只是一介小混混,在上海滩中以卖梨为生。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杜月笙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黄公馆,最终靠着黄金荣的势力平步青云,成为了上海滩鼎鼎大名的“闻人”。
杜月笙的一生,共取妻五人,她们分别是沈月英(领养长子杜维藩)、陈帼英(生次子杜维桓、五子杜维翰、六子杜维宁)、孙佩豪(生三子杜维屏、四子杜维新)、姚玉兰(生七子杜维善、幼子杜维嵩、长女杜美如、次女杜美霞)、以及最后一个妻子孟小冬。
杜月笙平日里比较喜欢七儿子杜维善,并且极其重视对他的教育,还花高价送他去澳洲留学,攻读地质学专业。几年之后,杜维善学成归来,不过杜月笙的烦恼随之而来,杜维善此时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身边却没有佳偶陪伴,实在是不成,所以,自己需要给儿子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媳妇。
杜月笙在上海大名鼎鼎,所结交的朋友也是非富即贵,全国各地的军阀、政治家、商贾巨富,甚至是江湖人士,都是杜氏公馆的座上宾,因此而言,当杜月笙公布儿子寻偶的消息后,顿时成为了上海滩中的大新闻。
当时的人们都意识到,如果能与杜家攀上亲家关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乎,全上海滩的媒婆们,几乎每天都在杜公馆门内进出,争相为杜公子介绍心仪的姑娘。她们巧言善辩,拿着上海滩巨富之家姑娘们的照片,简直是夸出了花来,令杜月笙本人挑的眼花缭乱,甚至自己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到了傍晚,杜月笙独自坐在书桌前,将几十个女孩照片资料摆在桌上,一张一张的端详,并根据女孩的家世与身份,作出自己的评判标准。到了最后,他终于选定了一个女孩,这张女孩的照片上写着三个字——谭端言。杜月笙为何要选定谭端言作为自己的儿媳妇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她是谭敬的女儿。
谭敬是谁?在旧社会的上海滩中,提起谭敬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谭敬字和庵,祖籍广东开平,其祖上曾在广州十三行专营海外贸易,后在上海定居。谭敬家庭背景深厚,他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对商场之事十分感兴趣,并在1939年留学归来后,投入到金融与房地产行业之中,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跻身上海滩富翁之列。
与此同时,谭敬本人热衷于收藏,是收藏界少有的大家。1939年至1949年,国家处于战乱状态,不少收藏家开始抛售自己的收藏品,而这恰恰为谭敬的收藏事业提供了机会,他花费巨资,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收藏品仓库,又一跃成为上海滩收藏名家。
杜谭两家联姻,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杜维善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且颇具才识礼节,谭端言是名门闺秀,不仅长相秀气,也还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字画古玩别有一番见解。两位年轻人相见恨晚,并在相互的爱意交流之中,由父母做主完成婚礼,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情侣。
杜维善从小受到父亲杜月笙的影响,也喜欢欣赏古玩字画,不过,相比于父亲的财大气粗而言,杜维善更加愿意收藏邮票、粮票等“小玩意儿”。直至有一天,杜维善在古玩店中遇到了一株汉代五铢钱,才令其下决心收藏古代货币。有一次,杜维善看中了15枚古币,而老板却要价20万,杜维善只能与妻子谭端言商议,准备将房子进行抵押贷款。谭端言虽然有些犹豫,但仍然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最终将房子抵押出去,如愿买下了这15枚古币。
杜维善一生热衷于收藏古币,尤其是西域古币,更是他的收藏重点。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杜维善收藏了西域古币几百枚,并且每一枚都是他精挑细选的精品。1991年12月26日,杜维善公开宣布,向上海博物馆无偿捐赠367枚古币,其中包括古西域20多个国家的货币,包括安息货币、萨珊王朝货币、印安王朝货币等等,其价值之高,简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2004年时,杜维善先生再次将2000多枚丝绸之路货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2012年6月,他又捐献贵霜铜币157枚、金币12枚、以及阿拉伯-萨珊银币143枚,大大弥补了我国古币收藏界的空白,为后世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鉴于杜维善与谭端言的特殊贡献,上海相关部门还特意授予他们“白玉兰奖”,给予其最大的肯定与嘉奖。
人们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正是因为有谭端言的鼎力支持,杜维善才会有如此成就。而这一切,都源于杜月笙的慧眼识人。
熟悉上海滩的人都知道杜月笙。杜月笙最后他坐上了公董局华董的位子,这是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做过鸦片提运,还涉足过金融业,事业风生水起,不过他在战乱的年代一直支持国人的战争。杜月笙一生也有不少女人,与他周旋的女人也不在少数,他的风流韵事一直流传至今。
杜月笙勾引黄金荣老婆真的吗?
