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1张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具体地说,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浪漫主义更偏重于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人物的塑造上,浪漫主义赋予人物理想的光辉,致力于虚幻形象的塑造;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往往都具有离奇现实主义诗人杜_的情节、奇特的夸张、磅礴的激情、多彩的语言等特色。在中国,浪漫主义最早见于屈原所作的《离骚》,而“诗仙”李白的很多作品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另外,浪漫主义还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区别。消极的浪漫主义一味地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积极的浪漫主义却能突破现实,预示事物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歌颂大自然,大自然的意象成为重要的情感载体。第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第四,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1、首先,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黑格尔曾指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浪漫派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的“回到自然”和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的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英国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点话题。

3、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4、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也强调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在所描写的“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抒情歌谣集》序言)。这样,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风风雨雨》

演唱:刘德华

当风风雨雨身边涌起

望可以靠近你

传出他跟她的都听说过

无故惹猜忌

不知怎变了浪漫传奇

传千百遍后便成为事理

无论我或你全没有方法逃避

当风风雨雨点点纷飞

像想说我共你

人喜欢编一些精彩创作

瞒骗这天地

添一生扑朔梦幻迷离

描绘了以后令流言渐美

缠住捆住了说不出心里滋味

我只好无言望风声消退

心有话要说一堆

仍自我图强

每天过我平常何以要我受伤

我只好无言

但我是诚心恳切的盼望

一点爱与寄望定会医好创伤

我的心依然雪亮

当风风雨雨密密麻麻

望不见我路向

人生中必需经一些挫折

才更有希望

真心的爱并未遗忘

如相信我是未曾迷惘

还是我是我

还是这热吻印於今天你脸上

当风风雨雨点点纷飞

像想说我共你

人喜欢编一些精彩创作

瞒骗这天地

添一生扑朔梦幻迷离

描绘了以后令流言渐美

缠住捆住了说不出心里滋味

我只好无言望风声消退

心有话要说一堆

仍自我图强

每天过我平常何以要我受伤

我只好无言

但我是诚心恳切的盼望

一点爱与寄望定会医好创伤

我的心依然雪亮

我只好无言望风声消退

心有话要说一堆

仍自我图强

每天过我平常何以要我受伤

我只好无言

但我是诚心恳切的盼望

一点爱与寄望定会医好创伤

我的心依然这样雪亮

http://musicbaiducom/song/761785

诗曰:洁身去乱且潜逃,跋涉艰难抱节高。 定要雄飞岂雌伏,长风万里快游翱。

这是《再生缘弹词第三卷第十回“孟丽君花烛潜逃”的开篇诗,也是作者陈端生借孟丽君之口,表达她身为女子的鸿鹄万里之志。只可惜,红颜薄命,她的才华终究难以在现实中展露,甚至在书中也不得完满。

陈端生清乾隆16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祖父陈兆仑在当时颇有名望,父亲陈玉敦在山东云南等地做过一方长官。陈端生自小随祖父和父亲走遍大江南北,广开眼界。母亲汪氏出自书香官宦门第,陈端生受母亲影响很深,从小与诗书结下不解之缘。

青年时期是陈端生创作灵感最丰富,创作力最鼎盛的时期。陈端生开始写再生缘那一年,才18岁,到她二十岁时已经完成了16卷。

而她的创作初衷也不过是“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闲来无事,戏写人生。但满腹才华本应尽展,陈端生的创作之路却不得不因种种打击而戛然而止。

先是母亲病逝,接着是丈夫范秋塘舞弊被发配伊犁。接踵而来的打击让陈端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困顿于生活琐事的**。再生缘的创作被陈端生搁置了整整四年。即便再提笔,也是断断续续。

总共仅有14回的再生缘第17卷,竟耗费了她一年时间。生活的挫折和郁闷占据了陈端生太多精力,可以想知,此时的陈端生创作力大幅下降,已经无法像从前那样流畅的表达内心世界。

