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的意思 唢呐的意思是什么

唢呐的意思 唢呐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一枝花:

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

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打枣

唢呐独奏曲,北方吹歌传统曲目。原是一首民歌,一个人要吹奏唢呐、口笛、把攥子等乐器模拟人声演唱(俗称咔戏)。

演奏者以复杂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如宏大明亮的唢呐声,高而清脆的口笛声,低而带有鼻音的把攥子等,相互对应,生动活泼,对比鲜明,表现了生活中男女老少的逗趣对唱的欢乐情景。

乐曲采用多种演奏形式,再现了人们提篮持竿,收打红枣的动人场景。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及质朴的乡土气息。风格红火热烈,喜庆欢快。

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

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

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山东大鼓

唢呐独奏曲,赵春亭根据“山东大鼓”音调改编。

旋律朴实爽朗,节奏活泼有力。乐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主体部分共有三段,是变化重复的关系。主题是四句体结构:前两句是抒情性旋律,在每句后的过门由乐队伴奏;后两句用唢呐的特殊技巧吹奏“三弦音”,音色饱满、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并作了一系列的变奏,充分展现了“三弦音”的独特魅力。

用唢呐模仿“铮铮”作响的“三弦音”和柔美的“箫音”,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山村来了售货员

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

个人觉得《百鸟朝凤》很好听

我想到的就这些

最经典的这几首都给你啦………………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正月十五闹花灯 (唢呐)

抬花轿 (唢呐)

凤阳歌绞八板 (唢呐)

红旗渠上红旗扬 (唢呐)

五字开门 (唢呐)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卡戏)

山东大鼓 (唢呐)

一枝花 (唢呐)

  演奏形式与乐种

  F http://wwwartxcn/

  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是多种而多样的,有各种乐器的独奏,有各种不同组合的合奏。不同的乐器组合,加上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民族器乐中有许多乐器可用以独奏,不仅管弦乐器如此,打击乐器也有被用来独奏的。在唐代,羯鼓就曾经是一种独奏乐器,有高度发展的演奏技术。在近代,不仅在合奏曲中常有长段的板鼓或鼓的独奏,也有鼓独立演奏的,如新疆的手鼓独奏,苏南的同鼓和板鼓独奏等。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传统的民族器乐合奏是极其多样的。在各个不同地区流行着不同的乐种,在同一乐种中,由于演奏曲目不同,乐队的组成也不相同。例如,苏南吹打的班社,在演奏“吹打曲”时就不用锣、钹而只用板鼓和同鼓 ,在演奏“十番粗细丝竹锣鼓”时就要用上多种打击用器,在演奏“唢呐曲”时便以两个大唢呐作为主奏了。以下则就吹、拉、弹、打几类乐器的不同组合做简略的介绍。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以丰富的种类和独具的特色而闻名世界。这些民族乐器反映了亿万人民的思想感情、民族风俗、传统习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乐器。他们利用手中的生产工具石块、土块和木块,以及竹管、兽皮、兽骨等,作为最初的敲击节奏的乐器。据考古和甲骨文记载, 当时使用的已经有鼓、铃、钟、磬、管、埙等乐器,以打击器乐为主。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出现,乐器得到极大的发展。总的趋向是由不定型到定型,由不定音高到固定音高,由单音乐器到旋律乐器,由打击乐器到吹管乐器,再到丝弦乐器,由单一到多样。

  奴隶制社会时期,乐器的制作更加精美豪华, 规模越来越大。打击乐器的构造已经比较复杂了,有三个一组的编钟和编磬,出现了笙、竽等较复杂的吹管器。到了周朝,弹拨乐器已经出现,先秦时期,人们能够按照乐器制造材料的不同,以金、石、土、革、丝、木 、匏、竹八种进行分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八音”分类法。

  秦汉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不断巩固,促进了乐器的发展。汉以后, 我国与中亚、西亚各国建立联系,吸收了不少外来的乐器。唐代末年出现了拉弦乐器奚琴(二胡的前身),宋代拉弦乐器得到较大发展。由此,民族乐器更加丰富和完整。

