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官宣再婚,其丈夫欲带其回韩国生活,两人的感情是如何确定下来的?

大S官宣再婚,其丈夫欲带其回韩国生活,两人的感情是如何确定下来的?,第1张

大S官宣再婚,她的丈夫想要将他带回到韩国生活,这两个人以前其实都谈过恋爱,但是后来分手了,在得知大S离婚之后,男方再次联系上了女方,并且向女方求婚。对于求婚这个提议,双方都是同意的,然后也不想浪费时间,已经完成了登记。

一、得知女方离婚之后,男方迅速联系上了女方

以前一直都认为汪小菲会提前结婚,但是后来现实重重的打了我们一巴掌,因为现在是大S最先官宣结婚的,她的丈夫也想将她带回到韩国去生活,这次小编真的怎么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两个人在20年前其实都已经认识了,而且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种种原因谈了一年的恋爱就分开了。现在在得知大孩子离婚之后,男方马上联系上了女方。同时也向女方提出了求婚,双方同意之后也不想浪费时间直接完成了登记,这个闪婚的速度,真的是有点接受不了。

二、当时这个男生为了事业放弃了爱情

当时他们两个谈恋爱的时候,男方并没有承认,为了事业放弃了爱情,真的就是渣男,而现在随意的求婚,大S就同意了,真的是原谅的太快了,可能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个男生是她的真命天子,或者认为这个是他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所以才能够如此果断。不知道这两个人在结婚之后能不能安稳的度过余生,也希望这两个人对待感情能够稍微认真一些,不要再出现离婚的事情。

女方还是有一个孩子的,如果说真的将女方接到韩国去生活,这个孩子是不是也要带过去?作为孩子的继父,他能够很好的面对这两个孩子吗?现在大S已经决定了不会再办婚礼,而且后期如果真的要生孩子的话,那简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希望,能够好好协商,要不然也会成为婚姻当中的隐患。

老公为了弟弟不要自己的小家庭,导致了两个人离婚,四年之后,老公又来要求复婚。这时候的女人就会出现迷茫的心理,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因为他的内心也有着很多不守,但是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其实作为女人一定要保持理智,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婚姻的重要性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婚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幸福长久。可是在经营婚姻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很多难题,不知道如何去做才能让相爱的两个人一直走下去。很多人结婚的时候都会特别的幼稚,而且很多男人都是属于那种妈宝男,不管妈妈说什么话,他都会听妈妈的,也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小家庭,就是这样的男人伤了很多女人的心,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婚姻破裂,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遵循内心的想法

有一对夫妻,两个人结婚没有多久,老公为了弟弟一直在照顾着他的大家庭,但是他跟老婆的小家庭从来没有顾及到,这让老婆特别的伤心,最后两个人选择了离婚。离婚之后男人就会变得成熟,在四年之后,男人后悔了想要跟自己的前妻复合,这时候的前妻不知道如何去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其实男人们总是会经历一个过程。虽然如今他后悔了,就说明他对你特别的重视,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女人如果还爱就可以答应他的复婚请求。

包容的重要性

其实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在这段婚姻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双方都懂得退让一步,这样的婚姻将会特别的和谐,如果双方都不懂得退步,而是一直有着争吵,这样的婚姻也不会长久下去。

你的老公是为了弟弟,你无法忍受所以两个人才会离婚,你的老公并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情,如果他选择婚内出轨,那么这是无法原谅的。就是因为他不懂事,一直照顾自己的大家庭,才会导致两个人离婚,如果他心里面特别的在乎你,你也是可以复婚的。

缘分的重要性

两个人相遇是一段特殊的缘分,这段缘分是需要珍惜的,只有在珍惜中这段缘分才会变得长久。你的老公既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他想要跟你复婚,说明他还是看重你跟他的小家庭。