《杜月笙大传》中一段关于杜月笙勾引黄金荣老婆描述的栩栩如生
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的杜月笙,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又不露声色、杜月笙的口头禅是:“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他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和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这在当时的中国,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在发迹、晋身过程中,杜月笙如此如鱼得水,除了他过人的投机沾营本
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外,真正依赖的法宝、王牌,就是“取之于土(烟土),用之如土(粪土)”!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杜月笙是拜黄金荣为师才进入青帮的,之前他只是上海滩的一个小混混。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杜月笙在黄公馆无所不用其极,全然不顾什么仁义廉耻,靠着自己的卑鄙手段和黄金荣老婆的扶持,终于在众多小喽啰中脱颖而出及至自立门户,最后还要从师父手中攫取利益。请看杨帆《杜月笙大传》中的一段关于杜月笙怎样傍上黄金荣老婆的描写。朋友妻尚不可欺,何况是师父的老婆?这是杜月笙一生中拿不出手的龌龊事。
杜月笙看清了黄公馆运行的两大系统和明暗两面。明里是黄老板和进出前门的那些兄弟、朋友、客人在办公事,暗里则是黄老板的太太林桂生策划指挥着进出后门的那帮小朋友做着烟赌两档发财生意。
原来,黄老板的太太林桂生比黄老板要忙得多!林桂生是江湖上有名的“第一白相嫂”,人称“桂生姐”。
原来,黄公馆的灵魂人物不是黄金荣,而是黄金荣的太太林桂生!黄金荣的飞黄腾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太太林桂生的出谋划策与亲力亲为。
黄金荣和林桂生从相识到结婚,颇有些戏剧性。
黄金荣出生于苏州,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垫,后来到上海在他姐夫开的瑞嘉堂裱褙店当学徒。但他根本没心思学手艺,整天听书看戏流连茶楼戏院,20多岁的时候返回苏州开了一爿老天宫戏院,在苏州白相人中很有了些小名气。
林桂生原来的男人在苏州府衙门当捕快,是个温吞水,胆小怕事,窝窝囊囊。林桂生长得小巧玲珑,看上去是一个柔弱女流,但却精明能干,处事果断干练,对丈夫的猥琐很是有些看不起。有天黄金荣到捕快家里办交涉,林桂生就在旁边
看着。黄金荣虽然个头不高,却气宇轩昂,说话落门落槛,拿得起放得下。林桂生对黄金荣顿生好感。
这边黄金荣也发现了林桂生对自己暧昧的眼神,再看林桂生,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样,很是可爱。两人当着捕快的面便开始眉目传情。
不久,林桂生与丈夫正式脱离关系,黄金荣置办结婚宴席,明媒正娶,两人做了夫妻。
据说林桂生有助夫相,自从嫁了黄金荣,黄金荣便好事连连,一帆风顺。先是在朋友家遇到前来苏州物色华人包打听的法租界头脑,法国头脑久闻黄金荣的大名,对他极为赏识。黄金荣赶紧回家和新婚夫人商量。
林桂生说:“你问问那边的条件,只要能保证你的个人自由就可以答应。”
黄金荣通过翻译告诉法国头脑,他对法国人规定的“捕房中人不得兼营别业”这一条不能接受。
“我这个人历来喜欢听书看戏,兴办娱乐是我的嗜好,我不能为了给你们当包打听,放弃我公务之外的个人自由。”黄金荣按照林桂生的主意说。
法国头脑考虑半晌,最终接受了黄金荣的条件。于是,夫妻两人欢欢喜喜回到上海。不但苏州的老天宫戏院照开不误,又在上海开茶楼、办戏院、设赌场,直至抢土贩土。林桂生外帮黄金荣出谋划策,处理各类疑难问题;内理家敛财,中
兴家业,夫妻俩明里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摸清了黄公馆的底细,杜月笙决定先从林桂生身上打开缺口。
而在桂生姐心中,已经视杜月笙为心腹,开始交给他一些外派差事——让他去黄金荣开的戏院收盘子钱——就是戏馆里前座和花楼包厢座位摆放的果品,观众吃不吃都要交钱;到妓院去取月规钱;她用私房钱放的印子钱也交给杜月笙经手管理。
杜月笙晓得,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的考验。因此倍加小心,恭谨从事,每一笔收入都分文不差,悉数上交。再也不曾发生过在水果行那样任性胡来的事。
就在杜月笙地位猛蹿的时候,桂生姐不经意间发现,黄公馆上下个个身穿绫罗绸缎,唯有杜月笙,每日一身青布裤褂,每日穿,每日洗,换来换去还是那一身,这在黄府上下尤其显得刺眼。桂生姐不免心生疑窦。
按黄公馆规矩,除了正经佣人,公馆里其他人都没有工钱可拿,除了逢年过节,或是老板喜事临门发些赏钱外,没有别的进项。
然而他们个个收入不菲,爬到上层的个个都是大阔佬。他们的钱从何而来?
原来,“黄公馆”这三个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棵摇钱树。外面来求人办事的,少不得先要上下打点,这样才好行些方便。那些混得有头有脸的心腹人物,单是下面每月按例规定“孝敬”的银子,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赶上有要紧事相求,往往
这些自家人在黄老板、林桂生面前的一句话就是几千块大洋。
杜月笙不是不爱钱,更不是说不上话。他为别人说话、办事,从来不接受人家钱财。他觉得人家求你就是有棘手事,你收了人家的钱,有几个不在肚皮里骂娘的?相反,你为人家解了燃眉之急,不收礼金,人家一定从心里对你感恩戴德,
这人心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只要有了人心,还怕没钱吗?