  明清时期,各种器乐演奏形式遍布全国,种类很多,随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又一批新的弦乐器,如板胡、京胡等,弦乐器得到更大的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弦乐器经过以刘天华为代表的革新者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建国后,更多的乐器经过改革,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量,把民族乐器的质量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许多的民间乐器走上了舞台。

  我国目前使用的民族乐器已有200余种,按照它们的形制、演奏方式和性能、色彩,分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四大类。

  (一)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由敲击而发出声音。按照性能可分为旋律性(如编钟、云锣等)、色彩性(如排鼓、小锣等) 和节奏性(如大鼓等)乐器。按照形制可分为鼓类(如堂鼓、板鼓、花盆鼓等)、锣类(大锣、小锣、大钹、乳锣)、铙钹类(如大钹、小钗、大铙等)和板梆类(如木鱼、竹板、梆子等)。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金属类(如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皮革类(如大鼓、小鼓、排鼓)和竹木类( 如拍板、木鱼、梆子等)。还可按照音高分为定音(如云锣、排鼓、定音鼓等)和不定音两类。

  打击乐器历史最长,演奏技巧丰富。常见的打击乐器有:

  1.大鼓

  大鼓又称堂鼓,用木制成桶形,上下两面蒙牛皮。用木槌敲击,一般有中心击、中圈击、外圈击、鼓边击、由外到内击等。越到中心,发音越低沉、厚实,越到鼓边, 发音越高, 越单薄。鼓槌的用法一般有单击、双击、滚击、闷击、摇击、顿音等。

  大鼓是乐队中节奏的核心。它的表现力较强,既可表现威武的场面也可表现紧张的情绪。

  2.小鼓

  小鼓又称小堂鼓, 战鼓, 其形体与大鼓相同,只不过体积小得多。它的演奏方法与大鼓相似,但其发音比大鼓高,可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3.排鼓

  排鼓由一套可以定音的小鼓组成。其数量不定,一般有五个。排鼓定音后总音域可为f-d。可以演奏旋律音程、双音、分解和弦。其演奏方法与大、小鼓基本相同。

  4.定音鼓

  定音鼓形似缸体,因此又称定音缸鼓。由木或玻璃钢制成,上大下小。一般由大、中、小三种配套使用。乐队中一般用两个定音鼓,大多定主音、属音。它的音色浑厚,延音较长,尤其是力度变化比较大。

  5.大锣

  大锣用铜制成,锣面较大。常用于戏曲伴奏和民间吹打。大锣有三种:小光(高音)刚劲,中光(中音) 稳健,大光(低音)坚实。其演奏方法有边音、放音、闷音、震音、煞锣等。

  6.小锣

  小锣也称快锣,用铜制成,锣面较小。常与大锣配合使用。同样有高、中、低音三种。

  7.云锣

  云锣又名“云敖”或“九音锣”,用铜制成,由若干面有固定音高的小锣组合而 成。云锣的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击、轻击、重击等,可以演奏琶音、和弦和旋律。

  8.大钹

  大钹也称大镲,用铜制成圆形状,中间有凸起部分,两面为一副。用于戏曲、秧歌和乐队之中。力度变化很大。演奏方法有撞击、磨击、扑击、滚击、闪击、单击等。

  9.小钹

  小钹也称小镲,与大钹相似, 形体较小些。常与小锣、小鼓配合,表现较热烈的情景。演奏方法与大钹相同。

  (二)吹管乐器

  我国的吹管乐器发音体大部分为竹制或木制,色彩鲜明,声音响亮,能够演奏流畅的旋律。常见的吹管乐器有:

  1.笛

  古称横吹,竹制,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和六个指孔。其高音区明亮, 中音区圆润, 低音区浑厚。有较丰富的表现力。

  笛子有两种。一种是短膜笛,形体短小,流行于北方,常作梆子戏的伴奏乐器,所以又叫梆笛, 其音域为 d – a ;另一种是长膜笛,形体较长,流行于南方,常作昆曲的伴奏乐器,其音域为 a – b 。代表曲目有《扬鞭催马运粮忙》、《中花六板》等。