在他的心中他是非常的爱你,他也是离不开你的,要不然也不会过了四年想要求你复婚,他可以再去找一个,就是因为爱你才离不开你,如果你还继续爱着他,你就可以跟他复婚,因为双方心里面都有着彼此,只有答应了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所以说我们在选择婚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自己的理性,只要自己不后悔,那么这样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中国婚礼--好事成双季》节目中,一位汉族小伙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引起了观众们的热议。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从情感角度来看,这个节目展示了一对年轻人在领证后,新郎为新娘补办了一个特殊的求婚仪式,让她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这种举动,体现了新郎对新娘的尊重和珍视,也为他们的婚姻生活增添了浪漫色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在婚礼当天感受到这样的浪漫时刻,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节目中的这种情况,新郎通过自己的行动弥补了这一遗憾,让新娘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个节目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求婚仪式的讨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婚仪式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双方家庭对新人的祝福和承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摒弃传统的求婚仪式,追求更加个性化、自由的婚礼。在这个节目中,新郎的举动也反映出这一趋势。

从这个节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自由。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情,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求婚仪式。在这种背景下,新郎为新娘补办求婚仪式,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婚礼的期待,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个节目也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时,如何去应对和调整。对于新郎和新娘来说,虽然在领证后才补办求婚仪式,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感到遗憾,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特殊的时刻。这种积极的心态,对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婚礼--好事成双季》节目中的这个汉族小伙在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影响。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在面对婚姻生活中的不完美时,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和创造美好。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人对传统求婚仪式的忽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习俗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价值观和仪式。

在婚姻中,求婚仪式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它代表着彼此的承诺和信任。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求婚仪式可能不再是婚礼的必备环节,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创造出独特的求婚仪式,以表达对爱人的爱意。

因此,我们在追求个性化和自由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传统的价值,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多样和包容。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婚礼,让爱情变得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中国婚礼--好事成双季》节目中的这个汉族小伙在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婚姻生活中的不完美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对个性化的追求。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价值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在尊重和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和自由。

我们常说童话故事里都是骗人,但是现实中有好多浪漫爱情故事,长沙95后小伙用600架无人家求婚,这么浪漫求婚方式,让我们人人羡慕,我能有这样男朋友该多好。

我男朋友为我做暖心事,在冬天亲手织围巾。他看到好多男生,都送女生围巾,就开始学织围巾。虽然不好看,但是感觉特别幸福。

每次都和男朋友一起逛公园,好多次走累,走不动停在哪里,他都背上我继续走。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幸福,虽然没有太多惊喜,没有太多物质生活。但是我们感受到他是爱我,对我好。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两个人分手之后。再次相遇,男生问女生,他爱你吗?你胃不好,还记得我早上五点起来给你做早餐?女生回答是,他花了三十万把我胃病治好。这个回答让男生惊呆,原来幸福还有另一种模式,那就是金钱可以带来幸福。

是啊,我们曾经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把自己认为最好爱,给对方。但是在对方眼里很廉价,有些幸福只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就像长沙95后小伙用600架无人机求婚,这个创意很特别,让女友感动。也需要资本,600架无人机,需要变换不同画面,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这个男生不仅有钱还要有能力。

我们不求男朋友做出浪漫事情,只要男朋友对我们好就可以。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彼此让一步,尊重对方,给对方空间。同时不要把爱情看成生命全部,我们需要有自己空间,多陪陪家人,努力工作实现梦想。我们要记住男朋友带给我们快乐时光,不要太在乎金钱,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你们都希望找个什么样男朋友,评论区留言。

最著名的当然是项羽,霸王别姬大家都知道。不过那好像是被逼无路可选的。

近代的有蔡锷(护法运动)和小凤仙;周恩来与他的法国女友。

古人很少有事业放弃爱情这一说,因为婚姻都是包办的。。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我们从《拉封丹寓言》中的那头布利丹毛驴,进入经济学的圣殿。