于是她放弃了,从此停笔。而十多年后,年仅46岁的陈端生,生命亦戛然而止。

再生缘弹词本现流传最广的后三卷续本是女诗人梁楚生所写,人们普遍认为,无论从文学性、结构掌控能力,还是情感细腻程度来说,都无法与前17卷想提并论。

香港TVB和大陆在2002年和2007年都以《再生缘》弹词为蓝本拍摄过电视剧,反响不俗。电视剧没有交代的“再生缘”名字由来,要从弹词话本说起。

所谓“再生缘”,说的是一段前世今生的缘分。东斗星和执拂神姬前世本为夫妻,一上天庭,却只得相对无言。只有在托生的下一世,历经劫难,再续前缘。

再生缘“现世”的故事发生在云南昆明三大家族之间。还乡大臣孟士元,有一个才貌俱佳的女儿孟丽君。皇甫家和国丈刘家同时派媒人求亲,孟士元为难之下,只有让两家少年比箭。结果皇甫少华赢了刘奎璧,与孟家结亲,三家恩怨也由此开始。

刘国丈陷害皇甫家,强娶孟千金,丽君逃婚,女扮男装。她打定为夫家复仇救亡的主意,一路经历千辛万苦,终于中状元、当宰相,位极人臣。

但同时也陷入了尴尬境地,未婚夫、父亲相见不能相认,假凤虚凰作驸马怎么了局,欺君罪又怎解?一系列或惊险、或谐趣的故事因而展开。

台词话本属通俗类民间文学,传统印象里应难登大雅之堂。而清弹词不在少数,前世今生的故事也略显俗套;中状元、考宰相、主角被奸人迫害而后复仇成功,这些桥段同样模式化。即便比较有新意的“女扮男装”,也非《再生缘》首创。

但《再生缘》弹词不只在当世广为流传,征服了无数香闺女子、文人墨客。连现代人也无法抵挡《再生缘》的魅力。

陈寅恪和郭沫若对再生缘尤其推崇备至,为《再生缘》作了详尽的评点。陈寅恪将再生缘与杜甫七律和西方史诗作品相提并论。而年近古稀的文学大师郭沫若甚至表示,他在阅读再生缘时,再次得到了十几岁读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感觉。

也正因为陈寅恪和郭沫若的背书,再生缘弹词本在近代,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我认为,再生缘是一部有浪漫传奇色彩而又兼具现实讽刺意味的民间文学。

再生之缘本浪漫,但《再生缘》弹词的浪漫并不体现在爱情上。《再生缘》与其说写的是爱情,还不如说写的是忠孝节烈、英雄义气。

尽管爱情只是作推进情节之用的附属品,仍然难掩《再生缘》之浪漫色彩。说浪漫,更多说的是《再生缘》文风和情节设置。

陈端生所作《再生缘》文风细腻多情,对人物心理刻画入微;通篇几乎全用七言排律叙事,平仄合律,朗朗上口,诗性强。

可以看看《再生缘》中较为经典的一段:

后边小院种芭蕉,夕照当窗翠影摇。幽僻房中人不到,声声百舌闹林梢。玉人对镜调颜色,素手尖尖执彩毫。频转侧,细观瞧,镜裏芳容别样娇。云鬓金钗添婉转,蛾眉凤眼更丰标。香肩斜倚罗衫动,玉手微笼翠袖招。半截娇容生百媚,看不见,小蛮杨柳瘦尖腰。丽君**长吁气,薄命红颜古语昭。才貌算来奴足备,因此上,风波几次受煎熬。可怜留得真容在,也使双亲伴寂寥。**吁嗟提彩笔,—边对镜一边描。纷纷珠泪难成画,切切悲啼不举毫。良久调脂开粉面,片时染黛到眉梢。双分秋水真雅秀,并点春红玉颊娇。点过绛唇描了鬓,呼婢高擎细观瞧。春尖斜执菱花镜,比并无非像几毫。双颊红霞微觉淡,两眉翠黛未为高。虽然不及花容丽,正所谓,绝世丰姿难画描。**一观心不悦,纷纷珠泪遍鲛绡。含悲复取银花纸,撇下了,半截芳容不去描。仔细再观明镜内,真正是,无双绝世一多姣。芳心不觉如刀绞,欲写真容怎样描。如若画来都不像,这番纸笔枉徒劳。日光已退天将晚,不若开窗再试毫。便唤侍儿推槅扇,明窗启处见芭蕉。草花满院香风起,苔碧周墙粉蝶招。晚景清幽堪觅句,愁人相对暂无聊。重提彩笔调颜色,画出芳容觉已娇。看—眼来描一笔,果然不错半分毫。细观粉面浑如己,止不住,一阵伤心痛泪抛。咳,孟丽君呀孟丽君! 我看如此容貌,何故这般薄命!