  2.箫

  箫是竹制的竖式乐器,或称洞箫。有一个吹孔,六个指孔。它的低音区深沉, 中音区优美。其音域为 d – e 。

  3.唢呐

  又称喇叭。它的管身为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在木管上端装一铜管, 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接一铜质的喇叭口。

  唢呐有三种。高音唢呐音域为 f – d ,中音唢呐的音域为 a – a ,低音唢呐的音域为 A – d 。

  唢呐的音色高亢、明亮、热烈粗犷。既能表现雄壮的场面,也能表现幽静的情景。

  著名的唢呐曲有:《百鸟朝凤》、《将军令》等。

  4.管子

  在南北朝时期称筚篥,现在民间称为"管子"或"头管",是双簧竖吹的木制乐器。在乐队中往往领奏。

  目前在乐队中使用的管子有三种:中音管音域为 f – d ,低音管音域为 A - d ,加键管音域为 A – a 。它的低音区宽广,中音区高亢、明亮,高音区声音紧张。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 也能演奏欢快的旋律。

  著名的乐曲有《江河水》、《柳叶青》等。

  5.笙

  笙是古老的簧管乐器,甲骨文中的"和"即指笙。自从有了象形文字以来, 就有关于笙的记载。

  笙的结构比较复杂,由铜制的斗子、竹制的簧管和铜制的吹管三部分组成。笙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十三、十四、十七簧笙和经过改革的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二、三十六簧笙等。

  笙的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其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柔和,低音区浑厚。它能吹奏单音旋律,但更多是吹奏双音、三音或四音配合而成的和音。目前在乐队中常用的都是经过改革的十七簧笙,它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高音笙音域为 a – d ,中音笙音域为 a – d 。

  著名的乐曲有:《凤凰展翅》、《草原巡逻兵》等。

  (三)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指用手指弹奏、用拨子拨奏和用琴钎击弦演奏的弦乐器。弹拨乐器种类繁多, 风格多样, 演奏方法及符号有左手和右手两类。

  我国弹拨乐器可以分为三类:竖弹式,如琵琶、柳琴、阮、三弦、秦琴等; 横弹式,如筝、古琴、朝鲜族的伽椰琴;打弦类,如扬琴。

  常见的弹拨乐器有:

  1.琵琶

  现代琵琶是隋唐时代,在我国原有的弹拨乐器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曲项琵琶的特点逐渐发展形成的。

  琵琶用木质制成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颈部朝后稍弯。有四根弦,分别称为子弦、中弦、老弦、缠弦,音域为 A – g ,有六相二十三品。

  琵琶的演奏左手按弦,右手五指装假指甲触弦弹奏。其演奏技巧复杂,可称世界弹拨乐器之王。

  琵琶表现力很丰富。低音区声音浑厚,中音区声音柔美,高音区和极高音区清脆明亮。既可以演奏威武雄壮的武曲,又可以演奏抒情幽雅的文曲,其音域为 A – a 。

  著名的琵琶曲有:《十面埋伏》、《大浪淘沙》等。

  2.三弦

  又名弦子。音箱为扁鼓形,两面都蒙有蟒皮,琴杆较长。三根弦依次为子弦、中弦、老弦。一般按四、五度关系定弦。

  三弦有两种。大三弦流行于北方,是多种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小三弦流行于江南一带,主要作为弹词的伴奏乐器或在江南丝竹乐队中应用。

  3.筝

  也称古筝、秦筝。它有一个长方形的木质共鸣箱,面板呈弧形,上面张弦,弦数十二至二十五不等。一般按五声音阶定弦。二十五弦筝的音域为 A – g 。

  筝的音色优美,多用于独奏或为歌伴奏。其低音区浑厚响亮,余音较长;中音区圆润柔美; 高音区清脆纤细。它可演奏旋律、双音和弦以及复调。

  著名的乐曲有:《渔舟唱晚》、《闹元宵》等。

  4.扬琴

  也称"洋琴"、"打琴"。它有一梯形的木质音箱,上有三条或四条琴马,两侧安有弦轴、弦钉,上张钢丝弦。

  扬琴音色清脆、悠扬,表现力丰富。其低音区浑厚,中音区明亮圆润,高音区清脆。音域为 G – g 。能独奏,也能伴奏,应用于多种曲艺形式之中。

  代表乐曲有:《旱天雷》、《苏武牧羊》、《五哥放羊》等。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都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音乐优美柔和,最长于演奏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力强,是民族乐队中的主要部分。常见的拉弦乐器有:

  1.二胡

  也称胡琴、南胡。它由琴筒、琴杆、琴轴、琴马、千斤、琴弦及琴弓组成。琴弦有内、外两根。外弦用钢丝制成,内弦用钢丝或尼龙芯缠弦。一般采用五度关系定弦,有时也可采用四度或八度关系定弦。其音域为 d – e 。达三个多八度。

  二胡具有复杂的演奏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力,广泛应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其低音区厚实、饱满;中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区较紧张。外弦明亮,内弦丰满。

  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作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等10首独奏曲。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也为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三首独奏曲。

  建国后,作曲家创编了大量的二胡作品。如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长城随想曲》和张小峰创作的《新婚别》等等。

  2.高胡

  又称高音二胡。它的琴筒比二胡略小,定音比二胡高四五度。其音域为 g – d 。音色清澈、华美飘逸,声音穿透力强。既能演奏抒情、华丽的旋律,也能演奏欢快、活泼的旋律,是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高音拉弦乐器。它在广东音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作独奏或领奏乐器。

  著名的独奏曲目有:《雨打芭蕉》、《汉宫秋月》等。

  3.中胡

  琴筒比二胡大,音色浑厚。其音域 f – g 。它是建国后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为乐队中音声部的拉弦乐器。主要用于合奏,较少用于独奏。

  中胡的代表曲目有刘明沅创作的《在草原上》。

  4.京胡

  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琴筒、琴杆用竹制成,琴筒蒙以蛇皮。京胡音色刚劲尖亮,穿透力很强。其音域为 f – g ,按纯五度关系定音,根据唱腔调式、内容及演员嗓音条件决定定弦。一般有6-3西皮定弦法5-2二黄定弦法、1-5反二黄定弦法三种。伴奏时常将旋律提高八度或降低八度来高拉低唱或低拉高唱。

  京胡代表性京剧曲牌有: 《夜深沉》、《柳摇金》等。

  5.板胡

  又称梆胡、秦胡、胡呼等。是梆子戏系统的主要伴奏乐器。明末清初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板胡琴筒用椰壳或硬木制成,呈碗形或扁鼓形,面板用薄桐木板制作。

  板胡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三种。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定弦音高不固定。高音板胡一般用于乐队中。中音板胡因其音色柔和,主要用于独奏,音域 a – d 。其代表曲目有《红军哥哥回来了》等。

  (五)民族乐队的编制

  民族乐队可分为丝竹乐队、弹拨乐队、吹打乐队及综合性的民族乐队等类型。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色彩较浓厚的乐队组合形式,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潮州大锣鼓、福建南音、西安鼓乐、苏南吹打等。

唢呐初级入门指法

 唢呐初级入门指法, 唢呐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普遍使用了,唢呐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吹奏技巧众多,但唢呐也是流传广泛的传统乐器,以下了解唢呐初级入门指法。

唢呐初级入门指法1

 首先有的人对正确口形於唢呐吹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正确口形又缺 乏理解不掌握,因而在吹奏过程中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接着唢呐吹奏使用气牌,与民间艺人的吹奏有关。以前的唢呐艺人(俗 称吹鼓手) ,为了谋生,长期走付串乡,生活无定,或为婚丧嫁娶红 白喜事吹吹打打,或赶上集市庙会欢庆节日出力卖艺,酷暑烈日,严 冬冰雪,风吹雨打,饥寒交迫,不敢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要吹奏 得好,才不致失去谋生的来源。