可是,不收人家的例规钱,又没有别的进项,在黄公馆青云直上的杜月笙,私底下便是苦哈哈的,寒酸得很。
桂生姐经过一番不动声色的观察,终于晓得了杜月笙的一片苦衷,由此对他更加赏识,于是和黄金荣商量一下,决定派给他一个美差。
“月笙,巡捕房隔壁头的公兴记赌台,你晓得吧?”有天,桂生姐叫住杜月笙问。
“晓得。”杜月笙不明白桂生姐问这个是何用意。
“你去寻他们老板,就是我喊你去,帮帮他们的忙,照例吃一份俸禄。”
“哦!”
杜月笙表面不露声色,心里头却是高兴得很。“公兴记”是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生意兴隆,整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杜月笙每次路过,都忍不住羡慕地看了又看。如今桂生姐居然派他到那里去抱台脚,真是运道来了挡不住!“抱台脚”就是
给赌场当保镖。当日,杜月笙就兴冲冲地去了公兴记赌场。
不料,一进门,赌台老板就给他吃了个闭门羹。当他说明来意后,老板不软不硬地说:
“小伙子,空口无凭这话晓得吗?”
杜月笙一愣,无言以对,登时满脸涨得通红,匆匆扭转身离去。回到黄公馆,杜月笙什么都没说,他怕让桂生姐坍台。后来桂生姐偶然想起这个事,便主动问起杜月笙:
“公兴记那边给你多少俸禄?”
“嗯……”杜月笙支支吾吾,半晌答不上来。
桂生姐是何等精明之人,一眼便看出出了问题,一经盘问,果然不出所料。
“真是狗眼看人低!”桂生姐一声怒骂,从椅子上跳起来,“走,我自家给他送凭证去!”
走进赌场,桂生姐先找个显眼的地方坐下,然后唤过当差的。
“告诉你们老板,我给他送凭证来了。”
桂生姐是有名的“第一白相嫂”,白相人地界都尊称她为“老正娘娘”。赌台老板听说“老正娘娘”驾到,忙不迭地出来迎接。可走近一看,桂生姐身边还站着个杜月笙,正是那日他三言两语打发走的那个小伙子,一时间就傻了眼,赶紧上前打躬作揖,赔笑脸,说好话,委婉地解释那天的误会。
“你要凭证,现在凭证自家来了。”老板好话说了一箩筐,桂生姐仿佛一句没听到,依旧是那一句话。
“老正娘娘,天地良心,我哪里敢跟您要凭证呢?那不明摆着砸自家饭碗吗?那天实在是误会,误会!”老板说着,马上招呼账房,“给这位爷吃一份长生俸禄,按月支领30块银洋。”
账房忙不迭地过来,询问杜月笙尊姓大名,给他登记入册。
当着众人面,桂生姐面子挣足,一时高兴,就想赌两把。她看着其中一张停下来看热闹的赌台说:
“我来推几把。”
“好!好!”
老板连声应着,赶紧亲自引路,桂生姐被众人簇拥着走过去,正在推庄的赌客赶忙让位。赌台上玩的是一掀两瞪眼的牌九。32张牙牌,一次每人发四张,配搭成双,逐一和庄家比大小。
桂生姐落座,瓜子糖果立刻摆满身边的一张小茶几。赌场老板亲自奉上热毛巾,又亲手捧上热茶。杜月笙站在桂生姐身后,看见老板连连向四周做手势,很快就有十几个人过来,围在四周飞来飞去做“苍蝇”,分别在三门押注。
这么多人过来捧场,桂生姐心情舒畅,笑声不断,十几把推下来,已经赢钱不少。
“月笙,你帮我接下去。”桂生姐突然想起,以自己的身份,不宜在赌场中久留,“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桂生姐说完就往外走,赌场老板亲自送到车上。
杜月笙久离赌场,早就手痒难忍;加上平生第一次坐在这么豪侈舒适的赌场之中,又面子挣足,风光无限,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是呼幺喝六,赌得痛快淋漓。三个钟头下来,足足赢了2400元之多。这是他在赌桌上平生从所未有的快
事。
赌兴正浓,忽然间就想到,这个庄是自家代桂生姐做的,手气是桂生姐的手气,采头是桂生姐的采头。现在赢了钱,应该赶紧退场,否则等下再输进去,就不好对桂生姐交代了。于是赶紧鸣金收兵,站起来双手抱拳,作了个四方揖。
“各位弟兄,辰光不早,我公馆里还有事体,要先走一步。”
话音一落,立刻有人抗议:
“你小子不能赢了钱就走!”
“赌品太差!”