先看——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竟然饿死了。 布利丹毛驴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决定用什么资源去满足哪些欲望,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的目标,正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实,每个人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面临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做不出选择而饿死,说明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为了得而失去的东西,被称为机会成本。就布利丹毛驴而言,它选择一捆干草,必须放弃另一捆干草。放弃的干草,就是得到干草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在谈资源的稀缺性时,往往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等。因此,选择就是要实现有限资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这种思路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忘记了个人的能力——包括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享受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驴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这头驴子的消费能力(能吃的干草)是有限的,在两捆干草中,吃一捆就足够了。但它觉得哪一捆都好,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哪一捆都没吃到,饿死了。 驴子毕竟是驴子。在寓言中,驴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驴之说。但人们在嘲笑驴子时,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有时也会像驴子那么蠢。一个既爱白马王子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头漂亮的布利丹毛驴吗一个女人不能同时与两个男人明媒正娶地结婚(这是法律给出的限制),与白马王子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财富,与大款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美色。两者都不愿放弃,就成了布利丹毛驴。 像美女这样的布利丹毛驴选择困境,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美女毕竟是稀缺资源,白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个人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每个人都面临从事什么职业的选择。从政当官,有地位有权力,但不能发财;从商当企业家,有钱,但无权无地位;从文当学者,有地位,但无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捆干草,每捆都很诱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只能选一种者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或学者。类似布利丹毛驴者,往往一事无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驴真还不少。一些当官者还想发财,利用职权戴一顶教授博导,甚至院士的帽子,结果成了贪官或沽名钓誉者,被世人所不齿。一些从商者一心想当宫,花钱买官,犯了行贿罪。至于那些一心要钻入官场或发财的文人,结局也是不伦不类,没学问只好去剽窃。这些人不都成了饿死的布利丹毛驴了吗 每个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这种选择不同于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而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这就是说,布利丹毛驴觉得两捆干草都好,可以每捆干草都吃一半,不至于饿死,或两捆都吃掉撑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稀缺),对事业与家庭幸福的期望是无限的(欲望无限)。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一个放弃另一个,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一种平衡。那种为了事业(赚钱或当官)而放弃家庭幸福,或者满足于过一种小日子而没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驴,因为在这两者之中完全放弃了另一个,实际上仍是一事无成。你见过家庭后院起火而事业成功的人,或者一事无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吗《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选择了当五岳盟主而放弃其他一切,最后不就是布利丹毛驴饿死的下场吗 经济学所说的最大化并不是物质的最大化。对一个社会而言,最大化并不是GDP最大化,对一个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财富最大化。社会的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不能把GDP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 GDP并不等于幸福。个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财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不能把财富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这才是选择的真正目标,也才是经济学的真谛。 许多人都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赚钱的学问,认为它能使一个国家GDP增长或使一个人发财。这是一种误解。布利丹毛驴式的错误,正由此而来。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为这种制度服务的现代经济学,也必须从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所以,学经济学首先必须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和性恶的争论,但无论哪一派都认为存在着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习相远”,正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人性变不变呢13世纪亚美尼亚作家奥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说明了人性的不变性。 有一只伶鼬,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它向爱神祈祷,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爱神满足了它的心愿,它幸福地与自己心仪的小伙子结婚了。在热闹非凡的婚礼上,突然一只老鼠从门口跑过去,这位新娘忘却了一切,狂奔过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难移,动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国的“白蛇传”与这个寓言同工异曲。你看,白蛇都变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变,饮了雄黄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共同的本性。现在我们都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这是人和动物的本性。 经济学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对社会是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离开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经济学界内外的学者,对这个假设提出过不少批评。一些人举出了许多事实说明人并不自私,比如舍己救人,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或者富人在死后把财产捐给社会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与理性人假设矛盾呢我们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同情心、关爱同胞、关心社会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提倡奉献精神的意义。但是承认人利己的本性与这一切并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正确,而且必要。说理性人的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这个假设就不适用于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一个为个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说理性人的假设必要是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假设前提。如果既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误解,还来自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正在于此。理性人的假设是斯密提出来的,他并不是赞扬这种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变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样。