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崇拜的怀祖寄托

槐树崇拜的怀祖寄托,第1张

在汉族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说的是山西移民的历史。民国《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久远,槐树无存,亦发贡于兵燹。”是说元末山西洪洞县城北广济寺旁驿道边有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明初鉴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将山西之民移往翼鲁豫皖等地。当时洪洞县人口稠密,地处交通要道,故移民尤多。每次移民多在深秋,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凡移民,都要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后由这里编队迁送。据说当时明朝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日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拖家带口、熙熙攘攘,纷纭赶往古槐树下。到第三天,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一位官员宣布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

由于是强迫性移民,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离乡背井的征程,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据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祖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植上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移民活动的纪念和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成了古槐,古槐就成了故乡、祖先的象征。河北石家庄市区东南部的槐底,就是明初山西移民定居之地,渐成村落。移民为怀念故乡,便以洪洞大槐树为标记,定村名为槐底。甘肃天水市城乡广泛流传“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之说,汉族民间对槐树特别喜欢栽植和爱护,农村落户建庄时,就植槐树以纪念故土,甘谷县姚家庄村民就称“先有大槐树,后有姚家庄”。所以古槐就被移民的后裔们视为祖先,向古槐祈求吉凶祸福,成为祖先崇拜的变异形式,希望通过祭拜槐树,获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托。

须知,父母早逝,吃百家饭长大。一年前,他发了一笔小财,便修盖了一座四合院。四合院的后面是一片古墓群,因年代太久,一座座古墓早已塌陷。在古墓群的东面,有一棵千年大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每到深夜,夜风刮着槐树,发出哗哗的声音,如女子啜泣之声。

“阳须知”从小就是孤儿,以大地为木床,以天空为被褥,早已习以为常。因此,对屋后的那片古墓群,一点不害怕,反而常常在深更半夜里,巴在窗木上,看着屋后的古墓群和那棵千年古的槐树。

有一天深夜,“阳须知”独自坐在昏暗摇曳的烛光下,孤凄寂寞袭上心头。他干脆拿出一包花生,取出一瓶酒,一边喝酒,一边吃花生。忽然,窗外传来一个声音。仔细一听,声音婉转轻柔,是一个女子的声音。

“阳须知”借着酒性,轻轻打开后窗,往外一看。明亮的月光之下,一个女子正坐在古槐树上,一边唱歌,一边悠闲的摇晃着两条美丽的长腿。阳须知呵呵一笑,自言自语:“如此美丽的女子,却如此淘气!”

阳须知巴在窗木上,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古槐树上的美丽女子。不知何时,阳须知竟然迷迷糊糊睡了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他跑到古槐树下,仔细寻看了半天,除了一地散落的棺材板和人骨外,什么也没发现。阳须知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心里十分纳闷,自言自语:“难道,昨夜的一切都是幻觉,或者是一场梦?可是,那个梦也太真实了!”

这天夜里,阳须知又巴在窗木上,看着窗外的古墓群和千年古槐树。为了打发寂寞的时间,他像前晚一样,一边吃花生,一边喝着小酒。半夜,只见从千年古槐树上爬下来一个女子,下树的动作,跟猫一样。

一个满头婆娑的怪物也尾随着女子,从古槐树爬下来,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藤条。满头婆娑的怪物用藤条拴住女子的脖子。女子就像狗一样,弯着腰,在古墓群之间,爬来爬去,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一阵青雾迎面吹来,阳须知感到很困惑,他真的不知道窗外的发生的一切是梦境还是幻觉。困惑了一阵,阳须知大大喝了一口酒,精神清醒了许多。他干脆翻窗出去,大声说道:“你这个怪物,为何要虐待这个女子?”

满头婆娑的怪物听到声音,丢下藤条,丢下女子,钻进千年古槐树,不见了。阳须知走过去,轻轻帮女子解开脖子上的藤条,道:“你是哪家的女子,怎么会受那个怪物的控制虐待?”

女子依旧弯着腰,只是哭泣,并不做声。阳须知拉起女子,为她擦掉泪水,把她抱回家,放在椅子上,说道:“你有什么苦衷,尽管说出来,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

女子抬头看了看阳须知,见他言辞诚恳,表情认真,这才说道:“其实,我是一只可怜的女鬼,我的尸骨被埋在古槐树下。那棵古槐树修炼千年,已有一些灵气,能控制我的魂魄。我怎么也逃不脱古槐树的控制摧残。哎,只能怪我对自己的命苦!”

阳须知非常同情女子,问道:“我怎样才能救你呢?”

女子想了想,用非常可怜的眼神看着阳须知,道:“你救不了我,除非……”

阳须知问道:“除非什么?”

女子这才说道:“除非……除非你……心甘情愿把你的心给我……”

阳须知一惊,问道:“你要我的心干什么?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女子说道:“我知道,你不会心甘情愿把心送给我。还是算了吧,就让我一直煎受着槐树怪的控制和虐待吧!”