杜月笙当然晓得,庄家赢钱就走,太不合赌场规矩,别人抗议是自然的事。但这次实在身不由己,只好笑眯眯地一再解释。大家都知道他是黄公馆的人,抗议几句之后,也只有自认倒霉。
杜月笙将筹码换了2400块大票,找张申报纸包了,雇辆黄包车返回了同孚里。
回到黄公馆,杜月笙径直上了二楼,桂生姐正倚在沙发上吃茶点,杜月笙把一大包大票递了过去。
“桂生姐,”自从杜月笙给桂生姐侍疾之后,私底下一直称呼林桂生为桂生姐,“桂生姐,我把你的铜钿带回来了。”
桂生姐打开报纸,见他赢了这么多钱,不由得怔了一下,又莞尔笑了。
“月笙,这真叫运道来了挡不住。我喊你代几把,赢了呢,你得两个零用钱,输了算你触霉头。哪想你赢了这么一大票,这铜钿归你,我一文不要。”
“我是代你坐庄,赌本是你的,赢钱是你的手气,你的运道。这钱我不能拿。”
“叫你拿你就拿!”桂生姐见杜月笙不肯收,摆出了老板娘的架势。
揣摩女人心理,杜月笙自有他的一套,和桂生姐相处这么久,他已经摸透了这个黄公馆内当家的脾性,加上与桂生姐私底下接触比较多,心里总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桂生姐虽相貌平平,论年龄也已是人到中年,但杜月笙和她
在一起,感觉就是同辈人。这不仅因为桂生姐长得小巧玲珑,面相年轻,更因为她的个性活泼,心态好,处事干练爽快。在杜月笙心里,有一种对她的足智多谋、呼风唤雨的欣赏与崇拜,而她时不时摆出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女主人姿态,特
别是在私下里,往往就唤起杜月笙一种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
“我说不收就不收!”
杜月笙固执地把钱推回去,带着一种像他这种文质彬彬的男人所特有的蛮横与霸道,这种蛮横与霸道是黄金荣那种粗俗男人所没有的。在桂生姐心里,相对她那个窝囊懦弱的前夫,她欣赏黄金荣那种敢作敢当的派头;而相对于黄金荣那
种“三字经”不离口,敞胸露怀、挺胸腆肚的做派,她更欣赏杜月笙这种文质彬彬、深藏不露的智慧。
杜月笙把钱推回去的时候,顺势一翻手腕,抓住了桂生姐纤细的小手,见桂生姐没有反对之意,便随意而自然地一拉,如同大丈夫娇宠自己的小媳妇一般,将娇小的桂生姐拥入怀抱。
换了别人,桂生姐会立刻发怒,尖声大叫,被豢养的家人“轻薄”,是女主人不可容忍的奇耻大辱!但这一刻,桂生姐在稍稍一怔之后,就什么都顾不得了,只剩了娇喘吁吁。
拥抱上床,宽衣解带……好久没有碰女人了,杜月笙以最强有力的忍耐,让自己的力量在桂生姐快乐的呻吟中持续迸发……
看着被压在身下的女人,杜月笙在心里狠狠地咬牙:哼,看你还敢不敢给我摆出一副晚娘脸!
果然,从床上爬起来,桂生姐那张“晚娘脸”就有了那么些小女人的味道。
“400块我留下,2000块是你赢的,你拿去。”
拿就拿!杜月笙忽然间觉得,拿这个钱很是理直气壮了。
当时,杜月笙以为桂生姐给他这么多钱,是见他穷兮兮的有意贴补他一下,并不晓得桂生姐是有意考验他。当晚桂生姐把这件事告诉黄金荣的时候,黄金荣也不明白桂生姐的良苦用心。
“月笙一个孤小人,给他那么多铜钿做什么,还不是胡乱花掉。要给也要喊他存起来。”
“我要看看他怎么处置这笔钱。”
自从和桂生姐有了第一次的床笫之欢,桂生姐这张床他便时不时地光顾一下。他看得出,在床上,桂生姐对他是真的喜欢。这大概还是和黄金荣相比,他能带给她更多的激情和快乐吧。或许,她也想报复一下黄金荣。黄金荣在外面,明里暗里的女人一大把。倘若桂生姐果真是为了报复黄金荣,自家岂不成了桂生姐利用的工具……想到这儿,杜月笙心里油然生出一股苦涩之感,先前那种征服的快感倏然间变了味道。
其实,桂生姐一直在提携杜月笙,目的也是为了她和黄金荣的共同利益。她是看准了杜月笙这个人才,也看准了他的为人,看准了他不会忘恩负义。至于他和杜月笙的私情,在这位第一白相嫂的心里,自是公私分明。
杜月笙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大太太沈月英、二太太陈帼英、三太太孙佩豪、四太太姚玉兰、五太太孟小冬。
据资料显示,杜月笙最爱的女人应该是孟小冬。
杜是这样一个洋场浪子,却特别看重孟小冬。杜究竟看中她什么呢?