他认为,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他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把这种对个人利益追求,引导向社会利益的是“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时整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承认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导向利他,正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我们从《拉封丹寓言》中的那头布利丹毛驴,进入经济学的圣殿。先看——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竟然饿死了。 布利丹毛驴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决定用什么资源去满足哪些欲望,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的目标,正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实,每个人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面临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做不出选择而饿死,说明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为了得而失去的东西,被称为机会成本。就布利丹毛驴而言,它选择一捆干草,必须放弃另一捆干草。放弃的干草,就是得到干草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在谈资源的稀缺性时,往往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等。因此,选择就是要实现有限资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这种思路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忘记了个人的能力——包括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享受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驴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这头驴子的消费能力(能吃的干草)是有限的,在两捆干草中,吃一捆就足够了。但它觉得哪一捆都好,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哪一捆都没吃到,饿死了。 驴子毕竟是驴子。在寓言中,驴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驴之说。但人们在嘲笑驴子时,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有时也会像驴子那么蠢。一个既爱白马王子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头漂亮的布利丹毛驴吗一个女人不能同时与两个男人明媒正娶地结婚(这是法律给出的限制),与白马王子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财富,与大款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美色。两者都不愿放弃,就成了布利丹毛驴。 像美女这样的布利丹毛驴选择困境,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美女毕竟是稀缺资源,白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个人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每个人都面临从事什么职业的选择。从政当官,有地位有权力,但不能发财;从商当企业家,有钱,但无权无地位;从文当学者,有地位,但无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捆干草,每捆都很诱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只能选一种者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或学者。类似布利丹毛驴者,往往一事无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驴真还不少。一些当官者还想发财,利用职权戴一顶教授博导,甚至院士的帽子,结果成了贪官或沽名钓誉者,被世人所不齿。一些从商者一心想当宫,花钱买官,犯了行贿罪。至于那些一心要钻入官场或发财的文人,结局也是不伦不类,没学问只好去剽窃。这些人不都成了饿死的布利丹毛驴了吗 每个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这种选择不同于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而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这就是说,布利丹毛驴觉得两捆干草都好,可以每捆干草都吃一半,不至于饿死,或两捆都吃掉撑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稀缺),对事业与家庭幸福的期望是无限的(欲望无限)。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一个放弃另一个,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一种平衡。那种为了事业(赚钱或当官)而放弃家庭幸福,或者满足于过一种小日子而没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驴,因为在这两者之中完全放弃了另一个,实际上仍是一事无成。你见过家庭后院起火而事业成功的人,或者一事无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吗《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选择了当五岳盟主而放弃其他一切,最后不就是布利丹毛驴饿死的下场吗 经济学所说的最大化并不是物质的最大化。对一个社会而言,最大化并不是GDP最大化,对一个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财富最大化。社会的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不能把GDP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 GDP并不等于幸福。个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财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不能把财富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这才是选择的真正目标,也才是经济学的真谛。 许多人都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赚钱的学问,认为它能使一个国家GDP增长或使一个人发财。这是一种误解。布利丹毛驴式的错误,正由此而来。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为这种制度服务的现代经济学,也必须从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所以,学经济学首先必须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和性恶的争论,但无论哪一派都认为存在着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习相远”,正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人性变不变呢13世纪亚美尼亚作家奥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说明了人性的不变性。 有一只伶鼬,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它向爱神祈祷,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爱神满足了它的心愿,它幸福地与自己心仪的小伙子结婚了。在热闹非凡的婚礼上,突然一只老鼠从门口跑过去,这位新娘忘却了一切,狂奔过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难移,动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国的“白蛇传”与这个寓言同工异曲。你看,白蛇都变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变,饮了雄黄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共同的本性。现在我们都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这是人和动物的本性。 经济学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对社会是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离开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经济学界内外的学者,对这个假设提出过不少批评。一些人举出了许多事实说明人并不自私,比如舍己救人,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或者富人在死后把财产捐给社会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与理性人假设矛盾呢我们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同情心、关爱同胞、关心社会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提倡奉献精神的意义。但是承认人利己的本性与这一切并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正确,而且必要。说理性人的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这个假设就不适用于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一个为个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说理性人的假设必要是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假设前提。如果既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误解,还来自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正在于此。