 然后鼓腮换气法(这里指大鼓肥) ,必然导致唇肌松动, 口角力减退,这时气牌就能起到弥补缺陷减轻唇肌疲劳的作用。民间 艺人在很多场合要边走边吹,有时一走就是几里、几十里,遇到高低 不平上坡下坡时,远要抬头弯腰,扭头转身,遇到人多拥挤远会发生 碰撞,在此种情况下,要保持稳定的吹奏,除需要良好的吹功训练外 ,气牌起著相当重要的弥补作用。

 唢呐吹奏使用气牌是过去民间艺人吹奏的特定环境和 条件形成的。现在,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及吹奏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唢呐吹奏的方法和技巧也在变革和提高。

 采用去掉气牌吹奏的方法训练学生,使他们较快地掌握了正确的口形,增大了口劲,较快地提高了吹奏技巧。

 最后在吹奏一些特定的乐曲,或舞台演出,或在特殊情况下较长时间用小鼓腮换气的方法连续吹奏时,气牌还是需要的,因此,学生同样需要掌握戴气牌的吹奏方法。

唢呐初级入门指法2

  初学唢呐练习些什么基本功?

  一、演奏姿势

 1、动听的音乐加之优美的演奏姿势,不仅给观众以听觉的享受也可以给观众感官的享受。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利于技巧的充分发挥。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演奏者要加以重视。

 2、唢呐的演奏姿势又坐、站两种。这两种姿势都要求演奏者做到:身体自然放松、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头部自然挺起、面部松弛、两手抬起使乐器与身体成75度角、两臂自然架起。

 3、采用坐式演奏时,两腿略微分开,两脚平放地面,腰部挺直。采用站式演奏时,两腿伸直,两脚距离25公分左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总之无论是坐式还是站式演奏都给人以舒适、优美的感觉。

  二、持乐器法

 1、手指自然分开,左手在上把、右手在下把,手指按孔依次为:左手食指放在第八孔,大拇指放在第七孔,中指放在第六孔,无名指放在第五孔,小指自然放松,分开少许放在无名指旁。

 2、右手大拇指放在唢呐杆下端三孔与四孔之间,食指放在第四孔,中指放在第三孔,无名指放在第二孔,小指放在第一孔。手控制不住乐器,左手小指可以依附于唢呐杆上,握稳后放回原处,影响正常运指。

 3、手指的基本按孔位置是以右手小指第一指肚按孔位置为标准,其它手指自然在乐器上。演奏时,手指不要过于抬高,抬高手指会影响快速乐曲的演奏。不要用力用指尖按孔,会导致按孔不严、发音不正确。

 4、同时手指按孔时不要伸得过直,过直会运指不灵活,跟不上快速乐曲得速度,正确得运指方法是:手指在按音孔时,少许弯曲、才能运指运用自如。总之,持乐器时两臂、手指尽量放松。

  三、口型

 1、吹奏唢呐时的口型是唢呐演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口型就是指在吹奏唢呐时嘴唇的形状、含哨的部位,它关系到在唢呐演奏中的音准、音色、音质、强弱以及其它各种唇部技巧的发挥。

 2、一般吹奏唢呐的口型是:哨片位于双唇中间,上唇靠近哨面根部约哨片的四分之一处,下唇含哨约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在吹奏过程中,口型的控制力度要随着吹气强弱、音量、音色、技巧的变化而变化。

 3、在初练时嘴和两腮会感到酸并且无力,这都是正常的,经过练习后,这些就会消失,嘴上功夫过关的标准是:在吹奏时间长的情况下,控哨自如,嘴唇感到不酸不累,基本功就算过关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

 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手指不要动,完全靠小臂的动作去带动手指。

 2、手指不能抬离音孔过高,只要稍稍离开一点即可。

 3、手指、手腕、小臂三者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唢呐初级入门指法3

  唢呐的吹奏技巧

  (一)持法:

 唢呐的八个音孔都需要用手指按满,如果音孔不严实,吹时容易出噪音或者出音不准。怎样才能把八个音孔都按严实呢正确的`持法是:两手手指自然伸直按满八个音孔,上把四指是前三后一(一般用左手),小指不按音孔,即用大拇指按后面一孔(即第七孔),其它三指依次按第八、六、五三个孔;下把四指(一般用右手)拇指不按音孔,其它四指依次将第四、三、二、一音孔按满。