是色吗?虽然孟小冬被时人评为“民-国最美坤伶”,但毕竟上海滩上美女如云,而且以杜孟情缘之横跨半生,显然色是一个原因,但非首要。
若说是孟的京剧艺术,甚或是余派艺术,也不对。因杜孟相交之初,孟还未学余,她虽然走红很早,但早年充其量是偶像派,时人回忆当年平津的学生,铅笔盒中都是孟小冬的便装照,说“当时我们喜欢孟小冬,我们听不懂京剧的唱腔,实在是因为,她漂亮极了。”她1932年向苏少卿学习,苏少卿就认为有些唱段她还不够资格学。后来孟觉得太辛苦,也没学下去。
真正吸引杜的,恐怕是孟的性格。
很多人的回忆文章,无不指出,孟极有个性。作为色艺双绝,少年成名的名伶,孟的高傲非同一般。汪伪的代总统陈公博来北平,华北官吏为博欢心,设筵于怀仁堂,传召各坤伶陪酒,并各唱一曲。传到孟小冬时,孟先提三项条件:(一)去了就唱一段戏(二)吃饭陪酒不可能(三)到了就唱,唱完就走。主事者勉强答应,因怕没有孟会被陈公博见怪。孟匆匆而来,草草一曲即藉词他去。而其余坤伶如李玉茹等,即席膜拜,大喊“干爷”不止,获赏颇丰。1947年杜寿义演,观众买了贵过黄金的票价,有的从外地甚至国外乘飞机来捧场。演出完毕,全场观众不退场,要求孟小冬谢幕。谢幕虽是外国传进来的,但国内名伶从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谢幕了。孟却执意不肯,就认准一个理:我唱了半天,还得谢谢观众,我又没有唱错了,凭什么让我谢幕亲友名角,轮番苦劝,她一概不理。台上台下,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还得杜月笙亲自到后台商请,她才勉强同意。她平日在家专制,认为其妹孟幼冬唱腔不纯,会打扰她的思路,就不许在家唱,妹妹维持生计要唱,便赶出家门。解放后在香港,她唱曲时不许录音,拒绝灌唱片,甚至吊嗓子,也紧闭门窗不让人听。有一天,她女儿杜美娟把录音机放在床下偷录,被她发现,二话不说,将录音机摔到楼下去。1945年庆祝抗战胜利,程砚秋与她通过电台向全国播唱《武家坡》的消息,振奋人心轰动一时。到了时候,电台人群拥挤,播音室门禁森严,人们只能挤在休息室听广播。却不料她大**勉强唱了一句导板"一马离了西凉界",就离开电台回去休息了。由早已准备好的杨宝森接着唱。以往一出戏由两个角儿前后分着唱是有的,但是只唱一句导板,恐怕除了孟小冬就没有别人了。
象这样“人服侍”的性格,在梅党眼里,真是不如宜家宜室的贤妻良母。但对于阅遍花丛的杜月笙来说,他并不在乎贤妻良母,对这种性格,反而会留下深刻印象。
孟小冬的感情,相对就简单了,孟从记事起,半生在舞台上所扮演的,就是忠臣良将、壮士义仆。孟小冬整日模仿比划的,就是这类男人中的男人形象。舞台和现实生活早就彼此影响,潜移默化融为一体了。杜月笙这位“上海皇帝”,“三百年帮会第一人”,简直是从孟小冬的舞台上走出来的,他身上的戏剧元素超过孟小冬所扮演的一切角色。而从梅兰芳身上,她看不到这样的影子,从其他人身上,她也看不到这样的影子。她曾拒绝一位富家公子的求爱,该公子在她演出时,包下全场座位,然后开锣即全部离开,叫戏院空座,让孟下不来台。孟在后台哭着发誓说:我以后不嫁则已,要嫁就嫁一位跺脚城门乱颤的。
孟与梅离异后,积极登台复出,拜了名师言菊朋,苏少卿等。并在杜月笙旗下的长城唱片公司灌录唱片《珠帘寨》,《捉放曹》。但不久天津某大报刊出影射小说,指孟讹诈梅,并提出"孟欲嫁何人"的指责,作者显然颇知内情,是梅孟的身边人。孟因此万念俱灰,进了尼姑奄带发修行。
1933年,孟在朋友劝解下,登报声明,反驳影射小说的诬蔑,然后便在名票程君谋的伴奏下勇敢复出程君谋是上海小开,演员程之的父亲,程前的祖父。孟在杜家听到他的演奏,觉得很好,杜月笙坚请他带教孟小冬于是程君谋陪孟赴平津,孟此时因为久别舞台,看不到程君谋心里就不踏实,就不敢上台
孟在三十年代数次应杜之邀去上海义演、剪彩,在上海都住杜月笙之妻姚玉兰处
孟1938年拜余叔岩,余性格古怪,向他学戏不准上台演出,同学余的李少春就因为要养家糊口所以不得不登台,以至不得余叔岩的喜爱而孟基本不演出,还要养一大家子,却是出手阔绰,余家上下屡有赏赐,余两个女儿出嫁,孟出全套嫁妆,这是有杜月笙的经济作后盾
抗战开始,杜月笙赴香港。期间孟曾去香港探望。孟去香港时带一个箱子,回来时却带三个箱子,凭杜月笙的特别通行证才避过日军盘查,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有人曾在香港见到杜孟两人同进同出,但后来不见了孟,外界便猜测已经劳燕纷飞。没想到战后两人又在一起。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众望所归,并且于抗战时劳苦功高,牺牲巨大的杜月笙,不但没有得到他自认为探囊取物理所当然的上海市长一职,反而在政治上被蒋介石蓄意大压,上海报纸上第一次出现谩骂他的文章,这一切令他十分伤心。这时姚玉兰不在身边,杜拍电报召孟来沪。他生平唯一的爱情,就在此时萌芽了。
