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个字不同后面两个字相同的成语

前面两个字不同后面两个字相同的成语,第1张

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解释】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于人;有时也可用于动物和物。有时含有讽刺或玩笑之意。一般作定语。
【辨形】鼎的上部不能写“日”;也不能写作“顶”。
【近义词】赫赫有名、名扬天下、举世闻名、鼎鼎大名
【反义词】无名鼠辈、无声无息
【辨析】~和“赫赫有名”;都形容名气很大。有时可通用。但~多用于人;偶尔用于事物;不能用于抽象的概念;“赫赫有名”的应用范围较大。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都可用;并含有“显赫”的意思。
例句】他是我国~的歌唱家。
【英译】a great reputation

信誓旦旦
xìn shì dàn dàn
【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处】《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诚恳地发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誓;不能读作“sǐ”。
【辨形】旦;不能写作“但”。
【近义词】海枯石烂、指天誓日、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食言而肥
【例句】战国晚期;关东六国联合抗秦。但六国由于存在利害冲突;表面上~;实际上各有打算;因此终于被秦国各个击破。
【英译】a sincere pledge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淇水边住着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他年轻天真漂亮。一个奸诈男子看中她,甜言蜜语向她求婚,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与她白头偕老。秋后,他们结为夫妻。丈夫违背先前的诺言,占有她的财物,并无情地抛弃了她。

气宇昂昂
qì yǔ áng áng
【解释】气宇:气度,仪表;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气质
【近义词】气宇轩昂、气宇不凡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6回:“坐着一大汉,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部胡须,面如铁色,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气宇昂昂。”
【英译】inspiring looks

言笑晏晏
yán xiào yàn yàn
【解释】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出处】《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复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 ◎唐·任蕃《梦游录·独孤遐叔》

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
【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专用于人的穿着方面。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衣;不能读作“衣锦还乡”的“yì”;冠;不能读作“冠军”的“ɡuàn”。
【辨形】冠;不能写作“寇”。
【近义词】衣冠齐楚
【反义词】衣衫褴褛、衣不蔽体、衣冠不整、不修边幅
【例句】他~地走出门;我看他不是去舞厅就是去约会。
【英译】dressed like a gentleman

纤腰楚楚
xiān yāo chǔ chǔ
【解释】纤:细小;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苗条秀美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衣裳楚楚
yī cháng chǔ chǔ
【解释】裳:裙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衣冠楚楚
【例句】梁实秋《男人》:“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

衣妆楚楚
yī zhuāng chǔ chǔ
【解释】犹言衣冠楚楚。服饰整齐鲜明。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出处】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结构】主谓式成语
【近义词】衣冠楚楚、衣冠齐楚、衣冠济楚

怪事咄咄
guài shì duō duō
【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书空咄咄
shū kōng duō duō
【解释】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结构】紧缩式成语
【例句】~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野心勃勃
yě xīn bó bó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非常大。
【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形容对权势的极大奢望。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野;不能读作“yè”。
【辨形】勃;不能写作“渤”或“博”。
【近义词】狼子野心、利欲熏心、垂涎三尺
【反义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廉洁奉公
【辨析】~与“狼子野心”;都有狂想的欲望的意思。但“狼子野心”偏重于本性凶残;还有“用心狠毒”的意思;~仅仅指“欲望的强烈。”
【例句】(1)~的日本帝国主义一心想把我国巨大的财富;据为己有。
    (2)这个人在政治~;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英译】a flight of ambition

雄心勃勃
xióng xīn bó bó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出处】茅盾《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形容有才能;有志向的人。一般作谓语。
【辨形】勃;不能写作“薄”。
【近义词】雄心壮志、野心勃勃
【反义词】万念俱灰
【辨析】~和“野心勃勃”;都有十分想“干一番事业”的意思;但~很有理想和抱负;很想干一番事业;含褒义。“野心勃勃”形容对权力或功名利禄存在极大的非分欲望。
【例句】这个学生目标远大;心中早就有~的计划。
【英译】be alive with ambition

兴致勃勃
xìng zhì bó bó
【解释】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多指愉快心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兴;不能读作“xīnɡ”。
【辨形】致;不能写作“志”。
【近义词】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反义词】无精打彩、兴味索然
【例句】宿舍里;大家正在~地听两个探亲回来的战士讲述家乡见闻。
【英译】be in high spirits

英姿勃勃
yīng zī bó bó
【解释】英俊而富有朝气的样子。
【出处】刘白羽《火》:“这时,我看见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人,他的面颊烧黑了,头发烧焦了,可是从他向上扬着的短短眉毛上,还显露出一种英姿勃勃的神气。”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面貌
【近义词】英姿勃发
【例句】十个~的姑娘,像十只带火比翼的彩燕。 ★林玉《带火的彩燕》诗

生机勃勃
shēng jī bó bó
【解释】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社会现象。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勃;不能写作“薄”。
【近义词】生气勃勃、生意盎然
【反义词】老气横秋、死气沉沉
【辨析】~与“生气勃勃”有别:~不能形容人;“生气勃勃”能形容人。
【例句】盛夏季节;万物着绿;显出一片~之气。
【英译】full of vigour

朝气勃勃
zhāo qì bó bó
【解释】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革命胜利……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的,但是也有弱点。”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气勃勃
【近义词】朝气蓬勃
【反义词】暮气沉沉
【英译】full of youthful spirity

生气勃勃
shēng qì bó bó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处】徐迟《特写选·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可用于人或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生;不能读作“sēnɡ”。
【近义词】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反义词】暮气沉沉、死气沉沉
【辨析】~和“朝气蓬勃”;都可形容旺盛的气象和振奋的气概;可形容人富有朝气。但~偏重于“活力”;可与“死气沉沉”相对;“朝气蓬勃”偏重于“朝气”;可与“暮气沉沉”相对。~使用范围比“朝气蓬勃”广;可用于人以外的其它事物。
【例句】(1)来到这群~的青年人中间;我们老年人也变得年青了。
    (2)年青人~;如正在高升的太阳。
【英译】be full of life

暮气沉沉
mù qì chén chén
【解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宋·陆游《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楼堞参差暮气昏。”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补语;指缺乏朝气
【近义词】死气沉沉
【反义词】朝气蓬勃
【例句】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的人。 ◎蒲韧《二千年间》九
【英译】apathetic

死气沉沉
sǐ qì chén chén
【解释】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气沉沉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
【正音】沉;不能读作“cén”。
【辨形】沉;不能写作“沈”。
【近义词】万马齐喑
【反义词】生气勃勃、朝气蓬勃
【辨析】~和“万马齐喑”都表示“没有生气”;但~指人没有生气或气氛压抑;“万马齐喑”是带有比喻性的;偏重于指“不敢说话”;场面消沉。
【例句】(1)年青人应该朝气蓬勃;不能~。
    (2)课堂讨论的时候;同学们要积极发言;不要~的。
【英译】lose one’s vitalit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315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