理性人的假设是斯密提出来的,他并不是赞扬这种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变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样。他认为,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他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把这种对个人利益追求,引导向社会利益的是“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时整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承认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导向利他,正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 传统社会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把人性看作万恶之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结果怎么样呢整个社会处于上千年的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利己的人性消灭了吗老百姓的人性被强制消灭了,但倡导灭人性者的人性,都发展为兽性。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他们提倡的是自己根本不打算去实践的伪道德。一部《十日谈》,正揭露了这些伪道学、假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 市场经济承认人性的合理性,承认人利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任何一次启蒙运动,都是从对人性的承认开始的。市场经济制度把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为,变成了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经济学家把欲望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但要正确理解这一点,必须记住—— 欲望不是贪婪 古今中外,有许多寓言都是讽刺人贪得无厌的,随手拣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 明代刘之卿,算不上名人,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礼部主事。他所著的《贤奕篇》,亦不是什么名著,但有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颇有趣味。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共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亦没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来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说,笑着在墙上题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走了,以后这个井也不出酒了。 这个故事与普希金的“金鱼与渔夫”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不过我相信,普希金没有侵犯版权。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写出了相同的寓言故事,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经济学家承认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利己来自人的欲望。人有七情六欲,连一本正经的孔夫子也承认“食色性也”。满足这种欲望,需要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有了钱,才能购买满足各种欲望的物品与劳务。所以,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想多赚钱无可厚非。人类欲望的特点是无限性,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无止境。正是这种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说,欲望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如果人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满足欲望的追求,社会就无法进步了。 传统的伦理观,把欲望作为万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对人性的扼杀。经济学家对欲望和利己的肯定,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特别要强调的是,欲望、利己并不等同于贪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肯定了由欲望产生利己的合理性,但他严格区分了利己与贪婪。他的另一部名著是《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一词是指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论》一书,正是要说明利己的人如何在社会中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行为,使得由利己的人构成的社会,也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斯密明确地反对贪婪。他的这两部著作,构成既承认利己,又要以道德克制贪婪的理想市场经济社会。 欲望与贪婪有什么不同呢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它与人满足欲望的能力应该是匹配的。换句话说,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的,或通过正当途径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贪婪则是要去满足无法实现的欲望。在上面的寓言中,井里既出酒又出酒糟就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王婆希望有酒还有酒糟,就不是正当欲望,而成了一种贪婪。在现实中,一个有能力的人,想买一辆车是正当的欲望,还可以促进汽车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想马上要一辆汽车就属于贪婪。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乍一看,欲望和贪婪都是无限的,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心理学家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正常来说,一个层次的欲望满足了,再产生新的欲望,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则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人的正常欲望应该随能力的提高而产生。比如,在你的收入满足了基本生活要求之后,就可以产生新的欲望,比如买一辆车。这就是正常的欲望更新。如果连饭也吃不饱就整天想买车,大概只能算是贪婪了。 强调把利己、欲望和贪婪分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欲望推动人努力工作,而贪婪则会使人犯罪。再接着上个例子说,当你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想买车,你就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或者在本单位做出业绩,或者去兼职,这都有利于整个社会。但如果是贪婪,每天只想迅速发财致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许多人正是被贪婪推上不归路的——从抢劫犯到贪官都是如此。欲望与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但真理跨过一步就是谬误。 人的欲望是很容易变为贪婪的。斯密多次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正是看到这种可能性。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变为对大自然的掠夺,一个人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不会勤奋工作,而是想歪门邪道了。 防止欲望(勤奋工作的动力)变为贪婪(犯罪的根源)的办法,就个人而言是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这也是先贤们经常劝告我们的。但仅仅靠这种劝说是无用的。作为一个社会还需要有制度上的防范,这就是法律的威慑力。对那些贪婪犯罪者的严惩正是要给其他人以警示,正如道士对王婆的惩罚是她连酒也得不到一样。道士不仅是在惩罚王婆的贪心,而且还是在警告后人别学王婆的样子。 现实中的王婆实在太多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读读这则寓言,太有意义了。 市场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人性升华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他人和社会。亿万富翁不再是守财奴,而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者。我们不否认市场经济下还有罪恶,但与传统社会比一比,哪一个更好 与生俱来的人性,是不能改变的——无论是用暴力还是道德说教,我们只能利用与引导人性。伶鼬改不了抓老鼠的本性也没什么,反正它的体形已是美女了。这个与它结婚的小伙子,利用它的本性来消灭家里的老鼠,甚至可以让它为邻居抓老鼠赚钱,岂不既符合了它的本性、又增加了自己收入、也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吗 (作者:著名经济学家,现为清华等多所知名院校兼职教授)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梁小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55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