次年,姚玉兰携子女从重庆回来,杜孟结合,姚本是赞同的。姚孟是自幼的手帕交,姚以姐妹联手,可以一起对付其他女人,足壮声势。但不久就后悔了。一来二去,闹起了家庭纠纷。孟便回了北平。孟临走时,杜曾表示愿随她一起回北平。当然除非把刀架在杜月笙的脖子上,他是绝不可能离开上海的,这摆明是哄女人的扯淡,但他能说出这话,亦可见其心意。
杜月笙有意去法国定居。这日他坐在客厅中,当着众人的面掐指算随行共需多少张护照,结果一下算出140多张护照。忽然坐在身旁的孟小冬轻轻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虽然是轻轻柔柔一句话,却是深思熟虑,力有千钧。尊荣富贵,平淡萧条,她都可以不在乎,只有这是至关重要的。
天翻地覆,社会剧烈变革,唯有此情不变。风雨人生,过尽千帆皆不是,二十年分分和和,这一世情缘,终归要给彼此一个交代。就算是任性的独身主义者,就算是寻欢作乐的浪子,亦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心情。杜月笙当即宣布,赴法事暂缓,先和孟小冬举行婚礼!
流-亡客途,却要“多此一举”,杜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投赞成票。但谁也不敢向杜月笙公开表态。姚玉兰私下对杜月笙说:“我们姐妹早已认定,没有话说,但现在都一把年纪了还结婚,惹人笑话。”杜说:“公开结婚,怕谁笑话,夫人,你就再饶我一回吧。”
于是,1950年,43岁的新娘与63岁的新郎换上新衣,摆开宴席,补行婚礼。在亲友面前,杜月笙给孟小冬戴上钻戒,与姚玉兰行姐妹礼。杜月笙在港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一前来重新见礼。一律跪拜磕头如仪。称孟为“妈咪”(杜家子女之前对孟小冬直呼其名)。“妈咪”送了他们每人一份礼物,女儿、媳妇是手表一只,儿子、女婿则一人一套西装料。
于是,上海滩“闲话一句”的杜先生,十里洋场夜夜笙歌的杜先生,宣称“繁忙不会死人,冷寂才会死人”的杜先生——与绝世狂傲目下无尘的孟大**,十八岁就懂得与养父谈判争夺利益的孟大**,万众欢呼众口相传的孟大**,常常在外间亲友相聚之时,两个人关在小屋中,窃窃私语大半天都不出来。据目击者称两人“嗲是嗲得来,交关好。”“嗲是嗲得来”这句上海话,若翻成国语,则浓情蜜意亦未能状其一二。
把沧桑话尽,你我携手走过。杜月笙与孟小冬在香江畔相扶相依的剪影,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风云时代拉上了凄美苍凉的帷幕。
说到杜月笙的故事,自然绕不开孟小冬,1950年时,杜月笙已经62岁,并且身染重病,可他仍旧与42岁的孟小冬结婚,婚后不到一年他就去世了,留下孟小冬一个人,说起两人的一段故事,还很具传奇色彩。
杜月笙早年来到上海滩打拼,当时他还在黄金荣手下当小弟,就认识了戏台上12岁的孟小冬,杜月笙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看得出来孟小冬绝非池中物,于是他资助孟小冬去北京学艺,在杜月笙的帮助下,孟小冬只身一人北漂。
孟小冬在北京四处拜师学艺,后来她成为余叔岩的弟子,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很快在北京戏剧领域站稳脚跟,被业内人士称为"冬皇",事业上的顺利,也为孟小冬赢来了爱情,1933年她于梅兰芳结婚,孟小冬的一切成果都离不开杜月笙在背后支持。
孟小冬跟梅兰芳天作之合,本应该幸福的生活,但后来孟小冬的粉丝生气了,有位粉丝见自己的女神嫁给了梅兰芳,于是就去刺杀他,梅兰芳运气好没有死,可他的朋友张汉举却成了替罪羊,这让梅兰芳对孟小冬有了阴影,两人经常吵架,很快婚姻走到尽头。
孟小冬离婚后,杜月笙非常伤心,其实杜月笙一直很喜欢她,这种喜欢不仅仅是爱情方面的,更多的是对后辈的喜爱,孟小冬婚姻不幸之后,杜月笙极力邀请她来上海,可孟小冬不愿欠杜月笙太多人情便拒绝了,杜月笙只好给她在北京城买了一套房子。
孟小冬在杜家这些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病重中的杜月笙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为了能在自己死后给孟小冬一笔财产,也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杜月笙便向孟小冬求婚,最终这段婚姻随着杜月笙去世而终结,孟小冬分到了杜月笙的两万美元遗产。
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孟小冬只有两万美元遗产,但她本来就很有才华,新中国成立后,她在香港定居,以授业为生,在她的指点之下,出了不少京剧名家,后来孟小冬又去了台湾,当时台湾京剧流行,许多人请孟小冬登台演出,可她都拒绝了。