  (二)口形:

 吹唢呐最讲究口形,它对音准的控制,音量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口形不对,不但音色不美还会影响音准。正确的口形应是:

 在未吹奏时口腔满实,毫无间隙,唇肌和颊肌处于松弛状态。吹奏时,唇肌以哨片为中心收缩、靠拢,此时口腔内空呈椭圆形,但嘴不可太往前撅,也就是说上下唇自然、松弛、美观地搭于哨片之上,含哨位置应于双唇正中,基本不接触气盘,唇边与哨座相齐,两唇对哨片的控制力度应与吹气的流量控制配合,并根据音高、音量、音色以及某种技巧的不同要求,决定唇控力度的大小和吹气流量的多少。

 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每个音的发音音头对音质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呼吸法:

 掌握好呼吸是吹管乐的基本功。一般常说:“气足音满”,这就是说足够的气息是“音满”的基础。比较好的呼吸方法是“丹田呼吸法”,即“胸腹式呼吸法”,在吸气时,小腹向里收缩,胸部和肋骨向外扩张;呼气时,不是像平时只用肺部的呼气那样动作,而基本上是用小腹的动作来控制呼气的急缓。

 练习呼吸要注意三点:1、呼吸时,全身与呼吸无关的部分都要放松,吸气要多要快;吐气要少要慢。2、要保持呼气与吸气的连贯性,不要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完后才开始吸第二口气,而应在第一口气未完全呼尽之前就开始吸第二口气,这样才能连贯不断地进行下去。3、一般情况都用鼻子吸气,只有在抢气或者用鼻子吸气还不够时,才用口、鼻同吸。

  (四)口风:

 口风就是通过哨口的气流。唢呐发音强弱主要通过口风来控制:口风急,出音就强;口风缓,出音就弱。吹奏高低不同的音时,口风也有所不同。吹高音,口风要急些;吹低音,口风要缓些。口风对音准有很大影响,口风的急缓掌握不好,能使出音偏离正确的音高,如偏高、偏低半音甚至达一个全音。所以口风很重要,它是吹唢呐的基本功之一。长时期的训练,方能达到能强能弱,能柔能刚。

  (五)换气法:

 换气法有两种,即“自然换气法”和“循环换气法”(也称鼓腮换气法)。自然换气法这种方法好比说话、唱歌时一句结束或中间停顿需要换口气时所用的自然的换气一样。不过吹唢呐用气要多,因为没有足够的气就吹不出声音,尤其是吹高音时耗气更多,所以吸气要足。根据乐曲的需要有时要在短促的间隙中换气,这叫做“抢气”。只有多吹多练,才会熟练地掌握。

  (六)全音和半音的吹法:

 唢呐将八孔都按住,吹出来的是筒音,筒音=5,放开第一孔(即最下端的一个孔),吹出的音比简音高一个全音6音。再放开第二孔,吹出的音又会升高一个全音7音。如果再将第三孔也放开,所得的音却只能升高半音l音。

 这是因为按照规格制成的唢呐A个音孔之间的距离不是均等的,第二、第三孔和第六、七孔之间的距离比较小些(相当于半音),按上述顺序连续地吹出一系列音时,正符合大音阶所需要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就是大音阶中的567123456这九个音。除此之外还有气息控制的方法。如加力或减力吹都可以使音升高或降低半音。在快速吹甚至根本来不及时,就只能靠气息控制了。

  (七)平吹与超吹:

 口风缓些,吹较低的音,这种吹法叫“平吹”;口风急些,吹较高的音,通常最易吹出的是比它高八度的音,这样吹法叫做“超吹”。如果超吹和平时吹出的音相隔小八度就叫做“借孔吹”,这只是偶尔需要特殊效果时才用的指法,一般不多用。

二人转也叫“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 今大约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

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份,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总之,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传统的主要有板胡,三弦,竹板,东北大鼓,唢呐,锣鼓等,如今二人转的形式多样化,也可配上其他乐器伴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2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