低低痛泣转悲伤,泪湿真容纸一张。半面新妆俱湿透,模糊难以细端详。肠回九转增悲戚,微顿金莲叫上苍。何事真容描不就,莫非此去有灾殃倘如不遂平生愿,奴竟在,花轿之中自缢亡。**凄然抛下笔,泪盈盈,不言不语对明窗。

孟丽君逃婚前,想为父母留下一幅自画像。从幽静环境,到“玉人”美貌,再到数次停笔。简单情节,将孟丽君难舍父母但又不得不离家、自怜又自伤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几次转折,扣人心弦,读来颇有趣味。

先是“纷纷珠泪难成画,切切悲啼不举毫”,因哭泣而无法提笔;再是“绝世丰姿难画描”,容貌太好所以怎么画都画不出。等到“开窗再试”,“看—眼来描一笔,”终于画得像了,却又被泪水打湿。

古代社会处于卑弱地位的女子,凭借一身本领,登阁入相,风云际会一时无两,这是何其浪漫的想像。但终究免不了相夫教子,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外加三女共侍一夫。无论作者是否有意,这都成为了对现实莫大的讽刺。

从《再生缘》中的心理描写多见时人心态。皇甫少华在犹豫是否接受刘燕玉许婚时的心理活动颇为细致,从怀疑到接受;然后猜测未婚妻知书达理应该不至于生气,最后感恩答应。

此段情节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简直哭笑不得。但这也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映照。要感叹的是,《再生缘》心理描写细腻多曲折,又能诚恳地道出人性。

另外,孟丽君出发前就想着或许能做个驸马“替夫娶妻”,并且当成好玩的风流韵事。可见其时社会风气如此,出众之人亦无法免俗,那么最终的结局也就不出意料。

所以说,《再生缘》浪漫外表下的是悲哀而难以逆转的现实。《再生缘》多次提到,“红颜薄命”。的确,处于当时代的女子,再多志向与才华终会成空。像陈端生一样多才、有志的女子得到的,往往总是悲凉。

《再生缘》的文学价值还体现在它出色的铺陈和结构上。孟丽君、苏映雪、皇甫少华、刘燕玉等多条线索交替并进,时有汇聚,杂而不乱。重头戏铺陈层层展开,比箭、招亲、朝堂论战等复杂场面以点带面,高潮迭起。作为“一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再生缘》的叙事的确令人叹服。

当然,如果不能细心体会其中情感文字变化,《再生缘》弹词话本读来显得冗长沉闷。由于弹词是配乐作品,所以弹词本素来有此通病。这也是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再生缘》的感受,而如今再读《再生缘》,终于感受到其中魅力。

正如陈寅恪评点中所叙,“年来读史,於知人论事之旨稍有所得,”再结合陈端生生平和相关历史,欣赏其文笔,于是“恍然知再生缘实弹词体中空前之作。”

薄命女子陈端生虽然逆转不了自己人生的结局,也没能写下故事的结局。但她为我们留下的这一段满是诗意的浪漫传奇,已足珍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1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