孟小冬表示,自己已经加给了杜月笙,虽然丈夫去世了,可作为一个女人,也不应该抛头露面,这是对丈夫不尊重,孟小冬这份情谊十分伟大,杜月笙如果地下有知的话,想必也会感动,其实杜月笙和孟小冬两人都是至情之人,才让这一段旷世的爱情成为传奇。
因为杜月笙给了孟小冬想要的尊重,孟小冬喜欢杜月笙,但是绝对不是下嫁,是属于平等的。
一,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
孟小冬和梅兰芳在当时都是当红明星,他们两个因戏生情,在媒人的介绍下梅兰芳娶了孟小冬。可是梅兰芳的家里有一个悍妇名叫福芝芳,是要死也不让孟小冬进梅家家门。
就这样本来是姨太太的孟小冬,成了梅兰芳在外面包养的情人了。这还不要紧,当梅兰芳的亲戚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去披麻戴孝却被福芝芳拒绝,被梅兰芳拒绝。
什么地位、舞台、流言蜚语孟小冬为了爱情都可以不在乎,可是当她看到梅兰芳对自己的无心,孟小冬彻底失望了。这件事情发生后,孟小冬猛然惊醒,她提出和梅兰芳分手。
分手后孟小冬还说了一段特别霸气的一段话,说”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二,分手后的事业
分手后的孟小冬一直没有登台唱戏,她曾一段时间里皈依佛门,最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山。孟小冬没有急着登台演唱,而是学习,后来经过杜月笙的推荐和当时最厉害的一个老师学习,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孟小冬才登台。
这次的登台孟小冬受到热烈的反响,正如她说的”要么不唱戏,唱一定会比梅兰芳要厉害“的话,孟小冬做到了。她在5年的时间里只登台30场,但是每一场都是爆棚满座。
三,分手后的爱情
孟小冬其实很早就认识了杜月笙,差不多在12岁左右,她当时在大上海登台演出,杜月笙一见孟小冬就深深的喜欢上了,成为孟小冬最忠实的铁杆粉丝。
孟小冬还在黄金荣的大舞台登唱,后来黄金荣和露兰春的关系确定到分手,孟小冬在其中也是经历了不少变故,杜月笙一直都在默默的支持孟小冬,甚至还为孟小冬刻唱片,关心孟小冬日后的打算等等。
大概是缘分未到,过了几年后孟小冬选择了同行梅兰芳,杜月笙其实那个时候就想娶孟小冬,可是他不想孟小冬放弃事业,他还想看孟小冬在舞台上的样子,选择了默默守护。
后来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了,杜月笙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帮助了孟小冬生活上的困难,默默的关心着孟小冬。后来孟小冬再次决定出山的时候,是杜月笙请著名老师来教导孟小冬。
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是好朋友,姚玉兰看出了杜月笙的心思,于是主动做媒,成就了孟小冬和杜月笙。两个人一直都是以男女朋友的关系同居,并未结婚。
杜月笙想结婚,但是名分太低,害怕对不起孟小冬,但是事实上在家里孟小冬的地位是不比任何一位夫人差的。孟小冬作为女子也不便提出结婚,两个人就这样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在一起。
后来杜月笙事业上发生了变故,身体也不太好,一直都是孟小冬照顾。但是为了发展他们全家需要搬离上海,这个时候孟小冬提出来要一个名分,杜月笙知道是时候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了。他找到报社把两个人结婚的消息登上了头条。然后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叫来,两人举行了一场婚礼。
看似是孟小冬下嫁给了杜月笙,其实我个人认为不是的,孟小冬和杜月笙两个人是有爱的。他们两个是一场平等的婚姻,唯一不平等的是年龄,但是在真爱的世界里年龄不是问题的,杜月笙尊重孟小冬,珍惜孟小冬,爱孟小冬。
因为杜月笙拿她在心尖,不让她受那些妻妾的气。
杜月笙为人义气,对妻子们也是如此,不软弱不逃避。
关于孟小冬,对于现代人对她的认识一直是从梅兰芳的故事里,或者是杜月笙的传记中得知一二。孟小冬离开梅兰芳后嫁给杜月笙,成了“上海皇帝”杜月笙的五姨太,这段故事其中曲折让我细细为你分解。
孟小冬是北平人,出生于梨园世家,是京剧著名的女老生,被人称为“冬皇”,是京剧老生名角余叔岩优秀弟子。她“艳若桃李、冷若冰霜”扮相威武、唱腔浑厚,受到很多京剧爱好者的追捧。
孟小冬在京剧上造诣颇深,但是在个人感情上就非常坎坷。