阳须知说道:“我把心给你,我就不能活命……”

女子哭哭啼啼说道:“我生前,被歹人挖去心肝五脏,悲惨的死去。因为死后没有心肝,所以才会被槐树怪控制。”

阳须知听得稀里糊涂,问道:“为什么槐树怪要控制你这个没有心肝的女鬼呢?”

女鬼说道:“槐树怪控制我,每天吸取我的阴气,用以修炼!没有心肝的鬼,转不了世,投不了胎。要想转世投胎,摆脱槐树怪的控制,一定要得到一颗心,还要那个人心甘情愿把心给我。否则,我永无天日。”

阳须知终于听明白了,道:“只要我心甘情愿把心给你,你就可以转世投胎,摆脱槐树怪的控制,对吗?”

女子点了点头。阳须知又问道:“要是我把心给了你,自己转不世,投不了胎。到时候,我又该怎么办呢?”

女鬼说道:“只能等到一个人,心甘情愿把心给你,才能转世投胎。”

阳须知权衡利弊,说道:“不行,我不能把心给你!”

女鬼问道:“为什么?你先前不是说,一定会帮我的吗?”

阳须知说道:“助人为快乐之本,可是,要付出自己的心,代价也太大了!这样的好人,不做也罢!”

女鬼哭泣着,起身走出四合院。阳须知也没去追赶女鬼,只是呆呆的站在窗前,看着女鬼。阳须知十分愧疚,一边喝酒,一边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阳须知在酒精的麻醉下,终于睡去。次日,一阵嘈杂声把他吵醒了。声音是从古槐下传来的,他揉了揉眼睛,跑去看个究竟。来到古槐树下,只见一个道士正挥舞着长剑,不停的砍着古槐树。说来也奇怪,道士每砍下一刀,古槐树就会哀嚎一声。道士挥舞着长剑,不停的砍,直到槐树不再哀嚎,才停了下来。

阳须知见道士停下来,上前问道:“道长,你为何要砍死这棵古槐树?”

道士说道:“这棵古槐树,常常化成女鬼的摸样,假装可怜,专门讨要善良男子的心肝,用以修炼。”

阳须知又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道士没有理会他,只是从腰间拔出一把小铲子,“啪啪”对着树干猛挖了一阵。道士停下来,只见槐树的树心里,全是一颗颗被吸干血液的干瘪心脏。道士指着树心里的干瘪心脏,说道:“有这些心脏为证,你还不相信我怕的话吗?”

阳须知见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暗自庆幸,昨夜没有心甘情愿把心肝送给女鬼!

女鬼真实猫幻觉性

杨志鹏

在我的老家莫谷村村口生长着一个一搂粗的古槐树,据说长了百多年了。古槐树下面过去有一个石碾子,我小的时候,看见村民们在碾子上碾玉米榛子,碾辣子。有用牛,驴拉碾子的,有人推碾子的。小时候,我就曾在古槐树下用小棍子赶过拉碾子的牛。

古槐树下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土。那时候,没有电视,收音机也只有个别有钱的人家才有。村民们的夜生活就只有到古槐树下谝闲传,讲故事,听段子。我小时候会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到古槐树下玩,是古槐树下的常客,因为古槐树就在我家门前,因而除了雨天几乎每晚都到。

在古槐树下,村民们讲天南地北的新鲜事,扯东家西家的家常事,老人们讲轶闻传说,年轻人讲出外见闻。古槐树嫣然成了大家沟通信息,交流感情的好场所。我想今天的酒吧、卡厅、茶秀、星巴克的氛围恐怕都比不了大槐树下的氛围吧!

大槐树见证了我们村里的风风雨雨。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解放前,土匪曾在大槐树下,把不愿意交出钱物的一户人家的男主人吊在槐树上打的半死不活。国民党部队曾在大槐树下,召集村民开会抓壮丁。解放前夕,我们村子还过过解放军的部队。听老人讲,在解放乾县的战斗中,有一只解放军部队,从村里路过,天黑了怕打扰群众,就在大槐树下休息过。解放后,生产队时期,村里通知社员上下工的打钟就挂在大槐树上。小时候,每当听到铛-铛-铛的铃声我就知道爸爸妈妈该去队里上工了。上工铃声响过三遍后社员们便集结在大槐树下听队长给派活。队里晚上开社员会,也常常在大槐树下进行,大槐树下成了村里会议堂。