孟小冬一开始嫁给了京剧名师梅兰芳,就外人看来梅兰芳与孟小冬算是天作之合,一个是唱旦角的大师梅兰芳,一个是唱老生的名角孟小冬,两人的兴趣和爱好都是京剧,而且还互补相合。在事业上两人都是一样有所成就,但是孟小冬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名分”,而梅兰芳选择逃避式的视而不见。梅兰芳在婚姻关系里极为软弱传统,在孟小冬嫁给他以后,就不准孟小冬出去唱戏,不愿意她抛头露面。待在后院的孟小冬和梅兰芳的二夫人福芝芳“争风吃醋”,为了争夺地位,福芝芳竟然不惜堕胎争取陪梅兰芳访问美国。梅兰芳回国以后“戴孝风波”、“李志刚案”等让孟小冬受到很大的打击,梅兰芳和孟小冬两人之间不仅仅只是涉及家庭矛盾,甚至公众舆论都对两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孟小冬心灰意冷,两人宣告分开。
自此孟小冬和梅兰芳之间的情谊就此断绝,在两人有生之年都不曾在有纠葛,即使是唱戏遇到,两人也尽量避免见面。
孟小冬对于婚姻的失望,让她选择遁入空门。但是社会上都觉得失去孟小冬是京剧界的一大损失,而且当时一些不良小说家含沙射影杜撰孟小冬向梅兰芳敲诈索要钱财,因为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极其符合孟小冬和梅兰芳,很多人都认为小说中的故事是真的,这对孟小冬的名声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有人劝她不要自暴自弃,她越是选择家居念佛,就越是中了奸人的诡计,长此以往观众逐渐把你淡忘,埋没了自己的才华真的不值得。孟小冬这才清醒,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没有丝毫的怨气,没有刻意抹黑梅兰芳,对于两人之间的是非,孟小冬也是说:“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其中对错,孟小冬选择让世人评断。
孟小冬复出以后,在黄金大戏院剪彩上遇到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青帮”老大杜月笙。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是干姐妹,两人向来关系亲近。杜月笙爱听戏,也爱偶尔唱戏,对于孟小冬早就是崇拜已久,就是苦于没有机会认识。姚自然知道丈夫的心思,这次让孟小冬陪自己一同居住,也是希望能够让杜月笙和孟小冬有机会单独相处,而更加希望杜月笙能够得到孟小冬。当然姚的目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想把丈夫推出去,她的目的是为了在杜月笙的后院夺得一席之地,但是奈何自己形单影只,和杜月笙的其他姨太太之间并不亲近,所以想让孟小冬陪自己一起夺得地位,和她一起坐享其成。
都是谣言八卦,听起来很有意思,但确实都不是真的:说杜月笙上了姚玉兰母女三人,纯属谣言八卦。原因有三第一:虽然杜月笙是流氓出身,但他是把流氓做到极致的流氓大亨。大亨有大亨的江湖规矩,于名于利都做不出来这事。
第二:从年龄上说,姚玉兰的母亲筱兰英比杜月笙大10岁,花团锦簇的杜月笙不会如此饥不择食。第三:从时间上说,杜月笙和姚玉兰是1928年结婚的,而姚玉兰的妹妹姚玉英1927年去世的。姐妹双飞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谣言是怎样传出来的呢?母女三人同台演唱,轰动上海滩:民国十八年,黄金荣开办的黄金大戏院请到了三位小有名气的坤伶。与众不同的是这三位是母女,母亲筱兰英唱的老旦,姐姐姚玉兰唱的须生,妹妹姚玉英唱的武生,母女三人一块儿挂牌子,在上海滩很是轰动。
1杜月笙是戏迷,听说有如此别致的组团,当然不会错过。杜月笙第一次听母女三人的戏时,就被她们精湛的演技倾倒了。尤其是姐妹二人不但唱腔美,姿色更美。杜月笙对开朗爽快的姐姐姚玉兰情有独钟,便常前来捧场,一掷千金。可是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
因为筱兰英家教甚严。也难怪,在那样一个动荡的乱世,女人家抛头露面唱戏,还真得把持住章程。姚玉兰也挺欣赏杜月笙的,但家教严格,姚玉兰根本无法私会杜月笙。每次杜月笙来,都由母亲筱兰英出面斡旋。
母亲筱兰英一是不反感杜月笙,二是也不敢得罪杜月笙。所以母女三人都和杜月笙相处的很好,可能谣言就打这来的。估计当时没怎么样,都是后人添油加醋、以讹传讹,毕竟一代流氓大亨的风流韵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杜月笙明媒正娶姚玉兰:杜月笙看筱兰英看管很严,就请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牵线搭桥,打算明媒正娶。就在这期间,1927年底,妹妹姚玉英因病去世了,母女三人就剩下俩,三人登台唱戏已成过眼云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