我小时候,就听过村里一位爱讲笑话的老人,讲过“瓜女子”,“瓜女婿”的故事。其中一段“瓜女婿”的故事,我至今还能记起。说是瓜女婿要去丈人家看忙罢。他丈人家养了一头黑红大犍(公)牛,长的骠肥体壮,毛色发亮,很是健壮,他丈人老汉逢人爱夸他的大犍牛。为了不让丈人说他傻,出门前他媳妇告诉他:我爸养了一头大奸牛又肥又大,我爸很爱这头牛,到时候你要夸夸这头牛。我听人家说夸奸牛要说“这牛长得好,开花苜蓿一吃长的更好”。(过去养牛有夏天用开了花的苜蓿喂牛,牛会长的更快更肥的说法。)瓜女婿记住了媳妇的话。到了丈人家后,果然看到丈人家门外大树下栓了一头黑红犍牛,只见那牛膘肥体壮,毛色光滑发亮,一看就是一头好牛。他丈人老汉正在用刨子给牛梳理牛毛。瓜女婿走到牛跟前说到“这牛长的真好,开花苜蓿一吃会长成一头大犍牛!”他丈人老汉一听点了点头。心想“谁说我女婿瓜,我看是胡咧咧里。”进了丈人家们,院里放了一块捶布用的捶布石又光滑,又平整。瓜女婿看到捶布石后,又说到“这捶布石很好,开花苜蓿一吃,能变成个大捶布石。”他丈人老汉一听忙摇头。但是,瓜女婿不明白什么意思。还高兴的以为他说得好。午间吃饭时,他丈人老汉没注意放了个屁。正好让瓜女婿听到了,他便大声说到“我丈人老汉刚才放的屁很响,开花苜蓿一吃能变成雷公爷”。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其实大家都听到了,只是没有人说罢了。正在大家大笑之时,只听院里“垮塌!”一声响,大家转身一看,他家养的小猪娃从圈里跑出来拱到了他丈人老婆窝的一罐浆水。这下可惹恼了他的歪丈母娘,她开口就骂他丈人不中用,没有关好猪圈门,让小猪跑出来拱倒了她窝的浆水。瓜女婿她丈母娘本来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歪婆娘。这一点瓜女婿也知道。他听到丈母娘大骂老丈人,便说道“人都说你歪,我看开花苜蓿一吃你能变成个母老虎!”丈母娘一听瓜女婿这么说她,更是火冒三丈,大声骂她女子赶快把瓜女婿领回家去,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最后,瓜女婿跟着媳妇回了家。并向她娘承诺从此以后再也不带瓜女婿回娘家了,她一个人回来。

瓜女婿的笑话,只能算作笑话,不登大雅之堂,但是,那样的笑话在信息落后,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却为多少农村人带来过欢笑,带来过精神的愉悦。

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业余时光就是在大槐树下度过的。那时是生产队时代,每到收麦时节,我们队里的红小兵队员便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支起桌子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防止有群众把生产队的麦穗偷回家。我自己就在大槐树下站过岗。那时,我们那些小伙伴还利用晚上在大槐树下,练过唱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许多歌我都是在大槐树下跟着村里的大伙伴学会的。在大槐树下,我还看过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演出的样板戏,像《红灯记》《白毛女》等。我们还经常在大槐树下看露天**。屁股下坐一块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大槐树成了我们儿时度过业余时光的好去处,我们在哪里听故事,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玩耍嬉戏,快乐成长。

随着时光的流逝,大槐树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不知什么时候挂在槐树上的大钟不见了,也不知那一年,槐树下的石碾子也被人拆了不知去向,只有大槐树还是依旧孤独的挺立在村口。但是,它已不再是当年的大槐树了,不再是村里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点冷清和寂寞。

今天,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心村”、“空壳村”。特别是城市近郊出现了许多拆迁村,许多村子被整村拆掉,人们的乡愁只能留在记忆里。现在的农村,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谋求发展打工赚钱,留守村里的尽是些号称“六一三八六零部队”的妇女儿童老人。我们村里的大槐树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不再那么热闹,不再那么令人向往,也不再有号召力,感召力。但是,大槐树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是永远的!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大槐树留给我的乡愁是永远的!它留在我心里的乡愁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这些年,每每回到村里我都会去看大槐树,都会在大槐树下站立许久,以便使我那流浪的心灵得到一丝慰籍。

2019年夏日于杨凌农科城。

一枕槐安在爱情意义上意思是:比喻一场空欢喜所以是可以形容爱情的。

一枕槐安,我要去看月亮了的意思为一般是男女之间表白的情话,表示想要单独相处,一起看月亮,敲开心扉,互诉衷肠。

一枕槐安出处

一枕槐安,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南柯太守传》载:东平书生淳于棼在槐树下睡觉,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作了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

后遭国王疑忌,被遣还乡。醒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穴。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成语“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其结构为紧缩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含贬义。

相传,唐代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棼,特别喜欢喝酒,不拘小节。他家院子南边的墙外长着一株古槐,生得枝繁叶茂。有一天,淳于棼和朋友们在槐树下喝酒,喝得大醉,被两个朋友扶进屋去,躺下休息,两个朋友则坐课外讲堂在一旁洗脚。

朦朦胧胧之中,淳于棼看见有两位紫衣使者走了进来,邀请他到槐安国去做客。于是他随使者出了门,登上车,一会儿就进入了一个洞穴。顿时,晴天丽日、山川旷野、城郭村庄尽在眼前,就好像来到一个新的世界。淳于棼进了王宫,见到了槐安国的国王。

回答于 2023-01-0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50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